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開盤 #重點
#美軍駐伊 #美期指
阿拉伯電視台(Arabiya)報導,伊拉克西部鄰近敘利亞的艾因.阿薩德(Ayn al Asad)空軍基地遭到至少9枚火箭攻擊,這座空軍基地駐有美軍 。伊朗國家電視台也引述伊朗軍方報導,伊朗已於拂曉開始對在伊拉克駐有美軍的基地展開攻擊。美元兌日圓應聲走貶0.3%,美股標普500指數期貨跌0.8%,國際油價漲1%。
#鎧俠 #火警 #美光
全球記憶體產業似乎不平靜,傳出原名為東芝記憶體的鎧俠位於日本三重縣四日市的產線,在7日發生火警!市場憂心恐影響鎧俠的NAND Flash 產能,對Q1市場的NAND Flash 供貨產生衝擊、刺激價格繼續走高。
鎧俠也表示,目前火警原因與生產設施的損害狀況,公司仍在統計當中。受鎧俠火警影響,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周二股價聞聲噴出,大漲8.78%,創下近半年新高。
#台股 #三警示燈
台股繼周一大跌逾百點後,昨日再跌73點,終場收11,880點,上市櫃成交量合計放大到2042億元,呈現「價跌量增」不利格局。加上亞股昨日多數上漲,台股獨憔悴,加權指數跌破11900點。市場人士指出,大盤目前出現三個示警訊號,顯示行情恐承壓,包括:大盤摜破月線支撐、趨勢指標死亡交叉、融券餘額增逾一成。
#華為 #台積電
華為砍單台廠消息甚囂塵上,里昂證券昨日報告卻出驚人之語,內容直指最新一輪砍單並非華為主動,而是台積電對華為砍單,預估砍單占產能達20%以上,原因是台積電產能太緊、又擔心華為過度建立庫存,逆向縮減對海思半導體供貨量,呼籲市場停止錯殺!市場人士認為,美國傳出先前大力施壓台廠,希望不要協助供貨華為,台積電此時砍華為訂單,也可能是為了給美方交代。對此,台積電表示,向來不對外透露個別客戶接單,無法評論海思下單狀況。不過,外資圈認為是台積電自己踩剎車,且台積電7奈米、5奈米早已呈現排隊等產能的狀況,海思空出的產能仍被蘋果、超微、聯發科和高通搶光,全年產能仍滿載。
#聯發科 #4G #晶片缺貨
聯發科4G手機晶片接單大爆發!受惠華為、OPPO、Vivo及三星等品牌追單效應,導致近期聯發科部分4G晶片,如「曦力P22」出現供不應求的熱況,今年上半年累計訂單至少有2500萬套水準,且有機會一路缺貨缺到3月。法人預期,聯發科第一季在5G、4G等雙產品線出貨暢旺推動之下,單季合併營收可望力拚控制在季減5%至持平左右,這樣的成績相較於往年同期季減幅度都在雙位數以上的狀況來說相當不錯,且加上5G手機晶片開始出貨帶動,毛利率預期將有機會季增1個百分點以上,獲利同步看增。不過聯發科不願評論法人預估財務數字。
#台灣50 #配息
台股規模最大ETF「元大台灣50」昨天公布第一階段每股預計配息2.9元,為2016年調整兩次收益分配以來最高紀錄,年度合併計算則創歷年次高。以最新收盤價96.1元計算,殖利率為3.01%,元大投信表示,20日將進行第二階段公告,確認每股配發金額,除息日訂在31日。而據統計,台灣50歷年平均配息1.81元,填息天數平均為46天,去年更是繳出秒填息的佳績,今年預期也將吸引股民高度關注。
#台塑四寶 #紅包
昨7號台塑集團公布2019 年年終獎金,台塑集團員工今年每人約可領到4.94個月本薪的年終獎金,依台塑今年加薪過後平均員工薪資55,152元計算,平均每人可領到約27.2萬元,另外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可能還會加碼慰勉紅包。
根據集團自結獲利,台塑四寶2019年四大公司稅前平均每股盈餘為4.84元,按公式核發年終獎金4.94個月本薪。台塑集團四大公司工會代表預計10日上午北上,與台塑集團大家長、總裁王文淵會面,爭取慰勉金紅包,年終獎金是否能突破5個月,員工們也相當期待。
#昂寶 #停牌 #併購案
電源管理IC廠昂寶KY(4947)昨天7日公告,因有重大訊息待公布,經櫃買中心同意將於今天8號暫停交易;市場傳與併購案有關。宣布停牌的僅昂寶一家,因此市場推測,此次昂寶停牌,應與外商收購有關;業界人士認為,以個別產品線來說,目前昂寶的手機充電IC,非快充產品的占比仍超過八成,快充IC的比重約一成多,大多應用在旗艦手機,隨著今年5G市場起飛,整體對於快充的需求增加,再加上昂寶在中國電源管理 IC市場市占率穩固,因此使得昂寶成為外商併購標的之一
#財經 #新聞 #非凡新聞 #ustvnews #news
平均收現天數公式 在 飛鳥涼不涼的遊戲營運觀察小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四種檢驗每日活躍用戶的方式】
這篇文章看「活躍用戶」的角度非常令人有啟發。
一般遊戲業界對此指標的定義是「每天進入遊戲」的玩家,有些公司更細膩一點,會定義為至少要有一定時間(譬如15分鐘)進入遊戲的用戶。
不管用什麼定義,這裡提出的四種延伸檢驗方式都很值得參考。
--
●活躍用戶的LTV(顧客終身價值)
一般我們對於顧客終身價值的定義,是玩家從進遊戲到流失遊戲,所會貢獻的金額。而通常的追蹤方式,是以新增用戶為基準追蹤的。
舉個例子:假設1/1進入的玩家共有100人。當這100位玩家,在1/30所帶來的總收入是1000美金。則1000美金除以100位玩家=10美金。我們會定義1/1進入的這些玩家,平均30日的LTV是10美金。
LTV最普遍的功用是在計算廣告的回報率。如果1/1的所有市場花費只有500美金,那基本上可以在1/1所做的廣告投資報酬率應該會是正向的,因為這些玩家所帶來的價值已經遠高於獲取他們的成本。(關於這個指標的各種應用大概又可以寫出好幾萬字的文章,這邊就不贅述)
有個問題是,以每日廣告用戶為主的LTV數字會包含「大量的流失用戶」。
簡單來說,對大部分免費模式手機遊戲來說,30日留存達到5%就非常厲害了。這意味100位玩家最多只有5位玩家會留到第30日,而這5位玩家對於LTV的提升,會被已經流失的95位玩家所稀釋。因此如果不考慮與成本之間的關係,某方面來說無法掌握那些真正留下玩家的貢獻狀況。
而利用百分位數來監控「活躍用戶的LTV」,就能知道領先集團的付費成長變化。
譬如前50%的活躍用戶LTV變化,可以幫助我們專注在「領先集團」玩家的付費表現上,甚至推估領先集團的生命週期變化。
一般業界通常會用伺服器、等級、用戶進入時間來推估老玩家與新玩家目前狀態。但問題是,這無法排除玩家付費縮短進程的現象。第一服的非付費玩家,很有可能在一段時間就被30服的大戶玩家所超越,可能等級相同,但戰鬥力、卡組滿足程度、坑點填滿度後者都好很多。
前20%、30%、50%的活躍用戶LTV變化,就能把各伺服器不同時間,但坑點滿足狀況差不多的大戶集中在一起觀測。不過話說回來,透過不同VIP等級玩家的LTV變化,也可能收到類似的效果,但也不是每個遊戲都有此機制就是。
對於強調20/80法則的免費遊戲來說,專注付費領先集團的變化,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
●活躍用戶中只購買過一次付費的玩家比例
現在很多的遊戲設計,都是想盡辦法讓玩家進行「第一次的付費」。包括首儲獎勵、基金、月卡、免費訂閱活動等等。過往我們認為只要第一次付費的用戶,產生第二次、第三次付費的機率就會大。
然而,隨著遊戲越來越多,觸發首儲的機制做法也大同小異,這造成「蝗蟲型」玩家的比例提升,很多用戶只會購買月卡,淺嚐幾天後就會離開,甚至啟動退費程序。
在作者的研究中,大概有35~40%的用戶只會進行一次付費行為。因此,我們應該要把目光放在第二次購買後。活躍玩家中「一次付費用戶」的比例將會影響我們對於活動的規劃中,到底應該放多少心力在“培養用戶付費習慣”,還是驅動“玩家往更深的付費點”。
--
●活躍用戶中過去N天有進行過購買的比例
這是一個觀測大戶流失的先行指標。通常玩家變成付費用戶後,就開啟了前往核心玩家的通道;反之,當核心玩家開始停止付費時,這也開啟了前往流失的不歸路。
這個指標我認為也可搭配活躍LTV或VIP等級來看,大戶用戶的付費頻率通常較高,可能三天就會付一次,而中間付費用戶可能是1週~兩周進行一次付費。
但不管哪個階層,當付費的頻率下降時,就代表其正在轉變其遊戲習慣,也許對於目前的遊戲模式感到疲倦,也許對新功能的投報率感到遲疑,而對繼續投入有所保留。
而在未來訂閱制越來越普及的狀況下,這個指標可以利用不同的天數、不同的用戶群體來判斷訂閱制的效用,應該會有不錯的應用空間。
--
●活躍用戶中已消耗完遊戲內容的比例
這個指標通常會用等級或關卡的抵達人數來替代檢驗。通常最早觸及遊戲內容盡頭的玩家,都是帶來最大收入的核心玩家。
這個指標的難度在於決定「觸發更新的比例」。
到底多少比例用戶到達內容盡頭時,才應該開啟新的更新內容。太早開啟會縮短遊戲生命週期,無法爭取時間給研發進行下一個版本的開發;太晚開啟又會造成核心付費用戶的流失。
最好的甜蜜點在於,大戶玩家抵達版本盡頭,但依舊可以鑽研玩法,並從其他分支功能中得到付費與留存的動力。而當這些核心玩家的付費頻率、上線時間有了下滑的趨勢,那就代表該準備釋放改版的相關消息了。
---
小結:
在遊戲業中,一般的收入公式是
=「活躍用戶」X「付費率」X「付費用戶平均金額」。
但在免費模式的遊戲中,由於大部分的收入都集中在20%的玩家中,因此所有數據分析如果都以平均數來看,一定會有失真的問題。
如果要更理解數據背後的遊戲世界,將每個數據進行適度的拆分、重構、角度切換,是必須不斷嘗試的事情。而這篇,就為「活躍用戶」這指標的理解,提供了很好的思考。
希望對你有幫助。
PS.介紹一下Alexandre Macmillan這個部落格,作者是媒體方面的博士,對於手機遊戲的貨幣化(Monetization)提出了許多值得思考的觀點。
建議對於遊戲營運數據分析有興趣者,可以多多參閱
#遊戲數據分析
#No59
#Alexandre Macmillan
平均收現天數公式 在 巴小智的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蔡董很認真看書,把雷大的書看的很詳細。若網友沒看過,花點時間看看這篇讀書心得也不錯!
由於蔡董的認真,因此邀請他當財報研習社團的管理員。我退出fb 後社團就交接給他了。
.
.
.
巴小智 2017.4.15
壹.
1.學習這檔事,投注的時間和精力愈多,收穫就愈多。雖然,短期無法看到成效,會讓自己想暫時停下休息,這時候,千萬要提醒自己,可以放慢腳步,但是千萬別停下來。因為,總有一天,你會感謝當時自己如此持續不懈。
2.價值投資的概念雖然看似簡單,但執行起來並不容易。很多人誤以為專業投資人是輕鬆的工作,可以在家做股票,不用去看老闆臉色、不必為了業績打拼陪笑臉、不用辛辛苦苦地當通勤族。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好處,實際上專業投資人心裡承受的壓力非同小可,因為沒有固定的現金流入,一切得靠投資收益。而手頭上的現金又無法隨意動用,因為那是你僅有的投資本錢。
3.公司薪水是累積本金的來源,重點是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強化投資能力,真正的專業來自對於「自我的要求」。巴菲特:「內在成績單遠比外在成績單來的重要多了。」
4.一般投資人大多數時間都在交易,很少花心思在分析上。而價值投資者大多數時間都在分析比對,花在交易上的時間反而很少,但並不代表不需要思考交易的意義。
5.如果你的買賣次數多、思考時間短,決策品質就會不好,最終投資績效肯定會很糟糕。要知道股市不是一個讓你心煩的地方,而是一個給你機會的地方,投資人要利用在股市出現的機會,而不是被它影響到自己情緒。
6.人有比較心理,當股市漲,看到其他人賺錢自己卻沒賺錢時,難免會心癢難耐,千萬別為了買股票而買股票,這是種錯誤心態,會使投資人失去價值投資最重要的概念「安全邊際」,一個價值投資者會失敗的原因,大多都是失去紀律。
貳.
◎好公司至少需符合三要點:
1.超越他人的資本報酬率。
2.賺進現金的能力。
3.能長期維持前兩項能力。
※好公司能用比較少的錢,賺到更多的利潤,這就是資本報酬率的概念。
※有好的資本報酬率,加上賺現金的能力,還要能長期維持很多年,才能夠算是好公司。
◎而評估好公司只算完成了一半工作,另一半工作是估價。
◎再好的公司,如果買入成本過高,報酬率就會低,反過來說,只要買入成本夠低,報酬率就會高。但買入成本的高低,是相對於【內在價值的變化】,而不是找歷史股價的相對高低點。
◎一般投資人只看股價的變化,並沒有去判讀「內在價值」的變化,同時也不懂該如何「估價」,所以只好單純看股價走勢,去研判買進賣出時機點,但用此方式投資,就好像走路不看路一樣,非常危險。
【找出好公司,只是投資成功的一半,另一半是在有安全邊際的狀況下買入公司,才是最理想的方式。】
◎根據投資標的不同,會有2種交易方式:「波段操作」側重安全邊際,「坐等成長」則重視護城河。
◎巴菲特:「投資只要學會兩件事情:如何評估一家企業及如何思考市場。」這就是價值投資的核心觀點。
◎價值投資法的重點,在於估算內在價值,然後找出目前股價和內在價值是否存有落差缺口,這種有利的缺口就是「安全邊際」。如果一間公司不斷向上提升,而目前股價還未反應該公司的內在價值變化,那麼就具有安全邊際。
參.
◎好公司至少需符合三要點:【篩選工作給電腦做,思考工作給人腦想。】
1.超越他人的資本報酬率-【ROE近5年平均大於15%。】(獲利能力)
2.賺進現金的能力-【每股自由現金近5年平均大於0元,盈餘品質指標近1年大於50%。】(現金流量表)
3.能長期維持前兩項能力-【ROE和自由現金,至少5年以上維持穩定。】(看5年以上資料)
4.找出上升趨勢中的公司,避開下滑風險-【ROE近1年大於20%。】
5.找出有技術門檻優勢、高獲利能力的公司-【營業利益率近1年大於10%。】
6.找出哪些公司營運成果逐步展現出來,可運用的資金更多-【每股自由現金流近1年大於1元。】
7.找出公司高層與股東利害關係一致-【董監事持股比率大於10%、董監事持股質押比小於10%。】
8.找出比較經得起市場和景氣循環考驗的公司-【上市櫃至少大於5年。】
◎分析ROE股東權益報酬率三步驟:【超越他人的資本報酬率】
1.分析每股盈餘EPS數字-稅後淨利÷在外流通股數=EPS。最低標準是連續5年至少獲利1元以上。
※只有該公司EPS穩定,才可使用「本益比」來推測它的股價區間。
※有時EPS暴增並不是好事,因這種突發性獲利不是來自於本業,而是屬於一次性的業外收益,需扣除掉。
※虧錢或獲利不穩定之公司,無法使用本益比估價法,因為難以算出其下檔風險的位置。
【單看EPS缺點:無法比較該公司是用多少本金賺到1元EPS,需看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2.分析ROE的趨勢-稅後淨利÷平均股東權益=ROE,注意ROE的長期平均值和穩定性。
※最低標準》15%>ROE>10%。
※中上公司》20%>ROE>15%。
※優質公司》ROE>20%以上。
【單看ROE缺點:無法知道使用多少財務槓桿和公司營運類型,需搭配ROE杜邦分析。】
3.使用ROE杜邦分析-淨利率×總資產週轉率×權益乘數。
※淨利率=稅後淨利÷營收,代表獲利能力,淨利率轉負,ROE就變負的。
※總資產週轉率=營收÷總資產,代表管理能力,公司運用資產創造營收的能力。
※權益乘數=總資產÷股東權益,代表財務槓桿,和負債比意義相同。
【高週轉率型的公司,其護城河通常是規模優勢與通路優勢。高獲利型的公司,通常是技術領先優勢和用戶轉移成本優勢。而高獲利型成長力道比較好,護城河較難被攻破。】
【單看ROE杜邦公式缺點:無法了解公司賺錢後,是否能支應投資廠房設備,需以自由現金做輔助。】
◎營運成果解析:自由現金發放率【賺進現金的能力】
※營業現金流》表示賺來的現金,通常為正數,負數為沒收到現金。
※投資現金流》表示投資廠房設備、資本支出的現金,通常為負。
※融資現金流》借款、還款、發放現金股息的現金變化,時正時負。
自由現金流=營業現金流-投資現金流,公司賺到的現金扣掉擴廠買設備的現金,剩下可運用的資金,是真正屬於股東的錢。
【一般公司標準,為5年自由現金加總為正;好公司標準,是連續5年自由現金流為正。】
【自由現金發放率=當年度現金股息÷每股自由現金】
1.自由現金發放率1%~100%》正常值,表示獲利足夠發出股息。
2.自由現金發放率101%~200%》自由現金偏低,但仍不算嚴重。
3.自由現金發放率200%以上》異常值,自由現金不到現金股利一半,有點危險。
4.自由現金發放率為負值》異常值,表示無自由現金流。
5.自由現金發放率5年加總後為負值》異常值,有資金缺口。
◎監控指標:盈餘品質收益含金量【賺進現金的能力】
【盈餘品質公式=營業現金流÷稅後淨利】
※普遍來說100%以上為優。
※當它降低到100%以下,就要開始小心。
※如果轉負,有可能是存貨或應收帳款過多,需觀察「存貨週轉天數」和「應收帳款天數」,大額增加天數,就表示公司管理能力有問題,需避開。
肆.
◎一間公司的內在價值等於下檔風險加上成長力道,而資產負債表強建的公司,能使投資人持股更加安心,就算一時受到景氣衝擊,也有足夠實力度過寒冬。
◎當一家公司的「應收帳款」超過總資產30%以上,就可能有相當程度的風險,假若它倒一半的帳,等於失去總資產15%。而當「應收帳款加上存貨」比例超過總資產60%以上,投資人就需得小心評估。
◎「無形資產」一般來說是隱形未爆彈,比重如超過總資產的20%以上,都必須小心,有可能公司在某些特定狀況下,趁機沖銷損失,可能導致公司EPS嚴重虧損。
※好債:如「應付款、預收款」等不用支付利息的債務。
※壞債:如「短期借款、應付商業本票、一年內到期長債、長期金融借款」等需付利息的債務,跟總資產比較,統稱「長短期金融負債比」。
伍.
◎分析股東權益(淨值):
【資產=負債+股東權益】
【股東權益就是淨值,包含股本、資本公積、保留盈餘等。】
※當保留盈餘佔淨值比高的公司,表示獲利能力強,賺到的稅後淨利會變成保留盈餘放在淨值內。而發放現金股利會使保留盈餘變少,但如一間公司年年發股息,還能擁有高保留盈餘,表示獲利相當充沛,是極為優秀的公司。
※如淨值增加是依靠現金增資使股本膨脹,就需得看營收獲利是否能跟上腳步。
【分析淨值變化,就是分析股東權益,學會分析淨值的含金量,才能實際了解公司內在價值,再來思考是否買進持有。】
陸.
◎尋找成長股的秘訣:
1.近12月營收年增率-把最接近的12個月營收加起來和過去同期比較,是一種滾動式預估法,優點是可代替一年的年增率,缺點是需自行計算。公式=(近12個月營收總和÷去年同期近12個月營收總和-1)×100%,大過30%以上,就是很棒的標準。
2.三大利潤比率-
毛利率》(營收-成本)÷營收,高毛利代表足夠的競爭優勢,需與同產業相互比較。
營業利益率》(營收-成本-營業費用)÷營收,本業獲利指標,普遍來說7%算是低標,10%以上不錯,超過15%是非常好。
稅後淨利率》普遍來說7%算是低標,10%以上為優。
【高利潤且高獲利的公司,景氣好賺得多,景氣差也較有能力撐過去。】
3.預估EPS-
近12月總營收×近12月營收年增率=預估最新一年營收
近四季稅後淨利÷近12月總營收=近四季稅後淨利率
預估最新一年營收×近四季稅後淨利率=預估最新一年稅後淨利
預估最新一年稅後淨利÷在外流通股數(股本/10)=預估最新一年EPS
【預估EPS比去年增加7%以上,預估ROE不變,在獲利能力矩陣中屬於B2等級。】
【近四季EPS逐季提高,預估EPS年增率達20~30%,預估ROE提高,獲利能力矩陣中屬於A等級或B1等級。】
【只要進入此兩個標準以上,就可納入投資名單內,再來探討護城河,估算內在價值,掌握安全邊際。】
柒.
◎質化分析三步驟:尋找投資護城河
1.收集資料》年報七大重點:各產品佔營收比率、內外銷比例、產能利用率、主要供應商與進貨客戶、部門損益、產業及競爭對手資訊、大股東持股狀態。
2.分析競爭強度》五力分析:現有競爭者有誰?是否有替代品威脅?如何阻擋新進競爭者?對客戶是否有定價能力?對供應商是否有議價能力?
3.分析護城河》規模優勢、成本優勢、通路優勢。
捌.
◎估價法:計算一檔股票的內在價值。常見估價法有「本益比、盈餘殖利率、高登估價法」。
◎使用財務公式和估價法時,一定要記得,公式只是數學計算,每間公司的財務結構、獲利能力、競爭狀況都各有不同,因此需採取不同的估價法來判讀內在價值,以提高判斷的準確度。
◎價值投資不是一條死板的公式,而是一個有效的概念,需了解所有的公式,都只是工具而已,真正的評估必須靠投資人的腦袋思考,而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安全邊際。
1.本益比公式:EPS×本益比=股價。
【一般合理本益比為15倍,但會受到公司體質、大盤資金水位和股市熱度影響,因視情況調整。】
【公司虧損或營收不穩定,無法用本益比估價,得改用股價淨值比。】
2.盈餘殖利率:比較收益報酬率,近四季EPS÷買進價格。
【用投資人的買進股價,去買一間公司的獲利金額,但公司的獲利金額有可能成長、持平、或者衰退,造成盈餘殖利率的變動,故要買有競爭優勢、能持續獲利的公司。】
【長期持有策略,獲利來自於內在價值的成長,經過數年之後,持有股價會變得非常便宜。】
3.高登報酬率:現金股息殖利率(現金股息/買進價格)Y+保留盈餘成長率(ROE×(1-現金股息發放率))G。
【高登報酬率理想值是大於15%,且保留盈餘成長率G大於現金股息殖利率Y,才是所謂的內在價值成長公司,讓其強力的成長力帶動股價上揚。】
4.彼得林區評價法:高登報酬率÷本益比。
【比值2以上,表示低估;比值1~2之間,如1.5左右還有甜頭;比值1以下,已完全反映成長力道,無甜頭可嚐。】
【高登本益比使用條件:獲利能力矩陣A級股尤佳、如B1股需其G大於Y。】
【當高登報酬率小於10%以下,現金股利殖利率Y又大過保留盈餘成長率G時,高登本益比會失效。】
【股本大小會影響高登本益比的結果,需自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