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匈氣泡水的愛&英國Sodastream美型氣泡水機
在遇見古龍媳婦前我還真的沒喝過這麼多氣泡水,他老匈早上醒來還在昏沈時有時會來一杯提振精神,吃飯時搭配解油膩助消化、天氣熱時消暑、慶祝時加酒助興/咦~
🍎 現貨團購甜甜價: https://www.hengstyle.com/market/635
✅ 團購時間: 9/8(三)~9/21(二)
#有沒有看出我拍照的衣服也是特意選的 #很英國耶
話說,氣泡水在歐洲真的很盛行,除了在超市或酒吧也很常見外,在餐廳用餐也會詢問「普通水或是氣泡水呢?」。
老匈引以為傲的 #據說「在1829年夏日有位”匈牙利”修道士把氣泡水加入白酒中」成就了一道美麗的風景「fröccs匈牙利的國民飲料」/註。直到近代,酒精加上氣泡水或是各式各樣的調酒(不論白酒、紅酒等)或是無酒精的氣泡飲料都可以稱作「fröccs」。
因此 每當我們在夏日時跟友人聚會或是尋常在家,冰箱端出來的都是「氣泡水」,大人們會來一杯調上酒精、孩子們則是一杯與果汁或是接骨木花糖漿~
#喝一下氣泡水家匈牙利酒也算減緩一下思鄉
喝的比例之高,就 去年我們去墾丁long-stay時,古龍老匈準備的第一件東西是我家那台「Sodastream氣泡水機」/別懷疑是真的,當真笑倒一片讀者。
既然家有一台為何還要再一台呢?來~
除了Sodastream Spirit這台比較美型外(這抹茶拿鐵綠實在太好看了),主要還是因為「自動扣瓶」。我以前覺得好像不怎麼重要,但 用過之後才知道,”OMG”太好用….怎麼沒人跟我說,自動扣瓶才是王道,不用痣己在那邊轉老半天/雖然古龍白眼我說:你太懶惰。但 誰知道他使用了後說「哎呀!這個怎麼這麼簡單」/你現在才知道嗎?(回他個翻白眼)。
「用了回不去的 #不用插電自動扣瓶」推薦給妳/你
連 喬哥都會輕鬆使用的 #SodastreamSpirit。
一瓶鋼瓶就可以打120瓶市售保特瓶氣泡水,鋼瓶回收還可以換購,環保耐用、質感又美型,看著就療癒、喝起來又開心,真的是居家旅行必備啊!
🍎 現貨官網入手: https://www.hengstyle.com/market/635
✅ 團購時間: 9/8(三)~9/21(二)
#SPIRIT:珊瑚橘、抹茶拿鐵、銀河灰、黑、白、紅
#SPURCE:紅、黑、白
以上皆是 #自動扣瓶,非常方便
🐞 買就送專用水瓶500ML(2入一組)或好好帶水瓶。
🐞 可單購水瓶、糖漿,二氧化碳全新鋼瓶也有哦!
🐞 另 中秋烤肉季要來了!消費滿4000送「Sodastream 可樂濃縮飲品」,每瓶至少可調製9公升的汽水= 36杯250ml的飲料(如果加點伏特加就是調酒/嘿嘿嘿嘿~就更好喝惹~)。
※註:會用據說的原因是老匈們真的深深地相信第一個帶領潮流把氣泡水加進酒精(白酒)裡的是匈牙利修道士(攤手),在匈國受到極大的歡迎變成國民飲料,至於真實度就哈哈哈哈哈~
誰把誰當真半夏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1月7日
地點:北京(紫禁城乾清宮)
事件:
(今日風平浪靜。)
#知史討論 | 皇帝權力有多大?摳門道光奈何不了奢侈內務府(上)
歷史春秋網
作者:喻大華
在中國歷史上,皇帝號稱「富有四海」,坐擁世間富貴榮華。可是,以皇帝的身份崇尚節儉,並且畢其生如一日的,道光帝可以說是首屈一指。他不僅把節儉看成是人生的樂趣和目標,並以此作為衡量大臣能力和品德的標準。
但是,史學家們評論道光帝的節儉時,往往帶有一些揶揄的色彩。那麼,道光帝的節儉為何沒有為他留下美名,卻被人取笑為摳門、吝嗇呢?作為一國之君,他究竟能儉樸到什麼程度?道光帝這種過度的節儉,是天性使然還是別有用意呢?
天子摳門,舉世無雙
在中國歷史上,天子號稱「富有四海」,以天子之尊崇尚節儉,而且畢其生如一日,道光皇帝堪稱首屈一指。這位自幼生長於揮金如土的乾隆盛世的君主能做到這樣,實在難得。
但是,史學家論起道光皇帝的節儉,往往帶有些揶揄的色彩。因為他節儉得過分了——該省的一定要省,不該省的也必須省,這就超出了節儉的範疇,顯得吝嗇了。所以,說他「摳門兒」好像並不過分。
道光帝的節儉,在他還是皇子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了。那是嘉慶二十三年(西曆1818年)的九月,道光隨父親嘉慶皇帝前往盛京,也就是今天的瀋陽祭奠先祖。晚上就住在瀋陽故宮裡,雖說是宮廷,但實際上相當局促簡陋,不要說無法與北京的紫禁城相比,就是山西晉商的王家大院,也不知比瀋陽故宮闊氣多少倍。
嘉慶皇帝特意把道光領到了清甯宮東暖閣,又叫人從倉庫裡拿來了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用過的遺物:已經沒人會用的糠燈、牛皮製成的蠢笨的烏拉、不施油彩、不加雕琢的拐杖。看著這些簡陋的物品,聽著父皇的講解,回想著祖先創業的艱難,立志要節儉律己。
回京後,道光與妻子一說,二人一拍即合,立即找人搬走了房間裡除了床鋪桌椅以外的傢俱陳設。此後,每日下午四點前後打發太監出宮買燒餅。來回路遠,太監懷裡揣著燒餅,一路小跑,燒餅仍不免冰涼堅硬。夫妻二人毫無怨言,沏上一壺熱茶,啃完燒餅,立即上床睡覺,這樣,連燈都不用點了。
道光皇帝登上皇位之後,迅即宣導節儉之風,並推而廣之。
道光元年,皇帝發表了一篇節儉的宣言書——《禦制聲色貨利諭》,表達了節儉的理想:
第一,重義輕利,不蓄私財。要為國家省,為天下省,為百姓省。他引用古人的話說: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就是說,百姓不窮,我這個皇帝能窮嗎?百姓不富,我這個皇帝能富嗎?但是,怎樣才能使百姓富起來呢?他說,我給你們省。
第二,停止各省進貢。道光認為各省進貢的多是些土特產,比如水果、蔬菜、茶葉、藥材等,地方官每每諂媚地說非珠玉可比,原不值多少錢。但一點一滴,都是民脂民膏,省一點兒,百姓就少一點兒負擔。而且,不遠千里,送到北京,運費太貴,浪費更大。
譬如盛京,每年進貢遼陽產的香水梨,梨本身不值多少錢,但要雇50個壯勞力挑到北京,一來一往一個月,挑到北京爛掉一半,浪費之大,可想而知。
第三,不再增建宮殿樓閣。經過康雍乾幾代經營,皇室居所已經盡善盡美,除了日常維護外,不必再修。今後那些想拿工程回扣,想討好皇帝的人再打增建這個主意,花言巧語,蠱惑聖聽,就是大清萬世的罪人,將立即追究他的刑事責任。
《禦制聲色貨利諭》頒發全國,各級官員認真學習,熱烈討論,深入領會,一片頌揚之聲。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很難了。
這不,眼前就有一個難題,道光帝說停止進貢,但各省官員誰也拿不准能不能當真,何況進貢本身對地方官來說也是有利可圖。於是,心照不宣,甯左勿右,照常進貢。當然,進貢不叫進貢,叫孝敬,在皇上面前言辭再懇切些,不怕他不收。
於是,福建的荔枝、江西的春筍、雲南的藥材、浙江的茶葉、揚州的玉器、景德鎮的瓷器等仍源源不斷地送往北京。道光皇帝為難了,處分送孝敬品的各省官員?古語說得好,伸手不打送禮的,而且法不責眾;如果將這些孝敬退回各省,運費就會翻番,想想都心疼;但如果接受了孝敬,豈不是出爾反爾。
送孝敬品的官員不厭其煩地勸說皇上,這些東西本是生活必需品,您不收,內務府也得到市場上去買。不成想,一提內務府,卻立竿見影,道光帝馬上下令「賞收」(皇帝給別人東西就賞賜,收別人的東西叫賞收)。各省的差官歡天喜地,忙不迭地叩頭謝恩。
為什麼一提內務府就立竿見影呢?
內務府是一個管理宮廷事務的機構,內務府大臣就是皇帝的大管家。在前面,我們提到過,當時官員盤剝百姓,上級官員盤剝下級官員,內務府官員盤剝的物件就是皇上。大家肯定會感到奇怪,內務府連皇上也敢克扣、盤剝?當然敢克扣,內務府主持皇室家務,事涉宮闈,國家監察體制對其不予監管,由皇帝直接監管內務府。
但是,皇帝根本管不了內務府,原因有三:
一、離開了內務府,龐大的皇室就玩不轉了。所以,皇帝也不得不遷就些;
二、以主子之尊,與奴才們斤斤計較,開不了口。因為這種舉動有失身份,而且這種社會經驗很不足的皇上也算計不過內務府;
三、內務府大臣都是皇帝較為親近貼心的人。皇帝因此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真應了那句話:越是危險的地方就越安全,內務府就是個「燈下黑」的地方。
內務府官員克扣、盤剝皇帝的管道主要有兩個:一是工程回扣,二是為皇家購物時報花費,無論買什麼東西,一經內務府的手,頓時價碼倍增。
道光皇帝厲行節儉,內務府陽奉陰違,所以,一提起內務府就頭疼。收下了各省送來的「孝敬」,道光帝感覺這終究不是個辦法,於是,折中辦理,刪改則例,減少貢品數量、種類,如屬於奢侈性享受的貢品就徹底禁止孝敬,其他貢獻的品種和數量也有所減少,並強調按此落實,各省不得自行其是,擅自增減。比如,規定遼陽的香水梨以後每年進二百個。盛京官員跟皇上說:皇家那麼多人口,這二百個梨哪裡夠吃?道光帝說:不吃,留著上供用,二百個足夠了!
因為削減了貢品,而道光帝又將宮廷每年經費降到二十萬兩。事實上,偌大一個宮廷每年最少需要四十萬兩才能支應得開,於是宮廷生活艱難起來。
道光皇帝帶頭過緊日子,他使用的只是普通的毛筆、硯臺,每餐不過四樣菜肴,除了龍袍外,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補丁再穿。《滿清外史》記載:道光帝「衣非三浣不易」,什麼叫「三浣」?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分別也叫上浣、中浣、下浣,三浣就是一個月,可見,他一個月才換一套衣服,說明衣服不多。又規定除了太后、皇帝、皇后以外,非節慶不得食肉,嬪妃平時不得使用化妝品,不得穿錦繡的衣服。多虧皇后是個賢內助,苦苦支應,仍感入不敷出,想了很多辦法,平衡多方利益,協調各面關係,才把皇家的日子對付著過下去。
道光帝對皇后的賢慧十分滿意,逢皇后生日,決定為皇后祝壽。滿朝親貴重臣獻上壽禮,拜完壽,自然留下赴宴。眾多文武百官心想皇家禦宴將是何等排場,不料開宴才見一人一碗打鹵麵,後來聽說,為此次壽筵,道光帝特批禦膳房宰了兩頭豬。而皇后更是高興,因為道光帝曾明確規定:萬壽節(皇帝生日)、皇后千秋節(皇后生日)及除夕、元旦、上元(元宵節)、冬至的慶賀禮儀筵宴停止舉行,這回算是破了例了。
生活節儉,治國吝嗇
道光的節儉也體現在對子女的教育方面。
道光十一年(西曆1831年)夏,道光帝曾經作《禦制慎德堂記》,他告誡皇子皇孫祖宗創業不易,切勿「視富貴為己所應有」,應該做到「飲食勿尚珍異,冠裳勿求華美,耳目勿為物欲所誘,居處勿為淫巧所惑……不作無益害有益,不貴異物賤用物,一絲一粟,皆出於民脂民膏,思及此,又豈容逞欲妄為哉」。
道光之意是:不要把富貴看成是受之無愧的,吃飯不要追求山珍海味,穿衣戴帽不要追求華美時髦,耳目不要被視聽享樂所引誘,居住不要被豪華氣派所迷惑。不要做那些無益的事情,不要把那些罕見的東西看得很珍貴,一絲一粟,都是百姓的血汗,想到這一點,怎麼能任意揮霍呢?一個萬乘之尊的封建帝王能認識到這點實屬不易。
皇室婚嫁是一件勞民傷財的大事。道光帝有九個兒子、十個閨女。兒子中,長大成人的有六位;閨女中,長大成人的有五位。道光帝得子較晚,在他逝世的時候兒子大多未到議婚的年紀,但他指示將來婚禮一律從簡,而且,要求女方家置備裝奩也不得奢華,否則,不僅將奢靡之物擲還,還要接受處分,兒媳婦給公婆的各種禮物一概豁免。
至於公主出嫁,費用不得超過二千兩白銀。額駙(駙馬)家對皇家的聘禮也須相應減少,如在公主下嫁前額駙家應進的「九九禮」則乾脆免掉,這樣反倒使皇家省去了一頓招待額駙的筵席開支。後來,道光心疼自己養大的閨女白送了人,又恢復了「九九禮」,但改為象徵性的「羊九隻」,依然不設宴,把羊收下後趕到禦膳房,與客人寒暄幾句就端茶送客了。
道光皇帝以身作則,以此轉變官場奢侈腐化的風氣。他一看到官員衣服光鮮,就露不悅之情,甚至規定旗員六品以下,不得衣著綢緞,一律布衣布靴。對於不能節儉的官員,他能加以處分。道光十年(西曆1830年),有人舉報盛京將軍經常在家裡演戲宴樂,道光帝立即革了他的職務。
《清宣宗實錄》裡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兒,道光十四年(西曆1834年)冬天,道光檢閱京城的禁衛軍,看到官兵都穿著樸素的衣服,高興地說:「一洗過去的惡習,崇實務本,不失滿洲舊風,將幾位主管官員各提升一級」。
在道光帝的影響下,官場風氣有所轉變,至少北京如此。幾天過後,官員們上朝都穿上打補丁的衣服。議事結束,紅日東升,乾清門內外光明一片,只見滿朝文武個個灰頭土臉,雖不至於衣衫襤褸,但當時的一般中產階層也不致於這副打扮。臨散朝,彼此之間免不了拉拉家常,或者互相哭窮,或者交流節儉經驗,比如哪兒可以買到便宜蔬菜,如何將一斤米煮出五斤飯,等等。
道光皇帝哪裡知道,此時北京城裡的舊貨鋪子把庫存的破衣爛衫都賣了個好價錢,品相稍好的舊衣服比新的還貴呢。有些窮京官兒買不起,就只好自己做舊,把新袍子弄髒弄破加上補丁。道光帝眼見滿朝文武都穿舊衣破袍,認為自己勤儉節約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於是節儉得更加起勁。
身居宮禁,不瞭解民間物價,道光經常向大臣打聽宮外的物價情況,如一斤肉要多少錢,一斤菜要多少錢,等等。無奈眾臣也不知其詳,本想緘口不言,無奈皇帝一再追問,逼急了就信口胡謅。
提倡「節儉」,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凡事如果不注意分寸,就會矯枉過正了。
歡迎暢所欲言,加入#知史討論。
(知史討論中的文章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知史討論
誰把誰當真半夏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味如嚼蠟」的不是排雲餐,是台灣的山域政策 OK?】
大家會不會好奇,從政策角度來看這個議題會得出什麼結論?這一題我就懶得長篇大論投書了,改用通俗點的方式解釋。😂😂
---
很久很久以前,接手台灣的國民政府覺得山裡可能會窩藏阿共仔的陰謀,所以不許大家入山,要進去的也要三跪九叩很麻煩才行,這是戒嚴時期一貫的治理態度。
這種態度底下,只能培養出習慣吃苦耐勞的山友,連入山都要用跪的才進得去,誰敢批評偉大的政府?早年山上設施缺乏,大致上只有工寮、獵寮可供遮風避雨,其他都要靠自己揹帳搭帳,直到幾起引起社會矚目的著名山難後,才有避難型山屋的出現。
近二十年以來,情況就越來越有趣了。高嚮證退場,協會勢力被拉出百岳,登山開始觀光化的進程!任何人只要有錢,管他什麼嘉明湖、北大武、玉山、七彩湖或是完百,商業團和協作合作無間幫你包到好,任君選擇。
政府的角色?不管誰來執政,山林政策就是個孤兒。總之出問題就給最下層的管理單位來背黑鍋、補破鞋,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乃至於中央政府裝作沒事就好,政策框架落後別國起碼60年不思反省,反正山友不團結也沒選票,出了事大家吵成一團炮口不對政府最好。
#但一直以來都是政府在偷懶啊 🙄
.
好吧,最近我們看到劉姓作家說玉山排雲山莊的餐點「味如嚼蠟」,倒是掀起一陣風波了。
玉管處一招乾坤大挪移,要大家體諒食材、瓦斯揹運不易,然後山友自己吵成一團,大抵上分為「爬山就是要謙卑別求服務好」論者,以及重視遊憩品質和自煮公平性的人。
身為一位山域政策的研究者,我認為前者的觀念非常好!
台灣山域環境開發的時間比其他國家晚,也不適合大規模開發,有充分條件保持自然生態原有的野性。這麼說來,我們應該追求美國荒野的精神,鼓勵人民獨立自主從事登山活動。所以排雲最好拆掉 ... 不是,是停止供餐並只提供住宿,垃圾問題則以隨入園證繳納的環境基金解決,大家都自揹自煮真正謙卑豈不美哉?
.
咦,你說不對,排雲不供餐又嫌不方便?
那好,我知道歐洲和日本都有運行已久的民營服務型山屋系統,我也親身住過日本北阿爾卑斯山區的幾座山屋。(拜託不要拿富士山這個日本最糟的例子來類比了,人家是20萬以上的人次,還集中在夏季,很難期待有好的服務品質)
台灣的國家公園不準大家隨意紮營,瑞士國家公園也是如此,但只要預約入住,自煮客可不會被敵視到遭驅之別院的地步,彷彿不購餐就是次等公民。日本的山屋也一樣,只要你是住客,大多容許室內炊煮,並不會強迫你購買山屋的餐點。
所以我說,排雲現在這個模式是粗魯的「做半套」。按照國際上的例子,住客應該要有食物的選擇自由,不應變相懲罰自煮的山友。
.
什麼,你又說要體諒包商經營不易?
好,我還知道一種國家把山當賺錢工具的經營模式,馬來西亞、印尼、坦尚尼亞、尼泊爾、阿根廷等地都有,因為國家跟當地社群亟需收入,所以就全面觀光化。
簡單來說,首先是市場需求要撐得起來,然後才能有具水平的服務與管理品質。此模式不歡迎窮人,而且執法嚴明,偷偷溜進去被抓到還會被責備或罰錢。
所以說,你認同我們是要賣山賺錢的國家嗎?
#怎麼了你累了說好的謙卑呢
不是不行啦,但依照台灣山域腹地小、落差大、地質不穩、運補困難的情況,收費一定要比現在高很多才撐得起來,若實施必定引發反彈。況且,台灣山岳在國際的能見度不高,尚無條件吸引有錢的國際觀光客──以東亞而言,他們應該會優先選擇日本或馬來西亞神山,兩處的服務品質(富士山旺季除外)、基礎建設和設施承載量皆遠勝我國任一登山路線。
如果服務品質連自己人都嫌,就不要當外國觀光客是傻瓜。高山觀光要做,也不是這樣做的啦。
.
總而言之,國際上的經營管理模式都是現成可參考,我認為要學就要向發展成熟的地方借鏡,然後再談適合台灣的策略。
也許玉管處比起當偽君子,不如當真小人,乾脆坦誠他們就是怕如果山友大多選擇自煮,包商賺不到錢下次就要流標了;或是如果大家都擠到裡面自煮,空間就這麼小,兩派人馬或許會有衝突;又或是怕國民素質差,自煮的人會製造垃圾到處塞──將問題攤開來談才有建設性的討論空間,吵成一團永遠不會有共識產生。
還是說,繼續做半套就是最好的結果?🤔
-----
照片是從馬來西亞京納巴魯山(神山)岩壁上拍攝,可以看到廣大的山屋群,大約可以容納近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