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有志來美的醫學生 – 如果時光重來,我會如何準備?
當我還是醫學生時,沒想過我會出國。畢業後因為家人的關係來到美國才開始準備USMLE。雖然幸運的第一次申請就match,一路上還是有太多「要是早點知道就好了」的遺憾。常有醫學生寫信來問我: 「我有計畫要出國,該如何準備?」決定寫這篇說說我的看法。
1. Year of Graduation (YOG) 比你想像中的重要
以前、大部分的人都是走「來美國作research (讀PhD, MPH or postdoc research)後match」的路徑。這些人靠著好的research以及長年建立的人脈match進了好的program。然而近幾年,越多越多人在台灣就match了。這些人除了短短幾個月的USCE(見習)之外,沒有其他美國經驗。如果這是你想走的途徑,YOG比你想像中重要。program基本上都喜歡收fresh的申請者,最好是畢業一兩年以內。越fresh進到好的program的機會就越高。不同專科有不同的preference,像內科病理科能接受比較「老」的,兒科喜歡比較「年輕」的(這裡不是指年紀。而是看你畢業多久。申請時program不會知道你實際年齡也不能問你)。許多program都有設YOG parameter電腦直接過濾掉。除非你有認識的人將你用人工撈出來,否則program director根本不會去看你的申請。
有些program喜歡用在原國有些經驗的醫師(尤其是community program),YOG就不是問題。但近年來match上好的program的人,大部分還是畢業一兩年內的喔。當然這也可能是因為這些人早就立志來美國,作了許多相關努力的關係吧。
無論如何,如果有心想來美國,不要等太久,越早開始準備就好。
2. 延續第一點,我會建議醫學生在學時期就開始準備USMLE,最好在畢業一年內拿到ECFMG。在我的印象裡(遠目),國考一的內容比step 1簡單多了 (我那年國考一通過率約六成,但USMLE 分數要考高更難。除非你等到2022 when step 1改成pass/fail,但對IMG不見得是positive change),因此USMLE step 1可以跟國考一的準備一起進行。
如果時光能夠重來,我希望我大五那年就考完step 1,大六考step 2 CK。大六畢業的暑假來美國作step 2 CS跟USCE,說不定一畢業就可以直接申請match,最多再等一年,不要拖太久。
3. 醫學生最大的優勢就是校際交換,在學時務必申請來美見習。醫學生見習是elective,可以拿到帳號密碼、可以看chart、有機會present,是hand-on experience。一旦畢業就只能作observer,選擇不多(除非靠關係)又貴(幾乎都要收錢,不小心還會遇到想要剝削IMG的仲介),也不能算hand-on experience。
來美國醫院見習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拿推薦信。有些臨床經驗、考完step 1再去比較好 (譬如大五升大六暑假),否則傻傻的被電。
4. 如果不排斥研究,有好的研究容易進好的university program。community program一般不太看研究。
(不是所有community program都比大學program差,要看你個人喜好。有些community program臨床訓練很扎實的)
5. 英文底子要打好,口說寫作加public speaking技巧。參加toastmaster,加強表達能力與自信。平時多交些美國朋友、參加英語社交活動,學會small talk, you will go a long way.
6. 如果要學第二外語,西班牙文是你的第一選擇。美國很需要會講西班牙文的醫師,無論是match或是找工作都非常有幫助。我現在找工作發現講spanish的光底薪就多一兩萬美金。
7. 課外活動貴在細水長流,而非蜻蜓點水式的這裡參加一下、那裏參加一點。許多人的CV上面洋洋灑灑填滿活動,仔細一看每個地方都待不滿一個月,反而是red flag。美國人喜歡的是持續性,可以顯示你是個有毅力以及有commitment的人。
以上就是幾件時光重來我會做的事。如果時光倒流,我還是會選擇來美國,而且會更早計畫。After all, we regret the things we don't do more than the things we do。如果出去闖的念頭老是在你沒有防備的時候出現,不要忽略它、勇敢地去實現吧。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usmle step 1台灣」的推薦目錄:
- 關於usmle step 1台灣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usmle step 1台灣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usmle step 1台灣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usmle step 1台灣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usmle step 1台灣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usmle step 1台灣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usmle step 1台灣 在 寫給台灣一階國考不是前幾頁的夥伴: 大家都說First... 的評價
- 關於usmle step 1台灣 在 考試心得分享- 淺談USMLE Step 1 - 留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usmle step 1台灣 在 [感想] USMLE Step 1 考試經驗分享- medstudent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usmle step 1台灣 在 [感想] USMLE Step 1 考試經驗分享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usmle step 1台灣 在 [衛生署睡了] 醫師考照捷徑在台灣?衛生署把台灣人的命看的比 ... 的評價
- 關於usmle step 1台灣 在 [感想] USMLE step1/step 2ck 考經分享(上) - 看板medstudent 的評價
- 關於usmle step 1台灣 在 Re: [北美] 醫療業去美國生涯抉擇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usmle step 1台灣 在 Re: [心得] usmle - medstudent - MYPTT 的評價
- 關於usmle step 1台灣 在 Firefox 下載youtube 直播政論2023 - herseyezamm.online 的評價
usmle step 1台灣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醫學系畢業、美國住院醫師訓練中的我,如何通過日本醫師執照考試(三)
順利遞件後我回到美國,開始思考如何準備日本語診察能力調查。七月中到九月底只有兩個月的時間並不算長,何況我只能兼職準備。
日本語診察能力調查是一個說(問診)跟寫(病歷寫作)的考試,沒有標準答案,準備起來隔外困難。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所有考生都具備N1(基本門檻)的情況下,最後卻只有一半的人通過的原因。連日本國籍的考生也只有80%通過率。
#不過我認為準備考試跟做好任何事情一樣都有關鍵三步驟:
一是參考,
二是創新,
三是融合。
第一步一定是大量參考前人經驗。前人的考經不管是成功或是失敗都是智慧的結晶,都有參考的價值。寫考經其實很花時間(像我都要花4~5個小時寫)。前輩們願意花時間寫經驗寫出來分享,為的就是幫助後人少走點冤枉路。然而前輩的考經一定不會全部適合自己,因此下一步就是思考如何改進、並加入自己的創意。最後將兩者融合起來,便成為有個人風格的準備方法。一開始不用擔心方法不夠完美,隨著練習、修正,它必定會越來越符合你的需求。
日本語診察能力調查跟台灣OSCE跟美國step 2 CS很類似,只是內容換成日文。對已經考過台灣跟美國執照考試的我而言並非完全陌生。唯一缺乏的是資源。台灣OSCE對台灣醫學系畢業生來講很簡單,平常就有在練習,考前幾乎不用準備;而美國step 2 CS考生眾多,市場龐大。有許多好書可用,還有專門指導的機構。想找人練習時只要上網呼朋引伴,不怕沒有對象。然而日本語診察能力調查難就難在沒有一種「只要這樣做,就可以過的方法」,只能靠自己瞎子摸象、東拼西湊了。
最後我綜合了前輩考經跟自己美國USMLE step 2CS經驗,獨創出一套適合我的方法︰
1. 請一個線上日本人家教。不需要有醫療背景,只要會讀英文。
2. 上課前我會閱讀寫給日本醫護人員看的「病院英語對話書」,只是我想看的東西跟日本人剛好相反。
3. 使用USMLE step 2 CS first aid這本書。這本是美國USMLE step2 CS考試的聖經,裡面詳細記錄了病人跟醫師的對話。日文老師上課並不需要思考如何回答醫師(我)的問題,只要將書上內容換成日文講出來便可輕鬆讓對話繼續下去。
4. 上課完後我在線下寫病歷。我依照前輩經驗看日本國考臨床題的題幹依樣畫葫蘆。
5. 寫好病歷後先傳給日文老師請她針對「日文語法」部分給予建議,先把句子修得通順一點。
6. 最後將修改好的病歷傳給日本人的醫師朋友們看,請他們專注在病歷寫作的部份(像是專有名詞等)給我建議。
就這樣準備了一個月,練了十個左右的case。雖然效果不錯,但沒跟日本人醫師練習問診,還是不知道自己的問診是否符合標準。我的日本人醫師朋友很忙,不好意思一直打擾他們,便突發奇想地運用自己美國醫師的優勢上網徵求「正在準備step 2 CS的日本人醫師」。
日本醫師來美國的人數不多,正在準備USMLE CS的更少,我居然還是遇到了三個: 一個腦神經外科,一個皮膚科,一個心臟內科。我們每個case練習兩次,一次用英文、一次用日文。這樣的模式對他們跟對我是雙贏的局面。對他們而言,我已經通過CS,又有一年在美國臨床的經驗,對於如何跟美國病人互動能比一般考生給出更多的建議。加上我的英文口語一向不錯,美國醫師執照考試時SEP (= spoken English proficiency = 英文口說能力)跟許多英文母語者一樣拿到了小星星( = an asterisk indicates that your performance band extends beyond the displayed portion of the scale = 表現優異超出可顯示評分範圍),因此更能給同為外國醫師的他們建議。對我而言,他們以醫學生時代的OSCE經驗還有日本臨床經驗教導我簡直是綽綽有餘。他們會示範如何正確用日文問診,讓我知道哪裡該改進,幫我修改病歷的速度也很快。
雖然因為彼此時差跟工作的關係,我們能練習的次數不多,但每次練習都是愉快的時間。我們簡直是對方的照妖鏡 ! 他們的英文很好,不僅沒甚麼口音,問診內容也很專業。但是他們問診方式有點像機器人,感覺只想趕快把問題問完,不想多說以免出錯。一般美國醫師問診比較隨興,small talk(閒談)很多,就給人感覺不會那麼生硬。同理可證,我的日文問診在他們耳裡聽起來也不夠自然。
(圖: 第一次練習完日本人醫師寫給我的回饋)
文化上兩國的問診方式也大不相同。有次我在問到飲食習慣時,問了「你最愛吃的食物是甚麼?」
日: 「我最喜歡吃壽司。」
我: 「我也是耶,我最喜歡吃竹筴魚壽司了。那你呢? 」
日: 「生魚片壽司我都喜歡。」
我: 「我喜歡旋轉壽司,最近有間有名的日本壽司來這裡開了你知道嗎? 」
(一整個要small talk的前奏)
日: 「在日本如果醫師這樣閒聊,會被覺得是怪人。」
我:「 抱…抱歉。」
相反的,在美國問診時,有small talk才能讓對話顯得自然。
日: 「你放假時都喜歡做甚麼呢? 」 (好不容易擠出口)
講完後他立刻掩面: 「啊啊啊。我聽起來好像變態啊! 」
就這樣,準備考試大部分的時間是辛苦的。但也因為這樣發現了更多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認識更多的人而有了額外的樂趣及收穫 :)
台灣醫學系畢業、美國住院醫師訓練中的我,如何通過日本醫師執照考試 (一)
https://reurl.cc/L16nO4
台灣醫學系畢業、美國住院醫師訓練中的我,如何通過日本醫師執照考試 (二)
https://reurl.cc/Rdyk3g
usmle step 1台灣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醫學系畢業、美國住院醫師訓練中的我,如何通過日本醫師執照考試(三)
順利遞件後我回到美國,開始思考如何準備日本語診察能力調查。七月中到九月底只有兩個月的時間並不算長,何況我只能兼職準備。
日本語診察能力調查是一個說(問診)跟寫(病歷寫作)的考試,沒有標準答案,準備起來隔外困難。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所有考生都具備N1(基本門檻)的情況下,最後卻只有一半的人通過的原因。連日本國籍的考生也只有80%通過率。
#不過我認為準備考試跟做好任何事情一樣都有關鍵三步驟:
一是參考,
二是創新,
三是融合。
第一步一定是大量參考前人經驗。前人的考經不管是成功或是失敗都是智慧的結晶,都有參考的價值。寫考經其實很花時間(像我都要花4~5個小時寫)。前輩們願意花時間寫經驗寫出來分享,為的就是幫助後人少走點冤枉路。然而前輩的考經一定不會全部適合自己,因此下一步就是思考如何改進、並加入自己的創意。最後將兩者融合起來,便成為有個人風格的準備方法。一開始不用擔心方法不夠完美,隨著練習、修正,它必定會越來越符合你的需求。
日本語診察能力調查跟台灣OSCE跟美國step 2 CS很類似,只是內容換成日文。對已經考過台灣跟美國執照考試的我而言並非完全陌生。唯一缺乏的是資源。台灣OSCE對台灣醫學系畢業生來講很簡單,平常就有在練習,考前幾乎不用準備;而美國step 2 CS考生眾多,市場龐大。有許多好書可用,還有專門指導的機構。想找人練習時只要上網呼朋引伴,不怕沒有對象。然而日本語診察能力調查難就難在沒有一種「只要這樣做,就可以過的方法」,只能靠自己瞎子摸象、東拼西湊了。
最後我綜合了前輩考經跟自己美國USMLE step 2CS經驗,獨創出一套適合我的方法︰
1. 請一個線上日本人家教。不需要有醫療背景,只要會讀英文。
2. 上課前我會閱讀寫給日本醫護人員看的「病院英語對話書」,只是我想看的東西跟日本人剛好相反。
3. 使用USMLE step 2 CS first aid這本書。這本是美國USMLE step2 CS考試的聖經,裡面詳細記錄了病人跟醫師的對話。日文老師上課並不需要思考如何回答醫師(我)的問題,只要將書上內容換成日文講出來便可輕鬆讓對話繼續下去。
4. 上課完後我在線下寫病歷。我依照前輩經驗看日本國考臨床題的題幹依樣畫葫蘆。
5. 寫好病歷後先傳給日文老師請她針對「日文語法」部分給予建議,先把句子修得通順一點。
6. 最後將修改好的病歷傳給日本人的醫師朋友們看,請他們專注在病歷寫作的部份(像是專有名詞等)給我建議。
就這樣準備了一個月,練了十個左右的case。雖然效果不錯,但沒跟日本人醫師練習問診,還是不知道自己的問診是否符合標準。我的日本人醫師朋友很忙,不好意思一直打擾他們,便突發奇想地運用自己美國醫師的優勢上網徵求「正在準備step 2 CS的日本人醫師」。
日本醫師來美國的人數不多,正在準備USMLE CS的更少,我居然還是遇到了三個: 一個腦神經外科,一個皮膚科,一個心臟內科。我們每個case練習兩次,一次用英文、一次用日文。這樣的模式對他們跟對我是雙贏的局面。對他們而言,我已經通過CS,又有一年在美國臨床的經驗,對於如何跟美國病人互動能比一般考生給出更多的建議。加上我的英文口語一向不錯,美國醫師執照考試時SEP (= spoken English proficiency = 英文口說能力)跟許多英文母語者一樣拿到了小星星( = an asterisk indicates that your performance band extends beyond the displayed portion of the scale = 表現優異超出可顯示評分範圍),因此更能給同為外國醫師的他們建議。對我而言,他們以醫學生時代的OSCE經驗還有日本臨床經驗教導我簡直是綽綽有餘。他們會示範如何正確用日文問診,讓我知道哪裡該改進,幫我修改病歷的速度也很快。
雖然因為彼此時差跟工作的關係,我們能練習的次數不多,但每次練習都是愉快的時間。我們簡直是對方的照妖鏡 ! 他們的英文很好,不僅沒甚麼口音,問診內容也很專業。但是他們問診方式有點像機器人,感覺只想趕快把問題問完,不想多說以免出錯。一般美國醫師問診比較隨興,small talk(閒談)很多,就給人感覺不會那麼生硬。同理可證,我的日文問診在他們耳裡聽起來也不夠自然。
(圖: 第一次練習完日本人醫師寫給我的回饋)
文化上兩國的問診方式也大不相同。有次我在問到飲食習慣時,問了「你最愛吃的食物是甚麼?」
日: 「我最喜歡吃壽司。」
我: 「我也是耶,我最喜歡吃竹筴魚壽司了。那你呢? 」
日: 「生魚片壽司我都喜歡。」
我: 「我喜歡旋轉壽司,最近有間有名的日本壽司來這裡開了你知道嗎? 」
(一整個要small talk的前奏)
日: 「在日本如果醫師這樣閒聊,會被覺得是怪人。」
我:「 抱…抱歉。」
相反的,在美國問診時,有small talk才能讓對話顯得自然。
日: 「你放假時都喜歡做甚麼呢? 」 (好不容易擠出口)
講完後他立刻掩面: 「啊啊啊。我聽起來好像變態啊! 」
就這樣,準備考試大部分的時間是辛苦的。但也因為這樣發現了更多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認識更多的人而有了額外的樂趣及收穫 :)
台灣醫學系畢業、美國住院醫師訓練中的我,如何通過日本醫師執照考試 (一)
https://reurl.cc/L16nO4
台灣醫學系畢業、美國住院醫師訓練中的我,如何通過日本醫師執照考試 (二)
https://reurl.cc/Rdyk3g
usmle step 1台灣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usmle step 1台灣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usmle step 1台灣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usmle step 1台灣 在 考試心得分享- 淺談USMLE Step 1 - 留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UWorld是有史以來我看過最詳細/最臭最長的題庫總共好像~2500題然後每個題目都滿模擬真的考題不過最寶貴的是每個題目都要非常非常詳細的解說包含為什麼A是 ... ... <看更多>
usmle step 1台灣 在 [感想] USMLE Step 1 考試經驗分享- medstudent - PTT職涯區 的推薦與評價
在考完step 1之前都是處在主治醫師全職工作狀態,每天晚上7:30-10:30唸書。 ... 不要花太多時間在anatomy,只要把FA上面的anatomy部分記熟就好,台灣 ... ... <看更多>
usmle step 1台灣 在 寫給台灣一階國考不是前幾頁的夥伴: 大家都說First... 的推薦與評價
Taiwan note USMLE 共筆+Anki ... 花了多少年看教科書打基礎的底子,本身就是台灣一階國考前3頁,所以可以幾個月考完step 1,但是如果一個人沒有他前面用幾年來讀書的底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