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讀大稻埕📚 #選片指南 #講座推推 /
#用閱讀理解你所不知道的大稻埕
↠ 大稻埕碼頭:一座島嶼接口國際的起點,見證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地方縮影 ↞
📣 《#老屋創生25帖》
◼︎ 選片關鍵字: #讓老屋自己說故事
許多人喜歡老房子,喜歡的理由很多,包括:它必然經歷過時間的淘洗,留下許多歲月的痕跡,吸引懷舊的人們;其次,它必然曾有不少人生活其中,累積了無數的回憶,吸引喜歡聽故事的人;而許多舊時建築空間的工法、材料、零件,今日已難得再現,老物件的精美也讓人心心戀戀總是繫懷……
其實,擁有老屋同樣也要面臨許多挑戰,譬如: #老屋 修繕整理費時又費工;日常維護有許多鋩角與細節;要符合現代人生活使用習慣,必須重新調整轉化;最重要的,若想讓老屋真正活起來,要找出獨特的定位與目標,並要有創新的營運方式,當中學問可是不小。因此,如果你擁有一棟老房子,或者你期待營運一棟老房子,你打算如何整理它、修復它,使用它,讓它重新活起來並煥發新生光彩呢?
◼︎ 作者介紹 ◼︎
總策劃/ #陳國慈
擔任律師三十餘年,曾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首任執行長、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副總經理暨法務長、國家表演藝術中心首任董事長。
以全國第一位個人認養政府古蹟創辦台北故事館,活化撫臺街洋樓。
曾獲台北文化獎、國家文資保存獎, 二○一七年創辦迪化街 二○七博物館 。
出版社: 遠流粉絲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走讀大稻埕】系列講座
✨✨ 8 / 21 、8 / 22日,一起在線上理解大稻埕 ✨✨
📣 【走讀大稻埕:大稻埕老屋小旅行】鄭勝吉
由台灣傳統建築講師 #鄭勝吉 先生帶領的「#歷史建築的線上漫遊」,透過專業
史蹟知識分享文化資產的再利用,帶領讀者理解古今中外的大稻埕老屋故事。
📣 【走讀大稻埕】大稻埕的風光明媚,與台式新古典的生活美學融合
本次線上講座邀請到「 地衣荒物 Earthing Way 」創辦人—— #謝欣翰,將台灣人早期的民常器物與當代工藝家的理解,透過線上講座的形式,開啟大眾對大稻埕昔日風貌的知識,從土地記憶出發,理解布品與器皿如何呈現台灣早期元素的生活美學、古典樣貌,在展覽與設計案例中,看見傳統生活文化結合現代之美。
指導單位| 文化部 、 走讀臺灣
#講座詳見粉專活動 #大稻埕走讀 #走讀台灣 #走讀大稻埕線上書單 #台灣與世界接軌的碼頭 #青鳥選讀 #歷史 #書單 #選讀 #線上講座 #陳國慈 #李應平 #林欣誼 #高嘉聆 #張尊禎 #陳歆怡 #曾淑美 #葉益青 #劉熒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老屋創生25帖」新書介紹 訪問統籌:華安綺 內容簡介: ★著重老房子再利用之經營模式探討,對於有心活化老屋者,特別具參考價值 ★25個案例分布北中南東各縣市與離島,老屋年資從戰後上溯至清代,建築形式包含傳統三合院、街屋、日式宿舍到近代產業建築,具多元代表性 ...
老屋創生25帖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Openbook200期
謝謝所有忠實讀者的陪伴,開站以來九百多個日子裡,有你真好。我們的島嶼在變化,而政治、人文和科學,每片風景都有許多作者正勤勞寫作,更有無數的編輯,盡己所能推出優質的書籍,希望你我所踩的土地,齊心往共同的方向前進。
謝謝你,陪我們一起讀。在OB短評這個專欄裡,我們介紹了超過1600本的好書,每一本書,都由Openbook的選書小組在每週相聚和閱讀後,一一寫下評語。
謝謝你,正在讀。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專欄,串聯起對最新出版品持續且大量的關注。無論你喜歡文學,或者關心社科哲普,抑或是科技前沿及美好生活,我們都為你準備了最精準且扼要的評述。
請與我們一起歡慶,OB短評200期了。超過1600本書的每字每句,謝謝辛苦的作者與出版工作者。
也請別忘了,打開來讀,有人陪你。
#請分享給你的書友
#書讓我們更強壯
#以後還請多多照顧(鞠躬)
📚本期書單📚
#選書小組每週精選
#精彩扼要的短書評
👉麥葛芬(南方家園出版社)#70年代台灣詩人的企圖和講究 #兼具傳承與原創性
👉貓派(皇冠文化集團)#冷靜敘事凝固成中產階級生活的光滑表面 #性的權力關係像手術刀猛地戳刺
👉白鯨記(大塊文化)#藉由相似筆觸與形狀接續不斷衍變 #使二元對立轉化為交融與再生
👉貓就是這樣(麥田出版)#借貓擬人 #讓人窺見詩人肅然面貌後的童心
👉迷蹤記(東美出版)#循線推敲的快感 #用綿軟溫情包裹內核的孤獨
👉太陽旗下的制服學生(左岸文化)#耙梳日治時期制服的變遷 #小題大作卻大有可觀
👉屋簷下的交會(游擊文化)#感受對方難以傳達的內在騷亂 #文字淡然底下有深邃反思
👉老屋創生25帖(遠流粉絲團)#活化老屋喚醒過去的繁華 #環台走訪歷史空間的指南
#我們覺得這本書很棒喔
#有興趣的話請你也可以讀一讀
更多選書評語請參考👇👇👇
────
👉按下「#搶先看」,不要錯過精彩文章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跟Openbook成為Line好友:http://pse.ee/5SYGV
老屋創生25帖 在 張維中。東京模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謝謝清盛! 當天還特地從花蓮北上訪問我。聊很多,又吃吃喝喝的,一個美好的午後。這篇主持人寫得好用心喔哈哈哈😄
以前每年至少會去日本一次,朋友見我好像沒選擇性的猛往日本玩,走晃大城小鎮,他們總不免問:「不膩嗎?」現在發現被這樣質疑的不只有我,生活在東京的好友張維中,在《日本小鎮時光》裡寫到身邊的朋友總是問他:「為什麼台灣人對日本總是玩不膩?」
喜歡到日本旅遊的理由很多,有一個原因應該是他們保留了許多老建築,我們彷彿沈浸在另一個時光中,那裡的時間明顯慢了許多。然而不只是花蓮,全國各政府逆勢而為,喜歡拆除老房子,或是民眾只能無奈自嘲說是自燃現象。
從《日本小鎮時光》,看到許多小鎮保留古建築,於是在專訪張維中時提問「古建築有幫助觀光?」張維中回答,現代大都會的面貌越來越相似,去大城市旅遊的驚喜感反而越來越降低,當保留了老街廓、老房子,那裡便是獨一無二的老地方。他舉了書裡提到的京都、堺市,都保留了許多老建築、老民宅。就像他書裡這麼寫大阪的堺市:「距離熱鬧的市中心不遠處,有一塊區域,像是被裝進時光膠囊似的,流動著與市區迥異的生活氣氛。」
花蓮曾有火車穿越市區,叮叮噹噹,搖搖晃晃的情景,已成爺爺奶奶們津津樂道的童年往事,但在堺市,路面電車還被保留。張維中寫說:「在歷史老街中,等待,是我們唯一對時光回報的敬意。」
不難發現書中所提供的其實是小鎮的旅遊氛圍,如何創造與建立?尤其花蓮各鄉鎮都在尋找一鄉一特色,期盼旅人的到訪?張維中受訪回應:「重要的是這個小鎮有沒有認清獨一無二的部分,台灣旅遊景點都差不多,深刻性不足。」花蓮也想透過小鎮特色,努力辦活動爭取旅客的青睞,卻沒理解建立旅遊的氛圍才是關鍵因素。
有舊的,就有新的。張維中在書中介紹了由隈研吾設計的富山市玻璃美術館,外國旅客不嫌遠為此來到富山縣。張維中受訪時說:「上位者,更該有腦袋,更該有sense。 」才能規劃出這個符合地方人文與特色的美術館。走進這棟建築物,有挑高的空間,利用地方的玻璃、木材,材料取之於當地,都是當地的特產,透過美術館,有了非常棒的呈現。」張維中強調,美術館的興建不是for觀光客,而是市民,於是進到美術館可以見到學生下了課進來讀書的情景。想想花蓮過去長期輕忽建築的力量,當花蓮有了隈研吾設計的咖啡館時,成了極大的話題,開幕至今,人潮從未停歇。隈研吾在自己的書《自然的建築》中寫道,輕鬆的商店、小吃店,與這個城鎮非常搭調,而美術館不可以過於扭捏作態。說明了小鎮真正的魅力在哪裡!也從他的廣重美術館想到台灣好基金會在池上的穀倉藝術館,都是同一個精神。
翻看《日本小鎮時光》已不是為了下一次旅行做準備,而是來檢視我們的大縣小鎮,多了一點希望花蓮更好的複雜情緒。
.
#日本小鎮時光 #閱讀好時光
#延伸閱讀推薦 #老屋創生25帖
#花蓮小廣播電台
#太魯閣之音 #FM91.3
#林清盛專文
#飛碟聯播網
老屋創生25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老屋創生25帖」新書介紹
訪問統籌:華安綺
內容簡介:
★著重老房子再利用之經營模式探討,對於有心活化老屋者,特別具參考價值
★25個案例分布北中南東各縣市與離島,老屋年資從戰後上溯至清代,建築形式包含傳統三合院、街屋、日式宿舍到近代產業建築,具多元代表性
★選點側重私人(民間)經營老屋,並有清晰理念與創新策略者,對一般大眾具啟發性
25種營運老屋的方法
25帖不藏私老屋創生學
許多人喜歡老房子,喜歡的理由很多,包括:它必然經歷過時間的淘洗,留下許多歲月的痕跡,吸引懷舊的人們;其次,它必然曾有不少人生活其中,累積了無數的回憶,吸引喜歡聽故事的人;而許多舊時建築空間的工法、材料、零件,今日已難得再現,老物件的精美也讓人心心戀戀總是繫懷……
然而,擁有老屋同樣也要面臨許多挑戰,譬如:老屋的修繕整理費時又費工;日常維護有許多鋩角與細節;要符合現代人生活使用習慣,必須重新調整轉化;最重要的,若想讓老屋真正活起來,要找出獨特的定位與目標,並要有創新的營運方式,當中學問可是不小。因此,如果你擁有一棟老房子,或者你期待營運一棟老房子,你打算如何整理它、修復它,使用它,讓它重新活起來並煥發新生光彩呢?
本書蒐集了台灣25個活化使用老房子的案例,每個老房子的年資至少五十年至上百年;建築形式從傳統三合院、老街屋,到日式宿舍、老廠房、老穀倉、近代產業建築……多元多樣;空間營運的型態則分成多功能書店、文化場館、民宿旅店、餐飲空間、藝術空間、工作空間及創意複合空間等七大類來探討。
25位老屋的新主人皆無私分享了他們對於老屋的熱愛、修復的工法以及各種創新再利用的營運學問,每篇並有「老屋創生帖」要點整理,對於老屋有興趣的個人與團體,是深具啟發性的故事書,更是第一手活化利用的參考指南。
作者簡介:總策劃/陳國慈
擔任律師三十餘年,曾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首任執行長、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副總經理暨法務長、國家表演藝術中心首任董事長。
以全國第一位個人認養政府古蹟創辦台北故事館,活化撫臺街洋樓。
曾獲台北文化獎、國家文資保存獎,二○一七年創辦迪化二○七博物館。
老屋創生25帖 在 楊朝景、辛永勝文‧攝影,馬可孛羅出版。 《老屋新顏:走過 ... 的推薦與評價
《老屋創生25帖》,陳國慈,李應平,林欣誼等著,遠流出版。 《東京老鋪:Mateusz Urbanowicz 手繪作品集》,積木出版。 《紙上明治村2丁目:重返臺灣經典建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