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筆記】183:等待孩子道歉,你願意花上多少時間? (芳瑜)
當一個人犯錯之後,道歉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事。
─────
昨天Aaron組裝玩具時遇到困難,情緒一下就高漲了起來,便憤怒地把玩具扔向我,不偏不倚擊中我的腿。雖然不算非常痛,但我認為即使自己是媽媽,也絲毫沒有理由被無端傷害。
我給自己幾秒鐘思考,該如何反應?
🗣「因為你遇到了困難,所以很生氣,是嗎?」
「#同理」孩子,並引導他辨識情緒。
這是我們時常做的第一步,但今天我不想這麼做。一來,最近這招對他有些反效果;二來,我自己也有情緒啊,我也需要被同理。
🗣「你可以用講的,請我幫忙,不應該用丟的。」
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說明規範。
此時此刻也不適用。當孩子的情緒正在燃燒,「 #超理智」的應對方式,可能導致他無法專注聆聽並思考,也更容易激化情緒。
🗣「你讓我很痛!請你立刻向我道歉!」
為了捍衛自我,人很容易依循慣性「 #指責」對方。
當然,這是更無濟於事的。你可以試想:當自己被指責的時候,有多少次能立刻反省錯誤?又,當自己被逼迫道歉的時候,你的內心是否坦然?或是不甘?
─────
看著Aaron一邊生氣踢著他的雙腿,一邊喊叫:「妳幫我!妳幫我!」我捨棄了以上的回應,決定採取「 #一致性」的應對姿態。
👩🏻:「你的玩具丟到了我的腿,我很痛。我現在不想幫你,因為我需要你向我道歉。」我努力溫和堅定的,看著他的眼睛這麼說。
👦🏻:「我沒有丟到妳呀!」、「我是丟地板/牆壁/沙發啊!」、「妳沒有痛啊!」、「我不用道歉啊!」接著他給出一連串不合事實的回應。我知道,他正在逃避。
人,為什麼會想逃避呢?
通常,是因為這個事實超出了他所能承受的範圍。他本意不想丟到我,也不想讓我受傷,當然,就不願意為了自己犯下的錯而道歉。
所以我問自己:比起孩子道歉,更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呢?又,等待孩子道歉,我願意花上多少時間呢?
─────
接著,我運用「正向教養」 #學習道歉 的三步驟:承認問題➡️表達歉意➡️解決問題。
1️⃣ #承認問題
比起讓孩子道歉,更重要的事情是「承認問題」,不再逃避。唯有如此,孩子才有可能真心地反省、誠懇地道歉。
👩🏻:「或許你不想丟到我,但還是丟到了,我真的很痛。你的說法和我認知的事實完全不一樣,你可以再想一下剛剛發生了什麼事?」
👦🏻:「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他重覆說著這三個字,但是依然憤怒。很顯然,他還沒有承認問題。
👩🏻:「我聽到你向我道歉,但你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事嗎?為什麼要道歉呢?」我引導著他覺察。
👦🏻:「對不起啦!」、「對不起啦!」、「對不起啦!」⋯⋯你沒看錯,孩子本來就沒那麼好搞😂
👩🏻:「你需要自己回房間休息一下嗎?」房間是我們的「積極暫停區」,讓彼此轉化情緒的地方。
👦🏻:「妳陪我去!」
👩🏻:「我現在不想陪你去,因為我還沒有原諒你。」
👦🏻:「我剛剛已經說對不起了!」他強調自己已經道歉。
👩🏻:「我知道,但你還沒說自己做了什麼事⋯⋯你需要我抱著你嗎?還是坐在我的腿上?」
他立刻說:「要!」,並爬上我的大腿。我抱著他,輕輕問:「你想好要跟我說什麼了嗎?」
2️⃣ #表達歉意
他的情緒瞬間穩定下來,看著自己的小手,緩緩說出:「媽媽,我剛剛把玩具丟到妳的腿( #承認問題),對不起( #表達歉意)。」我請他看著我再說一次,然後他照做,並關心我腿上的痛處。
👩🏻:「Aaron,我好欣賞你,因為你是一個 #誠實又勇敢的孩子。你願意誠實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勇敢地向我道歉。我心裡舒服多了,腿也不痛了,媽媽原諒你了。」我們抱在一起,都笑了。
3️⃣ #解決問題
👦🏻:「妳可以陪我去房間了嗎?」
👩🏻:「可以啊!但在去之前,我們先想想看:下次你遇到困難時,除了生氣,還可以怎麼做呢?」
👦🏻:「我會跟妳說:媽媽,請幫我!」(#解決問題)
👩🏻:「謝謝你想辦法,因為這樣講,我就明白你的需求了。」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犯錯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面對錯誤。」
對於孩子的錯誤,我們不必視為汙點而極力矯正,也不必要求自己一味寬容,而是給予支持與協助,一步步引導他們如何正視它、承認它,進而解決它。
─────
進房間之後,我問Aaron:「媽媽很好奇,原本你都不承認自己丟玩具,也沒有誠懇道歉,後來為什麼願意了呢?」
你們猜猜,他的回答是什麼?
.
.
.
「因為妳抱我。」他甜甜地說。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任何人都可能會犯錯,但一個 #有安全感的人才敢說『我很抱歉』,並盡可能地進行彌補。」
在正向教養裡,在我給予的安全感中,他知道即使承認了錯誤,也不會迎來任何責備和羞辱。而且,他還知道可以用什麼方式,解決未來仍然會出現的挑戰。
─────
當孩子犯錯之後,你可能選擇用打罵、威脅、利誘,迫使孩子立刻道歉。
但平心而論,孩子的那一聲「對不起」是來自 #反省錯誤 還是 #畏懼權威 呢?又,在「對不起」之後,他將擁有的是 #歸屬感(我是被愛的)和 #自我價值感(我有能力解決問題),還是 #永無止盡的道歉和挫敗感 呢?⋯⋯
下一次,等待孩子道歉,你願意花上多少時間?10分鐘?一小時?或是一天?
對我來說沒有固定的標準,而是每一次我陪著孩子面對錯誤時,他為了自己變得誠實且勇敢所需要花上的全部時間。
#2y10m
#即使犯了錯你仍然值得被愛
#歡迎分享
─────
🔸延伸閱讀🔸
📌孩子,為什麼不說對不起?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19815419560740/?extid=0&d=n
📌即使犯了錯,你仍然值得被愛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319731619569119/
📌一致性──最理想的應對姿態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305911554284459/
📌痛,可能就只是痛而已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326930712182543/
📌 有時候,你只是需要被溫柔的承接 (芳瑜)
https://fb.watch/v/IFVM84FN/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序 - 附著與穿越 曾敏雄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 拉爾夫.沃爾多.艾默森 按下快門的當下,我們擁有的是什麼?是找到的驚喜?還是創造的滿足? 對於這個爭論,蘇珊.桑塔(Susan Sontag)在其《論攝影》(ON PHOTOGRAPHY...
誠實又勇敢的孩子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序 - 附著與穿越 曾敏雄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 拉爾夫.沃爾多.艾默森
按下快門的當下,我們擁有的是什麼?是找到的驚喜?還是創造的滿足?
對於這個爭論,蘇珊.桑塔(Susan Sontag)在其《論攝影》(ON PHOTOGRAPHY)第五章中提到:攝影對於「認知」的辯論 —「要嘛作為一種簡單、準確的認知活動,一種有意識的理智行為;要嘛作為一種前理智的、直覺的邂逅模式」。這本攝影集裡的作品,充分體現了蘇珊.桑塔所說的有意識的理智行為以及直覺的邂逅模式。
這十位新一代的攝影家,背景各異,來自台灣南北各地,每個月會有一天聚集到台中我的工作室裡彼此討論作品,作為一個與他們討論的對象,我卻經常從他們的作品中找到新想法,或者是必須逼迫自己重新組織既有的觀念來更深入地解釋他們的作品,這過程往往得花上一整天,很累但也很過癮,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不少,他們努力不懈與積極的態度,再一次喚醒自己對攝影的熱情,這些都是我的養分,讓我的攝影一路能走到今天。
理智行為與邂垢模式
文波的作品《寂靜・低語》,從一開始他就非常地明白,這是一種去脈絡化的切片攝影行為,藉由再次觀看,重新建立起他的脈絡;風景攝影的描述,或許就屬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最為大家熟知,文波的作品少了亞當斯紀實成份的描述,卻多了抽象式的隱喻,他放棄照單全收的觀看方式,從現實具體的風景中逐漸轉換成他的切片,雪景的淡白一如曠野的濃黑,建構出安靜、低吟的話語來。
碧玲的《失衡》,抹去了紀實攝影的直觀式記錄,讓觀看的畫面滲入了作者私我的猶疑晃動,為第三世界日常的現實生活樣貌中,賦予一種略為脫離現實的無奈,而這無奈,一半來自真實的世界,一半來自作者心中的衝擊與無力感。
慶章的壯遊快門,一如寇德卡(Josef Koudelka)的流放地(Exiles),他屏棄了畫面外的景物,只悄悄的告訴了觀看者這是作者在場的主觀抉擇,進而提出了一個隱晦的問題:「藉由照片,觀看者是否如同作者一樣在場?」我們不難在世界上知名的攝影家中找到這些存在主義色彩濃厚又帶點街頭快拍式的作品,在虛幻的場景變換游移當中,一如這些成熟的攝影家,慶章作品中微微的現實荒謬,有些淡淡的諷刺與寂寞,作者本人稱這些作品為《幻相》。
凌雲幻想式的畫面,彷彿一半在現實世界中矗立,一半在想像的世界中某個不知名的角落綻放,攝影在此脫離了最原始的記錄功能,將現實物從「眼見」轉換為「心見」,這種轉換的過程,日本攝影家中平卓馬形容為「詩意」,凌雲的「詩意」展現在不按牌理的景物框取,豐富卻又脫離現實的色彩表現,有點像是在大人成熟的眼光中卻又帶著小孩純真的思維來觀看。
惠民的《羅生門》,門的這邊是外面,是公共領域,門的那邊是裡面,是私有空間,門作為一種隔離內外的界線,它是清楚而不可侵犯,然而,惠民在日常踏查中卻發現,實際的情形是門裡面的土地被私人在沒有告知土地擁有者的情形下被開發利用,私自開發者用「門」來標示出他私人開發範圍的入口,而這入口恰恰好也標舉著私人與公共空間界線曖昧不明的證據,攝影在此作為一種觀察後的紀錄行為,方惠民的「羅生門」讓我們得以了解,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仍有私佔土地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存在。
信嘉的《自拍》作品,他舉了安東.契軻夫(Anton Chekhov)所說:創作者得誠實到...觀者無法逃避!在世界攝影史中,照片是否強大到具有讓觀者無法逃避這樣的力量另待討論,然而,信嘉特意在安排好場景後,只略為告知對象一些操作上的細節,便將快門線交給對方之後他便離場,讓對象自己面對鏡頭進而自己拍下自己身體的樣貌,在觀看這些作品之時,或許我們會先從窺視者的角色中得到快感,一開始想到的是「他們好勇敢啊」「她們的身體很美」... 慢慢轉變到「他們為什麼要這樣拍下自己呢?」「她們在按下快門的瞬間,腦袋裡想的是什麼?」「她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若觀看者轉化到後面的思考行為,或許信嘉所說的透過觀看這群人,得以觀省自己的想法才能達成。
敏寬的《名牌花》,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生產與消費,藉由傳播,我們對於日常生活中必需品的知名品牌耳熟能詳,在習慣於使用這些物品之後,或許我們堅信如此知名的品牌企業應該能永續經營,然而,時間與市場是無情的,不適者淘汰,敏寬採用了靜物攝影的方式,藉由「花的美好,卻仍舊凋零」,搭配了品牌的容器,暗喻了再怎麼美好的事物終有結束的一天,更重要的是,當品牌結束後,這些人造物容器的分解有些需要50年的時間,有些則需要超過百年以上,甚至比企業存在於這世界的時間更久,藉由敏寬的「名牌花」,或許我們會重新審視自己,在我們當一個消費者的角色時,我們更應該如何看待地球的資源與環境問題。
肇圀的《夾娃娃機》,2019年年底某天晚上十點多,我在金門金城鎮散步,看到一家亮晃晃的夾娃娃機店還在營業,或許還有更多家店開著也說不定,對於在純樸的金門這麼晚還看到這景象,不禁令人好奇:台灣社會需要這麼多的夾娃娃機店?或者,更深入的討論,台灣人的生活壓力大到需要這麼多簡單放鬆的時光?日本評論家飯澤耕太郎曾說,一個好的創作者,其作品經常能反映出一個時代,對於飯澤耕太郎所說「時代」到底需要多久時間才得以形成,我們無從定義,但若說台灣風靡夾娃娃機已經是某一個時期普遍的社會現象,則應該不至於是一個誇張的說法,只是,這種一窩蜂的現象到底能維持多久?我想沒人敢打包票,即便連夾娃娃機店的主人也是如此,正因為大家心知肚明,這只是一個現代社會快速變遷的現象之一,所以即便開店經營,索性就連招牌也不用了,於是到處看到店裡面是經營夾娃娃機,店招牌卻跟這一點關係也沒有的荒謬,形成了一個有趣特殊的社會現象,肇圀以嚴謹的社會地景拍法記錄下了這個曾經屬於我們這一代台灣人特別的記憶。
馨儀的《變裝者》,從變裝前的自我,到變裝後的他者,這「自我與他者」之間是否有一道界線?是在到達這條線之前,還是在這條線上,抑或跨過了這條線,自己將會變成一個陌生的他者?而這條線,是藉由化妝?服裝?還是因為在鏡頭關注(我們都處在鏡頭的這端觀看)下,就會喚醒心裡面的另一個人出現?或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配戴面具的時候,只有在變裝了之後,才是真實自我的展現?馨儀引述了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説的:「面對鏡頭,我同時是:我自以為的我,我希望別人以為的我,攝影師眼中的我,還有他藉以展現技藝的我。」 馨儀在很困難拮据的情況下,南北奔波,以肖像新紀實的手法告訴觀者,台灣一種次文化生活的樣貌。
志豪的《光世代》,引發了我的一個小小記憶,小時候我住在南部鄉下,每次上台北都是大事,記得傍晚時分遊覽車過新店溪之後,小孩子的眼睛對於都市的高樓與燈光總是充滿著好奇與憧憬,幾十年過去了,都市的燈光從照明的功能變得更迷離多樣,而現代人生活步調加快的速度亦不遑多讓。杉本博司的「劇院」系列,螢幕上一片空白,這片空白標舉出了機器(底片)與人眼的不同之處,人眼觀看之後產生記憶,於是我們有了電影的劇情轉換,機器(底片)缺少了記憶,於是只以紀錄的方式存在,最終形成一片空白,志豪的「光世代」,乍看之下雖然同樣是一片空白,但是這一片空白所標舉的,卻是現代人資訊氾濫爆炸的結果,當後一秒的資訊不斷的覆蓋前一秒的資訊時,你到底能留下多少訊息?當資訊不斷的覆蓋更迭,在生活步調急速加快的現代社會中,或許在我們腦海裡留下的只剩一片空白吧?!
留下足跡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在我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的期間,曾經引用艾默森的這句話來彼此鼓勵,在網路盛行的這個年代,我們很容易看見有這麼多新奇的想法已經用攝影的方式來表現了,換句話說,我們很難再找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徑,然而,正因為如此,或許我們可以轉個方向,用力一點,留下一點走過的足跡,這本攝影集正是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的足跡印證,同時在台灣艱困的攝影大環境中,或許這本攝影集也能踩踏出一個小小的鞋印。
感謝張照堂,郭力昕與張世倫三位老師曾經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同時更感謝照堂老師為這本攝影集定名「附著與穿越」,我想,這個書名,已然包含了書中所有作品的文本根基!
誠實又勇敢的孩子 在 EHPMusic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訂閱頻道收聽更多好聽的歌:
https://www.youtube.com/c/EHPMusicChannelII
Facebook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HPMC/
IG:ehpmusicchannel
** 喜歡的朋友記得要分享出去喔~ 超級需要你們的支持!!! 也歡迎大家點歌!! **
- 歌詞在下面 -
作詞:徐秉龍
作曲:徐秉龍
編曲:趙二
我經過你的凜冽
也最懂你的密切
像甜蜜的詩寫
又像極了風起時的永夜
用一顆寂寞的眼
洞悉了太多變遷
一些笨拙的謊
怎麼你卻總是學會不了
不安的雙子
勇敢了幾次
是誰教會你
孤獨的方式
麻煩你用力 去吻碎這相反故事
用燦爛星石
擁渙散心事
愛痛而奢侈
又怎麼克制
難怪你總愛 抽離出幾個影子
點一支溫暖的夜
悲傷全部要熄滅
這孤獨的狂歡
才是最最適合我的藉端
矛盾的雙子
勇敢了幾次
是誰教會你
曖昧的方式
可沒人在意 你專情得像個孩子
知道你只是
孤零的體質
怕辜負的心
流浪又真摯
難怪你總愛 抽離出幾個影子
知道你沒有
樂觀的體質
太反覆的心
偽妄又誠實
難怪你總愛 抽離出幾個影子
摘下面具後 又哭得像個孩子
製作人:徐秉龍
監制:徐秉龍/陶詩
弦樂:國際首席愛樂樂團
弦樂監制:李朋
木吉他:趙二
電吉他:徐秉龍
貝斯:趙二
鼓:徐秉龍
沙錘:徐秉龍
和聲:黃MerMer
錄音師:焦得森
Roughmix:張碩
混音師:周天澈
母帶:周天澈
合作郵箱:ehpmusicchannel@gmail.com
※歌曲跟影片版權為歌手本人及其音樂公司所有,本頻道只作推廣及宣傳之用,若喜歡他們的音樂請支持正版,如版權方認為影片有侵權一事,請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徹底刪除影片。
Like, Comment, Share & Subscribe!
喜歡的請分享及訂閱本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