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reon國際書介📖】《當世界席捲而來:在自由與民主的困局中,中國如何想像世界?》
2021年還未踏入一半,國際發生的一切,依然驚心動魄。中國外交的日漸強硬,不單令學者更關注中國價值觀與西方價值的分歧,香港、台灣位於文明衝突的震央,更需要了解自己身處的位置,才能知道往哪裹走。
表面上,這本書以編年史為主,其實卻是當代全球思想的詳盡整合,通過近二十年國際關係的發展,如何對自由民主產生種種影響。作者強調,昔日的普世價值,在各國內部不斷受到自身的衝擊,同時亦衍生出很多新思潮,例如川普在應對全球氣侯變化及外交上的孤立政策,令美國與昔日盟友越走越遠,彈劾危機亦動搖了人民對制度的信心,乃至在教育、媒體、文化、國際合作、科學等角度,都呈現出自由主義與民主化進程不再順暢。
於是世人無不開始想像:「究竟未來人們作為命運共同體的發展,有沒有其他更美好的實現?」歷史是線性的延續,今日的危與機,如何成為將來歷史改變的契機,我們只能拭目以待。本書到了 2020年作結,然後拜登上場,雖然希望重新強化價值觀在全球治理的角色,但時代畢竟變了,要了解這困局,同樣非閱讀本書的宏觀背景不可。
本書特別收錄了「對話中國」附錄,對一些在中國的敏感概念如「自由主義的發展與局限」、「公民社會的參與」等,都有深入探討。作者提到「新世界主義」,嘗試在價值觀衝突、文明衝突等現狀下,提倡各自放下優越感、尋找最大共識、建構跨文化的普遍主義,嘗試為日益緊張的中美衝突降溫。然而,這樣的理想恐怕難以落實,因為時代真的變了。
例如互聯網令一切社會參與的門檻大幅降低,在後真相年代,「一個事實,各自表述」,甚至以偏蓋全,卻往往能招徠滿地粉絲。網絡演算法更有人工智能篩選出你想看的東西,確認偏誤越演越烈,讓我們以為看到的就是事實的全部,例如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居然在台灣、香港都出現大撕裂,就是典型後果。作者的理論及知識基礎無用置疑,但如何落地,恐怕是另一疑問。
John Mearsheimer 指出冷戰後的自由國際秩序只是「大幻覺」,究竟這個短暫的幻覺,會維持多久?還是已經邁向終點?我們固然可以像上一代知識份子那樣,單純討論思潮的起承轉合,但今天科技大幅扭曲思想的產生過程,再配合舉國體制的加工,得出的效果,可以和昔日的邏輯推論大不相同。
作者作為中國知識分子,在處理「自由」與「民主」等議題時,難免總有禁忌,恐怕這亦是未來香港學者難逃的命運。正如他自言:「這裏面是有風險、有挑戰,但是迴避這些東西,你其實付出了另外一種代價,就是門關起來了。如果所有的學者都自己把自己關起來,那這個公共空間可能質量會更差,它就會完全被現有的邏輯控制了。」至於背後有多少曲筆,還得自行判斷。正如他大膽預言每次交戰中,民族主義大多會戰勝自由主義,再看看我們今天「壞與更壞」的美麗新世界,我想這本書的讀者,都會希望自我實踐的預言不會成立。
⏺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1437890
▶️ 張潔平:端傳媒前總編輯成為香港人之路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Gi0JkCFez4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趙氏曾任教於美國Bryant University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深圳大學、香港樹仁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等多間學府,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研究員、客座教授、高級訪問學者; 2018年獲中國經濟思想史優秀(一等)著作獎,研究題目包括經濟思想、經濟史、政治經濟學,出版著作二十一部,論文...
「自我實現預言理論」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自我實現預言理論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自我實現預言理論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自我實現預言理論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自我實現預言理論 在 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自我實現預言理論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自我實現預言理論 在 [情報] 怎樣有自信?從自我實現預言- 看板Lonel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自我實現預言理論 在 心理學便利貼- 【心理學小辭典】自我預言實現(self-fulfilling ... 的評價
- 關於自我實現預言理論 在 我們是怎樣被心理學理論中的自我概念所限制的? - YouTube 的評價
自我實現預言理論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黎智英被凍結資產,除咗大多數黃標KOL講嘅迫害以外,我又姑且記低幾點:
1. 黎智英經已辭去集團主席,目前身份為壹傳媒大股東。凍結黎智英資產並非代表凍結壹傳媒業務。其實黎智英一併被凍結關連資產,就知道針對嘅係黎智英本人而唔係壹傳媒;正如有人買咗匯豐股份後殺咗人,唔代表匯豐就要執笠;
2. 目前《國安法》所採用嘅係凍結而非沒收,換言之壹傳媒理論上仍為黎智英所持有,而壹傳媒仍可照常運作;
3. 肥佬黎大部份資產係響國外,在港幾億資產只係佔佢幾份之一,再加上由一開始已無打算賣股份,所以響身家層面上並唔會蝕入肉;問題卻在於而家黎智英係有錢都無命享……
4. 不過根據《國安法》43條,//保安局局長如有合理理由懷疑某財產是危害國家安全罪行相關財產,可藉書面通知作出指示,任何人不得處理該財產。而原訟法庭可在律政司司長的申請下,命令將罪行相關財產充公。//
於是個重點就係某財產點樣「危害國家安全」:究竟係黎智英有可能利用該財產危害國家安全丫(例如津貼反中亂強組織),定係該財產(即壹傳媒)存在本身已危害國家安全。如果係後者的話,國安處就有權要求壹傳媒停止運作,但國安處目前未有對呢樣嘢作出咁嘅界定
5. 所以都係當句,今時今日共慘黨根本唔駛凍結黎智英財產,特衰政府絕對可以聽日就夾硬執撚咗蘋果佢,香港亦無人能夠阻止;但我對蘋果前景仍然樂觀──因為燒山又發功,話政府會迫蘋果管理層叛變,由梁振英接管,呢個可以話係蘋果最強後盾!
6. 至於有無人又會買282撐蘋果,經已唔關我事。反而我覺得逢親壹傳媒/100毛比人搞,根住該股票就會急升,經已成為炒股班人嘅「自我實現預言」,所以星期一買282已唔係一個政治決定,而係一個投資決定。
但我諗壹傳媒為免被證監針對,星期一可能會先自願停牌,呢個係保護自己嘅最好辦法。
7. 見倒黃標KOL阿石又叫人唔好買壹傳媒股票,撐蘋果就訂閱,突然醒起呢條垃撚圾而家個個月收倒十幾廿萬深黃傻尻課金,講到自己咁撚撐蘋果,有無拎番三成出黎訂番幾百個戶口?定係每日仲係比緊$1.68咁撚寒酸?
自我實現預言理論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仔細算一算,其實年假根本沒幾天,為了完成手上的工作,不自覺將來不及進行的全數堆到連假期間,現在光想到過年就暗自胃痛;然後七號到了又繼續結了一批新春讀物,上月底入手的貌似還有幾本沒送到,這些還未分享的書單就已快溢出鏡頭。新的一年大概只能彼此勉勵關關難過關關過,先來看看現有的這些作品,應該原本大多要在國際書展亮相的,可惜天不從人願,這些都是個人非常希望能趕緊翻閱的作品,其中包含二月選書、掛名推薦的,以及提前生過火的,先在這裡概略介紹,今日正逢博客來會員日,有興趣的書籍大家可以一起下單囤個書好過年。
⠀⠀⠀⠀⠀
一不小心就忘記先公佈的二月選書,其第一本入選 2020 年這裡的十大推薦書籍(https://pse.is/3byhaf),打開了我對韓國文學的眼界,相隔一年後接續著戰前篇《吹過星星的風》,下一本《#誰能說自己看見天空:韓國小說大家經典代表作(戰後篇)》終於出版。1990 年代之前,文學是處於「民族書寫」的時期,以民族意識、勞動文學的鮮血歷史構築了時代;1990 年代之後,國際環境丕變,文學開始挖掘個人存在與日常議題,包括同志文學、家族解體、傳統道德觀的崩潰、網路虛擬世界的震撼等,再加上「世越號」引發的反省,作家開始思考,如何找回失去的批判精神,克服個體生存的各種矛盾。《戰後篇》引自詩人申東曄的詩句「誰能說自己看見天空」,期待濃縮戰後韓國文學的精萃:從民族文學到個人,從社會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從國境之內到跨國性格的作品,隨著韓國的發展與全球化,當代的書寫有了嶄新的生命,包括「女性」、「新世代」、「新歷史小說」、反映「貧困」文學等多元關鍵字,他們既得面對自我認同與群體的妥協,同時也正在攪動社會能量,正在蓄勢待發,創造二十一世紀迥然不同的文學景觀。
⠀⠀⠀⠀⠀
此次恰好也掛名推薦另一本韓國新人作家張琉珍的作品《#從此好好過生活》,1986 年生的新人作家張琉珍,以文壇中少見的獨特背景:在IT 產業的多年工作經歷為根基,寫下八篇發人省思的現代故事。探討組織中的上下關係、上班族如何夾縫中求生存、現實與理想的拉扯,深入韓國人對感情的自私心態、自我意識的膨脹、結婚文化等各種生活中會交手的人際關係。張琉珍筆下的每一個人物,相較於金字塔頂端的高階份子,並不特別突出,卻也沒有落後;沒有胸懷太遠大的理想,可能也不會成為抗爭權力結構的領頭人。她以細膩精靈的筆觸,入微而生動的日常觀察,在每篇故事裡一邊塑造殘酷寫實的職場生態,一邊散發微小卻深刻的溫暖關懷,讓人不禁想一讀再讀。每讀一次,就更拋開悲傷一點,逐步往快樂靠近 —— 從此,好好過生活。
⠀⠀⠀⠀⠀
再者是近期的日本文學新書耀眼非常,大家應該都不會忽視村上春樹的新作《#第一人稱單數》,裡頭囊括都會的奇幻愛情、生活的過往片段、人性的善惡辨證、虛實的互見筆法,結合了短歌、散文、音樂與小說,展開村上風格的全新複眼小說,八個題材視角各異的精采短篇,可說是邁入從心所欲不逾矩之年的村上春樹,回望人生愛與死主題的珠玉之作連發。其次為前幾天先行介紹過相當喜愛的女作家櫻木紫乃《#二人生活》,褪去暗黑外衣被譽為最「幸福」代表作,北海道江別安靜度日的一對平凡小夫妻,身為前電影放映技師的丈夫信好,收入不穩定,一家經濟重擔全落在護理師妻子紗弓身上,二人盡其所能地過著簡樸生活,各自承受婆家及娘家施加的無形壓力,無法預料的未來,堆疊在內心深處的不安,唯獨二人一同下廚時的安逸與幸福,又讓彼此再次假裝看不見現實的種種窘迫。全書以十篇俐落的短篇故事交織成一幅平實動人的婚姻生活圖像,隨著夫妻的日夜相處與陪伴,生活猶如層層堆疊顏料的水彩畫,二人關係日益加深,無法三言兩語回答的生活與情感,卻能引發深刻共鳴。櫻木紫乃在尋常生活中刻劃夫妻如何相處,文宇樸素、冷靜,但諧和,相對於永恆的失落,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作者讓讀者看到如常作息的同時,也看見如常方能致遠。
⠀⠀⠀⠀⠀
看到桐野夏生厚如磚塊的桃紅色最受爭議小說《#異常》放在書店裡,當下就覺得非買不可。本書取材自震撼全日本的「東電 OL 殺人事件」,描寫一群被勝敗優劣緊緊束縛,卻又總被幸福拋下的女人,情節黑暗,內容辛辣,於美國出版時甚至遭到刪修。在真實社會案件發生之後,桐野夏生不滿大眾媒體以獵奇的眼光看待整件事當中的女性,她思考著,在走上街頭賣淫之路前,一個女人是從什麼樣的少女時代長大成人?一個「怪物」在蛻變成形前,是什麼樣的人?全書結構縝密,觀察犀利,衝擊性的內容令文壇震驚不已,桐野夏生數度強調,自己的書寫是想藉著寫下為生存而苦的現代女性,如何在「性」的議題上展現從未有人深入探討的面向。直至 21 世紀的今天,《異常》所展現的美醜迷思、道德束縛,仍教今日讀者低迴再三。另一本則為第 161 屆芥川賞獎作今村夏子《#紫色裙子的女人》,我家附近有個人稱「紫色裙子的女人」,附近的公園裡,甚至有張長椅被稱為「紫色裙子女人的專屬座位」,如果她是「紫色裙子的女人」,那我就是「黃色開襟衫的女人」,只是沒有人知道「黃色開襟衫的女人」的存在,不像「紫色裙子的女人」那麼出名,我從很久之前就想跟她做朋友,決定誘導她到我們公司上班,終於第一次講話,而我的人生卻開始走樣。從執念與憧憬衍生出的瘋狂、滑稽,兩位女人之間觀察與被觀察的故事,誰才是真正的窺視者?還是在故事外,正在閱讀這個故事的你?
⠀⠀⠀⠀⠀
華文作品也同樣非常引人注目,李明璁首本著作《#物裡學》相隔 13 年終於推出新版,新自由、不受侷限的寫作風格,將深入淺出的理論解析、與雅俗共賞的抒情隨筆,巧妙而精準地融合一塊。重新復刻的新版,不僅修訂、收錄這些精彩作品,更加入上萬字的新寫篇幅,以及作者重新攝影的近三百張相片。內容共分十章 ── 影像之物、聲音之物、飲食之物、裝扮之物、居所之物、行旅之物、秩序之物、解放之物、象徵之物、閱讀之物。涵蓋日常事物的諸多典型與變貌。全書時而溫柔時而批判、帶點詼諧也適切感傷、私密對話同時宏觀思考、提供療癒又指向雋永。郭強生繼《尋琴者》後又帶來《#甜蜜與卑微》,親自選編創作歷程中最具代表性的 15 篇短篇小說,透過書寫與閱讀參與郭作者的現在與曾經,甜蜜與卑微,如同一部文學紀錄片,洗染鄉愁的慈悲,銘刻你我的成長史,從小說家個人文學路上的啟程、流轉與歸返中,窺見同代人四十年來的轉折與追尋。另一方面,舒國治《#理想的下午》也迎來二十周年新版,「生活」本是毫不規劃,用心品味,以感受接觸溫度,以「自己的時間」行走。汲汲營營、庸庸碌碌後的佳美時刻,未必常常都是「百分之一百的理想」,鬧中取靜,亂中取簡,就像在吵雜的街坊巷弄中,得一間寧靜的咖啡廳窩著。「理想的下午」,即是這特別的六小時,自是有限,有賴下午人們,享受外間的下午時光。全書共收錄 31 篇散文,是遊蕩,是生活,也是美學,寫簡單中的自由,說自在中的態度。
⠀⠀⠀⠀⠀
當然不容忽略的還有陳雪未出版即售出影視版權的懸疑長篇小說《#親愛的共犯》,知名財團二公子、名餐廳老闆張鎮東遭綁架,重案組女刑警周小詠在各界壓力下,必須儘快偵破案子救回肉票,隨著深入調查,發現豪宅「白樓」裡外藏匿重重汙穢:張家商場對手心有怨懟、餐廳合夥人行跡可疑、張家大哥大嫂因爭奪接班心生忌憚、傭人們各懷心事,張鎮東的妻子崔牧芸則心神恍惚。蒐證途中,多年前一樁見不得天日的虐童案件赫然曝光,然而當是非與證據漸漸浮現,周小詠卻無法突破眾人心防、也說服不了自己的心。難題接踵而來,周小詠只能依靠直覺與夢境,摸索案件輪廓 —— 當一個靠夢境解案的刑警,面對一群在惡夢中找光的同謀,為什麼刑與罰擺在眼前,卻仍暗自希望他們無罪?亦相當期待拜讀蔡素芬的《#藍屋子》,空間設計師華生,無意地從藝品行帶回了一幅內有一幢藍屋子的畫作,洋式風格鑲嵌著一副東方獅頭門環,閃著異國想像的光澤,吸引他走近、撫觸,竟由此涉入了一段異質空間的歷程,並牽引出對於物件的執迷慾望。同一時,他分別多年的女友露西從日本宮崎回來,到淡水港埠邊的旅館工作,為了替華生搜尋過去海洋年代的物品交易故事,走進了幾代人興建旅館的生命史。作者藉由《藍屋子》尋索深藏於物件「流浪的故事」,一只錫杯、一塊菊花鑄鐵片、一座鐘或指南針,每個物件,都應有屬於它的故事,是誰所遺留下?曾投注生命熱情的擁有者,何以將其遺忘?它們又將傳遞至誰的手上?
⠀⠀⠀⠀⠀
剩下是翻譯文學,上月底提過「冬夜三部曲」最終章《#重生的女巫》,神祕兇烈的大火一夜焚城,人民不明白火焰從何處來,也不知道剛學會使用魔法的瓦西莉莎呼喚風雨,才拯救莫斯科免遭火海吞噬,全國上下卻人心慌慌,恐懼的王國百姓一心想燒死瓦西莉莎,燒死女巫,交換安寧。眼睜睜看著摯友犧牲,自己葬身火海,她在昏寐中醒來,一路跌跌撞撞逃進午夜的黑暗森林中。「午夜」告訴她,她將會在一片闃黑的路上遇見前所未見的眾多精靈,抵達傳說中的湖畔小屋,接著前往遙遠的國度,她會知道自己的身世。徘徊在幽魂路上,瓦西莉莎思念起自己的家人、羅斯、冬王莫羅茲科,還有她最珍視的精靈國度,她看見心愛的一切將再度焚成焦土,終於覺悟自己的使命,女巫瓦西莉莎不僅要實現預言,她更要改變預言,女巫的傳人將作出非凡的抉擇。還有影迷無法錯過的《#克蘇魯的呼喚:H.P. Lovecraft 恐怖小說傑作選》,洛夫克拉夫特一向專注於描寫對未知事物的恐懼,與人類在宇宙中不可名狀的生物/邪神相比之下的渺小。作品中的人類角色試圖以理性面對前所未見的古老超自然威脅,但大多角色最後都落入理性崩壞的瘋狂深淵中,作者對大多數邪神或其從屬生物也只提供粗略的外觀或行為描寫,反而營造出更強的未知恐怖感。此書收錄了克蘇魯神話中最具代表性的八則故事,請靜下心、深呼吸,慢慢閱讀,喚醒你內心深處,那股對未知事物的恐懼,並勇敢面對源自久遠古老年代的超自然威脅。
⠀⠀⠀⠀⠀
永不過時的納粹主題又一作品,《#黑森林的白玫瑰》敘述痛恨納粹政權的女孩芙蘭卡,家人和男友已死於暴政之下,自己生無可戀,原本想走進森林自我了斷,不料在雪地裡發現一個傷重昏迷的德軍飛官。要救他嗎?他代表了她所痛恨的納粹勢力。不救他嗎?他口袋裡有著和妻女的合照,她們難道不是在家苦苦等待他的歸來?當芙蘭卡決定暫緩自殺計畫,把飛行員拖進附近的洞穴,卻聽見他在惡夢中大喊英文。以真實故事為藍本,與其他二戰小說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芙蘭卡「納粹統治下的德國人」的獨特視角,當你痛恨當權的暴政,卻又愛國愛家;當秘密警察橫行霸道,言論和思想管制嚴格,對外卻戰火頻仍,國家危在旦夕。那樣的矛盾與衝突,再加入了「美軍間諜」這個未爆彈,成功還原納粹統治底下的德國人生活,既有紮實的歷史細節,複雜深沉的人性戲碼,更有驚悚小說般的緊張節奏。
⠀⠀⠀⠀⠀
亞馬遜年度總榜第二名的小說《#親愛的艾德華》依然獻給身處於創傷時代的我們,12 歲的艾德華,與家人以及 183 位旅客一起登機,從紐約出發前往洛杉磯,飛機卻不幸墜毀,僅艾德華獨自生還。故事以雙線交錯呈現,透過細膩筆觸訴說機上乘客的人生故事與這趟旅程之於他們的意義;同時描寫艾德華劫後餘生的創傷與憂傷,對所愛之人的思念,他深知自己可能永遠不會好轉,但也試圖理解「為什麼是我」,從多年來泅泳其中的失落,領悟到痛苦原來是愛,而重新找回人生的定錨點。作者以寫實而溫柔筆觸,描寫人生無常,以及面對失去後的種種內心變化,引領我們思考生命的意義,珍惜每個當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瑪斯曼的代表作《#魂斷威尼斯》推出新版新譯,剛獲封為貴族的偉大作家阿申巴赫,在一次散步途中,突如其來地興起了旅行的渴望,於是他動身前往威尼斯,遙遙的水鄉澤國。只是他沒預料撞進他生活的,遠比異鄉情還要來得凶險、致命、震懾人心。當不安與傳言正壟罩著威尼斯,一名美如從希臘雕像般走出的少年在沙灘上奔馳,蜂蜜色的金髮,膝窩閃閃發光,泛青的血管讓他的身體宛如半透明的材質構成,他決定留下。還有什麼比接近美更能成為永恆的事呢?
⠀⠀⠀⠀⠀
最後一本為《#大地之下:時間無限深邃的地方》,你腳下的地面,是另一個深邃世界的屋頂,地下世界的岩石、寒冰、地下河中,記錄、封存了地球最悠遠的歷史,地下世界有人類對誕生與死亡的原始想像,森林中地下的「樹聯網」是樹木和真菌的互助網絡,在人眼所不能見之處,樹木會在土壤中向別的樹木伸出援手,巴黎有座地下城,洞穴和隧道以對應的地面街區命名,一座鏡像城市因而產生,而地面則成了對稱,地下的黑暗世界還能讓科學家觀測宇宙的「失蹤質量」,也就是「暗物質」而證明其存在並確定其性質,堪稱當今物理學的聖杯。自少年時期便迷戀高山的自然寫作才子 Robert Macfarlane,在六年間 180 度翻轉視角,無數次深入自然界最美麗也最駭人的空間,探訪了一個個看似沉默不語實則聲息洶湧的世界 —— 我們庇護的珍貴之物、產出的有價之物、處置的有害之物,全埋藏在這些最古老也最原始、陰暗也最明亮的地下空間中。當我們不斷追尋地表高處,持續搜索眼前可見的事物時,是否停下步伐,關注過你我腳踏的這片大地之下,究竟如何揭示「人類的前世與今生」?
⠀⠀⠀⠀⠀
⠀⠀⠀⠀⠀
⠀⠀⠀⠀⠀
(以上文字內容皆截錄自各出版社的書介。)
自我實現預言理論 在 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趙氏曾任教於美國Bryant University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深圳大學、香港樹仁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等多間學府,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研究員、客座教授、高級訪問學者;
2018年獲中國經濟思想史優秀(一等)著作獎,研究題目包括經濟思想、經濟史、政治經濟學,出版著作二十一部,論文三十餘篇。英國權威出版社 Routledge給予 "中國和西方頂尖學者(leading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 的評價。
《趙氏讀書生活》,一個歷史學者的視頻,分享學術、社會、政治經濟觀察
收費平台可獲參考資料和專欄分享,請以每月5元或更多的美元支持:https://www.patreon.com/Chiusreading
或於YOUTUBE 上按加入成為會員,可獲影片的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i1257Mo7v4ors9-ekOq1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drgavinchiu/
PayPal.me/chiusreading
工作洽談:higavinchiu@gmail.com
#葉劉淑儀
#BNO移英
#移民

自我實現預言理論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90. 你希望趨吉避凶嗎?為何我們認為術數有許多盲點?
術數有許多形態:卜筮、堪輿、掌相、讖諱、星占、六壬、奇門遁甲、拆字、起課,星座、塔羅牌﹍。人類自古就希望先知先見,以求平安。
術數是靈驗?是非常複雜的辯論,我們轉而求其次,試從人性的心理要求的角度,分析「術數思維」的一些共同特徵:
1.當人遇上困難時,都希望解決自己的處境。又比如生病,就會找醫生診治。不過有些問題,並不是知識所能解決,例如兒子不幸遭遇車禍死亡,這類問題都是理性無能為力的,何偏偏是我的兒子以求用「超知識」的方式處理問題。
2. 凡是迷信的解釋,都不能驗證,不合符科學方法的驗證原則。
科學活動是先從觀察開始,搜集資料,將觀察量化,然後構作假設,再經過有效的實驗核證,最後作出有涵蓋性的理論說明。術數並不能滿足這些程式條件,人的吉凶休咎,窮富貴賤,即所謂命數,而人類的行為是複雜而富動態性的,受著個人意志、環境、風俗、經濟等條件錯綜影響,並非單純的物理現象,術數往是從自己的主觀願望,將事件賦予因果解釋。
不能驗證的第二個原因,是方術的解釋或指引,通常具有威嚇性,於是事主不敢去驗證。例如堪輿師指導事主在門邊擺放一缸「龍吐珠」(風水魚),以便擋煞。事主是否敢於驗證,不依照堪輿師的指示,不擺放風水魚?
3. 術數的靈驗較不靈驗更容易記憶。由於求問者已經有一種主觀的冀望,希望所求的能實現,於是時刻關注術數師的「預言」,以印證其靈驗性。
4.徘徊於僥倖心理與貪念之間。相信術數的人大都有一套命定論心態,覺得自我無力,一切都是受外在的力量所操控,但另一方面卻又希望佔得「先機」,希望不勞而獲,較其他人幸運。所以盲信術數者,其性格或自我形象總是有些扭曲。
除了定命論的心態外,賭徒的個人心理狀態亦是盲點所在。賭徒首先有一種僥倖心理,。為何會有僥倖心理?
講者: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盧傑雄(中文大學哲學系高級講師)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自我實現預言理論 在 心理學便利貼- 【心理學小辭典】自我預言實現(self-fulfilling ... 的推薦與評價
自我預言 實驗又稱做「自證預言」,意思是一個人對自己的預期(或別人對自己的預期),常在自己以後的行為中得到驗證。像是一個人聽信算命師所說「你35歲以前 ... ... <看更多>
自我實現預言理論 在 我們是怎樣被心理學理論中的自我概念所限制的?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自我實現預言 」:我們是怎樣被心理學 理論 中的自我概念所限制的? Brother Crane. Brother Crane. 3.68K subscribers. Subscribe. ... <看更多>
自我實現預言理論 在 [情報] 怎樣有自信?從自我實現預言- 看板Lonel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引自https://baby.imagenet.com.tw/modules.php?name=News&file=article&sid=64
畢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編審者為:mickey 於 週三, 九月 29 @ 23:21:06 CST
文章作者: mickey
自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畢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比馬龍效應),也稱為教師期望原理。
在有目的的情境中,個人對自己(或別人對自己)所預期者,常在自己以後行為結果中應
驗。此一現象的含意是,事先預期什麼,事後將得到些什麼;自己的作為將驗證自己的預
言。
在醫學上早有發現,並且在教育上也有證實。如:學生自認為愚笨(或經教師評定),其
學業成績將日漸低落;原因是自我預期將直接影響其動機,間接影響其努力,結果將如同
其預期。
教師的預期也會產生自驗預言,原因是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差別的態度將影響學生自尊自
信,結果形成學生的自驗預言。 教師對學生有意無意間會產生一些期望,這些期望的產
生可能因教師本身的經驗學識或偏見,而有好或壞的期望。
如預期者換成別人(如教師預期學生),其後效影響稱為畢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
自驗預言經美國心理學家羅森陶(R. Rosenthal)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故亦稱為羅氏效
應、羅森陶效應(Rosenthal effect)。
編輯註: last modify: 2004-11-26
心理學家羅森瑟爾和傑卡布森提出
簡單講就是「你原本預期的是什麼,結果就會受到你的預期影響而成真」。
先從這個名詞表面的字詞來看,
"預言",在日常用語裡面就是對尚未發生的事情有一個預期性的想像或認定,例如氣象預
報會預言明天下雨的機率有多少,而股市分析師會預言明天的股市會漲還是會跌,而所謂
的應驗就是,這樣的預言成真了,例如氣象預報預言明天會是晴朗的好天氣,下雨的機率
很低,而結果第二天真的出太陽,或是股市分析師預言明天的股市會上漲,結果第二天股
市真的就漲了,這就表示這兩個預言應驗了。
那麼,在前面加個「自我」又是什麼意思?自我,白話一點講就是自己,把他跟後面的詞
合起來看,自我應驗就是自己應驗自己,一個會自己應驗自己的預言就是自我應驗預言,
例如你原本預期上台報告會報得很爛,結果一上台果真結結巴巴的,證明了你的預期.
所以所謂的自我應驗預言就是:「一個人對自己(或別人對自己)的預期,將會在往後的行
為結果中應驗,自己的作為將驗證自己的預言」
回 答 者: 知識有問題 ( 初學者 5 級 ) [ 檢舉 ]
回答時間: 2005-02-22 13:50:39 / 修改時間: 2005-02-22 13:51:26
以下是略述, 詳細請參考以下之參考資料
自我實現是馬斯洛人格理論的中心,馬斯洛從事心理學研究,原本是在行為主義心理學主
流中,從事動物行為實驗的研究。後已觀察動物行為所獲啟示,改變了研究興趣。馬斯洛
發現,動物在行為上似有盡力發揮其潛在特徵以展現其個性的傾向;不僅猴子在飽食之餘
仍努力不懈的探索環境,就是一向被認為拙笨的豬羊,也會選擇較佳的食物與住處。因此
,馬斯洛認為,人為萬物之靈,期所前藏的人性優良品質,遠勝於動物,如何善加引導,
使其潛力充分展現,這是心理學上理應研究而位研究的問題。於是他提出了自我實現是人
性本質的理念 。
所謂自我實現是指個體在成長中,其身心各方面的潛力獲得充分發展的歷程與結果,
意即個體本身生而俱有但潛藏為露的良好品質,得以在現實生活中充分展現出來。
自我實現可視為個體發展的歷程,在此歷程中促使個體發展與導向個體發展者,就是
自我實現。也就是說,個體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生命意義,就是為了自我實現。在達於
自我實現這個境界之前,馬斯洛提出了需求層次的觀念。
參考資料
https://www.webhospital.org.tw/heartsustain/b-6.html
如何對自已有自信
以下可參考
https://home.educities.edu.tw/psydanny/column/column5.htm
「…
期會影響到動機,例如你如果預期這次的數學考試很難,你再怎麼讀也不可能及格,那麼
你將會寧願讀英文也不碰數學,而結果可想而知,反之如果你某一次在數學上獲得不錯的
成績,你可能就會覺得自己在這上面是有天份的,下次在面對考試的時候就會更認真準備
,成績當然會越來越好,而正因為如此,才會有心理學家提出「沒有失敗者的學校」這樣
的概念,因為藉由鼓勵不僅能提昇學生的學習動機,相對的其自尊、自信等也都會比處在
責罰的環境中的學生來得高。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預期會影響到注意的焦點,例如有一個已經被說爛了的例子:半
杯水,悲觀的人說「只剩半杯」(因為他注意到沒水的部份),樂觀的人說「還有半杯」(
因為他注意到有水的部份),而經常我們會注意些什麼就受到你我對事件預期的影響,只
要你稍加注意,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例如:對上台演講有焦慮的人經常會預期自
己的演講是失敗的,而正因為他會去注意在聽眾中有多少人在打哈欠甚至打瞌睡,或是自
己哪一段說得不順,所以他的演講沒有一次成功過;如果你對某個人的印象不好,你就會
開始注意他有哪些讓你討厭的行為,從而越發肯定這個人是令人討厭的;一個擔心自己生
病的人會去注意自己身上任何的不適,即便一點問題也沒有他也會覺得怪怪的而去看醫生
;一個憂鬱症的病人因為預期未來是沒有希望的,所以在他的眼中只會看到灰暗、負面的
事情;你會因為預期不受歡迎而在聚會中注意到別人經常以厭煩的態度對你,但實際上可
能只是對方疲倦了而已......。
如何,很不能忽視的力量對吧?!就是因為這樣才會有人說啦:如果你相信你能,那麼你
可能可以;如果你相信你不能,那麼你一定不行,所以,告訴我,你對自己的預期又是怎
樣的呢?
」
by
理衛生觀念剖析:自我應驗預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慈惠醫院心理師 陳信吉
EQ小語
惡意的眼光,說話是世上最有力的武器.
但只要有信心、信自己,再厲害的也傷不了您.
看開一點、寬懷一點,便能快樂多一點。
by 愚人Fool
https://www.wlgsh.tp.edu.tw/DATA/3/3-06counsel/4/4-2.htm
內在語言的力量
『唯有偉大的人才能成就偉大的事,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決心做出偉大的事』—戴高
樂。
『用腳飛翔的女孩』—蓮娜,她是一位從出生就失去雙手,且左腳只有右腳的一半長,他
僅靠著一隻右腳,活出了自己。如此艱困的她,並不因此放棄自己,憑著信念,她完成了
自己開車,自己吃飯以及一般人用雙手雙腳所能做的事情,她雖失去雙手,卻能在奧運特
殊障礙游泳比賽中,以蝶式勇奪四面金牌。
成功有一個重要的因素,乃在於我們的信念。每個人都有其能力,然而能用出去多少,就
全看我們對自己的認定,譬如說你認定自己是個很有才華的人,慢慢地,你就會不知不覺
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反之如果你認定自己是個失敗者,久而久之,即使如反掌之易也會變
得難如登天,這種內在語言的力量在心理學中我們稱之為『自我應驗預言』。
搭配『自我應驗預言』的還有另一種效應為『比馬龍效應』,這種效應是說明,他人的看
法足以影響自己的表現,神秘的二十號即可說明這樣的力量。有一位A老師,某一天回到
辦公室就興奮的對B老師說,我們班有一位非常優秀的學生座號為20號,他聰明絕頂,將
來必定是當總統的料,這位B老師非常欣賞這位神秘的20號,只可惜無緣教到他,很幸運
的,下學期時B老師竟然分配到任教這班的課程,他滿懷期待的到班上上課,班上的20號
竟然表現出學習成就低落,學習態度不佳,B老師心想這位20號一定是有特殊原因,所以
就不斷的鼓勵、肯定,讓學生產生自信,果不其然這位學生表現日益精進,一天,B老師
帶著這20號同學的作業,興高采烈的告訴A老師你們班上的20號真的是很不簡單,未來必
定是當總統的料,怎知,A老師竟告訴他,20號,我上次提的那位同學,他已經轉學了,
我們班現在的20號可是個大麻煩,你怎麼有辦法讓他做出如此好的作業呢?
自我認定影響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他人對自我的看法,也就造就自我的表現,有句廣告台
詞說:『自信的女人最美麗』,如何喚醒心中的潛能呢?就讓我們從相信的心、實踐的行
動力著手。
心靈投手900414
--
https://www.wretch.cc/blog/pilikang (自閉自卑的人)
全ptt唯一允許你孤獨寂寞的版。
在我的最愛按小寫a後複制貼上Lonely即可
Lonely 個人 ◎ 孤獨 junhao/whoia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71.23.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