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系列︱#香港獨一無二的洋紫荊】
問到大家最能代表 #香港 的花是甚麼花,相信非 #洋紫荊 莫屬了。大家只要細心留意身邊的植物,都能看到洋紫荊,而且作為香港市花,相信大家對它都不會陌生。不過其實我們看到的洋紫荊,原來都是來自 #同一棵。甚麼叫來自「同一棵」呢?
洋紫荊在1880年於香港第一次被發現,是由一名神父在香港島薄扶林 #鋼線灣 發現,當時利用插技的方式移植到位於薄扶林道的 #伯大尼修道院。後來這個獨特品種更成為了香港市花,所以今天你能在區徽、區旗及硬幣等不同地方看見洋紫荊的圖案。
洋紫荊是 #豆科蘇木亞科羊蹄甲屬 的有花植物,是 #紅花羊蹄甲 和 #宮粉羊蹄甲 兩個品種混種而成,屬於混種植物,不可以自行繁殖。這個情況就好像馬和驢混種而成的騾仔,並無生殖能力,所以不可以繁殖下一代;洋紫荊亦一樣,只有花但不會有果。所以說,現今在街上看到的洋紫荊,都是1880年發現的「#複製品」,全部也是由相同的一棵洋紫荊來的。
不過,自身沒有繁殖能力的洋紫荊又是怎樣遍地開花?就是靠 #插技方式 移植。不過由一棵複製成那麼多棵,再要令它成長成苗非常花時間,所以香港普遍的洋紫荊都採用 #嫁接法 來繁殖。即是將宮粉羊蹄甲的樹幹打橫切開,再在上面嫁接洋紫荊,情況就好像斬了他人的頭再將自己的頭接上去。
大家可以憑洋紫荊的樹皮顏色和質地找到嫁接繁殖的接合處呀!
------------------------
延伸閱讀:#香港故事系列
------------------------
<想每日閱讀冷知識?將專頁設為搶先看吧!>
◆ 每日分享知識、每月推出課程
◆ 網站:https://www.beginneros.com/
◆ Youtube:https://goo.gl/OEJrGt
◆ Instagram:@beginneros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