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四個月了,媽媽終於開始傳說中的大掉髮,不知道下個月這個時候頭上還會剩下多少毛。哭。
想想也似乎是時候分享一下 #在瑞典的生產狀況 了,畢竟再不寫嫩嬰都要變老嬰了。以下是依照自己的經驗以及參考1177的資料寫的,有誤就請大家幫忙改正一下了。
在瑞典當你發現自己懷孕後,就可以聯絡產科門診(Barnmorskemottagningen),開始安排產檢。一般沒有特殊狀況的產婦產檢頻率不太高,也不常照超音波,從產檢到生產都由助產士主導,除非有特殊狀況才會另外跟醫生約診。生產過程中也是由助產士與護理師(sjuksköterska)協助為主,我住進待產室之後,發現小兒醫師(Barnläkare)就像是個藏鏡人,在判斷產婦是否要開始打無痛時,助產士會去取得醫生的建議,或在特殊狀況時判斷是否要採取醫療行為(例如是否剖腹、如何把生老半天的嬰兒「取出來」)醫生才會出現,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從產檢到生產一路都沒見到醫生算是正常。
我好死不死就是個有特殊狀況的案例,所以產檢見了數次醫生,多了很多次產檢以及超音波,最後生產時竟然也請出醫生了(而且還很多個)!好像滿值得慶幸又驕傲的...(這...)
我覺得跟台灣比較大的不同在於,瑞典的婦科與產科是分開來的,婦科醫生通常不會出現在產科門診,而產科則完全由助產士負責,接生也由助產士負責,在產程中出現的醫師是兒科醫師。各種醫護工作分工的也比較細,例如照護員(undersköterska我不知道中文正式的名稱)只負責「照顧」的工作,我記得在剖腹產之後,身體不方便又很不舒服的時候,非常感謝時不時來幫我換衣服、擦身子、陪我去上廁所的照護員;護理師則是負責抽血、量血壓等比較有醫療技術上的工作,有些工作可能跟照護員重疊。另外,瑞典還有不同專科的護理師,例如我們現在帶孩子去BVC追蹤生長狀況,就是由「地區護理師」(Distriktssköterska)進行。我覺得這樣照護、醫療工作分流的環境對大家都有好處,工作的人不會甚麼雜事都要做,被照顧的人也得到更多資源。
另一個大不同則是,無論是婦科、產科或兒科,各級醫護人員大部分都是女性,我從產檢到生產後,只見過一位男醫師(不確定是哪一科),還有一位男護理人員(不確定是護理師或照護員),在產程中見到最多的男性就是爸爸們。(突然想起手術時見到很多男性,應該是麻醉科跟其他科的護理師)
這種女性比例特高的生產環境跟台灣不太一樣,我自己的感受簡單的說,就是有點像讀女校的感覺,不用解釋太多,身邊的人都大概能理解你的經驗或感受,可以輕鬆自在的換運動服那種舒服的感受,讀過女校或男校的人應該可以秒懂。
在預約產檢時發生了一段小插曲,讓我從一開始就知道整個產程經驗會很好。發現懷孕時我人在柬埔寨,確定在柬無法依照我希望的方式產檢之後,不確定是否要就近回台灣產檢然後繼續留下工作到要生產為止再回瑞典,或是要直接回瑞典。
請男友在瑞典聯絡產科門診後,決定要回瑞典產檢。他告訴我,他本來要直接幫我們預定時間了,但被接電話的護理師拒絕,護理師很帥氣地跟他說:「我覺得你還是跟她討論之後再來預約比較好,畢竟懷孕的是她,我建議你最好從現在就開始重視兩個人之間的溝通。」我聽完哈哈大笑,告訴男友,他現在正式踏入「女人國」了,最好小心一點,不要到處踩護理人員的地雷,小心到時候被列為拒絕往來戶。笑歸笑,我很感謝護理師那麼重視產婦的意見,這樣的態度從那通電話起到生產之後一直讓我感覺自己是個受尊重的人,而不是個生產工具。
好了,我怕過度用腦會造成更嚴重的掉髮,以上是我的經驗與觀察,其他的就請各位更專業的臉友們繼續補充了。
#瑞典醫護分工 #媽媽掉髮哭哭
「量血壓 醫療行為」的推薦目錄:
- 關於量血壓 醫療行為 在 瑞典一點生活 Sweden dot Lif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量血壓 醫療行為 在 許幼如的職場學習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量血壓 醫療行為 在 陳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量血壓 醫療行為 在 Re: [請益] 量血壓是醫療行為還是醫療輔助行為? - 看板Nurse 的評價
- 關於量血壓 醫療行為 在 藥師公會全聯會- 究竟在進行藥事照護時,協助案家使用採血筆 的評價
- 關於量血壓 醫療行為 在 【正確量血壓(下) 量血壓的6大NG行為】量測姿勢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量血壓 醫療行為 在 三高治療指引- CV Guideline - 心臟病衛教指引 的評價
量血壓 醫療行為 在 許幼如的職場學習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臺北醫學大學 康峻宏
#inside未來日 #5G #AI #人工智慧 #遠距醫療 #康峻宏
如果秦帝國有高速公路?從咸陽到大元有開一條路,寬六十公尺,交通當然就是馬跑,但是馬的時速會隨著跑的時間下降。意思是說即使那個時代有高速公路,因為交通工具是馬,所以還是沒有太大意義。如果不同技術無法做很好的整合,效益是不明確且難以實踐的。換句話說,進入5G時代後,唯有在許多技術的支撐下,可行性的應用才會出來。
人類科技的進步,是按照儲存、計算、連結的演進。以前儲存成本很高,但目前已經逐漸下降。目前的演算法,雖仍有許多缺點,但仍算堪用。而有關連結,我認為5G帶來的並不是速度,而是人、網、物的連結,而重要的並不是單純的連結而已,而是互動。過去的連結主要是以人為主的,但未來應該可以有很好的發展。
5G的三大特性(快、低延遲與多連結)會對醫學有什麼影響?要先從現在醫學的困境開始,以前醫學只對於單一病症專注處理,但目前會有多種問題合併,診斷上比以前更加複雜。而且人口老化的另外一個面向是勞動力的下滑,醫療照護缺乏的問題,各國都已經有醫護罷工,勞動力不足的狀況下維持高品質的照護十分困難。還有是醫療設備的更新,以前中風就看電腦斷層,現在還有核磁共振,功能性核磁共振等等可以參考,不再只是標準醫療,這種快速的演進造成分科更容易破碎,因為你很難Master所有領域。另外是以前的慢性病比例比較小,現在越來越高,這就不是像感冒或者腫瘤切除就好,急性並與慢性病的治療時期有很大的差異。另外以前對病患資訊較單一化,例如你一到醫院就量血壓量體溫,這些對病人活動狀況的了解十分不足,這都是不同新創公司跨入醫療產業的時候遇到的困境。
我認為最重要的醫療變革是在去場域化、去中心化。不需要去某個醫院看病,可以在家就看病。有些東西的集體決策也會變成可行,未必是某個醫師某個名醫決定。包含在家、行動以及遠距醫療都有可能。
日本的在宅醫療,希望可以把醫生送到病人家裡,這樣滿意度會提高,也會更知道病人在家裡會是怎樣的情境。就像高鐵的廣告詞一樣,此時此刻醫師在你家裡面。不過在宅醫療並不等於遠距看診,遠距看診用f
cetime也是可以的,智慧在宅醫療要能真的觀察到家中發生的事情,需要很多的醫療設備,或Smart home的裝載。要記住對付一個複雜的慢性病場景,只用facetime等級是不夠的,那個可能只能拿來治療感冒。要觀察到病人家中的事物。
接下來是遠距緊急照護,這是相對成熟的。在重症醫師人力相對不足的狀況下,可以把加護病房所有資訊集中到某個中心,這樣減少一些人力的調配以及人事成本。美國有些地方在做遠距的加護中心。另外是緊急醫療的決策提前,這樣可以讓病人到醫院前決策就已經完成。
在遠距手術部分,速度跟穩定性是很大的考慮,另外是開刀時候像在做手工藝,要有良好的回饋,這樣的設計是有重要性的。遠距手術的那一頭會涉及很好的機器人設備,能夠忠實呈現你的動作,目前的機器人廠商例如達文西,成長十分快,也許未來三五年內會更百家爭鳴。
遠距治療的幾個重點包含傳輸、資料、演算法與安全性的問題。我認為問題最後的瓶頸會出現在醫師怎麼看待這個系統, 如果這些技術不能協助醫師的行為,就會造成實現上的困難。目前看來很多解決方案很好,但跟傳統醫療行為是有差距的,所以變革是有困難的。因為醫師單獨執業的時候已經經過訓練十多年,要他改變十分困難。
目前5G醫療的應用障礙是什麼呢?包含費用、終端設備的普及,但以上都解決後還有更深層的,包含醫療場域的法律、醫事人員的相關法律...也許有很成功的商業模式但是若法律不允許還是不能執行。醫療是非常傳統的領域,新的做法有相當的困難。最後是要有相當的實證,證明比目前的做法好。
例如我們目前有巨量資料庫,把醫學影像完整串連,也許就可以預測病人是哪種癌症對哪種藥的反應如何,對醫療體系會更有用。還有個是急診是的檢傷分類,告訴我們什麼病人是急症,過去是用血壓來判斷,但引進智慧系統可以有更多的預測判斷方式。智慧加護病房系統,引進儀表板,把重要資訊放在一起讓醫師可以快速判斷。還有可以用虛擬實境方式讓醫師在訓練過程中可以有更接近實際的體驗,避免直接用人體測試開刀。還有人工智慧主動提醒的藥物安全,因為全球的狀況目前都有5%左右的用藥錯誤,過去依靠醫護人員檢查,但可以用人工智慧檢測。
5G的發展不純然是建立在網路的流量變大或者穩定性變高,醫療人工智慧或者AIOT的發展,可能會比5G帶來的意義更大。高速公路上面跑的是馬,可能快不了多少,但跑的是法拉利,則可以更快到達目的地。
量血壓 醫療行為 在 陳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天又去醫院打針了,隔壁病房的女性病人不知怎麼了,從下午就開始哭嚎,一陣一陣地哭,有時尖叫,有時大喊,有時啼哭,隔著牆壁透過來依然很淒厲,她一直喊痛,醫生、護士、家人都來勸,安撫,大家似乎都不知該怎麼辦,好像任何一種醫療行為都會讓她劇痛,我在這邊聽了也擔心。
帶了書跟影片去看,昏昏沉沉度過一下午,傍晚好友照例又帶好吃的晚餐,冒著風雨來看我,她笑說:你那麼忙,我都要到醫院才能跟你吃飯。
三十年的朋友了,我平時少出門,又總是長時間在寫作,可以留下來的都是真心的好朋友,大家都知道我的個性,即使很少見面,也都是知心的。
這幾次住院因為好友來陪,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也不像以往那麼辛苦了,打針這種事,是一開始最辛苦了,剛打的兩三小時,身體就像突然重感冒似地,完全沒力了,因為已經打過很多次,都知道怎麼度過了,就是安靜躺在床上三小時,等著那些難受一陣一陣慢慢退去就好了。
所以等好友傍晚送飯來時,我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辛苦的時候我是不太喜歡給人看見的,那時就像貓一樣,自己窩著,等待著,過去就好。
我笑說這院簡直是在醫院開同學會啊,非常開心,三個女生天馬行空地聊天,好像學生時代。我跟好友說起身體的事,她說平時很少聽我講,不知道我這麼多疼痛,我笑說,痛的時候我不會講啊,都忍耐著。想起隔壁病房的女孩,痛了就喊,哭天搶地也不管,雖然令人有些困擾,但那似乎也是一種表達的方式。
我因為身體的病痛太多了,如果都喊出來,日子就沒辦法過了。
我想如果不是因為讀書跟寫作,我大概也度過不了那麼多痛苦的時間,有時這裡痛那裏痛的,好像一到電腦前面,開始打字,就會忘了痛苦,真的很神奇。我就這樣帶著一個有病的身體,靠著規律寫作,把一本長篇幾乎要完成了。
長篇已經接近尾聲,但結尾是最難寫的,寫到二十一萬字,我想稍微停一下,先把心靜下來,再好好衝刺。
阿早問我,快寫完了,會不會捨不得?
我說,還好啊,趕快寫完好些。
但知我者阿早啊,我心裡是有捨不得的,要跟相處了幾年的人物告別,也是艱難的。
以為春天要來了,沒想到一出院,那麼濕冷呢,又把冬天大外套拿出來了。
好消息是,一直困擾我多年的低血壓,很神祕地好了,難道是因為苦練瑜珈的結果嗎?還是因為長胖了。也可能是因為很認真地吃朋友送的維他命?不知道,總之,幾十年的低血壓,恢復正常了。難怪最近我覺得體力好了很多。
以前我都是80/50之類的,每次量血壓,我都要先跟護士說,我血壓很低喔,但量出來護士還是會嚇一跳,有時低到根本量不出來。幾乎每次都是這樣,都快要變成冷笑話了。
但這兩次住院,我的血壓都是103/65上下,一天量三次,也都是這數字,護士都說這樣血壓很好啊。
雖然時常進出醫院,但我都好好的,大家千萬別擔心,那就是進廠保養而已。
我一切都好,也願大家都好好的,早晚多保暖,度過這幾天濕冷的天氣。
量血壓 醫療行為 在 藥師公會全聯會- 究竟在進行藥事照護時,協助案家使用採血筆 的推薦與評價
這個擴大判讀的問題會更多⋯我肯定公會保護會員的部分,但這個非醫療行為的解釋其實吸引的 ... 量血壓的時間也「不建議」在吃飯時、洗澡或是運動後,恐怕影響測量數值 ... <看更多>
量血壓 醫療行為 在 【正確量血壓(下) 量血壓的6大NG行為】量測姿勢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您有過 血壓 量起來忽高忽低、同時間量數值卻不一樣、或是換個地方量就差很多的困擾嗎?其實有時候是量測方式不對,所以要先排除人為誤差,才能判斷是否 ... ... <看更多>
量血壓 醫療行為 在 Re: [請益] 量血壓是醫療行為還是醫療輔助行為? - 看板Nurse 的推薦與評價
應該說本來有疑問的是『法條』,
之後延伸出『能不能做』的問題,
有學姊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轉PO如下:
(未免涉及隱私故未留下轉錄者臉書名稱,如有不適當則刪除)
依照衛生署民國81年8月11日衛署醫字第8156514號函釋所持之見解,
其謂:「按醫療行為,係指凡以治療、矯正或預防人體疾病、
傷害、殘缺為目的,所為的診察、診斷及治療;
或基於診察、診斷之結果,以治療為目的,所為的處方、用藥、
施術或處置等行為的全部或一部的總稱。
依照衛生署民國65年6月14日衛署醫字第116053號函之解釋:
醫療工作之診斷、處方、手術、病歷記載、執行麻醉等醫療行為,
應由醫師親自執行,其餘醫療工作得在醫師親自指導下,
由輔助人員為之,但該行為所產生之責任,應由指導醫師負責。
依據衛生福利部102年10月3日衛部照字第1021580351號函說明:
第三點 依據醫師法第28條所稱之「醫療業務」.....
醫療業務之診斷、處方、手術及施行麻醉等醫療行為,
係屬醫療業務之核心,應由醫師親自為之。
依衛福部解釋函73年3月22日衛署醫字第718675號函說明:
量血壓係醫療行為,以由護產人員依醫囑行之為原則;
惟為預防保健需要在不涉及「診斷」、「治療」之情況下,
單純為民眾量血壓之醫療保建服務,得由護理師,護士,助產士獨立為之。
所以量血壓之數值若用於醫師「診斷」、「治療」之情況下,
則為醫療行為,但量血壓非「醫療業務之核心」可於醫師指示下,
由護理人員為之的醫療輔助行為。
依衛福部85年5月20日衛署醫字第85008542號函說明:
四、按單純之量血壓,如未涉及診斷,尚難認屬醫療業務,
一般民眾均可為之;惟如涉及疾病檢查、診斷與治療等醫療業務
之整體連貫作業,係屬醫療行為,應由醫師或由護產人員依醫囑行之。
結論:
1.量血壓若用於醫師「診斷」、「治療」之情況下,則為醫療行為。
2.但量血壓非「醫療業務之核心」可於醫師指示下,由護理人員為之的醫療輔助行為。
3.若因量血壓不準確造成醫療疏失其責任歸屬視個案而定,
基本上醫師所應負的責任會比較大。
4.護佐助理人員,在不涉及醫師「診斷」、「治療」之情況下可為任何人量血壓。
希望上述主管機關的法規解釋函能解決你的疑惑。
因上課沒有給予完整的法條,
導致誤解,延伸出我課堂上問老師的問題。
###
另外,我目前聽到的『衛教師』,
並不是由護理師轉任而成(如:糖尿病衛教師),
而是隸屬於健康照護管理相關科系,
例如:心理、社工、復健、醫管等科系。
也就是不具護理背景皆可報考 → 就讀 → 未來考照 → 執業
((這是我目前聽到的科系,如有錯誤請告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56.139.9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urse/M.1438841473.A.25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