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下)之一 (文字版)
我們應該努力讓自己不只把注意力只放在疫情數字的控制上,以免見樹不見林。而要更關注一些根本的問題。
上一集我們已經談過一些課題,這一集我們先來談政府的角色與作為。
1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劉紹華教授,去年曾經寫過一本書,
談疫情時代的一些關鍵詞。
這次我問她,過了這段時間,會不會再加新什麼關鍵字。
劉教授說她會加「專家」這個關鍵詞。
為什麼?
劉紹華教授說:每天疫情指揮中心向大家提出報告,也說他們有個決策委員會。但是她問我:「你知道是哪些人嗎?」
這些人到底是誰,媒體要不到資料,法律學者也要不到資料。
她說:在我們所知道的世界許多民主國家裡,這是不會發生的事。
即使在臺灣也一樣。
在這一次疫情爆發之前,我們政府的運作也沒有這樣。
這麼重要的一個單位在決定這麼多重大的事情,裡面有所謂的決策委員會,但其中有哪些專家、委員,卻沒人知道,這樣的事情以前是沒有發生過的。
我問劉教授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她說這就是因為一旦我們把控制疫情的數字放在一切事情之首的時候,當然其他的事情都會放到其次,不受注意。
這麼重大的事情,決定的專家卻隱形了 ,這不是民主社會的常態。
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李建良教授,也有同樣的觀察。
他說:現在防疫權力這麼集中的情況,稀釋了法規上的一些正當性。
衛福部部長究竟是根據什麼法源來代行閣揆的職掌?
真正的指揮官是誰?
真正出了重大的問題,誰要來負責?
都是不清楚的。
疫苗的分配也是。到底有哪些科學基礎、價值選擇、政策衡量?
打疫苗的順序,又實際上是由誰來決定的?出了問題,如果要追究決策環節的時候,到底是誰要負責?
決策的透明度、決策的過程,到底是根據什麼標準跟流程做出來的?
這些目前也都是不清楚的。
所有這些,都是當政府在一切以疫情控制為最優先的時候,所忽略的事情。
2.
另外,當然還有公民權益的倒退。
劉紹華教授指出:去年疫情爆發之後,只禁止滯留湖北的臺灣人返臺;從別的地方返台的人卻沒有這種限制。
一個民主國家,把公民的基本權益做這種限制,是不該有的情況。
劉教授說:在這個過程裡,提出質疑,就會被要求團結;有不同的意見,又很容易被打成中共的同路人。
她說:從去年開始,中央的政策都在喊全島一致,一直到最近,所謂的要不要解封這樣的事情,才交由地方政府來決定。
她認為,這是因為亞洲經過威權文化洗禮的地方,都容易就以為團結就是整齊劃一。
但她說,看教宗這本書就會知道,像教宗講的團結, 就比較像是禮運大同篇裡面所講的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如果不能容納多元的聲音,那到底怎麼形成一個社會的共識?怎麼形成真正的所謂生命共同體呢?」她問。
政大公共行政學系杜文苓教授也說:在一個社會裡面怎樣調節不同的意見,互相尊重,讓不同的意見可以創造出新的思考和解方,是極關重要的。
杜教授說:教宗在這本書裡面講 「不同意見 可以保留高音處的和弦」。這樣才可以使得社會的聲音更繽紛,更豐富,不落俗套。
此外,李建良教授也指出:就是疫情期間很多會議都採取網上會議的時候,視訊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效率會減弱,重要的決策很容易就被輕鬆通過。
而線上型式的利弊就是,一方面有利於資訊的傳播、記錄,
但不利的一點就是公共政策會如此決定。
李建良教授也特別提醒:數位足跡的資訊掌控跟使用,事後如何還權於民,或者說是如何還私於民,這些事情也都是政府應該事先就清楚說明的。不能等到人民要求說明一點,政府才做一點。
3
除了政府的角色之外,公民社會的課題也非常關鍵。
清大通識教育中心的林文源教授,這一年多來一直在密切觀察臺灣在疫情時代所發生的種種現象。
他說:就像世界經濟在疫情爆發之前重視全球化的長練,而疫情爆發之後開始注意各地區的短練,台灣對疫情的關注和因應,也有長練和短練。
林教授說:臺灣的疫情,其實可以分成前後兩個階段。
今年五月之前,很容易讓人覺得台北就是全台灣,非常中心化,也像是重視的是長練。
而今年五月之後的第二階段,才開始更注意各地當地的現象,在地化的討論和因應。
林文源教授觀察上半場的另一個現象是 :大家的討論都好像參加政論節目,而下半場則出現比較多的個人化的行動,實質考量。
假新聞很多,但是主動對抗假新聞,補資訊漏洞的人也多起來。
「臺灣跟中國的較量,從過去政府之間好像是長程飛彈的較量,改為現在民間的巷口的肉搏戰。」他說。
當萬華茶室事件爆發後,固然有很多人在污名化,但是也很多 NGO 的從業人員在關心這些弱勢者,為她們發聲。
所以他說看到民間很多人在主動論述,幫我們釐清社會的樣貎,因而可以準備未來可以做什麼事情。
因此,林文源教授說他看到很多人像是在日常生活裡進行個人的社會運動。
許多其他學者也有相同的觀察。
杜文苓教授說:如果只看主流媒體,會只看到對立立場的相互指責,看不到社會有什麼其他自主性的力量。
但事實上,杜教授說,像社會出現對萬華茶室的污名化之後,出現很多自主性的草根力量在行動,協助街友、性工作者。
她說,這是我們社會可貴而重要的力量,也是我們面對未來挑戰的靭性力量。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的趙恩潔教授提醒要注意兩大結構性的問題。
第一是要注意資本的不平等。
她提出所謂 COVID 難民這個概念。
她說,這一次疫情的傳播,全世界皆然,都是因為有些人可以搭飛機在空中到處旅遊 , 所以造成了快速的全球性蔓延。
然後等疫情爆發之後,以臺灣為例,很多人就因為臺灣安全,就回到了臺灣;可是等到臺灣的疫情爆發,疫苗又短缺的時候,這些人就又馬上又離開臺灣,
再到其他可以打疫苗,他們認為更安全的地方。
趙教授認為這是一種資本的不平等。
有些人有條件一直這樣飛來飛去,不但造成了病毒的傳播,又能夠這個及早找到自己認為安全的避風港。
相對之下,社會裡比較弱勢的人,沒法像他們這樣移動的人,居於非常不利的情況。
趙教授提醒的第二點,是大規模農業和養殖動物的問題。
養殖動物從以前開始就是很多傳染病的起源,目前當然更是我們要小心的源頭。
而她看到現在許多人因為這次疫情,已經改變自己的注意,
改為開始注重在地的生活圈,發展農業自主。
她認為這也是公民社會裡大家在實踐勇敢夢想的行動。
4
在一個公民社會裡,溝通當然是非常重要的。
劉紹華教授說,所謂觀察問題,並不光是說「看」到問題就可以。
光是「看」,也可能會「睜眼說瞎話」。
她說:觀察問題,需要有一段距離,才能需要「景深」。有了景深,才會觀察得立體化。
劉教授說,但是臺灣的人口密度很高,大家都很貼近,所以討論公共議題的時候,經常難以產生必要的「情緒距離」和「眼光距離」,也就難以產生「景深」。
她說:這一點是需要我們注意的。
對於如何溝通,台北醫學大學林益仁教授提出一個觀點。
林益仁教授長期觀察原住民文化,參與原住民的活動。
他說:台灣的地理很特別。從海平面上升,到亞熱帶、溫帶,甚至到高山是寒帶。 所以我們的植物生態非常多元。
林教授說我們的社會也是一樣。人口有非常有多元的各種背景,和澳洲一樣也是墾殖社會,但是擠在一個小很多的土地上。
所以林益仁教授認為:我們社會的對話,可以參考原住民的這個方式。
他說,泰雅族裡面有句話話叫「 sbalay」。
「balay」就是真相,「sbalay 」就是找尋真相,和解。
所以當泰雅族碰到他們族裡面出現爭議的時候,就會把大家找來,都坐在一起 ; 你把你看到的講出來,我把我看到的講出來,他把他看到的講出來 。
林教授說,通常大家把自己所看到的東西都講出來,轉了一圈之後,
大家大致就會有一個答案出來了。
所以,林益仁教授認為:這是我們可以向原住民借鏡參考的一種溝通跟對話的模式。
我們談過了疫情時代為什麼不能只是關注每天確診人數、死亡人數這些表面上、結果性的指標,卻不注意其他更根本、更原由性的課題之後,下面最後一集,我們來談一下疫情時代,我們為什麼需要勇敢地夢想、有一個美好的夢想,以及台灣想要進入國際社會所該有的準備。
謝謝大家。
我們最後一集見。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
「政大民族系教授」的推薦目錄:
- 關於政大民族系教授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政大民族系教授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政大民族系教授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政大民族系教授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政大民族系教授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政大民族系教授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政大民族系教授 在 [心得] 政大民族系二階甄試心得- 看板SENIORHIGH 的評價
- 關於政大民族系教授 在 Nccu民族學系大小事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政大民族系教授 在 #勸世不要唸政大民族! - 考試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政大民族系教授 在 歷經蘇聯解體從民族學來看國際政治專訪趙竹成教授 - YouTube 的評價
政大民族系教授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上週看完《斯卡羅》後,是否覺得族群好多好複雜呢?
今天就讓故事來簡單介紹,生活在這塊大清官方所稱的「化外之地」—瑯嶠,有哪些人吧!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先知道瑯嶠在哪裡。瑯嶠是恆春的舊稱,所以指的就是今日恆春的這一帶。
由於恆春半島的地理位置,是早期人們通往後山必經的交通要道上,因此有著多樣的族群們在此生活及交流。
1⃣原住民族
居住在此的原住民族,有部分原本是屬於臺東卑南族系統的族人,沿著東海岸移居到瑯嶠,被當地人稱為斯卡羅人。
在那之後,斯卡羅的四大頭目家族,分領瑯嶠的住民,其中包括阿美族、排灣族、馬卡道族,也包括後來移墾的閩、客漢人。
其中,又以豬勞束社大頭目garuljigulje家的勢力最大,即後來代表談判的卓杞篤,被稱為「大股頭人」。
2⃣福佬人
福佬人,是移墾至臺灣的閩南裔漢人,原先居住在中國南方一帶。
比起其他族群,福佬人較早來到臺灣, 因此他們不只是分布在瑯嶠一帶的平原而已,臺灣其他地區也有他們的身影。也因為擁有時間優勢,所以他們掌握了相對多的資源。
瑯嶠的柴城最早可以追溯到明鄭時期,是士兵屯墾的重地之一。清代以後,柴城一直是福佬人的主要居地,也形成了龐大的勢力。
3⃣客家人
客家人移墾至瑯嶠的時間已經比較晚了,因此海岸的平原地區幾乎都為福佬人所開墾,他們只得往靠近原住民地區的山腳地帶發展。
雖然起初客家人和原住民有不少衝突對立,但後來兩個族群似乎達成共識,開始有通婚、租地、交換資源的關係。
瑯嶠的客家人大多居住在保力一帶,但為了要養活大家,頭人林阿九便向原住民租用了統領埔的土地。
4⃣土生仔
土生仔,字面上是指的是在臺灣土生土長的人,實際上則是用來稱呼漢人與原住民通婚後生下的混血兒。
以劇中的水仔、蝶妹、阿杰為例,他們都有一半的漢人血統、一半的原住民血統,因此被泛稱「土生仔」。
在瑯嶠這個充滿多元族群的地區,土生仔的身分與認同便更為複雜,遭受歧視的同時,卻又是各族群溝通的橋樑。
📺深度解讀!「斯卡羅」背後的那些故事
看完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想要更認識這段臺灣歷史?想要理解歷史上各族群在事件中如何互動,並在國際關係中彼此角力?想要知道劇情與史實有哪些差異?
這個星期日晚上九點,故事 StoryStudio 邀請了三位鑽研臺灣史的年輕學者,從他們各自專業的角度,與我們一起解析「斯卡羅」背後的故事:府城、瑯嶠、番界、羅妹號,到所有你想知道關於十九世紀臺灣的一切。
▶時間
8 月 22 日星期日 21:00
▶來賓
陳冠妃(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蘇峯楠(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助理)
賴英泰(政大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主持
涂豐恩(故事StoryStudio執行長)
▶Zoom報名連結(按:報名人數已經遠遠超過zoom可容納人數,建議大家從臉書觀看直播)
https://bit.ly/3B2PA8z
#斯卡羅 #瑯嶠 #瑯嶠十八社 #屏東 #恆春 #卑南族 #排灣族 #原住民 #戲劇 #羅妹號事件 #李仙得 #必麒麟 #蝶妹 #魁儡花 #陳耀昌 #曹瑞原
感謝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提供劇照
本文主要參考高加馨,〈面對歷史在地發聲—牡丹社事件對牡丹社群之影響〉之第二章第二節「族群關係」。
政大民族系教授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終止原住民土地不正義,把祖先的地留下來:3個在現代與傳統尋找平衡的嘗試】
全台26萬公頃的原住民保留地已有超過1萬公頃流失,這不單只是原住民族失去土地、文化,不當的開發與土地利用,最終將是整體台灣社會承受傷害。除了等待原民會提出專法草案,制度上還有沒有別的可能性?《報導者》在南投與新竹原鄉看見不同嘗試,以部落整體利益出發,提出因地制宜,守護土地和文化的可能解方:
「邵族人要的不多,這塊原本屬於邵族的公有地,希望能永遠成為新部落場址……我們七大姓氏的長老們有高度共識,要守住土地才能守住語言與文化。」位於日月潭邊的邵族伊達邵部落,先因水庫興建被迫搬到潭邊、晚近湖畔土地又被縣府、財團覬覦,至今部落內僅不到三分之一是原住民保留地,其中不少早由「假買賣」到外人手中。他們迫切希望成立「部落公法人」讓原保地從私有變成部落的,由部落議會來管理、留下邵族的根。
同樣為了留下具公共性質的土地,泰雅爾族民族議會和學者則參考國外原住民族的模式,提出以「土地信託」方式,守護位於南投仁愛鄉瑞岩部落的泰雅族起源地「Sbayan」,希望「由各流域泰雅族人共同研商,如何保留這塊意義重大的區域」,而非開發成現在到處可見的觀光區。但目前不僅部落尚未有共識,原民會對於「土地信託」也不看好。
相較之下,營建署與新竹縣的斯馬庫斯、鎮西堡兩部落合作「特定區域計畫」,雙方磨合出不錯的成果,土地使用規劃融入泰雅族傳統Gaga、更符合部落文化,有些部分放寬,如部分林業用地轉為可耕種;有些則比現代法律還要嚴,像在「水源保護區」完全禁止開發。
承接該計畫的台大城鄉所副教授陳育貞團隊,透過部落地圖、傾聽族人聲音,慢慢建立信任,連最初嗆聲反對的斯馬庫斯部落議會總幹事羅維敏也轉為支持。曾任新竹縣議員、領導鎮西堡護地運動的牧師阿棟‧優帕司也肯定,將傳統的土地利用方式融入現在制度,部落就可以透過這些祖傳智慧,在自己的土地上生存。這份族人和營建署都有共識的計畫已經在2019年公告,不過仍需要地方政府同意才能落實,如何延續下去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無論是哪一種方式,都有各自的利基與挑戰,但不變的是共享與尊重的精神。「對加拿大政府來講,促成原住民族土地權利的恢復,是為了要去創造一個更團結的加拿大。」政大民族學系教授官大偉引用一位加拿大白人學者的話指出,面對原住民土地議題應從國家的高度來看待……https://bit.ly/3k79AjU
#更多專題文章
【專題頁|山頭上的掠奪:揭露全台原住民保留地流失亂象】https://bit.ly/3xSXyPK
【田埔部落黑柿蕃茄和復育小米傳奇,以經濟自主抗拒賣地誘惑】https://bit.ly/3m6oQQw
【泰雅族兄弟的接力奮戰:如何用永續精神守護鎮西堡】https://bit.ly/3AKNXMT
#報導者 #原住民 #原住民保留地 #土地正義 #人頭買賣 #部落共管
政大民族系教授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政大民族系教授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政大民族系教授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政大民族系教授 在 Nccu民族學系大小事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對呦,可能有人發現,我們認識的很早,大概就是李律在念政大廣告系一年級而我還是景美女中 ... 講座現職:國合長(政治系特聘教授)/民族系副教授/學務長(應數系 ... ... <看更多>
政大民族系教授 在 #勸世不要唸政大民族! - 考試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身為一個民族系畢業森應該有資格說嘴吧~開門見山直接舉例子啦!,1. ... 課程不實:雖然是小系,可是感覺教授思維還是停留在南京建校期,到現在還在 ... ... <看更多>
政大民族系教授 在 [心得] 政大民族系二階甄試心得- 看板SENIORHIGH 的推薦與評價
想說板上沒有什麼關於民族系的面試心得,於是趁剛錄取還沒忘掉細節時趕快打一篇給之
後的學弟妹作為參考
在打這個之前,想以民族系作為跳板的同學千萬要注意,民族系學測生是不能轉系的
事實上我也覺得這滿合理的,你在教授前面天花亂墜講那麼多你多愛這系,然後進去後轉
系說的過去?
總之如果要選擇民族系前請三思
民族系的備審資料有限制字數,每項(自傳、申請動機、讀書計畫)都限600字,但我自
傳和申請動機都打了700字上下,所以實際超過一點應該沒關係
另外備審資料禁止放個人照片,特殊表現的獎狀那個是ok的,其他都不行
我自傳就簡述我參加過什麼重要比賽,高中時參加了什麼社團培養了什麼能力,為什麼對
民族系有興趣這樣
至於讀書計畫,建議可以說之後想雙主修哪一科系(民族系很鼓勵雙主修),以及未來想
做什麼方面的研究等等
二階那天是早上一小時的小論文測驗,然後下午連續3間教室各5分鍾的單獨面試
小論文測驗是閱讀文章,要你寫300字的摘要,然後評論、抒發感想
這次的題目是討論原住民族文化國土的概念,說真的一個小時有點趕,文章掃個2遍就要
下筆了不然會寫不完後續評論或心得
雖然本系是邊疆民政轉型的,但是現在也逐漸本土化,因此對台灣裡的原住民族或少數族
群議題了解很重要,中國的邊疆民族反而還是其次,但還是要有一定認識
至於面試的部分,建議去面試前看一下系上網頁,研究一下教授們各自擅長什麼,在組織
你的回答上會滿有幫助的
像第一間教授我一進去就認得是研究北亞歷史的,我就對他可能就我自傳會問什麼有心理
準備(我在讀書計畫有提到我對中亞跟太平洋民族有興趣)
穿著的部分,乾淨整齊即可,沒必要穿的有多elite,你是去面試商學院還是民族系?
我就穿著踢恤配牛仔褲,看到旁邊每個都穿的超正式就覺得滿好笑的
第一間教室的教授先問我為何對民族學有興趣,我自己是提我在人社營的經驗啦
然後又問說我在學時喜歡什麼科目,並問我哪個歷史人物影響我最大
再來問我為啥對中亞有興趣,我提到了卡爾梅克人和布里亞特人的文化認同問題,教授又
問我她很確定這些東西課本沒有教,我就有說是我自己興趣使然有找過資料
第二間教授同樣也問我為什麼要念民族系
再來她問我說你知道這科系就算餓不死也賺不了多少錢嗎,我是回應她我本來就打算做研
究啦,沒有人指望做研究能賺大錢的
最後我也跟他提到我重考的事情,講到當年因為指考劃錯卡去外地唸不喜歡的科系,所以
想考回自己喜歡的科系,順便幫忙家裡這樣
第三間教授進來就用客家話問候我(我有在自傳裡寫我是不會說客家話的客家人),我直
接用漢語回應我不太會講,她就改用中文問我怎麼把自己的語言丟掉了呢,我也回應因為
我自己從小不住客家鄉(我在申請動機也有提及客家人的失根問題)
輪到她問我為什麼對人類學有興趣卻會來申請民族系時我也誠實的講說因為申請不到台大
人類系(這邊要弄清楚人類系跟民族系的不同,民族系只占人類學範圍的一部分)
然後她提到唸這個系英文很重要,(我在校成績數英很難看)要我之後要自己加強
另外她問到我現在是在學重考時就也要我好好的把在校的課程讀完,政大可以抵學分這樣
大guy就是這樣,我有正取哦,所以應該有一定的參考效力
另外政大民族前兩年正取13然後備到11,今年一階篩選45個最後來考的只有35個,正取16
個備取12個,雖然不知道今年會備到幾,但是錄取率應該算滿高的這樣
然後明年的學弟妹如果需要,可以跟我站內信要備審資料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7.247.12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493110637.A.C63.html
※ 編輯: timmy6666 (140.117.247.125), 04/25/2017 16:59:36
有的話再問我
※ 編輯: timmy6666 (223.138.106.47), 04/25/2017 18:17:5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