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兼改運的電影文學希米露
最近看到好多跟中文有關的科系,認真地戰著誰可以教文學,還有文言文該不該教的教育大題。文言文我不懂,也常常看不懂,實在無言置喙;但是關於誰能教文學,倒是覺得有點妙,台灣除了與中文相關的科系以外,還有很多外文系,也都是在學文學,也都能教文學,而且還很能教文學呢。例如我就自認為是眾多外文科系之中,挺能教文學的其中之一。(甩髮)
我不善戰,也不會戰,頂多只會坐山觀虎鬥,於是只好默默地改個名稱,加個「電影文學」,表明「文學」並不專屬於中文系、台文系,還有歷史或哲學(感覺好像所有學文者都能教文學)。外文系裡所有各國文學系的深耕者,也都是文學學者(學文學的人的意思),也都能教文學。
.
。。。。。。
.
我真正開始懂得欣賞文學,是到大學以後,之前的國文課大概除了背作者注釋文言文,還有不斷寫考題,其他一律不知曉。「文學」一詞除了無聊,沒有意義。上大學之後,有好多文學史、文學課,外加聖經和神話,一腦混沌的我,依舊傻呼呼地跟著課表,讀著詩歌小說和劇本,還有拚命查單字,仍舊不知道啥是文學,有啥意義。
.
直到有幾位神功老師,不計時間成本,不在乎課程進度,浪漫地只在乎傳遞文學的真善美,於是隨著他們一字字一句句地解析故事,一層又一層地撥開文字背後的意義面紗,接著再一步又一步慢慢地深入故事核心,我才終於明白,天啊。。。原來這就是文學!
.
經過那一類老師的教導之後,我發現文學竟是如此迷人,不只有表面文字的美感、意義的深沈、而且還很邏輯、很有思想、很哲學。文學包含歷史、地理、宗教、科學,能夠討論天文異相,也能真實的描述你我。自此,我不需要背作者、單字、注釋,只要進入核心精神,所有的概念都能放射推衍,根本無須背誦,就能貫徹理解。
.
在作品裡,一個文字,一句話,一種結構,都可以是個象徵,或者一首歌、一幅畫、一部電影,也都能夠是個象徵,代表一個巨大的精神與寓言。而一位教文學的人,該作的事,也是教學上最樂的事,就是挖掘出藏在文字城堡底下的哲學與精神。那些都是藏在作者身心深處的精神寶藏,包含他的生活、學習、人生哲學,還有他所處的地理、歷史、以及各類衝突。
.
對我來說,每部作品都有意義(就算是言情小說),或許意義的深度與廣度不盡相同,但是只要能夠找出一以貫穿整部作品的精神,能夠通情達理合乎邏輯地解釋一部作品,那就是閱讀文學最樂之事,也是一個文學教學者最得意之事了。
.
西方的文學教育,是種認知的系統,建立在一套邏輯的推演之下。簡單地說,文學,也可以化成一套公式,用公式去理解許多作家不自覺卻習慣性會設計故事的慣性與方式。當然,總是有意外與特例,那些,剛好就是最具突破性之處,通常也是最天才的作家。天才是不靠公式,但是會創造公式的人。
.
熱愛文學與教文學的人,其實就是非常熟悉那套公式的人,能把每部作品像庖丁解牛一般,不著痕跡又長袖優雅地輕鬆拆解。不只拆解,要是能把整個拆解過程與拆解方式,解釋給他人明白,順便再一邊偷渡一些思想,那更是極爽之事。更樂者,是能夠挑戰天才的作品,因為要能看懂那些怪裡怪氣不接地氣的作品,找出與前人前輩不一樣的閱讀觀點,那真算是閱讀文學的高潮了吧。
.
寫這一堆,只是想說明,文學這東西,不只中文台文人懂,外文各系也都很行,而且,還有好幾套很有系統的方式,可以理解、拆解、學習、與教學。這套系統很好用,解完文學作品之後,還能拿來解電影,「文學電影希米露」,就這麼來的。
.
以上,就是為何改了名,希望,最好也能順便改個運。^^
.
。。。。。。
.
這幾日聽著 Baby Driver 的 OST 時,每次聽到 Barry White 的 Never Never Gonna Give You Up,就覺得好奇怪,明明是首情歌,幹嘛前奏要搞得那麼奇怪,好像電子音樂。後來認真看了歌詞之後,總算明白,這段音樂是種意象,代表某種情境。原來,這是首男生事後告白歌。好妙。此時,「鼓」(hihat)就是拿來創造意象的「象形符號」了。原來除了有象形文字之外,也有象形音樂。
.
。。。。。。
.
昨天跟臉書抱怨了 #3358鬼打牆 之後,今天很妙,就沒擋了,瞬間增三人。臉書真的很強,真的都知道使用者到底在想什麼。
.
MD...我真是大錯特錯。。。超過十二點之後,馬車馬上變成大南瓜,數字 #馬上降到3353,連鬼打牆也不給了。
.
.
#科幻電影希米露
#電影文學希米露
#愛喝椰汁西米露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LdSYF0WxyE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