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到一篇美國《Elle》的報導,採訪的是《Kinfolk》的創辦人之一 Katie Searle。
在此之前,我對《Kinfolk》這本雜誌的印象是:當代生活風格的美學指標、很多咖啡廳裡的裝飾品、一種美好生活的嚮往。然而,這篇採訪卻讓我看見完全不一樣的《Kinfolk》層面,關於生離死別、他人與自我的拉扯,人被擊潰後再站起來坦然走入下一天的韌性。
Katie 父母在她六歲時離婚,母親後來和一名同性伴侶同居,父親也另組家庭。Katie 的父母都是虔誠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成員,這件事讓 Katie 有很多的矛盾撕扯,因為在這個教派裡,同性戀和殺人的罪惡程度幾乎不相上下,Katie 無法理解為什麼身為同性戀的母親,也可以同時是一名虔誠教徒?
和我們所有人一樣,Katie 就在成長種種的衝突與疑惑中長大。
後來,她在夏威夷的楊百翰大學遇見了 Nathan,兩人很快墜入愛河,她答應 Nathan 求婚那年,才 20 歲。
Nathan 畢業後進入了 Goldman Sachs,過起高薪金融菁英的生活,但他的內心其實一直很嚮往另一條人生道路。大學時期,他曾創辦一個名為「小小聚會指南」(A guide for small gathering)的部落格,在上面分享他和親朋好友們聚會的種種美好,幾年下來,累積了六萬多名追蹤者。他對當初的理想念念不忘,行動力很強的他,後來就毅然決然辭去了金融業的工作,全心投入《Kinfolk》雜誌的創辦,而 Katie 也無怨無悔地支持丈夫的決定。
Katie 說《Kinfolk》早期雜誌完全是「愛的勞動」,裡面全都是親朋好友們集結的心血,第一批雜誌也是在一位朋友家的客廳裡寄出。但是這樣親密的關係,很快就因為雜誌的成功而開始分崩離析。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Kinfolk》鮮明的風格一夕席捲全球,接踵而來的是越來越多的工作,Katie 從編輯角色轉到管理,整個團隊後來也搬去了哥本哈根。
每一天,生活都被龐大的工作量壓得喘不過氣來,再加上 Katie 當時懷上第一胎,每天早上都很不舒服,那樣的日子讓她迷失自我,從未有機會思考自己到底要什麼,只是日夜沒命地向前奔跑。
隨著《Kinfolk》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雜誌,Nathan 和 Katie 的人生卻進入了月球的黑暗面。
Katie 的第一胎是個男孩,她覺得他就像一個小獅子,於是命名他為 Leo。沒想到,幾個月後 Leo 被診斷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缺陷,最後夫妻只好選擇人工流產。手術結束後,Katie 和 Nathan 抱了抱孩子冰冷的屍體,內心充滿了強烈的痛苦。
人生動盪並未在此暫緩,後來,Nathan 向 Katie 坦承他是同性戀,兩人隨後離婚,Katie 帶著 Leo 的骨灰罈,一個人從哥本哈根回到美國,當時她的肚裡懷有 Nathan 的第二個孩子,已有三個月大。
回到老家奧勒岡後,Kaite 在母親家的附近住了下來,以獨立顧問為業。她在房子裡設置了 Leo 的靈壇,上面放了印有他手印腳印的紙,一個小小的藍色針織衣,還有一隻獅子玩偶。
經過離婚與喪子的打擊,過去一直跟隨丈夫腳步的 Katie,開始思考自己是誰。
她對《Elle》的記者坦承,成長過程中受到教會父權思考的影響,她一直把自己視為一位「照顧者」,這麼多年來,總是無怨無悔地跟隨著另一半,卻從未想過自己要的是什麼,就連《Kinfolk》,多半也是 Nathan 的夢想大過於她的。「我百分之百有共同依存症(Codependency,一種不健康的相互依賴性),而我認為很大一部份原因是來自教會的教育。」Katie 說。
後來,Katie 的女兒 Vi 出生了。
女兒兩歲時,Katie 和一位叫 Joe Ensign-Lewis 的男人墜入愛河。Joe 和 Nathan 是很不一樣的男人,Nathan 沈靜內斂,Joe 則是那種有「哥們」性格的男人,喜歡打電動、吃垃圾食物,而且從來沒聽過《Kinfolk》。他召喚出 Katie 內心的孩子,他讓 Katie 自由自在地做自己。
兩人決定共組家庭,Katie 的人生看似將迎向新的篇章,沒想到,此時上天又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Joe 在搬入他和 Katie 新家的路上,被一輛車直直撞上,傷重不治。
Katie 花了很長時間走出傷痛,讓我很感動的是,經過人生低潮,Katie 在《Elle》訪問裡並沒有給出官方的正能量語句,也沒有用罐頭智慧做結尾,她說,悲傷不是一個隧道,你只要「通過了」就好,悲傷是一種需要學會與之共存的東西,而我們不過都是在傷痛中,學著如何走出下一步而已。
「我覺得自己支離破碎,但是又非常完整。」Katie 說,「我身上有很大的一塊失落了,但是我卻找到了一部份的我。我非常感激,同時也感到被掠奪了好多。」
或許這才是生命真正的樣貌吧。傷痛與幸福共存,絕望與希望交替,這些,我們或許在《Kinfolk》整潔完美的圖片上看不到,卻在各自的人生軌跡中深刻體會。《Kinfolk》給我們的,是美好生活的想像,而真實的人生教我們的,是在毀滅後如何重建的勇氣,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美,一個在紙頁與想像中感受,另一個用真實的生命血肉去體會。
歡迎追蹤我的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Photo via: Pinterest
原文刊載於 A Day Magazine
#kinfolk #katiesearle #lifestyle #人生
「骨灰 罈 誰 抱」的推薦目錄:
- 關於骨灰 罈 誰 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骨灰 罈 誰 抱 在 立法委員葉毓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骨灰 罈 誰 抱 在 語言選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骨灰 罈 誰 抱 在 捧骨灰罈禁忌的評價費用和推薦,DCARD - 教育學習補習資源網 的評價
- 關於骨灰 罈 誰 抱 在 骨灰罈刻字禁忌有哪些?骨灰罈刻字該怎麼刻?【冬瓜行旅】 的評價
- 關於骨灰 罈 誰 抱 在 關於自用小客車載運先人骨灰罈問題?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骨灰 罈 誰 抱 在 抱骨灰罈禁忌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骨灰 罈 誰 抱 在 抱骨灰罈禁忌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骨灰 罈 誰 抱 在 吉曆石藝【骨灰罐‧骨灰罈】 - 殯葬相關資訊殯葬行業越來越透明 ... 的評價
- 關於骨灰 罈 誰 抱 在 [問卦] 骨灰罈入塔的時候摔到地上破掉會怎樣? -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骨灰 罈 誰 抱 在 立法委員葉毓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昨天全台各地高溫,長者疫苗開打,絕大多數的長輩們都很辛苦,在豔陽下苦候2-4小時有之,也有傳來打完後猝逝、甚至是不堪久候等不到打疫苗就猝逝的個案,基隆有一位孝順的孫子,以公主抱的方式,抱著不良於行的老爺爺走了三百公尺的階梯,到接種站去打疫苗,被譽為是昨天最動人的畫面。新聞中也有一位曾任部會次長的陳先生,為了93歲的老母親能夠打疫苗,居住地的新北數量不足,戶籍地的屏東也不希望有新北足跡的老太太回鄉,四處碰壁最後總算為母親可以接種疫苗的地點,其中的辛苦,有誰知道?
Covid-19從去年年初開始,對我們每個人都生活都產生影響。去年2月24日,我的乾爸辭世,雖然疫情未明政府只做減少群聚的呼籲,但是我們還是能夠為他辦了簡單隆重的後事。今年五月中疫情爆發後,三級警戒開始的那天,我的前辦公室主任驟然辭世,原來要為她辦的追思會,一天數變,最後公祭取消,我們連最後的道別都來不及;更別提那幾天有多場婚宴,從去年開始延期的婚宴,原以為台灣的防疫世界第一,年初開始規劃,搶訂婚宴場地,居然到了最後關頭必須作罷。
這些人生的悲歡離合,都被疫情打亂了。
最令人心疼的是,這一個月來被新冠肺炎奪走的四百多條人命,化做一個案號,有很多人是孤獨地等、寂寞的走;摯愛的家人都來不及道別、來不及謝恩,連骨灰罈上都來不及刻上姓名。
這段疫期中,有太多的遺憾、太多的嘆息。
我們的長輩們,是新冠肺炎病毒最大的受害族群,也是這波疫情往生者的大宗。
感謝日本捐贈的AZ疫苗,終於讓我們的長者終於有機會可以打疫苗,可以減少成為重症的機率。但是因為疫苗劑量仍然不足,很多縣市對於長者的施打優先順序不一,有些縣市要85歲以上,還有設籍者優先,有些縣市比較寬裕。
但願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能夠多花點心思與各縣市做好事前協調,寧可多做些規劃安排,不要讓老人家有苦候數小時、或是被當人球瘟神梯的情形。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這些長者,都是臺灣的寶,讓我們多做些功課,讓他們少吃點苦。
#大家加油!
骨灰 罈 誰 抱 在 語言選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TED Talk選物 no.2】 AI時代並不是機器取代人類,而是人類帶領機器
這次選的TED Talk 👉🏼 https://reurl.cc/exV8aW
講者🚩 Sylvain Duranton
標題🚩 How Humans And AI Can Work Together To Create Better Business
最近跟幾位在人工智慧領域中鑽研的學生討論資料時,常常有種感覺:剛接觸這個領域的人談的是AI的 #潛力 ,資深一點的人,談的卻往往是AI運用的 #限制 ,尤其是說到「AI即將取代人力」這樣的話題時,雖然這幾個學生在不同課堂,意見卻相當一致:在AI降臨的時代中,機器自己還無法找出最佳解決方案,「人」的角色將會越來越重要。
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Sylvain Duranton與他的AI專家團隊,專門替企業提供AI整合方案,在這個TED Talk裡,他分享了一個推特上的客戶抱怨,說明沒有「人」介入的AI方案,沒有人會喜歡:「幾個月前我媽過世,上網買了她的骨灰罈,現在Amazon一直繼續推薦我『如果你喜歡這個商品,相信你也會喜歡⋯⋯』」
#你才喜歡你全家都喜歡
Sylvain Duranton認為AI應用目前最大的難題,除了 #因為未知而恐懼 的排斥心理以外,是AI其實算是一種包裝著 #進步科技 外衣的 #僵化 新代表,我們最受不了官僚體系的原因,是規則跟程序永遠排在第一位,我們嘲笑行政人員們不知變通像機器人,而AI,真的是機器人。在演算法的世界中,鐵律更是超越人性。
沒有「人」來帶領的AI整合方案,容易輕忽客戶感受(insensitive),造成負面經驗,同時也可能帶來死亡災難,像是過去兩年兩架波音737墜機事件中,奪走346條人命的兇手,很可能就是誤判的AI系統,這是因為機器學習的模組過度依賴歷史資料分析,許多具有 #統計重要性 但沒有道理的因素,卻被系統標記為決策關鍵。
針對這樣的難題,Sylvain Duranton提出的解決方案如下
1️⃣ 杜絕human-zero mindset
沒有「人」參與的AI方案,看似快速簡易,但 #製造問題 的速度會比解決問題來得快 。
2️⃣ 檢討human-using-AI model
併入人為判斷,也不見得就能提高成效,例如利用AI系統做出決策建議後,如果安排專家後續修正結果,準確率反而可能輸給只靠專家不靠AI系統的團隊。
3️⃣ 善用human-plus-AI model
投資資源在設計人機合作的介面上,把領域專家(domain experts)的創意與意見,拿來作為AI的系統input,補強歷史資料中沒有的角度。
許多 #敏感議題 或是難以化為演算規定的 #人類默契 ,還是必須倚靠專業人士來提供經驗,對於想併入AI方案的公司企業,除了可以多利用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或是工業局的 AIGO 智慧應用人才培育等諮詢計畫,也該多投資自己內部的精英人才,AI的基礎架構是打造逼近人腦的工作系統,對於現成的人腦,也該要盡力善加利用。
------
既然都看到這了,學個英文字吧!
✍🏼bureaucracy
解釋與例句往此去 👉🏼 https://reurl.cc/QdV972
喜歡我寫的文章,記得按讚讓我知道,如果你想起誰也會喜歡這個主題,請幫我分享讓更多人看到,謝謝你。
骨灰 罈 誰 抱 在 關於自用小客車載運先人骨灰罈問題?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1,一般房車正確只能做4人,安全問題所以後座中間是不坐人的,大位是右後方,理論上師父應該要同行,因為到目的地,師父要頌經.抱骨灰罈的人要坐右後方,因為安全問題骨灰罈才 ... ... <看更多>
骨灰 罈 誰 抱 在 抱骨灰罈禁忌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骨灰罈刻字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aner也提到作者: aner () 看板: cat 標題: [心得/死亡] 送阿貓上天堂的寵物身後事送行紀錄時間: Mon Feb 8 15:17:51 ... ... <看更多>
骨灰 罈 誰 抱 在 骨灰罈刻字禁忌有哪些?骨灰罈刻字該怎麼刻?【冬瓜行旅】 的推薦與評價
什麼! 骨灰罈 刻字也有禁忌?教你怎麼寫 骨灰罈 內容才正確!如果在字數上超過會怎麼樣? 會不會影響後代子孫呢... 冬瓜大哥的 骨灰罈 文字是怎麼寫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