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控制的大吃特吃:你是否正在夾縫裡求生存?
情緒性進食是透過飲食來幫助心情變好、調節情緒的一種行為,而在美國心理學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調查顯示,有四成的人藉由吃東西讓自己舒壓,其中又佔有一半的人,每星期吃的都是垃圾食物讓自己心情變好的一種行為。
然而嚴重的情緒性進食,或幾近暴食的情形,但又不像暴食症狀中會讓自己催吐,則可以評估是不是「嗜食症」。
根據吳張瑀、曾美智、陳志道(2020)談到的嗜食症有以下幾點:
A.重複出現暴食發作,在一段時間內(例如兩個小時),吃下遠大於多數人在類似時間和狀況下能吃的食物量,並且在該時段內對吃東西有失控的感覺(例如覺得自己無法停止或控制吃的食 物和量)。
B.以下五項符合三項以上:吃的比平常快;一直吃到肚子脹的很不舒服;就算不餓也會吃下大 量食物;躲起來吃以免被看見;暴食後伴隨著自我厭惡感、憂鬱、羞愧的情緒。
C.暴食行為出現的時候會覺得壓力很大。
D.暴食頻率每週至少一次並持續三個月以上。
E.不會出現催吐、吃瀉藥、節食等補償性行為,不適用暴食症或厭食症。
在我的實務案例中,我發現這現象出現在女性身上的比例遠高於男性,而通常在談及家庭關係某特定狀態時,即時案主沒有主動跟我談「飲食」的困擾,我也會在詢問之下,容易出現飲食問題的描述。
而他們的生活環境,與心理狀態,特別容易出現「夾縫裡求生存」的感受,也就是生活中出現強烈窒息與壓制的感受,包括有可能是夾在父母兩顆意見不合的大石頭中間,覺得自己難以選邊站;有可能是生活中各種決定都被剝奪與侵佔。簡單來說,是一種空間被入侵的感受,包括物理與心理空間。
飲食問題往往跳脫不出對「控制感」的渴求,雖然在飲食問題中感覺失控,但卻在飲食過程獲得控制的爽感,以及撐爆肚皮的「擴張感」,相對於生活中很多無法控制與被壓制的情境,基本上大吃大喝就是最快紓解的方法了。
而常見的成年女性案例,他們在生活中都容易被當「孩子」般養育或照顧,經常感覺父母對自己「虎視眈眈」,是不是哪裡又沒做好,是不是又被過度關懷,讓他們感覺生活缺乏隱私,也缺乏自主感,但是對關係的恐懼又讓他們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害怕表達真實的心情會引來更多責難與衝突,因此他們選擇壓抑和息事寧人,卻在狹宰的山縫裡匍匐前進,所以,他們也往往有一種覺得自己的人生進展比其他人都更為緩慢的感受。
如何幫忙自己走出飲食的問題,需要能建立起心理界限,也要能自信地表達自我,好好體認自己的存在與「我是誰」,理解對關係的恐懼,為自己破除種種害怕,才不會活在被決定的人生中。
Reference:
原文網址: 是真的餓or壓力大?一張圖教你分辨 4招減少「情緒性進食」 | ETtoday健康雲 | ETtoday新聞雲
吳張瑀、曾美智、陳志道(2020)。飲食障礙症簡介與其合併的身體症狀。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35(5),135-143。
「暴食症案例」的推薦目錄:
- 關於暴食症案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暴食症案例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暴食症案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暴食症案例 在 [新聞] 明星、運動員…罹患暴食症男性名人不少 的評價
- 關於暴食症案例 在 #暴食症 - Explo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暴食症案例 在 暴食症案例的推薦,YOUTUBE、PTT、DCARD和網路上有 ... 的評價
- 關於暴食症案例 在 暴食症案例的推薦,YOUTUBE、PTT、DCARD和網路上有 ... 的評價
- 關於暴食症案例 在 暴食症案例的推薦,YOUTUBE、PTT、DCARD和網路上有 ... 的評價
- 關於暴食症案例 在 飲食失調包括厭食症及暴食症跟心理及情緒有連帶關係 - YouTube 的評價
暴食症案例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疫情讓人餓?暴食現象增加?]
自從三級警戒開始覺得比較容易餓?
覺得飲控變得更困難?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PA)對 3000 多人進行的一份調查顯示,自美國疫情爆發的一年以來,有 61% 的美國成年人發生了「預期之外的體重變化」, #居家防疫期間的壓力、 #缺乏活動、 #不良飲食習慣、 #因焦慮而囤了過量的食物都是原因。
這種因為疫情導致的「 #新冠肥胖」,發生在25-77%的日本民眾,而且自覺「吃零食的機會變多」,某外媒公司統計其下屬公司調查,有58%的民眾認為自己有「新冠肥胖」,並且有隨著年齡增長的趨勢。
#疫情也讓飲食失調疾患更加劇症狀
飲食失調症(Eating Disorders),無論是暴食或厭食,成了新冠疫情居家隔離/檢疫/防疫的後遺症。今年剛發表於《國際飲食失調期刊》的研究,收集207位英國飲食失調患者蒐集了質化及量化資料,研究結果指出,有83.1%的患者自覺飲食失調症狀惡化。
另一篇研究調查了1021位美國及荷蘭的飲食失調患者們,其疾病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近70%的厭食症患者增加了對食物的恐懼;約30%的暴食症患者增加了暴飲暴食的頻率和渴望。
遠距教學、居家辦公的時間裡,瘋狂進食或食不下嚥的兩極反應跟紓壓方式造成了新舊患者的人數驟增。
關於腸道菌跟飲食疾患的研究很多,今年6月有一篇針對腸道菌跟「 #神經性暴食症」和「 #劇食症」的關係探討,其實跟吃得過少的厭食症一樣,過度進食或暴飲暴食的人常有著「 #異常失衡的腸道菌相」(dysbiosis),腸道的菌群失衡,會讓腸道屏障功能下降,對於 #營養的吸收利用下降,而導致腸-腦軸當中負責「飽食」的中樞無法發揮正常作用。
附註:
神經性暴食症(Bulimia Nervosa):持續三個月以上每週至少二次無控制的快速過度進食,個案往往有正常BMI且極度關切體重,但卻又無法有效控制暴食行為。
劇食症(Binge-eating disorder):持續半年以上每週至少二次的暴食行為,這類患者往往合併肥胖。
在王醫師這裡治療過很多的「神經性暴食症」,通常都是經歷過 #反覆不正確減肥手段後才出現這樣的症狀,這些人的BMI都很正常,在減肥前真正肥胖的時候, #反而是沒有暴食現象的。
最常見的,就是用過 #斷食跟高脂肪生酮後的人, #限時或飢餓的壓力、 #高脂肪對腸道菌的破壞,極端飲食跟腸道失養讓身體的發炎呈現過度激活的現象,當某些菌減少/某些菌不正常過多時,無以名狀的食慾伴隨焦躁跟火一樣延燒,永遠吃不飽或是明明很撐還告訴自己必須進食的感覺出現,這種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到腸道的整個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聯絡網發生異常,導致了暴食的發生。
很多人問是壓力—>暴食/厭食—>腸道菌破壞還是
壓力—>腸道菌破壞—>暴食/厭食。
我認為是後者,而且會變成滾雪球一樣惡性循環♻️因為研究發現,在還未發生肥胖前,吃高脂食物的老鼠在第一週就出現了腸道菌的破壞,也就是說,肥胖是腸道菌異常之後的結果,如果妳在壓力環境,卻懂得怎麼吃來維持一個健康的腸道菌環境,妳到最後不會變胖,也不會暴食/厭食。
分享一位海外學員的案例,她在之前用過各種減肥法(包括生酮)後出現暴食現象,後來買了我的書用了某牌乳清跟大豆蛋白粉試著照做,但卻仍有飢餓感跟暴食的發生。在一對一諮詢後開始吃4+2R的2週後開心的跟我分享,她不再出現暴食現象,心情也變得平穩,而她不是第一個這樣跟我說的女孩😊
我自己試過無數減肥法,也曾經出現「神經性暴食症」,我知道理論上的「算蛋白質克數」並不是重點,而是怎麼吃、吃什麼可以去修復當初被不正常飲食、跟不正常減肥破壞的菌相。
解鈴還須繫鈴人,因飲食異常而起的疾病,也應該用正確飲食將之治癒。
#神經性暴食症 #劇食症 #腸道菌失衡
#飲食疾患的源頭在於不正確飲食跟腸腦軸
#壓力造成腸道菌破壞可能先於暴食之前
Reference
Int J Eat Disord. 2020 Nov;53(11):1780-1790.
Psychiatry Res. 2021 Jun;300:113923.
4+2R線上課程由此去👉https://reurl.cc/a9GE19
暴食症案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減醣一年心得
從懷孕開始到現在產後哺乳,算算減醣飲食也一年囉!
跟生酮比起來,減醣的選擇多很多,這一年除了在妊娠糖尿時期非常嚴格控制碳水之外,其他時間都吃得很開心
當我不再斤斤計較自己到底吃了什麼,暴食症消失了
我學習跟食物和平相處,不再劃「能吃、不能吃」的界線
我改變對食物的看法,「食物沒有好壞」,什麼東西都能吃,只是吃的量多寡而已
偶爾我也吃零食、蛋糕,只要不要過量就好
吃原型食物、減少精緻澱粉已經內化成我的life style,我不再計算碳水量,只是會注意自己吃了什麼,如果這餐吃了白飯,那下一餐就不吃精緻碳水這樣
如此一來我的心情放鬆許多,我本身是容易焦慮的個性,減醣飲食對我的心理健康比較友善點😅
有很多人很害怕如果從生酮改成減醣會不會變胖
我現在已經比孕前還要瘦了
所以減醣還是很ok的喔!
另外提醒哺乳媽媽們,哺乳期間不適合生酮,曾出現哺乳的酮酸中毒的案例,碳水減太多奶也會減少喲!
#減醣主食都吃什麼呢?
除了用紅扁豆義大利麵代替麵食,用藜麥代替白飯很棒喔!
藜麥含有人體不能自主合成的必需氨基酸,是植物卻含有動物界才有的完全蛋白,所以很適合吃素的人
他的含鈣量、含鐵量是小麥的四倍
值得一提的是它富含鋅,是神經和大腦發展重要的元素,因此也很適合孕婦、幼兒吃
👉分享一鍋到底的毛豆蘑菇藜麥飯,很棒的全素減醣餐
食譜在這:https://www.sophiesketochoice.com/edamame-mushroom-quinoa/
❤️想試試看藜麥的可以跟這次的團購唷!
價格很優惠(56折)
另外無水奶油買一送一(數量有限,售完不補貨)
還有無糖杏仁醬、腰果醬、紅扁豆麵也在促銷喔~
👉下單連結: https://gbf.tw/x6szv
👉開團日期:2021/03/22-2021/03/29 PM23:59準時關單
👉出貨日期:商品確認付款後,依照訂單先後順需安排出貨,到貨時間約5-7天。
👉運費說明:滿1500免運,未滿收$85,暫不開放外島、國外寄送。
客服資訊︱
❤ 請點選團購網站上方: 我想問問題 或 MAIL 為您服務 ❤
✦ Email: groupbuyingservice@gmail.com
✦ Line:@868lfkge
暴食症案例 在 #暴食症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過去一直有不少人誤會我的職業是心理諮商師,但其實我是營養師沒錯。 卻也有同行跟我說:「妳為何要那麼累?為何要聽個案家裡發生什麼事?妳就顧好她 ... ... <看更多>
暴食症案例 在 飲食失調包括厭食症及暴食症跟心理及情緒有連帶關係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最新 案例 發現,有飲食失調的患者,原來跟家庭問題有莫大關係。 ... 飲食失調包括厭食症及 暴食症 跟心理及情緒有連帶關係-Fit 開有條路EP331 - 香港開 ... ... <看更多>
暴食症案例 在 [新聞] 明星、運動員…罹患暴食症男性名人不少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作者: NPLNT (Bruzi Geist)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明星、運動員…罹患暴食症男性名人不少
時間: Tue Apr 22 13:54:42 2008
明星、運動員…罹患暴食症男性名人不少
https://tinyurl.com/5wddzf
暴食症全稱為「心因性暴食症」(bulimia nervosa,又稱神經性暴食症),是一
種飲食失調疾病,患者會反覆出現暴飲暴食的情況,但在吃下過量食物後,又會陷入內疚
和沮喪,並採用催吐、吃瀉藥或絕食等激烈手段來彌補自己的「過錯」。
一般相信暴食症的普遍程度約為厭食症(anorexia)的2到3倍,已故黛安娜王妃就
曾罹患暴食症,但男性名人之中也有少數案例。1993年,英國《周日鏡報》報導歌手艾爾
頓強在一場宴會上將咀嚼過的食物吐在餐巾上,並質疑他仍未擺脫暴食症糾纏。艾爾頓強
一狀告到法院,他宣稱自己曾染上毒癮和酗酒16年,且患有暴食症6年,但1990年他在芝
加哥一家醫院接受6周治療後已經痊癒。艾爾頓強後來贏得勝訴,獲賠35萬英鎊。
罹患暴食症的,也包括運動員。前英格蘭足球名將保羅.加斯科恩會狂吃冰淇淋,
當他處在低潮時,便讓自己嘔吐。
一級方程式賽車手大衛.庫塔在去年發表的自傳中,曾提到他與暴食症對抗的經過
:「我心想唯有嘔吐能讓我體重下降…我停止食用會發胖的食物,當我曉得究竟是怎麼回
事時,我已罹患暴食症。」
還有不少男性名人罹患厭食症和其它飲食失調疾病,如演員丹尼斯奎德和1995年起
失蹤的吉他手李奇愛德華茲,至於貓王艾維斯普里斯萊飲食的問題則見諸許多文字記載。
--
「快樂取決於吾人的所得和同儕甚至於模範角色的比較結果,遠大於我們實際賺到的絕對
金額。不久之前,有人問哈佛畢業生哪種情況比較快樂,一年賺五萬美元而同儕只賺一半
,或一年賺十萬美元而同儕多賺一倍,大部分人選擇了薪水較低的情況。」
Alan Greenspan<THE AGE OF TURBULENCE: Adventures in a New Worl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6.102.140
--
「就像其他各類集體主義一樣,種族主義也尋求不勞而獲。它尋求自動獲得知識﹔它尋求
自動評價人們的品質而忽略運用理性或道德判斷的責任﹔而更重要的是,它尋求自動的自
尊(或偽自尊)」
Ayn Rand<The Virtue of Selfishness>
致台灣之光的影迷跟球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6.102.140
※ 編輯: NPLNT 來自: 140.116.102.140 (04/22 14:0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