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獎贈書活動】《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x3本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摯愛的親人因病離世,你說服自己,這對彼此都是一種解脫。但當你觀看一部家庭電影時,忍不住抽泣,才發現傷痛從未遠去。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總是習慣 #逃避 和 #壓抑?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why-do-i-do-that/
【這本書在說什麼?】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的作者是擁有35年執業經驗的心理治療師約瑟夫.布爾戈(Joseph Burgo)。在這本備受心理醫師界讚賞的書中,他把心理學理論和生活案例做了完美的融合,讓原本對心理學沒什麼概念的我,可以很快進入狀況。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事情,會被大腦轉化成情緒,然後自然地選擇一種習慣處理的方式。但是,當這個情緒太過強烈而無法承受之時,我們為了逃避,就會選擇壓抑、否認、轉移、理想化之類的方式去處理,作者稱為這些行為是「心理防衛機制」。
例如遭遇極大的哀痛,選擇「壓抑」;或者遭到上司的責難,卻選擇「遷怒」別人;甚至明知遭到情人不平等的對待,卻過度「理想化」對方,選擇逆來順受。然而,一切的心理防衛機制,其實都是我們為了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謊。
作者透過許多生活中的案例,教我們如何「辨認」自己與別人表現出的防衛機制,也教我們如何「卸下」這些防衛機制,與內心真實的情緒共處。最終,讓我們學會「為什麼懂得面對不舒服情緒的人,反而能體驗更豐富的人生,以及如何成為這樣的人」。
只有經歷了痛苦,方能真正醒過來。—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
【你的心理防衛類型是什麼?】
在這本書的開頭,作者會邀請你做一個練習題,確認自己比較符合哪種情況。不得不說,這個練習題深深地吸引了我。當我發現自己幾乎完全符合其中一個組別時,我就更迫不及待繼續讀下去,彷彿這本書就是為我而寫。
因此,我想邀請你花三分鐘做這個練習,找出自己可能不曾察覺的「心理防衛類型」。請認真閱讀以下內容,挑選符合你自己的敘述。挑選那些符合你「真實現況」的敘述,而不是你心中「想成為的樣子」的敘述。建議你拿張白紙,紀錄下每個組別的數量:
A類:第一組
我不相信在我有需要時,別人會幫我
我總是遇到黏人類型的人
我認為太黏人和依賴都是一種軟弱表現
我很少暴飲暴食,可以自主控制飲食
對我來說,「性」並不如別人所認為的那樣重要
想把事辦好,就得親自動手
A類:第二組
遇到問題時,我總是幻想會有人替我「解決」
我不算暴飲暴食,但我希望自己能更確實地控制飲食
每次談戀愛,都會全心投入有時
我太依賴他人了
即使我知道這樣不好,但我有時還是會在約會時和對方發生關係
我對別人的重視,似乎勝過他們對我的重視
B類:第三組
表露激烈的情緒,會讓我感到不安
我很少流淚,只會偶爾在看悲傷電影的時候落淚
我很少生氣,從不會發火
我超級好說話
我時常嘗試新事物,但總是三分鐘熱度
我總是擔心稍不留意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B類:第四組
我經常反應過度,隨之又懊悔不已
我認為被情緒吞沒很正常
我希望自己沒有情緒上的波動
我經常感到混亂,失去控制
我發脾氣的次數,數都數不清
我感覺自己像是壓抑了一大堆緊張的感覺
C類:第五組
我會花很長時間照鏡子
我會把大部分的積蓄用來買衣服、打扮自己
經常有人羨慕我的長相/成功/性格
在人際關係上,很少人符合我的交往標準
我喜歡在聚會時成為焦點
我認為對他人表現出不耐煩或輕視很正常
C類:第六組
我常感到自己「不如」朋友或初識之人
我容易對自己犯下的錯誤過分自責
我時常會對他人及他們的生活感到嫉妒
我害怕被人看輕
我無法接受批評並對此十分抗拒
我希望自己是另一個人
做完練習後,你也可能會發現自己對每一組中的個別敘述產生同感,而不是完全對應某一組的內容。重點並不是為了把自己歸類,而是瞭解你需要面對的心理挑戰是什麼。這是一個辨識自己防衛機制的前奏,每個人都有可能和上述的所有議題糾纏著。
自由的代價是時刻保持警覺。— 美國第三任總統湯馬斯.傑弗遜
【三種心理課題和對應的防衛類型】
做完練習題之後,可以把自己傾向的類別對應到三種最常見的心理課題:A類是對需求、慾望和依賴的問題;B類針對的是強烈的情緒與自我控制;C類則是關於自尊以及如何在關係之中如何看待自己的課題。
傾向第一組的讀者,很難承認自己的需求或依賴,防衛機制在於否認依賴,並勸自己忽視欲望和需求。傾向第二組的讀者,反而過度依賴別人,被欲望和需求牽著鼻子走,防衛機制是透過控制對方,讓自己得到有掌控感的安心。
傾向第三組的讀者,容易在面對強烈情緒時感到不自在。防衛機制是壓抑情緒,或逃避任何造成這種情緒的局面。傾向第四組的讀者,經常感覺被自己的情緒吞沒,防衛機制是嘗試不同的方式擺脫這些感受,或把情緒轉移到別的地方或人身上。
認同第五組和第六組敘述的讀者,都在與羞恥感和低自尊抗爭。傾向第五組的讀者,防衛機制是為了說服自己及他人,相信與事實相反的那一面。傾向第六組的讀者,選擇的防衛機制大部分會令他們失望,渴望成為另一個人本身就是一種防衛機制。
【這本書對我最有啟發的三個重點】
這一年多來,自從我用子彈筆記維持寫日誌的習慣、以及偶爾進行正念冥想之後,透過回顧,發現自己有「迴避衝突、壓抑憤怒」的習慣傾向。當我瀏覽這本書的簡介與書評之後,意識到自己的習慣,也是一種心理防衛機制,便產生興趣想更深入瞭解。
透過書中的引導,我漸漸地體會到,當自己選擇迴避這些痛苦情緒的同時,卻會失去了運用這些情緒所能帶來的好處。例如有建設性的衝突,能讓問題獲得更有創意的解法;適時表達憤怒,又不流於破壞性的詆毀,有助於推展事情的進展,或在受到苛刻時保護自己。
作者總共解析了十種人們常用的防衛機制,並且在每個章節的結尾,提出許多問題讓你回答(就像心理諮詢師對你提問)。以下是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感到最有啟發的三個重點。
【1.我們無法逃避情緒,要學會接納與共存】
這本書不同於普通的勵志書籍,作者不會要你擺脫痛苦、消滅恐懼、壓抑憤怒,因為這些情緒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刻意逃避這些情緒,就會產生逃避與防衛的心態。結果,當我們的防衛太嚴重或根深蒂固時,反而不可能體驗到豐富而滿足的情感生活。
事實上,人類不可能一直處於友善狀態。那些不為社會接受的情緒,如憤怒、仇恨、嫉妒與妒忌,同樣屬於情感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們需要的是改變自己的思維,學會接納「無法逃避情緒」的事實,並且學會如何更妥善地應對情緒。
我特別喜歡作者對於「如何面對情緒」的見解,他說:「別期望自己能戰勝或擺脫這些令人痛苦的感受。你並不是要成為一個更開明的大好人,再也不售這些難題的困擾,而是當痛苦出現時,學會使用更健康的應對方式。」
【2.什麼是健康的心理狀態?】
對於一般人而言,最常面對的心理課題有三種,與之對應的健康心理狀態分別是:(1)需求與依賴的問題:誠實接納自己的需求、(2)情緒問題:學習忍受強烈的情感、(3)自尊問題:懂得發展出自我價值感。
你能接納剛剛好的依賴性,並得到真正需要的東西。你擁有深刻的感受力,卻不擔心被其淹沒,並相信這些情感會賦予生命與關係更多意義。你信任自我,雖然對自己並非百分之百滿意,但堅信自己是一個有價值、永不放棄成長的人。
除了我們常聽到「踏出舒適圈」的職場建議之外,這個觀念用在提升心理健康一樣適用:「真正的心理成長,只有在選擇去做舒適圈以外的事情時才會發生。防衛機制是在內心養成的應對習慣,若要成長,就得做與內心習慣相違背的事。」
【3.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的心理治療師】
作者對這本書還有一個期許,他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的心理治療師。我認為可以把「治療」這個詞改成「傾聽」,換個說法就是「心理傾聽師」,當你懂得如何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將視角抽離、觀察自己,某種程度上你就成了自己的傾聽者。
就像最近另一本同為心理治療師寫的暢銷書《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也提到類似的概念:「心理諮商提供的不是解決方案,而是用同理心的角度傾聽,引導對方發現內心的聲音,從旁支持讓對方自己想出解決對策。」
前最常見、也是我持續在練習的就是用「正念冥想」,觀察自己當下感受到的情緒。體驗它,傾聽它,但不要讓情緒完全主導自己的決定。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情緒,因為很多時候它們只是你防衛心態的展現。
擴大對自身感覺與頭腦認知的意識,與控制我們的「心念」保持距離。我們可以不時從自己的想法裡抽離出來,就像站在河流的對岸,看著想法一個接一個地從大腦中流過。學習傾聽自己的內心,與痛苦和喜樂共處,放手體驗但不隨之起舞。
痛苦本身所帶來的問題,遠比不上我們為了抗拒痛苦而造成的問題還多。
【後記:與生活正面對決的勇氣】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的閱讀過程,就像帶著自己走上一段內心聲音的探索之旅。就像這本書的英文書名「Why do I do that?」的問題,隨著自己回答書中各種角度提出的問句,逐漸明瞭自己慣性的防衛行為,為什麼選擇這麼做的背後原因。
我也回想起脫北者朴研美在自傳《為了活下去》說的這段話:「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跨越的沙漠。」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面對的心理課題,那片沙漠雖然充滿了危險、痛苦、不願面對的回憶,但終將是我們需要面對跟跨越的課題。
推薦這充滿真誠和情感的書,給每個不知不覺就開啟逃避模式的人。你可以把它當成探索自我情緒的實用指南,也可以作為一個無聲陪伴的傾聽者。當你跟書中的問題進行對話,也等於跟內心的自己展開對話,我們需要有與這個苦樂交融的生活正面對決的勇氣。
最後,送給我自己也送給你,書中這段讓我回味許久的段落:「除了不可避免的挫敗與痛苦,你在無數體驗中感受到了真正的快樂。珍視自己擁有的關係,同時在家人、朋友與伴侶的關係中找到了深刻的意義。大多數時候,僅僅只是活著,便讓你感到慶幸不已。」
我們終將活成內心無比強大的自己。— 本書作者約瑟夫.布爾戈
【抽獎辦法】感謝 今周刊 今周刊出版
1、抽出「3本」《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為什麼想讀這本書?想克服哪種逃避的心態?例如:「我想知道怎麼處理憤怒的情緒,克服逃避衝突的慣性」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7/14(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三名正取,兩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7/16(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同時也有2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創意油管 IDEAS TUB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常常看到電影或電視劇有靈魂出竅或交換靈魂的橋段, 究竟是做夢還是真實的呢? 可能回不去身體因此不要自己一人在家練習喔! ⋄⋄⋄⋄⋄⋄⋄⋄⋄⋄⋄⋄⋄⋄⋄⋄⋄⋄⋄⋄⋄⋄⋄⋄⋄⋄⋄⋄⋄⋄⋄⋄⋄⋄⋄⋄⋄⋄⋄⋄⋄⋄⋄⋄⋄⋄⋄⋄⋄⋄⋄⋄⋄⋄⋄⋄⋄⋄⋄⋄ ✧ 訂閱追蹤 ▪︎ 謝沅瑾命理/民俗文化研究中心 F...
情人 節 創意 案例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對~講座還沒結束! 我作弊 XDD
Medium 好讀版:https://bit.ly/2KVoIQc
今天迪哥來聽奧美群創意總監暨社群總指導的分享
一開場 EJ就很熱情的歡迎大家加入奧美,今天奧美的 HR 總監都來到了現場
他告訴大家「在奧美,我們都叫客人不叫客戶,因為他是人,不是一個account」
我比較喜歡分享案例背後的故事,所以今天主要會分享我們自己 team 做的案例
自己做的總是會特別有感覺嘛
Content table 是龔大中命名的,他找了我,我們兩個一起把 team 組合起來
命名原因是希望桌子就是 team 的核心,一張桌子坐下來就能討論,就有無限的可能性
我們公司也沒有隔間,就是希望開放的來討論
我們的作品都來自於團隊,所以我每次出來分享,都一定會帶我們team 的照片,並且介紹我們的夥伴
我們團隊希望有更多新血加入,我們想和年輕人更靠近
我們保持開放的心態,很多廣告原理原則都是跨時代的,很多概念,傳統廣告和現代廣告都可以用
全聯的文,不是每篇都是我們 Content Table 在發,每個月只負責其中4篇貼文
我們出的文是不會下贊助買廣告的,這是客戶給我們的挑戰,要我們用原生方式帶起流量和粉絲的心
BTW 經濟健美學不是我們 team 的作品
是奧美另一個團隊做出來的,這十二年來,奧美和全聯併肩走來,才有這種成果
👊一開始要跟大家聊的是「尺度」
我們很確定全聯的調性是很能開玩笑的
自嘲是我不好,是因為我把好的都給你
小編是活生生的人,和品牌要有某程度上的一致
Content Table 的案例
1️⃣泡麵促銷
我們直接用鉛筆稿上搞
背後的故事
吃泡麵的人大多是加班的人求快在吃的,我們不會放上肉或菜,營造泡麵很美的樣子
而是呈現出「我真的很忙,所以才用手畫一畫直接上」
我每天催,直到交稿那天,我們家 art 交了一個是左手用鉛筆畫出來的,展現我們的草率和很趕這件事
一 PO 文後,整篇貼文超級轟動,所有其他品牌的小編都湧入貼文中
現在這個世代愈來愈幽默,也能開玩笑,不怕觀眾不懂
在社群上做的好壞,很快就有反饋
2️⃣草莓季
大家都在講戀愛
我們討論的是沒有竹籬的戀愛
用視覺去傳達出我們的概念
即使是開放式關係、各玩各的也都是OK的
3️⃣衛生棉一
我做了9年衛生棉品牌,通常都是粉色系為主
女性其實是覺得生理期不便的,為什麼一定要歌功頌德
我們想講跟真實狀況比較靠近的
我們塑造成 MC 姨媽力量天團,我們把六種生理期的狀況都用文案做進來
大藏經、經血滴子、情緒公主、滅絕失態、食餓金叉、無處小可愛
4️⃣衛生棉二
下半身影展,用很多不同的電影,把各種生理期狀況帶出來
加上很多小文案,變的很有趣,我們有守在一個尺度上,沒有污名的情形發生,我們描寫的是生理期來時真正疼痛的狀況
這個時代有些玩笑你開了以後,笑或不笑都會有政治不正確的問題
不要一昧的退縮,建議要多看多想別人的論述,看正反雙方的評論,去找到自己的定位,為品牌和社會都好
第一滴血
攻其不備
瘋狂麥斯憤怒道
⋯⋯
來了
血滴子
神祕河流
熱血極速
悲慘世界
全面啟動
四百擊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不過就是世界末日
冰血暴 > 該吃冰就痛爆
地心引力 > 姐妹們勇敢站起來
七夜怪談
紅衣小女孩
我就要你好好的 > 全聯棉棉博覽會(藍色背板)帶入
我們也很幸運,全聯小編因為得到客戶的信任,所以可以玩比較不一樣的創意
在做社群時,不要走太高大尚的路線,要穿對方的鞋,想對方的事
👊再來談載體
1️⃣母嬰用品
這是一個零科技的案例,母嬰用品賣的是當媽後才會用到的東西
現在台灣大家比較晚婚,沒那麼快結婚
創意自己舉手跟客戶說,母嬰用品折扣時,連家庭計畫避孕的用品也可以打折
只要手機用不同角度看同一張圖,會看到不同的句子 > 母嬰用品特價、保險套特價
人生不管你要不要小孩,全聯都有符合你要的特價
我們在留言區把即使在PC也硬要看的人的照片放上去
我們在實驗很多 idea,想用不同型式來呈現創意
2️⃣全聯週年慶,打折一個月
因為這個生日太長,我們的創意就是「超長的生日」
蠟燭、壽麵、??>就是要你點,自己去看
在版面上都是有意識的去安排
+87也是我們故意安排的
我們把一本相簿做成連續逐格動畫,背景會變,蠟燭不斷旋轉
到最後才揭開真相
我們要滿足每個不同的人
刷很快的,停下來看,逐格看的都是
3️⃣情人節
我們從來沒有編輯過我們的個人介紹
所以提案就是馬上在 FB 頁面上來做
社群第一個玩的人,就會有些不一樣
👊平台與系列
1️⃣火鍋季
是全聯很重要的檔期,他們早期在賣乾貨,後來做了很重要的轉型,從雜貨店變成超市
火鍋季就是在建立新鮮這個概念
只要能放到鍋裡煮的,都是全聯的守備範圍,我們非常困擾,不知道怎麼做,這時可以想一個場域和平台,去收攏這些複雜的元素
所以我們用金料獎來包裝這件事,大家都在同一個平台上,這是我們的切入點
我們把海鮮、餃、肉、澱粉類做分類,要有各類的選手,我們問客戶要賣什麼料
我想做魚餃,但客戶想賣燕餃,那就賣,不用爭
金句:創意就是要解決問題
燕餃 > 一個最熟悉的陌生人,把豬肉切的很像泥,再轉起來,身輕如燕的豬,就叫燕餃
鯛魚片 > 熟了就容易散,加熱的蛋白質容易分開
金針菇 > 不死傳奇
高麗菜 > 國民天菜
梅花豚
王子麵
粉絲 > 全聯粉絲94狂
問題集:怎麼收集創意的資料
你是資訊狂、蒐集狂,看過查過的案例都會變成養分
我們替每個平台各開了粉絲頁,最後優勝的是金針菇
很多品牌小編來致敬
國泰人壽用花椰菜來當大榕樹,KKBOX 也做了播放,他們用我們的梗就是真的喜歡你
2️⃣賣飲料
後來隔兩周,客戶又要來賣飲料,說也是火鍋季
就把金料獎,改成金飲料獎,整套概念回收回來調整
用紙膠帶風格改成飲料,回收改造本來的粉絲頁
文案不能改全部,只能改局部,有了限制更難改,但更有趣
蘋果西打 > 最熟悉的陌生人,變成最熟悉的鍋邊人
麥仔茶 > 不老傳奇,妹仔茶
水 > 跨時代偶像,誰不知道你是隨
每朝 > 穩坐大魚肉家
3️⃣後來
還做了配料類和醬料類
白醋 > 資深酸民 我酸故我在
蘿蔔泥 > 夢一場 清爽到你以為你沒吃
碰到難解的概念,想個空間,舞台,大家一起玩會怎樣,可能可以解
👊無厘頭
因為⋯⋯所以⋯⋯ > 垂直邏輯
3C 手機、電腦 > 水平邏輯
1️⃣防霉抗菌的促銷
放了山羊的影片,一直咩
文案:除徽 我幫你
因為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講,所以做了這支
我跟同仁討論,ending cut 要不要再精緻一點
同仁就拒絕我,理由是「你弄的這麼像廣告片的話,就是端架子,會有距離感」
結尾太華麗就更奇怪,不如就素一點收掉
2️⃣瓜果節
吃西瓜你吐籽嗎? 你兔子嗎?
就放了支影片,兩隻兔子在吃西瓜
這個 idea 點擊很好,我們在躺著的過程,在講垃圾話的過程,就生出來了
關於兔子能不能吃西瓜,你一定要先查先做功課
我們查過,可以吃但是要小心吃,我們沒有不人道的對待
我高度重視這些細節
3️⃣防霉抗菌
請給這沈默乖巧的毛小孩一個家
本來以為是狗,但一直 zoom in,就看到了霉菌
有願意領養者⋯⋯請準備溫暖潮濕的角落
無意領養者,全聯防徽抗菌產品特價中
我們常跟大家說,發想時會一直搭橋,飛太遠時,要想辦法把跑很遠的素材拉回來
👊作文
1️⃣口腔保健促銷
Netflix 影片風格
今天下午三點我要去看牙醫
Ex:
原來根管治療就是抽神經那集,片長373小時,符合真實狀況,文案的細節
下巴沒有感覺的那集,片長3天
etc
要你趕快去刷牙,再不刷,就會變成驚悚片
2️⃣抹茶季
我們想的是抹茶綠的徘句
有一種愛情是綠色的
戴綠帽的概念
帶入很多有趣很有意境的句子 tinder 、前男友、對發票、兵變、夢話 etc..
事情都沒有寫出來,但看的人腦子一直在想
3️⃣芒果季
看影片
間諜芒果我們只有放一張照片和文而已
後來拍一系列影片送給客戶
留言也很多網友嚮應
我們是要隨著聊天逐步釋出,還是一次全盤托出,我們都不斷的嘗試
4️⃣泡麵促銷
不那麼營養語錄
泡麵和你在看的這句話,誰比較沒營養呢?
👊感同身受
我分享過程很在意那個客人的感受和insight
很多案例:
中秋節烤焦圖鑑
衛生棉有颱風圖、女生宿舍
火鍋促銷
煮的過程很多東西都不見了
情人節
第一年 閃瞎了
第二年 不想睜開眼睛
第三年 不解釋
人們都在社群平台上 交朋友掏心肺找樂子
沒有人是來社群平台看廣告的
👊如果我們不是全聯小編時,我們在做些什麼
1️⃣Nike 不客氣了
運動員不是一昧謙讓
Nike 他們已經10年沒有做這類台灣市場態度的影片了
剛好我們要去參加亞運,靠運動員的努力拼搏達成很多很棒的成績
台灣人真的比較謙虛和安靜,我們看了 BBC 的報導,真的很常在台灣聽到「不好意思」
客戶給的 brief 是,即使台灣人溫良恭儉讓,這群運動員/年輕人要來表達「我們可以說出來!走出去」
站到運動場上,給對手最大的尊重就是全力以赴,跟他比賽
這影片的點擊超過了2400萬次
2️⃣礁溪老爺一
年輕想要隨心所欲
長大卻不敢隨心所欲
心卻不自由
是大人就該懂得任性一下
世界第一座刺繡手扶梯
用不同的方式展現任性
成年任性宣言
1萬次分享,83萬次互動
用故事創新,衝高住房率
背景
如何幫這間高級的休閒度假酒店,拓展生意?
和全聯的目標對象,不是同一群人
IDEA
責任和任性的拉扯向來是努力工作的白領人士,最容易有感的話題
剛升職的小主管,是最掙扎
廣告溝的重點就是最困難,沒法被滿足的那個『but』
我們有三個重點
1)飯店的織品是最重要的軟體
2)用刺繡把這些內容,同時呈現在最多上班族出沒的捷運站
3)並在線上做了成套延續的呈現
我們寫了18句各式各樣不同的情境
我們就讓消費者進來跟我們做 UGC
不同句都可以互相串接,變成不同的文章
3️⃣ 礁溪老爺二
今年礁溪打的是
中產階級女性
因為職場和家庭的責任
對休假產生罪惡感
我們找到了媽祖
取得她的同意
天后休假中
做了IG 帳號
分享了甜點、飲料、瑜珈、賴床、唱歌、泡湯的照片
做了很多互動和濾鏡機制
IG
互動
訂房
全台灣的女性,好好休假吧
讓全台灣最大的天后以身作則
帶領台灣女性/大眾勇敢去休假
我們的印象是「媽祖從沒休過假」
所以才把她接來休假
有三個主軸
實體製作、IG 內容、事件
文房四寶是為了配合媽祖傳統氣質的形象
我們有真的聯絡台中浩天宮的宫廟,去邀請媽祖,真的有擲笅問過才準備餐點和準備娛樂休閒
最後把這些事件,放到 IG 內容上
這個案子背後,人們想要被了解有歸屬感跟被認同
不同地區文化都有差異,都要觀察
👊結語
這是一個變動時代
不斷的變遷
從event site到官網到社群,又到用手機觀看
不變地是要注意下面兩點
關心人
關聯性
用消費者的眼睛去看看這個世界
客人問過「你們團隊的男性怎麼懂衛生棉?」
我們男同事他真的去用過衛生棉,這不是必要,但代表他很關心和在意
最後結語在「奧美是很關心人的一個集團,我們歡迎我們家的 HR 上台」
Photo credit: candy 你知道的❤️
—
➡️喜歡這篇文章可以 follow 迪哥筆記 IG:
http://www.instagram.com/dig_note
5月正式上線
【 #CMX給社群經理的社群 】
Real Connection, Real Community!
台灣第一個為社群經理 Community Manager 而創的「學習型社群」
➡️ 奧美超強社群媒體攻心術影片票:https://reurl.cc/R4q0kx
➡️ 加入CMX 社團傳送門:http://bit.ly/CMXGroup
#CMX_Apr
情人 節 創意 案例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於松菸展出的地方創生展將於今天14點落幕。這次的地方創生展當中,設計發浪也榮幸擔任國際展區的策展人,邀請了四個日本地方創生案例來到台灣與大家分享。
這次邀來的案例當中兩個由地方政府發起、兩個由民間自然產生,當中都有能讓人思考很多的地方。由政府發起的是「長岡_sake-discovery」、與「美濱mihamaction」。他們不約而同地找上台灣創意工作者合作,希望藉由創意合作的模式,讓台灣觀光客能透過台灣視角去體驗日本地方魅力。由民間開啟的是「燕三条_工場的祭典」與「飛驒_啄木鳥森林研究所」。他們都是從民間產業的商業模式當中去找到一個行銷地方品牌特色的案例。
「#美濱mihamaction」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攝影企劃。美濱町左鄰日本海的若狹灣,海水沖刷出三方五湖的自然美景,五個湖泊中含有的海水含量不一,導致湖水的藍色調漸層各有巧妙。自然資源豐富的美濱擁有絕佳地利,從湖泊岸邊一路車往山中僅需20分不到,有湍湍溪流也有高聳入雲的針葉樹,短時間內盡攬湖光山色。非常適合進行拍攝戲劇或婚紗,更曾被創意工作者選為最適合進行拍攝工作的城市第一名。美濱町委託日本的 kibidango、小鳥来設計事務所以及設計發浪組成台日執行團隊,展開一個為期三年針對台灣人宣傳的美濱觀光推廣計。美濱與新北市的石門為姐妹市,與台灣有深厚淵源,希望藉此計劃將美濱町打造成一個戀人們的聖地。首年請我以台灣觀點介紹美濱町的湖海山光,第二年邀來一對目前旅居日本的台灣攝影師情侶湯琮詰與蔡昀儒進行情人視角的攝影計畫,同樣的風景在不同攝影師的鏡頭下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樣貌。第三年我們更擴大計畫內容,找來三組攝影師在當地進行三組台灣情侶的攝影,預計於2020年在台灣展出。
全日本有1400個以上的酒造,新潟縣擁有將近百個,而位於新潟縣的長岡市便佔有16個,是日本擁有酒造第一多的城市。2018年由長岡市役所委託日本的 FARM8 以及台灣的谷汩文化,發起一個針對台灣宣傳日本酒的 「#長岡_sakediscovery」企劃,與台日團隊帶了橫跨三個世代的台灣設計師廖小子、謝捲子、YAODE ,到了長岡市9個酒造如越銘醸、吉乃川、御福酒造等百年酒造參訪,實地了解各地酒造在釀酒時不同的獨門技法與品牌精神。最後由三位設計師選擇自己喝起來最有感覺的一支日本酒進行酒標設計,並成功在台灣市場正式量產上市。這是長岡市役所首次與台灣團隊進行合作,也是長岡市的酒造首次委託海外設計師進行酒標設計並成功量產,在台日媒體與市場造成話題,也開啟長岡市酒造推廣日本酒的嶄新商業模式。
「#燕三条_工場的祭典」已經連續舉辦7年,是新潟縣金屬工業中規模最大的活動,從一開始只有50幾家企業願意參與,到現在有將近200家企業願意共襄盛舉,這是很好的地方創生案例。不僅促進地方觀光,讓外地人能實際理解這些職人們耗費大半生的工藝產品有多值得購買,也能讓消費者親身體會地方物產魅力。事務委員長山田立說,要打開這些工廠讓一般人進去、甚至可以拍照,其實花了很多時間溝通去讓這些老闆們了解,讓他們去理解這個活動的中心價值。而很多人都會覺得很帥氣的主視覺設計,即使到現在還是有職人們覺得很浮誇,但也是努力堅持到現在製造出一個很明亮且獨特的視覺感受,辨識度非常高。
至於「#飛驒_啄木鳥森林研究所」則是從家具產業橫跨到整個地方森林保育的有趣案例。飛驒產業株式會社是岐阜縣飛驒地區最大的木工家具製造商, 他們使用自歐美學得的「曲木加工法」將木節過多但木紋細緻的日本柳杉製成精良家具,更改變日本人對木頭傢俱的看法,率先將傳統認為缺陷的木節視為設計元素的特徵活用。更以獨特技術將製作家具剩下的木料全部拿來製作精油(我個人超推!非常好用!)今年為飛驒產業成立100週年,他們找來隈研吾設計一張非常優美的椅子「#KUMAHIDA」,由飛驒匠人手工製作。他們除了家具、精油等產品,也在東京的 midtown 商城開設選物店,販售自家產品之外也成為飛驒地區其他品牌的線下平台。他們也為家鄉進行「環境保全計畫」,與當地居民共同努力,以「永續循環」的方式維持森林樣貌,有條件式地砍伐木材也種植林木,讓森林的循環與日常消費行為產生正向循環,不斷地擴散下去。
我在這次的地方創生論壇當中提到,其實這次把台灣地方創生跟日本地方創生放在一起展,不是要讓大家去比較說優劣,而是要讓觀者明白,這就是「#台灣地方的現狀」。採訪日本著名地方創生推動者D&Department 執行長——長岡賢明的時候,他曾經跟我說,他在辦D47博物館的展覽時,有時也會遇到當地縣市沒有適合主題的狀況,這時他就會讓那張桌子空著。他希望能建立出一個平台平等客觀地看待,呈現出「#日本地方的現狀」。如果剛好有該地縣民發現怎麼都沒有東西可以展,或許就會間接促成他想回家鄉做些什麼事情的熱情。
「#這樣以後他就可以把他創造的東西放在D47展出,不僅增加我們展覽內容,地方也會越來越繁榮吧!」長岡賢明的計畫通,大概也就是這麼一回事。
#這次地方創生展便是首次將台灣地方創生的現狀平等地公開在大家眼前,希望大家好好地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看台灣,也參考一下日本的做法,讓我們一起打造出台灣各地不同的地方品牌特色!
#地方創生 #工場的祭典 #mihamaction #sakediscovery
#啄木鳥森林研究所 #HIDA #燕三条
Kazuaki Aoi Yoshimasa Furushou Aoi You Misuzu Date
Alina Tsai 琮詰
Tomohisa Hori 房彥文 (Fang Yen Wen) 斉藤真紀
Ritsu Yamada Yu Yamada
Chikako Niwa
情人 節 創意 案例 在 創意油管 IDEAS TUB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常常看到電影或電視劇有靈魂出竅或交換靈魂的橋段,
究竟是做夢還是真實的呢?
可能回不去身體因此不要自己一人在家練習喔!
⋄⋄⋄⋄⋄⋄⋄⋄⋄⋄⋄⋄⋄⋄⋄⋄⋄⋄⋄⋄⋄⋄⋄⋄⋄⋄⋄⋄⋄⋄⋄⋄⋄⋄⋄⋄⋄⋄⋄⋄⋄⋄⋄⋄⋄⋄⋄⋄⋄⋄⋄⋄⋄⋄⋄⋄⋄⋄⋄⋄
✧ 訂閱追蹤
▪︎ 謝沅瑾命理/民俗文化研究中心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yjls/
▫︎ 創意油管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ideastubetv/
▪︎ 創意油管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ideastubemedia
⋄⋄⋄⋄⋄⋄⋄⋄⋄⋄⋄⋄⋄⋄⋄⋄⋄⋄⋄⋄⋄⋄⋄⋄⋄⋄⋄⋄⋄⋄⋄⋄⋄⋄⋄⋄⋄⋄⋄⋄⋄⋄⋄⋄⋄⋄⋄⋄⋄⋄⋄⋄⋄⋄⋄⋄⋄⋄⋄⋄
♡ 合作邀約歡迎聯繫
▫︎ frank@ideastube.co
⋄⋄⋄⋄⋄⋄⋄⋄⋄⋄⋄⋄⋄⋄⋄⋄⋄⋄⋄⋄⋄⋄⋄⋄⋄⋄⋄⋄⋄⋄⋄⋄⋄⋄⋄⋄⋄⋄⋄⋄⋄⋄⋄⋄⋄⋄⋄⋄⋄⋄⋄⋄⋄⋄⋄⋄⋄⋄⋄⋄
#靈魂出竅 #夢 #交換靈體 #李鐵拐

情人 節 創意 案例 在 創意油管 IDEAS TUB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防疫期間很多人都在整理房間吧?
小心你以為點綴加分的家居擺設,
一不小心就「招鬼」了!!
上次有跟⼤大家分享過⾒鬼、招鬼的方法,
這次想要跟⼤家分享的是「你可能不知道!家裡這些擺設竟然容易招鬼?!」
網路上流傳很多居家招鬼的禁忌是真的嗎?
在風水上是有根據的嗎?
⋄⋄⋄⋄⋄⋄⋄⋄⋄⋄⋄⋄⋄⋄⋄⋄⋄⋄⋄⋄⋄⋄⋄⋄⋄⋄⋄⋄⋄⋄⋄⋄⋄⋄⋄⋄⋄⋄⋄⋄⋄⋄⋄⋄⋄⋄⋄⋄⋄⋄⋄⋄⋄⋄⋄⋄⋄⋄⋄⋄
✧ 訂閱追蹤
▪︎ 謝沅瑾命理/民俗文化研究中心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yjls/
▫︎ 創意油管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ideastubetv/
▪︎ 創意油管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ideastubemedia
⋄⋄⋄⋄⋄⋄⋄⋄⋄⋄⋄⋄⋄⋄⋄⋄⋄⋄⋄⋄⋄⋄⋄⋄⋄⋄⋄⋄⋄⋄⋄⋄⋄⋄⋄⋄⋄⋄⋄⋄⋄⋄⋄⋄⋄⋄⋄⋄⋄⋄⋄⋄⋄⋄⋄⋄⋄⋄⋄⋄
♡ 合作邀約歡迎聯繫
▫︎ frank@ideastube.co
⋄⋄⋄⋄⋄⋄⋄⋄⋄⋄⋄⋄⋄⋄⋄⋄⋄⋄⋄⋄⋄⋄⋄⋄⋄⋄⋄⋄⋄⋄⋄⋄⋄⋄⋄⋄⋄⋄⋄⋄⋄⋄⋄⋄⋄⋄⋄⋄⋄⋄⋄⋄⋄⋄⋄⋄⋄⋄⋄⋄
#校園靈異
#女鬼橋
#真實故事

情人 節 創意 案例 在 創意油管 IDEAS TUB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在台灣每間大學多多少少都會有傳出一些鬼故事,
上次我們介紹了在山上的猛鬼大學,觀眾們都蠻喜歡的!
今天就來介紹一間在中部相當有名的鬧鬼大學,
去年上映的改編電影「女鬼橋」也正是從此地點發生的靈異事件來取材...
⋄⋄⋄⋄⋄⋄⋄⋄⋄⋄⋄⋄⋄⋄⋄⋄⋄⋄⋄⋄⋄⋄⋄⋄⋄⋄⋄⋄⋄⋄⋄⋄⋄⋄⋄⋄⋄⋄⋄⋄⋄⋄⋄⋄⋄⋄⋄⋄⋄⋄⋄⋄⋄⋄⋄⋄⋄⋄⋄⋄
✧ 訂閱追蹤
▪︎ 謝沅瑾命理/民俗文化研究中心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yjls/
▫︎ 創意油管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ideastubetv/
▪︎ 創意油管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ideastubemedia
⋄⋄⋄⋄⋄⋄⋄⋄⋄⋄⋄⋄⋄⋄⋄⋄⋄⋄⋄⋄⋄⋄⋄⋄⋄⋄⋄⋄⋄⋄⋄⋄⋄⋄⋄⋄⋄⋄⋄⋄⋄⋄⋄⋄⋄⋄⋄⋄⋄⋄⋄⋄⋄⋄⋄⋄⋄⋄⋄⋄
♡ 合作邀約歡迎聯繫
▫︎ frank@ideastube.co
⋄⋄⋄⋄⋄⋄⋄⋄⋄⋄⋄⋄⋄⋄⋄⋄⋄⋄⋄⋄⋄⋄⋄⋄⋄⋄⋄⋄⋄⋄⋄⋄⋄⋄⋄⋄⋄⋄⋄⋄⋄⋄⋄⋄⋄⋄⋄⋄⋄⋄⋄⋄⋄⋄⋄⋄⋄⋄⋄⋄
#校園靈異
#女鬼橋
#真實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