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正念的大能量〉
台灣有一段時期,西元一八九五到一九四五年,這段時間又稱為日據時代,這個時候的台灣人因為受到日本對台特別法的關係,本土的台灣人其實在很多方面是沒有自由的,也沒有參與公共事務的資格,包含所受的教育以及一切的待遇等等都是不一樣,其中最明顯的便是宗教信仰。日本人移入了固有的神道思想,利用鄭成功有其日本人的血統,講稱因為鄭成功過往曾經管治過台灣,把其合理化,並且在台南創立了開山神社,其形制、模型都沿襲自日本的神社格局,漸次地日本人認為要統治、日化台灣人民,最快的方法便是融入本地的宗教信仰和習俗,例如把傳統原有道教宮廟融入日本的佛教神祇、佛像,並且派設日本僧人進駐寺廟,所以早期台灣人的宗教信仰由於日本人統治的緣故,最後便成佛、道混合的信仰居多,也有人把它稱做齋教⋯⋯這類寺廟的原貌至今在台南、高雄或基隆都還有遺跡存留⋯⋯。
日本人在台灣隨著進駐的時間日久,漸漸便有僧人也為了布教來到了台灣,最多的便是曹洞宗與臨濟宗,當時是以大石堅童等僧人為主,分布在台灣各處。大石堅童是日本東京駒澤大學畢業後,在曹洞宗體系學習,擁有布教資格後被任命來台傳教的代表僧人之一,也曾在台灣設立了佛教中學林,並且擔任校長⋯⋯。
其實根據我所接觸過台灣早期的老輩有學習過佛法的老居士,據他們所稱,日本僧人在日據時代,在台灣傳布佛教思想的並不在少數,例如劉老居士,雖然他已往生多年。他是民國前所生的人,現在早已過百歲,他會接觸佛法純粹是因為在日據時代他擔任通譯士,精通日文,閱讀和溝通都十分暢通,因為家中自小也信奉佛教以唸佛為主並也持齋至其往生,我從他口中其實聽取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尤其是日本早先淨土思想。無論是日本的曹洞宗和臨濟宗,許多都改為唸佛法門為其信仰主修,有許多都是在日本受到法然和尚和其弟子親鸞的影響力,幾乎都以唸佛為主,日本近代淨土思想的崛起,法然的因緣是主要的主流,法然上人早期也是依聖道法門所修持為主,到最後受到了《無量壽經》和中國善導大師思想所及回歸到阿彌陀佛本願唸佛法為主,由於他的影響力太大,以及日後親鸞和尚推波助瀾所及,在日本唸佛便成了人們生活和思想最大的所依,直至目前為止淨土唸佛法門在日本,信仰人數早就超過兩千萬人以上⋯⋯。
我尊敬的劉老菩薩,他唸佛的精神架構主要也是來自於善導大師為主的淨土思想,早年和他接觸,聽他所引述的淨土教義和我從老和尚處所聽聞的並無出入,因此,有時便也會向其請益,所說、所言也都不離《無量壽經》所言及的阿彌陀佛本願,因此我認為他是一位很堅定阿彌陀佛信、願、行的一位長者。據他所稱,法然上人以下弟子頗眾,但有些其實已經偏離了本願,原因是都有附隨著聖道門的思想,雖然也都有發至誠心、深心,和迴向發願心,但因有的流派主張諸行歸本願的說法,也有的卻把諸行視為唸佛本體的功德,亦有他的弟子主張十八大願和十九大願毫無異同之別,也有的流派主張如果修本願行也好,非修本願行也好,未來可以往生報土也好,或者往生化土也行,主張這些都非平生業成,而是完全要看最後臨命終最後一念⋯⋯他說其實這些支流的觀念都和法然上人當時所主張的本願唸佛法是有違背的⋯⋯。
其實不管如何,能夠執意如此一位堅定信仰阿彌陀佛本願唸佛的老菩薩,這也是如春雨膏油般難能可貴,當然在此人心混亂信仰未必堅定的時代中,要能堅持一門深入安如磐石,無可摧動,更屬難能⋯⋯。
最近重新觀看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時,特別有想起當年和老菩薩所聊起的善導大師在解釋三心時的一段往事,我記得最重要的便是我們對阿彌陀佛哀憫眾生所悲喚的一句「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都特別地感動,並且對於阿彌陀佛的化現,善導大師更加地感佩和信解。
每當我唸佛再憶念到阿彌陀佛從不停歇地為了救度十方一切的眾生,在彼岸不斷地對眾生慈悲地呼喚著——你要「一心正念直來」,便會感動到無法自已。十方諸佛中也唯獨阿彌陀佛有如此永不放棄,如慈父招喚迷失的親兒一般,懇切再三地要我們從內心深處不偏不倚地相信阿彌陀佛的救度願力,無時無刻自心信解喜樂不斷,毫無猶豫懷疑,專心持唸著「南無阿彌陀佛」的聖號,即便在臨命終時從一唸到無數唸的佛號,佛都會憑藉著祂的願力讓十方所有一切的眾生,只要相信祂的眾生都可以直接進入到祂的安樂國!
為了感念和信受阿彌陀佛的慈悲,我們娑婆世界所有的眾生應該要有很深的願力,超越一切的信解認定只有相信阿彌陀佛和持誦聖號這條道路是唯一可以救度我們的唯一白道,否則最終將會墮落到水裡溺亡、火中滅頂之惡,如此豈不枉費擁有人身和有聽聞佛法的機會!
王薀老師
✅歡迎點擊「發送訊息」,王薀老師將陪您解心愁。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偽學術的社會課] 尋找「#淡水神社」秘境:為何忠烈祠以前都是神社? | 李長潔 . 上次在「尋找台北結界」時,蔚藍文化主編跟我說,很多忠烈祠以前都是神社啊。這句話在我耳畔迴響良久,到底為何會有社到祠的轉變呢?因為我住在 #淡水,也聽過「淡水神社」之名,但還真沒認真想過,該神社就位在現在的「淡水 #...
日本信仰 在 謝哲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公佈9/8近鐵直播抽獎名單(文末)
⛩諸神愛戀的地方 👉 你一定會喜歡的三重⛩
比時間更古老的以前
絕景美色讓諸神愛戀流轉
天照大神選擇了伊勢,作為永久停留
伊勢神宮,自此成為日本信仰的起源
神聖建築的最高峰
跨越千年時光 奧秘與神聖始終共存
更是此生,至少要拜訪一次的聖地
🦞恭喜以下8位抽中近鐵小禮物🦞
Tina Lie
曹靜宜
Jerry Chen
謝鳳婷
黃振炫
林玟伶
林建欽
@Nidia Cheng
(得獎者請私訊收件人姓名電話地址給我,謝謝!)
日本信仰 在 Makoto (WTO姐妹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哲青哥 & MAKOTO 第二集直播預告 !
「諸神愛戀的地方~你一定會喜歡的三重」
2020年9月8日(二)20:00-20:30
兩千年遙遠歲月以前 絕景美色讓諸神愛戀流轉
天照大神選擇了伊勢作為永久停留
伊勢神宮自此成為日本信仰的起源 日本神社的最高峰
跨越千年時光 神秘與神聖始終共存
更是相傳一輩子至少要去一次的聖地
大家敬請期待!!!
日本信仰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偽學術的社會課] 尋找「#淡水神社」秘境:為何忠烈祠以前都是神社? | 李長潔
.
上次在「尋找台北結界」時,蔚藍文化主編跟我說,很多忠烈祠以前都是神社啊。這句話在我耳畔迴響良久,到底為何會有社到祠的轉變呢?因為我住在 #淡水,也聽過「淡水神社」之名,但還真沒認真想過,該神社就位在現在的「淡水 #忠烈祠」地址;而神社內的相關遺跡如「石燈籠」、「手水舍」、「社御礼」、「手水缽」,則被移到下圭柔山裡的「#行忠堂」保存。
.
▓ #日治時代的台灣社務
.
日治初期,統治力量大都放在維持社會治安、建設公共衛生,宗教並非治理的重要目標。後來為了推動神道教在台傳佈,各地建立大小神社,除了庄街式的小型神社,也興建崇拜國家精神的護國神社。有趣的是,有些神社其實是由在地的祠堂改制,例如台南的「延平郡王祠」改為「開山神社」,祠堂被總督府賦予社號,利用鄭成功中日混血身分,連結臺灣跟日本信仰,減弱民眾對神道排斥。
.
台灣總督府於1934年頒布《神社建設要項》,據以「神社中心主義」,推動神道為主,其餘宗教為輔,在不衝突範圍內允許其他宗教存在。當時強制各家戶祀奉神符,遙拜天皇大神宮,並取消神明會、廟宇祭祀等。雖然總督府極力推廣神道的,但還是未改變臺灣人的民間信仰。二戰結束,日本離臺,神社毀壞改建,國家神道完全退出臺灣的宗教圈(蔡錦堂,2010)。
.
▓ #忠烈祠的接力
.
而後,台灣進入國民黨治理時期,中華民國政府為了重建新政權,拆毀各地神社。同樣有趣的是,在日治時代,日本人將「祠」改為「社」,在台灣「光復」初期,國民黨又將「社」改為「祠」,例如淡水神社被改制為忠烈祠。
.
中華民國政府在1940年(跟日本頒訂建立靖國神社時間差不多),頒定「抗敵殉難忠烈官民祀祭及建立紀念坊碑辦法大綱」以及「忠烈祠設立及保管辦法」,於各地建忠烈祠,供奉「凡為國民革命而犧牲之烈士」。因此,二戰後,日治時期所遺留下來的神社原址,剛好提供蔣介石建立忠烈祠而用。這個空間上的變化,一方面可以象徵表揚「國家」轉換下的殉難英烈,另方面也解決國民黨突然來台灣時,難覓祠址的困擾(蔡錦堂,2017)。
.
▓ #淡水的神社秘境
.
目前的淡水忠烈祠,就是淡水神社的原址,大部分社境內的建物已被拆除,只剩下大門口前的神社圍欄「玉桓」,以及兩隻「狛犬」石像,可供想像當初的境況。其他石燈籠等史跡物件,部分移到淡水行忠堂及周遭園區,園區內共有14只燈籠,另有手水舍屋頂、手水缽、御礼等。廟堂內拜訪者並不多,清幽宜人,適合靜心安思,做個人文的觀察與思考。
.
#淡水忠烈祠:251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1號
#行忠堂:251新北市淡水區椿子林18號
|
#參考文獻:
1. 蔡錦堂. (2010). 臺灣的忠烈祠與日本的護國神社. 靖國神社之比較研究.
2. 蔡錦堂. (2017). 植民地期台湾に建てられた社, 祠について.
日本信仰 在 環遊世界的小羊兒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故事大綱:
以日本人初次來到台灣,不知該往哪裡去為構思,
因為在機場與台灣人打招呼,發現彼此都是
一個人來旅行,結果就一同上路,
透過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感受到台灣人的
「友善」與「熱情」帶入台灣在地小吃、
文化、秘境,最後以還想再來台灣為結尾,
向外國人傳遞台灣之美!
拍攝地點:
桃園機場、仙洞巖最勝寺、猴桐車站、
十三層遺址、九份、基隆夜市。
影片內容:
#仙洞巖最勝寺
相傳有仙人在此修行後得道昇天,因此稱為仙洞。
日治時期這裡曾經是日本神道教的仙洞「弁天宮」
洞內步道僅可一人側身而入,是有名的「一線天」,
曲折蜿蜒寬窄不一,越往內走會越窄。
千萬年前海蝕而成的洞穴,佛教、道教、日本
信仰的神明共同受到供奉與朝拜,是台灣很重要的文化遺產。
#猴桐車站
台湾の猴桐駅はネコが、駅の人と仲良く暮らしている。
ネコと一緒に戯れる瞬間は幸せそのもの。
日本に「猫の島」と呼ばれ、台湾は猴桐で!
台灣的猴桐車站,貓跟車站周邊的人一起生活,
來到這裡貓與人遊戲的瞬間,會讓人幸福感猶生。
日本有貓島,台灣有猴桐。
#十三層遺址
「台金選煉廠十三層遺跡」があり、
金瓜石と九份と同じぐらいに
国際的観光スポットとなっており。
黄金色を照り映し、
大地の美と歴史の思い出が共存している。
「秋のイルミネーション」といえば、
台湾の「天空の城ラピュタ」に似ている。
十三層遺址是與金瓜石和九份一樣有名的國際觀光景點,
照耀下山和海的變化,中秋限定點燈活動,將其黃金風華再現,
讓人看見大地之美與遙遠的歷史記憶共存。
為台版的「天空之城」。
中秋節點燈活動:19:00-19:30
#九份
九份といえば、ジブリ映画
「千と千尋の神隠し」に似ている、
ノスタルジックな街並み、狭い通りに並ぶ飲食店、夜になると赤く灯るランタン、台湾で最も有名な観光地のひとつだよ!
說到九份,就會讓人想到宮崎駿的「神隱少女」,
看到風景,懷舊的街景,與狹窄的道路並列的餐飲店,
一到晚上就點亮的紅燈籠,這也是台灣有名的觀光景點之一。
#基隆夜市
對台灣人而言,吃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文化表現,
匯集來自全球各地的速食小吃,在這裡都可以吃得到,
想要像外國友人介紹台灣,一定要來的地方。
片尾:
能來到這裡,真是太棒啦!
下次還要再來台灣~
日本信仰 在 日治時期的臺灣神道信仰...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Taiwan Historica 的推薦與評價
但明治維新大政奉還,加上攘夷觀念逐漸形成,不僅神佛分離,還結合「神社神道」與「皇室神道」而成為「國家神道」。 雖然當時日本佛教與基督教伴隨著日本統治進入臺灣,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