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四個月了,媽媽終於開始傳說中的大掉髮,不知道下個月這個時候頭上還會剩下多少毛。哭。
想想也似乎是時候分享一下 #在瑞典的生產狀況 了,畢竟再不寫嫩嬰都要變老嬰了。以下是依照自己的經驗以及參考1177的資料寫的,有誤就請大家幫忙改正一下了。
在瑞典當你發現自己懷孕後,就可以聯絡產科門診(Barnmorskemottagningen),開始安排產檢。一般沒有特殊狀況的產婦產檢頻率不太高,也不常照超音波,從產檢到生產都由助產士主導,除非有特殊狀況才會另外跟醫生約診。生產過程中也是由助產士與護理師(sjuksköterska)協助為主,我住進待產室之後,發現小兒醫師(Barnläkare)就像是個藏鏡人,在判斷產婦是否要開始打無痛時,助產士會去取得醫生的建議,或在特殊狀況時判斷是否要採取醫療行為(例如是否剖腹、如何把生老半天的嬰兒「取出來」)醫生才會出現,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從產檢到生產一路都沒見到醫生算是正常。
我好死不死就是個有特殊狀況的案例,所以產檢見了數次醫生,多了很多次產檢以及超音波,最後生產時竟然也請出醫生了(而且還很多個)!好像滿值得慶幸又驕傲的...(這...)
我覺得跟台灣比較大的不同在於,瑞典的婦科與產科是分開來的,婦科醫生通常不會出現在產科門診,而產科則完全由助產士負責,接生也由助產士負責,在產程中出現的醫師是兒科醫師。各種醫護工作分工的也比較細,例如照護員(undersköterska我不知道中文正式的名稱)只負責「照顧」的工作,我記得在剖腹產之後,身體不方便又很不舒服的時候,非常感謝時不時來幫我換衣服、擦身子、陪我去上廁所的照護員;護理師則是負責抽血、量血壓等比較有醫療技術上的工作,有些工作可能跟照護員重疊。另外,瑞典還有不同專科的護理師,例如我們現在帶孩子去BVC追蹤生長狀況,就是由「地區護理師」(Distriktssköterska)進行。我覺得這樣照護、醫療工作分流的環境對大家都有好處,工作的人不會甚麼雜事都要做,被照顧的人也得到更多資源。
另一個大不同則是,無論是婦科、產科或兒科,各級醫護人員大部分都是女性,我從產檢到生產後,只見過一位男醫師(不確定是哪一科),還有一位男護理人員(不確定是護理師或照護員),在產程中見到最多的男性就是爸爸們。(突然想起手術時見到很多男性,應該是麻醉科跟其他科的護理師)
這種女性比例特高的生產環境跟台灣不太一樣,我自己的感受簡單的說,就是有點像讀女校的感覺,不用解釋太多,身邊的人都大概能理解你的經驗或感受,可以輕鬆自在的換運動服那種舒服的感受,讀過女校或男校的人應該可以秒懂。
在預約產檢時發生了一段小插曲,讓我從一開始就知道整個產程經驗會很好。發現懷孕時我人在柬埔寨,確定在柬無法依照我希望的方式產檢之後,不確定是否要就近回台灣產檢然後繼續留下工作到要生產為止再回瑞典,或是要直接回瑞典。
請男友在瑞典聯絡產科門診後,決定要回瑞典產檢。他告訴我,他本來要直接幫我們預定時間了,但被接電話的護理師拒絕,護理師很帥氣地跟他說:「我覺得你還是跟她討論之後再來預約比較好,畢竟懷孕的是她,我建議你最好從現在就開始重視兩個人之間的溝通。」我聽完哈哈大笑,告訴男友,他現在正式踏入「女人國」了,最好小心一點,不要到處踩護理人員的地雷,小心到時候被列為拒絕往來戶。笑歸笑,我很感謝護理師那麼重視產婦的意見,這樣的態度從那通電話起到生產之後一直讓我感覺自己是個受尊重的人,而不是個生產工具。
好了,我怕過度用腦會造成更嚴重的掉髮,以上是我的經驗與觀察,其他的就請各位更專業的臉友們繼續補充了。
#瑞典醫護分工 #媽媽掉髮哭哭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