我們的孩子,在憂鬱嗎?
#今年上半年全台自殺通報數比去年同期多了3000人次
根據2020年死因統計報告,自殺已連續第4年成為國人主要死因第11名,今年上半年全台自殺通報數,比去年同期多了3000人次。
#自殺為年輕世代第二主要死因
自殺已經成為15-24歲、25-44歲兩個 #年輕世代 的 #第二主要死因,在2019年,15-24歲共有257位輕生。2020年15-24歲人口群通報企圖自殺人次超過一萬人次。
#百分之六十七的自殺身亡個案未有校園輔導資源
根據教育部2018年至2019年的校園學生自我傷害事件相關報告指出,自殺身亡個案當中,高達67%未曾尋求校園三級輔導資源,顯示各級學校輔導資源與學生需求間顯存有落差。
#如何盡量承接住每個孩子
青少年們可能還沒有即時得到相應的資源或陪伴,就選擇以自殺為自己的生命畫下句點。最近又到了開學的季節,我們必須想到方法,在遺憾發生之前,配置足夠的資源,盡量減少不幸的遺憾發生。
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 在今天召開了「校園專輔待改善 心理健康不漏接」記者會,提出三大訴求:
1⃣ 為了讓第一線的醫療端人員及時了解受通報孩子的情況,要求衛福部及教育部盡速 #落實將自殺通報系統介接到學生學籍資料及休退學狀況。
2⃣ 高達67%自殺個案學生未曾尋求校園三級輔導資源,顯示學校輔導資源與學生需求間顯存有落差。我們要求教育部檢視問題及提出因應措施, #應解決專輔人力流動率高、#專輔人員行政工作繁重、#專輔人力實聘率無法符合應聘數量等問題,讓專業人力得以專業久任,提高輔導效能。
3⃣ 為了讓離開學校系統、#失學且失業 的 #雙失年輕世代,不需自己面對心理健康風險,我們要求教育部與衛福部應積極研擬因應措施, #協助離校後的年輕世代,仍有適當管道及時獲得諮商或治療的服務。
在記者會中,長庚醫院精神科、也是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的張家銘醫師表示,自殺防治不可輕忽,且恐有 #年輕化趨勢, #這群出生在網路通訊發達的Z世代,在遇到情緒問題時,往往不會尋求協助, #憂鬱症和自殺風險都在增加。
今天張家銘醫師也和大家分享了 #校園自殺防治三大面向:
#自助:同學要能認識自身心理狀況,自我察覺、分辨異狀。
#助人:學習與同儕間的陪伴與支持。
#求助:學校應暢通求助管道,建立穩定的專輔資源和人力。
今天是9月10日 #世界自殺防治日,希望大家一起努力,結合起家庭、校園、衛政三方的資源與專長,共同守護兒少心理健康, #接住每一個需要支持的孩子。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4的網紅桃園市議員簡智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智翔的議會質詢-衛生局、勞動局(10/25)】 #電子菸無法可管 上次教育局的質詢當中,智翔詢問了電子菸的校園問題,今天則針對菸害防制的主管機關衛生局來請教,由於電子菸目前處於法律上的模糊地帶,即使要等《菸害防制法》、《藥事法》修法,桃園市應該也可以先以地方自治條例的修改來進行,內涵包括: ...
「人力資源流動率」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人力資源流動率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人力資源流動率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人力資源流動率 在 時代力量新北黨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人力資源流動率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人力資源流動率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人力資源流動率 在 【#一分鐘學英文】你們公司的流動率高嗎?「人員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人力資源流動率 在 流動率英文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人力資源流動率 在 流動率英文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人力資源流動率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是世界自殺防治日,是國際自殺防治協會和世界衛生組織推動的紀念日,希望在這一天,呼籲大眾重視自殺防治的議題。
這讓我想起今年與 心靈角落 一起舉辦的「小柔的最後一天-惡意時代」桌遊活動,那次讓我印象深刻,我們一大群人聚在一起,除了體驗在桌遊遊戲中的樂趣之外,更一起暢談所有有關精神疾病、憂鬱症、憂鬱情緒、自殺等,這些平時不太容易與人暢談的議題;透過桌遊,我們認識到更多關於憂鬱症的相關基礎知識,增加更多對於憂鬱症的理解,進而減少傷害的產生。
我希望大家可以透過這個日子,給自己多一些認識自殺、憂鬱知識的機會,試著理解他人可能的痛苦,也可能可以給予即時的聆聽與陪伴。
去年在台灣校園內,傳出許多令人遺憾的消息,這些青少年們可能還沒有即時得到相應的資源或陪伴,就選擇以自殺為自己的生命畫下句點。我希望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遺憾發生之前,社會能夠配置足夠的資源,盡量減少不幸的遺憾發生。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2017 至 2019 年,15 - 24 歲的青少年自殺死亡人數持續攀升;同時,相關統計指出,自殺已經成為 15 - 24歲、25 - 44 歲兩個年輕世代的第二主要死因。
台灣青少年自殺率上升的情況,與許多國家近期的趨勢相同,顯示青少年自殺防治議題已不容忽視。
對此,時代力量也在今天召開了「世界自殺防治日 校園心理健康記者會」,我們提出了三點訴求:
一、為了讓第一線的醫療端人員及時了解受通報孩子的情況,要求衛福部及教育部盡速落實將自殺通報系統介接到學生學籍資料、休退學狀況。
二、高達 67 %自殺個案學生未曾尋求校園三級輔導資源,顯示學校輔導資源與學生需求間顯存有落差。對此,我們要求教育部檢視問題及提出因應措施,應解決專輔人力流動率高、專輔人員行政工作繁重、專輔人力實聘率無法符合應聘數量等問題,讓專業人力得以專業久任,提高輔導效能。
三、為了讓離開學校系統、失學且失業的「雙失」年輕世代,不需自己面對心理健康風險,我們要求教育部與衛福部應積極研擬因應措施,協助離校後的年輕世代,仍有適當管道及時獲得諮商或治療的服務。
此外,今天記者會也特別邀請到長庚醫院精神科,同時也是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的理事長——張家銘醫師,與我們分享校園自殺防治的三個面向:「自助、助人、求助」。
🟨 自助:提供足夠的知識讓同學能擁有自我覺察的能力,認識自身心理狀況,分辨哪些情形可能有異狀,超出可以自行調適情緒的範圍。
🟨 助人:青少年不太會向專業人員求助,他最信任的是同儕、好友,所以如果你身為同儕、好友,懂得如何去支持、傾聽與陪伴,是非常重要的。但這也非常需要學習,並不是每一個都懂得如何去陪伴陷入困境的好友。
🟨 求助:學校應暢通求助管道,建立穩定的專輔資源和人力,並且提供足夠友善的輔導資源。
有些人可能覺察到自己陷入困境,但卻害怕自己被貼上標籤,或是擔心身邊的人沒辦法接受一個有問題的孩子或朋友,這部分,都還需要社會大眾一起努力,讓情緒困擾、精神疾病能夠真正去汙名化,讓社會上的每個人,都能像我們在玩桌遊遊戲時,正當的一起暢談所有有關精神疾病、憂鬱症、憂鬱情緒、自殺等問題。
在世界自殺防治日的日子裡,我希望大家都能一起關心青少年的自殺防治,共同守護兒少心理健康,接住每一個需要支持的孩子。
人力資源流動率 在 時代力量新北黨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9/10「世界自殺防治日」,請和我們一起重視,結合家庭、校園、衛政三方的資源與專長,接住每一個需要支持的孩子。
-
依據統計,新北市去(2020)年的自殺死亡人數為635位,在自殺通報人次與占率方面,24歲以下,總共有2,475例,占率高達42.8。其中14歲以下的通報人次為641,占率為11.1,若再納入25~44這個年齡層,44歲以下占率高達76.6,顯示自殺防治工作的推動與再改進,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
因此,在「世界自殺防治日」的今天,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召開「校園專輔待改善 心理健康不漏接」記者會,說明台灣現行青少年校園心理健康促進促施所遇到的困難,並提出建議精進方向。
-
今日記者會內容如下:
-
總召邱顯智委員首先表示,根據去(2020)年死因統計報告指出,自殺(蓄意自我傷害)已連續第 4 年成為國人主要死因第 11 名,死亡人數雖較 2019 年減少 5.3%,但今年上半年全台自殺通報數,也比去年同期多了 3 千人次。值得特別注意的是,自殺已經成為 15-24 歲、25-44 歲兩個年輕世代的第 2 大主要死因。
-
回頭檢視過去衛福部的承諾,邱顯智委員強調,據「2025 衛生福利政策白皮書」所設立的自殺防治目標,政府近年成績不盡理想,也未達成 2020 年的中程目標,自殺防治工作長期而言未見顯著改善,政府應該持續精進、有效投資。
-
幹事長王婉諭委員接著表示,兒少面臨的心理壓力與求助門檻,絕不小於成人。自殺是多重因素造成,因此,防治工作是跨領與跨團隊的巨大工程。然而,目前自殺防治策略與教育部三級輔導機制,實務執行面仍存有諸多困境。
-
#學生自殺通報系統 #亟待跨部會介接
-
首先,醫院端的第一線人員反映,衛政自殺通報系統與教育端的校安通報系統,長期以來橫向聯繫狀況不佳。王婉諭委員已於今年 3 月針對此情況進行質詢,促使兩部會決議將衛福部的自殺通報系統介接到學生學籍資料、休退學狀況,但目前尚未落實。另外,囿於各級學校之輔導紀錄表單格式不一,且各級學校之輔導系統尚未整合,因此仍無法介接受通報學生是否接受過輔導諮商的紀錄。
-
#通盤檢視學生輔導需求 #輔導人力資源應到位
-
根據教育部 2018 年至 2019 年的校園學生自我傷害事件相關報告指出,自殺身亡個案當中,高達 67% 未曾尋求校園三級輔導資源,顯示各級學校輔導資源與學生需求間顯存有落差。
-
王婉諭委員進一步說明,目前負責三級預防的各縣市輔諮中心,組織型態為隨時可能被裁撤的「任務編組」性質,且礙於地方財政,專輔人員採一年一聘約聘制、調薪幅度低、專業人力薪資與自費市場落差過大,再加上行政工作負擔重,導致流動率高等情況時有所聞。而負責二級預防的專業輔導老師及相關人員,同樣存在人力不足及行政工作負擔過重,以致影響輔導效能及學生接受輔導之成效。
-
#解決大學端專業輔導人力困境
-
副總召陳椒華委員就大專院校的部分指出,現行《學生輔導法》規定,專科以上學校學生 1200 人以下者,應置專業輔導人員至少 1 人,但實際上大專院校內部的諮商輔導體制同樣存在人力缺口,以及有難以專業久任的嚴重問題。
陳椒華委員說明,因為目前一年一聘的方式,除造成專業輔導人員流動率居高不下外,他們還需要從事無關輔導諮商專業的行政業務,加上專輔人員長期待遇不足,與人力不穩定等問題 ,都是大專院校在學生輔導上成效不佳的原因,也明顯影響學生接受輔導的品質。
-
另外根據統計,每年休學的高中職生有近 2 萬人,大學生更是高達 8 萬人。而在疫情期間,這些離開學校的學生,也可能同時的失業,而變成「雙失」的年輕世代。然而「雙失」的年輕世代因為離開校園,因此無法獲得學校系統的心理諮商資源,其自身的經濟狀況,也難以負擔心理諮商所需的費用。因此,整個社會或是家庭與醫療系統,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去承接這樣的需求,是一個令人非常擔憂的問題。
-
陳椒華委員呼籲,教育部與衛福部應積極研擬因應措施,協助離校後的年輕世代,仍有適當管道,能及時獲得諮商或治療的協助。
-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張家銘醫師表示,儘管從去年統計來看,台灣同日本、韓國情況,自殺人數略有下降,但疫情期間,國人工作就學和民生經濟都受到影響,自殺防治仍不可輕忽。另外,去年台灣 0-14 歲族群的自殺人數卻反而上升,擔憂恐有「年輕化」的趨勢,而 15-24 歲去年狀況雖有好轉,但自殺通報數還是上升,有 1 萬多人試圖自殺,他們事後是否有被關心跟協助,需要高度關注。
-
張家銘醫師強調,這群出生在網路通訊發達的 Z 世代,在遇到情緒問題時,往往不會尋求協助,平均而言,Z 世代的憂鬱症和自殺風險都在增加。今年年初,有位 17 歲高中生在公共政策平台提案,希望精神與心理疾病的知識能納入課綱,教育部也確實應該思考讓大家更能認識精神疾病,察覺情緒問題。
-
張家銘醫師也分享校園自殺防治有三個面向,分別是自助、助人、求助,同學要能認識自身心理狀況,並學習與同儕間的陪伴與支持,學校也應暢通求助管道,建立穩定的專輔資源和人力。青少年的自殺防治工作,需要大家繼續關心和努力。
-
我們認為,政府應結合家庭、校園、衛政三方的資源與專長,共同守護兒少心理健康,接住每一個需要支持的孩子。尤其在校園三級輔導機制中,接受諮商輔導個案,往往都需要長期深入的服務,因此,教育部須正視專輔人力流動率高、專輔人員行政工作繁重、專輔人力實聘率無法符合應聘數量等問題,讓專業人力得以專業久任,提高輔導效能,都需要政府重新檢視及提出因應措施。
人力資源流動率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智翔的議會質詢-衛生局、勞動局(10/25)】
#電子菸無法可管
上次教育局的質詢當中,智翔詢問了電子菸的校園問題,今天則針對菸害防制的主管機關衛生局來請教,由於電子菸目前處於法律上的模糊地帶,即使要等《菸害防制法》、《藥事法》修法,桃園市應該也可以先以地方自治條例的修改來進行,內涵包括:
一、未滿18歲不得吸食或持有
二、不得販售給未滿18歲者
三、明定禁菸範圍
四、相關罰則
衛生局也表示會進行研議,期待後續發展。
#食品檢驗費時
現行的食品檢驗流程費時過久,以農藥殘留檢驗來說,需要多達20-30天的過程,這產生的問題就是常常檢驗完了,菜也賣完了,根本無法即時銷毀不合格產品。雖然衛生局也計劃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規定送驗日期要在採樣日期的五日內,送至委外檢驗單位,那到底何者是自行檢驗?哪些項目是委外? 如何能有效地縮短取樣到送驗的流程,去及時把關食安?
且不合格品的複驗是以下一年度來做,是否太久?以環保局在稽查違法廠商時,會採取限期改善,並不定期的到工廠視察改善狀況,智翔認為在食品的檢驗上,應可參考其作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食用冰與冰品的不合格率在過去幾年都佔約近四成,為不合格品比率最高者,如果說像便利商店,或是品牌咖啡業者、速食店等都能確保冰品食用安全,那一般的冰品業者應該也能做到,是否請衛生局規定合格的做法,或是建立示範點來輔導業者?
#清大交大亞東到桃園設立醫院
據報載,桃園與清大與交大簽訂意向書,亞東醫院也有意願來桃園開設,想就桃園長期缺乏醫學中心等醫療資源,向衛生局詢問目前進度為何? 可能會規劃於哪個行政區?
局長則回覆,清大會在大園區,捷運A16站附近的機關用地;交大則是A19站,計劃上以學校為主輔以一些診所;亞東則是會在內壢開設,期程方面,還在等待土地取得,所以也希望衛生局這邊繼續努力。
#長照人力不足
照管人員人員配置不足,造成流動率高的惡性循環,依照規定超過每150-200人須配置一名照顧管理專員,所以想請問衛生局如何提供更多誘因,降低長照人力的負擔。局長也提到,會往加薪、增額的方式辦理,提升整體長照的環境。
#高空墜落與違章工廠的勞權保障
由於今日僅剩的時間不多,所以快速詢問勞動局,桃園在重大職災的案件數與高空墜落的比率在六都中屬於偏高,對於高空墜落有無預防方式? 勞檢處回答,從今年開始營造業的勞動檢查歸勞檢處,所以從今年開始檢查數量變多,職災的案件數也有下降。
而同樣與建管單位有關的違章工廠議題,上次消防局提到,只要建管單位提供名單,就會去稽查消防安全,所以這邊也希望勞動局可以跟建管單位合作,對於有勞動安全疑慮的違章工廠或是其他工作場所,可以有更積極的作為來保障勞工安全。
最後關於外送平台的事故頻傳,智翔希望勞動局可以研議外送員權益保護專案小組,以專案協助相關事故與勞動權益保障。

人力資源流動率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口頭質詢─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以及民眾溝通型態的變化,這幾年郵政公司的業務受到很大影響。除了傳統的郵政業務外,如果在郵局日常業務之外和一些以服務導向為需求的其他相關單位合作,可使整個郵政的業務轉型,朝更符合民眾需求的角度和方向調整。
▶最近郵局開始進行郵政績效評鑑機制和總工作衡量表機制的建制,但本席擔心這些工作衡量表與績效評鑑機制可能是從都會區的角度做整體設計及規劃,沒有考量郵務士的工作包含不同型態和不同地理環境的需求。舉例而言,花蓮縣秀林鄉比彰化縣的地理範圍還大,都是山區道路,送同等量的信件所需時間和成本和都會區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不能用同一標準來計算,若以制式的、全國統一的績效評鑑機制和工作衡量表做為偏鄉郵務士工作量的要求標準是非常不公平的。之前台南等縣市有些工作量過多的郵務士因為在人力精簡過程中沒有考量到既有業務而有不同的意見並表達抗議,人與人之間的往來和關懷是讓我們可以提供更好服務的重要基礎。因此,希望你們在考量整體人力需求的調整過程中,一定要納入特殊地理環境所造成不同的時間成本和勞力成本,尤其是東部偏鄉地區。
▶另外,有些新增業務並沒有正式列入所謂的績效評鑑,比如和花蓮退輔會合作將獨居榮民的相關資料提供郵務士,請他們在
送信的同時附帶的關心獨居榮民的狀況。其實郵務士是村里長之外最瞭解地方居民生活型態的人,他們甚至瞭解地方上鄰居
之間的關連,有些偏遠農村的老人因為行動不便所以會拜託郵務士幫他們購買日用品,在送信時順便帶給他們,基於郵務士
對於地方的熟悉度、送信的路線及相關的交通成本等等,確實可以一併納入他們的業務,由他們扮演此種輔助性的角色是最
適合的。但目前這種業務完全是志工性質,沒有任何附加的誘因,不論是獎金上的誘因,連關懷探視工作所花的時間都無法
正式計入工作時數,而這些工作原本可能是衛福部、內政部、地方社會局、退輔會或其他單位的,你們在資源上是否有這樣
的規劃?如果衛福部希望將這類的服務納入郵務士的業務,是否能提供資源協助?是否可以正式的計入郵務士的工時?
翁董事長文祺:以去年為例,郵務士主動關懷獨居老人的次數高達6萬4,000次,目前都是以無償、自願的方式做,我們會考慮列為他們工作衡量的一環,給予適度的credit。我們很樂意與衛福部、地方政府或退輔會合作,至於在預算編列上支應位服部有行政困難,不過郵政公司的財務狀況在不靠外力支援的情況下尚可支應。
▶關於花蓮等偏鄉地區的郵局,所謂的一人局顯然人力不足,因為沒有輪替和代班的機制,在一人局服務的人本身的負荷和責任非常大,如果他生病、生產、外出或有其他需求時,有沒有替代的人?
翁董事長文祺:全省有69個一人局,而且這些一人局都在偏鄉地區,花蓮地區的一人局就有11個,我們會減併一些太集中、業績下滑且在都市地區的小郵局,但對於花東地區的所有郵局,尤其是一人局、偏鄉局,我們絕對不裁、不撤,而且要加強服務。另外我們規定一人局局長輪替的時間要比一般局局長短,2年一定要輪替,一般局是3年輪替,以及替代人力的設計。
▶花蓮站升等後人力居然比升等前少,這完全違背當初希望能升等並補足需要人力的基本原則,要儘快處理這個問題。東部地區台鐵員工的流動率非常高,因採全國性的招募人力,招考進來的人不願意留在離家遠、交通不便的東部,是否可以採分區招考或提供其他誘因以補足東部人力的需求,同時也不至於造成現有台鐵人力過度負荷的問題?花蓮站升等後的人力需求何時可以補足?
周永暉局長:過去是採分區考試,後來改為統一考試,我們也在審慎評估是否採每兩年或三年分區考一次的彈性做法。其次,花東地區有南居北工或家在西部卻必須到東部工作的情況,造成員工的流動率高,我們也希望就這個部分做一些調配,包括評估在加給上再做調整。現在是以臨時人力來補,這次特考錄取名額包括增額錄取的人數總共有25位,預計在6/17、18考試,我們會優先遴補。目前有105人,今年會補足員額125人。除非特考錄取的人沒有報到,如果有報到的話會以增額的方式優先。

人力資源流動率 在 流動率英文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推薦與評價
所謂人力資源的流動與周轉,是指企業內部由於員工的各種離職與新進所發生的人力資源變動。人力資源流動率則為一定時期內某種人力資源變動(離職和新進)與員工總數的 . ... <看更多>
人力資源流動率 在 流動率英文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推薦與評價
所謂人力資源的流動與周轉,是指企業內部由於員工的各種離職與新進所發生的人力資源變動。人力資源流動率則為一定時期內某種人力資源變動(離職和新進)與員工總數的 . ... <看更多>
人力資源流動率 在 【#一分鐘學英文】你們公司的流動率高嗎?「人員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人員流動率是用來表示一間企業在某一期間內人力資源變動(包含離職和新進人員)與員工總人數的比率,常以百分比表示;一般來說,百分比愈低,表示人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