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3 明報【老闆拍戲增肥致「三高」】梁漢文擔心任賢齊健康
梁漢文(Edmond)和Super Girls等昨晚出席《代代傳承博愛心慈善音樂會》,Edmond早前因誤撞枱角而受傷,額上留有長長的疤痕,他說:「之前一直不可以做運動,近兩星期再做運動,疤痕竟然變得好紅﹑好明顯,暫時未打算去整容,多等半年看看情況,小心處理應該可以。」
提到好友兼老闆任賢齊為電影增肥,導致出現「三高」情況,更有脂肪肝,Edmond說:「我見過他,他大幅度增肥,之後又要好快減,我都擔心他,相信他很喜歡這個角色,才會這樣拼命。」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23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pUjPFDKmwWs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明報老闆」的推薦目錄:
明報老闆 在 方志恒 Brian F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介紹番,《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青年學人周日東
【#香港革新論文章】
//透過新聞眾籌(Crowdfunded journalism),成立植根於社會的民間媒體,以突打破中國因素的媒體操控,建立不受北京影響的新聞論述,Hong Kong Free Press、FactWire都是成功的先行者。誠然,傳統媒體始終會佔據社會主流,但特立獨行的新聞眾籌媒體,卻會成為重要的制衡力量,迫使傳統媒體跟進和回應各種敏感新聞。FactWire早前對大陸台山核電站存在安全隱患的報導,就是很好的例子。//
/ 周日東《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
********************
新聞眾籌,突破中國因素操控
(原文刊於2016年7月5日《蘋果日報》)
香港記者協會在上週日(7月3日)發表2016年香港言論自由年報,當中明確指出,本港的新聞自由在北京持續加強意識形態的控制下,受到嚴峻挑戰。傳統主流媒體受到北京拉攏、統戰的,愈見頻繁,港人可以如何應對?
剛發表的年報,以《一國兩魘:港媒深陷意識形態戰》作為標題,足以反映本地新聞工作者對新聞自由的憂慮。無獨有偶,美國人權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也在今年4月時發表報告,指本港新聞自由度較以往幅下降,只屬「部份自由」,遠遜於日本、韓國和台灣。新聞自由一向是港人珍而重之的核心價值,何以會受到衝擊?
山雨欲來風滿樓,事實上,本港新聞界現時面對的,是一個結構性困局:中資、和北京關係密切的資金,早已大舉入侵香港的主要媒體。數據顯示,現時26個主流媒體中,有8個(約31%)為北京政府直接控制,或有中資持有大部份股份。
如果我們站遠一點來看,更是不難發覺北京有一個超過30年、橫跨97的傳媒統戰工程。早在主權移交前,已有一大批的傳媒老闆和高層,被任命為《基本法》起草委員、特區籌委會成員、港事顧問等;在97後,同樣有為數不少的媒體高層被委任為全國或地方的人大、政協。今時今日,除了壹傳媒的黎智英,幾乎所有傳媒老闆都是各級政協委員,例如有線電視老闆吳光正、《星島日報》和《頭條日報》老闆何柱國均是全國政協常委、now TV 老闆李澤楷則是北京巿政協委員。北京就是透過這些「在地協力者」(Local collaborators),將香港主流傳媒一個又一個收服。
令情況更為嚴峻的是,現時北京甚至不用透過政治拉攏,而只是憑著其龐大的經濟實力,便足以「不戰而屈人之兵」。中國經濟崛起,不少商界人士都在國內有所投資,仰賴中國市場。當然,本港的傳媒老闆也不例外。以《明報》老闆張曉卿為例,其名下的「常青集團」便在中國大陸有高達30億港元的鉅額投資,業務包括礦業、石油產業和房地產開發等。在經濟利益猶關的情況下,難怪傳媒老闆甘願作為北京的在地協力者,協助箝制新聞自由。
無可否認,「中國因素」氣旋已牢牢籠罩著香港新聞界。北京對媒體的全方位「政經吸納」(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option),已經形成一個「中港跨境權力集團」(Cross-border power alliance)。在這樣的宏觀結構下,香港的新聞自由只怕會是每況愈下。
面對各種形式的媒體操控,港人可以如何應對?既然北京的策略是「自上而下」,那麼,逆向思考一下,「自下而上」可能便會是出路 ── 即透過新聞眾籌(Crowdfunded journalism),成立植根於社會的民間媒體,以突打破中國因素的媒體操控,建立不受北京影響的新聞論述,Hong Kong Free Press、FactWire都是成功的先行者。誠然,傳統媒體始終會佔據社會主流,但特立獨行的新聞眾籌媒體,卻會成為重要的制衡力量,迫使傳統媒體跟進和回應各種敏感新聞。FactWire早前對大陸台山核電站存在安全隱患的報導,就是很好的例子。
捍衛新聞自由,不只是前線新聞工作者的事,更是眾人之事、你我之事。以眾籌支持新聞自由,為一般市民提供了抗擊「媒體染紅」的進路,大家願意為此出一分力嗎?
〈延伸閱讀〉
【香港前途決議文】
http://goo.gl/fYMsTS
【訂購香港革新論】
內容簡介:https://goo.gl/qWqRmj
訂購表格:https://goo.gl/GRTWD0
電郵:reformhongkong@gmail.com
-----------------------------------
想睇更多本土新聞和評論,即LIKE《香港革新論》
1.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reformhk
2.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reformhk
#香港革新論 #記協 #香港言論自由年報 #一國兩魘 #意識形態戰 #中資 #在地協力者 #Localcollaborators #人大 #政協 #統戰 #政經吸納 #Politicalandeconomiccooption #中港跨境權力集團 #Cross-border power alliance #新聞眾籌 #Crowdfundedjournalism #眾籌 #Crowdfunding #HongKongFreePress #FactWire
明報老闆 在 方志恒 Brian F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介紹番,《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青年學人柯衍健 Nick Or
【#香港革新論文章】
// 北京透過全方位的「政治吸納」和「經濟吸納」,已成功將香港絕大部分的傳媒大亨統戰為「在地協力者」,然後再以此為槓桿去影響本地媒體運作。//
/ 柯衍健 《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
********************
中國在港安插在地協力者
(原文刊於2016年5月3日《蘋果日報》)
明報前執行編輯姜國元被裁,引起明報員工強烈不滿,並於五月二日發起「夠薑集會」,要求明報管理層撒回解僱決定。
姜國元被裁,引起香社會各界廣泛的回響,折射香港人對新聞自由和編輯自主的擔心。而這份擔心,無疑緣於高權移交後,香港媒體被赤化的趨勢。
近年,台灣學者吳介民提出「中國因素」的理論框架,研究中國大陸對台灣的各種直接與間接的影響;而本地學者方志恒將其框架套用到香港,指出中國大陸除了在政制問題上對香港的直接施力(direct influence)外,也一直以「政治與經濟吸納」的方式在香港間接施力(indirect influence) ── 即透過統戰在社會各界安插「在地協力者」,以發揮「中國因素」的影響力。
不幸的是,在眾多界別之中,香港的新聞界正是被「中國因素」氣旋全面籠罩的「表表者」。本地學者陳智傑在《香港革新論》一書中,整理了香港傳媒大亨與北京的政治聯繫,發現除了壹傳媒集團以外,幾乎所有的主要報章、電台和電視的老闆,都獲委任為人大與政協等職務;近年甚至出現中資直接收購《南華早報》和亞視等案例。在「政治吸納」以外,中國大陸龐大巿場所提供的商機和利益,也是北京「經濟吸納」香港傳媒的利器,《明報》老闆、世界華文媒體集團執行主席張曉卿,其名下的「常青集團」便在中國大陸有高達30億港元的鉅額投資,業務包括木業、礦業、石油產業和房地產開發等(端傳媒2016年4月25日報導)。
北京透過全方位的「政治吸納」和「經濟吸納」,已成功將香港絕大部分的傳媒大亨統戰為「在地協力者」,然後再以此為槓桿去影響本地媒體運作 ── 由張曉卿空降馬來西亞媒體人鍾天祥任《明報》總編輯,引發多次篡改頭版和姜國元事件,正正突顯「中國因素」下的微觀管理介入,即以管理和營運考慮之名,透過「在地協力者」間接操控《明報》的編輯自主。
政改一役與本土思潮堀起後,建制派多次明示與暗示,要透過王卓祺教授所指的「芬蘭化」來安身立命;在「芬蘭化」的趨勢下,香港媒體被自我制約,要避免與中國大陸產生磨擦,以換取自治空間。不過,世界銀行以及不同的報告都指出,香港的優勢除了法制完善外,資訊自由、出版自由和言論自由都是香港成功不可或缺的元素,更是香港吸引外資和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一環;「中國因素」持續侵蝕香港新聞自由,必然削弱香港的獨特性和長遠競爭力。
要革新保港,捍衛新聞自由和編輯自主是不容有失。香港的傳媒工作者要緊守崗位、連結各界,在地抵抗赤化浪潮。
〈延伸閱讀〉
【香港前途決議文】
https://goo.gl/Zi5MhJ
【訂購香港革新論】
內容簡介:https://goo.gl/qWqRmj
訂購表格:https://goo.gl/GRTWD0
電郵:reformhongkong@gmail.com
-----------------------------------
想睇更多本土新聞和評論,即LIKE《香港革新論》
1.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reformhk
2.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reformhk
#香港革新論 #明報 #姜國元 #姜國元被裁 #安裕 #夠薑集會 #中國因素 #媒體操控 #政治吸納 #經濟吸納 #資訊自由 #出版自由 #言論自由 #新聞自由 #編輯自主
明報老闆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23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pUjPFDKmwWs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政府放寬防疫措施,已打針人士入境或返港,若有抗體陽性證明、病毒檢測陰性,檢疫可由14天減至7天,有人擔心外防輸入「漏招」,有人樂見檢疫要求鬆綁。歐美等地疫苗接種率高,英國疫情縱現反彈,重症亦不多,一些發達國家已準備通關復常,內地「谷針」快馬加鞭,為的也是稍後可以緊貼其他國家腳步,逐步對外重開。新冠病毒大流行難望絕迹,長遠必然要靠疫苗和特效藥「與疫共存」,本港面對的困境,在於打針率依然偏低,放寬檢疫操之過急確有風險,可是看不到檢疫鬆綁方便外遊的希望,很多人又缺乏誘因打針。
蘋果頭條
中共建黨百年,近來經常提及「結伴不結盟」的新外交思維,並強調兩者的分別:結盟是「找敵人」的舊國際關係思維,而結伴卻是「交朋友」的新型國際關係思維。然而翻開過去的歷史,卻發現中共經常「拉一派打一派」、「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最終令原來的友好關係變成敵對,甚至鬧翻收場,例如蘇俄、越南等過往的革命同志,都曾有過一段「蜜月期」,但維持不足幾十年便「反面」,甚至開戰;而中共這種統戰思想亦延伸至國內, 黨內改革派、宗教團體及民企老闆等,均難以逃出友好轉敵對的命運。
東方正論
連日來,蘋果汁持續渴市,皆因荼毒港人26年的《蘋果日報》即將執笠,正常市民莫不舉杯同慶。隨着保安局先後凍結黎智英私人公司及《蘋果》相關3間公司資產,更傳出至少有一間主要往來銀行因應自身風險,主動凍結壹傳媒旗下其他附屬戶口,800名員工有汗出、無糧出幾成定局,更因隨時停牌停刊而令股民和訂戶血本無歸。漢奸集團窮途末路土崩瓦解,咎由自取事小,累人累物事大。《蘋果日報》之死,由黎智英及兩名高層涉違國安法被檢控拉開序幕。
星島社論
營運二十六年的《蘋果日報》連日成新聞主角,停運消息滿天飛。不少《蘋果日報》員工未等董事會周五拍板決定是否停刊,未理會僱員褔利近日相繼辭職。繼網上「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前晚播出最後一集,財經組部分辭職、部分提早休假,昨凌晨已不更新網上財經新聞,蘋果英文版亦在昨午停止更新。部分員工稱不滿董事局沒果斷結業。壹工會前日有最新消息,透露昨與管理層會面,如果董事會周五決定蘋果停刊,網上新聞最快於周五深夜起會停止更新,周六出版的《蘋果日報》亦將會是最後一份。
經濟社評
中美全面角力,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在卸任前,形容中美關係正處於十字路口,反映形勢嚴峻。在美國全方位打壓下,中國應對戰略漸見成形,一邊努力與美國管控分歧,一邊積極拉攏歐盟,並調整外交風格,擴大朋友圈來破局。惟美國鐵了心遏華,中國在作最好準備之餘,仍須做好脫鈎的最壞打算。崔天凱向全美僑胞發辭別信,指中美關係正處於關鍵十字路口,美國對華政策經歷新一輪重構,面臨在對話合作與對抗衝突之間的選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UjPFDKmwWs/hqdefault.jpg)
明報老闆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22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9GIi17yUuPw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傳媒老闆黎智英因為多宗反修例案件身陷囹圄,他創辦的壹傳媒集團及《蘋果日報》亦風雨飄搖,倘若資金不繼,《蘋果日報》將於周六停止運作。《蘋果日報》走到這一步,是政治鬥爭的結果,即使當局強調《蘋果日報》捲入國安官非、凍結資產是依法辦事,惟現實效果確是斷絕《蘋果日報》資金周轉,令它無法再辦下去。傳媒機構各有取態,只要本着專業原則,新聞處理各有不同,亦屬尋常,不應以言入罪,然而當傳媒變成政治鬥爭工具,再非純粹的新聞機構,事態推向極至的結局,就是權力較量硬撼,成王敗寇。反修例風暴,黎智英表示「為美國而戰」,政治上的孤注一擲,最終亦令其傳媒王國走上不歸路。
蘋果頭條
蘋果財經停止更新
東方正論
善惡到頭終有報,壹傳媒大漢奸黎智英觸犯國安,官司纏身,囚在赤柱多久也是未知數,不過,他旗下《蘋果日報》死期就幾可肯定,報紙與動新聞最快在明日起停運,禍港26載慘淡收場。壹傳媒連年虧損窮途末路,人所共知,大股東黎智英因涉及違反《港區國安法》,身陷囹圄,所持71%股份及資產被凍結,再加上壹傳媒5名高層日前被捕,與《蘋果》相關的3間公司又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遭保安局凍結資產,涉款共1,800萬元,據稱壹傳媒手頭現金僅足夠維持原有營運數星期,資金鏈瀕斷裂,連出糧也有問題,台灣《蘋果》遣散費也未找清,現正尋求向法院申請撤銷保安局的資產凍結,以償付員工薪酬,不過缺乏理據支持下,相信資產解凍成數極微。
星島社論
營運二十六年的《蘋果日報》勢於本周內停刊!警方國安處上周四以涉嫌「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拘捕壹傳媒及《蘋果日報》五名高層,凍結三家相關公司帳戶共一千八百萬元,壹傳媒基於沒法調動資金支付員工薪金,昨去信保安局要求解凍部分資產,並將本周五定為「死線」,若未如願,《蘋果動新聞》勢將於當晚十一時五十九分停止運作,《蘋果日報》亦將於周六發售最後一天報紙後停刊。本報得悉,政府基於涉案資產正調查中,並在法庭提堂,有責任確保有關方面不會繼續犯法,不會批准解凍資產。
經濟社評
本地成功清零,港府昨宣布由後天起進一步放寬防疫措施,下周更縮短已打針市民回港檢疫期。連串措施都是以疫苗氣泡為基礎,為已接種疫苗人士提供更多出行生活便利,疊加商界提供多種打針抽獎優惠,希望能推高市民接種意慾,有助經濟社會早日復常。昨天是本港連續14天零確診,也是第16天沒源頭不明個案,是控疫重要里程碑。港府趁着這良好勢頭公布放寬措施,如食肆所有員工完全接種疫苗,顧客有三分二人打針,每枱可坐12人;宴會可容納180人;酒吧和卡拉OK人數亦獲放寬。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GIi17yUuPw/hqdefault.jpg)
明報老闆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15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uRW5wXZfu0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美國總統拜登訪歐,拉攏盟友制華,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甫落幕,緊接又有北約峰會。今次是拜登上台以來首度外訪,告別特朗普單邊主義、標榜「美國回來了」,是拜登此行希望帶出的信息,這次G7峰會氣氛,跟特朗普在位期間差天共地,元首們言談甚歡,不代表歐美之間沒有矛盾。G7峰會聯合公報聚焦中國,由印太、南海、東海、新疆、香港、疫情到環球經貿,全屬美方設定的議題,體現了白宮制華意志,然而公布表述及遣詞用字,跟美方取態卻有關鍵差別,突顯歐洲有其自身意志和利益盤算,德法樂見「美國回來」,但不想G7變成反華俱樂部。
蘋果頭條
政府在建制派全面配合下,上月立法會極速三讀通過「完善」選舉制度修例。《蘋果》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最新民調顯示,受訪者表示在下次立法會選舉中投票「機會細」的有42%,較4月升2個百分點;民主派包括本土派支持者中,表明再投票機會細的更升至60%。雖然政府已立法規管煽惑他人投白票,但民主派與本土派支持者表示投白票和廢票「機會大」仍分別高達53%與68%;學者分析,政府近月持續對民主派人士進行拘捕和打壓,包括禁止維園六四集會的做法,令更多民主派支持者對香港制度失去信心。
東方正論
不聽東方言,播疫在眼前!天水圍17歲少女月初確診感染新冠變種病毒,是首宗本地無源頭感染個案,專家調查老鼠傳人的可能性,又一次顯示東方報業集團前瞻性,多年來不斷警告鼠患嚴重,後患無窮,特區政府若有聽取忠言,事態怎會發展到今時今日田地?當局一直查不到17歲少女與母姊的感染源頭,之前例子亦經常不了了之,以整個政府團隊及資源,實在說不過去,令人懷疑其效率以及認真程度。
星島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趨放緩,本港消費市道亦有所改善,地產鋪位精英會資料顯示,多家零售店趁鋪租仍處於低水平,紛紛重返旅遊核心區覓鋪位「插旗」,當中以手機配件專門店、時裝店及食肆最為活躍,再加上創業者陸續進場,使鋪租較谷底回升一成水平。連鎖店老闆直言,因應競爭者增加,故現時即使在個別區份有門市,亦要在區內其他位置再開分店,以防相關據點遭對手進駐,同時服務亦須趨向多元化。
經濟社評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落幕,美國總統拜登成功爭取於公報多番點名中國,表面上拿下象徵勝利,但美歐各懷鬼胎,難掩重大利益分歧,無論公報措辭,抑或實際討論,俱未如美方所想與北京全面硬碰,法國更公開表示,G7不應成為「反華俱樂部」。即使美國終難促成西方遏華聯盟,北京和香港始終要小心應對,萬萬不能輕視。歐美和日本合組的G7發表的聯合公報,一次過觸及了新冠疫情源頭、新疆、香港及台海等美方不斷藉機煽起的議題,可謂歷來最有系統地反華。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RW5wXZfu0/hqdefault.jpg)
明報老闆 在 明報五點半新聞直播(2023.09.05) ︳兩匪潑三桶火水燒南園老闆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明報 五點半新聞直播(2023.09.05) ︳兩匪潑三桶火水燒南園 老闆 :我冇仇家所以覺得神秘︳校區交通不安全多是家長自己引發︳廉租屋維修不力令天花板長出磨菇. ... <看更多>
明報老闆 在 明報老闆#張曉卿... -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的推薦與評價
自90年代以降長達二十年的時間,張在政治關係、商業生意、媒體輿論之間遊走自如,締造了他旗下王國的黃金時代。 黃金時代最重要的奠基,是他在1995年收購了香港《#明報》。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