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強:兩種蔓延全球的大流行:COVID和社交媒體思想病毒
文章日期:2020年11月20日
【明報專訊】COVID大流行已在全球肆虐大半年,全球確診人數超過5000萬,死亡人數超過130萬,全球經濟進入衰退,航空業更接近全面停擺。對全球絕大多數的人來說,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經驗,唯一稍可作比較的是1918年春天開始,持續近兩年的所謂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當年大流行最初爆發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尾聲,其實發源地並非西班牙,真正起點懷疑是法國、英國,甚至美國,但這些國家的政府,因為正在打仗的原因,不想影響軍心,所以封鎖疫情消息,但後來病毒傳到當時中立的西班牙,就無顧忌地報道,結果反被冠名為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真冤枉!
1918年距今已102年,年代久遠,當時醫學並不昌明,連盤尼西林都要等到1928年才被發明,只對bacteria(細菌)有效,virus(病毒)無效。統計也並不準確,估計感染人數可能高達當時全世界人口的40%,即約7億人,估計死亡人數由5000萬至1億!一般說法是該次疫情為豬流感,但我有點疑惑,通常豬流感死亡率(IFR)只有0.01%至0.03%左右,但1918年那次,死亡率似乎高達7%或甚至超過10%。有人解釋死亡率超高跟戰爭有關,很多染病士兵滯留在衛生環境極差的戰壕,未能獲得適當醫療照料。亦有可能病毒雖屬豬流感,但出現特別基因變異,加強殺傷力。亦有人懷疑,最厲害的病毒感染了士兵,本應就在原地病死,未必能把病毒大量散播出去(即R0較低),但因為當時已有蒸汽火車和輪船,所以仍能把不少傷兵運回後方,亦順帶把病毒傳播到全歐洲和甚至美洲,可算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全球大流行。
雖然數據不太準確,但我們仍知道1918年大流行的蔓延過程(圖1)。整個疫情經歷三波,由1918年北半球春季開始出現第一波,到初夏時稍有緩和,然後到入秋時出現更嚴重,死亡人數最多的第二波,然後到了1919年春天,再出現仍頗厲害的第三波。那次沒有發展出疫苗,為何大流行停下來也是個謎。會否是真的散播到了所謂群體免疫臨界點?還是病毒繼續變異,殺傷力逐漸減弱,很可能兩個因素都有。
今次COVID大流行的情况又怎樣呢?百年來的醫學突飛猛進,人民的教育水平也大大提升,這一切對應付疫情有多少幫助呢?到現時為止,感染人數比例和死亡人數都仍遠低於1918年,部分原因可能是由於兩種病毒的傳染度和殺傷力都很不同;除此之外,多月來各國對社交距離和個人衛生的宣傳(洗手和戴口罩),亦應有一定作用,藥物和疫苗研發亦以破紀錄的極速進行。但可惜全球感染率和死亡率的圖形,跟1918年的仍非常相似,今年春天出現第一波,最近一個月就正出現更巨大的第二波!部分可能是季節問題,但部分亦肯定是人為因素。
對付全球大流行的最佳方法當然是各國合作,統一抗疫政策、旅遊控制和分享診治經驗和數據,然後共同發展疫苗和醫藥。但事實當然不是這樣,大部分國家只會各自為政,美國尤其自私,只會搶購和囤積口罩、保護衣物和醫藥,即使成功發展疫苗,相信初時亦不會讓其他國家人民分享。只有中國將比較大方及有能力幫助鄰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但奈何某些國家如巴西,受到美國威脅,被迫暫答應將不使用中國疫苗。走着瞧吧,當這些國家找不到足夠疫苗,或發現負擔不起高昂的西方價格,到時或許對中國的態度將有所改變。
中國採最嚴厲措施 3個月內控制疫情
既然各自為政,每個國家的政策有別,疫情發展也必然有所不同。中國是首個出現COVID大爆發國家,初時武漢疫情嚴重,但中國採取了最嚴厲,但亦是最科學化,後來更證明是最有效亦是最整體人性化的封鎖、檢測、接觸追踪,以及緊急醫療措施,結果在3個月內就終能把疫情控制下來。至今幸運地仍未爆發第二波嚴重疫情,中國內地人民生活已逐漸回復正常。除政府努力外,人民的素質亦是成功抗疫的一個主要原因。據聞科興生物(Sinovac)的疫苗已通過臨牀測試,已為數十萬需要出國的醫療和政商界人士注射,有效率高近100%,比輝瑞(Pfizer)和莫德納(Moderna)的更高一點。
西方醫學本應更進步,但今次處理疫情反而遠比中國差(圖2)。先看英國,感染率是經典的1918年雙波浪形,現正經歷更嚴重的第二波。英國政府錯在初期誤信反科學兼殘忍的所謂群體免疫政策。現在逐漸發現COVID多種嚴重長期後遺症,包括血塊凝結、心臟發炎,高達兩成康復者在90天後,竟患有各種精神病,包括抑鬱、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和癡呆(dementia)等!本來還有不少人被瑞典的自由民主形象所迷惑,對缺乏科學根據的所謂群體免疫政策半信半疑,現在多了研究結果,大家仍對群體免疫感興趣嗎?
後來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自己染病幾乎喪命才改變策略,但為時已晚,已不能完全控制疫情。英國的情况有點可惜,英國是個島國,加上已「成功」脫歐,目的不就是跟歐洲大陸斬斷關係嗎?為何仍不能成功抗疫?
毫無疑問,美國醫學是全球最先進的,但今次處理疫情反而是遠遠最差的。美國感染率圖形比1918年更差,美國國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總監福奇(Anthony Fauci)都承認美國的第一波根本從未停止過!1918年大流行,美國死亡人數約67萬,只佔全球1%左右,低於當時美國佔全球的人口比例。今年美國COVID死亡人數已約25萬,佔全球近20%,是美國佔全球人口比例的5倍,對比1918年是大退步!美國每百萬人的死亡率,是中國257倍,多恐怖!即使疫苗已在望,但廣泛應用仍需數月。即使拜登1月上台,較積極處理疫情,但他並非神仙,被拖延交接亦有代價,更難扭轉疫情,未來數月仍將有數以十萬計美國人無謂犧牲。
特朗普競選集會無助選情 卻助長疫情
到底美國出了什麼錯?最簡單的解釋當然是總統特朗普的無知、無能和混亂的瘋狂政策。1918年9月,費城舉行為一戰債券融資的大巡行,事前已有醫生反對,但結果無效。當日參加人數超過20萬,數天後逐漸有人發病,估計超過4萬,死亡人數約1.2萬,被喻為美國歷史上導致最嚴重傷亡的大巡行。102年後,特朗普當然完全沒有汲取歷史教訓,即使自己染病後,仍堅持舉行大型選舉集會,最終幫不了自己選情,但肯定助長了COVID!
為何變成這樣?真正解釋是其實美國(以至全球)正遭兩種大流行同時襲擊,除COVID外,還有一種經社交傳媒如facebook和Twitter傳播的「思想病毒」!原來經常散播反科學,錯誤COVID相關消息的極右媒體Fox news和Breitbart news的facebook點擊率,遠高於報道較正確,符合科學疫情消息的媒體如CNN和MSNBC等(圖3)。極右社交媒體抓準中低下層白人的不滿,藉此散播各種虛假、盲目、邪惡和充滿仇恨的「思想病毒」,連疫情都變得政治化。但結果害人亦害己,現在全國疫情非常嚴重,尤其最支持特朗普的紅色州份。
極右社媒散播「思想病毒」
特朗普支持者(不止在美國)已退化至完全非理性,願意相信任何荒謬陰謀論,包括COVID是蓋茨(Bill Gates)加索羅斯(George Soros)加福奇(加中國?)所發明出來的世紀疫症。特粉滿腦子只有仇恨、恐懼、歪理和種族歧視。近半美國人變成反科學,連最基本醫學常識如戴口罩防疫(1918年已知道)都不懂,反變成政治圖騰,被總統譏笑的對象。即使疫苗成功,相信過半美國人仍將拒絕注射。
2009年,facebook和Twitter,被利用為煽動新疆暴亂工具,被迫離開中國內地。中國因此被駡多年,初時我也有同感,覺得言論控制得過嚴,不習慣在中國內地不能使用facebook。但經歷了香港邪惡暴亂,和目睹美國各種瘋狂反理性行徑,不少「思想病毒」都是經缺乏監管,完全漠視事實的社交媒體散播,就開始有所反思。我是一個相信科學和接受事實的人,當見到社交媒體變質,危險性大增時,就逐漸明白中國頗嚴的社交媒體政策是具遠見,有道理和需要的!現在連美國也知道事態嚴重,國會不停舉行針對facebook和Twitter的聽證會,提出各種社交媒體的監管漏洞和社會責任問題。
政府監管社媒不容易
回頭想,為何社交媒體,以創新科技為名,就可得到優待,完全逃避傳統媒體的所有牌照和監管要求(其他行業如Uber和Airbnb也有同樣不合理優勢)?全球所有國家包括美國都有嚴厲的傳統媒體監管。過去美國要求所有媒體如電視台和報紙的大股東,都必須為美國人。最佳例子是梅鐸(Rupert Murdoch),澳洲出生,移民兩次,最後入籍美國,才可收購非常重要的Fox和《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近年政策稍有放鬆,有個別批准同聲同氣澳洲人的一些小型收購。電視台需要繳交牌照費,更需接受嚴謹審視尺度,但串流平台如Netflix,既不需牌照,更不受任何監管,色情、暴力、粗口,什麼都容許!Netflix、facebook和Twitter等新媒體,已滲透全球,各國政府反面對巨大壓力放棄合理監管媒體的標準!如斗膽反抗,反必被指控為抑壓言論自由,和被扣上更嚴重的跟不上潮流帽子!
中國是最先和極少數有足夠自信和實力去抗拒社交傳媒失控的國家,現在連美國也開始跟隨,相信其他國家亦將有檢討。監管媒體永不容易,極難達到最佳平衡,監管必須以科學和整體社會利益為標準。政策絕不可縱容散播違反科學和事實的假消息,例如戴口罩有害,或某未經驗證的藥物有效醫治COVID等等。除此之外,亦必須防止社交媒體散播各種危險,可導致社會嚴重不穩定,煽動暴力,鼓吹種族、宗教、性別和性取向歧視等各種仇恨意識,反道德和人性的「思想病毒」。
(中環資產持有Moderna、Netflix及Uber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
拖延症精神病 在 Linda 零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周末我看到一則貼文,講的是一種叫做「注意力缺失症(ADD)」的精神病狀,讓我覺得滿驚訝的,因為我覺得自己很可能也罹患了這種病,所以打算去檢查一下。
它的徵兆包括:
*讀書沒讀進腦袋,常常需要重新去讀
*跟別人對話時,常常被認為沒在聽對方說話
*房間極亂,不擅長整理東西
*上一秒記得的事會在下一秒忘記
*拖延症嚴重.....etc
雖然我覺得滿多人應該或多或少有這些症狀,但我驚訝的是這竟然有藥物可以治療;不過要是我真的確診有ADD,主要也不是想要去治療它吧,應該是希望自己的情緒能有個出口。
比如說我曾經忘記過前男友的生日(上週還記得)而大吵一架,工作時總是在完成80分的重要環節出小錯或大錯,這會讓我懷疑:難道我就是天生傲慢、人格有缺陷,這些事不值得我去記住嗎?進而懷疑自己、責備自己。
不過要是診斷結果是我一切正常,我也會跟大家報備的XD
拖延症精神病 在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89. 一個病人一個故事:難搞的病人
難得到新界西醫院上紓緩治療科的課,時間表上寫這是「Hospice visit」,我們一心以為是像小學生去旅行的無壓力參觀一天遊。怎料上到病房,醫生已經安排了幾名病人給我們問症。他特別注明我們可以閱讀所有的醫療紀錄,有問題可問病房護士,一切都要在半個小時內完成,一下子我們的郊遊心態盡掃一空。
我跟兩個組員瞄了一眼我們被分配到的個案,見她正在閉目養神,一副不希望被打擾的樣子,就互相打了一下眼色,決定由我先看排版,他們搞清楚如何從醫院的電腦系統中找到藥物處方紀錄,因為說到紓緩治療,止痛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
「這想必是個difficult patient(難搞的病人)。」我看罷長長的醫療紀錄,總結給同學聽時劈頭第一句就這樣說。我指著排版第一句,說:「你看她,五年前已經因大便習慣改變而做大腸鏡,發現有大腸癌。但那時做完手術前的輔助電療和化療後竟然不見蹤影,直到近兩年又無端端做了次正電子掃描,才發現腫瘤已經擴散自全身了。」
「啊,真不幸呢。見當時一開始發現腫瘤時的期數並沒有那麼嚴重,如果那時做了手術,現在或許已經痊癒了。這麼難搞的病人我處理不了,你去吧,我留在這裡就行了。」
我深呼吸了一口,信步走向床邊,病人皺著眉頭躺在床上。我已經預計她的反應,所以被拒絕問症時沒有太失望,只道謝了一聲就走回電腦處,換來了同學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想不到,過了一會病人竟逕自走出病房,拍了拍我,說:「有甚麼要問的,你說吧!」
原來病人並不是不友善,只是剛才被癌細胞侵蝕的骨頭太痛了,連開口說話都沒力氣。現在情況好了一點,她就撐著拐杖過來,願意跟我們分享她的經歷。
我們趕緊把病人請到床上,再逐步詢問病史。但每次一說到五年前的發病情況,她總是不願多提。把病情都談得七七八八了,我再試探性地問一句:「那……你當時為什麼拒絕手術治療?」
「唉。」她幽幽地嘆了一口氣。「我那時根本不知道癌症是無法自己療癒的啊。我一向都沒甚麼大病,如果那時知道癌症會擴散,就當然會做手術了。」
我猶如當頭棒喝,現在還有人以爲癌症不會致命嗎?(如前列腺癌等發展速度較緩慢的癌症除外)如果病人是因爲對疾病的理解有誤所以拒絕治療,她所作的決定還算是知情之下所作的嗎?該對病人病情惡化負責任的,是病人自己還是醫生呢?看見有些人散播不負責任的偏方抗癌言論多了,我會不自覺的把病人延誤治療都歸咎在她自己身上,而忽略了醫生其實並未把病情解釋清楚嗎?
剛進入臨床學習時,我留意到醫生通常都會避忌說「癌症」一詞,有時候會以「瘤」稱呼病症。也不止一次見病人(尤其是年老的)誤以爲自己的病情不嚴重——「只是個瘤嘛,現在已經好很多了!」,而我們也不忍心也沒有權限向病人告知真相。年老不懂拒絕的病人不會拖延治療導致病情加劇,但年輕又因無知而做自己覺得對病情最好的決定,又值得被我們冠以「麻煩」這個形容詞嗎?
後來再談之下,才發現病人單親,還要照顧個患精神病的女兒。她懊悔自己當時的誤解,才那麽年輕就要面對死亡和死亡對身邊人帶來的後果。她心知進入了舒緩治療病房,就沒有「治好病」的概念。她有時候半發脾氣地說自己只是在「等死」,我們只能啞口無言地無聲回應。
這一課以醫生的簡短的講解和我們期待已久的參觀環節作結,醫院環境優美,我們參觀病人互助中心時完全是雙眼發光,心想怎麽香港會有這麽寧靜舒服的建築而我們以前從未聽聞。但就在我晃著巴士從屯門回家時,我只在想怎麽自己變了,怎麽會那麽容易,在未瞭解病人之前就把她標籤為麻煩呢。
後記:原來這個病人互助中心由知名建築師設計,真的很漂亮呢(https://www.maggiescentre.org.hk/en/home)
另,圖片選擇是有意思的,看看有沒有人猜到~
拖延症精神病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19.04.14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545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有沒有曾經想過一個問題?就是關於「搔癢」這件事,你可以搔別人的癢,而被你搔癢的人,可能也會覺得癢。
但是你用同樣的方法,甚至於用更有創意、更多的工具,你要幫自己搔癢的時候,你怎麼樣就是不會覺得癢。
關於這樣的現象,其實在2000年,就有幾位神經心理學的學者,做了一些相關的研究。
他們的研究告訴我們喔,當我們要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會把訊息傳遞給肌肉,下達這個動作的指令。
同時呢,也會傳送一個副本,作為一個「預警」,這個副本就是提醒自己,某個動作即將要發生。
說白了就是當你要搔自己癢的時候,你自己會在被搔癢之前,先接收到你準備做搔癢的這個動作。
那也因為這樣的機制,所以當你對「搔癢」這件事情,已經有預期、已經有期待的時候,你自然在主觀感受上,你就不會覺得癢。
搔癢之所以會讓你覺得癢,是在於你沒有預期;或者是說,因為這個動作,不是發自於你大腦的指令。
就好像是你知道你的伴侶要搔你癢,但是你不知道他的觸感,你不知道他的力道,所以自然你不會發出副本。
於是呢,就算你預期到你的伴侶,要搔你的嘎資窩,但是當他的手或者他用羽毛,來撩你的嘎資窩的時候,你還是會覺得非常、非常的癢。
其實關於「你沒有辦法搔自己癢」這樣的研究,它衍生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關於「精神分裂症」,或者是現在叫做「思覺失調症」的一個病理現象。
其實我們知道,「精神分裂」或「思覺失調」,它們其中有一個症狀叫做「幻聽」。那幻聽的機制,其實我如果回到「自己沒辦法搔自己癢」的研究的話。
它很有可能就是,當我們的腦中出現了一些聲音跟想法,但是卻沒有「預警系統」,讓我們知道這是我們自己的聲音、想法。
我們就會有一種,其實原本應該是自己腦中「自發性」的想法,而覺得好像是有人在我們耳邊來跟我們碎念、來跟我們呢喃;那這樣的狀況底下,就會產生「幻聽」。
說得更白話一點就是,其實「幻聽」就是把我們對自己的對話,當成是好像有人跟我們說同樣的話。
那另外一種「思覺失調」的症狀,就叫做「被動體驗」的現象。舉個例子來說,思覺失調的患者,可能會覺得自己的某些行為,並不是出自於自己的意願,而是他人造成。
比如說,他們可能會說:「我的手撿起了某一支筆,可是那不是我控制的;他的動作,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這很有可能也是他的大腦當中,缺乏了預警訊息時會產生的感覺。
所以囉,如果進一步的研究,「思覺失調」跟「怕癢」它之間的關聯。那針對這個部分,研究者也有做了一些實驗。
研究者針對「思覺失調的患者」、「躁鬱症的患者」,和「憂鬱症的患者」,去進行「搔癢」的測試。
他們把所有人分成了兩組,A組當中的15個患者,全部都有幻聽、幻覺,或被動體驗的症狀;而B組的23個患者當中,沒有這些症狀。
另外也設置C組是15個,不是這些疾病的患者。他們讓所有的受試者都伸出右手,由實驗者對掌心進行搔擾,或者是由受試者自己的另外一隻手,來給自己搔擾。
在這樣的實驗情境底下,B、C這兩組,也就是都沒有幻聽、幻覺跟被動體驗,這些「思覺失調」的典型症狀的人。他們都表示自己幫自己搔癢的時候,感覺非常的不癢、不好玩。
但是,A組那些具有幻聽、幻覺,被動體驗的這些「思覺失調」的典型症狀的患者。他們就會表示,無論「搔癢」的動作,是由別人搔他癢;還是他自己搔自己癢,效果都是一樣的,都一樣很癢。
所以,這些實驗結果顯示喔,幻聽跟被動體驗,這些「思覺失調」的症狀,很有可能他真的跟他的大腦當中,缺乏了「動作預警的訊息」有密切的關聯。
好的,那今天跟你分享這些,你可以把它們單純的認為只是補充知識。但是呢,你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理解,什麼角度呢?
就是有人會形容,當你跟一個人在一起久了,你就會像是左手牽右手,一點感覺也沒有。
或許也因為你跟這個伴侶夠久,所以他所有的言行舉止、一顰一笑,都在你的預警系統裡面,有一個良好的運作;於是呢,他不管做什麼,甚至於他的眼神飄一下,你都會知道他正在想什麼。
這個時候,你自然就比較不會像是初戀,或剛開始在一起的時候,有那份怦然、有那份期待、有那份驚喜;或者是有那份搔到癢處的感覺。
那如果是這樣的話,也可以說明,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會不斷的去追求新鮮、追求刺激?然而這樣子,你可能要付出的代價會是什麼呢?你可以想一想。
又或者是有另外一些人,他並沒有要去追求新鮮、追求刺激;但是他卻不斷的逼迫他的另一半,要給他有那種可以很癢的感覺。
那我說如果你跟另外一個人在一起這麼久了,你還用這樣的一個標準去壓迫彼此,那麼你是希望自己或對方成為精神分裂,也就是「思覺失調」的患者嗎?你可以想一想。
你跟一個人相處越久,本來期待就會越少,而確定會越多。或許接受這件事,你的心才能夠安靜下來,而當你的心安靜下來,你也才能夠在真正的實質意義上成了一個家,不是嗎?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推出一門線上課程,叫『時間駕訓班』。
這一門課,透過線上學習的方式,會用有系統的方法,讓你學會怎樣避免拖延、提升效率。
從我們推出到現在,已經受到很多朋友的歡迎跟肯定;我也很期待你能夠加入,幫自己創造更美好的人生。今天的內容,非常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拖延症精神病 在 #拖延症精神病-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You're offline. Check your connection. Retry ... ... <看更多>
拖延症精神病 在 【愈拖愈痛苦解決5種拖延症!】... - 健康醫聊Health Talk 的推薦與評價
然而,拖延症其實亦和和大腦的前額葉皮質區(prefrontal cortex)和邊緣 ... 除了關注身體健康,根據醫院管理局數據,香港的精神科專科門診新症數字和抑鬱症患者人數均 ... ... <看更多>
拖延症精神病 在 精神醫師自曝:一件事我拖延了7年! | 為何做事總是拖拖拉拉 ... 的推薦與評價
00:00 精神 醫師自曝:一件事我拖延了7年! | 為何做事總是拖拖拉拉?都是焦慮惹的禍! | 拖延症 是可治療的嗎?00:02 為何做事總是拖拖拉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