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之聲》線上專題推出!
《攝影之聲》關鍵字線上專題系列,每期由客座主編規劃影像與視覺領域的重要詞彙,邀請多位研究者共筆,透過不同角度詮釋書寫當代影像論題。本期由影像研究者謝佩君擔任客座主編,首期主題「家常任務:關於數位視覺政治性的關鍵詞」,每周二、四推出更新,歡迎追蹤閱讀!
專題連結|https://bit.ly/vop-keyword
███ 家常任務:關於數位視覺政治性的關鍵詞
導言──謝佩君|客座主編
創立於世紀之末的美國外送平台Seamless,名實相符地是一則新自由主義式社會關係的寓言。以無縫接軌(seamless)作為品牌精神,和台灣現正風行的所有外送程式一樣,主打使用者從慾望到滿足過程的一氣呵成:我們可以躺著滑動手指於各家餐廳的菜色圖片間,點選、付款,接著等待外送員(gig worker)將餐點無接觸地送至家門外後,再附上一張即拍的照片作為送抵的證明。簡單又直覺,我們沒有發現線上點餐的自由,僅是將個體活動時空壓縮地複寫至市場──我們連躺著放空都可以消費,而零工經濟(Gig Economy)成就於我們壓榨自己的休閒時間(或是因經濟狀況犧牲休閒時間),在沒有基本工時、工會或保險的狀態下製造並滿足需求。從無縫接軌的角度來看,影像是「以時間根絕空間」障礙的資本共犯,既是索引也召喚著或點或滑或長按的反射動作,當它平順運行時我們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一如無縫接軌作為新自由主義的理性與意識形態。
「學術是關於認識世界的普遍任務」,批判與媒介理論學者沃克(McKenzie Wark)曾這麼說過。她將普遍定義為尋常、共享,甚至是粗鄙的形容詞,任務是時而帶著遊戲性質的勞動,而認識作為動詞,既是普遍之所以可能的條件,也是一種饒富趣味的任務。借鏡沃克將學術祛魅並重新賦予其社會實踐動能的論述,本專題「#家常任務:關於數位視覺政治性的關鍵詞」試圖將普遍一詞的公共意義擴延並轉化至家常,除了在疫情下居家辦公(Work from Home)成為新社會基準、公與私範疇並置且模糊的時刻,思考以家常為原點作為公眾實踐的可能外,也企圖以家常一字的意涵──日常、取材平易且頻繁使用──對上述影像無縫接軌地媒介於公於私的日常生活,提供十二個出自慣常口語的詞彙作為批判工具。因此,「家常任務」試圖認識的世界,不只是我們以第一人稱視角,以智慧型手機、筆電或平板,接受通知、點取、瀏覽並溝通交換的世界;同時也針對充斥於我們生活中之語言:以線上、視訊或梗圖等作為條件的日常經驗。例如,小說家言叔夏在〈回家的方式〉一文裡討論居家辦公,將進入Google Meet前的麥克風與鏡頭測試比擬作玄關的鏡子,視訊鏡頭下和鏡子前的我們一樣忍不住有著整理儀容的反射動作,毫不反抗地將自己投入畫面之中成為等待定義的主體。
馬克思主義文化批評家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在1975年出版《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彙》(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的序言裡,提及寫作緣由的個人層面:當他於二戰結束返回劍橋時,遇到也甫從前線歸來的朋友,兩人不約而同地,對眼前的新世界說出:「事實上,我們不再說著相同的語言。」世界大戰造成的斷裂,在短短四年半裡,急遽體現在對話中同一詞語的不同價值與興趣導向。援引威廉斯的體察,「家常任務」關注的是何以在新千禧後:「我們總說著相同的語言。」在這20多年裡,為什麼如數位、媒介或影像等詞彙仿若通貨,跨越地理疆界、國境文化,成為我們可交換可溝通的共享語言?如何理解這加速度過程中,語言流轉於多民族、多文化間之抵抗與連貫性、干擾或對比的歷史?從這方面來說,語言也顯露了它與生俱來的異質性;換言之,從來沒有純血的語言。
因此,本專題的七位作者邀請讀者在這無縫的語言生產鏈按下暫停鍵,以詞彙作為問題的切入點,透過家常的例子檢視數位世界的歷史與其概念流變,並剖析數位技術與影像生產、詮釋間的相互關係;或者,更重要地,以詞彙為單位,進行一場認識數位技術與影像生產政治性的練習:當數位物件同質化在我們眼前,它們是如何被渴求、辨識且描述?並進而被定義、處理以及認識?透過上述的提問,「家常任務」企圖承接威廉斯在上世紀的目標:以關鍵詞闡明文化如何是歷史的表徵,意即,在「創造屬於我們的語言與歷史時」,探尋一組詞彙──「去改變任何必須的改變」。
_____________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vopmagazine.com
_____________
#影像 #數位 #科技與技術 #新自由主義 #數據視覺化
#要素型媒介 #感覺中樞 #介面 #解殖 #文化分析 #平台 #投影
#謝佩君 #王柏偉 #徐詩雨 #陳琬尹 #楊子樵 #鄭安齊 #關鍵詞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
文化干擾例子 在 我是老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有屬於自己的個人儀式嗎?
例如澳洲的游泳奧運金牌選手萊絲在每場比賽前會轉動雙臂八次、壓泳鏡四下、摸泳帽四次,沒有例外。棒球選手伯格斯每次賽前會練習接150顆滾地球,還會吃一盤雞肉。這些都是屬於個人獨有的小儀式,相信你也聽過很多不同的例子。
儀式與習慣不太一樣,像我每天早上起床會喝一大杯蔬果汁、吃藥以及梳洗,但這幾件事的流程的先後、間隔對我來說並沒有很嚴格的規定(可能中間會先上網看看信),有些許變動也不至於對我有太大的影響,這屬於我的習慣,算不上什麼儀式。
但是儀式則必須要遵照相同的流程、步驟與順序,甚至如果中途被干擾、打斷,還必須重新照順序做一次,否則就「沒有用」了。但儀式能夠發揮效果,並不是那個動作本身的功效(例如萊絲個人儀式中摸泳帽、壓泳鏡對於比賽表現是沒有實質影響的),而是在心理上發揮的影響。就像有一個研究結果顯示,比起只是「注意飲食,吃得更健康」,另一組相同飲食但在用餐前進行屬於個人儀式的女性,實際上也攝取了較少的卡洛里。
之所以儀式會能夠幫助我們管理內在的小對話,有以下幾個原因:1. 儀式會讓我們把注意力從困擾我們的事情上移開,消除焦慮及內在負面聲音的影響。2. 儀式能夠營造出秩序感,讓我們覺得我們能夠掌控事情的發展,因而安定。3. 儀式的設計產生類似安慰劑的效果—我們相信儀式可以幫助我們,大腦也就因此受到影響。
所以,《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的作者伊森克洛斯博士在碰到寫作障礙,內心對自己能否寫完這本書充滿懷疑(也就是在拖稿)的時候,就會去廚房洗碗、清理流理臺,以及整理書房桌面散落的文件,這就是他克服寫作沮喪與截稿焦慮的儀式。
你也可以設計屬於你自己克服某些問題的儀式,不論是取自信仰、文化,或是屬於你個人獨有的設計。儀式從哪裡來的並不重要,它可以啟動你內心裡本來就擁有的能力。
#老查隨意讀
#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
文化干擾例子 在 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我們來談談魚姬與那瑪夏】
大家都知道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倡議大家一起學族語,從各個層面去理解原住民族文化與歷史地位的權利主張;不過我們也一直在試著跟大家解釋更深層的,從思維到語言階級的翻轉為何重要。所以,讓我們來談談魚姬與那瑪夏吧。
#當水鬼變成魚姬
#漢族文化與環保思維的誤用
邵族向來有人魚傳說,「魚姬」這個詞出自於文化歷史研究者鄧相揚的《逐鹿水沙連:日月潭魚姬的故事》,你們都知道我要說甚麼了,「魚姬」的「姬」本就是作者自己美化、用漢族思維取代邵族水鬼概念的詞彙。
這個魚姬流傳的版本之廣,有美化人魚「你們都在這邊汙染環境我們魚姬生存不下去啦」的「環保」版本;清華大學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就是那個以原住民族文化做科學教育的承辦單位)甚至以魚姬的這個故事來做科學學習單。「姬」在漢族古代指稱美人、妾跟歌者,請問邵族的水鬼是這些概念嗎?早在鄧相揚《逐鹿》一書出版前兩年,陳莉環的《邵族口傳文學研究》,就已經指出耆老口中的水鬼兇猛而靈敏,不可招惹,會用長長的頭髮纏住族人拖入水中。
我們對於美化傳說沒有意見,但身為文史工作者、甚或身為擔負原住民族文化來推廣科學的國立清華大學,是否應該尊重邵族人傳說的真實內涵,除去「姬」的概念、不要假環保之名行誤導之實,讓台灣人看見一個至少是兩造並陳的傳說內容?
從魚姬還原到人魚,從人魚還原到taqrahaz(達克拉哈)。只有逐步祛除漢族語彙與衝突概念的干擾,我們才可以說我們真正理解邵族了,理解原住民了;因為如我們所知,魚姬根本不是魚姬,也不住在龍宮,沒有水龍王跟蝦兵蟹將。人魚也不是西方的人魚,甚至不應該只是為求方便而漢譯的「達克拉哈」。
是的,原住民族語本來就是在這塊土地上的語言,如果要稱呼傳說中的主角,我們會希望至少至少,從還原事實、調整順序開始:是taqrahaz(達克拉哈),而非沒有原文沒有註釋好像這個漢譯等於一切的意義的,「達克拉哈」。
#從那瑪夏的例子
#來看命名即是權利的主張
那瑪夏區在2008年正式「正名」,從高雄縣三民鄉正名為那瑪夏鄉(今那瑪夏區),原民會去年喜孜孜地將此事列為政績,絲毫不覺那瑪夏三個字仍是漢字,不是布農族人的Namasial,因此連族人的語用習慣都漸漸改變,以前會說Namasial,現在變成那瑪夏。
如果各位去查詢維基百科,會發現它的音譯也被那瑪夏三個字影響,變成Namasia,但根本,就沒有,這個字。Na-masial本來是指「很好(的地方)」,Namasia的翻譯只能說是不倫不類。而為了多數人看得懂中文,我們竟然要拋棄原文、以及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族人的意願,讓這種誤讀誤用繼續下去嗎?
原住民族語本來就是這塊土地上的語言,不應該為了多數人看懂中文,就要求我們迎合、改變我們的名字與土地。現在都2021年了,認清這塊土地就是有那麼多語言跟族群的事實,學會平等對待我們,學習並承認我們的語言跟地名,不是以中文,而是以族語,這才是真正的,對這塊土地上的主人的尊重。台灣社會過完這個年,也要好好大掃除一下,不用我們多說,打開Google Map,你們都看得到那些「被中國」的原住民族地名。
命名即是權利,原漢要和解,新年要快樂,從彼此好好稱呼開始。
#今天
#我們來談談魚姬與那瑪夏
光復鄉?誰光復誰?原民團體發起「原鄉正名行動」:
https://reurl.cc/NXGoN6
邵族口傳文學研究:
https://reurl.cc/mqZQkl
【不一樣的鬼故事】守護日月潭的長髮怪,人魚「達克拉哈」:
https://reurl.cc/kVqW8r
文化干擾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四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有沒有一些受騙跟上當的經驗?
回想這些經驗,你可能是遇到一個太厲害的對手;但是也有可能是自己太莽撞,在沒有經過清楚的評估,跟風險規劃的狀態底下,就貿然的去投入一些,可能是很陌生的領域。
就像《孫子兵法》裡面有一段話這麼說的:「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你是先搞清楚狀況,知道機會點在哪裡,才去投入你的資源,並且管控好風險?
還是你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感覺上前前後後好像還不錯,就打了再說、打了再慢慢想怎麼贏?
其實《孫子兵法》喔,它的開頭「計篇」,也說明了這樣的狀況:「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夫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這個話的意思就是說喔,我們做事很怕是莽撞、搞不清楚狀況就一頭衝進去,這樣子多數是會吃虧的,而且長期來看注定是要滅亡的。
我就經常聽到有一些例子,可能被騙,去投入了非法吸金的龐氏騙局;或者是有些無知少女被騙到國外去賣淫。
這一般的典型哦,就是沒有搞清楚狀況,好像聽起來還不錯就去了;而騙你的人,往往會用一個「我有一個賺錢的機會」做開頭。
然而呢,當事人沒有調查清楚真實度,就盲目的相信;如果更仔細一點來看,以「先勝而後求戰」的理念來應對,那你是不是要做一些必要的功課?
確保這是一個賺錢的機會,或者是風險是可以管控的,你才去做行動嘛!其實這樣的狀況往往會出現在一些懵懂無知,或者是受教育比較少的人身上。
很多人覺得自己的社會經濟地位是不錯的,而且社會經驗很豐富、也受了很好的教育,不會犯這種低級的錯誤,可是真的是如此嗎?
或許呢,你不會被那些非法吸金的龐氏騙局所騙,但是有沒有一些可能的原因,讓你依然有可能犯下「敗兵先戰而後求勝」這樣的錯誤?
有幾個原因哦,第一原因是喔,那些非法的龐氏騙局,這種特別危險的事,或者是把你拐去國外賣淫這樣的狀況。
因為它出現的狀況太多了,所以一般人都會提前瞭解這些騙局的套路,而學校跟媒體的安全教育,也會讓我們有相對應的知識跟經驗。
也就是說,你不會犯這種錯誤,並不是因為你有豐富的社會經驗,並不是因為你知道「勝兵先勝而後求戰」。
在這種狀況底下,你能夠保護自己,僅僅是因為你記得一些知識;而當你進入自己缺乏足夠的經驗,和知識儲備的領域的時候,你就會很容易的犯這種錯誤。
而第二個原因呢,就是跟你的「情緒」有關,我們的情緒是會波動的。比如說特別激動,或者是特別低落的時候。
這時候就很容易犯下決策的錯誤,如果你沒有把「先勝後戰」的思維,把它訓練成你自己的本能,那你就很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
比如說吧,你在正常的狀況底下,你知道自己不應該賭博,因為整個概率上來說你一定會輸,但如果你哪一天自己的心情很煩躁,或者是很鬱悶的時候,你可能就去了!
所以呢,可能在這一方面的修煉,你就要常常去覺察自己的情緒,讓情緒不會干擾你的決策品質;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當你情緒太過高昂,或者是太過低落的時候,不要做任何重要的決定!
而第三個原因我個人覺得更可怕,就是呢你過去有成功的經驗,勝利的經驗會讓你盲目。
如果你經歷了一段連續的勝利,你很有可能會變得無視於風險;因為你會覺得自己是正確的、自己是對的!
然後呢,你甚至要告訴自己,我的經驗越來越豐富了,所以呢,我的風險管控能力越來越好!
也就是說,當你對自己的勝利跟成功,變成是一種「理所當然」的時候,你就會在不預期的地方跌一大跤;而且跌的這一大跤,很有可能是你再也爬不起來的!
這就像是有很多企業或者個人,在面臨連續的成功之後,一下子突如其來的風險或倒閉,往往是讓他措手不及、無法反應的!
而最後一個原因,就是有一些事本身就是特別的危險;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創業。當你決定要創業投入一個項目的時候,其實沒有辦法有任何人可以保證你一定賺錢。
然而呢,你要怎麼樣在一邊走、一邊找到成功的機會,跟你先想清楚風險控管,然後找到成功的機會,再適當的去投入,這中間要有平衡的。因為光譜上,你一定要能夠保證100%勝利再投入,那基本上不會有你的機會。
可是現在麻煩就在於,你要怎麼樣在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況底下,把風險的管控,跟成功的可能性,去做好一個平衡?
所以呢,關於這個部分要我說啊,就兩個。第一個,如果你不得不面對創業的時候,它就是一個你人生的修煉。
沒有人能告訴你答案,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怎樣做才是最好的;我們只能不斷的覺察自己的情緒,小心那種理所當然的想法!
要不然就是另外一個,沒有必要不要創業。不要因為你身旁的人的鼓吹,也不要因為媒體報道,造成你衝動的辭掉的工作。
其實人最怕的喔,就是你拼了一身勝利無數,但是卻再一次倒下之後,再也無法爬起來。一次的失敗,讓之前所有的成功都灰飛煙滅,或者是一次失敗,讓未來的日子沒有翻身的可能。
要避免這樣的悲劇,我想今天所聊的,怎麼樣「先勝而後求戰」的思維方式,會是你我重要的修煉。
至少以我現在領悟來看的話,就是做好所有必要的功課,然後再投入任何資源的時候,控管好你的風險,絕對要忌諱的就是「理所當然」。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無論是YouTube,還是Podcast,我們都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有一門線上課程,叫做【理財心裡學】。這一門課會幫助你回到根本的,去理清自己跟金錢的關係。
有時候我們在面對跟錢有關係的事情的時候,沒有辦法冷靜、沒有辦法客觀、沒有辦法「先勝而後求戰」。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受到很多過去的經驗、無意識的、情緒的影響,而這一門課呢,會幫助你好好的看待,跟面對這一切的功課,並且用具體的方法幫助你,重新建立起自己跟財富的關係。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一門課的最後優惠期限,在2月29號的晚上12點就截止了!所以呢,如果你還沒有加入的話,歡迎你把握這最後的優惠期限。
希望呢,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裡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文化干擾例子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joi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Subscri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sub_confirmation=1
破解Kate yup事件是假的! 不是綁架! 不要被騙! (Facebook上的證據)
要求我拍Kate Yup的觀眾人數比去年Ashvlogs的訢求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位一直在吃的Kate Yup擁有一個超過500K subscribers的Mukbang頻道.
最近她粉絲開始留意到Kate的影片各種異樣: 字幕上的奇怪體例, Kate本人身上的瘢痕, 甚至影片中打莫斯密碼. 令到網民擔心Kate的安全, 更有陰謀論指出她一直是被綁架而被迫去拍這些影片的.
Twitter上 #savekateyup 更一度在全球Trending一段時間. 多人認為跟一年前美國一位失蹤少女是有關的. 這情況是我們一向習慣的ARG嗎? 為何Kate總是糢著眼的呢?
Kate yup details
Kate Yup由2018年3月開台. 內容主要是吃海鮮Mukbang. 多條影片本身也超過一百萬觀看次數. 相比其他常常用買soing吸views的Mukbang主播, Kate Yup 從來都不露樣貌. 她的影片通常只看見她的下巴. 面的上部份也有面罩掩蓋. 顯得奇怪.
另外, 作為一個身材比較瘦的女生Kate Yup每一次拍Mukbang時也吃得像餓了很久. 非常急的感覺.真是因為她餓嗎? 還是被迫: 快點吃! 快點吃!
2019年6月21號Kate Yup上載的 ‘2 whole fish, whole giant squid, lobster, king crab, salmon & Tuna raw, octopus, scallop, shrimp’ 影片, 眼利的網民發現她身上的傷痕.
2019年7月一位網友初次發現影片中subtitle有異樣. 影片中某一些字幕用大寫字母, 湊合一起成HELP一個字.
之後同一條影片出現的Morse code翻譯成 ‘I need help’ SOS 甚至她面前的碗被拍到自己在動, 相信拍攝現場除了她以外還有其他人在場.
這些疑問大量廣傳後Kate Yup自己也有出Post解釋事件 “Hello everyone! It’s urgent to clarify my situation. Everything is ok for me!”
之後她解釋手上的傷痕是太陽光燒到她皮膚而嘴角的傷口是 herpes Labilis.
It’s not a Morse code, that’s not even how Morse code works...why would a captor let her edit the videos? That doesn’t make sense? ...her lip does not look busted, it’s either a cold sore or a bad blemish
你們要知道, 這段文字據稱是Kate自己打的. 有種自己説自己的感覺.
Kate Yup之後這奇怪的第三身回應加上8月上載的 ‘I AM ALIVE’ 影片再次出現了 HELP的信息.
作為一位有破解ARG經驗的Youtuber, 這個事件是一個 publicity stunt.
我們用兩個極端的方向去看這個事情.
假
這個情況綁架的機會比較底的原因是從這個月外界對於此事件的關注度, 如果這真的是一埸罪案的話, 背後cho控整件事的人為什麼還會繼續上載影片啊?!
What I would do (viral marketing)
Mukbang剛巧是這個時代最流行的影片類型. 像Ashvlogs等ARG亦是成功例子. 把兩者mix在一起是正常的做法.
我想大家看看這條影片. 這是我前年拍英文頻道Horrorstudio1的片. 當中我用一些奇怪剪接令觀眾以為我有什麼事.
其實各種剪片和拍攝技巧我已經在暗網仔 2.0已推出一個會員群組. 當中有不同級別的會員.
除了每個月定期推出剪片教學, 我還會教有關Youtube algorithm和social media marketing的東西. 對恐怖網上文化有興趣的朋友我亦會提供這方面的資訊.
絕密直播, Q&A, 甚至跟我本人的聯絡方式也可以找到. 詳情可以按Youtube首頁 ‘Join’ 去了解.
其實拍到一些看似恐怖的影片不太難. 尤其如果情況是半真半假. 像有personality disorder的Marina Joyce也用這種做法紅了. 其實marina joyce和Kate yup情況也相當相似.
真
如果Kate是真心純屬一位Mukbang Youtuber, 沒有意圖想搞到事件這樣迷離的話, 那可能整個事件是精神上的問題. Kate Yup最新的 ‘I lose my tooth during this meal’ 影片有觀眾看過所有她影片後發現她所有表現都像有暴食症Bulimia的人士. 如果如此, 為什麼她或替她管理頻道的人會將一個病人的情況放上互聯網呢?
而其實Kate Yup的真相又會不會是Karlie啊?
Karlie guse
2018年10月13號加州少女於凌晨5點至7點消失. 到如今還沒有人找到她. 由Karlie面上的特徵, 尤其鼻子和下巴, 多人認為是現在爆紅的Kate Yup. 但我現在跟大家講, 不是. 我不想大家再因為一個網上的都市傳說令到一個真正失蹤人口個案比神化. Kate Yup跟Karlie不是同一個人的原因是什麼呢? Why do I know? Kate yup第一條上載影片的日期是2018年4月23號, 而Karlie Guse失蹤的日期是2018年10月13號. 所以她們兩個一定不是同一個人. 其實Karlie Guse的案件也能證Kate Yup不是真正的綁架啊. 而是一位ak like的Youtuber.
因為在Karlie Guse失蹤的官方Facebook頁可以找到頁主確認警方已因為Kate Yup與Karlie失蹤案拉上關係, 上門調查過Kate Yup頻道的有關人士, 確認是假的. 所以我才這樣相信整個Kate Yup事件不是真實的情況, 而只不過是publicity stunt. 那我們不如不要被這些東西干擾, 花多一點精神去真實的問題上. 例如失蹤少女karlie Guse. 完片.
文化干擾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20/01/04 開課(僅剩四位名額)
讓你長出享受「愛」的體質,迎接你想要的親密關係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1/17(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邀請你思考一個「假設」的狀況。假如呢,你要組隊參加一個益智的比賽,而你是隊長。
在這個比賽裡面呢,參加的隊伍要搶答各類基本常識的問題。而這個賽事很重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隊伍。
在你的隊上,已經有三個很強的隊友了,他們不但經驗豐富,也是這個比賽的常勝軍。但是呢,你還缺一個隊友;所以你要負責把成員找齊。
那你經過了一些篩選,最後剩下兩個候選人,他們的經驗跟背景都相當;而他們測試的成績,是從其他候選人當中脫穎而出的。
在第一關裡面,兩個候選人已經完成了隨機分配的不同測驗卷,用意是要評估他們的能力跟知識;而你的工作是要分別檢視他們的答題狀況,然後決定選哪一個人,來當你們的隊友。
第一個候選人,他作答的測驗卷裡,他在10題裡面答對了8題;而所有答過這份測驗卷的人,平均答對8.94題。
你覺得他比賽的表現會是怎麼樣呢?你認為自己有多大的可能性,會挑他的隊友呢?
那麼我們來看第二個候選人,這個候選人答題的狀況沒有第一個好,在10題裡面他只對了2題;不過呢,所有答過這一份測驗卷的人,平均只答對了1.97題。
那你認為他的比賽表現會怎麼樣?你會挑他做隊友的機率有多大呢?
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8比2」誒!所以第一個候選人,是不是比第二個候選人來的好?可是,如果你是按照這樣的一個判斷方式的話,你可能就做錯了決定了!
在這裡有點出了一個更廣泛的問題,就是我們該怎麼樣從一個人的行為裡,去觀察這一個人的特質?比如說,像智商啊、領導能力啊!並且把大環境的干擾因素,也同時考量進去。
這個其實也是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常常會遇到的一個思考議題。比如說,你的公司要請一個新的CEO。
其中一個人在蓬勃發展的產業裡,領導過一家成功的企業;而另外一個,在一個競爭很激烈的夕陽產業裡,帶領一家公司存活下來。
那你會對哪一個人選,比較有信心呢?
再假設有兩個業務員,其中一個在商品需求很高的地區,達成很高的銷售額;而另外一個銷售成績比較差,但他負責區域商品需求也比較低。
那你又會提拔哪一個人呢?
又或者是有兩個畢業生,其中一個人的學校全校的平均分數是3.4,而他在這個學校裡面他拿到了3.6的成績;而另外一個學生,他們全校的平均分數是2.8,但是他拿到了3.3的成績。
那你會覺得哪個學生比較優秀、比較有企圖心、比較用功呢?
其實這些例子,都在問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叫做呢,我們到底在做任何判斷跟決定的時候,有沒有把「背景因素」考量在裡面?
就像今天開頭問你的「假設情境」一樣,你會選擇第一個候選人,還是第二個候選人呢?
第一個候選人,他雖然答對了8題,可是跟他做過相同問題的人,平均是答對了8.94題。所以呢,他的實力其實比平均值來的差的!
而另外一位候選人,雖然他只答對2題,可是呢,他的測驗卷多數人只會答對1.97題;他的水準是不是比一般人來得更好?
所以你到底該選誰,當成是你的隊友呢?
在我們的人生當中,都要面對很多的選擇,都要做很多的決定,你有沒有具備有「做決定的能力」?然而「做決定的能力」的背後,是在於你有沒有鍛鍊出你的思考?
對很多事情來說,你有沒有一個「相對」的概念,你有沒有把任何人的任何表現跟特質,放到他的環境跟背景底下,去做綜合的評估?
我想面對人生的選擇,沒有人能夠給我們標準的答案。
但是呢,唯有你鍛鍊自己思考能力,跟做決定的能力;你才能夠在你的人生裡,過得更好、活出你想要的樣子,不是嗎?
希望你能夠透過今天的分享,長出「見樹又見林」的能力。
然而,如果你想要更有效的長出這方面的能力,也歡迎你加入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那麼今天的分享就跟你談到這邊。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剛剛提到的【過好人生學】。
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期待你的加入,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文化干擾例子 在 個人因果個人了|太陽盛德導師–超級生命密碼網路共修 的推薦與評價
馬來西亞吉隆坡有一 例子 ,這邊有一位神醫,來了一個治理一個,除非有領天命有授權, ... 我想參與網路共修 步驟一: 天圓 文化 官網登入網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