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到「北大武」三次。一次是「大武山成年禮明天下山」,一次是「地磨兒國小畢業生昨天已下山」,還有一個是「泰武國小畢業生後天出發」。
然後,臉書歷史上的今天,也跳出 #2015年北大武紀行。
藉這個機會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山的課程」。
你如果去了泰武國小,看一下每個班級上頭,有一組羅馬拼音的班名,那是從泰武村往北大武山上走,各個傳統領域的地名。
學校將這些地名,按著海拔由低至高分配給一到六年級,除了象徵學習的階段如同登山,一步一步往上爬,也提醒學生,一旦爬到了畢業班,學校就會帶著你攀登北大武「聖山」。
我礙於能力、體力與毅力的不足,為了能夠在山頂上和孩子們合影留念,必須在檜谷山莊刻意提前2個鐘頭摸黑出發。皇天不負苦心人,我欣喜能夠提前登上山峰迎接這些勇敢的孩子。
那時刻,我終於能夠站在這一方聖土跟孩子們說一些話:
「各位家長、畢業班同學、協力的單位、志工朋友、勞苦功高的師長:
今天我們站在這裡,必須要了解一些事。民國93年春天,泰武鄉的幾間學校在幾位校長的發起之下,開辦了第一次的大武山成年禮。活動具有一定的難度與危險性,隔年便不再有其他學校參加。由於泰武國小有一批願意帶領孩子上山的師長,這個活動便延續了下來。之後,歷經學校的人員異動,曾經停辦了2次。不過,八八風災過後,在最艱困的狀況下,學校仍持續辦理至今,終於有機會完成了 #第一個10屆(2015年)。我想,從今以後,再沒有任何理由阻擋我們登聖山的決心,因為,它已成為我們泰武國小的文化。
然而,我們必須知道「我們為什麼要來」。排灣族傳說在大洪水時期,人們往山上避難,最後的人只能站在我們現在所站的地方。當他們又冷又餓,就快撐不住的時候,看見遠處有火光(現在來想應該是玉山),於是讓水鹿游過去,將火種繫在鹿角上帶回來,讓他們可以生火取暖煮食。待洪水退去,人們就往北大武山四處遷徙、繁衍。
排灣族人不但認為北大武是人們的發源地,也相信死後,善靈會回到這裡,而惡靈要去南大武。各位同學,今天我們走的這一條路是「回家」的道路,而不是為了登山。校長希望你們一生謹記祖先的教誨,學習做一個對別人有益處的人,有一天讓自己的靈魂能回歸到這裡,跟所有的祖先一起守護這土地上的人民。
有句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我們的北大武聖山,雖然只有3092公尺,居台灣百嶽之末,但無損於她的神聖高貴,因為它不只是一座山,而是有故事、有生命、有文化的聖地。她是母親,佇立在那裡的安定力量,高屏的人們只要向山舉目,就能望見她的慈祥,百嶽之中,無一能及。
我們能來看一看她,不為別的,而是因為她是我們的母親,讓我們一起把母親的美好擦亮,所有的,會成江河,養育一片海洋。」
#好想爬大武山
#好想回學校
#泰武國小今年第16屆大武山畢業成年禮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Tommy Chen's Ultra Adventure Official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五嶽單攻訓練全紀錄】 長年在台灣高山訓練, 那份寧靜、寂靜、壯闊的美, 即使回到市區,心中其實一直眷戀著, 這次因為疫情賽事都延期,無法出國比賽, 訓練週期也進入高強度期間,也為自己做一個模擬比賽強度的訓練, 安排了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五座高山,稱之「五嶽」 也指高山峻嶺且能鎮護地方之山。 玉山山...
「好想爬大武山」的推薦目錄:
- 關於好想爬大武山 在 伍麗華|Saidai / Resere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好想爬大武山 在 Tommy Chen's Ultra Adventure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好想爬大武山 在 Tommy Chen's Ultra Adventure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好想爬大武山 在 Tommy Chen's Ultra Adventure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好想爬大武山 在 [遊記]菜鳥差點爬不上去:南台第一高山北大武- 看板Hiking 的評價
- 關於好想爬大武山 在 屏東林區管理處北大武山資訊站- 山言良語......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好想爬大武山 在 北大武山難度的推薦與評價,DCARD、MOBILE01、PTT 的評價
- 關於好想爬大武山 在 北大武山難度的推薦與評價,DCARD、MOBILE01、PTT 的評價
- 關於好想爬大武山 在 北大武山難度的推薦與評價,DCARD、MOBILE01、PTT 的評價
- 關於好想爬大武山 在 [LIVE] 騎上獨角獸EP07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好想爬大武山 在 Tommy Chen's Ultra Adventure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五嶽單攻訓練全紀錄】
長年在台灣高山訓練,
那份寧靜、寂靜、壯闊的美,
即使回到市區,心中其實一直眷戀著,
這次因為疫情賽事都延期,無法出國比賽,
訓練週期也進入高強度期間,也為自己做一個模擬比賽強度的訓練,
安排了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五座高山,稱之「五嶽」
也指高山峻嶺且能鎮護地方之山。
玉山山脈最高峰,玉山(3952m)
雪山山脈最高峰,雪山(3886m)
中央山脈北段最高峰,南湖大山(3742m)
中央山脈中段最高峰,秀姑巒山(3826m)
中央山脈南段最高峰,北大武山(3092m)
----------------------------------------------------------------------------------------------
台灣是一個多山的海島,全島高度高於1000公尺的土地面積占32﹪,
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超過200座,
台灣面積約36000平方公里,卻有高度接近4000公尺的高山,
在世界各國中,國土面積與山嶽高度對比的情形是獨一無二的現象。
台灣百岳是由早期登山前輩所選定標高三千公尺以上,
擁有奇、險、峻、秀,且山容起伏明顯的一百座台灣山峰為標地。
之後,攀登百岳也成為台灣後起喜愛登山者的選擇與參考,
甚至是以完成百座做為人生登山目標。
中央山脈為台灣本島的脊樑,
北起於蘇澳南方的烏岩角,南止於台灣最南端的鵝鑾鼻,
長約320多公里,由北往南略呈弧形,沿著山脈稜脊
高山綿延、危峰密接,構成台灣的屋脊,成為台灣東西兩岸的主要分水嶺
去了世界這麼多國家,這一整年在台灣各地訓練,
除了場地勘查,也擔任攝影紀錄,
才發現,其實台灣的美,不輸國外,
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樣貌,
我們總是從地理課本,了解台灣的歷史與風景,
但從來沒親身經歷用自己的雙腳,踏上歷史的印記,
隨著出了社會與生活的忙碌,束縛著自己,忘了自由,
騎車環島、橫渡日月潭、登上玉山主峰,
很多人局限了自己,其實,每個人都可以辦到,
身為台灣人,我鼓勵著每一位朋友,
有生之年,做好準備,
請一步步努力著,
前往玉山主峰一次,
你會在山頂,
找到那份感動
出品:Run For Dream夢想工作室
運動員:陳彥博、三條魚、李筱瑜
攝影:顏伯丞、陳彥博、鄭媛心、陳艾塔、三條魚
空拍:陳彥博
剪接:何禮志
計畫統籌:陳彥博
#登山技巧
#百岳
#玉山
#玉山單攻
#五岳
#北大武山
#雪山
#秀姑巒山
#南湖大山
#單攻
#百岳單攻訓練計畫
#紐崔萊
#山也行GOMT
---------------------------------------------------------------------------------------------------------------------
喜歡我的頻道『請記得"訂閱"彥博的頻道,並開啟小鈴噹的"所有通知"功能』唷!
這樣就能每週準時收看我的教學影片唷!
▶記得訂閱我的youtube並開啟小鈴鐺的"所有通知"功能!
https://www.youtube.com/tommychenpo?sub_confirmation=1
▶追蹤我的IG
https://instagram.com/tommychen1986
▶追蹤我的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ommychen0610
#登山技巧
#Runfordream夢想工作室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qrmJg_jTOI/hqdefault.jpg)
好想爬大武山 在 Tommy Chen's Ultra Adventure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百岳單攻訓練計畫 -【秀姑巒山】
海拔高度:3825m
總公里數:≒59km
百岳排名:6
備註資料:五嶽之一
所屬園區:玉山國家公園
所屬山系:山央山脈最高峰
百岳別名:馬霍拉斯山
2007年,正準備橘子集團 - 磁北極600km冒險計畫,
行前訓練,是我第一次重裝南二段的縱走,
從東埔登山口進入,進入八通關古道後,
看見許多歷史遺址、駐在所、駁坎、酒瓶、獵人的子彈,
沿路聽著嚮導大哥講解清代、日治歷史後,
我彷彿像是回到歷史一樣,在古道中想像著過往的生活,
仔細地記下每一刻,用心去感受山中的風景,
對我來說所有一切都是全新的體驗和學習,
踏上歷史的印記,興奮著想知道更多台灣故事
路徑越來越小,左側是山壁、右側是斷崖,
也稍為緊張著,這樣的路線大家是如何行走的,
沿路有許多崩塌的山徑、落石,路段地基相當不穩,
嚮導、協作大哥們,冷靜的判斷,高繞、下切,
把路基踩穩,確認路線安全後,便告知快速通過,
我上了一課,不是有體力就衝,在山中要判斷考量許多因素,
有時,可以前進,
有時,需要等待,
有時,必須撤退,
一切都是已安全下山為第一優先考量,
繼續通過許多坍塌、倒木、坍方、落差、攀爬路段,
我在後方隨著大哥們前進,像是海綿般不斷吸收各種觀念與技術,
直到我爬到了八通關山,第一次站在3335m,看著壯麗的山景,
也是我第一座百岳,越來越喜愛在爬山中,自由的感受
「秀姑巒山更有獨特的美喔!」嚮導說著,
「秀姑巒」,一個詩情畫意又非常女性化的名字。
相傳鄭成功的妹妹喜歡攀高越嶺,有天爬到秀姑坪一帶,
遇到寒流,因衣物和糧食帶不夠,隨行名叫「林秀鸞」的一位婢女,
將自己的衣服解下,給了鄭成功的妹妹禦寒,自己卻凍死了。
後人為紀念她的義行,稱她「秀姑娘娘」,
遇難地點是個風口地形,稱「秀姑坪」,
附近的高山則稱「秀姑巒山」。
如山名一般,山容秀麗婉約,像是一位小家碧玉的淑女,
不像南湖大山和玉山般的帝王之勢。
世居附近山區的布農族原住民,
稱秀姑巒為「馬霍拉斯」,意為「白髮」,
形容冬季時分的積雪山頂有如白髮老人,
秀姑巒,對我來說,就像神秘般的存在
好幾次在八通關訓練後,對路線狀況較為熟悉,
知道秀姑巒距離是最遠的,將出發時間提早一些,
抵達許多崩塌地形時剛好日出,視野較佳較為安全,
戴上頭燈,照亮了夜晚,
我帶頭,與筱瑜姐開始進入山中,
快步的前行,更要小心腳邊的踩點,
推判著公里數與身體的感受,
一切都照進度中進行,感覺相當不錯,
兩人有默契地前進,不時確認彼此的狀態,
我滿心期待著,日出時,看見黃金的八通關大草原與群山圍繞,
「啊!」筱瑜姐叫了一聲,我以為她踩空,
趕緊回頭看,原來是登山杖斷了,剩下一支可用,
但不影響,我們繼續前行,路段變的相當窄,
八通關古道,已經沒像以前一樣那麼好走,
多次颱風侵襲,已有數處崩塌、沿線吊橋部分損壞都須小心,
常常有落石坍塌,舊有步道受損,需高繞或下切
來往訓練幾次,沒有一次路徑是一樣的,
「喀啦!、喀啦!」我聽到左邊有聲音,
聲音越來越大,崩塌處有落石,
我們趕緊抱頭緊貼左邊山壁,準備要後退時,「啪!」
一個小落石打到我的左胸口,還好有水袋擋住,
「撤!」、「快撤!」
我們趕緊後退遠離崩塌地區,
等待了一陣子,落石聲音斷斷續續,時大時小,
也剛好天亮了,開始觀察任何可能的路線,
高繞、低繞、踩路基前進?
嘗試用各種方式想安全通過,
停留了將近2個小時,依然無法通過,
正準備再嘗試一次時,落石的面積滑動更大了,
強烈的第六感告訴我,應該要停止前進,
手杖斷、落石打到胸口,也許是一個跡象,
加上我們是單攻裝備,不能冒任何的風險,
估算停損點時間、氣候變化後,不該再貿然前進,
評估多方考量後,為了安全,做出撤退的決定,
下山後問在地的人,才知道前天崩塌的很嚴重,
有一隊登山隊卡在山上回不來,到隔天清晨才下山,
還好有做出撤退的決定,如果回程崩塌嚴重無法通行,
可能也會比較棘手一點,也再次學到許多經驗
「山永遠都在,別因為渴望,把自己一步步推入危險之中,
做好所有準備,平安下山,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山頂。」
️秀姑巒山 - 高級登山路線
⛰五嶽距離最遠的一座山
⛰需具有3000公尺以上、3天以上長程縱走經驗
⛰難度較高,體力、基本技能、應變能力有一定要求
⛰滿佈圓柏、箭竹、白木林及高山杜鵑,景色獨特。
⛰以上參考網路資料、歷史文獻
#登山技巧
#百岳
#秀姑巒山
#秀姑巒山單攻
#單攻
#百岳單攻訓練計畫
#紐崔萊
#山也行GOMT
---------------------------------------------------------------------------------------------------------------------
喜歡我的頻道『請記得"訂閱"彥博的頻道,並開啟小鈴噹的"所有通知"功能』唷!
這樣就能每週準時收看我的教學影片唷!
▶記得訂閱我的youtube並開啟小鈴鐺的"所有通知"功能!
https://www.youtube.com/tommychenpo?sub_confirmation=1
▶追蹤我的IG
https://instagram.com/tommychen1986
▶追蹤我的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ommychen0610
#登山技巧
#Runfordream夢想工作室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MQiVylQ9yo/hqdefault.jpg)
好想爬大武山 在 Tommy Chen's Ultra Adventure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百岳單攻訓練預告短片 - 「北大武山」
海拔高度:3092m
總公里數:≒23.2km
海拔爬升:2337m
海拔下降:2202m
百岳排名:90
備註資料:五嶽之一
山脈別名:雲海的故鄉、南台灣屏障
清晨4點,飄著霧雨,黑夜中驅車前往北大武山登山口,
做完熱身後,起步,進入山林,開始上山訓練,
帶著期待與尊敬的心,也另有一個期盼,
北大武,堅毅又宏觀的名稱,完全符合山徑的樣貌,
在茂密的樹叢、闊葉林中穿梭快速前進,
路線非常完美,符合越野跑訓練的環境,
隨著坡度慢慢上升,雲霧越來越濃厚,
在斷崖邊坡前進,慢慢的能夠隱約看到山的全貌,
直到2100m的光明頂、喜多麗斷崖處,
被眼前開闊的景象感動,此刻,我已在雲海之上,
陽光穿透雲霧間,散發出光芒,照耀在斷崖上,
我想,任何人都會在此停留一下腳步,
靜謐的美、慢慢的流動,聖山,在這守護著大地子民,
對排灣族、魯凱族信仰上的保護,他們視大武山為靈山,
認為是祖先靈魂歸宿的聖地,所以才會這麼的高聳矗立,
自古以來,這座山的名字就經常在排灣的傳統詩歌中出現
5.8km處約有1千年以上的紅檜巨木,
不得不讚嘆大自然的生命力,
由於東西兩側都是大斷層,
東方陷落至太平洋底,西側陷落屏東平原,
大武山又像個巨大的屏風,
在晴朗的天氣時還能夠同時看到太平洋與台灣海峽,
為中央山脈南段最高峰,也是台灣最南端的百岳
接下來的山徑,開始海拔爬升,
不斷陡上與攀爬,大腿會炸乳酸,腰部要求核心穩定,
再加上倒木、濕滑泥濘,鑽、爬、拉,
讓路段更加豐富,像是探險般,也是北大武山不同的特色
終於,我到了高砂義勇軍紀念碑,
所記載的碑文因為水泥剝落而無法看清,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軍徵招約4000位台灣原住民赴南洋作戰,
隊員在叢林中精通勘查,可分辨遠處聲音、從事伏擊,
缺糧下能狩獵補給,傳授日軍叢林生活的方法,但最終死傷慘重。
1944日本政府為了紀念這些義勇軍,特別在此處立碑
詳加記載著高砂義勇軍的英烈事蹟以供後人憑弔。
相傳,當時日人預計將神社興建於北大武山頂,
受到當地視北大武山為聖山的排灣族人強烈反對,
但日人執意興建,卻屢次遭受雷擊,最後才將神社遷往現址。
了解北大武山的歷史,讓我更帶著敬意前往山頂,
許多山徑幾乎是在山脊上前進,
不知道要彎多少個彎,爬多少次,
抵達山頂時,雲霧都蓋起來,無法看見全貌,
但等了一陣子,幸運的開了一個小窗口,
穿透陽光照耀到身上,也為這次訓練畫下美好一刻
下山前,
鳥從我後方飛過,在空中飛翔,
此刻,心理沒有什麼負擔,
連呼吸,都讓身體感覺的好輕,
自在、自由的像鳥一般,
這是一種解脫束縛的自由
在你喜歡的地方,做你喜歡的事
大武山自然保留區
⛰面積達47,000公頃,占臺灣全島面積1.3%
⛰僅次於玉山、太魯閣,兩個國家公園,全臺第三大保護地區
⛰海拔高度介於200–3,100公尺之間
⛰存留面積最大、林相最完整的天然闊葉林地
⛰推測是台灣唯一可能發現瀕臨絕種動物臺灣雲豹的區域
⛰以上參考網路資料、歷史文獻
⛰路線:爬升和下降落差非常大,建議要有足夠的下肢肌力再前往,
路線石塊多,如果腳沒力滑落相當危險
#登山技巧
#百岳
#五岳
#北大武山
#北大武山單攻
#單攻
#百岳單攻訓練計畫
#紐崔萊
#山也行GOMT
---------------------------------------------------------------------------------------------------------------------
喜歡我的頻道『請記得"訂閱"彥博的頻道,並開啟小鈴噹的"所有通知"功能』唷!
這樣就能每週準時收看我的教學影片唷!
▶記得訂閱我的youtube並開啟小鈴鐺的"所有通知"功能!
https://www.youtube.com/tommychenpo?sub_confirmation=1
▶追蹤我的IG
https://instagram.com/tommychen1986
▶追蹤我的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ommychen0610
#登山技巧
#Runfordream夢想工作室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ZOJ7kyt3Bo/hqdefault.jpg)
好想爬大武山 在 屏東林區管理處北大武山資訊站- 山言良語......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各垂直爬梯及大陡坡請背面下,三點不動一點動。危險地形重心放低, (這個時候就知道你股四頭肌有沒有練好),真的不行就增加接觸面積, ... ... <看更多>
好想爬大武山 在 [LIVE] 騎上獨角獸EP07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推薦與評價
113 F →PipyDog: 喔,好想吃 10/04 22:29. 114 F →hatephubbing: 這個幫忙cover有什麼特別的作用嗎? 10/04 22:29. 115 F →fufan: 你們用烤肉爐,那剛剛 ... ... <看更多>
好想爬大武山 在 [遊記]菜鳥差點爬不上去:南台第一高山北大武- 看板Hiking 的推薦與評價
圖文遊記:https://roylu91.blogspot.com/2018/12/2018-12-17.html
「壯麗的鐵杉、臺灣尾巴的屏障、排灣族的聖山,雲海壯觀。」國立台中科大文學院院長
退休的林金龍老師幾句話歸結出北大武山的特色。北大武山,位於屏東、台東的交接處,
與玉山、雪山、南湖大山、秀姑巒山合稱「五岳」,不僅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高山,也是
南台灣的最高峰,尤其在冬天時節,不僅南台灣氣候穩定,高山上也不容易結凍積雪,此
外這時也是觀賞雲海的好季節,因此跟其他台灣中北部高山相反,冬季反成為北大武山的
登山旺季。
一、北大武山
台灣五岳,雖然不是指台灣最高的五座山,但其實在地理上的記憶也不困難,就台灣主要
山系中最高的五座山,玉山山脈同時也是台灣的第一高峰的玉山(3,952公尺)、雪山山脈的
最高峰也是台灣第二高山的雪山(3,886公尺)、另外就是貫穿台灣南北的中央山脈,一般我
們可約略分為北、中、南段,北段最高峰就是南湖大山主峰(3,742公尺)、中段最高峰就是
秀姑巒山(3,825公尺)、南段最高峰就是北大武山(3,092公尺)。北大武山儘管只剛好過
3,000公尺一點點,但具指標性,形勢孤拔,山容挺秀,40公里內,沒有其他三千公尺高山
,這點當你踏上北大武山時感受會更深,視野望出自己一枝獨秀,旁邊的山全部都小一號
,也因此北大武山還有「南台灣屏障」的名號。
北大武山也是排灣族、魯凱族的聖山,在北大武山山頂的三角點有個標示北大武山名稱及
高度的牌碑,其中一面北大武山即用排灣族語KUVULUNGAN、魯凱族語TAGARAWSU並列呈現。
北大武山在排灣族人稱之為「卡夫農安」(kavulungan),而「排灣」不是人的意思,
Paiwan 原是指他們祖先發祥地—大
武山的一個部位,子孫繁衍後從大武山向各處分布,他們取靈地的名稱作為族名。北大武
山是排灣族人最早的生命搖籃,排灣族人也相信死後靈魂將回大武山頂永住。排灣族最重
要的祭典「五年祭」也也連結起排灣族與北大武山間的情感與認同,祖靈為子孫每隔五年
就從北大武山頂下山巡視各社,而各社舉行隆重的迎靈、娛靈和送靈祭典。對排灣族人而
言北大武山不只是原鄉、祖靈的居住地、神的居所或一個有形的物質環境,北大武山也代
表賜予福分之地;是生命的起源也是終結之地,是祭儀的中心也是排灣族人學習生活規範
之地。屏東縣政府自1998年起即舉辦「大武山成年禮」,讓部落的泰武國小六年級生攀登
北大武山的活動,成為畢業典禮的一部分,藉由這活動,讓族人親近自己的聖山,找回敬
山護山、共享共存的文化。(參閱:邵定國、楊維琳著,卡夫農安 kavulungan(北大武山)
~排灣族聖山文化初探,2017 全國登山研討會論文集,頁247~258。)
關於山,只有它願意讓你一窺面紗,你也才有機會一親芳澤,在這次爬北大武山的過程中
,自己才更深刻體會這句話意涵。我以一個菜鳥之姿,僅4個月前一次奇萊南華的登山經驗
就來走北大武,平日未有特別運動習慣而行前又未進行體能準備,自認能登頂已達體力極
限,靠著是隊友支持、其他山友加油、自己意志力、還有良好舒適的天候、吃好睡好、沒
有任何高山症狀的完美配合下才勉強爭取到機會完成。這其中只要任何一項出點小狀況,
我都可能無法登頂。站在山的面前,登頂,純粹是北大武山願意讓我上來而已。
二、北大武山行程規劃
這一次我們「山林涼登山隊」隊員共有七人,有幾個人登山經驗都不是很豐富,又是從台
北出發,所以領隊安排的是三天兩夜的行程,12/17(一)一早搭高鐵前往高雄,8:50在左營
高鐵站集合,然後包車前往屏東泰武的新登山口,從左營高鐵站到新登山口車程約需2小時
,包含在萬巒進行最後的物資採買補給。相較其他台灣知名大山的登山口,北大武山登山
口算是離大城市近,且容易抵達。
登北大武山,從海拔約1,520公尺的登山口,走到標高3,092公尺的北大武山頂,全長9公里
,然而前往登山口的汽車道路在八八風災被摧毀,因此現在需要再多走2.8公里,從海拔約
1,200公尺處開始走起,也就是現在登北大武山,須走約近12公里,爬升1,900公尺,而12
公里原本我覺得還好,但這1,900公尺的爬升,就讓難度高上很多,想想看陽明山最高峰七
星山主峰也才1,120公尺。因此北大武山的一般人標準安排是三天兩夜,當然也有高手安排
兩天一夜、甚至看到神人級的輕裝當天來回單攻行程,但這可能需要很好的體力與經驗。
北大武行程安排:
1.三天兩夜
DAY1:新登山口—舊登山口—檜谷山莊(宿)
DAY2:檜谷山莊—北大武山三角點—檜谷山莊(宿)
DAY3:檜谷山莊—舊登山口—新登山口
2.兩天一夜
DAY1:新登山口—舊登山口—檜谷山莊(宿)
DAY2:檜谷山莊—北大武山三角點—檜谷山莊—舊登山口—新登山口
3.單攻當日往返:
新登山口—北大武山三角點—新登山口,這應該是有相當登山經驗的山友才會挑戰,所需
時間網路上從8小時~15小時都有,其中最知名人物就是七十歲楊天攢的千次單攻紀錄(參閱
:自由時報《人物速寫》70歲山友 邁向北大武千次登頂)。
三、北大武山親身體驗
(一) 新登山口—舊登山口(距離2.8K,爬升約300公尺)
北大武山有新、舊登山口之分,前面有提及,主要是前往舊登山口的汽車道路在八八風災
被摧毀,因此現在必須從新登山口(約海拔1,200公尺)起登,徒步多走2.8公里,爬升300公
尺先到原本舊登山口,而從新登山口到舊登山口就是走在中海拔的山區林道中,途中有幾
處高遶,較陡處有架繩,而於距舊登山口1.5K處,有一叉路前往日湯真山,日湯真山海拔
1,702公尺,是個適合規劃一日往返行程的台灣中級山。而這次我也遇到有些人,就只規劃
當日從新登山口走到舊登山口往返的行程,這段新、舊登山口的路程,我們從11:30起開始
走,約略走了1~1.5小時抵達舊登山口(海拔1,520公尺),相較從舊登山口後的路程,這段
新舊登山口間2.8公里的路程,就像開胃菜。舊山口這邊有個管理站,需要進行入山登記,
大夥順便在此稍事整裝,準備開始北大武山的行程。
(二) 舊登山口—喜多麗斷崖、檜谷山莊(距離4.2K,爬升約600公尺)
北大武山國家步道路標的里程數,皆是從舊登山口計算。譬如檜谷山莊是4.2k、大武祠是
8k、北大武山頂9K,皆是與舊登山口的距離,每隔500公尺,會有一個里程數的標示。另外
比較特的是,沿途另外會看到一些有編號的木樁,除了編號外,還有經、緯度座標,這些
突兀的木樁是自導式步道解說資訊,木樁必須配合解說資訊,而解說資訊則可能必須先做
功課,若未先了解每個號碼代表的意義,則這些號碼並不太能對登山者產生太大意義。
從舊登山口(海拔1,520公尺)走到檜谷山莊(海拔2108公尺),路程約略4,2公里,爬升近
600公尺,主要也是走在中海拔的林道中,越往後坡度越陡,較陡處都有架繩,也有幾處接
近垂直爬升,則設有ㄇ字型鐵條供人踩上去,另幾處崩壁旁也設有護網,在這原始山林中
,這些細微的人工舉措,確實大大增加了登山人的方便與安全。約略下午1:30離開舊登山
口管理站,我們這隊走的快的人約4小時就到檜谷山莊,而我這種體能落後的,則走了約5
個小時才抵達喜多麗斷崖。
1、喜多麗斷崖(海拔約2100公尺,3.8k處)
喜多麗斷崖位於檜谷山莊前約400公尺,又有光明頂的外號,這裡有良好的視野,可欣賞
雲海、欣賞落日美景,是北大武山上一個重要的地標,我想喜多麗之所以有名,不僅是其
視野,更因其所在位置,就在檜谷山莊附近。這不是說北大武山沒其他地方可看落日雲海
,只是一般人不太可能行程安排上,黃昏時刻還在北大武山頂附近,因此日落黃昏時刻身
處於住宿地點附近的喜多麗斷崖,就成為登北大武山時很正常的選擇,黃昏時刻所呈現出
來的光與雲海,是更為迷人與美麗,喜多麗斷崖就佔了這種位置上的優勢。
2、檜谷山莊(海拔2108公尺,4.2K處)
北大武山國家步道範圍內禁止於指定以外之地區露營,步道約4.2公里處設置有檜谷山莊及
營位,以開放民眾申請床位數計42床,周遭營地數15處(4人帳營地)可容納60人露營,每日
共可提供住宿人數102人。檜谷山莊另外有外包提供訂餐800元/人(早、晚兩餐),也有提供
租睡袋服務(每個200元),對於像我們這樣屬於菜鳥級的人,能夠不用自己背睡袋、糧食,
差別真的很大。
檜谷山莊其實就是一個很簡單的山屋,40個人可睡在一間大通鋪中,外面的走廊就是用餐
的地方,比較須注意的是會有黃鼠狼出沒,山莊方面體醒我們,自己帶的食物最好掛起來
,不要放在登山包裡面。至於爬山時的睡眠,我覺得應該也是很重要吧!有好眠才會有體力
,我個人是睡得又深又好,不過一群人睡大通鋪,有人可能怕睡不好吃了安眠藥,我就在
半夜起床上廁所時,遇到有人因為吃了安眠藥搖搖晃晃的,因為檜谷山莊的廁所必須走出
山莊,再走下一段石階,我原本還在疑惑那個人是喝酒、還是爬山爬到腿軟,但看他摔了
兩次後覺得不對勁,才趕快護送她下去跟上來,也才知道是吃了安眠藥的原因。
1、紅檜神木(約5.4K處)
大概位於5.4K處,也就是距離檜谷山莊叉路1.4公里的地方,有一顆紅檜神木,高度約25公
尺,胸圍有11.7公尺,推估超過1,000歲,神木巨大,但就僅能匆匆與之合照一下,畢竟這
一天還有好大一段路。
2、最後水源處(約6.3K處)
最後水源處,約位於步道的6.3K處,就是從岩壁中滲出的水,這水我個人覺得是冰涼好喝
,基本上從檜木山莊到大武山頂這段路,除了這最後水源處,大概也沒其他裝水的地方,
不過一般人應該都會從檜谷山莊帶足夠的水才是,我自己則是裝了一些來喝,畢竟滲水量
不是很大,要靠滲水裝滿水壺也會花上一點時間。
3、台灣鐵杉
台灣鐵杉的樹高可達30公尺以上,生長於2000-3000公尺的山區,北大武山是台灣鐵杉分布
的最南界,也是台灣最大的鐵杉原始純林。隨著高度的上升,周圍的其他種類樹木逐漸變
少,僅剩下台灣鐵杉與北大武山互相輝映,難怪林金龍老師會說:壯麗的鐵杉。
4、懸崖斷壁
從大武神社前方不遠處開始,一直到大武山山頂,經常會走回到陵線上,兩側有時候就是
懸崖峭壁,雖然不到像錐麓古道那種90度直抵山谷的地步,但如果有懼高症,可能多多少
少還是會被驚恐到,偶有會感覺需要飛簷走壁的時刻,但其實岩壁上也都會有採點,小心
就是了。我想這段比較驚險的路段,也應該是北大武山最漂亮的一段路了。
5、大武山神社(大武祠)&高砂義勇軍紀念碑(海拔3028公尺,8K處)
在接近步道的8K處,有一個比較大型的平台區,下方是高砂義勇軍紀念碑,昭和19年
(1944年),日本政府為了感念這些由台灣原住民組成的義勇軍成員,為日本在太平洋戰場
上作戰,特別在此處立碑以紀念他們英勇的事蹟,這段歷史常常在台灣內部引起兩種極端
對立的史觀論戰。而平台較上方處,則有一個日本人蓋的神社,據說神社原日本人是蓋在
山頂,但排灣族力拒,後來神社屢遭雷擊,才遷下來現址。
6、北大武山頂三角點(海拔3092公尺,9K處)
步道9K處,就是北大武山頂,標高3092公尺。從神社到三角點這1公里的路,雖然海拔僅上
升60公尺,但就像W型的山路,大幅上上下下,要越2-3座假山頭,尤其最後一段路,真的
是必須努力往上爬。現在回想起來,我都不知道怎麼走上來山頂,只記得在神社時就覺得
自己體力耗盡,原想放棄到山頂,但從山頂下來的山友,幾乎每個都說:都走到這裡了,
當然要上去。於是我就一步、一步地向前,從神社走到山頂又花了近1個小時的時間。直到
站上山頂,感觸萬分、五味雜陳。
我這篇文章,對真的要爬山的人可能根本幫不上忙,專業登山人士可能會笑我,怎麼從檜
谷山莊走到山頂來回要花超過12個小時,而跟我一樣的菜鳥,可能更需要的是專業領隊及
隊友幫忙。或許這樣的爬山,某個角度好像是有自虐傾向的人在幹的事,有舒服的床不睡
,有安全的環境不待。但只有接近山,才更能見識到自己的渺小,當賺大錢口號響徹台灣
時,山,足以讓我知道自己是誰。順利登頂,感謝山林涼隊友的協助,還有北大武山對我
的愛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4.171.1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king/M.1545920738.A.B2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