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書活動][#好書推薦]**請見內文**
這是臺灣本土文學與地理的對話😍
23.97,一條隱形的北緯線,
卻讓花蓮港的紅燈塔、南投臺灣地理中心碑,
與彰化芳苑燈塔有了奇妙連結。
登高離岸,一個對山嶺後頭的好奇,
竟讓臺灣東海岸的鯨豚使者,
突圍海島限制,再次啟航,重新看見海洋。
兩座燈塔、兩個地點、一道緯度,勾起海洋作家廖鴻基的好奇,萌發探索臺灣西部海岸的想法。二〇〇三年,廖鴻基組成工作團隊,租用一艘二十噸賞鯨船為工作船,以一個月的時間航繞臺灣一周,執行「繞島計畫」。
期望藉由這次行動,突圍海島限制,讓臺灣社會對疆界的思維,從傳統的陸地海岸延伸到沿海,藉以宣示「海洋」應該是島國社會重要的生活領域。
臺灣並不大, 也許可以透過「多認識一座城市」、「多認識一段海岸」、「多認識一片海」……為行動意念,走出去、航行出去,就同廖鴻基所說的「海洋無可預約,但值得期待」。
一起循著作家書寫的路徑,換個角度閱讀島嶼臺灣。
---
#幼獅文化 與 #巫師地理 合作
#抽獎須知
1、請按本貼文一個讚👍
2、留言一句話關於你對臺灣海岸或海洋正面或負面的肯定或關心。或者留言一張照片是你與臺灣海岸的合照 😍
3、請公開分享本貼文
** 以上三步驟完成即符合抽獎條件 **
將會抽出兩位 巫師地理 粉絲 😍
得到一本新書《23.97的海洋哲思課》
** 截止時間與開獎時間是 11月15日 **
---
◎作者/廖鴻基
1957年出生於花蓮,曾從事漁撈,執行鯨豚海上生態調查,創辦臺灣賞鯨活動,創立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任創會董事長,目前為海洋大學駐校作家。多年來致力於多樣海洋計畫,並將海上生活觀察與感想寫成海洋文學作品。
著作及編著海洋文學作品有二十餘部,多篇作品入選為教科書文章,以其書寫的取材廣闊與描繪之幽深,自成一格,影響深遠。
獲獎:時報文學獎第1 6、1 8 屆散文類評審獎,聯合報讀書人文學類1996、1997年最佳書獎,1996年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第一屆臺北文學獎文學年金,第12屆賴和文學獎,第12屆巫永福文學獎,2006九歌年度散文獎,2011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年度好文,2016花蓮縣文化薪傳獎,2018年當代臺灣十大散文家,2019吳三連文學獎。
(節錄,臺灣護聖宮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林肇睢)
即將出版《23.97的海洋哲思課》新書,藉由對花蓮港紅燈塔、埔里地理中心碑、芳苑王功燈塔三個塔碑地標串連而成的橫軸線,正是北緯23.97度,且正中央是由三千公尺以上海拔的山脈切割為差異化的東西海岸,整體景觀上,東側適合大海捕撈、船舶隨時進出順暢,海浪洶湧、晨曦柔美;西側適宜養殖,溼地底棲生物、貝蟹補捉、漁船進出須待滿潮,且看不到海浪,每天可見到艷麗的夕陽折射海灘,讓人讚歎落日餘暉之美。全書對臺灣島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光在23.97的北緯橫軸上的東西兩側有了非常詳盡的論述與描寫,雖未能身歷其境,但文筆的流暢,用字遣詞的深入淺出已讓我們如身在岸邊,親觀白浪翻騰,腳踩沁涼的溼地泥灘一般的真實感受。很多人居住臺灣,並開口閉口愛臺灣,這本最精緻的海洋哲思課鉅作,真的不可錯過擁有並精讀的機會。
《23.97的海洋哲思課》用同緯度的兩座燈塔串接花蓮、彰化兩個地方,並從生活探索和實際經驗,來對比高山兩側兩個縣市的海岸到海域,關於環境的、生態的、人文的繽紛差異。
有位哲學家說:「大思考需要大景觀,新思想需要新位置。」這部作品提醒我們,走出去、航出去,換個位置、換個視角的必要。視角改變視野將跟著改變,思想及情感也將跟著不同。
(節錄,作者的自序)
《23.97的海洋哲思課》兩座燈塔,兩個地點,一道緯度,牽連出臺灣更立體的面貌。藉這部作品的出版,鼓勵臺灣社會進行更多的自我探索,如書中所述:「除了家鄉,以實際行動多認識臺灣的另一座城市、另一段海岸或另一片海域,經由探索,透過環境自覺,來閱讀臺灣更立體、更深沉的身世。」
購書連結: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4182
#臺灣地理 #海岸地形 #海洋教育
東海大學教發中心位置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琉球王國|知史百家
安煥然
明朝時期,有一個東亞小國曾經扮演了滿剌加對中國商品交易的重要中介角色。這個古王國,就是琉球。
琉球,即今之日本沖繩縣。在過去,它是一個獨立王國。明朝的時候,琉球是與中國關係最為親密的海外藩屬,在經營東亞和東南亞的海洋貿易上,輝煌一時。
琉球位於日本九州以南,台灣之北,西隔東海望向中國東南。它是由一系列的群島所組成,包括奄美、沖繩、先島三大群島。島多丘陵。
地理位置及季候風的關係,琉球與日本和中國之間自古有交通往來。《三國志》的「夷州」、《隋書》之「流求」,其地望究指是今之琉球或是台灣,至今仍曖昧難考,尚多爭議。但可以證實的是,約在8世紀日本遣唐使最盛之時,遣唐使之歸程,其航線主要是從中國沿海出航,渡海途經琉球的奄美群島,北抵九州。這條「南島航路」之開闢,琉球成為日本遣唐使船的中繼休憩地或緊急之避難所。
10世紀至13世紀,琉球進入了其歷史上的「城邦政體」(琉球方言稱之為gusuku)。他們盤踞各山頭築城立國,並且展現海洋交通的活力,逐漸納入東亞貿易圈的一環,經營起中國與日本之間的民間海貿中介。
14世紀,琉球形成以北山、中山、南山的「三山鼎立」局面。他們先後與明朝建交,納入明朝的中華朝貢體系,正式確立了與中國王朝的宗藩關係。
15世紀三山統一,琉球中山尚氏王朝確立,並且利用與明朝中國的朝貢關係,積極地事大、示忠、示誠,派遣學子赴中國求學,主動華化,接收大中華的感召,成為明朝最為信任,關係最為密切,朝貢次數最為頻繁的一個海外藩屬國。
也因為如此,明朝政府給予琉球多項特權,得以進入中國市場,在中國境內自由採辦陶瓷和絲綢等貨品。琉球雖然只是東亞海域上的一個小國,但「小國外交」的智慧發揮,卻讓他借助於明朝中國的「恩賜」,琉球王國遂以其特殊的中介貿易方式,躍昇成為亞洲海洋貿易網絡的重要中介國家。不僅與中國、日本有頻繁的往來,甚至連東南亞地區的安南、暹羅、爪哇、舊港和滿剌加等,都是其貿易的親密伙伴。是為琉球王國的黃金時代。
可悲的是,1609年(明朝萬曆年間)琉球遭受日本薩摩藩的侵略,琉球進入其歷史上的「兩屬時代」,既是中國王朝的藩屬,又屬日本薩摩藩。此後,琉球雖然繼續與明清中國王朝維持封貢關係,但其貢舶之利,實際上已被日本薩摩操控,淪為日薩支配下的半殖民地,「一妻事二夫」,國勢日衰,自主權日削。
雖然琉球對中國天朝一直存有奢望,每受外辱,必有遣使「密航」向中國求援,「哀請天朝」。可是,中國能夠給予他們的關注實在太少。尤其是在19世紀後半,中國天朝政體也搖搖欲墜,自身難保。
1875年日本宣布「琉球處分」,禁止琉球朝貢中國,琉球亦無以自主,乃密遣使者向中國滿清政府求援。然而清廷這時也是自顧不暇,琉球密使自刎,以圖「感動」「天朝」,亦無濟於事,享國四百餘年的琉球王國遂告滅亡。1879年,日本正式「廢琉球藩,置沖繩縣」,琉球成為日本領土的一部份。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沖繩島戰役,美軍反攻,島內軍民傷亡慘重。沖繩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代罪祭品。大戰結束後,琉球由美國「託管」。1972年「復歸」日本。
走過歷史,活在當下,當各地都在強調本土、悲情訴苦之際,琉球,是一個不應被遣忘的城。1991年,還唸大學三年級的我,隨陳信雄老師赴日本沖繩考察。沖繩縣立博物館的當真嗣一先生殷勤地嚮導,得以見識當地各博物館和考古工作站所收集到,在沖繩出土的中國和東南亞的陶瓷破片和文物,又走訪了各gusuku「城」之遺跡,才使我「發現」了「琉球」。對當真先生等沖繩學者之熱愛鄉土,以及沖繩考古工作之積極,更是為之動容。
他們極力在維護本身的「琉球文化」。首里城、那霸市、gusuku,二弦琴、陶藝、民歌。其山與海,和列島,美極了。是我旅程中一座難以忘懷的城。
在「日琉同祖」論的無奈束縛下,他們仍然在尋找縫隙,嘗試重建自己的歷史文化特色。在後殖民、後現代的情境裡,邊緣進攻中心,日本數部拍得很不錯的電視連續劇,就是以沖繩外島為取景。安室奈美惠,以及那首《未來》(也就是劉若英翻唱為《後來》)的原唱組合Kiroro,均出自沖繩。周華健那首朗朗上口的《花心》,其實也是琉球的民歌。
還有,那位經常來新馬進行有關日本軍侵略罪行的實地調查,大罵日本「天皇軍隊」,非常令人尊敬的高島伸欣,他就是琉球大學的教授。
這樣一個幾經蹂躪,又如夢境般的仙山列島,琉球王國在500多年前,與我們的滿剌加有過一段友好的情緣。精彩故事,就留待下節再談吧!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東海大學教發中心位置 在 婷婷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開割!廣東首批“海水稻”即將上市銷售】
“開割!”9月3日上午11時許,隨著廣東海洋大學教授、江門臺山海宴鎮“海水稻”項目負責人陳日勝一聲令下,兩臺大型收割機緩緩駛進稻田,吞吐之間,沈甸甸的稻穗已“變身”熱乎乎的谷粒,豐收圖景徐徐展開。
自此,海宴鎮南豐村3000多畝“海水稻”已進入收割高峰。經專家測產,該稻田的水稻總產量超1600噸,成品大米預計將在10月上市銷售。這意味著,廣東本土種植的“海水稻”大米將首次端上大眾餐桌。
“海水稻”學名“耐鹽堿水稻”,南豐村是廣東省首個在鹽堿地上完成墾造水田項目並種植“海水稻”的村莊。2019年,海宴鎮通過打造農業產業園,吸引“海水稻發現者”陳日勝團隊來此建立科研育種基地,當年晚造試種750畝“海水稻”獲得豐收,最高畝產超450公斤。
南豐村村民龍先清說,村裏有幾千畝灘塗地,以前種出來的香蕉和甘蔗,還沒大拇指粗,“沒想到灘塗地也能長出糧食,‘海水稻’了不起!”
今年早造,陳日勝團隊將“海水稻”種植面積擴大到4000畝,並在稻田裏養殖魚蝦蟹,提升經濟效益,“我們致力於打造集育種、生產、加工及銷售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采用標準化流程生產的米廠即將完工,‘海水稻’大米10月即可上市銷售。”陳日勝說。
當前,我國正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研究推廣“海水稻”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據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測算,我國約有15億畝荒蕪鹽堿地,利用好1億畝種植“海水稻”,即便畝產只有300公斤,也能產出300億公斤糧食,解決8000萬人的吃飯問題。
廣東是海洋大省,有近300萬畝灘塗鹽堿地,種植“海水稻”的空間和潛力很大,相關的科研工作在不斷鋪開。今年6月,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牽頭的江門臺山耐鹽堿水稻試驗基地成立,承擔國家級耐鹽堿水稻育種研究課題,育種試驗已全面鋪開。位於湛江的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華南中心引進了袁隆平院士創新團隊,海水稻種植示範基地、研究中心已經建成。“海水稻”的科研、推廣工作,在南粵大地方興未艾。
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所長王豐表示,江門、湛江的實踐具有示範性,這些地方培育出的“海水稻”種子,可在全省及整個南方區域推廣種植,為貫徹落實國家“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糧食安全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東海大學教發中心位置 在 健身板 的推薦與評價
... 發此心得主要是幫自己做個紀錄外,同時也和大家說說如何達到的和健康的重要性,先 ... 東海大學. #請益#請益有氧無氧問題請教. 求問板上各路大神,本人健身新手,目前主要 ... ... <看更多>
東海大學教發中心位置 在 東海大學教學發展中心 的推薦與評價
東海大學教學發展中心 , 台中市。 1576 個讚· 2 人正在談論這個· 56 個打卡次。開心教學、快樂學習!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