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rolholic控制狂的案例紀錄:D】
看個案就像是當個偵探——Mark (Kinetic Control創辦人) 笑稱影集有CSI,我們這叫做MSI,movement system investigation。
50歲女性,有脊椎側彎(真的),主訴下背痛。
脊椎側彎到底跟下背痛有沒有關係呢?
有脊椎側彎的人,就該下背痛嗎?
臨床上,常觀察到脊椎側彎者有下背痛。但這跟一個邏輯問題類似:
前提一:下背痛患者的常見原因是身體排列歪斜
前提二:身體排列歪斜的常見原因是脊椎側彎
結論:因此,下背痛患者的原因是脊椎側彎
看出來問題在哪裡嗎?
本案例女性,並非屬於更年期脊椎側彎角度急速惡化者。利用KC架構評估以及臨床邏輯推理,發現其疼痛來自骨盆的薦髂關節,因為薦髂關節失能,一側卡住、另一側代償過多而產生疼痛,而骨盆與步態息息相關,其失能除了薦髂關節外,膝關節也過度代償而產生疼痛。
經肌肉能量技術調整後,薦髂回復正常活動度,症狀消失,個案立即感覺脊椎可以輕鬆上挺了。
脊椎側彎者的確常見合併骨盆歪斜,薦髂關節失能,尤其是側彎S型者。
下背痛患者也常見有骨盆歪斜,與薦髂關節失能的問題,甚至影響到遠端關節,例如本案的膝蓋。
但不代表脊椎側彎者就活該下背痛,或是下背痛的原因就是脊椎側彎。
有些側彎患者,因比其他人更早注意到自己不同於他人之處,而更用心的去做各種有利於動作健康的訓練,反而離下背痛越來越遠。
我並不是說下背痛的原因一定不是脊椎側彎,而是不要陷入「我看起來歪歪的,然後又有痛,所以要弄直才能不痛」的迴圈裡。
經由嚴謹的評估與臨床邏輯決策,配合動作治療,止痛可以在「身體排列」改變之前,先達到。身體排列真的發生改變,就像戴牙套一樣,是需要長久時間的。
治療下背痛,與矯正脊椎側彎,其背後應用的機制是不同的。有些機制與訓練法則雖然有overlapping,但不代表兩者一定得綁在一起。確認好自己心裡當下想解決的問題是什麼,一步一步來,才能讓每一步努力,都發揮效果。
#KineticControl #tinainmotion #canvapic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canvapic」的推薦目錄:
- 關於canvapic 在 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Tina Lin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canvapic 在 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Tina Lin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anvapic 在 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Tina Lin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canvapic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canvapic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canvapic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canvapic 在 #canvapic - Explore | Facebook 的評價
canvapic 在 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Tina Lin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Controlholic控制狂的刷牙運動:D】
刷牙是口腔最基本的保健行為,那有沒有什麼運動,是可以每天做,類似幫身體刷牙呢?
當然有很多,而且適合每個人的幫身體刷牙保健運動也不同。
但是有一些基本的原則,可以試試看,尤其是體感不錯者。
1. 選一個你可能覺得容易痠痛的部位,然後一個動作方向。例如頭頸部,方向是抬頭。
2. 接下來,感覺一下你習慣用怎麼樣的順序抬。例如,臉先向上抬起。
3. 再來,嘗試看看,故意用你不習慣的順序,一樣做抬頭的動作。例如,用靠近領口的脖子「基座」先抬,臉部最後再抬起;或乾脆不抬臉部,就自然而然跟隨著脖子的動作,讓頭最後擺在那裡。
這些嘗試,就叫做「動作選項」。
習慣用某一種方式去做動作,就像是衣櫃只有一件衣服,每天穿,很容易就破損。如果衣櫃有很多衣服,每天換,耗損機率就比較小。
身體的結構也是一樣意思,當動作的選項越多,就越可以避免同一組織重複受壓:D
#movementhealth #movementchoice #tinainmotion #canvapic
canvapic 在 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Tina Lin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控制狂的睡前小品:D】
「測試」的發展,是為了想要解決問題而出發。在Kinetic Control中,我們想要解決的問題,在過去傳統肌力測試無法提供的,其中一個關鍵就是「比例」。
「比例」指的是協同肌之間的比例。協同肌大概的意思,是可以做出同樣動作方向的一群肌肉(詳細還有其他定義,暫且先略過)。這樣一群協同肌中,不同的肌肉最擅長、最有效率的功能任務是不同的,例如有些肌肉,擅長快速向心收縮,有些肌肉擅長離心旋轉控制...等等等。
而且協同肌中,肌肉呈現的失能,也會有不同的傾向,有些是傾向overactive容易出來代償(代償不是壞事,是人體生存必要功能),有些是傾向被抑制(抑制也不是壞事,是在疼痛之下身體避免更痛的其中一種方式)。我們關注的問題,是協同肌內的「比例」被改變了,讓一般功能性動作變得相對沒有效率,因此容易累積過勞壓力,造成傷痛「復發」。
為了要能夠處理「比例」問題,KC提出的解決策略,包含重新回顧解剖學、生物力學、肌肉神經生理以及疼痛生理學等證據,整理出新的muscle classification model,以及按這個肌肉分類原則,設計的評估、測試、訓練方式。
Mark(KC創辦人) 曾說過,KC approach(不只是處理肌肉,而是movement system)並非要取代任何評估或訓練,而是補充與支持。何樂不為呢 😀
#KineticControl #musclesynergies #tinainmotion #canvapic
canvapic 在 #canvapic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canvapic at Facebook.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