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台灣醫院距離 AI 會更近一步嗎?兩位前線醫師:流程線上化是第一步!
Posted on2020/10/28
採訪統整/鍾佳瑀;文字攝影/盧亞蘭
在 2020 幾乎被疫情籠罩之下,數位醫療的概念無疑是整個國際的趨勢,對此,我國 經濟部近日也首度將「數位醫療」的項目, 加入 了租稅範圍,修訂「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但除了公部門的推動、科技業的發展、及學者的研究外,要 真正暸解「數位醫療」,或許還少一塊最關鍵的觀點——究竟醫生們自己是怎麼看待與科技碰撞的火花?身處其中的 醫療體系人員們,對於「數位轉型」的實際心境又是什麼 ?
這次專訪到馬偕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黃明源、以及彰化基督教醫院資訊部副主任——李金美,除了要提供前線視野、也要帶讀者深度理解距離數位醫療的「最後一哩路」有什麼門檻?未來台灣要是有 AI 醫院,會長什麼樣子?
除了解開「法規限制」,政府還需思考「誘因」配合
要談醫院的數位轉型前,或許該先了解醫療體制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仰賴健保制度之稱的醫院體制,要燒光柴火了。黃明源醫師表示,身為健保的供給端,深知 台灣保險制度長久下去會失衡 ,因為目前只有單一給付單位,產業利潤不夠高,卻要求越來越多,沒辦法繼續發展。
曾赴英國深造的黃醫師也以當地體系—— 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解釋,雖然英國也有「照顧全國醫病」的這種單位,但不同的是 英國政府連醫院都全部一起經營,所以很清楚成本、利潤、等營運端問題 。
照理來說,控制病人少進醫院、少浪費資源、減少開支、醫療服務品質才會上升,但台灣的情況是,假設病人不來,醫院就沒得賺,得多看一個病人才能多賺一塊錢,所以當前要提升品質的話,就要找第三方進來。但首先,是政府要鼓勵 。
上一篇專訪提到,陽明大學前教授張正說:「法規要怎麼修改,業者可以提出來討論」,而黃醫師聽到後,表示這後面還要再加上一句:「而且 醫生們想問的是『給付』要怎麼跟進配合?」簡單來說,政府一隻手是「法規」、另一手則是「給付」;一邊應該解開限制、另一邊則尚需要誘因配合。
黃明源分析,以本次企劃專題的 第二篇 、及 第三篇 的遠距醫療平台來看,長期使用的話,的確可以節省病人時間、及成本效益,但在 健保不會給付之下,最終醫院的品質就一樣無法提升 。再以 第四篇 提及的科技醫廠來說,其實台灣有許多此類型的新創醫材廠商,但產品卻鮮少用在台灣醫院,原因是,儘管政府可能有鼓勵「創新」和「數位化」,但還沒有配套措施來激勵大家去用,等於科技業者被鼓勵嘗試,但產品卻賣不出去,或是只能賣給國外廠商,然而 最大客戶——健保單位,卻沒有要買單 。這如同政府一邊喊著「鼓勵創新」,但另一邊又呈現「有新技術我也不買單」的窘境。
遠程科技,只是推動醫療數位化的「第一個門檻」
黃明源表示,在數位醫療領域裡,其實 最重要的是「流程線上化」 ,並以他為癌症中心做的優化來解釋。首先要了解,癌症病患在醫院的時間通常只有一個晚上,且在施打完化療藥物後,便會返家,所以絕大部分的痛苦都在家裡發生,幾週、幾月才見一面的主治醫師,在診間其實幫不上太多忙,因為除了調配針藥外,舉凡飲食營養、居家照護、心理支持、針灸按摩…… 等各種輔助支持,都不在診間發生,平常病患有問題,通常都個別用 LINE 聯繫個管師 。
黃明源解釋,若醫病之間的溝通管道是院端的 Facebook Messenger,病人在家有問題就可以先問機器人,機器人也會將該病患的紀錄統整,當發現狀況緊急,則會通知個管師介入。而這些 虛擬帳號要怎麼設計、怎麼應答,就是一種「流程改造」,所以這不單單是打造一個軟體,而是一種服務模式、給病人的工具、及醫療端監看的數值紀錄整合。
儘管黃明源的診療間已經開著一台桌機,但訪問的同時,他又打開了自己隨身攜帶的筆電,裡面出現一套簡易、但一目瞭然的系統,上面記錄著癌症病患哪天、哪個時間、出現程度多嚴重、多頻繁的疼痛。但黃明源笑說:「這個系統太陽春啦,被科技廠商看到會笑掉大牙」,他表示,其實最需要的是「流程整合」,而非引進高端技術。
黃明源強調,遠距只是一個初階的「門檻」,因為當前大家在講 AI、5G 等數位革新,但回過頭來需要「看病」時,又得回去掛號排隊,等於一切又回到原點。 假設醫生不能在線上有互動,那軟體、服務、器材怎麼做先進創新都沒用 。彰化基督教醫院的資訊部副主任——李金美則表示,AI 的導入就是醫院的數位轉型,但 醫院流程的確要先轉型,才會符合 AI 的效益 。
李金美以近 11、12 年來,醫院在推動「無紙化」為例。她表示,其實醫師們最在意的不是手抄資料的繁複,而是事後查資料方不方便,假設讓資料科技化後,流程沒有優化,反而會給醫療團隊增添麻煩。
十年後的台灣醫院長什麼樣子?
以李金美所在的彰化基督教醫院來說,近年引入許多 AI 工具,例如與 HTC 的健康醫療事業部—— DeepQ 合作的機器人「蘭醫師」、及與華碩智慧雲端軟體研發中心(AICS)合作的醫療大數據搜尋系統。這些 AI 工具能幫醫師做 臨床影像的風險判斷 、以自然語言搜索把 病例文本做分類 。李金美表示,雖然 AI 是醫院高層的策略,但醫生們也都很有興趣,好奇 AI 具體能幫醫療團隊做到哪一步。但 AI 要落地,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因為一個新的的模式要結合在醫療場域,需要來回驗證,並不是想像中,一只戴上就會自己運行的 Apple Watch,且一個醫院適用的,另一家也不一定能用。
黃明源則表示,首先要思考的,是 如何把醫療團隊線上化 ——把多方單位的溝通做線上流程設計,因為不是丟出新軟體,病患和院方就能馬上使用。但比較可惜的是,台灣很少醫院有在經營這塊領域,因為研究開發很花時間,也不會賺錢,而有在執行的大醫院也多是仰賴政府的「計畫」來試辦,等於研發也不永續。
黃明源補充說到,要把病人照護線上化、效率化,其實不需要太複雜的技術、或專利,但比較好的情況是,任何醫療體系研發出來的東西,可以跟外面世界的新創公司聊過,因為 外部會比院內更懂「商業模式」,以及如何做到規模化的問題 。這當然也會比反過頭來,由新創進入醫院,探討院方內部系統來得有效。簡言之,就很像學校做研究後,把想法執照出去的概念會比較順利。
但要負責「找商模」的醫療軟體新創,其實也面臨到一個難題。 假設以「訂閱制」的購買模式來使用新系統,在醫院有提升營收的前提下,通常一個月、一個科別願意撥一萬元,但試想,一個販售「醫療科技產品」的公司,不太可能一年只能賣一位客戶 12 到 15 萬元,絕大部份的營運模式,還是如運用在手術相關的系統,一次就要花個幾百萬買斷。
其實 AI 要落地最辛苦的,是把想像貼近實際、貼近臨床可以用。從前期用醫師人力去「貼標」、訓練機器,到後期結合進醫院資訊系統系統、等待法規通過,時間會拖很長。 至於問及醫師們對台灣 10 年後「智慧醫院」的想像是什麼?李金美則答,希望 AI 能讓醫生更專注在病人,彙整蒐集等的工作就給科技處理,讓醫院品質上升。
附圖:醫療團隊使用數位化程式示意圖。圖片來源:24 Hour Health Store,CC Licensed。
黃明源醫師使用自己與團隊研發的系統,輔助影像追蹤紀錄。圖片來源:《科技報橘》攝影。
彰化基督教醫院,資訊部副主任李金美。圖片來源:李金美
資料來源: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0/10/28/ai-for-doctors/?fbclid=IwAR3swRvdyvZfGT78kpIqG1-FmuvYy8RHxjxepRDRdaSi_hCJczrKcwcWHQI
癌症健保不給付項目 在 經濟日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常聽人說治療癌症的花費很高,有多高呢?本文整理常見療程、標靶藥品以及免疫藥品費用,有些項目健保不一定給付,或有條件給付,希望幫助大家投保時拿捏額度。
癌症健保不給付項目 在 蔣萬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健保費研議調漲,#應兼顧公平正義原則!」
520陳時中部長確定留任,部長說未來擬將調漲健保費,對此,我今天在衛環委員會質詢時提出幾點要求,請衛福部必須納入考量:
💉1.#解決財務缺口要通盤檢討,#不要讓真正有醫療需求的民眾不敢就醫!
要解決健保財務缺口,有很多面向都要納入檢討,比如:落實醫療分級、避免醫療資源浪費等等,如果只參考部長提出,要針對高於平均就醫次數者,調高部分負擔,容易造成民眾恐慌,甚至因為高額的部分負擔而不敢就醫,以致延誤病情,尤其罹患慢性疾病的民眾,一年就必須回診好幾次。 所以如果單純以就醫次數來調高保費,容易排擠真正有醫療需求的民眾,這一點我要求衛福部必須謹慎評估!
💉2.調漲後的健保費,要有 #一定比例用於改善醫護人員的薪資待遇與工作環境,才能真正從根本改善醫療品質!
💉3.尊重癌友的生命權,#癌症新藥不應改為自費項目!
最近肝癌與胃癌的癌症新藥被健保署從給付名單中剃除,原因是因為肝癌與胃癌患者,對於癌症新藥的反應,比罹患其他癌症的患者表現較差,這樣的比較基準完全不合理,對癌友來說,好不容易等到使用新藥的機會,卻因健保不給付,自費又無法負擔,而被迫放棄一線生機,情何以堪? 我呼籲健保署,尊重癌友的生命權,#重新檢討癌症新藥的給付標準,採取同一種癌症的一般療法與新藥療法做比較,才能真正了解新藥對於癌症治療是否有成效!
💊「#醫護仍共分防疫津貼,#要求衛福部修正防疫津貼發給原則」
審查紓困特別預算時,我曾要求衛福部以「每人每班」一萬元為原則,發給醫護防疫津貼,當時衛福部也當場做出承諾,沒想到現在完全跳票!#蔡總統口口聲聲說要照顧醫護,#卻任由衛福部將醫護防疫津貼大打折扣!
我要求衛福部實際和醫護代表溝通,了解臨床實務上的照護編制,並且遵照當時預算審查的決議,重新修正防疫津貼發給原則,才能真正照顧到醫護人員的需求。
癌症健保不給付項目 在 [醫療險] 健保局不給付項目@ 犀利保險樂意購 的相關結果
預防接種及其他由政府負擔費用的醫療服務項目。 3.藥癮治療、美容外科手術、非外傷治療性齒 ... [醫療險] 健保局不給付項目 ... 癌症治療. a標靶藥物. ... <看更多>
癌症健保不給付項目 在 健保給付 - HOPE|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 的相關結果
病友團體參與全民健保運作之權與能 二代健保的核心改革之一是擴大民眾參與,在全民健康保險法第41條裡更明文規定「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由保險人與相關機關、專家 ... ... <看更多>
癌症健保不給付項目 在 常見癌症標靶藥物費用- 每年50~200萬元不等 的相關結果
常見癌症標靶藥物費用. 每年50~200萬元不等. 新型療法. *依各醫院訂價為準*一切依健保給付項目及支付為標準.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癌症學會、現代保險雜誌(2018年).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