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過去傳統所強調的文化相對價值、換位思考、地方知識等論點,經過了20世紀70年代之後針對這些知識背景背後的殖民思維與權力不對等的自我反思之後,新世代的人類學訓練已經讓人類學徒都有著自我反思與批判的習慣,這也是這個學科的吸引人之處。在這個脈絡下,許多人類學研究都會以帝國、國家、建置、治理等話題作為研究對象,只不過,現在這些研究已經不再是為了粉飾殖民或國家權力不對等的著作,而成為了「知己知彼」、揭示權力不對等的處境與機制,以此來描述與分析該如何面對與理解權力不對等的情況。反政府主義的人類學因而成為前述這些研究者沒有明說的知識論共識,長時間研究歷史與國家治理的人類學家James Scott就直接將自己關於反政府主義與人類學觀點的論著集結成書。本次小編推薦的正是這本反政府主義人類學的中文繁體翻譯版,希望大家會對反政府主義以及人類學這兩個批判性與反身性思考體系的結合感到興趣。
----------------------------
當國家緊扼人民的命脈、財團資本控制世界,在這充滿不確定性的艱困世道中,
人類學大師斯科特以29篇幽默的靈光片段,捍衛地方性知識、常識、個體創造力與自發性的無政府主義思維,
帶領我們審視世間百態,用不同眼光看歷史、尋找政治生活的另類出路!
詹姆斯.斯科特相信,默默無名的小人物才是創造歷史的主角,無論馬來半島的小農民、不願臣服的東南亞高地少數民族,亦或是東歐社會主義統治下的尋常百姓。斯科特對於國家保持戒心,因為統治者往往編織出一套正當化其特權的理由,從新石器時期的農業帝國,到二十世紀掌握了現代科學與追求發展的現代政權,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人性與生態浩劫。無政府主義者的核心信條之一,即是平民百姓可以憑自己的力量創造出合理而公正的社會秩序,而不需要依賴立基於強制力的國家體制。這一本充滿日常觀察智慧的小書,肯定能將無政府主義的思維帶入二十一世紀。
──何明修/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活在政治無所不在的今日,我們更需要理解無政府主義的發展與理想是怎麼一回事,才能察覺人們的生活是如何被政府、政黨與大型企業共同形成的結構所影響,也才有機會自我解殖,看到自己的能動性與社會發展的可能。本書用一篇篇深入淺出的短文,如同操作手冊般帶我們重新檢驗當今社會的運作,為理想主義留下一片淨土。
──宋世祥/【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國立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在這本書中,斯科特(James Scott)從農民運動的觀察與政治批判出發,討論國家,階級,治理,暴力,結構,行動策略等狀態,一方面組合成為利維坦巨獸的穩固,卻又提示人民面對壓迫時的可能逃脫策略。斯科特擅長分析階級差異下的「底層政治」(infrapolitics),對他而言「無政府主義」是一種歷史思維方式,也是不與政府與國家統治發生合作下的相互性。我們若從「無政府主義」的角度對不同階層的社會行動「逆行理路以爬梳」
(read against the grain),將會看到非精英階層的能動性,以庶民行動的歷史辯證重新打造意義的偶發性。如果葛雷伯(David Graeber)書寫的是當代無政府主義的行動綱領,則斯科特寫給我們的是歷史條件下無政府主義的鏡像碎片。
──李宜澤/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斯科特(James Scott)的這本小書不是嚴謹的學術作品,但卻是想要理解他從1960 年開始以來,一本又一本充滿原創性與挑戰性的經典,不可或缺的指南。我們這些長期跟隨他、受到他啟發的學徒,一直都感受得到他的著作背後那種無政府主義脈動,但是真正讀到大師娓娓將他的政治哲學坦誠的鋪陳,還是一種令人激動與感動的經驗。
高度的推薦給所有關心未來的政治如何可能的人,希望這本書能夠溢出校園,讓一般讀者也能加入討論。像斯科特這樣的學者,在當代已經是寥寂的晨星。
──林開世/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近年我一直在想我們需要無時無刻存在的國家嗎?有需要管東管西的政府嗎?有需要一個以愛國為前提的政權嗎?面對這種政府,除了奮力抗爭外,我們還能做什麼?有什麼「另類」被管治而不失尊嚴的可能性?斯科特(James Scott)持續出版學術研究著作,探討政府的思維及行動模式,也討論弱者的「武器」以及被管治者的「抵抗藝術」。看不懂嗎?不要緊!這本書是他以普羅大眾為對象的一本小書,從他的日常生活、閱讀及(相對)少量田野、文獻資料出發,以「碎片」的簡單概念分享他對無政府主義的思考和期待。這是我讀過最接地氣的斯科特著作,邊呷一口咖啡邊讀此小書,總有會心微笑的時刻。
──鄭肇祺/芭樂人類學寫手之一、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tonsanbookstore.cyberbiz.co/products/9789863448860?fbclid=IwAR1xVeXQxmjBEyctpG9j_WrQZM_JF130F8yLWF61wK7V2o-UUqJnjyz97ys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我們都離開了家:全球多元文化趨勢下韓國新移民的離散、追尋與認同」介紹 訪問編輯:林蔚儒 內容簡介: 聆聽離開家的人,述說他們的故事 新移民在陌生的國度即便艱苦也從未放棄夢想, 我們如何能不具同理心呢? 本書透過一位文化人類學者及平權倡議者, ...
「民族學系出路」的推薦目錄:
- 關於民族學系出路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民族學系出路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民族學系出路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民族學系出路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民族學系出路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民族學系出路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民族學系出路 在 Re: [請益] 關於人類學與考古學- 看板Anthro 的評價
- 關於民族學系出路 在 #勸世不要唸政大民族! - 考試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民族學系出路 在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在幹嘛?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民族學系出路 在 民族學系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民族學系出路 在 民族學系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民族學系出路 在 民族學系出路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露營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民族學系出路 在 民族學系出路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露營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民族學系出路 在 Kw Wong - 大家好,我是今年在澳門考到民族學系的,在此報到 的評價
- 關於民族學系出路 在 政大民族系分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民族學系出路 在 政大民族系分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民族學系出路 在 [新聞]每年20人申請轉系民族、人類學成選校跳板 的評價
- 關於民族學系出路 在 人類學系出路ptt的評價費用和推薦,PTT.CC、DCARD、EDU ... 的評價
- 關於民族學系出路 在 人類學系出路ptt的評價費用和推薦,PTT.CC、DCARD、EDU ... 的評價
- 關於民族學系出路 在 標籤: 政大民族系dcard - 台灣社會團體查詢網 的評價
- 關於民族學系出路 在 標籤: 政大民族系dcard - 台灣社會團體查詢網 的評價
民族學系出路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我們都離開了家:全球多元文化趨勢下韓國新移民的離散、追尋與認同」介紹
訪問編輯:林蔚儒
內容簡介:
聆聽離開家的人,述說他們的故事
新移民在陌生的國度即便艱苦也從未放棄夢想,
我們如何能不具同理心呢?
本書透過一位文化人類學者及平權倡議者,
生動刻劃出在韓國的各國移民之生命軌跡、離散家庭,
以及他們跟母國的跨境連結。
這是韓國移民者的溫情書寫,亦具體映現台灣,
一起跟世界向「多元文化的公民意識」邁進。
全球化的多變時代,你我都可能成為離開家的人,
謹記「移民的權利也是我們的問題」。
在跨國婚姻與商業活動司空見慣的全球化時代,有一群人離開了家,前往異國尋求更好的出路──越南婚姻移民、尼泊爾非法移工、朝鮮族移工、僱用許可制下的蒙古移工、緬甸難民移工──他們來到韓國這個高度資本化的國家尋求一線生機,進入被要求學韓語、融入韓國社會的婚姻體制;從事韓國人不願意做的骯髒(Dirty)、危險(Dangerous)、辛苦(Difficult)的3D產業,只希望讓故鄉的親人過上好日子,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卻得因此承受韓國人異樣的眼光,忍受政治、社會與文化上的忽視和歧視,淪為韓國社會底層沒有名字與臉孔的失語者。
本書作者金賢美教授投身移民研究、田野調查十餘年,親身採訪這些在韓國無法發聲的移民、不見天日的移工,逐一記錄下他們的故事。讓人不禁反思,在高聲疾呼尊重多元文化、促進民族融合的同時,我們是否意識到鋪天蓋地的強勢文化如何掩蓋了少數群體的聲音?是否聽見少數群體的心聲與訴求?由於婚姻或工作而離鄉背井來到陌生國家的他們,需要的是更多的聆聽、理解與認同,而非片面、強硬的對待。從新移民到新住民,從單一同化到多元文化,在全球多元文化的趨勢下,但願更多人能聽到他們被掩蓋的聲音。
台灣開放婚姻移民定居,以及東南亞籍勞動工作者來台,已經長達三十年。我們必須傾聽移民的話語,共同打造有助於社會融合的「理解環境」,才有機會穿越性別、階級與國族的界線,讓離開家的人得到尊重與自由,實踐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作者簡介:金賢美(김현미)
首爾大學英語教育系畢業,於美國華盛頓大學文化人類學系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主要關心的議題為「伴隨全球化而來的人類、資本以及文化的移動 」。2003年開始致力於韓國國內新住民的研究,十多年來研究了韓國的外籍配偶、經濟性移民、朝鮮族同胞、無證移工、難民等,多元化韓國社會裡的少數者生活與經驗。
傾向於以文化研究者的身分介入移民生活的實踐性研究方法,偶爾也會給予政府政策上的建言,目前擔任韓國國家人權委員會外國人人權專門諮詢委員,同時也是移住女性人權會的會員。
其他著書有《全球化時代的文化翻譯:跨越性別、人種、階級的界線》(2005),合著有《親密的敵人:新自由主義如何成為日常》(2010)、《我們都是陌生人:為了共存的多元文化》(2013)等。(以上書名均為暫譯)
出版社粉絲頁: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族學系出路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我們都離開了家:全球多元文化趨勢下韓國新移民的離散、追尋與認同」介紹
訪問編輯:林蔚儒
內容簡介:
聆聽離開家的人,述說他們的故事
新移民在陌生的國度即便艱苦也從未放棄夢想,
我們如何能不具同理心呢?
本書透過一位文化人類學者及平權倡議者,
生動刻劃出在韓國的各國移民之生命軌跡、離散家庭,
以及他們跟母國的跨境連結。
這是韓國移民者的溫情書寫,亦具體映現台灣,
一起跟世界向「多元文化的公民意識」邁進。
全球化的多變時代,你我都可能成為離開家的人,
謹記「移民的權利也是我們的問題」。
在跨國婚姻與商業活動司空見慣的全球化時代,有一群人離開了家,前往異國尋求更好的出路──越南婚姻移民、尼泊爾非法移工、朝鮮族移工、僱用許可制下的蒙古移工、緬甸難民移工──他們來到韓國這個高度資本化的國家尋求一線生機,進入被要求學韓語、融入韓國社會的婚姻體制;從事韓國人不願意做的骯髒(Dirty)、危險(Dangerous)、辛苦(Difficult)的3D產業,只希望讓故鄉的親人過上好日子,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卻得因此承受韓國人異樣的眼光,忍受政治、社會與文化上的忽視和歧視,淪為韓國社會底層沒有名字與臉孔的失語者。
本書作者金賢美教授投身移民研究、田野調查十餘年,親身採訪這些在韓國無法發聲的移民、不見天日的移工,逐一記錄下他們的故事。讓人不禁反思,在高聲疾呼尊重多元文化、促進民族融合的同時,我們是否意識到鋪天蓋地的強勢文化如何掩蓋了少數群體的聲音?是否聽見少數群體的心聲與訴求?由於婚姻或工作而離鄉背井來到陌生國家的他們,需要的是更多的聆聽、理解與認同,而非片面、強硬的對待。從新移民到新住民,從單一同化到多元文化,在全球多元文化的趨勢下,但願更多人能聽到他們被掩蓋的聲音。
台灣開放婚姻移民定居,以及東南亞籍勞動工作者來台,已經長達三十年。我們必須傾聽移民的話語,共同打造有助於社會融合的「理解環境」,才有機會穿越性別、階級與國族的界線,讓離開家的人得到尊重與自由,實踐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作者簡介:金賢美(김현미)
首爾大學英語教育系畢業,於美國華盛頓大學文化人類學系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主要關心的議題為「伴隨全球化而來的人類、資本以及文化的移動 」。2003年開始致力於韓國國內新住民的研究,十多年來研究了韓國的外籍配偶、經濟性移民、朝鮮族同胞、無證移工、難民等,多元化韓國社會裡的少數者生活與經驗。
傾向於以文化研究者的身分介入移民生活的實踐性研究方法,偶爾也會給予政府政策上的建言,目前擔任韓國國家人權委員會外國人人權專門諮詢委員,同時也是移住女性人權會的會員。
其他著書有《全球化時代的文化翻譯:跨越性別、人種、階級的界線》(2005),合著有《親密的敵人:新自由主義如何成為日常》(2010)、《我們都是陌生人:為了共存的多元文化》(2013)等。(以上書名均為暫譯)
出版社粉絲頁: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族學系出路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我們都離開了家:全球多元文化趨勢下韓國新移民的離散、追尋與認同」介紹
訪問編輯:林蔚儒
內容簡介:
聆聽離開家的人,述說他們的故事
新移民在陌生的國度即便艱苦也從未放棄夢想,
我們如何能不具同理心呢?
本書透過一位文化人類學者及平權倡議者,
生動刻劃出在韓國的各國移民之生命軌跡、離散家庭,
以及他們跟母國的跨境連結。
這是韓國移民者的溫情書寫,亦具體映現台灣,
一起跟世界向「多元文化的公民意識」邁進。
全球化的多變時代,你我都可能成為離開家的人,
謹記「移民的權利也是我們的問題」。
在跨國婚姻與商業活動司空見慣的全球化時代,有一群人離開了家,前往異國尋求更好的出路──越南婚姻移民、尼泊爾非法移工、朝鮮族移工、僱用許可制下的蒙古移工、緬甸難民移工──他們來到韓國這個高度資本化的國家尋求一線生機,進入被要求學韓語、融入韓國社會的婚姻體制;從事韓國人不願意做的骯髒(Dirty)、危險(Dangerous)、辛苦(Difficult)的3D產業,只希望讓故鄉的親人過上好日子,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卻得因此承受韓國人異樣的眼光,忍受政治、社會與文化上的忽視和歧視,淪為韓國社會底層沒有名字與臉孔的失語者。
本書作者金賢美教授投身移民研究、田野調查十餘年,親身採訪這些在韓國無法發聲的移民、不見天日的移工,逐一記錄下他們的故事。讓人不禁反思,在高聲疾呼尊重多元文化、促進民族融合的同時,我們是否意識到鋪天蓋地的強勢文化如何掩蓋了少數群體的聲音?是否聽見少數群體的心聲與訴求?由於婚姻或工作而離鄉背井來到陌生國家的他們,需要的是更多的聆聽、理解與認同,而非片面、強硬的對待。從新移民到新住民,從單一同化到多元文化,在全球多元文化的趨勢下,但願更多人能聽到他們被掩蓋的聲音。
台灣開放婚姻移民定居,以及東南亞籍勞動工作者來台,已經長達三十年。我們必須傾聽移民的話語,共同打造有助於社會融合的「理解環境」,才有機會穿越性別、階級與國族的界線,讓離開家的人得到尊重與自由,實踐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作者簡介:金賢美(김현미)
首爾大學英語教育系畢業,於美國華盛頓大學文化人類學系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主要關心的議題為「伴隨全球化而來的人類、資本以及文化的移動 」。2003年開始致力於韓國國內新住民的研究,十多年來研究了韓國的外籍配偶、經濟性移民、朝鮮族同胞、無證移工、難民等,多元化韓國社會裡的少數者生活與經驗。
傾向於以文化研究者的身分介入移民生活的實踐性研究方法,偶爾也會給予政府政策上的建言,目前擔任韓國國家人權委員會外國人人權專門諮詢委員,同時也是移住女性人權會的會員。
其他著書有《全球化時代的文化翻譯:跨越性別、人種、階級的界線》(2005),合著有《親密的敵人:新自由主義如何成為日常》(2010)、《我們都是陌生人:為了共存的多元文化》(2013)等。(以上書名均為暫譯)
出版社粉絲頁: 臺灣商務印書館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民族學系出路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Wong Wai Man
消滅廣東話,再祭馬克思。網上人人爭相聲明,自己的母語是粵語。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母語就是你自少學習,用以思維和溝通的語言。
用這個定義,香港有八成以上的人口,是用廣東話作為母語。
電台電視說的,生活上購物看病,路上交談,無不是廣東話。
上班途中,突然發覺,電話留在家中,心中一急:弊!無帶電話!
情急之下,對自己說的話,不就是母語?
發夢的語言,不受控制,是本能反應,那還不是母語?
本來不值得討論的題目,突然引起社會恐慌,因為,幸福不是必然的。
要消滅香港,要先消滅廣東話。
九七後,董建華的教育政策,就是母語教學。
家長反彈,因為華人世界有民族自卑,子女學好英語,才能出人頭地。學校用母語教學,當時以為是廣東話教學,那子女便沒有前途了。
母語教學推行不了了之,老董又下台了,便推行普教中。
這是打開缺口的關鍵一步,讓普通話進入校園,便可以藉機引入國內老師,推行大陸的意識形態。
愚蠢的家長一般都認為,用普通話才能學好中文;人人都想子女入讀,月費萬多元的國際學校,還不是用普通話教中文?
社會接受了普教中,浸會大學就告訴你,無論你念什麼學系,普通話不合格,休想大學畢業。
到今屆政府,教育局引用一篇大陸學者的論文,說粵語不是香港母語。大家才如夢初醒,當年老董的母語教學,說的不是廣東話,原來另有所指。
北京要香港變成一個大陸城市,用的都是對付西藏、新疆的方法,打進去,拉出來。
大量引入國內人,逼走不滿的香港人——有條件的移民外國,無條件的搬上大灣區。
香港的空間,留給國內人。
改造香港,必須由學校入手,由小朋友開始改造。教學語言是重要的一步。搶到這個戰略山頭,進一步,學校就禁廣東話了。再鼓勵小朋友間互相告發,誰誰誰私下講了廣東話。
慢慢地,要社會上有個意識,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說普通話,低下階層沒知識的才說廣東話。
至於電台、電視台,政府掌握了發牌權力,要將廣東話轉為普通話,就易如反掌了。
當學校、電台電視,都以普通話為正式語言,這個環境長大的孩子,便視廣東話為基層,勞動人口的方言。
一如今日我們笑街市的台山話和潮州話一樣,香港便真正回歸了。
這是一套嚴謹周密的共產黨管治地方政策,消滅你的語言,才能改變一個地方的價值觀。
消滅了舊香港的價值觀,取而代之,又是什麼價值取向?
習近平趁馬克思誕辰二百周年,重舉馬克思大旗。
不彈此調久矣,突然又祭出他的神主牌來,令全世界都為之錯愕。
中共1921年在上海立足,用的是這一套。
那是時代的機遇,背景是晚清的腐敗,列強的欺凌,推翻滿清後的亂局,國民求變的急切,蘇俄十月革命的成功,五四運動的打倒孔家店,這個時候否定了儒道傳統,借來馬列思想,是滿足當時貧苦國民追求人人平等,安居樂業心態。
但四九年奪得政權後,馬列主義經過實踐,民不聊生,山河濺血,基本上人人都知是一個時代騙局,所以,毛澤東一死,鄧小平掌權,便無人再提馬克思主義了。
鄧小平實際。他知道共產黨的毛病,只要貼貼服服的官,不要堂堂正正的人。未吃飽飯前,什麼形而上的主義都不要說。所以,訂下了廿八字真言,作為治國根本:
冷靜觀察,站穩腳跟,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於守拙,絕不當頭,有所作為。
結論是:中國永不稱霸。
今日北京,討厭鄧小平的一套,極端民族主義之下的大陸,人人要覺得是時候亮劍,給世界看看中國是行的。
這時候,單靠老鄧的吃飽飯已經不合時宜,老江的悶聲發大財也不行,因為已經全國發錢寒了。
國民思想真空,亂局便起。在中華文化中找出路,儒家的中流砥柱,道家的因應自然,價值追求,始終和中共政權南轅北轍,格格不入。
技術上取法家,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趕絕這兩類人,方便政權。但民間只以動物本能生存,仍要找一個海市蜃樓的宗教成精神寄託,才易於管治。
清代道光末年的「洪楊之亂」,洪秀全祭出西方耶教的聖經,拜上帝,號稱解放婦女,禁纏足,殺土豪,分田地,竟然可以打上南京。
這個理想的夢,很有威力。尤其是當群眾對現實不滿,價值真空,這種一本萬利的種金術,可以讓人義無反顧,飛蛾撲火。
大陸人吃飽飯了,部份人又出外旅遊,見識過外面世界。官貪民窮的現狀不會改變,紅色血脈的特權不容觸碰,社會動盪的因素具備,像洪秀全推出聖經拜上帝,又怕教會坐大,始終不是清朝了。
拿毛澤東護身,就想起他背後的陰魂馬克思。那是毛的法術,北京想再用一次。
馬克思祖家,德國媒體,對習重祭馬克思嘲諷,《焦點》雜誌說:
「號稱實行馬克思主義的中國,但卻是推行極端的資本主義。這恰恰證明馬克思學說,已經喪失了生命力。」
五月,是馬克思誕辰,也是巴黎學運的日子,是1968年,五十年前。
那是世界青年迷戀共產主義,希望改革主流體制的日子。
台灣學者蔣勳,最近就五十年前的巴黎學運,對馬克思主義迷戀的青年的追求總結,也對自己要求:
永遠在政府之外,
永遠在權力之外,
永遠不為利益集團幫腔,
一生鄙棄趨炎附勢的傲慢。
中國第一位共產主義信仰者瞿秋白,在長汀監獄槍決前,寫了一首七絕:
夕陽明滅亂山中,落葉寒泉聽不窮;
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萬緣空。
這是中共宣傳機器外的認識馬克思。
#大灣區 #廣東話 #中共政權 #馬克思
2018年5月8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民族學系出路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Wong Wai Man
消滅廣東話,再祭馬克思。網上人人爭相聲明,自己的母語是粵語。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母語就是你自少學習,用以思維和溝通的語言。
用這個定義,香港有八成以上的人口,是用廣東話作為母語。
電台電視說的,生活上購物看病,路上交談,無不是廣東話。
上班途中,突然發覺,電話留在家中,心中一急:弊!無帶電話!
情急之下,對自己說的話,不就是母語?
發夢的語言,不受控制,是本能反應,那還不是母語?
本來不值得討論的題目,突然引起社會恐慌,因為,幸福不是必然的。
要消滅香港,要先消滅廣東話。
九七後,董建華的教育政策,就是母語教學。
家長反彈,因為華人世界有民族自卑,子女學好英語,才能出人頭地。學校用母語教學,當時以為是廣東話教學,那子女便沒有前途了。
母語教學推行不了了之,老董又下台了,便推行普教中。
這是打開缺口的關鍵一步,讓普通話進入校園,便可以藉機引入國內老師,推行大陸的意識形態。
愚蠢的家長一般都認為,用普通話才能學好中文;人人都想子女入讀,月費萬多元的國際學校,還不是用普通話教中文?
社會接受了普教中,浸會大學就告訴你,無論你念什麼學系,普通話不合格,休想大學畢業。
到今屆政府,教育局引用一篇大陸學者的論文,說粵語不是香港母語。大家才如夢初醒,當年老董的母語教學,說的不是廣東話,原來另有所指。
北京要香港變成一個大陸城市,用的都是對付西藏、新疆的方法,打進去,拉出來。
大量引入國內人,逼走不滿的香港人——有條件的移民外國,無條件的搬上大灣區。
香港的空間,留給國內人。
改造香港,必須由學校入手,由小朋友開始改造。教學語言是重要的一步。搶到這個戰略山頭,進一步,學校就禁廣東話了。再鼓勵小朋友間互相告發,誰誰誰私下講了廣東話。
慢慢地,要社會上有個意識,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說普通話,低下階層沒知識的才說廣東話。
至於電台、電視台,政府掌握了發牌權力,要將廣東話轉為普通話,就易如反掌了。
當學校、電台電視,都以普通話為正式語言,這個環境長大的孩子,便視廣東話為基層,勞動人口的方言。
一如今日我們笑街市的台山話和潮州話一樣,香港便真正回歸了。
這是一套嚴謹周密的共產黨管治地方政策,消滅你的語言,才能改變一個地方的價值觀。
消滅了舊香港的價值觀,取而代之,又是什麼價值取向?
習近平趁馬克思誕辰二百周年,重舉馬克思大旗。
不彈此調久矣,突然又祭出他的神主牌來,令全世界都為之錯愕。
中共1921年在上海立足,用的是這一套。
那是時代的機遇,背景是晚清的腐敗,列強的欺凌,推翻滿清後的亂局,國民求變的急切,蘇俄十月革命的成功,五四運動的打倒孔家店,這個時候否定了儒道傳統,借來馬列思想,是滿足當時貧苦國民追求人人平等,安居樂業心態。
但四九年奪得政權後,馬列主義經過實踐,民不聊生,山河濺血,基本上人人都知是一個時代騙局,所以,毛澤東一死,鄧小平掌權,便無人再提馬克思主義了。
鄧小平實際。他知道共產黨的毛病,只要貼貼服服的官,不要堂堂正正的人。未吃飽飯前,什麼形而上的主義都不要說。所以,訂下了廿八字真言,作為治國根本:
冷靜觀察,站穩腳跟,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於守拙,絕不當頭,有所作為。
結論是:中國永不稱霸。
今日北京,討厭鄧小平的一套,極端民族主義之下的大陸,人人要覺得是時候亮劍,給世界看看中國是行的。
這時候,單靠老鄧的吃飽飯已經不合時宜,老江的悶聲發大財也不行,因為已經全國發錢寒了。
國民思想真空,亂局便起。在中華文化中找出路,儒家的中流砥柱,道家的因應自然,價值追求,始終和中共政權南轅北轍,格格不入。
技術上取法家,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趕絕這兩類人,方便政權。但民間只以動物本能生存,仍要找一個海市蜃樓的宗教成精神寄託,才易於管治。
清代道光末年的「洪楊之亂」,洪秀全祭出西方耶教的聖經,拜上帝,號稱解放婦女,禁纏足,殺土豪,分田地,竟然可以打上南京。
這個理想的夢,很有威力。尤其是當群眾對現實不滿,價值真空,這種一本萬利的種金術,可以讓人義無反顧,飛蛾撲火。
大陸人吃飽飯了,部份人又出外旅遊,見識過外面世界。官貪民窮的現狀不會改變,紅色血脈的特權不容觸碰,社會動盪的因素具備,像洪秀全推出聖經拜上帝,又怕教會坐大,始終不是清朝了。
拿毛澤東護身,就想起他背後的陰魂馬克思。那是毛的法術,北京想再用一次。
馬克思祖家,德國媒體,對習重祭馬克思嘲諷,《焦點》雜誌說:
「號稱實行馬克思主義的中國,但卻是推行極端的資本主義。這恰恰證明馬克思學說,已經喪失了生命力。」
五月,是馬克思誕辰,也是巴黎學運的日子,是1968年,五十年前。
那是世界青年迷戀共產主義,希望改革主流體制的日子。
台灣學者蔣勳,最近就五十年前的巴黎學運,對馬克思主義迷戀的青年的追求總結,也對自己要求:
永遠在政府之外,
永遠在權力之外,
永遠不為利益集團幫腔,
一生鄙棄趨炎附勢的傲慢。
中國第一位共產主義信仰者瞿秋白,在長汀監獄槍決前,寫了一首七絕:
夕陽明滅亂山中,落葉寒泉聽不窮;
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萬緣空。
這是中共宣傳機器外的認識馬克思。
#大灣區 #廣東話 #中共政權 #馬克思
2018年5月8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民族學系出路 在 #勸世不要唸政大民族! - 考試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出路 太窄:相信大家都知道ㄌ,基本上每一屆會繼續走民族相關的不超過5個,其他人能轉則轉、能跳則跳,像我自己也要 ... 研究受- 冷門,政大,勸世,民族學系. ... <看更多>
民族學系出路 在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在幹嘛?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我們是巧克力布朗尼! 是不是很久沒看到我們了!應該蠻想我們的吧有鑑於大家常常對 民族學系 常常充滿問號、不知道在做什麼所以讓身為民族 ... ... <看更多>
民族學系出路 在 Re: [請益] 關於人類學與考古學- 看板Anthro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qq5771313 (魯蛇幫QQ)》之銘言:
: 版上各位大大好,這邊有幾個關於人類學與考古學的問題,懇請各位大大為不才解惑,先
: 在此謝過各位。
: 我是一名高中生,我未來想走考古這條路,但現在很迷茫,據我所知,台灣的大學沒有考
: 古系,好像都改名人類學系,那人類學系跟考古系有何異?
目前台灣沒有專門考古的系,以前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叫做考古人類學系,後來改名為人
類學系。不過台大人類學系下面有分為考古組與文化人類學組,你可以在台大人類學系裡
面主修考古學。
目前台灣唯一專門以考古學為教學主科的只有成功大學的考古學研究所,但他們目前沒有
大學部,只有在成大歷史系大學部裡開一些概論的課程。
以考大學而言,政大民族系也是可以考慮的,考古學關注的議題與民族學材料也十分相關
,你可以念了民族學之後專注於物質文化,加上考古學理論的研讀來發展你的研究。
或者,你可以進成大歷史系,然後上考古學所開的概論課程,再另外選修或旁聽考古學所
的課(如果你願意花那個心力的話,研究所的課勢必比較重,閱讀與作業要求較大學部的
大很多)。
至於人類學和考古學有什麼差異,這是個近代學術史發展一個很複雜的過程,在這裡只能
簡單的說近代在美國的學術傳統比較傾向考古學是人類學的一個分支,民族學、文化人類
學、體質人類學、考古人類學......等等,都是廣義上人類學的一部分
但歐洲的系統大概較傾向於考古學即是考古學,其觀點與人類學應該是十分不同的。
不過,近年來歷史學、民族學、文化人類學、考古學都不斷在進行跨學科的研究,大家其
實沒有分那麼開,歷史學會用考古材料,考古學也使用歷史資料等等。差別在於看事情的
角度、觀點不同而已。
考古學簡單而言是以物為出發點的物質文化研究,如何從人類使用過的物來看人類行為。
: 對我來說國外的考古對我比較有吸引力,那這樣的話,台灣有什麼科系是能讓我以後可以
: 到國外發展考古這區塊?
人類學與考古學的特色是一個學者常窮盡一輩子在一個田野地上奉獻一生的青春,
因為每個地方的田野特色都差異非常大。因此,你可以先修一些基礎的理論和看一些案例
、跟著前輩跑一些田野,最後才找到你有緣分的田野地,不用先設定自己就一定要做哪裡
的東西。
想出國的話,任何一個系都是可以的。除了你可以查到的人類學系、民族學系之外,外文
系也是可以考慮的。語言能通就去除很大一部分障礙,英語系、西語系、日文系等等,
要常接觸該國文化,你做出來的研究才會有感情、有說服力。
歷史、民族、人類、考古等學問其實都是在做「人類文化」的研究,只是研究觀點與手段
不同。因此,只要是對人類文化有關注,你大學唸什麼系其實無所謂,大學畢業後想投身
人類學研究都很OK的。
很多人都立志想做中國、歐洲、埃及這種古文明考古(因為我們國家的歷史教育就是洗腦
民眾台灣是個沒什麼歷史好看的小島),但真的接觸人類學或考古學後才會認知到與土地
有感情才能做出好研究。而且台灣不是沒歷史,而是台灣大部分的歷史都要透過考古學才
能揭露。
: 在確定自己真的想走這條路,就以經明瞭考古可能不是什麼致富的出路,我想問的是,如
: 果走學術研究一路,是否真的就完全沒有經濟來源?
我只能說台灣的考古是少數還沒有飽和的產業。全世界許多地方考古人才過剩,台灣
卻是缺乏。近年來文資法、環評法都和文化資產、考古遺址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其實是個
充滿機會的產業。
但我不能說能讓你致富,也不會說完全不可能致富。任何產業都一樣,越有良心賺得錢
越少,想賺錢,只要能放下羞恥心,偏門是一定有的。
但無論如何不會沒有經濟來源,放心吧,比起其他人文學科,唸考古只有怕你做不來,
不怕沒工作的。
: 雖然現在只是一名高中生,除了讀書,還有什麼是我現在可以為這條路所做準備的?
: 有什麼書是適合完全沒接觸過這區塊,可以了解考古學到底在學什麼
: 成為考古學家,有什麼能力是我需要具備的?
請看看台大人類學研究所、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的入學書單吧,都有公布在網站上。
都是很入門的書。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21.104.21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nthro/M.1497285091.A.DBD.html
※ 編輯: alejandroW (122.121.104.219), 06/13/2017 00:34:4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