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選文組是因為數學能力不佳?從數據來看,絕對不只如此‼
#性別比例 #文組 #升學 #郭祐誠 #高中生 #理組 #數學 #邏輯 #素養
⭐快加入【信傳媒財神到】社團一起財富自由:https://is.gd/pMrY87
⭐掌握更多訊息,快加入信傳媒Telegram:
https://is.gd/a5lUNM
⭐好玩有趣的新聞分享,歡迎加入信傳媒IG:https://tinyurl.com/y6oqqqbh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文組轉職軟體工程師的心路歷程 ft. Badu (GitLab DevRel) 這次邀請到現任GitLab DevRel (開發者行銷) 的Badu來和我們分享轉職的種種!影片中聊到了她如何以半自學的方式學習程式設計,如何加速學習轉職成為前端軟體工程師,轉職過程中的困難艱辛,未來對職涯的規劃。相信...
「文組 理組 比例」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信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XD] 文組生真的很笨嗎? - 看板jok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Re: [問題]理組男跟文組男的差別? - boy-girl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戰文組的理組真可憐 -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辣台妹聊性別- 【成為理組女性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討論] 為何文組女生多?理組女生少? - WomenTalk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Re: [問卦] 台灣理組很強卻只能給老外代工- PTT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問卦] 為何理組都沒幾個人從政 的評價
- 關於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建議] 誰說「文組」不會變有錢? - careerplan 的評價
- 關於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WomenTalk 看板- [問題] 各位的高中文、理組比例? - My PTT 的評價
- 關於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建議] 誰說「文組」不會變有錢? - CareerPlan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讀理工科的男人=聰明+有錢途?! (第6頁)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問卦] 第一志願高中讀文組會被瞧不起嗎? - PTT八卦政治 的評價
- 關於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問卦] 戰死跟文組、理工科也有關係?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Re: [討論] 為何女生讀數學或物理的比例不高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Re: [問題] 為什麼女生念二類的那麼少?? - 看板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討論] 政府重要官員是否可以文/理組平等~ - 看板HatePolitics 的評價
- 關於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Re: [問題] 為什麼日本文組>理組? - 看板C_Chat | PTT動漫區 的評價
- 關於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Re: [問卦] 從小好奇為什麼女生不喜歡讀理工-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Re: [問卦] 從小好奇為什麼女生不喜歡讀理工-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新聞] 女生選文組,男生念理組?性別對高中生選 - PTT生活 ... 的評價
- 關於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討論] 為什麼RD普遍鄙視文組? - Tech_Job - PTT情感投資事業版 的評價
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花花平常用餐時都會搭配短影片一同服用,今天看到一段訓練大腦的影片,與我所學的個體心理學有多處共同點。這邊特別撰寫一篇完整觀後感跟大家分享,也推薦大家有空時可以去觀看完整影片唷。
粉絲頁: 超級歪 SuperY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DgbSc6Ys710
這則影片主要是介紹《大腦解鎖》這本書,由於花花沒有看過書籍內容,因此僅對影片內容分享我的心得。雖然主要是在討論教育,不過解鎖大腦的六個關鍵都與個體心理學有共同之處,其中有幾個讓我產生極大的共鳴。
一)不要自我設限,了解大腦經常重組、成長、不會定型。
影片中有提到,後天的成長環境會讓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並且大腦的組成是每一天都在改變的。
固定型思維的人較容易會有二分法的價值觀,例如依能力分班的教育方式,數理資優班當中的孩子一但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就會產生冒牌者症候群,認為大家都是數理資優生,但其實自己在數理上根本就沒有天份,因此在學習上會造成極大的壓力。
而被編在放牛班的孩子,則是因為自己被貼上了「不會讀書」的標籤,在固定型思維下,可能就會直接認定自己就是不會讀書而放棄努力。這樣的狀況也會出現在刻板印象上,例如女孩子的邏輯能力較差,因此不適合走理組,間接讓對理科有興趣的女孩改走不感興趣的文組。
個體心理學當中有提到,教養孩子不能夠採用賞罰教育;孩子表現好不能讚美他,表現差也不能處罰他。因為不論讚美或是處罰,都會使孩子產生錯誤的連結,變成需要獲得他人的認同才能肯定自己的價值,或是害怕自己做得不夠好而逃避一切挑戰。
這樣的生命風格,就是固定型思維。
二)不要把錯誤當成失敗,而是要把它當成學習的機會。
三)改變思維信念,大腦跟身體就會跟著改變。
影片當中有提到,當人發現自己犯錯時大腦的活動會比較活躍,而在沒有犯錯時,大腦的活動反而趨於靜止;即是說,當人在思考如何修正錯誤時,大腦也在成長中,但若總是做不會犯錯的題目,或者逃避去解自己可能不會的題目,都會限制大腦成長的機會。
但在固定型思維下的孩子,很可能會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而避開挑戰,甚至在犯了錯之後從此不敢再挑戰相關的題目。在個體心理學當中有提到,心理創傷其實是不存在的,是個體為了逃避某些課題而將過去的經驗視為創傷;個體必須認定這些經驗對自己有害,才能達到持續逃避面對這個課題的目的。
“經驗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它們的用途——被用來印證生命的意義。”《自卑與超越:生命對你意味著什麼》,阿德勒(Alfred Adler),新北市,好人出版,2020年。
不論孩子是否拿到一個好成績,教育者或家長都該給予孩子正向的鼓勵,肯定孩子整個努力的過程而非結果。考試的成績僅能夠當作孩子用來了解自己,哪些地方還需要加強而哪些地方已經可以掌握,不該以成績的高低來評價孩子。
接受正向鼓勵的孩子較能夠形成成長型思維,這樣的孩子會更有勇氣去挑戰難度相對較高的題目,同時也能夠坦然接受自己的錯誤,並且從錯誤中發現正確的方式,以此讓自己的能力更上一層樓。
不論是固定型思維或是成長型思維,皆是個體的生命風格, 生命風格的形成大約在五至八歲左右,往後的人生將會遵循這樣的生命風格去面對一切問題。但不只個體心理學指出,許多的心理學與諮商心理師都一致認同,思維是可以被改變的。
在校園中面對課堂上的困難,讓自己從固定型思維(逃避挑戰或只挑簡單的)轉變成成長型思維(勇於挑戰並且能夠接受自己失敗),將有助於學生在學習上更加輕鬆,並且真正感受到獲得知識帶來的樂趣。改變思維同樣適用已經出社會的人,不過社會上要面對的人際問題比校園更多更複雜,因此本篇先不深入討論。
六)與他人連結合作來強化神經網絡
影片當中指出,非裔學生在微積分上被當掉的比例高達60%,但亞裔學生卻沒有人被當;柏克萊大學的數學教授Uri Treisman發現,非裔學生在學習上傾向於獨力完成,而亞裔學生則是喜歡群聚討論與分享共筆。
於是Uri Treisma教授成立數學工作坊,幫助非裔學生透過合作的方式學習微積分,結果不到兩年的時間,非裔學生的不及格比例就降為零,有些學生成績甚至更高於亞裔或白人學生。
人類的大腦前額葉網絡在與他人合作時會變得活躍,前額葉是負責社交的區域,與他人合作學習等於是同時開發社交區與學習區;大腦分成許多的區域,越多的區域共同合作,將有助於提高學習能力。
但傳統教育傾向於教孩子與他人競爭而非合作,《大腦解鎖》作者認為,人應該追求的不是考試公平,而是「關係公平」;所有科目最厲害的同學都將自己的學習思維分享給其他同學,並且心理學家也發現,不藏私的學生反而在學習成就上可以更上一層樓。
與同學互相討論、分享思維給其他同學、指導同學自己的解題方式,這些過程都是在刺激大腦各個區域的連結,有助於提高學習能力;不需要擔心教會了同學自己就會被超越,分享自己能力的同時也是在精進自己的能力,這就是作者說的「關係公平」。
關係公平就是個體心理學當中所說的「橫向關係」,而與他人合作則是「社群情懷」。阿德勒認為社群情懷是人類的本性,個體必須先發展出社群情懷才能形成有用的生命風格,缺乏社群情懷的人當涉及個人利益時就會容易排斥與他人合作。
固定型思維的人在遇到問題時會傾向於自己解決,無法克服問題時會容易選擇逃避或是推卸責任。成長型思維的人則是能夠接受自己能力有限,在無法靠自己解決問題的情況下,他們能夠透過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共同解決困難;同時也樂於將自己的能力奉獻給他人,社會情懷使他們明白生命的意義在於合作。
雖然這部影片主要都是在講教育與學習,但這樣的思維也能夠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想想自己最近遇到什麼樣的煩惱,而你又是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你是固定型思維還是成長型思維,此時就會浮現答案。
我們接受到的教育大多都是將我們塑造成固定型思維的人,坦白說要國家或是所有家庭改變教育方式,以成長型思維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是不太可能的,因為成長型思維的人較為勇敢,富有創意與想法,並且擅長與他人合作。
對於國家或是家庭的領導人來說,自己的孩子太有主見並不是件好事,固定型思維有助於讓權威者輕鬆控制弱小的人;我們或許會因為某些法律的規定,或是公司的規定、父母訂下的家規等等,而被迫遵循某些不合理的規則,但永遠要記得,我們的思維是不會受到真正的綁架的。
即便你是固定型思維,只要你想,現在就能改變成成長型思維。
謝謝大家。
#歡迎加入社團一同學習個體心理學
#更多相關內容與討論請按步驟申請入社
#申請入社流程如下
1.填寫申請單: https://lihi1.com/lIqUe
2.加入社團: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3.等待管理員審核批准
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編點評:{如果我們容忍「有罪推定」的青春,那麼未來就會繼續造就「有罪推定」的鍵盤鄉民社會。}
------
【高中記事】也記那一段被中學教師「有罪推定」的青春
Hsin-Yin Wu https://bit.ly/3gHED3w
今天是母校北一女中校慶,我的高中同學、學姊與學妹們紛紛換了大頭貼「12/12 Let’s go home,走!回北一!」在海外發展、不在國內的同學們雖然無法返校參加校慶,但也紛紛換了大頭貼。
我當然也跟風,跟著大家換,而我換的大頭貼和本篇貼文這張照片,是高二升高三我轉組(要跟好姊妹分班)一起去攝影工作室拍的照片。
很多同學開始進入「想當年」模式,談起高中歲月,很多塵封的記憶,逐漸浮現。
但恰好看到一位學長與一位朋友日前各發表一篇貼文,事件發生在不同學校、不同孩子身上,可怕的是,兩個故事都非常類似,恐怕這個問題在台灣社會的各級學校裡具有一定的比例,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恐怕具有很大的心理陰影,實在不容我們忽視:
1.一位學長談到他的孩子被老師「認定是違規嫌疑人」的粗糙調查過程——僅憑一位同學的懷疑、無視另一位同學提出「我看到他沒有動手」的有利證詞——孩子因此被認定是違規行為人,流下了成長的眼淚。
2.另一位朋友則在另一篇貼文回憶自己的孩子曾經因為擔任幹部,只因為器材短缺就被老師懷疑是小偷,放學後留在學校質問,嫌疑的理由是他是體育股長。接下來要朋友的孩子 #自證清白,朋友感到憤怒:「孩子要怎麼證明自己沒有偷?」
(類似的「自證清白」事件好像也蠻常發生的,我之前的學生也跟我講過)
這兩篇文章同樣的感觸都是「台灣人的法治教育必須加強,包含學校教師」。
這讓我們想起高二到高三的那段歲月中的記憶。
我換的大頭照和這張照片是我16歲跨越到17歲,高二升上高三那年的年紀,回想起來,那一年也算是我生涯道路上的轉捩點——升高三時我決定從理組班轉到文組班,一心一意要唸文學,但隔年卻在大考過後突然決定棄文從法。隨著過去一些記憶越來越清晰,這些決定都是有脈絡的。
【我的國文考卷失蹤奇案】
高二那年的某次段考,我突然生病,後來診斷是腸胃型流感。考試前我不知道自己生病,只覺得好像全身不舒服想吐、有點發燒,硬撐著把國文考卷寫完,鐘響後收了考卷衝去廁所上吐下瀉。突然兩位好姊妹跑到廁所找我:「教官說妳的答案紙不見了!」
那年高二國文分為選擇題(答案卡)、「中國文化教材」背書題(就是背孔孟的默書題,寫在答案紙上),那堂考試的監考人是學校教官,他說我的答案卡在,但「答案紙不見了」,我說不可能,我分明兩張都有交出去,如果沒有交的話,我有可能離開教室去廁所嗎?
後來有同學在教室後方(我不記得是哪裡)找到我的答案紙。當時有同學推論可能是該節考完以後是打掃時間,加上電風扇在吹,應該是教官沒收好考卷導致飛走,打掃時跑到後面。
但是教官跑去找國文科老師(也是我們班導師)討論,不知道他們是被雷劈還是怎麼回事,竟然推論出:「學生不會寫考卷所以自己把考卷藏起來的結論。」
這樣的推論非常匪夷所思,因為國文是我的最強科目,就算有幾格空格不會填,也好過整張考卷沒交沒分數吧?
然而導師在當天放學前突然找上我,要我去「輔導室」重新默書一次,拜託,「中國文化教材」這種八股內容根本和國文程度沒關係,誰不是考前一小時猛背,考後全部忘光?更何況那天接下來還有數理科(我是三類組班,當時的三類組高二包含物理化學生物,而且也要考史地科),寫完這些數理科考卷,誰還會記得孟子說什麼?
不過我還是去考了,而且在突襲默書之下正確率達到八成。但是老師說:「因為妳的國文成績向來都是全班最好的,而妳這次默書只有對八成,可見妳就是不會寫才藏考卷。」
當時陪我留下來的同學聽了以後跟我一樣是滿臉黑人問號,
問題是同學找到的我的那張考卷是滿分,我為什麼要把滿分的考卷藏起來?
但老師不管,要我 #自己證明沒有把考卷藏起來。
雖然當時的我們都不是法律系學生,但也意識到這種舉證責任分配好像哪裡怪怪的,幾位好姊妹討論良久,完全不知道要如何「自己證明自己沒有做」這等消極事實。
結果後來還真的找到證人,也就是坐在我前方,學號比我小一號的同學,而我是我們這排最後一位,由我負責收考卷,她出面證稱:「我有看到當時忻穎是將我的考卷疊在她的考卷上往前收的,一路上我沒看到任何一張考卷掉在地上。」
導師聽了以後:「啊,妳有看到啊?」
然而,沒有跟我道歉,而且還是採計了那個突襲考試表現不佳(8成正確率)的分數。
當時有同學覺得憤怒,認為我有權要求導師和教官當眾道歉,還我成績。不過我覺得,一次段考成績對我的人生沒啥影響,同學相信我就好了(廢話,誰會相信自己把自己的考卷藏起來啦!),所以我後來想想就算了。
【無令狀搜索書包、好姊妹變成竊盜嫌疑人案】
但在這件事情後,又發生一件更誇張的事件。這件事情在我另外一位同學心中留下陰影。
那年有同學錢包掉了,然後導師下令「搜全班書包」(現在想來還真是匪夷所思)。我的一位好姊妹只不過帶了兩張悠遊卡(一張放在書包預備用),一度被當成竊盜「嫌疑犯」,後來也是想盡辦法「自證清白」。
在這幾件事件後,我意識到了某些中學教師在「舉證責任」的理解上是多麼奇怪,他們也好像不存在「無罪推定」與「正當法律程序」的概念。
這樣離奇的「不當推論與調查」事情,發生在學生大多很有主見和想法的北一女中。因為我們懂得反抗權威(老師)、自我辯護,所以我們最後沒有「吞下去」,而且還想盡辦法「自證清白」。
然而,這種「自證清白」的文化是對的嗎?
更讓人頭皮發麻的是,這類事情層出不窮,有些學校沒有反抗權威的文化,家長也要孩子「吞下去」、不要「得罪老師」,這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公民?
被如此對待的孩子,長大後面對社會中更複雜的現象,會不會也跟著主觀推論,然後要被懷疑的人也「自證清白」?
再仔細想想,網路上的鍵盤法官、鍵盤檢察官,不就是這些「老師」的縮影嗎?
這幾年有幾位北一女中公民科教師邀請回母校演講與教學,
主題大多是無罪推定與司法程序,我會分享這些故事給學妹,還有走在草皮上卻被教官指責違規「踐踏草皮」的故事(https://bit.ly/3oIaP9G),教學妹跟我一起思考「叛逆」。
演講下課後和母校老師們一起吃飯,我都會提起那件「考卷遺失事件」,不是想要「清算舊帳」,只是想跟現在的老師們分享 #法治教育的重點與意義何在,公民教育的重點不是背誦法條,而是讓青少年知道如何獨立思考。
在座的老師們都一致認為:「當年真的是老師和教官錯了。」
也有老師告訴我:「在我們的教育階段,很多老師其實有學過理論,也知道對錯,問題是在處理事情時很直覺的複製上一代的教育模式,將這套不斷複製在下一代身上,造成如今社會中充滿直觀、衝動與偏見的鍵盤法官。」
跟我一起用餐的其中一位資深老師,是我當年在學校時的主任,他也表示:「不知道曾經發生這些事情,不然學校應該跟你們道歉!」
我笑笑地說,學校要慶幸我們長大後「沒有變歪」,沒有變成是非不分的鍵盤鄉民——這要感謝我們身邊的同儕都有獨立思考判斷是非的能力,所以近朱者赤。
雖然成長過程中存有陰影,但北一女中始終是我記憶中那個美好的階段,因為我在高中歲月裡學會在思考中叛逆、反抗權威。
更重要的是,至少我身邊有著一群同學,帶著我或陪著我一起反抗權威。
後記:
我高二唸三類組(理組班),因為當時的三類組高二要上社會科,考試全考,在仍然存有「重理輕文」觀念的時空背景下,三類組被認為「進可攻,退可守」,所以產生許多想要唸文但暫時先選理組的所謂「假三類」學生,我就是其中之一,我其實一直很想唸文學,只是家人反對。
在那件事件後,我父母對於這位導師的作法感到不以為然甚至厭惡,這也是他們同意我轉文組(=轉班換導師)的最重要原因。仔細想想,我似乎也該感謝這位導師?
再隔年升學,我要唸中文系,但家人反對,他們要求我唸法或商,我後來選法,或許也是因為內心中也想探索「公平正義」到底是什麼吧!
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文組轉職軟體工程師的心路歷程 ft. Badu (GitLab DevRel)
這次邀請到現任GitLab DevRel (開發者行銷) 的Badu來和我們分享轉職的種種!影片中聊到了她如何以半自學的方式學習程式設計,如何加速學習轉職成為前端軟體工程師,轉職過程中的困難艱辛,未來對職涯的規劃。相信對於想嘗試寫程式,有轉職軟體工程念頭的人,一定會非常有幫助!
Overview 💬
🔹為什麼想換到軟體工程 2:50
🔹程式設計自學加速方法 4:30
🔹轉職過程中的汗與淚水 5:48
🔹轉職後出乎意料的事情 7:43
🔹性別比例不平衡的影響 8:55
🔹喜歡CS嗎?後悔想改變? 10:36
🔹推薦大家嘗試寫程式嗎 12:53
🔹轉職後的未來職涯規劃 15:16
Badu 也有經營一個Podcast頻道「冒牌者症候群の下班時間」。頻道中聊到了許多職涯發展的相關議題,非常推薦在職場上常常會有一種覺得自己不適任,很怕自己的能力不夠被拆穿,這些有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的人趕快去訂閱收聽!
快來聽聽凱心琳和Badu一起錄製的👇🏻👇🏻👇🏻
「#7 不念醫學系的那個決定 — 對啊我是工程師」
🔗 Anchor 🔗
https://anchor.fm/anniescript/episodes/7-efv9lo
🔗 Spotify 🔗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15PN6xq4fSfQ2k4qKkKyqt?si=aGKgdWIETVKf31TzXv386g
🔗 SoundOn 🔗
https://player.soundon.fm/embed?podcast=0f1486df-fd4a-4298-a970-b6049bab710b&episode=6d3b48f6-5334-4c8e-93d8-4ee8cf08ef73
1111人力銀行 邀約合作,提供「職點」專欄文章供大家參考
連結為此:https://www.1111.com.tw/position/software-engineer/ 〈靠這招轉職軟體工程師!百萬年薪不是夢〉
#WomenInTech #轉職工程師 #會寫程式不一定要當軟體工程師
一定要看到影片最後面並且在「YouTube影片下方」按讚留言訂閱分享唷!
-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或是你想認識的程式語言唷!
每(隔週)週四晚上9點更新,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
【愛屋及烏】
Facebook 臉書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untyped/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untypedcoding/
合作邀約 👉 untypedcoding@gmail.com
-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 There are so many data types in the world of computer science, so are the people who write the code. We aim to UNTYPE the stereotype of engineers and of how coding is only for a certain type of people.
凱心琳: 一個喜歡電腦科學邏輯推理,在科技圈努力為性別平等奮鬥的工程師。
-
圖片影片音效:[giphy.com] [bensound]
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Re: [問題]理組男跟文組男的差別? - boy-girl | PTT學習區 的推薦與評價
我以前高中念理組,國文課的老師上課時就有說我們和對面文組女生的差異,我不相信, 上了大學後,才發現真的不一樣. ... 我是覺得兩邊的宅宅比例都不少. ... <看更多>
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戰文組的理組真可憐 - 心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我是大學自然組畢業的同時拿到人文科系的學位,碩士是自然科系。我在台大這七年在不同的領域上過課,覺得台大有一點好的地方是總是有一些人會去上 ... ... <看更多>
文組 理組 比例 在 [XD] 文組生真的很笨嗎? - 看板jok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有一次一個理組同學跟我說:「我們理組生聽一次就懂的東西,你們文組生要聽兩次」
我一聽火都上來了,站起來跟他說:「你說什麼?再說一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5.64.14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oke/M.1637258778.A.02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