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因為父母未取得身分者,都可以申請回復原住民身分了!
Ingay之前跟大家分享《原住民身分法》修法的消息(參 tinyurl.com/100lni92 ),現在收到公文正式確認新條文已經正式公布,也通知到地方戶政機關,即日起因為父母輩因故未取得原住民身分就過世、以致於子女輩無法取得/回復身分的,現在都可以帶著身分證、戶口名簿到戶政事務所申請恢復原住民身分了!
根據新公布的修法,以下三種常見的類型與處理的方式:
一、因為跟非原住民結婚、失去原住民身分,而在回復身份前就過世了:子女可申請取得原住民身分。
二、因為被非原住民收養而失去原住民身分,而在回復身份前過世者:子女可申請取得原住民身分。
三之1、雖然有跟著有原住民身分的爸爸或媽媽的姓,但沒有同時申請取得原住民身分,然後在取得身分前就過世的:子女可以從有原住民身分的爸爸或媽媽的姓後,取得原住民身分(身分法第8條1項);
三之2、沒有跟著有原住民身分的爸爸或媽媽的姓,所以也沒有原住民身分,然後在取得身分前就過世的:子女可以在「修法兩年內」、申請「取原住民傳統姓名」,就可以取得原住民身份(身分法第8條2項)。
Ingay收到公文後,也向臺南市戶政科確認過,確定已經可以開始申請,可以直接帶著身分證、戶口名簿到各區戶政來辦。如果需要協助的,也可以聯絡Ingay辦公室(06-2825318),Ingay與伙伴們會來幫忙唷!
更多關於原住民身分取得的問題,可以搜尋Ingay的臉書或粉專,找 #原住民身分 或者來電我們就來幫忙!
恭喜等待多時的朋友
也感謝包含中央原民會、以及所有為此付出的國會委員、街頭伙伴!
#原住民身分 #原住民身分法 #恢復身分 #傳統姓名
#原住民阿媽生不出原住民孫子 的時代終於過去了
#Ingay資訊分享 #資訊 篇
ℹ️臉書搜尋「資訊」,可以更快的找到Ingay與小夥伴們整理的各項資訊內容喔ℹ️
—————————————————————
加入Ingay的Line好友‼️
Line連結|https://lin.ee/fykSmOb
Line ID|@ingaytali
身分證父母過世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即使親人已被槍決,被國家監控的日子卻沒有結束 】
「我們小時候不懂事,很天真很可愛,總以為匪諜就是蝴蝶的一種。直到長大以後才慢慢知道,原來人家稱呼我們是匪諜的孩子。」
政治案件當事人 #湯守仁 長子 #湯進賢談起父親被槍決後的成長歷程,聽來輕鬆,內容卻是情治機關的糾纏。看到檔案中對他的「安全描述」後,忍不住感慨:我總是很警惕、很小心,「不要走上老爸那種莫名其妙被抓走沒有回來…。」
威權統治時期,政治犯子女成長過程飽含辛酸,非但沒有父(母)親陪伴,還長期受到情治機關嚴密的監控與調查──這些「特殊分子」主要由警政系統輔導與考管,而他們的言行與人生紀錄,也都被收放在警政署檔案中。
2020年10月,促轉會邀請幾位已決犯與政治犯的家屬到會閱覽警政署檔案,儘管成長過程早就一路面對警察的戶口查察、到工作場所盤問,但實際看到檔案,對於裡頭紀錄之詳盡仍感震驚──有人看見母親曾經在臺北市長選舉時投給 #高玉樹 一票,大呼:「#為什麼他們這個都知道?」有人談到妹妹曾經因為受不了警察問話萌生輕生念頭;有人看見警察形容自己「談吐尚稱文雅」,心想自己安分守己果然奏效;也有人確認當年他是因為「安全問題」而無法順利出國…。看著這些檔案紀錄,他們心情與感觸不一,但多少受到衝擊。
■ 「教到你好痛苦,我還要寫報告」
#郭志強是 #郭廷亮 長女,許多人聽過 #孫立人 案,卻鮮少知道在這案中被誣陷為「匪嫌」的郭廷亮與他的冤屈。郭廷亮於1955年5月25日凌晨5點鐘被憲兵抓走,而他的家人隨後也被拘禁於保密局南所,當時郭志強年僅兩歲。記憶中,他的哥哥郭家瑜會在黑色牢房中唱歌壯膽,幼小的她只能跟著唱出尾音。
小時候,鄰居小孩會拿著石頭丟她,說她是「匪諜的孩子」,她卻天真的以為那是飛碟;國中老師也會當面指著她說:「 #教到妳真是倒楣,#我還要寫報告 。」並且跟她的朋友說不要與她玩在一起。除此之外,她還要想辦法與情治人員的騷擾共處,努力保護被屏蔽孤立的家。但這些都比不上家人總是無法團聚的缺憾,「我好像一個永遠交不出期中報告的小女孩。」當父親在榮總去世之後,看到他的遺體,郭志強心想必須要長大了,「沒有了爸爸,還是要長大。」
■ 母親晚年失智仍畏懼警察,身分證不敢離身
#黃鈴蘭 與 #黃春蘭 的父親 #黃溫恭 涉及「省工委燕巢、路竹支部案」。原本父親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但是當他的案件呈報至總統府時,蔣中正竟在核覆內容裡寫下「黃溫恭死刑餘如擬」,黃家從此沒有爸爸。黃溫恭妻子則在警察長期騷擾的壓力下養成隨時拿出身分證反覆確認的習慣。
「後來她晚年失智,有時候她檢查完身分證又馬上忘記,忘記了又再檢查,常常翻箱倒櫃弄了老半天。」黃春蘭說,母親在臨終前,還是會將裝有各式證件的小包包放在床邊,只要找不到就會驚慌,讓他們深感困擾,但母親會說:「那個不行啦,如果沒有,警察會把我抓去關。」黃鈴蘭則對於檔案內連她家中訂閱了什麼報紙都有紀錄,感到非常詫異。
■ 監視名單仿若族譜,務農親戚直到過世都遭監控
#鍾繼東 、 #鍾佐民 是 #鍾浩東 的兒子。1949年,因為「光明報案」,基隆中學校長鍾浩東馬場町遭槍決。自此之後,除了警察頻繁上門查戶口以外,鍾浩東妻子 #蔣碧玉 每年都會收到來自警備總部的「問候信」,但他還是教導孩子不要害怕,若是警察不太客氣,蔣碧玉也會公然反抗。
鍾佐民之女 #鍾吟真,在檔案中還看到父母都已遺忘的結婚紀念日,甚至看到自己的出生與名字,感到不可思議:原來所謂的「過去」,並沒有很遠。
她為長輩們因此受到的干擾和影響忿忿不平,而家族被監控的人列滿三頁,很多都是沒見過面的親戚,她自嘲警察幫他們建好族譜。她舉鍾浩東的兄長鍾里虎為例,檔案中紀載他安分守己務農一生、不關心政治,即使當地警員發文建議撤銷列管,但始終沒得到回應,直到他去世。「這樣的一個人,被監控了一輩子,從他中年到老年過世,一輩子都在政府的監控當中,這是件非常荒唐的事。」
■ 不堪警察騷擾,每次上門皆包五百元紅包打發
同樣受到光明報案牽連的老師還有 #藍明谷,他的妻子 #藍張阿冬 也連帶被送往綠島交付感化一年,並且一輩子活在失去親人的恐懼當中。小學六年級時,#藍芸若 才從同學的轉述意外得知父親是遭到槍決的政治犯,人生因此過得戰戰兢兢,努力讀書,安分守己,而檔案中對她的紀錄也是如此。她說,當時並不知道真相,於是對父親是「共匪」感到心虛,長大後面對警察不斷上門查戶口、詢問,感到相當厭煩。
「警察總是問東問西,最近怎麼樣呀?妳有做什麼事嗎?妳有跟哪些人接觸呀?大概就是這些。反正他就像牛皮糖一樣賴著不走,那我只好包個紅包想要盡快把他打法走。」
■ 原住民部落實施山地控制,趁熟睡時入門盤點人數
#湯進賢,阿里山鄒族人,1954年,他的父親湯守仁捲入政府羅織的政治案件,最後在新店安坑刑場遭槍決。他為此受到警察的考管,學生時期的寒暑假、乃至於當兵放假回家,首先在家等待他的都是警察,問他去哪裡,都與誰接觸,退伍後,還必須要到警察局寫報告,煩不勝煩的他忍不住在報告中提出控訴:父親自從出生以來就是日本時代,並且保送至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受訓,二戰期間替日本政府服務,「請問在國民政府把他抓走槍斃以前,政府什麼時候照顧過他?」控訴之後,臺灣省警務處長官將他招來訊問,也並沒有放鬆監控。
由於威權當局擔心「匪諜」或不肖分子躲在山區,因此進行山地控制,除了禁止人們入山外,也會進行戶口查察。湯進賢對此的回憶是警察會在半夜大家都熟睡時,敲門而入,拿著手電筒,一一數著屋內的人數,若是多一個或少一個,就會盤問。「有時候,有朋友來山裡找我,回去後,警察就會上門,問他們來找我們做什麼。後來,他們都不敢來找我們了。」湯進賢無奈表示:警察不但知道他什麼時候放假回家,哪一天應該到家,就連誰來找他們都知道。
■ 11/11(三)政治檔案徵集與研究初探發表會
這些父親已被槍決或被長期關押的政治犯子女,自小就都跟著家人一起成為警察紀錄言行的對象,滿18歲就有屬於自己的檔案紀錄,即使結婚、另組家庭,監控也沒有被撤銷──從檔案中可以看到撤管被允許的理由,只有死亡。家屬因此而獲得的,除了害怕,還有不斷累加管考簽到單而導致厚重的戶口名簿。
「政府不只是監控,它還會左右你的生活,然後用它想要的結果,讓獄外之囚來配合獄中的人。」郭志強如此總結自己長達22年的被監控經驗。促轉會在11月11日即將舉辦的政治檔案徵集與研究初探發表會,也將邀請政治受難者家屬現身說法,由他們親自分享當年的心路歷程。
🔍 「政治檔案徵集與研究初探發表會」報名網址|https://www.surveycake.com/s/04Mmy
身分證父母過世 在 江佩津 PeiChin Chi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Guide for Making Funeral Arrangements(喪葬指南?)】
這是跟朋友閒聊的過程中,決定來寫的系列(還好只先列五點,就寫了三千字),這來自於曾經掙扎了一陣子的自己。年近三十、尚年輕的我們已經離這些習俗很遠,但充滿好奇,這裡頭其實有許多「如果我早點知道就好」的事。
✦葬儀社怎麼選:里長給的禮儀社名片不是首選
無論是家人在醫院病逝,或是在家裡過世,都會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禮儀社推薦,而在我媽過世時第一個抵達現場的則是里長,後面也已經有著禮儀社的人等著幫忙,只是真的就要選擇里長推薦的嗎?其他親戚是首先講出疑惑的人,但他們還是說:「決定權在妳身上。」
要這樣把媽媽冰冷的身體放在地板上,然後花上幾個小時選擇禮儀社(難道還要比價?),怎麼樣都是不可能的。
所有人(里長、來的葬儀社、親戚)都在等我做這個決定,我打開手機一個個丟訊息給朋友。
(總不能在facebook上發文問:大家有推薦的禮儀社嗎?)
(雖然搞不好是最快的方法)
一個小時後,我選擇了以前其他親戚過世時承辦的禮儀社,夜裡抵達殯儀館後,則是才收到了其他朋友的建議,畢竟在二三十歲出頭,有這些經驗的友人尚不多,有經驗者的建議是說可以選擇哪些信譽較好、知名度高的禮儀社。
最後十幾天,全部的儀式結束,看了看收據,從殯葬處的冰櫃使用、租借會館、佛教儀式、出殯當天的告別式(有請司儀),加上環保葬,零零總總花了二十萬出頭,沒有買紙紮屋(我們自己蓋房子給我媽住)、或燒庫錢(現在也因為環保沒辦法),壽衣穿的也是我幫媽媽準備的衣服(現在比較常穿親人的衣服,因為這才是我們熟悉的模樣)。
但我始終都在想,花多少喪葬費用才是合理的?
沒有花大錢,是不是代表自己是個不孝的子孫?但如果有人想要花幾十萬銘記家人,老實講,我覺得也是很值得的一件事。
如果預算有限,我想過世的家人才不會因為選了公祭或是從簡而有任何的意見。
如果重來一次,我想我還是會做一樣的決定,感謝里長的協助,但有禮貌地拒絕他提供的選項。
然後我想,早點問親朋好友推薦的禮儀社,手邊有些清單,其實也是件不壞的事。
✦遺照怎麼選:要有地方掛
在告別式那一天,佛道教的習俗是一定需要三個人參與儀式,拿魂幡、牌位、遺照,但我是獨生女,旁系也沒有足夠的晚輩可以參與,平輩跟長輩都只能在旁邊看、不能動手,所以遺照是放在棺木上一起進行儀式,然後火化。
媽媽放在靈堂的遺照其實不是太理想,是過世隔一天我回去家裡找出的大頭照,因此當時禮儀社問要不要留這個1比1大小的遺照時,我是沒有太想留。因為除了照片到底是不是自己熟悉的親人,還有更大的問題是「遺照必須掛著」,如果上網搜尋「遺照怎麼放」,有些民俗禁忌會提及遺照必須懸掛、還要在神桌的左邊,甚至還有風水顧慮,不能放在臥室或儲藏室,但總是在外租屋、始終不知道自己此生可以在哪落腳的我,禮儀社也只是對我說:就化掉吧。
等到出殯、一切結束後,我去大創買了個相框,放一張跟媽媽一起出去玩的照片,比起直直盯著前方的大頭照,那樣自然笑著的模樣,才是我記憶中的她。
✦牌位怎麼處理:選擇環保葬會面臨到的問題
這幾年流行起植葬、灑葬、海葬、花葬之類的,這也進一步影響到上一代的觀念,不只是我媽,就連外婆、朋友的父母也都叮嚀說他們想要進行這些環保葬,不用入塔,一部分可能是貼心,不想晚輩花一筆錢買骨灰罈跟塔位,以及少去那些規定的習俗祭拜。
除此之外,對我來講最大的煩惱是:牌位該怎麼辦?
我媽早早就說她不要牌位,實在是個走在時代尖端的女子,而環保葬也標榜過幾年就會重新翻土,大家不必執著於是哪棵樹,全數回歸自然,只要有心,故人一直都在,無論在哪個方位。但我其實在幾個時間點,例如百日、對年時,還是會承受到長輩的壓力,說「不該把牌位化了」,這樣她們該上哪去祭拜?這種時候,也只能對自己說,自己做的是對的。
事實上,也無關對錯,這些儀式對於故人來講的意義可能遠不如對於生者來得大,想想可能我媽現在可是哪裡都能去了,而我們還在擔心自己該上哪祭拜她,搞不好她早就已經環遊世界、不待在那一片草地上了。
✦喪葬補助記得申請:台灣勞保No.1
一開始,不知道要準備多大一筆錢來處理後事,看著禮儀社給的諸多方案,我總會疑惑:不做這些儀式/服務的自己是不是就代表不孝?例如頭七要做,但沒有要做滿七七四十九天,因此後面一切從簡,也不知道是不是每天都要找法師來唸經,也有遇過其他親朋好友在旁邊說「有沒有找法師來給媽媽唸經?一定要啊!」彷彿要是不做就會禍延子孫、永世不得超生,但所幸現在的靈堂有著24小時播送的念佛機,而且說這種話的人並不是那個法師來,得跟著又跪又拜念完全程的家屬。
我的母親始終換著工作,也領過一陣子失業補助,始終拿的都是最低基本薪資,但期間她都乖乖繳著勞健保,期待著自己可以退休、拿回退休金的一天。因此就算最後我們需要去拋棄繼承(提撥的8%則是視為遺產,無法請領),還是跑了趟勞保局,因為其實喪葬儀式的收據是可以請領喪葬補助的,就算是沒有留下遺產的她,身後事基本上是不必擔心的。
而我始終覺得與其像軍備競賽一樣跟人比較做了多少儀式(現在連庫錢都因為環保起見換成金融禮盒,悠遊卡旅行支票金條應有盡有),選擇自己想做的、不會後悔的,其實就夠了。
因為母親生前生病、走的方式也是非自然死亡,傳統習俗說是有一些儀式得做,我們藥懺、水懺一起做,沒有辦太多場法會,然後租了個會館辦靈堂,讓親友來的時候有地方坐下來休息、好好悼念故人,頭七過完幾日就告別式,其實也是很快。因為心想要讓媽媽舒服地走,也選了個禮體SPA的加值服務。
這樣就夠了,不留遺憾。
✦保險與遺產繼承
除了有勞保可以支撐一部分的支出外,請領保險雖然會讓人感覺自己很無情,把家人的性命與金錢等值,但如果知道自己有一陣子可以不用煩惱收入、好好整理自己,其實會是對整個過程中的自己心理上很大的幫助。
一定要跑的地方就是戶政事務所進行除戶,這比想像中來得快,我本來以為自己還有時間維繫現實中的母女關係一陣子,但因為環保葬是政府管轄,得有除戶證明才能申請,得在告別式出殯前搞定這件事,也就讓我在戶政事務所拿著缺角的身分證大哭了一場。
之後像是國稅局申請遺產清冊,聯徵中心也能查到是否有負債,這些事情可以到葬禮後再處理都沒有問題。現在也都改成全面限定繼承,如果不是有特殊要求(例如親戚覺得拋棄繼承才有安全感),其實不用特地跑法院作拋棄繼承,但如果要的話,得在親人過世的三個月內送件。
_________
這是一個我希望大家用不到、但終究還是會需要的SOP,但分享這些經驗也是為了讓大家在遇到的時候知道自己一直都有人支持、並不孤單(有任何問題其實都找得到人回答)。
附圖是那時候沒有買紙紮屋(真的是見過最貴的加值服務,號稱雷射雕刻3D列印whatever的房子加地契要萬把塊),我們乾脆就去九乘九買了房子回來組裝,要什麼有什麼,有穀倉有麵包店讓我媽當一整條街的大地主,到文具櫃檯第一件事就是先翻到背面看成份表,還問:「這個可以燒嗎?」(不知道旁邊的顧客作何感想)
不然其實森林家族是滿理想的......我們最後也還是有去買一台小的紙紮賓利,然後上網下載漫畫人形剪成司機放在旁邊(來自阿嬤的叮嚀,要有人幫我媽開車)
結果把我媽走的事情寫成這樣,希望不會被她罵,但我其實很珍惜那段大家在靈堂前試著打起精神、互開玩笑的日子。一個人的離開,對祂而言是個解脫,而對在世的人而言,也是很重要的學習經驗,提早想想自己該怎麼走,或許會更有活著的動力。
身分證父母過世 在 3 個月 的推薦與評價
您好請問外籍配偶已有本國籍身份證,父母死亡申請喪葬補助;因身份証上的父親名字 ... 死者中譯文姓名需與申請人父親或母親在身分證上的中文姓名相同。如經驗證之文件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