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國家地理雜誌跟IBM的人類粒線體基因遷徙地圖研究,蒙古人種是台灣先民經由日本、朝鮮路徑,在一萬年前抵達亞洲大陸北方的台灣人後裔。
而依照蒙古軍隊所到之處經常屠城的習性,許多所謂的漢人,都是蒙古人的後裔,所以西方稱呼中國人種為蒙古亞種。換句話說,多數中國人種都流著台灣先民的血脈,也是台灣人的後裔。
地球前後歷經了11次大洪水,各地的人類難以存活,所以這幾萬年期間人類的遺跡多被消除殆盡。
最後一次大洪水退去是1.2萬年前,當時台灣因為有高山,各族先民逃到山頂,倖存了下來。正因為如此,才能造就小小島嶼居然有多達三十多支不同民族,四十多種不同語言,人類社會最特殊的多元文化奇景。
後續在七千年前大屯山火山爆發時,當時的火山噴發,地底熔岩庫從大屯山綿延到龜山島,造成整個台灣上空長久不見天日,農牧難以為繼。使得先民需避難遠渡重洋,到西邊大陸及南方、西南方島嶼生活。過去整個亞洲、大洋洲,都是台灣仙島子民統御的疆域。即便至今也一樣。
部份逃離者的後裔,後來又因為當地生活困難,陸續返回母島,成為後來的平埔族。這是我們根據近代人類溯源研究整理後的台灣人歷史全貌。
從底下國家地理雜誌以人類細胞粒腺體的基因遷徙路徑研究,追蹤出人類從非洲遷徙到亞洲的路徑。台灣原住民有五萬年人文歷史,是亞洲多數人種共同的祖先。
https://s.yam.com/BVx4c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套書」排灣族:巴里的紅眼睛 專訪: 孫大川(總策劃) 里慕伊.阿紀(泰雅族作家) 本書特色: 達悟族知多少? ‧達悟Tao語意是「人」,現在蘭嶼人都以達悟族自稱。 ‧「雅美」一詞是日本人統治時所使用,也是現在台灣官方的稱法。 ‧達悟的拼板舟、半穴...
排灣族大洪水 在 伍麗華|Saidai / Resere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聽到「北大武」三次。一次是「大武山成年禮明天下山」,一次是「地磨兒國小畢業生昨天已下山」,還有一個是「泰武國小畢業生後天出發」。
然後,臉書歷史上的今天,也跳出 #2015年北大武紀行。
藉這個機會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山的課程」。
你如果去了泰武國小,看一下每個班級上頭,有一組羅馬拼音的班名,那是從泰武村往北大武山上走,各個傳統領域的地名。
學校將這些地名,按著海拔由低至高分配給一到六年級,除了象徵學習的階段如同登山,一步一步往上爬,也提醒學生,一旦爬到了畢業班,學校就會帶著你攀登北大武「聖山」。
我礙於能力、體力與毅力的不足,為了能夠在山頂上和孩子們合影留念,必須在檜谷山莊刻意提前2個鐘頭摸黑出發。皇天不負苦心人,我欣喜能夠提前登上山峰迎接這些勇敢的孩子。
那時刻,我終於能夠站在這一方聖土跟孩子們說一些話:
「各位家長、畢業班同學、協力的單位、志工朋友、勞苦功高的師長:
今天我們站在這裡,必須要了解一些事。民國93年春天,泰武鄉的幾間學校在幾位校長的發起之下,開辦了第一次的大武山成年禮。活動具有一定的難度與危險性,隔年便不再有其他學校參加。由於泰武國小有一批願意帶領孩子上山的師長,這個活動便延續了下來。之後,歷經學校的人員異動,曾經停辦了2次。不過,八八風災過後,在最艱困的狀況下,學校仍持續辦理至今,終於有機會完成了 #第一個10屆(2015年)。我想,從今以後,再沒有任何理由阻擋我們登聖山的決心,因為,它已成為我們泰武國小的文化。
然而,我們必須知道「我們為什麼要來」。排灣族傳說在大洪水時期,人們往山上避難,最後的人只能站在我們現在所站的地方。當他們又冷又餓,就快撐不住的時候,看見遠處有火光(現在來想應該是玉山),於是讓水鹿游過去,將火種繫在鹿角上帶回來,讓他們可以生火取暖煮食。待洪水退去,人們就往北大武山四處遷徙、繁衍。
排灣族人不但認為北大武是人們的發源地,也相信死後,善靈會回到這裡,而惡靈要去南大武。各位同學,今天我們走的這一條路是「回家」的道路,而不是為了登山。校長希望你們一生謹記祖先的教誨,學習做一個對別人有益處的人,有一天讓自己的靈魂能回歸到這裡,跟所有的祖先一起守護這土地上的人民。
有句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我們的北大武聖山,雖然只有3092公尺,居台灣百嶽之末,但無損於她的神聖高貴,因為它不只是一座山,而是有故事、有生命、有文化的聖地。她是母親,佇立在那裡的安定力量,高屏的人們只要向山舉目,就能望見她的慈祥,百嶽之中,無一能及。
我們能來看一看她,不為別的,而是因為她是我們的母親,讓我們一起把母親的美好擦亮,所有的,會成江河,養育一片海洋。」
#好想爬大武山
#好想回學校
#泰武國小今年第16屆大武山畢業成年禮
排灣族大洪水 在 許傑,旅行圖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就不相信你們有去過這裡(笑)
如果說台灣還真有秘境的話,我覺得這裡實至名歸,因為沒有預約、沒有族人帶路,你根本無法挺進這個部落。兩週前,去了這個老七佳石板屋部落,它位於屏東縣春日鄉境內,為排灣族原住民過去生活的場域,在兩三百年前就有此部落的相關記載,最大特色是整個部落建築都是由石板打造。由於人煙罕至,沒有人為的過度開發,依然是過著沒有電線供電、沒有水管供水、更沒有網路訊號的生活。
📖 閱讀全文:https://reurl.cc/0OlmO9
📷 追蹤我的IG:https://reurl.cc/zzM4KQ
在尚未遷村之前,居民過著無水無電的自然生活。需要飲食,就出門打獵;想要喝水,就到山下的溪畔去汲水,過著原始的生活。後來在政府的政策下,以改善族人生活條件的名意,老七佳遷移至山腳下的七佳村,由於村落緊鄰溪畔,在一場風災中,七佳村遭受洪水侵蝕,七佳居民又再度遷村,才成為現在山腳下的新七佳村。
由於平常難以拜訪老七佳石板屋部落,讓部落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這回終於有機會前進老七佳部落,打開這個充滿故事與傳奇的「最後部落」。
i屏東~愛屏東
排灣族大洪水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套書」排灣族:巴里的紅眼睛
專訪: 孫大川(總策劃)
里慕伊.阿紀(泰雅族作家)
本書特色:
達悟族知多少?
‧達悟Tao語意是「人」,現在蘭嶼人都以達悟族自稱。
‧「雅美」一詞是日本人統治時所使用,也是現在台灣官方的稱法。
‧達悟的拼板舟、半穴居、語言、文化等,與菲律賓巴丹島相近,同為人類學家所稱的「南島語族」。
‧製造拼板舟大致有七種木材:龍骨與舟底可選用堅硬厚實的番龍眼、欖仁舅或蘭嶼赤楠,船身則選可浮在水面的輕質綠島榕、大葉山欖或麵包樹;並以小葉桑削成接合用的小木釘。
‧達悟人生性和平,不使用武器攻擊敵人、不獵首,近年來曾為核廢料問題憤怒抗爭。
‧每年3-6月是蘭嶼飛魚祭,但由於各地的大量捕捉,能夠隨著黑潮洄游到蘭嶼的飛魚已年年減少。
達悟族神話與傳說
1. 竹生人和石生人:蘭嶼是達悟「人之島」
美麗的蘭嶼被一群古怪的人佔領並破壞,天上的人以大洪水淹沒,並在九年後恢復美好生態。接著在漁人部落、紅頭部落降下石生人、竹生人兩個孩子,開始繁衍後代,以珍惜之心守護,並將蘭嶼命名為達悟之島。
2. 飛魚之神:飛魚的捕捉與食用法則
達悟族人吃了飛魚後,全身奇癢難治,飛魚之神託夢給族中長老,教導正確捕捉與食用方法:男女分工虔誠合作、只捕一年份量不貪多、不在戶外吃、要樂於分享親友弱勢…。
3. 達悟拼板舟:向地底人學造舟
天上的人派地底人化身的老鼠到底底參觀學習:共有共享、合力造舟,預先種植祭船儀式所需食材,適當選材、不破壞山林,不罵人或說話不禮貌,夥伴若遭遇不幸時必須暫停表示悼念…。
4 林投樹下的男孩:正直、寬厚的健康人格
年輕女孩未婚生子,在族人壓力下只好丟棄在林投樹底下,幸好被老夫婦撿回,以愛心溫柔養育。男孩長大後英俊孝順又懂事,舉辦了達悟族最隆重的筵席回報老夫婦,也邀請生母、族人一起享用。
總策劃:孫大川
監察院副院長、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山海文化》雜誌創辦人;卑南族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NmnWrsGqQI/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eUgxXz9-QUo2y2Bf49JqjGPcv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