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即是正義」是最近中國網路的流行語,因為再怎麼努力都無法更上成樓,而消費也只是讓大集團賺更多錢,於是他們就不消費,也不努力工作。這樣的思維反映了年輕人在現代面臨的高度競爭壓力,以及極端的社會不平等。上一輩的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年輕人會這樣?
回到臺灣,雖然躺平主義並沒有成為流行,但是這個世代的消費方式,也時常讓上一輩的人摸不著頭緒。為什麼年輕人不存錢買房,卻願意花幾萬塊買一張飛機票,只為了跟偶像搭同一班飛機?
對於1978-2000年出生的「迷世代」而言,他們優先消費的項目是紓解壓力與放鬆」、「小開心與小滿足」,和上一輩明顯不同。這些追求「小確幸」的心態,真的只是因為這個世代太草莓嗎?
林宛瑩過去擔任智榮基金會龍吟論壇資深研究員,現在是奧沃市場顧問的創辦人。她擅長研究青年世代的消費習慣,並扣連到整個社會脈動的改變。奧沃發表了「黑消費」專題,總共有六篇專文在描述「迷世代」的消費方式。
這次跨世代女「人」交流系列講座壓軸場,也邀請宛瑩前來分享,她所觀察到的迷世代女性消費、工作,以及分享她自身的經驗。
____________________
吃苦當吃補的上一輩 vs. 今天吃苦明天吃土的迷世代(內文節錄)
出了家門,代溝也出現在職場關係。在「只要努力做就有錢賺」環境下成長的父執輩老闆,對在意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迷世代頗不能理解,好比日劇《我要準時下班》現實版。沛雯就因為準時上下班、假日不接公司電話的堅持,而在開會時當面受到老闆的嘲諷,「他就直接說『你們看沛雯,她準時上下班我都沒有講她什麼啊!』其實根本是反義。」
回憶起與老闆爭執的過程,沛雯火氣依然,「他甚至說你如果離職,外面找不到像我這樣可以忍受你準時上下班的老闆。我當時有點憤怒,一個禮拜40個小時是勞動合約寫的,為什麼變成是我錯了?」不只討厭鼓勵吃苦當吃補的職場文化,老闆毫無道理的指責更令人難以接受。
對職涯迷惘、已換了三個工作的承翰,同樣提到年輕世代與長輩溝通的困難與失落,「我最近明顯覺得他們愈來愈不了解我、不知道我的世界長什麼樣子。」他進一步點出觀念差異核心,「媽媽想要我開心就好,不想我一直跟朋友比較、覺得自己很多事情沒做好或沒做到。畢竟爸媽不可能複製我們的成長過程,很多感受他們沒辦法知道。反之,他們也有很多感受我沒辦法知道,這中間就是代溝。」從經濟環境改變了世代生涯發展機會、網路改變了世代生活經驗,到社會開放改變了世代核心價值觀,年輕世代在生活各層面都遭遇了世代落差的隔閡與失語感。
簡言之,經濟成長趨緩、網路帶動資訊爆炸與世界快速變化,以及世代價值觀的徹底翻轉,讓迷世代不斷地累積無方向感、不一致感與無力感;迷世代的「厭世」和追求小確幸心理,某個程度反映了年輕世代整體「生活失調」背後,源自台灣整體社會環境改變和世代落差的多種刺激。大人們難理解不只是世代改變的結果,同時也是迷世代生活失調的「病因」之一。
只是,小確幸消費何以成為迷世代生活失調的藥方?又為何是以吃喝美食、休閒興趣以及旅遊為主?這些消費到底怎麼「治療」生活失調呢?接下來,我們分急慢兩種狀態來看。
原文網址:https://www.owlconsulting.com.tw/black-ch1
圖片來源:奧沃網站擷取
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工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起 #參與展覽再聽演講
#線上活動開放全世界讀者加入 #機會難得 #呼朋引伴來參加
【展覽資訊】展出現代女人的模樣|跨世代女「人」線上互動展
🌟線上互動展覽:https://padlet.com/r09325002/anthrodo
【講座資訊】跨世代女「人」交流系列講座
📍廖雲章・獨立評論@天下 總監・9/3(五) 19:00-21:00
📍劉雨涵May・健身頻道May fit創辦人・9/5(日) 13:00-15:00
📍林宛瑩・奧沃市場顧問創辦人・9/8(三) 19:00-21:00
🌟報名資訊放置於展覽內
🌟講座採用webex視訊軟體進行線上講座
🌟搶先看百工粉專,不錯漏任何資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BusyCabinCrew,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8年5月4日 這一天很特別 因為這天是 空姐沛莉 在包福航空 的最後一趟飛行 很謝謝沛莉 一路以來對空姐團隊的力挺 從第一集空姐忙什麼客串乘客 到第四集成為正式上線的空服 一路陪著我們到第66集播出 整整20個月 就在最後一集錄完後 我們也仿照離職的空服員 在最後一趟飛行結束後 當班組員...
「沛榮離職」的推薦目錄:
- 關於沛榮離職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沛榮離職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沛榮離職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沛榮離職 在 BusyCabinCrew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沛榮離職 在 [公司] 沛華承攬公司評價- 看板Sala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沛榮離職 在 沛華沛榮 - 工作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沛榮離職 在 沛華離職的測驗範本和範例,DCARD、PTT、104、518 的評價
- 關於沛榮離職 在 沛華離職的測驗範本和範例,DCARD、PTT、104、518 的評價
- 關於沛榮離職 在 [公司] 沛華北區行政人員請益- 看板Salary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沛榮離職 在 【公司】 沛華北區行政人員請益- 薪水板 的評價
沛榮離職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認識莎莉姊的時候,她已經不是威風八面的新聞部最高主管,我也不知道她是因為照顧病父,因此離開新聞圈,孝順兩字,對新聞人來說,是很難承受的美德,當你扛起了照顧者的角色,動不動請假,連一般企業都很難接受,更何況是從不養閒人與廢人的新聞部。
父親過世後,她重新找工作,豐沛的資歷與超高的薪水,成為謀職的兩道大磚牆,讓她看不到機會的光,我們在LINE上的交談,常常都是她又去了哪個地方任職,以及水土不服,這種感覺很像是一個拿滿獎狀的孩子,突然就業不順,那些曾經閃耀的光榮,都成為負擔。
她遠走到澳門工作,一個我們業內都知道發薪水不準時的電視台,大家都不要去的地方,卻是她珍惜的機會,她在澳門電視當大主管,看到的牛鬼神蛇神就更多了,來自大陸的記者,對於需要跑比較危險新聞時,直白抗命,「我是家裡的獨苗,出事誰可以負責」,等到需要採訪北京人大新聞時,獨苗記者特別積極。莎莉姊酸他「怎不怕墜機,去北京採訪有多危險不是嗎」,獨苗記者對酸言酸語不放心上,直言人大採訪可以認識許多人,對職涯有幫助,他要前往。莎莉姊感受到很多狼性,狼性說穿了,就是毫無遮掩的「利己」。
澳門回來後,莎莉姊待業了一陣子,不想再離開台灣的她,最終還是去了越南的電視台當主管,遠走海外工作,一樣是走投無路下的不得不,她的薪水太高了,不出走沒機會啊。她總熱情邀我去越南走走,我總顧忌著工作,錯過白吃白喝白住的好機會。那一年過年,她放假回來台灣,我們在南部碰了面,兩人閒逛橋頭糖廠,她說著自己的故事,當年爸爸要養三個孩子,非常艱辛,連上廁所沖馬桶的水都要算計,小號不能沖水,要累積到有人大號時,才能按下馬桶的沖水按鈕。就是這樣的處處節省,才能養大孩子,窮環境讓孩子努力向上,她考上台視記者時,深感光宗耀祖,而我對於這樣辛苦的日子,聽得瞠目結舌,多不容易啊!
去越南幾年後,她回來台灣,低調結婚,那年她49歲。她在書中寫著,「我要一個婚姻,即便很多人都說,你都要停經,幹嘛結婚自找麻煩。」她不被勸退,堅定的認為,結婚是自己人生想要的標配。她嫁雞隨雞定居花蓮,身為後輩的我,自然不敢多問,只能說出「恭喜。」她在新書中寫出相親經驗與追愛過程,坦承到令我佩服,她在這個篇章中寫著,「如果你對找另一半「隨緣」,是安慰自己沒有行動力的藉口。」
莎莉姊有資格罵人,她的先生是相親認識的,她遠從越南飛回台灣高雄老家後,再搭高鐵北上,這麼「厚工」(台語)千萬里相親的過程,她全力以赴,順利走入婚姻,她為愛離職,從越南回來,定居在人生地不熟的花蓮。
她在越南時,寄應徵信到花蓮有傳播科系的大學尋覓教職,工作機會是自己找來的、爭取來的,一如她的愛情,她的人生沒有坐以待斃,沒有我太老了不可能,她總是想要試試看有沒有一個可能,最終,她都試出她人生的新可能,心想事成。
她在東華大學任職,找我去花蓮演講,我一口氣答應,我真是天真啊,以為會有飛機,自費飛過去輕鬆容易,出發前才發現,周間花蓮沒有航班,更慘的是,在我出發的前兩天,鐵路斷了,真是天亡我也,我只能搭客運抵達,講題是:「如何經營自媒體。」
我的這場演講,台下的學生聽得興趣濃厚,上百人聽演講只有一個人付諸行動,就是莎莉姊。她在52歲開始斜槓,如今出書,我覺得與有榮焉,如果你對於我上述的分享感興趣,記得去購買她的新書,你會更完整了解她的奮鬥
書名 :每道人生的坎,都是一道加分題
購書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7778?sloc=main
分享貼文與留言,圓神出版社提供好書兩本給大家抽,8月10號公布得獎名單
沛榮離職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沒有蘋果日報的七月一日,香港的報紙就長這樣,太陽升,東方紅。2021直接變1984。
同事陳虹瑾蔣怡婷寫的《當蘋果落下》,照片來自Thomas Kuo(顧爾德)臉書。
《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落地香港,不到1年,剛過26歲生日的香港《蘋果日報》也落地了。
6月17日起,《蘋果日報》(以下簡稱《蘋果》)在短短1週之內被迫關門。直至截稿,至少有7名《蘋果》員工被抓,除了管理層級,更有負責撰寫評論者,港警並警告,未來不排除逮捕更多蘋果人。
蘋果終究沒能撐到今年七一。中共歡慶建黨百年的同時,香港的新聞自由正在急速死亡。曾是新聞自由堡壘的香港,在無國界記者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排名,從2002年的全球第18名,摔到2021年第80名。
本刊訪談的15名前香港《蘋果》員工,在《蘋果》年資最長者達25年半,最短者僅5個月,他們之中,不乏在《國安法》正式生效之後,仍堅持到《蘋果》報到的記者。走過自由的黃金年代,香港新聞界最壞的時刻可能還沒到,有人卻說,最壞的年代,最需要記者。
6月23日,收到《蘋果日報》正式停運的消息時,Ruby(化名)在旺角的咖啡店裡看著手機的新聞標題,幾乎不可置信。手機不斷彈出同事傳來的訊息,「回公司、回公司」,她忍不住流下眼淚。
工作最終日 公司的死期
2018年,Ruby加入《蘋果》港聞組擔任記者。這是她畢業後的第1份全職媒體工作。最初,她寫人物專訪、城市裡大大小小的人情故事,但沒過多久就遇上了反修例運動與香港政治環境變動最劇烈的時刻。「我好像是專門寫抗爭新聞…由2019年開始,全部的東西都是和抗爭有關。」
前一天,她已交出在《蘋果》的最後一份稿件。她想轉換跑道,幾週前辭職,只是沒想到,原訂工作的最後一天,竟成公司的死期。
香港《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深夜正式生效,阿婷(化名)在7月進入蘋果工作。其實,當時她也拿到其他媒體的工作機會,會選擇蘋果,有2個原因:「我待過親建制的媒體,想試試香港最自由的媒體;還有,我想見證歷史。」入職不到1年,歷史突襲阿婷和她的同事,她嘆:「大家都知道這一天會來,但來的時候,每個人做100次準備都不夠…」
6月17日清晨,港警以「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拘捕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壹傳媒集團營運總裁周達權、香港《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總編輯羅偉光及蘋果動新聞平台總監張志偉等5名高層,隨後正式起訴張劍虹、羅偉光,並凍結《蘋果》3間相關公司共港幣1800萬元資產。其後,警方動員逾500名警力搜查壹傳媒大樓,並帶走44部電腦和大量新聞材料。6月21日,黎智英顧問Mark Simon透露,《蘋果》缺乏資金,可能在6月25日前會被迫關閉。
恐懼纏繞著蘋果辦公室。6月21日下午,陳沛敏表示,如果同事決定辭職,可以不用通知期,即時生效。負責國際、突發及英文版的主管相繼離職,動新聞和財經版亦停止運作。6月23日,警方拘捕筆名李平的蘋論主筆楊清奇,《蘋果日報》當天表示,基於「員工安全及人手考慮」,宣布將提早於當晚關閉,並在6月24日出版最後一份報紙。
法治框架中 紅線在哪兒
滂沱大雨中,Ruby搭計程車趕回將軍澳壹傳媒大樓,路上買了5份《蘋果日報》,想回辦公室後分派給同事。2天前,她和一群同事像去戶外教學一樣參觀公司的印刷廠。看著機器吐出一份一份滾燙的報紙,她說當時有種看電影《Spotlight(驚爆焦點)》時的感受。《Spotlight》講述的是《波士頓環球報》的記者們如何揭發天主教會在波士頓性侵兒童醜聞。「我覺得對於任何一個做傳媒的人來說,那個moment都是一件好浪漫的事情。這是一個大家同心合力的結晶。」
但過了這一晚,這些都要成為歷史。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表示,從以《國安法》起訴黎智英,到拘捕公司管理層、打壓《蘋果》,這些動作背後,港府想傳遞給香港新聞界訊息很簡單,「就是做報導、做評論、做新聞工作是會有後果的。」他指出,香港新聞界在《國安法》落地後的一年內經歷多次打擊,例如整肅香港電台、撤換有線電視與《Now新聞》高層,又例如記者蔡玉玲運用查車牌資料做報導,就被控「虛假陳述」並遭定罪。「整個氣氛都是對新聞業不友善,是不是記者知道太多事情,對整個(政府)管治會不好呢?」
《蘋果》熄燈後2天,香港政府公布新人事任命,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升任政務司司長、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出任保安局局長。以往,政務司司長這個香港政府的「第二把交椅」均由政務官擔任,李家超上任後,成為首名具保安局背景的政務司司長,香港負責制定政策的機構和實際執法的機關,現在都由有保安局背景的人出任。
6月23日,李家超在接受商業電台專訪時表示,《國安法》公布1年來,國家安全的嚴重風險已降低,但須防範資金以「基金」形式透過「媒體、藝術、戲劇」等「軟性」途徑進行思想方面的滲透,「宣揚港獨及危害國家安全的訊息」。對傳媒的整肅,可能尚未到頭。
陳朗昇觀察,香港的傳媒工作者一直站在法治的框架中思考紅線在哪裡?到底什麼樣的報導、評論會有問題?但從特首到警方,沒人說得出標準在哪裡。「不是法律,而是政治問題。」他說.......
·········《蘋果》前總新聞主任李家聰是《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的負責人,今年6月從《蘋果》離職,卻以特約方式持續參與節目製作,對外他都說:「離職原因很複雜。」《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是他去年八月底一手規劃的節目,彼時,香港2家主要電視台《Now新聞》及有線新聞台均有高層人事異動,立場親中的空降新團隊引發電視台大批記者離職,「網路上很多年輕人說,現在沒有一個可以看的電視台了,都給建制派說話了,《蘋果》可不可以開一個新聞播報?」
「我想了很久,很想做,我主管、最近被捕的(動新聞總監)張志偉就跟老闆提,他(黎智英)一口就說,『應該做,馬上做。』那是(去年)810大搜捕後,黎智英被抓進去調查,2天後放出來時,」李家聰在電話那頭笑道,「《蘋果》是很奇怪的公司,很自由,沒有規範,可以讓你不停做你想做的事情,黎智英是不能停下來的人,隨時有新想法,要做就做,企劃案都無需提。」於是他和團隊從零開始,訓練同事當主播,用現有機器建出「很山寨」的攝影棚,不到1年,《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每日直播都有1萬多人收看,最後一天直播甚至有3萬6千人在線觀看,單集點擊率已近40萬次,「香港話講,我們是『用蔗渣價錢做出燒鵝的味道』。」
彼時親民主派的香港新聞台節目正在消失,「像是47人案(47名泛民主派因「35+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的審訊,我們都會在法院門外做直播,別家媒體肯定不會放在重要位置,但我們用一整節15分鐘做,人家不敢做、怕做的,我們更應該站出來。」
國安法逼迫 當局眼中釘
港聞靜態組採訪主任蔡元貴工作到公司營運的最後一日。他1999年入職,至今已22年。他說《蘋果》政治立場向來鮮明,這些年受到不少壓力。「2019年之前,報紙和網路經營狀況很差,被一些廣告商杯葛嘛,就算政府不搞我們,可能也會很辛苦。」但他回憶,自他入職以來,《蘋果》的編採政策從沒因政治壓力而改變。「從1999年開始做,感受到外界政治壓力越來越緊縮。所以在《蘋果》好幸運,當很多人都不敢講話的時候,你還敢講。」
但今年4月開始,前所未有的壓力,逐漸逼到《蘋果》眼前。4月15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稱會依照《港區國安法》「加強宣傳、指導、監督和管理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等對國家安全事宜的處理」,時任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強調「假新聞和國家安全直接有關」,將採取調查,並影射批評《蘋果日報》。5月17日,香港警方根據《國家安全法》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多數股份,及黎智英擁有的3家公司銀行帳戶內的資產。當天,台灣《蘋果日報》宣布停止印製報紙。
報導不具名 是認輸了嗎
5月底,港聞組記者阿凱(化名)身邊已有4、5個同事離職,其中包含他的主管。當時,除了年資淺的同事,還有一批中高層主管離職。阿凱證實說,「當時真的有幾個中高層的人走,他們對外都說是個人理由,但其實也是透露《蘋果》可能會關,記者可能會被抓…」那幾個月,公司迎來更詭異的低氣壓,上層甚至開始盤點人力,問人員:「有沒有想要走?」傳言流竄,「有人說他們是逃兵,但我覺得,他們不是害怕而離開的,中高層的人總是會被找到,比較像是提醒同事,每個人都應有不同考量。」
「我想自己還可以留多久呢?我還有3、4個採訪沒有做完,我一定做完,所以傾向要再待一陣子。但下一步是什麼?要等到總編被抓時走嗎?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堅定說,要跟《蘋果》走到最後。」5月初,阿凱在越洋電話那頭說。
當時他的工作已比過去艱難得多。官方活動這兩年已很少邀請《蘋果》記者,《國安法》實施後,他的受訪者紛紛拒訪,「大學教授以前很樂意回覆採訪,現在敢說話的很少,『刊登在蘋果』會不會被視為支持《蘋果》?」報導紅線在哪?哪些是「敏感詞」?「現在很流行說勾結外國勢力,像採訪外交新聞、流亡人士,都要小心,不然就會被認為是宣傳港獨思維,我們要引用比較多官方內容,盡量平衡報導,也是保護自己。」
據悉,去年中《國安法》落地,港蘋記者從此幾乎不在報導中使用真名。今年4月,《蘋果》曾舉行內部編採會議,將報導中使用的「武漢肺炎」,一律改為「COVID-19」。「這是很重要的改變,像黑警這樣的詞改掉,我覺得OK,但武漢肺炎並沒有情緒化,只是形容某個疾病從哪裡發生,感覺公司更保守了。我們不應該禁止、不能用哪個字眼,這是一個重要的訊號,編採做法變了,」6月底,當阿凱再次接受我們的採訪,他無奈提及那場會議。
蔡元貴也證實,港聞靜態組近期曾舉行內部編採會議,將報導中使用的「武漢肺炎」,一律改為「COVID-19」,涉及國外制裁的內容也都盡量避免報導。
幾乎每位受訪的港聞記者,都提到「武漢肺炎」一詞用法的轉換。不少人也提及,《國安法》去年通過後,稿頭幾乎不再放記者名字,有些記者對此安心,卻有人對公司做法感到憤怒。雙方妥協後的做法是:若記者堅持要掛名才掛名,其他報導一律隱去記者真名。
6月24日清早,香港書報攤湧現購買最後一期《蘋果日報》的排隊人潮。(達志影像)
這一年之中,阿婷曾訪談香港本土青年組織與其他敏感題目,類似稿件,她都堅持在稿頭掛上本名。「我主管再三問我:『真的要掛嗎?妳確定喔?』我說:『確定。』」為什麼如此堅持?「我想…表現一種:『我就不怕』的態度吧…」
港聞記者駱嘉輝(化名)說得直接:「光榮和安全,我不用思考,安全第一。」這整年,他做的重要報導都不具名。港聞記者阿海(化名)說:「可是,自己的獨家或重要故事,還是會想給自己credit啊。」阿海又說:「雖然我不知道自己何時會出事,但受訪者是具名受訪,我們不下byline(記者署名),對受訪者也不公平。」記者阿強(化名)曾經質疑公司的做法:「我為什麼不要具名?我覺得這樣好像是我們認輸了。有同事問公司,為何要後退一步?為何讓人家覺得你怕《國安法》呢?」我們問阿強,此刻回頭來看,如何看待公司1年前不讓你們掛名的決定呢?「我不知道…」他沉默了一會兒,答道:「也許他們(主管)的危機意識很高吧。」
雖然阿強的立場是「不向《國安法》低頭」,但他仍不諱言,這一年中,經歷過前所未有的自我審查。例如在報導裡,「港獨」字眼是萬萬不可出現了;就連報導《國安法》後街頭的零星民主行動,有人高舉或高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到最後他連受訪者說的原句都不敢寫,自動替受訪者隱去「那8個字」,轉而改寫成隱晦的「光時」2字。駱嘉輝更曾在挑照片時,和同事討論半天:照片裡的人手持「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字樣,那8字是否該打上馬賽克?
身陷恐懼中 憂被警抓走
「《蘋果》死掉,只是反映了整個行業快要死掉的問題。每個人的『最後』是不一樣的,我不一定能承受那種恐怖(挑戰底線),在香港,沒有記者認為自己是在做非法的事情,以前在香港做記者是挺好的,但現在要想,為了做對的事情,要付出什麼代價?讚美政府的文章沒有新聞價值啊,要批評它,找出問題才是我們的工作。」但恐懼不時鑽進阿凱腦中,「我有時候會想像這個畫面,早上6點鐘,警察上我家的門要抓我。我是不是該跟家人討論、做好心理準備?不能當沒有這一回事,但這很難跟家人討論,他們一定會叫你不要做啦。我心裡也一直有一個人在呼喊,『走啊!走啊!不可以留下來!』」
阿凱終究留到最後一天。6月17日,羅偉光等人被抓那天,他在外頭採訪,他用訊息告知我們,「我問了採訪主任,他說如常採訪,我就繼續做已約好的訪問。有同事說:『做好今日,才有明日。』」
同樣留到最後一天的港聞組記者S則說,早有心理準備了,只是沒料到會有500港警上門搜公司,她見長官被港警押出《蘋果》大樓,「那種感覺很差,不是害怕,而是憤怒。」6月17日,她回到公司時見電腦被抄走,抽屜被亂翻,唯一慶幸是,她把重要資料都處理掉了,「其他所有文件都被翻過了,去年公司被搜之後,我就只在抽屜放食物、零食。」但她顯然還是不甘心:「我們之前覺得,《蘋果》能熬過六四,是不是能熬過七一呢?」答案很明顯了,話筒那頭沉默許久,傳來一聲慘笑。
凶險超乎預期。6月17日中午,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在記者會上稱,《蘋果日報》有數十篇文章呼籲外國制裁,危害國家安全。他並稱:「行動是針對利用新聞工作為工具,做危害國家安全行為,一般新聞工作者與他們不一樣,不要和他們扯上關係,要和他們保持距離。」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甚至形容《蘋果》大樓是「犯罪現場」,媒體追問,一般人轉發《蘋果》文章、市民購買或訂閱《蘋果日報》是否違法?李桂華竟稱:「要視乎其企圖。」
6月19日,羅偉光等人出庭那天,李家聰去了法庭旁聽,「我在公眾席上一直在想,他們到底做了什麼的大錯事?現在要面對牢獄之苦?我不禁想,如果今天坐在裡面的是我呢?」那天羅偉光對來支持他的同事們比了個握緊拳頭的手勢,示意「要加油」,卻讓旁聽的同事們哭了出來。
全文連結
https://www.mirrormedia.mg/premium/20210628pol001
沛榮離職 在 BusyCabinCrew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年5月4日
這一天很特別
因為這天是 空姐沛莉
在包福航空
的最後一趟飛行
很謝謝沛莉
一路以來對空姐團隊的力挺
從第一集空姐忙什麼客串乘客
到第四集成為正式上線的空服
一路陪著我們到第66集播出
整整20個月
就在最後一集錄完後
我們也仿照離職的空服員
在最後一趟飛行結束後
當班組員都會聚集起來
送給他歡送禮物
可能是一束花
可能是一張卡片
可能是一個寫滿祝福的
飛機餐餐盤
祝福沛莉
之後都能順順利利
謝謝沛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3cPN7pAuEI/hqdefault.jpg)
沛榮離職 在 沛華沛榮 - 工作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2020年10月31日 — 沛華沛榮 ... 主管說我不投入工作,然後我就離職了 ... 還會間接的叫你七點前打卡不然會被高層關注,然後提離職一直拖還會威脅你要付教育訓練費,離職 ... ... <看更多>
沛榮離職 在 [公司] 沛華北區行政人員請益- 看板Salary | PTT職涯區 的推薦與評價
公司名稱:(盡量填寫全名或為大眾所熟悉之名稱)沛華實業應徵部門/職務/工作地點:北區行政人員/ ... 之前遇過沛華離職的人,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 ... 哈哈沛榮沛華哈哈. ... <看更多>
沛榮離職 在 [公司] 沛華承攬公司評價- 看板Sala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代PO
雖然已經極盡所能的勸退她,他還是希望能到板上問問各位前輩的意見。
以下為此公司面試獲得的資訊
新鮮人小魯妹近期面試此公司財會人員一職,面試過程部門主管還算和善。
大致了解公司制度如下:
新進人員教育訓練需綁約一年,若期間離職需自付培訓費。
且規定離職後六個月內不得任職於同業公司,類似於競業條款。
小魯妹上網搜尋此公司評價多為負評(但為6-10年前資訊),該公司人員流動率高,正面評價
僅教育訓練完善,工作安排會循序漸進。
工作地點為台北
薪資為28k 責任制 無加班費
年終視營收而定,無平均月數
有三節獎金,一樣無確切金額
想請益各位前輩是否有在此公司的工作或是曾接觸此公司的經驗可分享?
--
Sent from my Androi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7.185.23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467544576.A.19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