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2019-01-14影音檔
出版社粉絲頁: 貓頭鷹書房
本集主題:「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有些海產,不管看幾次懶人包你都認不出…….
傳統市場魚販口中的海產名稱,讓你聽到霧煞煞?
海產的俗名、學名、中文、台語、日文樣樣有,又該如何區分?
吃過魚,但沒看過魚走路,台灣文化偵探曹銘宗帶你從「命名」開始看起
◎特邀新生代生態畫家林哲緯以水彩插畫精細繪製台灣海產的細節與風貌
*花枝和烏賊,有什麼不同?
*除了源自日文的TAKO,章魚的台語還能怎麼說?
*鯛魚名稱不下十數種,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台灣童謠〈西北雨〉中的「鮕呆(鮘)」又是哪位?
*常吃的「四破魚」到底在破什麼?
台灣四面環海,我們從海魚吃到淡水魚,由軟體動物花枝家族吃到甲殼動物螃蟹親屬。除了吃不完的海味,更常發生的是弄不清的名稱。九孔等同鮑魚嗎?為何許多魚都被歸在鯛科?香魚的氣味真的很香?鯖魚為何叫花飛?這些名稱的背後,蘊藏的正是台灣豐富多元的海洋文化。
這是一本兼具歷史與科普的海洋文化讀物。作者曹銘宗先生,查證無數史料文獻,深入民間訪談許多業者和漁民,更上網徵求各界高手的見解,宛如帶領讀者從路邊攤走到中研院,「嘗遍」台灣海味的前世今生。他還以台灣魚類資料庫交叉比對各項資料,透過這本用語言文化切入,兼具論文水準和散文筆調的著作,讀者將可以輕鬆卻深入地展開一場海洋文化巡禮:
●一場百年的海洋文化考察之旅,從名稱推敲身分
命名,有時來自於人的誤解,但有時卻比起學術用語更容易分辨物種的差異。例如在中文裡,許多螃蟹都叫蟹,例如大閘蟹、花蟹、三點蟹,但如果對應台語便可以分辨其間差異。毛蟹是陸生的螃蟹,蟳和蠘則指海生螃蟹,所以最後一對腳是游泳足。而蠘的螯比蟳來得尖細,帶有鋸齒狀,這點從「虫+截」這個字便可推測得出。而經常被視為同一物種的花枝與烏賊,為何有不同名稱,從史料中可以看見古人早早就知道他們不同,應當區別。
●長相決定人生,產地決定名稱
台灣人常吃的午魚,如果回歸史料,可以看見名稱是來自中國產季在端午節的緣故。而以往過年會吃的鯛魚,又名嘉鱲,也是與產期在臘月相關。至於鯖魚之所以被叫花飛,則來自魚身的斑紋以及用閩南語形容這個斑紋的諧音。從此可知,命名沒有對錯,而是來自物種外觀或反映地方特性。
●海洋文化中的古人智慧: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
海鮮的保存反映古人的智慧,魚乾、魚露、魚漿應此而生。和魚有關的傳說,鄭成功的國姓魚、鯊魚變身梅花鹿,透過考證你會知道「謠言原來是這麼來的」。當然不能錯過傳統的好魚、壞魚排行榜,「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五鮸……」讓你享受美食沒有漏網之魚,「一魟二虎三沙毛四臭肚五變身苦……」,帶你認識在捕魚、潛水時應該避開的危險魚類。
語言文化的考證,看見海洋文化的多樣性,各路語源也豐富了我們對海鮮的認識。下次要吃花枝前,你應當能分辨牠是花枝還是烏賊!
作者簡介: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任台灣文史作家、講師、專欄作家,兼任英語、華語導遊。
長期關注台灣多元族群,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三十多種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蚵仔煎的身世》、(貓頭鷹),《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聯經)等繪本。
尊崇曹永和「台灣島史觀」,服膺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相關著作:《台灣史新聞》《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Duk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澎湖行的番外篇,在水下體驗海洋的美。 「特別感謝 澎湖星空管家的粉絲夜」 ►加入我們→ https://reurl.cc/VM3GY ▬▬▬▬▬▬▬▬▬▬▬▬▬▬▬▬▬▬▬▬ 「感謝 Okuma寶熊釣具 贊助播出」 很愛用它們家的路亞產品, 對於剛起步的新手來說,成本較低且CP值高! ▬▬▬▬▬▬...
「鮕呆吃什麼」的推薦目錄:
- 關於鮕呆吃什麼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鮕呆吃什麼 在 Duk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鮕呆吃什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鮕呆吃什麼 在 路亞釣雷魚(鱧魚、鮕呆)一(淡水魚) 雷蛙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鮕呆吃什麼 在 鮕呆釣法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鮕呆吃什麼 在 鮕呆釣法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鮕呆吃什麼 在 請問有在釣魚的大大們.這是什麼魚?(更新圖片)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鮕呆吃什麼 在 最新趨勢觀測站- 泰國鱧料理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DCARD 的評價
- 關於鮕呆吃什麼 在 最新趨勢觀測站- 泰國鱧料理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DCARD 的評價
- 關於鮕呆吃什麼 在 [新聞] 台南百元泰式「魚便當」網友驚呆你敢吃嗎? - 看板Tainan 的評價
- 關於鮕呆吃什麼 在 [問卦] 魚虎真的有很好吃嗎? 的評價
- 關於鮕呆吃什麼 在 鮕呆吃什麼、鮕呆釣法、夜釣鮕呆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鮕呆吃什麼 在 鮕呆吃什麼、鮕呆釣法、夜釣鮕呆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鮕呆吃什麼 在 Duk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澎湖行的番外篇,在水下體驗海洋的美。
「特別感謝 澎湖星空管家的粉絲夜」
►加入我們→ https://reurl.cc/VM3GY
▬▬▬▬▬▬▬▬▬▬▬▬▬▬▬▬▬▬▬▬
「感謝 Okuma寶熊釣具 贊助播出」
很愛用它們家的路亞產品,
對於剛起步的新手來說,成本較低且CP值高!
▬▬▬▬▬▬▬▬▬▬▬▬▬▬▬▬▬▬▬▬
▼ 社群媒體
IG : Dukk10
FB: https://www.facebook.com/Dukk10/
▼ 蝦皮賣場(目前全售完)
https://shopee.tw/dukk_fishing
▼ 商業合作 | 媒體詢問 | 私人問題:
atina56789@gmail.com
▬▬▬▬▬▬▬▬▬▬▬▬▬▬▬▬▬▬▬▬
全部抓起來,
再全部放回去,
只帶走一顆海膽,
那一口就留在腦海一輩子。
▬▬▬▬▬▬▬▬▬▬▬▬▬▬▬▬▬▬▬▬
我期許這個系列能夠成功,
能讓大家「期待」趕快看到下一集,
我期許大家都能愛護環境,
期許台灣能越來越好。
企劃:KK、老闆
攝影:KK、洪洪
製片:KK、湯湯
趕海手:KK、洪洪、甘那迪、老闆
一人團隊慢慢進化成有兩三個人的小團隊,
希望這份熱愛分享的心,
可以支撐我們走更遠的路!
#野味 #澎湖 #趕海
推薦:
野味十九集 | 公呆 | 麻油麵線公呆 | 九層塔公呆 | 萍哥Pinger
野味十八集 | 鮕呆 | 放棍釣法 | 紅燒豆瓣 酥炸 | 萍哥Pinger
野味第五集 | 灘釣 沙鮻 | 烤三牙 沙梭生魚片 | 萍哥Pinger
【C&C】火烤的美味-浪花蟹! |【抓超多的啊啊啊】| 2018/08/26
老四在铁笼里放鸡肠,抛到大船底下,两天后抓到两只蟹王6斤多
老四缺人手,从未露面的大哥和阿海赶来救场,老四又抓到不少大货
海上起大风,老四花800块订制大铁笼抛进渔港,隔天抓到不少大货
台风后鱼群受潮汐影响全部躲进百平大坑,这情景让大伙都不淡定了
搞什麼鬼??竟然釣到砲彈!!多種魚的棲息地驚喜連連超好釣!!
這是一位當老公當老爸的愛心 釣老婆小孩愛吃的魚
打螺 螺釣 黑鯛 釣魚 這支魚真的拉不起來
高雄蓮池潭有怪物 六指神釣重出江湖 世界冠軍助陣 左營龍虎塔 文化釣蝦池【漁樂爽報】
最近釣魚人為之瘋狂的魚,想釣的好,就必須注意這些
海釣場釣魚-石斑釣組釣法30分鐘讓你變打斑高手
鮕呆吃什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有些海產,不管看幾次懶人包你都認不出…….
傳統市場魚販口中的海產名稱,讓你聽到霧煞煞?
海產的俗名、學名、中文、台語、日文樣樣有,又該如何區分?
吃過魚,但沒看過魚走路,台灣文化偵探曹銘宗帶你從「命名」開始看起
◎特邀新生代生態畫家林哲緯以水彩插畫精細繪製台灣海產的細節與風貌
*花枝和烏賊,有什麼不同?
*除了源自日文的TAKO,章魚的台語還能怎麼說?
*鯛魚名稱不下十數種,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台灣童謠〈西北雨〉中的「鮕呆(鮘)」又是哪位?
*常吃的「四破魚」到底在破什麼?
台灣四面環海,我們從海魚吃到淡水魚,由軟體動物花枝家族吃到甲殼動物螃蟹親屬。除了吃不完的海味,更常發生的是弄不清的名稱。九孔等同鮑魚嗎?為何許多魚都被歸在鯛科?香魚的氣味真的很香?鯖魚為何叫花飛?這些名稱的背後,蘊藏的正是台灣豐富多元的海洋文化。
這是一本兼具歷史與科普的海洋文化讀物。作者曹銘宗先生,查證無數史料文獻,深入民間訪談許多業者和漁民,更上網徵求各界高手的見解,宛如帶領讀者從路邊攤走到中研院,「嘗遍」台灣海味的前世今生。他還以台灣魚類資料庫交叉比對各項資料,透過這本用語言文化切入,兼具論文水準和散文筆調的著作,讀者將可以輕鬆卻深入地展開一場海洋文化巡禮:
●一場百年的海洋文化考察之旅,從名稱推敲身分
命名,有時來自於人的誤解,但有時卻比起學術用語更容易分辨物種的差異。例如在中文裡,許多螃蟹都叫蟹,例如大閘蟹、花蟹、三點蟹,但如果對應台語便可以分辨其間差異。毛蟹是陸生的螃蟹,蟳和蠘則指海生螃蟹,所以最後一對腳是游泳足。而蠘的螯比蟳來得尖細,帶有鋸齒狀,這點從「虫+截」這個字便可推測得出。而經常被視為同一物種的花枝與烏賊,為何有不同名稱,從史料中可以看見古人早早就知道他們不同,應當區別。
●長相決定人生,產地決定名稱
台灣人常吃的午魚,如果回歸史料,可以看見名稱是來自中國產季在端午節的緣故。而以往過年會吃的鯛魚,又名嘉鱲,也是與產期在臘月相關。至於鯖魚之所以被叫花飛,則來自魚身的斑紋以及用閩南語形容這個斑紋的諧音。從此可知,命名沒有對錯,而是來自物種外觀或反映地方特性。
●海洋文化中的古人智慧: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
海鮮的保存反映古人的智慧,魚乾、魚露、魚漿應此而生。和魚有關的傳說,鄭成功的國姓魚、鯊魚變身梅花鹿,透過考證你會知道「謠言原來是這麼來的」。當然不能錯過傳統的好魚、壞魚排行榜,「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五鮸……」讓你享受美食沒有漏網之魚,「一魟二虎三沙毛四臭肚五變身苦……」,帶你認識在捕魚、潛水時應該避開的危險魚類。
語言文化的考證,看見海洋文化的多樣性,各路語源也豐富了我們對海鮮的認識。下次要吃花枝前,你應當能分辨牠是花枝還是烏賊!
作者簡介: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任台灣文史作家、講師、專欄作家,兼任英語、華語導遊。
長期關注台灣多元族群,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三十多種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蚵仔煎的身世》、(貓頭鷹),《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聯經)等繪本。
尊崇曹永和「台灣島史觀」,服膺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相關著作:《台灣史新聞》《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鮕呆吃什麼 在 鮕呆釣法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鮕呆釣法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鮕呆釣法,鮕呆吃什麼,雲林路亞釣點,鮕呆釣點在Facebook上2022年該注意什麼? ... <看更多>
鮕呆吃什麼 在 鮕呆釣法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鮕呆釣法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鮕呆釣法,鮕呆吃什麼,雲林路亞釣點,鮕呆釣點在Facebook上2022年該注意什麼? ... <看更多>
鮕呆吃什麼 在 路亞釣雷魚(鱧魚、鮕呆)一(淡水魚) 雷蛙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Facebook · 雷蛙: · 主要由蛙形外體和內部的雞爪鉤(雙叉鉤)、連接器及蛙腿組成。 · 它的主體部分由橡膠滾模脫制而成,呈空心狀態,約5-8公分長,外表通常有華麗的噴漆塗裝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