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期 因為想貪便宜
我選擇住在最靠近廁所的房間宿舍
所以廁所的一舉一動我都可以聽到很清楚
尤其是舍友們在洗手盆洗手的聲音
宿舍裡的一位女同學 可能患上了強迫症
從大學回到宿舍 短短五分鐘內
她可以進出房間很多次 不斷洗手
只要她一在宿舍 我就一整天聽她洗手的聲音
她不斷進房間 出房間 開門關門 開水龍頭洗手
關水龍頭 進房間 又出房間 一直不斷重複
上個月看了[怪胎]這部電影
所以又让我想起了这段回忆
男女主角們都有強迫症 都拼命地把家裡都打掃得很乾淨很乾淨
但是同樣的 因為患上強迫症的原因
已經大大地影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
甚至不能正常社交 因為非常害怕細菌
他們不敢隨意出外 無時無刻都在打掃家裡
因為覺得家裡一直骯髒
現在身邊也很多人很喜歡說自己有OCD
但是其實OCD是種精神疾病 而不是一種讚美
.
.
.
❓那到底什麼是OCD強迫症呢❓
OCD強迫症的全名(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典型症狀是不斷重複沒有意義並且會造成困擾的、浪費時間精力的動作
比如:
不斷檢查、開關房門、電燈、一直洗手、洗澡、擦地板、不斷把東西排列整齊,強迫自己用怪異方式走路,不斷確認數目等等
▶️強迫症的症狀主要包括兩部份:「強迫思想」Obsession 和「強迫行為」Compulsion
🧠强迫性思考 Obsession
患者總是想著和重複著自己根本不想要的意念、疑問、思想、懼怕、影像或衝動
比如說
沾染:怕被細菌或病毒感染、看到喪事會遭厄運
懷疑:持續性的覺得別人懷有惡意、懷疑門没關好
對稱:過度關心次序、排列或對稱,比如如堅持東西擺設或者書架上的書本整齊
攻擊衝動:傷人、放火等可怕意念行為
性衝動:亂倫、猥褻、暴露等
🏃🏻♀️強迫性行為 Compulsion
重複的行為:過度洗手、過度整理、不斷重複檢查、重覆念某些字句
內在的行為:禱告、不停重複計算點算某樣東西
患者會強迫自己嚴格執行某些行為
認為透過這些行為/儀式
就能去除這些讓他們極度困擾的強迫性思考
.
.
.
👉🏻強迫症是心裡疾病的一種,在患者壓力大時病情會越來越嚴重
而很多患者經歷長期困擾後也患上憂鬱症、躁鬱症等等
‼️有些人說 我不斷聽同樣喜歡的歌 我喜歡打掃整齊 我喜歡藍色 什麼都要藍色 我喜歡全部對角折衣服 那是不是也有強迫症??
強迫症患者是明知自己的思考與行為出了問題
卻無法控制、無能為力而身心痛苦備受煎熬
甚至阻礙了自己的正常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
.
.
.
強迫症和其他精神疾病一樣
多數都不是因為一個原因導致的
而强迫症也可以影响小孩和成人
❓可能导致强迫症的病因包括:
1. 遺傳因素:若直系親屬患有OCD(比如父母,兄弟姊妹),患上OCD的機率就會高一些
2. 腦的構造和功能:腦的某些部分或者功能異常
3. 傷害因素/從小到大的心理因素/心理壓力等等
.
.
.
💊治療方式
1. 藥物治療 Pharmacotherapy:
注意⚠️
藥物治療需要4-6星期才開始看到好轉
有些病患則需要10-12星期才看到效果
2. 心理治療 Psychotherapy
3.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 (CBT):
也是一種心理治療方式
比如說心理問題的產生,可能來自錯誤或負面的思考,也就是所謂的認知扭曲(Cognitive Distortion)
4. 暴露與反應阻止法 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 (ERP):
暴露疗法是让患者逐渐地和反复地暴露在引发强迫观念、行为或不适的事物(场景或人)
同时禁止患者实施强迫行為
通过反复的暴露治疗來讓患者的不适或焦虑情绪逐渐消失,从而讓病患明白自己的强迫行为对是沒有必要的
例子:讓他們去觸碰泥巴,然後讓他們學習不去馬上洗手
.
.
.
精神疾病在我們社會中 其實是很正常的事
別害怕隱藏自己 因为這世上 everyone is fighting different wars
若發現自己有任何異常的話
真的不要害怕尋求協助 無論是醫藥、心理輔導都好
一定一定要早点寻求帮助
對身邊的人多一點關心 多一點聆聽
大家其實也可能会不小心幫助到了在社會中害怕眼光而隱藏著的精神疾病患者
也希望让大家多一点认识精神疾病 或者其他疾病
让社会不再对任何人有任何的不平等和歧视
我们都是人类 没有谁比较正常 谁比较不正常
我们只是每个有著不一样故事的人
正常的背后 也许也是不正常
被社会认为不正常的 可能比其他人都还正常
Who knows?
.
.
.
🔹Instagram:
lyhuylau
https://www.instagram.com/lyhuylau/
🔹Ly Huy The Pharmacist 藥劑師不只是會派藥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3nnyBdOxpnDLcTWsYk86Vw
強迫症遺傳機率 在 傑克拔心理師,與您有約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那一夜,我真的不勇敢--回顧小兒熱痙攣】
圖文好讀版:http://babyjack.pixnet.net/blog/post/33295996
快一年了,四月初醞釀寫這篇文章,似乎潛意識的作祟,經常以忙碌和遺忘拖延完成這篇的進度。
我知道自己為什麼這樣,因為那一夜,我真的嚇到了。
2014/6月初
月初起,妹妹(2Y3M)身體狀況實在不穩定,鼻涕、咳嗽沒停過,反覆的燒燒退退,姊姊也被傳染相同症狀,但沒多久也就自癒,但妹妹總是不見起色。從症狀看來應該是流行性感冒,因此原則上就減少對藥物的依賴,盡量陪伴她抵抗病菌。
但狀況時好時壞,父母的心也跟著起起伏伏,看她病奄奄貌趴在沙發上,全身燙燙的,6/15忍不住上醫院掛耳鼻喉科看診,醫生專業又親切的與我們討論,也同意備藥觀察即可。
6/15 睡前,妹妹又開始發燒,幾天下來沒睡好又不舒服,還是昏昏沉沉睡去。老婆數週難以好眠,這天夜裡我同樣選擇陪伴孩子。
睡到一半,有人碰我的額頭,眼睛睜開看到妹妹匍匐爬到我枕頭邊,時間是23:33,"恩,想跟把拔一起躺喔"把她摟在身邊面對面躺著,房間的冷氣並無法讓她稍稍降溫,黑暗中凝視著小臉,讓我不禁和她頭碰頭;額頭,真的好燙!實在好猶豫要不要給安佳熱!
"唦!"一個短而急促摩擦著床單的聲音,孩子四肢動了一下,打斷我的思緒......孩子眼睛微微張開...嚇!!!為什麼全是眼白?????????即使沒光的深夜,不透光的白眼仍刺得我驚然冒汗,沒容許考慮多久,妹妹開始咬緊牙關、四肢抽搐!!!!
"阿妹!!!阿妹!!!你怎麼了!!!!!!"我慌張的聲音嚇到睡在上層床的老婆,我無法回答她的問題,急著叫"開燈!!!開燈!!!"。燈亮了,老婆搶過全身硬挺挺的阿妹,企圖想要叫醒她,我們都慌了,真的慌了,只能很本能的呼喚,我們像對無能的父母,只是呼喚!
瞥見被吵醒的姊姊揉著眼睛坐起,卻沒心力跟她多說一句話,姊姊也乖乖地坐在旁邊眼巴巴關心妹妹。老婆提醒下,我才趕緊撥電話吵醒爺爺奶奶,請他們帶我們看急診,回到房間,妹妹整個軟趴趴,脈搏跳動不太明顯,我抱起如火爐的妹妹準備出門,老婆安撫姊姊邊準備更衣。
在往醫院路上,妹妹被我們狠狠地吵醒了,朦朦朧朧的意識到可以清楚回答問題,還能幽默一下,才讓全車人舒了一口大氣,老婆摸摸孩子的頭,流下兩行複雜的眼淚;而我,全身發軟,手臂還有點用力過度的酸痛。
在急診間,先塞了肛門退燒,並且上針抽血掛點滴,孩子淒厲哭喊求饒,那對父母真是煎熬,幸好診間醫護都很有經驗,快速又安全的完成一切。
急診醫師詳細瞭解孩子的病情進展和詢問最擔心的癲癇症狀,經過反覆確認一些症狀表現,診斷非常可能是熱痙攣, 是種良性的小兒抽搐,未來盡量將體溫保持38度以下,可降低熱痙攣的情形。
當時,我非常天真回答她:『體溫不要超過38度就好了,這簡單!』
醫師聽到我的回答,停頓咖咖咖打電腦的手,一個意味深長的表情,補了一句:「嗯...37.5時,就要注意了」
回到孩子身邊,妹妹還是驚魂未定,愁眉不展。
只好破例用手機請出巧虎大神,希望她心情好一些。您瞧,一旁的姐姐整個賺到的樣子!
驗血結果並無大礙,清晨四點從醫院返家休息,靜下來後,才慢慢反芻這一整晚發生的一切;我知道,老婆也在偷偷掉淚,我們都不想讓對方多擔心,默默擦掉一滴滴消化不了的驚恐。
一個小時後起床準備上班,起床時發現微燙(37.4),盥洗更衣準備出門前,溫度飆到38.5,耳邊馬上響起紅色警報,直到服下安佳熱後半小時出汗,才暫時放下揣揣的心去上班。怎麼會這樣!!!驚嘆號的結尾大過疑惑,是這批病毒特性,還是孩子身體的特質,怎麼微燙到高燒不到10分鐘的時間?
「現在沒空關心那個!!」,我大喊一聲,中斷一下混亂的思緒,得先沙盤推演一下怎麼預防熱痙攣才是重點:感冒藥水或塞劑的效果要30分鐘才顯現出來,10~15分鐘可能就從37度沿路燒到38、39度,除非能夠在發燒前15分鐘預測出「即將飆溫」,否則溫度開始上升後掐準時間投藥,必定還有15-20分鐘空檔,只能挫勒蛋。
我瞬間領會那位醫師意味深長的表情,想要好好掌握發燒孩子體溫,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不要說預測了,要偵測出準備要發燒,也是個大問題。
當思緒走到「得偵測準備發燒」起到孩子感冒痊癒這段時間,著實讓我深刻體會類似強迫症患者的感受與心情。
為了把握黃金10分鐘,我得監控孩子是否有發燒症狀,當下班在家時,很明顯得,不是看著孩子的臉頰是否潮紅,就是摸摸身體感受額頭溫度,一覺得溫度稍高,就拿起體溫計逼逼一下;白天時,透過line和電話了解孩子身體狀況,若知道又燒了,約六小時的週期,自動啟動電訪line訪程式;夜裡,我的焦慮狀況更加明顯,每10分、20分起身摸摸體溫,若不放心再逼逼一下,似乎非得等到發燒、吃藥退燒後,我才有6小時的放鬆時間安心睡覺。(我反覆修改這段的陳述,決定刪除情緒、感受和想法,只保留但簡化我所做得事,以免狀況不佳的讀者,閱讀後被暗示)
不用多說也知道,我精神緊繃到快崩潰,老婆也被我這種狀態abuse很慘。
直到第五天中午前已經24小時未再飆溫,其他感冒症狀也漸漸減少,這才放心,這趟感冒即將遠離我們的家園。
之後妹妹也還有兩三次發燒的病程,隨著年紀漸增和老婆照顧得宜,未讓熱痙攣再度降臨寶貝女兒身上,我想,侵襲傑克拔的恐懼也應該不藥而癒(?)了吧。
這段時間,夫妻才徹底認識了熱痙攣,網路上相關討論眾多,轉貼一篇小兒神經醫師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
謹慎處理兒童的熱性痙攣
轉貼自《馬偕院訊》(2009/08,302期)
http://www.mmh.org.tw/MackayInfo2/article/B302/442.htm
小兒神經科主任何啟生醫師
熱性痙攣是小兒神經專科門診最常診治的疾病,它的發生是因為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腦神經的功能仍不是很穩定,會隨著體溫的急遽升高而引發抽搐的現象。
所謂熱性痙攣是指幼兒在急性體溫升高至某程度而併發之痙攣,但不包括因為中樞神經感染如腦膜炎或是腦炎而引起的抽搐。
根據統計,熱性痙攣的罹患率很高,每一千個五歲以下之兒童有過熱性痙攣一次以上者,約有19至36人,一般約為3%左右。
引起熱性痙攣病童發燒的疾病,最多為上呼吸道感染(含扁桃腺炎),其次為氣管炎、肺炎、中耳炎,其他還有輪狀病毒腸炎、赤痢、尿路感染等。所以小兒科醫師在處理這類病人時,不但要將抽搐停止,也要找出引起病童發燒的原因,並給予適當的治療。
好發年齡層
熱性痙攣之家族性遺傳傾向很大,經詳細詢問,約有一半的病童,其家族中的親戚有相同的病史。好發年齡的分佈主要為6個月至5歲間,最易罹患時期為6個月至36個月之間,最高峰為周歲左右。所幸,絕大多數的小孩在滿五歲以後就不會再發作,所以嚴格說來,熱性痙攣並不算是癲癇,並不需要長期治療。
熱性痙攣時之發作時期80%左右是在發熱24小時以內發生,發生抽搐之情形大多數為全身性的大發作,發作時兩眼往上吊、嘴唇發紫、牙關緊閉,舌頭被咬出血,口吐白沫,有時也會發出類似豬羊的叫聲,四肢一陣一陣地抽動,完全不省人事,持續幾分鐘後,病人似昏睡過去;一段時間後才漸漸醒過來,病人對先前發生的是大都毫無記憶,這是大發作的典型症狀。
類似這樣的情況,發作時間5分以內約佔一半,大部分在15分鐘以內。
熱性痙攣的類型
臨床上將熱性痙攣的發作分單純性以及複雜性熱性痙攣,單純性的熱性痙攣包括以下的三項都要符合:
(1)全身性發作
(2)此次發燒只有一次發作
(3)發作持續的時間小於15分鐘。
反之不符合上述之任何一項者,則稱為複雜性熱性痙攣。複雜性的熱性痙攣將來變成癲癇的機會比單純性的高。
熱性痙攣再發之次數,依學者之統計有三分之二的患童均在三次以下,它的總再發率為30至40%;一般而言,發生了第一次後再發生第二次的機會約為三分之一;而再發生第三次的機會是二分之一;又再發生第四次的機會則字三分之二;發作次數越多,再發的機率就越高。
處理原則
當小孩痙攣發作時,我們給家屬的處置建議是:
將病人側臥,頭部同時側置,頭下墊個軟物,把口內的東西挖出,以免呼吸道阻塞。
1.移走病人周圍堅硬可能傷及病人的物品。
2.不要強行試圖放任何物品於病人口中,如此一來造成傷害的機會遠大於舌頭自行咬傷的機會。除非病人的嘴巴沒有咬住,可以很輕易地張開,這時可以放壓舌板,或不會鬆脫的硬物纏手帕後放置於上下牙齒間,以防咬到舌頭。
3.保持冷靜,留在孩子身邊保護使不受意外傷害。不可移動或強加約束病人,你無法以此讓痙攣停止。
4.觀察及記錄抽搐情形及次數,提供醫師,以作為診斷及調整藥量的參考。
5.發作停止後,讓病人側身靜躺,使口水流出,在病人尚未完全清醒前,勿給予任何飲料或食物。
若有下列情況時應儘速就醫:
1.痙攣發作後無法開始呼吸。
2.一次痙攣發作後馬上接著另一次發作。
3.病人發作時撞傷或導致其他外傷。
4.這是病人第一次痙攣發作。
5.痙攣發作時間超過5至10分鐘以上。
強迫症遺傳機率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完美主義的不完美
文/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 所長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情境】
子麟從小就跟媽媽一樣愛乾淨,媽媽是那種出門要洗澡,回家要消毒,家中永遠一塵不染的家庭主婦。所以子麟從小被教導只要碰到一點點髒就要洗手,這點在傳染病盛行期間,還曾經被幼稚園老師大加稱讚,說他是最愛乾淨的好寶寶。
隨著子麟的弟弟出生,媽媽開始沒有時間再維持原本家中的乾淨整潔。爸爸由於經濟負擔更顯沉重,媽媽因為弟弟難帶,家庭氣氛越來越緊張,夫妻溝通常陷入僵局。
媽媽發現,子麟在中年級開始就越來越不聽管教,似乎不把媽媽放在眼裡,只有爸爸講話才有用。然後,子麟洗手的次數開始越來越頻繁,手都有點破皮了,還是忍不住繼續在水龍頭下面用肥皂搓搓洗洗。鞋帶掉了也要媽媽綁,東西只要嫌髒就不碰,這讓媽媽大傷腦筋。
每次上學出門,就是一場災難。因為子麟做事有他的步驟,如果媽媽講話稍微大聲,或是開始碎碎念,讓子麟不高興,所有的步驟就要重來一遍。所以一個禮拜常有兩、三天遲到,常被寫聯絡簿,回家又被爸爸責備。
弟弟的脾氣也大,兄弟兩人玩在一起的時候,都很高興,相親相愛。但是只要開始吵架,都像火山爆發一樣,互不相讓,拳打腳踢。爸爸把一切都怪到媽媽頭上,離婚的字眼,也不管孩子在不在場,時時掛在嘴邊。
媽媽感覺自己好像被捲進不快樂的漩渦裡,不由自主的在裡面打轉,始終繞不出來。
【解析】
完美主義是求好的極致表現,連細節都要求的十分精準,許多成功的人都有這樣的特質。不過,那是因為成功的人所執著的技藝或商品,能得到大多數人肯定,才能帶來後續的名氣與利益。
但如果把完美主義放在生活各層面,就容易帶來焦慮與困擾。我曾經遇過家長,光是到醫院看一次診,把出門前與回家後的洗澡、消毒工作一起算,大約要三、四個鐘頭。所以家長很少帶孩子到醫院,出門是件很痛苦的事。
孩子一方面可能遺傳家長的先天傾向,後天又學習到家長的行為。因此一有情緒,容易用他熟悉的方式解決——重複性的動作。而且,隨著年紀越大,這種強迫性的行為可能會變化或延伸。以例子中的孩子來說,本來只是清潔,後來覺得東西髒的意念越來越強烈,然後連生活中的其他動作都慢慢變成儀式,不做不行。
此外,家庭失和、手足競爭,對孩子來說都是壓力源。孩子本來就要面對隨著成長不斷加重的課業壓力,又要額外面對連大人都難處理的家庭狀況,壓力超過負荷,相關的困擾就更明顯了!
【建議】
子麟的困難,很明顯要以家庭為中心思考。幾點建議:
第一步,要先開始解決父母之間的問題。家庭失和,對孩子來說,是很大的壓力來源,每天都面對負面的互動,也會讓孩子模仿父母的激烈言語,造成情緒焦躁,產生其他的行為問題。
這當然不容易,以子麟的家庭狀況來說,不進行婚姻諮商,要改變有些困難。因為父母之間的溝通已經觸礁,想要「以拖待變」,緩不濟急,這個家庭崩解的機率,高於和解。
第二步,因為主要照顧者是媽媽,所以媽媽需要修復跟孩子間的互動關係,才能帶動孩子的改變。媽媽的焦慮,跟孩子的焦慮,常常相互影響,所以媽媽要先學習降低自己的焦慮,適當的修正自己的完美主義傾向。
具體來說,媽媽要開始停止無效的碎念,學習說正面、清楚的話,像是「請你把聯絡簿拿過來讓我簽名」,而不是「你再不乖,我就修理你!」如果可以,開始寫日記,常常回想自己說出口的話,不管是對什麼對象,還能有什麼更正面、清楚的說法?!
第三步,媽媽與子麟,都需要跟醫師諮詢。以文中的狀況來說,媽媽與子麟的焦慮都過高,很有可能需要醫療協助。某些情況下,當焦慮過高,我們就沒辦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即便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合理。
譬如,媽媽與子麟的行為模式,很類似所謂的強迫症。醫師可能會實施基本的衛教、藥物治療,也可能進一步轉介心理師進行親職諮商、心理治療。
家庭、孩子的狀況,都應該擇重點讓老師知道。請老師協同注意孩子在學校的行為,視必要性請學校輔導室介入。媽媽如果能跟親友求救,換得一時半刻的喘息時間也好,對自己的情緒管理有幫助。家長懂得好好對待自己,總是做好教養工作的必要條件。
強迫症遺傳機率 在 社會環境外,還可能跟遺傳有關】...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的推薦與評價
而據統計,全台灣約有40至60萬左右的強迫症患者,好發於25歲前人,而每人罹患強迫症的機率有2%。那要如何改善呢? #強迫症 #遺傳 #身心醫學科 ... ... <看更多>
強迫症遺傳機率 在 Re: [心情] 家族的人都有躁鬱症.憂鬱症,我好累- 看板WomenTalk 的推薦與評價
我真心的想給原po一個建議
絕對不要生小孩!
不要有後代!!
讓這個悲劇終結在你身上!
精神病尤其是躁鬱症遺傳的
機率高的可怕,你應該都有查資料吧
目前的羊膜穿刺基因檢測產檢是檢查不出來的
精神病好發年齡都在青少年
即使小時候都正常....
你的爺爺姑姑爸爸媽媽姐姐弟弟都發病
你應該或多或少也有帶有基因
或許還沒病發或許帶基因在體內....
你同學說的對這是輪迴
也就是精神病複製貧窮複製家暴複製
悲劇複製
我知道傳宗接代是人類本能生存的意義
你也想要一家子熱熱鬧鬧,我們都懂
但是你有接受過教育,更新醫學知識
父執輩那代不懂遺傳疾病的可怕
才造成你們家的悲劇
所以在醫學還沒到完全可以基因篩選
掉這個疾病的遺傳因子
千萬不要生小孩!!!
這麼說很殘忍
但這是必要的,為了你的後代著想...
不要讓他們複製下去才是最好的結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2.22.11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575564293.A.01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