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很。裝。
在台南警局帶起的風氣-- #中秋露出企劃 並在全國各地迅速醱酵爭相效仿之後,
身為我泱泱華國首都的天龍鴿公司豈可落於人後?
9月24日天龍警局某分公司的週報中明確的表明「#局長非常重視新聞發布」,
更厲害的是,要求發布內容不只刑事案件,還「要多元」,
還搞不清楚警察本業的「為民服務及特殊才能」,
甚至處理案件的過程還要「包裝鋪陳」……
請問你是警察局還是包裝公司?
松山之亂包裝得還不夠?
圖片來源:天龍警局某分公司今年9月24日週報紀錄。
警局的週報其實是我泱泱大華國笑話讀物,建議出版成冊,應該很好賣。
---------
追伸:
就。很。作秀。 府城行銷公司-超越憲法男人的中秋露出企劃 https://bit.ly/2VWUNjt
就。很。露。苗栗國警察行銷公司也想露出:
https://bit.ly/3tXvQ44
------------
以下摘自:
- 吳忻穎,《#扭曲的正義:檢察官面對的殘酷真相,走向崩潰的檢警與媒體》 ,聯經出版:https://bit.ly/3q3vNjP
第152頁:
「司法與警察圈內多數人其實都知道『衝』出來的『愛與鐵血』,除了造成執法人員本身人身安全的危險與違法風險外,其實對社會治安未必有什麼幫助。短視近利的專案績效、公關單位大張旗鼓的新聞稿,講求的是數字而不是把案件精緻辦好,導致始終對真正的問題源頭束手無策。」
第190頁:
「警政高層關注的重點為什麼老是在這些『數字遊戲』中打轉,且往往和證據是否保全、程序是否合法、辦案是否精緻、起訴結果如何這些基本維護公理正義的事無關呢?也許是因為他們在意的,是讓自己任內『數字形式上』的犯罪率下降、破案率上升、可以提供給媒體作秀的戰績,好為下一步高升鋪路吧。」
第201頁:
「可是,我們真的值得為了升官發財,丟掉自己的靈魂嗎?」
第255-256頁:
「『這不就是在作秀嗎?』沒錯,而且正是做給各位看的。現下警察人員面對的情況,是大部分民眾法治教育、媒體識讀、審慎思辨的能力不足,在這樣欠缺評判事實真相與否的基礎上,又愛跟著執政者公布的數字、偵查影片、媒體渲染的英雄主義叫好,『速食式』的政績當然成為上位者最好的愚民手段。
對議題的專注與判斷能力不足,第一時間看到新聞標題,就拿著遙控器、敲著鍵盤開始跟風亂罵或讚嘆,不去追蹤後續的衡平報導,欠缺『媒體識讀』的能力,是很危險的。唯有基層與民眾都試著開闊眼界、思考、閱讀,逐步建立識別媒體新聞性質與正確性的能力,才能杜絕高層特意放出來營造形象,甚至愚民的新聞。而當所有執法人員皆以正確妥適的執法作為唯一的使命時,某些滿腦子只有權力欲望、想要充當媒體英雄的高層,自然就會愈來愈頭痛、愈來愈無法施展貪婪又扭曲的拳腳。」
- 吳忻穎,《#扭曲的正義:檢察官面對的殘酷真相,走向崩潰的檢警與媒體》 ,聯經出版:https://bit.ly/3q3vNjP
------------
〈松山分局之亂番外篇:警局社群操作,暴露公部門扭曲的「小編文化」〉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626/5449570
〔 無獨有偶,這種自我包裝、自我吹捧、公器私用拿來做為高階公務員「造神運動」的小編文化,不只存在警察機關,去年底爆發的「行政院網軍梗圖產業鏈曝光」事件,揭露了我國最高行政機關行政院帶頭透過小編製圖影響輿論的問題。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也難怪警政高官們長期以來沉迷在小編文化之中。「臺北波麗士」並不是第一個、也不是唯一一個淪為高階警官宣揚個人功績的官方粉專,事實上,這種「小編文化」,往上還可以追溯到警政署,並且迅速擴散到全國各地方警察機關。〕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鄭匡宇激勵達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首度不藏私大公開!亞洲第一激勵達人鄭匡宇10年破1,000場演講的說話秘辛! ★一開口,全世界都想聽你說──30種演講×簡報×授課×面試的「聚焦說話術」! ★作者曾受邀至美國Facebook總部演講,並有多場國際論壇、電影節的主持經驗! ★眾多專業人士推薦!口語表達專家 王東明、爆文寫作教練 歐陽...
社群主義自我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同情疲乏
人的大腦內建同理與同情的機制,所以旁人的創傷才會如此深刻地影響我們,這是一部分的原因。不過,如同其他的生理或心理能力,過度使用同情心會導致能力上的耗盡,彈性疲乏。
想像一下,一大早就聽女兒抱怨上學有多糟,接著上班花了兩個小時調解意見嚴重分歧的下屬,開車回家的路上又要聽朋友講她最近離婚離得很難看……一整天下來,會發現自己已經很難再同理另一半—但他也只不過想發洩一下生活上的不如意—不是說你不再關心他們了,只是就像是上健身房鍛鍊之後,腿部肌肉會變得又累又抖,大腦的同情神經迴路在重度使用過後也同樣需要休息。
同情疲乏(compassion fatique,亦譯「憐憫耗竭」)的症狀不只是同理失靈,還可能伴隨漠不關心、注意渙散、完美主義、死板固執、負面思考、暴躁易怒、自尊低落等,還可能會讓你工作起來不那麼得心應手,這點在需要發揮同理心的職務上會特別有感。書中提到許多好發創傷的工作,都比較容易會出現同情疲乏,畢竟治療師、照顧者、警察等在專業上都需要具備同情心,使用過度的風險也比較高。
■ 同情充實(compassion satisfaction)
用意義穩固工作的基礎,來抵銷同情疲乏。
進入同情充實的狀態之後,你會聚焦在自己做對的地方,重新灌注同情能量,慶賀自己對他人生活與整體社群的貢獻。同情充實著重力量和成長,包括你自己和曾幫助的對象都是,而不是強調工作痛苦的那一面。與同事分享成功故事、閱讀患者寄來的感謝紙條或電子郵件,或是拜訪曾陪伴其度過難過,並且現在過得很好的親戚,這些都是在透過同情充實來善待自己,也是在幫自己打個同情疲乏的預防針。
.
以上文字摘自
《#療癒次級創傷》
助人工作者的自我療癒指南
Healing secondary trauma : proven strategies for caregivers and professionals to manage stress,anxiety,and compassion fatigue
.
作者:楚蒂‧吉伯特—艾略特 博士(Trudy Gilbert-Eliot PhD)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19)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同情疲乏的處境,我們可以想像成情緒過勞。陪伴一個受傷的人,其實是一種情緒勞動,而這種勞動如果之後沒有適當的休息,一樣會疲乏。
所以除了吃好睡好,去外面走走、適當運動,這篇摘文所說的「同情充實」也是好辦法。我們平常就可以多回想自己的成功經驗,跟重要的人連結,而不是非得要等到情緒過勞了,才想到要開始過平衡與健康的生活。
祝願您,能適量使用自己的同理心,知道接收他人的負能量,會耗損自己的身心!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社群主義自我 在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是個A貨】
我曾經是個會計人。大學一路努力完成會計學位後,拿到了進入當時前五大事務所工作的門票。同學與家人讚賞之餘,我也對自己感到肯定。可惜這感覺就只維持了那麼一下下,因為我的心裡總有種「幫助我來到這裡的能力可能只是短暫、只是時機剛剛好、甚至我就是幸運」的重複想法。這樣的感覺持續得跟著我,導致我一直無法好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甚至對表現如果不如自己與別人對我的期待有極大的恐懼,大到我後來決定必須離開事務所的工作。
最近我才發現,原來這種感覺也有個心理學名!這就是 imposter syndrome,中文翻譯為冒名頂替綜合症。
用白話解釋呢,就是不管自己多傑出,在內心都覺得「我是個幌子」。就算是在事業、家庭、關係等各個層面都看似狀態很好的人生成功組,並不會沈溺在滿足與幸福中,反而是覺得自己像個A級的仿冒品 — 就算再怎麼像,終究還是個假貨!是不是一個很諷刺的狀況?越是成功反而會覺得自己越假!
在 1970 年代透過研究發現,後而命名 imposter syndrome 的心理學家 Pauline Rose Clance 與 Suzanne Imes 說:有70%的人在一生的某個時段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她們的研究也顯示,有 imposter syndrome 的人會呈現兩種行為模式:要不是個事情總要拖到最後一分鐘才做的拖延者,不然就是做事非常努力的過頭努力者。
過頭努力者如果成功或是做的好,就會歸功於是因為自己的努力與奉獻。拖延者呢?如果表現不如想像,就有理所當然的理由為自己解套。拖延者如果也表現的不錯,就會把結果歸功於自己的運氣好。
天啊!這根本比算命還神準!
探討 imposter syndrome 的重點不是他會不會發生(因為研究顯示大部份的人都會體驗),也不是會對我們會有什麼影響(一直活在被穿插的恐懼與焦慮中,人的狀態總之不會太好)。重點是到底它為什麼會發生,所以我們才有機會預防它。尤其在嚴重體驗者上,特別容易有下面這三種特質:
榜上第一名的是懷疑自己能力。再來是適應度不良的完美主義者,這種人會設定反常高的要求。儘管如此,自己就算能達到要求也不會有成就感。最後,就是有高度焦慮、擔憂與不安的神經質。
但最難以預料的是,研究發現高智商的人反而也更容易有 imposter syndrome,因為越是聰明的人,越會質疑自己的能力。加上聰明人身邊通常都是聰明人,這樣的社群因素也會讓人覺得自己不夠好,鼓勵 imposter syndrome 的發生。治療許多高成就但有 imposter syndrome 的 Marilyn Puder-York 醫生發現,這些人通常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的父母都高度注重學業證書。於是,他們非常擔憂會因為不夠好而被期待有成功小孩的家人拋棄。
高度競爭的工作環境還有學術界,也都是滋養 imposter syndrome 的溫室。要免除 imposter syndrome 不可能,但要降低它或許有機會。其實從塑造一個安全,讓大家能公開承認與討論犯錯的環境就行了。說起來容易,但當 imposter syndrome 已經根生蒂固地在我們的思維,甚至靈魂當中,好像有蛋生雞、雞生蛋的執行困難。我們只能仰賴更有意識的去覺察我們的想法,注意損害力強大的內在聲音開始燃起。
再來,就是接納我們是有多種面向的人類,imposter syndrome 也是其一。要好好的去認識我們自己的各種面向,別把imposter syndrome 帶給我們的想法當作對自己所有的定義。
或許自我洗腦也有幫助:我不是A貨,我可是貨真價實、超正的正品!!(每天記得照三餐看著鏡子對自己說 🤣)
.
.
.
.
#生活中的修行
#身心靈補給站
#蒙特梭利在我家 #montessoriathome
#心靈心理學 #spiritualpsychology
#關係 #relationships
#育兒 #mindfulparenting
#教育 #educationforpeace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Source: Psychology Today https://bit.ly/3zjaH5w
Photo by Ahmed Zayan on Unsplash
社群主義自我 在 鄭匡宇激勵達人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首度不藏私大公開!亞洲第一激勵達人鄭匡宇10年破1,000場演講的說話秘辛!
★一開口,全世界都想聽你說──30種演講×簡報×授課×面試的「聚焦說話術」!
★作者曾受邀至美國Facebook總部演講,並有多場國際論壇、電影節的主持經驗!
★眾多專業人士推薦!口語表達專家 王東明、爆文寫作教練 歐陽立中 專文力薦!
【上台說話的能力何其重要?!──在現今社會,幾乎每個人都有上台的機會!】
你是否曾經──
因為緊張而難以將自己苦心準備的成果,在台上報告時完美展現?
因為在拿起麥克風時腦中一片空白,對自己的表現感到沮喪?
因為自己的不擅言詞、口拙而放棄自己想要的舞台或夢想?
上台說話這件事情,何其重要?!
在現今社會,幾乎每個人都有上台的機會。
無論是在課堂上進行心得報告、在職場上進行提案簡報、對客戶進行規劃說明,
或是對社群粉絲介紹商品……等,成功與否,全都仰賴「台上的聚焦說話術」!
有些人擅長將簡報做得美輪美奐、資訊蒐集得鉅細靡遺,
有些人不需要過多的資料,便能夠將簡單的道理說得絲絲入扣、撼動人心。
明明做了一百分的努力,卻因為說不到別人心坎裡而屢戰屢敗,那該有多麼可惜!
再好的提案企劃,若沒有夠精彩生動的說明,便無法打動客戶或主管;
再優秀的學業表現,若沒有組織良好、得宜的談吐,便無法吸引面試官的注意;
再偉大的企業願景,若沒有鼓舞人心的演說,也無法讓員工感同身受,朝目標邁進。
【你最應該學的30種說話術──別讓所有的努力,因為表達不到位而功虧一簣!】
作者鄭匡宇彙整10年破1,000場的演講經驗,分享30招上台報告、演講或簡報的技巧,
從「上台前」的準備到「站上台」的聚焦說話術,再到「下台後」的反思與改進,
讓讀者在最短時間內提升自信、切中要害、善用肢體與抑揚頓挫的訣竅,
克服人前說話的恐懼,提升感染力與影響力,讓你說得精采、取得共鳴!
▲上台前▲
→用正確的方式看待並相信自己──你的思想與經驗,都有分享的價值。
→適當地自我欺騙+採取行動──預想自己的成功及所以的突發狀況。
→放棄完美主義──世上唯一不會變的事,就是所有事情都會變!
■在台上■
→天生反骨的心理──耳目一新的論點,能夠讓你一開口就擄獲人心!
→將「驚嚇」化為「驚喜」──柔軟的身段與彈性的內容,激發臨場力!
→話題因人、時、地制宜──別只在台上成就自己,卻讓台下聽眾一無所得!
▼下台後▼
→你越敢嘗試,就越多故事──將自己的經歷與體悟化為最引人入勝的素材!
→先感動自己,再感動他人──將生命裡的喜怒哀樂,不保留地說進對方心裡。
→抬高他人,就是在抬高自己──讚美他人要指名道姓,批評他人要隱姓埋名。
#好書推薦
#一開口全世界都想聽你說
#非讀不可
#新創公司
#鄭匡宇
▶▶▶有什麼問題想問我嗎?歡迎來信:service@rucoltd.com
➡鄭匡宇學院網站:httpswww.learnforbetter.com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KuangYuCheng...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owerintalk...
↓↓↓鄭匡宇【隨時來點正能量】podcast上線囉
蘋果:httpsapple.co3529MdS
安卓:httpssoundcloud.commotivateyou
社群主義自我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本集廣告與「KKBOX」合作播出 🎉
《On the Ground 路邊攤計畫》是由非營利媒體《報導者》製播、獨家授權 KKBOX Podcast 播出的節目。路邊攤計畫會帶著大家走進台灣各地角落,聆聽這塊土地上各種多元的聲音,解答青年世代所在乎的那些重要議題。
現在就趕快下載 KKBOX 去收聽吧!👉 https://kkbox.onelink.me/SWCv/shasha77
而且在 KKBOX 收聽 Podcast 全部都免費哦!
#在KKBOX聽Podcast全部免費
#報導者獨家Podcast_路邊攤計畫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KKBOX」立場。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42 【Podcast 路邊攤計畫】一分鐘廣告
02:55 屬於 Billie Eilish 的時尚?
03:53 發生了什麼事?
05:01 「性化」是什麼?
06:29 女性可以自己「性化」自己嗎?
07:39 Billie Eilish 自己怎麼說?
08:41 我們的觀點
09:36 問題
09:54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羊羊
|腳本:羊羊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It’s All About What Makes You Feel Good”: Billie Eilish On New Music, Power Dynamics, And Her Internet-Breaking Transformation:https://bit.ly/3w52z7E
→britishvogue-IG:https://bit.ly/3w52z7E
→Billie Eilish's 'British Vogue' cover sparks a conversation about women's bodies:https://bit.ly/3w23xln
→Can't Decide How To Feel About Billie Eilish's New Look? You're Not Alone:https://bit.ly/3iq4ZK8
→Billie Eilish’s Jarring New Vogue Cover Is A Window Into Gen Z’s Struggle With Sex:https://bit.ly/3ivG4VP
→Billie Eilish 憑什麼那麼紅?她還能紅多久?:https://bit.ly/3w6PP0C
→性化WIKI:https://bit.ly/3vXxPWh
→當性感作為「手段」,女人得勢還是失勢?:https://bit.ly/3ggbOeP
→楊雅晴 TED 演講全文:「親愛的女生,你們要拿回自己的身體、情慾、權利」:https://bit.ly/3csxinD
→【網路帶來的是女性主義的解放還是限制?——第四波女性主義的爭論】:https://bit.ly/2TajWFO
→【這種穿著,在七零年代是解放思想,為何如今是「自我物化」?】:https://bit.ly/35bYpPT
→閱讀時間|關於性別,許多人還在矛盾裡翻身掙扎——專訪康庭瑜,讀《惡女力》:https://bit.ly/2S9Otn7
→舊文】女人到底能不能自我物化?先從大結構環境說起:https://bit.ly/3zctjFu
【 延伸閱讀 】
→康庭瑜,《賦權及其極限?後女性主義、社群媒體與自拍》:https://bit.ly/34XWBcZ
→北一女擺攤陪聊為何是「自我物化」?談性別刻板印象與性的污名化:https://bit.ly/3zctqkc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社群主義自我 在 Angela Charlotte C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近況更新炸驚喜!
從怪怪的黑澀會的背景美眉(甜兒)
到接受自己就是這樣真實舒服
請你跟我一起過更好
活更開心自在
走趟生命探索的旅程
社群網站 Say Hi: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ngelacharlottecheng/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ngelacharlottecheng/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user/angelacheng1993
ACC With love!
Chapters:
00:00 Intro
0:28 Marriage 關於結婚
1:40 YouTube I'm back! YT新走向
2:19 3 Days liqid spiritual cleanse 三日半斷食
4:45 How to accept the "bad" part of self怎麼個受不完美的自己
5:36 How I live my own truth with (accessories) stories 活出自己的特色
6:13 How I make peace with myself 別人對我很有意見怎麼辦
6:39 Let's follow along the journey of TRUTH. 跟我一起變更好
7:20 Summary 總結
8:12 I love you, you are so brave! 其實你很勇敢
9:23 Going to Germany 跟我一起去去德國生活
#Vlog #做自己 #接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