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當然要著下小背心同短裙,不過想避免尷尬就記得要先處理好身上毛髮,平時我就一定會搵專業嘅團隊幫手🤝,咁先可以確保效果滿意。Lumiere 肌源再生專家獨家嘅 #雙效極緻脫毛技術 結合脫毛及淨肌,一個療程達至雙重療效,脫毛同時解決肌膚因毛髮衍生問題,好似色素沉澱、毛髮倒生、毛孔閉塞、雞皮粒粒、暗瘡等,所以我平時拍攝時嘅肌膚又白又滑✨ Lumière咁多年來都以極緻療效專研團隊同極緻療效監察機制6大專研方案👍保持專業,而且仲提供由原廠製造的個人專屬機頭,僅供個人使用,既貼心又衛生,所以我先咁放心將我身上嘅肌膚交比佢哋👍🏻!
💡極緻療效專研團隊Superior Professionalism💡
接受為期6個月的專業入職培訓精通精密儀器分析,掌握光學、毛髮、肌膚、藥理及家居護理知識,為客人度身量制針對性方案,讓客人體驗專業、高效、安全及舒適的醫學美容療程,解決各種肌膚問題,確保療程顯效。🌟獲國際級官方專業資格:通過美國激光權威Candela官方考核,獲官方頒發專業認可資格證書,確保療程服務及效果達到國際級水平。📝嚴格審核標準:通過極緻療效監察機制所釐定的736項考核準則,為療程及服務水準作出嚴格審核
🏆極緻療效監察機制6大專研方案🏆 極緻療效專研團隊經多年研發,制定以安全、高效及專業服務為本的嚴謹完善監察機制。
1️⃣分析Analyze:脫毛療程以謹遵美國激光權威Candela 釐定之世界級標準S.A.M (Safety Analyzer Mechanism)進行科學化激光評估,嚴謹準確進行毛髮及皮膚分析、測試,作出專業評估及度身量制針對性方案
2️⃣建議Advice:因應精密分析結果,度身量制針對性方案
3️⃣監察Supervision:全面電子數據化顧客分析,追蹤膚質轉變,嚴謹科學化監察療程進度。制定嚴謹、高透明度的互動監察架構,顧客可隨時了解細胞及肌源健康狀況
4️⃣跟進Monitor:具備精密儀器及科學化評估跟進每個肌膚改變,針對性調整療程進度;個人專屬專研團隊緊密、貼心地跟進療程進度。專研團隊為異常皮膚反應作出全天候支援,專業跟進客人療程後的皮膚狀況
5️⃣檢討Progression:專研團隊以嚴謹、高透明度的互動監察架構,定期與顧客跟進及檢討肌膚現況及療程,顧客可隨時與個人專屬專研團隊了解及查核療程進度
6️⃣提升Rejuvenation:獲得如期效果後,將肌膚療效提升
💁🏻♀全靠極緻療效專研團隊及極緻療效監察機制6大專研方案令我相信Lumière專業技術與服務,你都想親自感受真正專業及極緻療程?即刻登記免費體驗👉🏻:
https://bit.ly/3vPE5zf
#lumierehk #專業成就臻緻肌膚 #雙效極緻脫毛技術 #結合脫毛淨肌 #亮肌同時更生 #極緻療效專研團隊 #永久保養 #GentlelasePro #755nm #細胞再生系統 #貼心服務 #極緻療效監察機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汽車私房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fGGxRvTJwgZz6Wak2zalw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wimmerprivatetalk...
精密水平儀使用 在 TaiTai LIVE WI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植村直己・#帶著SEIKO海龜勇闖北極圈的冒險家 ]
*文末有抽獎活動
若不論大航海時代之前的事蹟,我認為人類自18世紀在阿爾卑斯山脈,以攀登山岳的方式開啟了第一波冒險潮,而馬洛里一輩的年輕登山家,則在試圖登頂世界最高峰後掀開第二波的序幕。與此同時,冒險家們也開始將視角延伸到水平線的終點:#極地,揭開了新一波冒險浪潮,向地表四處探索新的挑戰。直到人類登月,將野心遠遠觸及到地表之外的太空後,那一段大探險時代才算暫時劃下一個句點。
來自日本的冒險家植村直己,便是站在這樣有些尷尬的位置上,他成長於二戰結束後的時代,世界三極(北極、南極和珠峰)都有人類的足跡了,還有什麼新的冒險可讓世界驚嘆呢?
但植村直己硬是憑藉不服輸和樂天的性格,屢創世界冒險史的紀錄,成為戰後日本人心目中的英雄,也是少數幾個可與歐美冒險家齊名的一號人物。他為年輕人開創一片新的視野,更提點成功需要具備的重要關鍵:「#決心」。
在成為世界首位成功攀登五大陸最高峰者後,植村直己開始探索極地,為了完成狗拉雪橇橫渡北極圈的冒險,他在1972年單槍匹馬走進格陵蘭最北端的小村落,實地學習極地生存和駕馭雪橇犬。他以一個外來者的身份,在語言不通的狀態下,竟然用熱情和誠意逐漸和愛斯基摩人打成一片,甚至成為年長族人的養子(儀式很簡單,就是三個人把手伸出來疊在一起而已)。
某部分原因可能是愛斯基摩人的五官非常接近亞洲人,所以很容易對日本人有好感,但追根究底我認為還是得歸功於植村直己的毅力、勇氣,以及決心,為達目的,他願意犧牲奉獻並全力以赴,符合日本人崇尚的武士道。
而這種態度也體現在日本SEIKO的職人精神,為了一位潛水伕的需求,SEIKO耗費七年時間,終於在1975年打造出一款可以潛至水下600米的高精密度潛水錶,從此改寫潛水錶的面貌。
植村直己在完成狗拉雪橇的訓練後,在1976年終於完成橫渡北極圈一萬二千公里的壯舉,在那漫長的18個月旅程中,植村直己帶在身上的腕錶就是SEIKO在1970 年推出的自動上鍊潛水錶,隨後在1978年更成功成為世界第一個單獨以狗拉雪橇到達北極點的冒險家。
今年是SEIKO潛水錶問世的55週年,SEIKO推出一系列復刻錶款,是1965至1975這十年間最重要的指標性款式,並以最能融於極限戶外環境的Prospex系列為名發表。包括我手上這只復刻自1970年的現代演繹版「SPB151J1」,被錶迷暱稱為「海龜」,沿襲了經典的外型,但裡裡外外都以新的科技與材質打造,錶殼錶帶皆為不鏽鋼,鏡面是藍寶石水晶,內部則使用6R35自動上鍊機芯。復刻版從外觀看來幾乎和原版沒有太大差異,令人驚訝,讓人有一種植村直己仍然在世的錯覺。
植村直己的英年早逝並無損於世人對他的評價,他讓大家理解,不管科技如何日新月異,完成一件冒險的關鍵仍然是身而為人的膽識、經驗,以及最重要的決心。而且我認為在這個太空世代,冒險家需要的不再是世界的驚嘆,而是創造翻新視野的突破,只要足以為自己喝采,就是一趟無與倫比的冒險旅程。
#極北直驅
植村直己留下的著作不多,翻譯成繁體中文的作品更是稀少,之前就已拜讀的《極北直驅》便是少數在台灣能閱讀到的作品。這本書紀錄他1972年到格稜蘭像愛斯基摩人「拜師學藝」的經過,以冒險日誌的形式詳實記載北極圈的生活點滴。
植村直己的文字非常樸實,像一位鄰家大哥分享日常點滴一樣,只是他描述的情景地點在遙遠的北極。他生吃海豹肉,甚至大啖塞進海豹腹部裡的有強烈腐臭味的醃海雀(那道料理叫Kiviak,食用方法是用嘴巴從帶毛海雀的肛門吸取內臟汁液,接著吃生肉和腦漿),也談到許多愛斯基摩人與眾不同的文化習俗。
閱讀《極北直驅》就像打開一扇通往北極的窗,植村直己生動樸實不帶說教的文字,讓人得以窺見極圈生活的面貌,即使初刷出版距今已近50年,仍讓我獲得許多沒有壓力的閱讀樂趣。
這次適逢復刻版潛水錶的發表,台灣SEIKO特地和出版社合作,將提供三本特製版《極北直驅》作為贈品,想要獲得這本書的人請按照以下規則參與活動:
❶ 按讚本則貼文
❷ 留言「#SeikoProspex #勇無止境」並加註你想完成的挑戰
❸ 範例「#SeikoProspex #勇無止境 我想完成單車環島!」
抽獎期限:8月25日至8月27日晚間23:59止
中獎公佈:8月28日(五)抽出三位中獎者
————
植村直己生平 https://reurl.cc/0ODDY9
SEIKO 台灣精工
精密水平儀使用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盧斯達:買中國製鏡頭,就能打贏貿易戰嗎 | SOSreader】
工聯會議員 #陸頌雄 突然妄議中美貿易戰,說自己作為攝影愛好者,一直希望用上「優質自主國產品牌」的器材,並且以 #Laowa MTF 7.5mm F2這支鏡頭作為例子,說中國製造也趕上來了,做到連日本原廠都做不到的高質素,「我們中國現在也有爭氣嘅自主品牌」。
鏡頭的確是不錯的
碰巧我對於攝影器材也略有研究。關於這個鏡頭的質素,陸頌雄說得沒有錯。Laowa是一個中國光學品牌,近年出產了不少質素不錯的新鏡。Laowa的專長似乎是做廣角鏡,有幾支設計給不同鏡頭接合的超廣角鏡,而且標榜Zero-distortion,零變形。
廣角鏡設計其中一個困難之處,是控制影像被壓縮之下出現的畸變。例如Laowa另一隻廣角鏡LAOWA 15MM F/2 FE ZERO-D,是給Sony的全片幅無反相機使用,在不少外國評測網站,確實獲得好評,大多數認同這類鏡頭銳利足、變形小。
MTF 7.5mm F2和上面的FE 15mm廣角鏡,市場定位類似,就是專注於異常大光圈的廣角鏡。MTF鏡頭的對像是Panasonic和Olympus的M43/MTF機身,由於這兩家相機使的感光元件較小,所以所謂的7.5mm在實際使用,其實是等於15mm。在一些評測之中,這隻鏡頭也是質素佳,性價比高,「不輸原廠」。
其實Laowa不算特別便宜
但Laowa並不是一間「具完整規模」的光學公司,正如中國也從來沒有完整構成一條產業鏈。我就說鏡頭好了。研究Laowa的產品線,你會發現它主要是做廣角鏡,另外也有個別的超微距鏡頭。即是說,她將資源集中在某些產品,填補市場上的特定位置。而Laowa現在可買到的,都是手動對焦鏡,不設自動對焦,亦沒有長焦、中焦產品,估計是在這些關節,原廠已經落了子,沒有太多可以進入市場的空間。
Laowa在攝影圈子風評的確不錯,但其實並不是真的太便宜。Laowa MTF 7.5mm F2賣3500元(官網資料),但其實是因為MTF鏡頭本身就比全片幅鏡便宜,這在「原廠」Panasonic和Olympus的產品定價也是如此。這兩家公司的原廠廣角鏡,是有自動對焦模組的。不過Laowa的殺著是做到F2.0大光圈,而一般的廣角鏡最大也就F4左右。
可見Laowa並不真的是打價格戰的品牌,而是主要打「分眾行銷」(Segment Marketing)。如果說以便宜見稱的中國光學產品,「七工匠」就真的稱得上便宜,產品線也更廣泛,由廣角至人像鏡都有,不過光學質素就比較參差。
問題是整體產業鏈的圖畫
其實在德日廠商之前,Laowa並不失禮,但陸頌雄想說的其實是愛國和貿易戰。「打贏貿易戰,國人自強不息,堅持自主創新,撐起優質國貨!」歷史上每一次中國人要抵制X國貨,其實都沒有成功過。尤其是攝影愛好者對這個產業結構,就更應心知肚明,中國攝影人不可能用市場力量來反美。
首先就是相機和鏡頭的製造商,主要是德國和日本,美國沒有參與很多。美國尚且也沒形成相機工業﹗中國人就算是反日示威,也拿著日本相機出去拍攝「社運現場」,反日尚且如此,何況反美。在相機鏡頭的領域,亦根本沒有反美的位置。
另一方面,中國又怎樣自主創新?就算焦段不齊全,光學水平不足,鏡頭尚且可以忍著用中國貨,那相機本身呢?主流的數碼相機,六七家都是日本企業,萊卡是德國製造,還有最重要的感光元件——早期還有美資的Kodak,現在幾乎壟斷在日本的Sony手上,其他人大廠都是用她的。
另一家能夠自主研發和產生的,是Canon;具生產能力的還有Samsung,在早年其實她有涉足相機業務,但前些年退出市場,但感光元件製造能力還是有的。最近就有市場傳言,講富士的感光元件未來可能轉由Samsung製造。總之,這個產業的機要,若不是靠偷和搶,很難突然趕超,看電腦晶片就知道。但如果你想靠合資或組裝來偷技術,今時今日美國乃至世貿不會放過,而且廠商也可以加緊將廠房搬到泰國、越南、印度……
最後就是鏡頭本身。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沒可能不知道德日鏡頭的厲害之處,建基於長年的歷史和工藝,不是灑錢就可以做到。例如德國的Voigtlander,開業歷史最早可以追到1756年,之後經歷幾次易手。它在19世紀和20世紀所製造的相機和鏡頭,今日仍然是二手市場的奇貨,裝上菲林仍然可以拍出令人驚異的影像。
然後歐洲又有一堆自己的遺產。瑞士有Alpa、Kern、法國有Foca、Angenieux……一堆品牌的鏡頭到了幾十年後,還有人使用、收藏和買賣。德國的萊卡、蔡斯就更不用說了。
蔡斯在德國戰敗時,遭美國和蘇聯軍隊洗劫,前者將機械和專家移至西德,剩下的就落入蘇聯軍隊手中。後來蘇聯靠這些爛飯殘菜,也革新了該國的光學技術,出產了一系列高質山寨貨。蔡斯隨德國分裂亦一分為二,但兩家公司還是領先世界。例如東德蔡斯以「Carl Zeiss Jena」出產的鏡頭,幾十年歷史,裝在現代的相機裡,還是驚人。這樣的鏡頭我也有一些。摸著這些工藝品,你會不禁喚發一陣思古幽情。一分為二之前的蔡斯,水準究竟有多高?
山寨德國起家的日本光學,其實是投入了軍事資源來發展。例如Canon和Nikon光學事業,與日軍的炮艦瞄準儀、望遠鏡、狙擊槍部件等軍事訂單很有關係,之後輾轉為民用,才如此順利。中國欠缺這個機緣和歷史,二十世紀這個黃金時期,中國不是在內戰、搞共產主義,就是在初級的勞工密集階段,沒錯在以前(例如文革時期),中國也做一些機械單反菲林相機,但很難跟高端的光學工藝沾得上邊。進入電子時代之後就更難。
上面說那麼多歐日品牌的光輝史,是想強調品牌在這個升級換代、產品周期悠長的市場之中,品牌聲譽非常左右消費者。如果是手機,不用蘋果,也許有時用下華為,分別不大,反正你一兩年就會換機。但相機和鏡頭卻不是。如果你要投資很多錢,你會選擇歷史悠久的品牌。光說鏡頭,你不會想鏡頭幾年之後就脫鍍膜、離膠、霧化、對焦偏差之類。你不那麼輕易給新品牌機會,新興的後來者Samsung也是這樣心灰意冷離場。而相機行業的公司的聲譽,動輒就要以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建立。
市場既然打不開來,就算中國有工業產能、精密技術,生產出來還是要有人買。如果市場已經被分完了,你再投入更多,都不會有甚麼收獲。
每個攝影愛好者都會有一堆器材,好像皇帝翻牌子,夢寐以求的,總是那些萊卡、蔡斯、原福、經典老鏡老機;電子時代,就是那些越見精密的日本機。中國製的,都會翻一翻的,但不會是日常飲食。等於久不久食一餐麥當勞,小食多滋味。
在親中陣營中,我就覺得Leica迷鍾樹根老實得多,雖然我不懂欣賞他拍的相片,但他用花掉的錢來投票,宣揚了人望高處的天性。陸頌雄的防潮櫃裡,有多少中國自主品牌的器材呢?這顆Laowa MTF 7.5mm F2,恐怕是很快被冷落的華妃,臨幸幾次之後,你便知道,還是和妃跟德妃好。
-------------------------------------------------------
訂閱連結:https://lihi.cc/8q0JP/dadazim
精密水平儀使用 在 汽車私房話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fGGxRvTJwgZz6Wak2zalw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wimmerprivatetalk
---------- 為你的世界而生
Škoda 七人座 SUV Kodiaq霸氣登場
Škoda旗下首款大型SUV
承襲Škoda家族設計語彙:最高標準的安全車體結構、睥睨同級的九顆安全氣囊、令人驚豔的空間配置、融入多項「Simply Clever聰明的就懂」貼心設計: 車門邊角防碰撞裝置、360度 Area View全車俯瞰顯影警示系統
標準配備七人座,並搭配1.4 TSI前驅、2.0 TSI四驅、2.0 TDI四驅等動力引擎選擇
擁有4米7長、可容納七名乘員以及超大空間的Škoda Kodiaq乃是Škoda旗下首次進軍大型SUV市場全新力作。為了在這個日益蓬勃的SUV級距搶占一席之地,Škoda不僅發揮其擅長的空間魔術,更傾全力融入創新科技以及眾多「聰明的就懂」元素,讓Kodiaq在眾所期待中隆重登台!
甫推出就贏得英國What Car ?雜誌「Car Of The Year 2017」大型SUV 從一開始以A+ SUV概念車現身,到後來定名為「阿拉斯加棕熊」的Kodiaq,肩負Škoda開疆闢土的重任。據Škoda 執行長 Mr. Bernhard Maier表示:我們將藉由品牌首款大型SUV─Kodiaq開啟一個全新的市場;攻佔全新級距領域並拓展全新客層。它就如同名字一般:強壯如熊。拜其概念以及驚人的設計之賜,讓這個品牌變得更具魅力, Kodiaq乃是Škoda擴展SUV陣容的先鋒!
Škoda董事會成員中負責技術發展的Mr. Christian Strube亦加以補充:Kodiaq具備品牌所有長處:全方位功能性、卓越的室內空間以及絕佳C/P值。在同級競爭對手中最大的車室空間以及唯一具備的第三排座椅選擇,讓我們這款全新SUV充份符合日常用車需求。若再加上駕駛輔助系統,行車資訊以及聯結性等創新越級配備,讓Škoda Kodiaq理所當然地成為此級距之佼佼者!
而在全球佳評如潮的Kodiaq引進來台,擁有1.4 TSI 菁英版 (接單引進)、1.4 TSI 豪華菁英版、2.0 TSI 4X4尊榮版、2.0 TSI 4X4尊榮版等三種引擎四款車型供消費者選擇。
外型設計—全方位跑者
Škoda Kodiaq不僅適用於商務用途,在家庭用車以及戶外休閒也都遊刃有餘。品牌設計語彙成功呈現在這款全新SUV:優雅線條中交錯出狂野、動感與強壯氣息,讓Kodiaq得以擁有絕佳辨識度。
Kodiaq車身線條簡潔、精準、俐落,尤其是鮮明且凹凸有致的肩線;車頭Logo處以兩道水平鈑線彰顯出它的防護與強韌, 3D立體造型的水箱罩則刻劃出這款車的強壯特質。狹長且略帶傾斜的頭燈造型與水箱罩賦予Kodiaq相當鮮明的外型。設計團隊特地擷取捷克引以為傲的水晶玻璃,並將其與前後燈組搭配,藉由水晶切割線條打造出這款大型SUV讓人驚豔的設計。將目光移到側邊,長軸距以及短前懸營造出寬敞的室內,略具角度的輪拱是Škoda SUV設計語彙要素其中一環。列為標準配備的LED尾燈則一如Škoda旗下車款搭配C型水晶造型。
而設計團隊最厲害之處則是將Kodiaq後保桿與車尾門幾乎切齊的造型,不僅打造出緊實動感的線條,更營造出令人驚喜的室內空間,雖然是5+2人座的配置,但每位乘員都可享有舒適合宜的乘坐空間。
車體表現—安全又舒適
以車長4,697mm、車寬1,882mm、車高1,655mm以及軸距2,791mm的車身尺寸而言,Škoda Kodiaq遠高於compact car這個級距。而Volkswagen集團共用的MQB底盤則是這款車能夠擁有輕量化結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Kodiaq的車體結構結合了熱沖壓金屬板以及超強化車骨架。若以入門的TSI引擎搭配前驅車型為例,其空重僅有1,598公斤(不含駕駛);而2.0 TSI引擎搭配四輪傳動車型也僅有1,738公斤。Kodiaq在抗扭曲強度、製造精準度、駕駛舒適性以及撞擊安全性等表現也都是屬一屬二。拜其高空氣力學精密表現,讓這款大型SUV能夠達到0.33之超佳風阻係數。
空間規劃一直都是Škoda的強項:Kodiaq車身長度雖僅4697mm,但卻可提供遠優於SUV級距平均的室內空間!在這個車身尺寸內創建出超乎想像的室內空間,讓人再一次見證Škoda工程師的驚人實力:這款大型SUV室內長度為1,793mm,前後座的肘部空間分別為1,527mm與1,510mm;頭部空間則是前座1,020mm、後座1,014mm,且後座至少可擁有104mm腿部空間。
第二排座椅不僅可四/六分離向前覆倒,椅墊並可向前挪移18公分、椅背亦能視需求調整角度。在台灣市場列為標準配備的第三排座椅可讓Kodiaq化身為七人座,容納更多名乘員一起探索世界!身為Škoda旗下第一款七人座車款,Kodiaq提供同級距最大的置物空間720公升~2,065公升 (後座椅覆倒)。若是選擇可前倒的乘客座椅,尚可搭載最高至2.8公尺的長件行李,並將電動啟閉尾門列入標準配備,體貼車主與家人的置物需求。
引擎動力—三種選擇滿足所求
Kodiaq擁有1.4 TSI、2.0 TSI兩具汽油引擎以及2.0 TDI柴油引擎等三種動力選項。
1.4 TSI汽油渦輪增壓引擎具有150匹馬力、25.5kgm之扭力,搭配DSG六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系統 (DQ250),0~100km/h加速所需時間為9.7秒,在ACT引擎汽缸歇止系統(可視需要關閉中間二汽缸以減少油耗)的輔助下,於能源局油耗測試值得到14.9km/l成果,能源效率等級為第二級。Kodiaq 1.4 TSI入門車款為前輪驅動,依配備可再區分為菁英版以及豪華菁英版兩種車型,搭配17吋鋁圈的菁英版將採接單引進方式。
2.0 TSI搭配全時四輪驅動系統,最大動力為180hp/32.7kgm,搭配DSG七速雙離合器變速系統 (DQ500),0 ~100km/h加速所需時間為8.2秒。這顆2.0 TSI汽油引擎所採用的改良式Miller米勒循環科技乃Škoda首次運用,可依需求調整為動態模式或是經濟模式。在經濟模式下會開啟所謂的B循環技術,這部份乃基於壓縮比和膨脹比之間的差異,讓進氣門提早關閉,汽缸接收到相對較少量的吸入空氣。在燃料被噴射和點燃時可比常規循環讓燃燒氣體具有更大的膨脹空間,提高燃燒效率並減少污染。也就是說,這項改良式的引擎科技採2種運作模式 :部份進氣時 (所謂的B循環) 為140度氣門揚程,擁有高效率燃燒循環;完全進氣時為170度氣門揚程, 燃燒室為完全進氣,在引擎轉速1400rpm開始可完全運用其最大扭力32.7kgm。整體而言,這顆引擎結合渦輪增壓、 進氣門與排氣門可變正時,可在降低燃油消耗的同時也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車主也可享有速度動感或是節能省油雙重利益。
同樣搭載全時四輪傳動系統的2.0 TDI柴油渦輪增壓引擎則擁有190hp/40.8kgm之最大動力,配合DSG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系統,0 ~100km/h 加速所需時間為9.1秒。為了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Škoda特地針對柴油引擎配置SCR (選擇性觸媒)系統,並已符合歐洲六期環保法規標準。
貼心設計 – 聰明的就懂
高品質與簡單易懂的操作邏輯向來是Škoda為人稱道之處,但是多項貼心設計更是其它競爭對手望塵莫及的地方!與外觀一樣,Kodiaq的駕駛艙設計也令人驚豔:承襲自引擎蓋上的雙道鈑線也出現在中控台上方,這種3D立體設計同樣見於儀表總成。從四個大型出風口可看出Škoda設計師大膽啟用垂直元素,配上大尺寸螢幕剛好讓駕駛與副駕駛各享一席之地。
而在大型SUV上後排乘員常常無法擁有獨立空調,必須仰賴前排出風口分享才能略感涼意。Škoda Taiwan為身處在亞熱帶的台灣市場特別導入「三區恆溫空調」,並將其列為Kodiaq豪華菁英版以上等級的標準配備,後座乘員可視需求自行調整喜好的溫度設定,不必再仰賴前座分享,這也是此級距中唯一搭配這項舒適性配備的車款。
在品牌核心「Simply Clever聰明的就懂」理念下,Kodiaq又有新創舉 -- 車門邊角防碰撞裝置:在前後四個車門內側都裝設有防護膠條,開門後它會自動彈出,可防止車門碰撞到牆璧或是隔壁車輛;而關門時則會自動收納進去,保持車門平整。這個首創的全新Simply Clever貼心設計讓愛車及隔臨的車輛都更有保障。
被視為馬路三寶最佳剋星 :360度Area View全車俯瞰顯影警示系統首次搭配在Kodiaq上!只要按下位於中控台下方按鍵,就可以啟動。所謂的360度Area View乃是利用四個廣角鏡頭(分別位於車頭水箱罩內、左右後視鏡、尾門),以水平180度、垂直120度的視角進行鏡頭拼接而組成之3D整車鳥瞰圖。這套系統可提供相關汽車周邊環境所發生的狀況,並顯示在駕駛艙內的中央顯示幕上,其中的「路口盲點預視功能」,讓車主在車輛開出停車場或者是行駛於小巷弄時,可以透過這套系統預視到周遭環境,提前做出反應。這套全車俯瞰顯影警示系統不僅可以全面性地檢視車輛周邊狀況,車主也能夠針對車身局部例如車頭、車尾的行駛路線在螢幕上直接觸控切換不同方位與視角,加以特別留意。當然,若車主有停車需求時也能善用這套系統,藉由全方位的視角瞭解後方路障情形,避免碰撞。
當然在細節部份如 : 前車門雙內側雨傘、位於第一排椅背的折疊小桌板(附獨立置杯架)、後座與行李廂皆附有12V電源插孔、行李廂活動魔鬼氈固定器、前座中央扶手所附「EASY OPEN」可單手開啟飲料的置杯架、第三排座椅旁置物格等,都是Kodiaq讓人備感貼心之處。
安全配備不容妥協
Škoda在主被動安全配備一直以來都是同級競爭對手望其項背,Kodiaq不僅將九顆氣囊納入標準配備,ESC電子行車穩定系統、MKB 二次碰撞預煞系統、XDS+ 主動式電子限滑差速器也都是全車系最佳防護。而豪華菁英版以上車型更加入360度Area View全車俯瞰顯影警示系統、車側盲點警示系統、車輛後方警示系統。Kodiaq在Euro NCAP撞擊測試中不僅於成人乘客項目中拿到92分高分、側邊撞擊測試更取得滿分,贏得五顆星評價當然是意料中事。
而在台灣逐漸受到矚目的AEB (主動煞停系統)以及ACC (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 等兩大行車輔助配備,在Škoda Taiwan努力爭取之下也將列入Kodiaq全車系選用配備,AEB選配價格為新台幣2萬元,至於ACC這套系統因為必須與AEB一起搭配,套裝選配價格為新台幣4萬元。由於這兩大系統屬於行車輔助,Škoda Taiwan在此要同時提醒車主,行車時仍須注意路況並隨時應變。
Škoda旗下第一款大型SUV Kodiaq自推出以來好評不斷,2017 德國紅點設計大獎、英國「What Car ?」雜誌 2017最佳大型SUV、英國Top Gear雜誌 2016大家庭最佳用車,種種肯定讓Škoda敢大聲地說:沒開過Škoda Kodiaq別說你看過世界的樣貌,KODIAQ 為你的世界而生!
⬛本影片已取得【digiMobee移動生活網】授權使用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網站:http://www.autoprivatetalk.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harry.liaokang
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utoprivatetalk
主講人/剪輯後製/企劃:廖剛
註:不會有字幕(我手邊沒有人力)(但你有興趣也可以幫我上字幕)、不要用粗話罵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