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祭品背後的孝道
今天是清明節,每年孝子賢孫在先人墓前燒衣紙,表達懷緬。其實紙祭品在香港民俗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不論年齡、性別以至教育程度。看看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同學會司庫鄺明威的見解。
在古人看來,所謂死亡就是靈魂轉移到到另一為活人所看不見的世界去生活,也需要物質享受。發明紙張後,紙製喪葬祭品便逐漸發展起來,大致分為紙錢和紙紥品。焚化是紙祭品最常見的使用方法,一般認為化作煙氣方可進入幽冥。紙紮品又分為兩大類:其一為傳統喪葬儀式所要求,式樣變化較慢較小,有金山銀山、仙鶴、橋子等,又如供死者役用的紙紥婢僕,其裝束還是保持着清末民初的樣子。另一大類,是為死者日後在「另一空間」生活所需的物品,種類琳瑯滿目,紥制貼糊出各種形象逼真的用品,常帶有時代氣息,諸如房車、彩電等,甚至有最新款的手機。
至於紙錢的名目繁多,為各種不同場合所使用,向來較受學者注意,如法國漢學家索安(Anna Seidel)。她在1970年代的一篇書評中,就認為將金錢獻祭給神祇,是中國宗教的特色,並把它放在商業發展和官僚制度的脈絡上去討論。美國學者柏樺(C. Fred Blake)的《燒錢:中國人生活世界中的物質精神》,則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考察了由古及今燒紙錢這個民俗。據民間傳説,東漢蔡倫造紙後,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而想出燒紙錢的。歷史上,燒紙錢始於魏晉南北朝,唐初已普遍焚燒紙錢,唐玄宗朝甚至運用到宮廷祭典上。佛、道二教吸收了由來已久的風習,宣揚寄庫的說法。譬如,道教的《受生經》闡述人們出生時,曾向天曹府庫預借受生錢,出生後須依數燒還,才能免於病困災厄,多燒可以使自己死後受用。往後發展,紙錢至重要還是燒化給死去的親人作為一種冥資,這多少折射出中國人的重視孝道。
請移步到知史官網「知史專題」-「根本集」閱讀,謝謝!
https://www.mychistory.com/index.php/c001/2/g0007
#歷史 #中國歷史 #知史 #根本集 #紙祭品 #孝道 #道教 #受生經
清明節的歷史由來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唐朝首將清明節列入國家法定假日(一)|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自2008年起,清明節與端午節、中秋節一樣成為國家法定假日後,也成了一年中重要的「小長假」。清明節由來已久,中國古人歷來很重視清明節,那麼在古代清明節人們放假幾天?又是怎麼過的?
「漢官五日一假洗沐也」
漢代清明節尚未成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要說清明節,得先說古代中國的休假制度。
在古代中國,是沒有「星期天」概念的,但休息日一直存在。而且,中國古人享受休假的歷史還比較早,至遲在秦漢時期已有一套相對成熟的休假制度。不同的是,古代只能休息1天,而且叫法也不一樣,現在叫休假、放假,古時稱為「休沐」或「洗沐」。
古人為何把休假稱為休沐?一個「沐」字便透露出了端倪,是因定期讓現在叫公務員的公職人員回家洗頭洗澡、搞個人衛生需要而產生的。最先享受休沐制度的人群,應該是給皇家當差的一批「公務員」,即所謂「中官」,也叫「內臣」。中官給皇家當差,宮內又沒有為他專設洗澡的地方,所以只能定期、輪流回家「洗沐」。
休沐制度推廣開後,便形成了一種國家休假制度。唐人張守節撰《史記正義》中所謂「漢官五日一假洗沐也」,說的就是這麼回事情。除了「五天制」,漢代休沐還有「十天制」,即幹10天休1天。
但在漢代,好多有想法的「公務員」會主動放棄休假。如與漢哀帝劉欣有「斷袖之好」的董賢,當年就是一位中官(太子捨人)。每到休沐日,董賢都不「回家洗澡」,一心陪侍皇帝,贏得了劉欣的歡心。因為董賢長期不休假回家,劉欣竟然下令讓董賢將老婆帶到宮內住,方便夫妻相聚。
在漢代的休假制度中,除了休沐這樣的輪休,還有例假。例假更接近現代的法定節假日概念,從《漢書·薛宣傳》中透露出的信息看,漢代國家法定節假日很少,起初只有兩個,一是夏至,再是冬至,各放假5天。到東漢時增設「伏日」。
此時的清明節,並不是漢朝的國家法定節日。
唐玄宗李隆基把掃墓正式編入禮典
唐代首次將清明節列入國家法定假日
到了隋唐,休沐制度出現了很大變化,旬休成為一種制度,即工作9天,休息1天,休息日設在每月的十日、二十日、三十日,共3天。旬休是一種公休,不再輪流,除值班人員以外,大小官員全都「回家洗澡」。
此外,最大變化是節假日大大增多。正是在唐代,清明節與寒食節一道,首次被列入國家法定節假日,清明節放假了。
《大唐六典·尚書吏部》上有規定,唐代內外官員都有「假寧之節」:元正(旦)、冬至、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夏至、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幾乎每逢節氣都要放假;還有婚假、喪假、探親家、拜掃假等等,比現代放假的機會多很多。
行文至此,要說一下清明節和寒食節。此兩節由於緊連一起,常被現代人誤以為是一個節日的不同叫法,其實很不同。冬至後第105天是寒食節,故又稱「百五節」;寒食節之後便到了清明節。
在民間傳說中,兩個節的起始源頭都是一樣的。據漢人桓譚《新論·離事》中的記載,寒食節本是山西風俗,時「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以此達到少生病的保健功效。桓譚認為此俗「為介子推故也」。介子推是晉國人,有恩於遭難時的晉文公。晉文公當了國君後曾放火燒山,希望逼出帶母親上山隱居的介子推,領取俸祿。哪知介子推寧死不仕,結果被燒死在一棵柳樹下。晉文公為此悔恨不已,此後每到放火燒山那日,宮中便禁止生火,以此紀念懷念介子推,慢慢形成了「寒食節」。寒食節後,晉文公又定下了祭祀介子推、為其掃墓的「清明節」,清明掃墓又成風俗。
此傳說可信與否暫且不說,不過介子推確有其人,《左傳》上便有記載,但名叫「介之推」,僅稱他是「隱而死」,並無晉文公放火燒山的情節。但不論怎麼說,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寒食節和清明節由來已久。
寒食節其實是一個「勵志節」。在隋唐之前,人們重寒食、輕清明。到李隆基(唐玄宗)做皇帝時,將清明節掃墓正式編入禮典,屬當時的「五禮」之一,清明節的地位因此得到抬升,清明假期與寒食節連在一起,成為當年繼元宵假期之後春天裡的「小長假」。
(二之一,待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清明節的歷史由來 在 張定瑋老師-全球姓名學陽宅風水權威大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農曆五月五慶端午
#端午節的由來之習俗介紹
🌈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重陽節、除夕合稱為中華文化的五大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大家都知道是為了要紀念一位歷史人物—愛國詩人「屈原」!因為當時秦國功破了楚國而戰敗,「屈原」投入江中、以示抗議!當地的百姓們十分悲痛、他們被「屈原」的愛國情操所感動、於是就用竹葉、包著米糰、投進江裏、去餵魚蝦、引開牠們、希望魚蝦不要吃「屈原」的屍體、後來流傳至今、便在每年的農曆5月5日、有了包粽子的習俗、表達對「屈原」高度的崇拜和敬畏!
💥人們將這天稱為端午節、也因為屈原是一位愛國詩人、所以這一天也稱為「詩人節」!
相傳當時有人想要尋找「屈原」的屍體、所以就划著船在江面上尋找、藉著滑舟之際、驅散江中的魚蝦、就演變成如今有滑龍舟的習俗、娛神娛人!
💪有些人認為、農曆5月5日、為惡月惡日、是一個消毒避疫的節日、因為此時、是陽氣最盛的時候、正是炎炎夏日、毒蟲孳生、各種疾病非常容易流行的時間、所以對五月產生不吉祥的印象、百事多禁忌!因此會在這一天、進行驅邪避惡的活動!
端午節有什麼特殊的習俗~
1.插艾草、菖蒲~
古時候的人、會在自家的門上、懸掛著艾草、菖蒲、(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門上、可以使家人身體健康、驅毒避邪)、因為艾草和菖蒲都是傳統的除毒聖物!在我們台灣、也一直沿襲著、這項插艾草、菖蒲的習俗、並且增添了榕枝和榴花、合為 榕艾苦草!
2.喝雄黃酒~
雄黃是一種藥物、帶有礦物質、具有解蛇毒、殺蟲祛痰的功效!將它調和在米酒中、就成了雄黃酒、它可以消除疫病、主治百種蟲毒、也可以用手、沾雄黃酒、在孩子的額頭上寫一個「王」字、或是塗膜他們的面頰、耳鼻、為他們消毒去災、具有驅毒避邪的功能、這也是一向很有特色的習俗!
3.配戴香包~
香包是一種吉祥的避邪物品、也叫做香囊、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身上、都會配戴著綵繡的香包、手工設計精巧細緻、樣式更是形形色色、香包裡面裝著淨香、檀香粉、丁香、茴香、雄黃等、當然也是為了驅毒避邪的功用!
4.打午時水~
在端午節中午十二時、正時、將井水汲取出來、(這個時候、是午月午日午時、三個五加起來、是一個非常神奇的瞬間)、將井水封存在罐子中、放在陰暗處、聽說有預防疾病的神效!這就是午時水!
5.繫五色線~
五色線被視為吉祥色、有青、紅、白、黑、黃、五種顏色、繫在孩子們的手腕、腳腕上、以保平安健康!
6.豎立雞蛋~
也代表得到神力、今年會鴻運當頭喔!
現在因為社會結構的改變、人們變得忙碌、有些習俗已逐漸減化、但是端午節、仍是台灣習俗中具有代表性的節日、張老師帶領小編的團隊、祝福各位粉絲們、「粽」是幸福快樂!「粽」是福聚財聚!葫蘆收五毒、平安過端午!
#騰運文化科技祝福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為中國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的歷史由來 在 清明節幾號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清明節的歷史由來 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清明節拜拜、清明節幾號、清明節介紹就來瑜珈皮拉提斯資訊指南,有最完整清明節的歷史由來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清明節的歷史由來 在 清明節幾號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清明節的歷史由來 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清明節拜拜、清明節幾號、清明節介紹就來瑜珈皮拉提斯資訊指南,有最完整清明節的歷史由來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清明節的歷史由來 在 清明節的由來與習俗|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中國人重視孝道講求慎終追遠,表現於行動上的即是祭拜祖先,中國祭祀祖先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上古時代就有帝王、諸侯祭祀宗廟的儀式,到春秋時代孔子的墓祭,這些都屬於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