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懶人包之上集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有個熟悉的名字又開始出現在小兒急診室裡了-「腸病毒」。
不只上週腸病毒門急診量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兩倍; 今年重症的人數更創下近三年的新高(這位朋友也太熱烈了吧 )既然它來勢洶洶,就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它吧。
小白醫師先幫大家釐清一些腸病毒的錯誤觀念。
Q1. 腸病毒是什麼? 聽說腸病毒的家族系統龐大?
A: 其實腸病毒是不是一隻病毒,而是一個超過100隻病毒的大家族。
這個家族的特色就是經由「腸道」感染,並引起疾病,所以叫做「腸病毒」。
大家一定聽過牛或豬的口蹄疫,就是牛跟豬的腸病毒感染,所以大家把腸病毒感染想成「人的口蹄疫」會比較好理解。
腸病毒家族傳統上有四大支派,過去最有名的大哥就是小兒麻痺病毒,可惜從2000年就已經在台灣金盆洗手,其他還有柯沙奇病毒A、柯沙奇病毒B和伊科病毒 。
2000年以後腸病毒依據基因序列重新分成腸病毒A、B、C、D四大類,後面的型別冠上數字。
Q 2:腸病毒就是會上吐下瀉嗎?
A:很多家長常常以為「腸病毒」就是引起「腸胃炎」上吐下瀉的病毒,這是老虎跟老鼠傻傻分不清楚。雖然名字裡都有個「腸」,實際上,腸病毒引起的疾病很少造成腸胃道症狀。反而輪狀病毒跟諾羅病毒才是大部分造成腸胃炎的兇手。
Q3. 腸病毒會引起什麼症狀?
A:最常見的症狀是:沒有症狀!沒有症狀!沒有症狀!
(#很驚嚇所以要說三次)
90%的腸病毒感染是沒有症狀或輕微的發燒,所以常常有家長問說:「為什麼我的小孩都待在家沒出門,家裡也沒人生病,小孩還是得到腸病毒? 」我的回答是:「大多是因為被感染了腸病毒,但是卻沒有症狀的大人所傳染! 」
有症狀的感染則主要以幾種型態表現:
泡疹性咽峽炎:口腔後部有水泡、潰瘍,疼痛不敢吞嚥或流口水
手足口病:除了口腔外,手腳掌甚至屁股也有水泡
病毒疹:發燒時合併身上出現紅疹,有時會感冒症狀
紅眼症:會傳染的出血性結膜炎
新生兒敗血症:新生兒發燒、躁動不安、嗜睡活力差、沒食慾、喘,可能併發腦膜炎、心肌炎、猛爆性肝炎
Q4:腸病毒為什麼可怕?
A:如果只是常見的「泡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病」,只要小朋友還能吃喝,大部分不用擔心的。
但是腸病毒可怕的地方就在於有可能會「引起腸病毒重症」。
「重症」指的是病毒跑到腦部,引起腦膜炎,甚至是腦炎影響到腦幹。更恐怖的是如果感染到新生兒,則有較高的機會引起心臟發炎或猛爆性肝炎,則在很短的時間內患者就會休克、心臟衰竭或肝臟衰竭合併凝血異常,死亡可達4成。
大家應該對台灣1998年爆發的腸病毒A71型和美國2014年的腸病毒D68型疫情記憶猶新,造成許多小朋友死亡或留下神經肌肉的後遺症。
Q5: 哪些小孩比較容易發生重症?
A:容易發生重症的小孩有一個「3-3-3法則」方便記憶:
3歲以下、發燒超過3天、出現三大前兆 (嗜睡,持續嘔吐,肌躍性抽搐)
最近的研究也發現超過3天才就醫、發展遲緩也是危險因子。
居家照顧時要注意腸病毒的「重症前兆」,如果這些前兆出現了任何一個,就要馬上送到大醫院喔!
Q6: 有哪些症狀是重症前兆呢?
A:
1.肌躍型抽搐:這種抽搐主要出現在睡眠中,或快睡著的時候,類似驚嚇或觸電般的一陣一陣抽動。不要跟發燒前的寒顫(持續性的抖動)搞混喔!
2. 嗜睡:醒來的時間很少且清醒時活力不佳,或是不容易叫醒
3. 持續嘔吐
這三大重症前兆是家長最容易自我觀察的,一定要記得喔!
4.心跳或呼吸加快:當小孩沒有哭鬧、發燒時,覺得臉色蒼白、冒冷汗,有點喘或心跳比平常快,就應該就醫。因為大部分的照顧者不是醫護人員,很難在家精確測量小朋友的脈搏跟呼吸速率,所以靠照顧者的直覺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需要精確的數據做為就醫參考,可以參考下面的表格。
5. 眼球動作異常:眼球往上看、眼球固定偏向一側、眼球不自主亂轉。
6. 急性肢體無力:手或腳突然沒有力氣舉起或站立。
#腸病毒果然不是小角色
#原來腸病毒的家族有四大支派
#腸病毒懶人包還有下集喔
#各位爸爸媽媽都預備好腸病毒防疫嗎
#小孩停課是爸媽的噩夢啊
腦幹出血後遺症 在 秒懂家醫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門診醫學】醫生醫生我是不是得了腸病毒?
這個星期門診來了一位年輕的上班族,前幾天在別的醫院被診斷是流感,也帶了克流感藥物,2天後手跟腳上出現紅疹,於是很擔心地來問:我是不是得了腸病毒?更常遇到的是,急性腸胃炎的病人問說:我是不是得了腸病毒?
台灣人大多聽過腸病毒,1998年時曾經有過一波大流行,也造成了許多死亡案例跟後遺症。之後每幾年也反覆出現流行,讓許多人感到擔心。
腸病毒到底是什麼呢?得了腸病毒會怎樣呢?
腸病毒並不是因為會造成腸胃炎才叫做腸病毒 (雖然也會造成腸胃道症狀),而是因為他們可以侵入腸胃道細胞、在腸胃道複製繁殖,才叫做腸病毒。
腸病毒 (enterovirus)是小RNA病毒 (Picornaviridae)中的一類。腸病毒總共有100多種血清型,包括了耳熟能詳的小兒麻痺病毒、腸病毒,還有其實更常見的克沙奇病毒A、B,還有比較少聽過的伊科病毒*。(小兒麻痺病毒已經快要從地球上絕跡了,我們這裡只討論其他的腸病毒)
腸病毒就算用酒精消毒、或是用清潔劑也無法殺死,在胃酸中也很穩定。
腸病毒主要是透過糞口、或是被汙染的飲食及食物來傳染,也可能透過飛沫傳染,特定的種類可能會接觸傳染或是空氣傳染。另外,腸病毒也可以穿過胎盤感染胎兒。
被感染後,經過通常為一週的潛伏期後可能會出現症狀。不過感染了腸病毒的人其實超過一半都不會有什麼明顯的症狀。
如果出現症狀,大多數的人會出現發燒、頭痛、疲累之類的感冒症狀,其中有一些人會有喉嚨痛啦或是肚子痛,這樣的情況也被稱作是「夏天的感冒」,而且也像是其他病毒引起的感冒一樣,一個星期以內通常就會自己痊癒。
有一些人會出現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或是腸病毒的皮疹。
手足口病大多出現在10歲以下的小朋友,主要是克沙奇A16型跟腸病毒71型造成。一開始會出現一些感冒症狀,然後會在口腔內出現周圍紅紅的小水泡,這些小水泡很快就會破掉潰瘍,也會疼痛。然後手上也會出現類似的水泡跟潰瘍,1/3的人在腳上跟臀部也會冒出小水泡。通常水泡結痂之後7~10天就會自己痊癒。
皰疹性咽峽炎則是大多出現在3~10歲的小朋友,主要是克沙奇A8、10、16型引起。一樣一開始會有感冒症狀,可能會燒到40度C、喉嚨痛、吞東西也痛,口腔內出現周圍紅紅的淡黃色小水泡,這些小水泡也是很快會破掉潰瘍。一般來說5~10天就會自己痊癒。
1998年發生在台灣的大流行,總共通報了將近13萬例的腸病毒案例,而且推測真正感染的人數是10倍以上。約400多人出現嚴重的疾病,多數是五歲以下兒童,可能會出現腦炎 (常常影響腦幹)、腦膜炎 (腸病毒是無菌性腦膜炎最常見的原因)、心肌炎、肺水腫/ 出血。後來有78人死亡,八成是死於肺水腫/ 出血,幾乎都是因為腸病毒71型造成 (92%)。
雖然腸病毒也可能出現很嚴重的情況,可是大多數的腸病毒感染都像是感冒一樣、會自己好,也不需要進一步檢查或特定的治療。除非有嚴重的疾病才需要檢驗病毒感染跡象,還有住院做積極的支持性治療。有一些免疫不全的患者可以考慮免疫球蛋白,而特定的抗病毒藥物還在試驗中。
話說回來,這位年輕的上班族到底是不是得了腸病毒呢?雖然是有可能,但或許不是那麼重要,治療及病程其實都跟一般感冒差不多。比較重要的是好好洗手、保持良好衛生習慣,保護自己身邊的親朋好友──出現症狀後一週內是傳染力最強的時候,就算症狀都消失了,病毒還會繼續從糞便中排出,時間長達數週,因此病好後至少一週都要好好避免傳染給別人!
*現在腸病毒重新利用分子技術分類為A到D群
【門診醫學】減少感冒的實證預防方法
https://goo.gl/svjTGZ
#腸病毒
腦幹出血後遺症 在 搶救急診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重要觀念:「腦出血,不是每個都需要開刀的」
〝新光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連立明表示,排除外力傷害,高血壓是最容易引起腦出血原因,多好發在55至60歲,外科手術雖然能夠消除出血,但手術刀對大腦的破壞也極具風險,因此外科醫師會評估出血量、位置與病人清醒程度,決定是否用手術治療腦出血,沒必要或風險過高都不用執行手術。
出血量必須在30毫升以上,醫師才會開始考慮是否有開刀必要,少量出血大腦有能力自行吸收;當出血超過身體負荷,醫生會評估病患清醒狀況,若昏迷指數低於5分,代表成為植物人機率非常高,手術可能就沒有意義,但清醒程度太好,原則上也是不開刀,連立明強調,開刀患者最好保有意識,但狀態不能太好。
出血位置也是開刀與否關鍵,腦幹是所有生理機能控制中樞,一旦受到傷害,有極大機率失去生命,因此當醫師發現出血點在腦幹,絕對不會輕易動刀;連立明特別呼籲,腦部出血若太過嚴重,不論開刀治療與否都會有傷害與後遺症,預防勝於治療,平時應該保持良好血壓,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降低腦部傷害風險。〞
https://tw.news.yahoo.com/%E8%85%A6%E5%87%BA%E8%A1%80%E9%96…
腦幹出血後遺症 在 【大愛醫生館】20200706 - 不是中風的腦出血 的推薦與評價
腦 出血 的患者,大多是突然出現局部的腦功能障礙,像是頭痛、噁心嘔吐、意識障礙、頭暈,甚至癲癇發作。血塊過大,需要開顱手術,太小則是讓血塊自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