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班結識的摯友之一,阿希Aris Gerontakis,上週找我錄了一集討論希臘與台灣之間,對於新冠肺炎因應之道的差別。
十一年前,我們剛從倫敦皇家中央演說戲劇學院畢業,一起從英國旅行回台灣(還看了《木蘭少女》在城市舞台的世界首演!)之後還跟小令一起去了北京做了場音樂會,還搭了宇宙無敵久的火車從北京到西藏探險。
我常說金牛座的阿希是我認識的理性之人當中,最浪漫的一個。他認為,台灣之所以能夠在這場疫情中存活,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台灣人的「Kindness」(善良、仁慈)。
「你們的政府願意『相信』人民,沒有強制全面隔離,還能維持這麼低的確診數,真的是民主政體的好榜樣。」阿希說。
「呃...我覺得不見得是因為全然『相信』,當然彼此信任是重要的;但如果政府強制可能也會面臨強大抗議...,實施強制隔離與否都是在冒險,都是場賭注;很幸運的是,大部分的台灣人民還是很有防疫觀念及意識的。」
天蠍座的我當然也補充:「你千萬不要在影片過於盲目稱讚台灣!我們很相信報應,過於自滿會受到懲罰。」(上週討論的時候還沒被敦睦啊,淚)
當年出書《排練一場旅行》(歡迎選購,滯銷中)時,到處演講旅行體驗;阿希說,在希臘是不可能有任何單位出錢請人演講旅遊記事。究竟是歐洲人人都在旅行所以沒什麼好稀奇,還是台灣真的如此神奇,永遠是謎。終究,兩國的文化相差甚遠;上週阿希戴口罩在雅典(Athens)的超市購物,便引起眾人歧視的側目,一位老嫗甚至直接走向他--
「你!你生病了是不是!你不應該出來!」老嫗說。
脾氣好又溫柔爆表的阿希只能耐心地在超市開始做口罩宣導大使。
「不不不,請大家不要擔心,我沒有生病。我只是想要保護自己跟大家。」阿希覺得很挫敗,他還是當地人呢,如果是外國人戴口罩,不曉得會被怎樣對待。
當然,當天超市裡的人似乎不買單,戴口罩終究不是希臘的傳統,政令宣導與學校教育也都指向重症者才需要口罩。
樂見現在歐洲已經開始宣導戴口罩的重要性,柏林現在只要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也規定一定要戴口罩或至少遮掩口鼻。
哎,大家是否也覺得天天討論這些罩不罩,著實也有些乏了哩?
如果沒有這樣一段讓大家不得不慢下來的時間,或許,我也一不小心就晃過這十二年得來不易的友誼;也不會刻意回想到首次看《木蘭少女》,觀眾看到撿肥皂全場瘋掉的感動,以及從北京坐臥鋪到拉薩途中,淹滿火車地板的屎和被屎味熏醒的荒唐;我突然想起在拉薩布達拉宮前的廣場,白目卻驕傲又挑釁地問路人知不知道六四,記得那時候路人震驚地低聲告訴我這不好說,我心裡只想著,好好玩,這邊真的會規定人民不能說某些事...事隔多年,我竟然,也慢慢養成了潛意識的自我審查。
要說什麼話,要做什麼製作,要寫什麼題材,竟然,都會下意識地問:「這個可以寫嗎?」
為了市場,為了生存,為了錢,我們到底還要,還能,還可以放棄多少?
我不喜歡自我審查,也拒絕自我審查;但我也不想看到國旗出現在國外媒體就自我高潮,更不想自我感覺良好地認為只要我們捐口罩別人就一定要罩我們;政治的運作從不單純,我的焦慮,其實是來自知道了太多。
錄完之後,我們閒聊。
「其實我覺得台灣防疫成功有部分原因也在於,我們不習慣擁抱跟親吻,甚至連握手也不是常態,反而比較常點頭作揖。」我說。
「是嗎?我怎麼印象中你是擁抱控?(hugger)」阿希說。
「那是因為在倫敦那一年,你們這群人如此猛烈地(violently)用擁抱攻擊我,我才愛上擁抱的好不好!」我笑著說。
的確,那感覺很好。
何時,能夠再來一個無憂無慮無病無毒的擁抱呢?
歡迎幫阿希的頻道按個讚
https://youtu.be/7xaWn9EaTNg
#現在公視網路也可以欣賞到木蘭少女喔
#只要註冊可以免費欣賞多齣表演藝術節目
希臘是 歐洲 嗎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不能沈默,決定站出來拿著彩虹旗支持恐同言論犯罪化!】
恐同言論是一般的「言論觀點」還是一種「犯罪」? 今日瑞士公投揭曉答案!
我發現台灣人普遍認為,瑞士是「很先進的歐洲國家」。每次台灣朋友嫌台灣社會太保守,不像我們國家這麼開放。我都忍不住笑一笑反駁:「你指的應該是瑞典吧 !瑞士有些山區的州,女性等到1991年才有投票權。再來,瑞士目前也還是西歐國家少數還沒合法同性婚姻的國家之一。我個人覺得台灣比瑞士開放了!」
瑞士是一個有不同面孔的國家,我相信居住在日內瓦或蘇黎世的台灣朋友,確實會覺得那是一個社會價值開放的國家。不過,那兩個城市只佔瑞士人口的一個小部分。瑞士畢竟還是一個「山國」。 鄉下州在瑞士政治裡面權利很大,這點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 「人權議題」需要花特別長的時間去推。
在瑞士山區出生的我,經常會用比較極端的眼光去討論瑞士人是否開放這件事。畢竟,我是在這個國家相當保守的地方長大的,我從小聽到和看到的很多事情,會讓不少居住瑞士大都市裡面的人翻白眼。
不過,這十五年來,曾經非常保守的山區的社會風氣也開始有所轉變。瑞士立法院這三年來,也開始更積極推動一些對同性朋友們友善的法律。2018年修改了「反歧視法」,原本的法律只規範性別、種族的歧視和仇恨言論,而新法律則加上了恐同言論。新法律引起了一些宗教團體和保守的鄉下人的不滿,並開始連署公投,希望撤回新法律。原因是他們害怕這法律即將會限制他們的 「言論自由」。他們認為,反對同性戀也只是一個「觀點」,瑞士憲法保障他們擁有任何觀點。因此,他們在100天內就達到5萬瑞士公民的連署標準,立法院便把全國公投訂在2月9號,內容為「是否支持把恐同言論給犯罪化」。
我看到他們順利找到了5萬個人來反對這法案,我覺得很不可思議!在2020年的現在,還需要用全國公投的方式,來決定是否把針對同性戀的仇恨的言論當作一般的 「觀點」,實在讓我太無語了。
政府公佈了公投日期不久後,我在臉書上看到了一個瑞士長輩發文:「怎麼又要給死gay公投啊!政府怎麼無恥地把國家資源浪費給那群人辦公投啊!國家裡不是有更重要的事要關注嗎?」看到這一句,我從小時候親耳聽過的「恐同言論」,再度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2005年,上國一的時候,瑞士第一次舉辦「認同同性戀權利」的公投。公投目標是創造一個 「伴侶制度」給同性伴侶申請。因為我那時候還小,對於當時的辯論沒什麼印象,但是我還記得一堂因為這個公投而變特別的英文課。那天下午的英文課,英文老師衝進教室,ㄧ臉的苦瓜臉。那一天的英文課突然變成了一個政治舞台。他上課講出的第一句話是:「你們青少年真可憐!當你們畢業的時候,這個國家早就大亂了!你們可別相信這是 ‘’一個新現象‘’,同性戀在古代的時候也有過!當古希臘開始普遍同性戀的時候,他們的文明很快就崩壞了!現在的瑞士人已跟古人一樣被腐敗了。」那時12歲的我,第一次覺得老師說的不對。他講的,怎麼跟家裡自己看的歷史書差這麼多,古希臘是因為大戰崩壞,整件事跟同性戀無關。 原本非常相信老師的話的我,突然開始懷疑他講的一切,不過當時的我不知道,那就是我第一次面對 「恐同言論」。
高中的回憶比較豐富。對於恐同言論的經驗也更加記憶猶新。當我們高中生吵架罵人,罵女同學都是罵 「婊子」, 男同學都是罵 「gay砲」!光看這兩個單字,就能反映出瑞士傳統社會對於「交友經驗較豐富的女生」和「有陰柔特質的男生」的看不起。在山區,高中時選擇出櫃的確是一件無法想像的事。同志朋友們都會低調地度過這一關,等到搬去都市,再出櫃。而且,對於懷疑有不同性向的同學的霸凌是常見的。高三的時候,有一個隔壁班的女同學被經常被男同學取笑「男人婆」!而其他同學也只當作笑話笑一笑,不當一回事。有一天,她沒有來上課,第二天我們才知道原來她在家裡的浴室割腕自殺了,這件事情讓了全校非常震驚。老師跟同學怎麼沒有意識到她被霸凌?雖然大部分人知道她經常被開玩笑,但沒有老師把這件事情當作 「嚴重的事」。我想這位同學被霸凌的場合我們很多時候是看不到的,而某天她到了極限,就這麼離開了這個世界。雖然我們那時候不熟,我偶爾還是會想到她,而她也是我認識的第一個恐同受害者。其實這幾年新聞才開始關注LGBT少年自殺的問題。媒體指出,20%年輕同志有試圖自殺的經驗,這個比例是同年齡的五倍,這件事讓我理解反對恐同言論的重要性。
其實恐同行為的受害者,不一定是同性戀。我高中時在德語區交換一年,那是我第一次交了國外的朋友。我和其中一個智利的同學變成好朋友,我們無話不談。到了聖誕節,他必須回家,我意識到這可能是我們最後一次的見面,難過地送他到開往機場的火車站。在他上車之前,我們在月台上互相擁抱,我們感動到眼匡泛淚。然而,旁邊有一群德語區的青少年往我們這邊看還大聲的喊 「你看看這兩個死gay !」。我當下有聽到,但沒有理會他們。不想讓這種不經大腦的言論,來毀掉朋友離別的難過時刻。火車出發了之後,我開始往出口走,在經過這群少年的時候,其中一個比我高的男生很用力的用他的肩膀撞我一下。我當下很錯愕,以為他們要攻擊我,於是我就快速地跑離現場。年紀輕的我當下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件事,也莫名其妙地成為了恐同行為的受害者。
後來我離開了山區,展開大學生涯,也開始接觸到很多不一樣的人。周遭的朋友對於很多議題也較開放,我就比較少聽到恐同相關的言論。那時才明白,國家與恐同不一定有關係,反而跟人的教育和環境有關係。
去年台灣公投同性法案的時候,我發布了一篇支持公投的貼文。那一片貼文引起了很多學生們和朋友們的正面回饋。去年發的文章,竟然有些瑞士網友們看到還分享了。 杰宇拿站著在兩張彩虹旗之間,拿著一張 「支持同性婚姻」的牌子,莫名其妙在離我們遙遠的山村引起了很多婆婆媽媽的八卦。這件事情,是我媽媽跟我說的。當他別一個鄰居說:「我看到妳兒子在國外拿著彩虹旗,他不怕丟臉真好!」聽到這一句爆笑了,為了那些跟上新科技的歐巴桑感到開心,看著社群媒體再也不怕缺八卦!我同時也對我媽媽很對不起,畢竟她還得平常是面對那些人。那次電話了之後,我決定不要再po能為難她的貼文。雖然過去有些事我很想分享,但我會先顧慮到那些人到底會怎麼想我。
這件事情我現在覺得很荒謬,當他們高調地維護他們歧視同性的「權利」,我反而會需要顧慮到他們怎麼想我所支持的立場。
Non ! 今天我選擇在公共場合拿著彩虹旗維護我的價值觀 。我也想順便說幾句話:
- 伯伯,我看到您在臉書的恐同貼文,我當下覺得很生氣。但我知道你不是壞人,只是缺乏眼見。我建議你開始旅遊,離開我們的山村,看看這個世界,請您不要繼續當一隻「山底之蛙」。
- 國中英文老師,幸好您教英文而不是歷史。您那天所說出的無知的話,讓我開始學習要有主見,也是謝謝您!
- 來不及長大的高中同學, 雖然我沒有講過您的壞話,但我當時沒有糾正取笑妳的同學,總是讓我有罪惡感。請妳原諒我,當我未來面對類似的言論時,再也不會選擇沈默。
我相信今天開票的結果會是通過保障同性戀的法律。這個法律爭取的並不是輸贏的對立,而是保障國家內少數群體的基本人權。我認為民主制度最核心的價值,就是可以保障每個人的權利。當某一個少數群體得到國家的認同和保護,最大的受益者不是他們,而是這個國家的民主制度。
#Oui
#Référendum
#瑞士公投
#反對恐同
#🌈
希臘是 歐洲 嗎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不能沈默,決定站出來拿著彩虹旗支持恐同言論犯罪化!】
恐同言論是一般的「言論觀點」還是一種「犯罪」? 今日瑞士公投揭曉答案!
我發現台灣人普遍認為,瑞士是「很先進的歐洲國家」。每次台灣朋友嫌台灣社會太保守,不像我們國家這麼開放。我都忍不住笑一笑反駁:「你指的應該是瑞典吧 !瑞士有些山區的州,女性等到1991年才有投票權。再來,瑞士目前也還是西歐國家少數還沒合法同性婚姻的國家之一。我個人覺得台灣比瑞士開放了!」
瑞士是一個有不同面孔的國家,我相信居住在日內瓦或蘇黎世的台灣朋友,確實會覺得那是一個社會價值開放的國家。不過,那兩個城市只佔瑞士人口的一個小部分。瑞士畢竟還是一個「山國」。 鄉下州在瑞士政治裡面權利很大,這點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 「人權議題」需要花特別長的時間去推。
在瑞士山區出生的我,經常會用比較極端的眼光去討論瑞士人是否開放這件事。畢竟,我是在這個國家相當保守的地方長大的,我從小聽到和看到的很多事情,會讓不少居住瑞士大都市裡面的人翻白眼。
不過,這十五年來,曾經非常保守的山區的社會風氣也開始有所轉變。瑞士立法院這三年來,也開始更積極推動一些對同性朋友們友善的法律。2018年修改了「反歧視法」,原本的法律只規範性別、種族的歧視和仇恨言論,而新法律則加上了恐同言論。新法律引起了一些宗教團體和保守的鄉下人的不滿,並開始連署公投,希望撤回新法律。原因是他們害怕這法律即將會限制他們的 「言論自由」。他們認為,反對同性戀也只是一個「觀點」,瑞士憲法保障他們擁有任何觀點。因此,他們在100天內就達到5萬瑞士公民的連署標準,立法院便把全國公投訂在2月9號,內容為「是否支持把恐同言論給犯罪化」。
我看到他們順利找到了5萬個人來反對這法案,我覺得很不可思議!在2020年的現在,還需要用全國公投的方式,來決定是否把針對同性戀的仇恨的言論當作一般的 「觀點」,實在讓我太無語了。
政府公佈了公投日期不久後,我在臉書上看到了一個瑞士長輩發文:「怎麼又要給死gay公投啊!政府怎麼無恥地把國家資源浪費給那群人辦公投啊!國家裡不是有更重要的事要關注嗎?」看到這一句,我從小時候親耳聽過的「恐同言論」,再度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2005年,上國一的時候,瑞士第一次舉辦「認同同性戀權利」的公投。公投目標是創造一個 「伴侶制度」給同性伴侶申請。因為我那時候還小,對於當時的辯論沒什麼印象,但是我還記得一堂因為這個公投而變特別的英文課。那天下午的英文課,英文老師衝進教室,ㄧ臉的苦瓜臉。那一天的英文課突然變成了一個政治舞台。他上課講出的第一句話是:「你們青少年真可憐!當你們畢業的時候,這個國家早就大亂了!你們可別相信這是 ‘’一個新現象‘’,同性戀在古代的時候也有過!當古希臘開始普遍同性戀的時候,他們的文明很快就崩壞了!現在的瑞士人已跟古人一樣被腐敗了。」那時12歲的我,第一次覺得老師說的不對。他講的,怎麼跟家裡自己看的歷史書差這麼多,古希臘是因為大戰崩壞,整件事跟同性戀無關。 原本非常相信老師的話的我,突然開始懷疑他講的一切,不過當時的我不知道,那就是我第一次面對 「恐同言論」。
高中的回憶比較豐富。對於恐同言論的經驗也更加記憶猶新。當我們高中生吵架罵人,罵女同學都是罵 「婊子」, 男同學都是罵 「gay砲」!光看這兩個單字,就能反映出瑞士傳統社會對於「交友經驗較豐富的女生」和「有陰柔特質的男生」的看不起。在山區,高中時選擇出櫃的確是一件無法想像的事。同志朋友們都會低調地度過這一關,等到搬去都市,再出櫃。而且,對於懷疑有不同性向的同學的霸凌是常見的。高三的時候,有一個隔壁班的女同學被經常被男同學取笑「男人婆」!而其他同學也只當作笑話笑一笑,不當一回事。有一天,她沒有來上課,第二天我們才知道原來她在家裡的浴室割腕自殺了,這件事情讓了全校非常震驚。老師跟同學怎麼沒有意識到她被霸凌?雖然大部分人知道她經常被開玩笑,但沒有老師把這件事情當作 「嚴重的事」。我想這位同學被霸凌的場合我們很多時候是看不到的,而某天她到了極限,就這麼離開了這個世界。雖然我們那時候不熟,我偶爾還是會想到她,而她也是我認識的第一個恐同受害者。其實這幾年新聞才開始關注LGBT少年自殺的問題。媒體指出,20%年輕同志有試圖自殺的經驗,這個比例是同年齡的五倍,這件事讓我理解反對恐同言論的重要性。
其實恐同行為的受害者,不一定是同性戀。我高中時在德語區交換一年,那是我第一次交了國外的朋友。我和其中一個智利的同學變成好朋友,我們無話不談。到了聖誕節,他必須回家,我意識到這可能是我們最後一次的見面,難過地送他到開往機場的火車站。在他上車之前,我們在月台上互相擁抱,我們感動到眼匡泛淚。然而,旁邊有一群德語區的青少年往我們這邊看還大聲的喊 「你看看這兩個死gay !」。我當下有聽到,但沒有理會他們。不想讓這種不經大腦的言論,來毀掉朋友離別的難過時刻。火車出發了之後,我開始往出口走,在經過這群少年的時候,其中一個比我高的男生很用力的用他的肩膀撞我一下。我當下很錯愕,以為他們要攻擊我,於是我就快速地跑離現場。年紀輕的我當下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件事,也莫名其妙地成為了恐同行為的受害者。
後來我離開了山區,展開大學生涯,也開始接觸到很多不一樣的人。周遭的朋友對於很多議題也較開放,我就比較少聽到恐同相關的言論。那時才明白,國家與恐同不一定有關係,反而跟人的教育和環境有關係。
去年台灣公投同性法案的時候,我發布了一篇支持公投的貼文。那一片貼文引起了很多學生們和朋友們的正面回饋。去年發的文章,竟然有些瑞士網友們看到還分享了。 杰宇拿站著在兩張彩虹旗之間,拿著一張 「支持同性婚姻」的牌子,莫名其妙在離我們遙遠的山村引起了很多婆婆媽媽的八卦。這件事情,是我媽媽跟我說的。當他別一個鄰居說:「我看到妳兒子在國外拿著彩虹旗,他不怕丟臉真好!」聽到這一句爆笑了,為了那些跟上新科技的歐巴桑感到開心,看著社群媒體再也不怕缺八卦!我同時也對我媽媽很對不起,畢竟她還得平常是面對那些人。那次電話了之後,我決定不要再po能為難她的貼文。雖然過去有些事我很想分享,但我會先顧慮到那些人到底會怎麼想我。
這件事情我現在覺得很荒謬,當他們高調地維護他們歧視同性的「權利」,我反而會需要顧慮到他們怎麼想我所支持的立場。
Non ! 今天我選擇在公共場合拿著彩虹旗維護我的價值觀 。我也想順便說幾句話:
- 伯伯,我看到您在臉書的恐同貼文,我當下覺得很生氣。但我知道你不是壞人,只是缺乏眼見。我建議你開始旅遊,離開我們的山村,看看這個世界,請您不要繼續當一隻「山底之蛙」。
- 國中英文老師,幸好您教英文而不是歷史。您那天所說出的無知的話,讓我開始學習要有主見,也是謝謝您!
- 來不及長大的高中同學, 雖然我沒有講過您的壞話,但我當時沒有糾正取笑妳的同學,總是讓我有罪惡感。請妳原諒我,當我未來面對類似的言論時,再也不會選擇沈默。
我相信今天開票的結果會是通過保障同性戀的法律。這個法律爭取的並不是輸贏的對立,而是保障國家內少數群體的基本人權。我認為民主制度最核心的價值,就是可以保障每個人的權利。當某一個少數群體得到國家的認同和保護,最大的受益者不是他們,而是這個國家的民主制度。
#Oui
#Référendum
#瑞士公投
#反對恐同
#🌈
希臘是 歐洲 嗎 在 上面竟然是與世隔絕的#高空聖域【#意境歐洲2 #希臘】 的推薦與評價
奉上國外美景#無法出國只好多看國家地理在 希臘 有一個特別的景緻,其他地方看不到。在高聳的岩柱上是邁泰奧拉修道院,是世界上最驚奇的東正教修道院 ... ... <看更多>
希臘是 歐洲 嗎 在 不能出门我们就用网路看世界 转个方向,这次我们去希腊 ... 的推薦與評價
希腊是欧洲 的国家,这个国家充满魅力,古希腊文化一直是人们所崇拜的,希腊现在有很多古希腊时候的遗址,依稀还能看到多年的智慧文化。 希腊不仅是西方 ... ... <看更多>
希臘是 歐洲 嗎 在 世界歷史011 古希臘的文化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世界歷史012 古 希臘 化時代 · 【袁腾飞经典】西方崛起01 古代 希腊 和罗马 · 晓说第200期 欧洲 源头 希腊 (一)低能国家与高能国家优酷每周四更新 · 金字塔的真實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