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紐約時報
*【佛洛伊德抗議事件實時更新】
#抗議後續影響正在從警察部門傳播到出版部門,甚至其他地方。在明尼亞里斯,警察局長Medaria Arradondo表示,由於全國各地的官員越來越無視有影響力的警察和懲戒組織,他將不再與警察工會進行合約談判。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專員Roger Goodell表示,聯盟勸阻球員抗議是錯誤的。阿迪達斯承諾聘用的員工中有30%是非裔或拉丁裔,但批評人士仍然對該公司未正式承認歧視或道歉感到不滿。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Harald Uhlig對非裔抗議者進行批評和貶低之後,一群經濟學家要求他罷免該領域的頂級學術出版物《政治經濟學》的編輯。在報紙上,新聞編輯室的白人比例也很高。近日,在工作人員抱怨有關種族和抗議活動的編輯決定後,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和《費城詢問者》的高級編輯辭職或被調任。
# “讓它停止”:佛洛德的弟弟週三出席國會作證。他描述了看到自己的兄長被一名白人員警壓在膝蓋下死亡的視頻時的痛苦,呼籲對執法部門進行改革:“我問你,這就是一個黑人生命的價值嗎?20美元?這是2020年,夠了就是夠了。那些上街遊行的人正在告訴你們,夠了就是夠了。”
#明尼蘇達州州長召集特別立法會議,以製止警察的虐待行為。
警察推倒75歲抗議者,水牛城市長宣布撤消了該市警察局的緊急應變小組,改組公共保護小組
#亞馬遜表示,警察部門一年不能使用其臉部識別系統。
#川普維護美國傳統 拒絕爲軍事基地更名。過去幾天來,包括北卡羅來納州布拉格堡、弗州希爾堡和德州胡德堡在內的10多處美軍基地,成爲示威者的攻擊目標,逼迫政府爲這些基地改名。川普總統週三宣佈,不考慮更名一事,堅定維護美國傳統,更不允許歷史被篡改。
#洛杉磯警察局正在調查56起不當行為案件。洛杉磯警察局週三表示,由於對佛洛伊德被殺的抗議和動亂期間對過度武力和其他不當行為的調查,洛杉磯警察局的七名官員已被調動。
#一名自由攝影師和作家,在明尼亞波里斯的激烈抗議中,被執法人員用橡膠子彈打傷眼睛,週三他提起告訴,指控該市和州警察故意針對新聞媒體。
#去年一段影片曝光,警長電擊棒制伏非裔民眾,在此刻全國性抗議活動中,此事再度被掀出,要求德州中部此名警長應被解職。
https://www.nytimes.com/2020/06/10/us/protests-black-lives-matter-george-floyd.html
*【美國新冠確診病例超過200萬,新的熱點不斷湧現】
紐約時報資料庫顯示,隨著政府放鬆限制,民眾試圖回歸日常,21個州的病例有所增加;儘管紐約等最初遭受重創的州情況有所改善,但亞利桑那州及其它地方急劇惡化的情況令人感到擔憂。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0/us/coronavirus-us-cases.html?
*【川普將在塔爾薩舉行集會重返競選活動】
川普總統將於6月19日在俄克拉荷馬州塔爾薩市舉行集會,重返競選活動。自冠狀病毒關閉了美國大部分地區以來,總統將舉行他的首次集會,民意調查顯示拜登在其競爭對手中建立了重要的全國領先地位。
https://www.nytimes.com/2020/06/10/us/politics/trump-rally-tulsa-oklahoma.html
*【美聯準會估計失業率將持續高位:實時更新】
#美聯準會對2020年經濟前景不樂觀。美聯準會周三維持利率不變且接近於零,美聯準會官員在今年的第一份經濟預測中表示,他們預計到2020年年底的失業率將為9.3%,並持續多年,2022年將達到5.5%。預計今年年底的產出將比2019年最後一個季度下降6.5%。
#由於疫情補助支出,美國預算赤字幾乎翻了一番。美國財政部周三表示,由於聯邦政府將經濟救濟金撥放,並延遲納稅,美國前八個月的預算赤字增長至創紀錄的1.88兆美元。5月份,預算赤字增至399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2%。
#歐洲送餐服務購買Grubhub。Just Eat Takeaway週三表示,已同意以73億美元收購Grubhub,這筆交易將使這家歐洲公司跨足美國版圖。
#福特基金會(Ford Foundation)正在推動慈善事業的激進理念:借錢,多花錢。
#特斯拉股價穆斯克表示過高後,但才一周漲到到1,000美元。
#經合組織說,全球經濟正面臨一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在美聯準會預測復甦緩慢之後,股市高低震盪。經過一下午的上下波動,標普500指數收盤下跌約0.5%。科技股表現突出,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小幅上漲。
https://www.nytimes.com/2020/06/10/business/stock-market-today-coronavirus.html
*【疫情仍未結束,華盛頓施政重點已經轉移】
據政府高級官員透露,在白宮內部,川普與冠狀病毒特別工作組的會議已大大減少,他開始計畫重返競選工作。與此同時,當前的種族議題也分散了國會的注意力。這一變化或許表明美國已不再處於“戰爭”狀態,而是接受將與病毒長期共存的現實。
https://www.nytimes.com/2020/06/10/us/politics/coronavirus-washington-trump.html
*【時報專欄:美國沒有通過這場疫情棉花糖測試】
時報專欄作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寫道,美國太沒有耐心,不願採取必要的行動來應對威脅。太多人被意識形態和黨派觀念控制。面對新冠病毒,“我們有知識、有資源,但沒有意志”。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00610/coronavirus-reopening-marshmallow-test/
*【重新開放的背後,疫情再度蠢蠢欲動】
隨著全球努力平衡經濟損失與冠狀病毒的風險,一些國家的封鎖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結束。時報記者關注了印度、伊朗、巴基斯坦、墨西哥和俄羅斯這五個決定重啟經濟的國家,儘管確診病例仍在增加,但這些國家的領導人感到別無選擇。
https://www.nytimes.com/2020/06/10/world/asia/reopening-before-coronavirus-ends.html
*【由於病毒死亡人數激增,軍事行動的威脅令巴西感到不安】
隨著疫情對巴西造成前所未有的打擊,該國總統博爾索納羅威脅要訴諸軍事干預,以保障其權力的穩固性。政治領袖和分析人士均認為,軍事行動不見得會付諸實踐,但這種可能性是懸在巴西民主制度上的一把利劍。
https://www.nytimes.com/2020/06/10/world/americas/bolsonaro-coup-coronavirus-brazil.html
*【和100年來的致命事件相比,本輪疫情嚴峻程度如何?】
時報將新冠病毒造成的破壞與過去顛覆人類正常生活的災難的死亡率進行對比,並以視覺化呈現。我們發現,在疫情最嚴重的城市,其傷害堪比饑荒或戰爭。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0/06/10/world/coronavirus-history.html
*【 時報專欄:“把你們的膝蓋從我們的脖子上拿開” 】
生命、自由和對幸福的追求從未被平等地賦予非裔美國人,專欄作家羅傑•科恩寫道,這是美國的恥辱和原罪。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00610/george-floyd-protests/
*【仿佛去往未知世界:疫情時代的跨大西洋旅行】
時報記者Jack Ewing記錄了自己在疫情期間一次從法蘭克福到維吉尼亞州伯靈頓的旅行。口罩、健康檢查、麻煩的機票預訂程式,甚至是更糟糕的機上餐食……跨越國境不再是尋常的事情,這種時而沮喪時而超現實的經歷,讓人感到航空旅行可能再也不會回到從前。
https://cn.nytimes.com/business/20200610/flying-coronovirus/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個星期我們討論到現在美國的兩個總統候選人,到底哪一個對我們台灣來說是比較好的選擇。當然就引起了大家很多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我突然發現,其實有一個族群的看法,我們好像沒有在節目中探討過,而且對這個族群來說,台美關係不只與他們切身相關,他們還真的有能力去影響選舉的走向。 今天要說的是那些住在美國,...
川普維護美國傳統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上個星期我們討論到現在美國的兩個總統候選人,到底哪一個對我們台灣來說是比較好的選擇。當然就引起了大家很多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我突然發現,其實有一個族群的看法,我們好像沒有在節目中探討過,而且對這個族群來說,台美關係不只與他們切身相關,他們還真的有能力去影響選舉的走向。
今天要說的是那些住在美國,有美國投票權,然後又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人。因為上一集播出之後,突然有很多這樣的觀眾來跟我們分享他們的想法,我才驚覺說,對耶。這些真的能去投票的人的意見,其實滿重要的。
這些住在美國、有美國投票權、又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人,他們怎麼想的,票大概會投給誰,經過我花了不少時間去爬文跟research,也做了些訪談後。我覺得這些人的意見大概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那一句話就是「大家都不一樣」。
但是不一樣到底是有多不一樣?你可能會說支持拜登跟支持民主黨雖然也是不一樣的事情,但是投下去的票是一樣?不是這種不一樣,這些人是真的非常分歧。影響到投票的因素有很多種嘛,每個人最重視的議題都不一樣,比如說對某些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台美關係,也有人覺台美關係不重要重點是防疫,又或者有些人是重視經濟、重視種族問題、重視性別權益。光是決定性的原因就這麼多種。
而且這些人的分歧還不只是這樣,就算最重視的是同一個議題,也是有很多不一樣的結果。就先拿台美關係來舉例好了,就不是所有最重視台美關係的人都會想投川普啊。也是會有人覺得,雖然川普嘴巴上叫的這麼兇,最後還不是不能不跟中國做生意,對他來說台灣就只是個交換條件。當然也是有人很支持川普,為數還不少。除了川普對中共夠兇以外,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共和黨傳統上就是比較親台,也比較願意反中。當你想要找人來幫忙遊說對台灣有利的法案的時候,就通常會從共和黨的議員開始接觸。所以有人就覺得,要挺台灣當然要投共和黨啊。
而種族問題大家也差很多哦。 一般大家是說,川普的態度會讓美國種族歧視的觀念更高漲,這是最主流的意見,但是也有人說,大部分的美國人其實真的很nice啦,那種超級歧視別人的真的是少數。不過像川普常常這樣帶頭喊一些什麼墨西哥販毒,某些國家是屎坑國啊。這些都是很不好的示範。訪談中也有人覺得,川普就不是個政客,他不會滿腦子政治正確的自我審查。而且有些人表面上在那邊大喊多元文化強調政治正確,但是心裡根本也超級瞧不起別人。這個選誰都一樣。民主黨打這張牌也是打假的,在那裡演好人還更討厭。也有人覺得川普的歧視問題只是被對手拿來放大炒作,根本也沒這麼嚴重。所以我覺得能當作參考的部份就只有「什麼觀念的人都有」而已。
至於防疫的部份,倒是大家意見比較統一,全部人都覺得川普防疫做的超級爛,一大堆人都想逃回台灣避風頭。
起碼在我們討論的人眼裡,川普防疫很差已經是社會共識了,畢竟跟我們台灣比,這個差距實在是太明顯了嘛。
總之其實這個族群的想法也不是很一致就對了,不過只討論這個族群有點太侷限了,因為這群體的定義其實很模糊啊。投票權是沒有爭議啦,但是怎樣叫做認同自己是台灣人?是在美國的台獨分子才算嗎?那華獨算不算?還是說移民第一代?那第二代要不要算?從台灣過去,但覺得自己是中國人的算不算?這些身分認同也會影響他們投票的選擇啊。這個討論起來很複雜,所以不是說「欸今天我們來討論在美國的台灣人都會投誰吧。」就可以一下子得到一個很單純二選一的答案。而且我覺得這個可以討論另一個話題,就是要怎麼加強這些有投票權的人,對台灣的認同意識。
想想看,如果你是移民第一代,那台美關係對你來說當然很重要,但如果你是第二代,就很容易覺得台灣怎樣跟妳沒什麼關係啊。那如果可以爭取這些人的認同,直接增加願意維護台灣利益的人數不是最好?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對中國怎樣對台灣怎樣,根本就不是民主黨跟共和黨最沒辦法有共識的核心價值,那最完美的狀況不就是,不管是支持哪一黨,大家都一起來抗中保台。
那實際上我們可以做的就是,要跟中國做出區別。其實現在已經有很多人意識到這件事了。美國在做人口普查的時候,不是有一欄是要勾選你的族群認同?本來大家都會想說我們是華人嘛,那就勾Chinese。現在越來越多人覺得,誰跟你中國Chinese,我就是other ,沒有Taiwanese我就自己填。當在美國越來越多人這樣做的時候,支持台灣的聲音就比較不容易被忽視。當認同台灣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實際上會為了台灣行動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不管是有著怎麼樣的政治立場,只要在這個地方有著最基礎的共識,最終都會是彼此的盟友。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川普維護美國傳統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高雄罷韓成功,最後的同意票高達93萬票,很多高雄人非常的驕傲。因為罷免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台灣史上第一次直轄市長罷免成功,你不知道全世界有多少人羡慕,我們家就有一個,我那老美老公蘿蔔頭,聽到高雄罷韓成功,羡慕到流口水流滿地,我都要去拿拖把來拖地了,他就很不平衡為什麼台灣可以罷韓,這個人還可以天天在白宮正事不幹,天天在....發推特 ?
像蘿蔔頭這樣在搥胸的人,全球至少有一億多,差不多美國一半的人口而已啦。
最近有很多美國人的挫折達到新高點。先是成為全球最大疫情國,讓大家懷疑美國的醫療制度,失業率高漲,讓大家懷疑美國的經濟制度,非洲裔佛洛伊德的死亡事件,讓大家懷疑美國的警察制度,後續的暴動,讓人懷疑美國的教育制度。
6月1日傍晚,民眾在白宮旁的拉法葉廣場和平示威,原本一切好好的,但就在6點半的時候變了調,大批全副武裝的軍警,突然開始向示威者推進,丟催淚瓦斯和閃光彈驅趕人群,武警和士兵手持盾牌、強力清場,連澳洲記者都莫名被揍。
就在示威者驚慌逃竄時,川普在白宮裡召開記者會,強調「法律與秩序」,揚言派軍隊鎮壓,講完還一路走去拉法葉廣場隔壁的「聖約翰教堂」,高舉女兒伊凡卡幫他準備的聖經「擺拍」,連聖經都沒打開,也沒進去禱告,單純像網美一樣拍拍照,拍完收工。
看到這裡大家才恍然大悟,你叫軍隊向人民動手,只是因為你想要在鏡頭前看起來很威武 ?想看起來很威武就學我們善子去修片就好了啊,幹嘛要搞得像軍事強人 ?
不幸的是,川普就是喜歡軍事強人,他說俄羅斯的普丁有男子氣概,羨慕習近平成為終身主席,連北韓的金小胖他都說是既能幹又成熟,成熟 ?really? 至於菲律賓杜特蒂,他還是個俗辣。
但這件事情發生後就讓很多人開始擔心,這是不是美國走向強人政治的開端 ?
為什麼美軍在示威中扮演的角色那麼敏感呢?我們來看一下「使用手冊」。
我們先講大前提,美軍成立245年來一直是無黨派、不問政的,他們維護的是憲法,保障的是美國人民,不是專門替總統服務的部隊,更不是川普的私人保鑣。這幾點在入伍誓詞裡就說得很清楚了:
「我范琪斐鄭重宣誓,我將支持和捍衛美國憲法...我將依據《軍事司法統一法典》,服從美國總統的命令,服從軍官對我的命令...」
幫各位畫個重點,第一:美軍支持捍衛美國憲法;第二:服從美國總統和上級命令,前提是要遵守《軍事法》。而士兵也會被再三告知,他們被容許抗命,拒絕「非法、不道德或錯誤」的命令,所以才會有像大美國英雄主義片裡面演的,士兵勇敢違抗上級指示,結果成功化解危機這樣的情節。
就是因為超脫黨派的傳統,再加上制度設計上,讓美國軍人多了一些能抗拒的空間,這使得美軍在人民心中形象一直非常崇高,根據蓋洛普年度民調顯示,有高達73%的美國人信任軍隊,是榜單中最受信賴的單位。比公務員,甚至司法系統還要更中立。
所以當天川普,只為了擺拍就叫軍隊打人的做法,很多人就開始質疑,軍隊的中立性是不是也開始鬆動了。像是清場當天陪川普走向教堂的,除了把城市稱作「戰場」的國防部長埃斯柏,還有身穿迷彩服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利,麥利身為上將、總統的高級軍事顧問,卻在清場當時穿戰鬥服和川普「同框」,被外界質疑軍方悄悄選邊站,讓軍方形象跌到谷底,逼得麥利寫公開信重申捍衛憲法、保障集會言論自由。
既然美軍本來應該要聽憲法的,那憲法怎麼說呢?
其實要維持各州州內秩序,基本上是各州州長才有這樣的權限。根據1878年「民兵團法」(Posse Comitatus Act)的規定,聯邦軍隊是不能拿來用在國內執法的,最多只能用來被動防禦,或是在有警察的情況下,從旁協助執法。
但凡是規則必有例外,1807年《暴亂法》規定,萬一發生嚴重動亂,美國總統有權不經過州政府同意,直接派出「正規軍隊」在國內維穩。不過歷史上美國總統只要動用《暴亂法》,都是爭議無法擋。最近一次是1992年老布希派兵平定洛城暴動,但當時是加州州長說他罩不住了,向中央求助。而2005年卡崔娜風災後,紐澳良陷入無政府混亂局面,但當時的總統小布希就糾結了,他不想讓外界覺得他凌駕於地方首長上,最後還是拒絕動用《暴亂法》。所以萬一川普真的要援引法條「強行派兵」,鎮壓示威者,也不是不可以啦,但就會很難看,不只州政府會覺得自治權被損,軍方也一萬個不願意。
清場爭議後,國防部長埃斯柏,趕快說他不支持動用《暴亂法》,顯然感受到軍方壓力。既然聯邦軍隊不能用在國內執法,這次清場的是誰?
其實當天出動的主要是「國民警衛隊」,俗稱「國民兵」。但這些國民兵,既是國民又是兵。但是這只是後備軍力,平常各有各的職業,利用周末時間進行訓練,緊急時才調用。訓練跟正規軍隊不同,但有時也會出正規軍隊不會出的包。像電影藍波裡,最後跟藍波對峙的就是國民兵。美國50州加上華盛頓特區以及海外領地,都有自己的國民兵,而且各州可以透過法律調派,和需要總統授權的聯邦軍隊不同。不過當時維州、紐約州聽到川普打算徵調數千名國民兵,覺得苗頭不對,叫停了派遣計畫,因為對川普來說,徵調國民兵只是「象徵性」的秀秀肌肉,但已經被各界視為「獨裁分水嶺」,尤其被退役軍官痛批「越界」。
當天動員的執法人員包羅萬象,街上還能看到美國緝毒局人員,是打算清場順便抓毒販嗎?有些武裝人員甚至連制服都沒穿,不知道替哪個單位效力,難道是黑警嗎?
當我們在討論一個國家是不是民主的時候,我們看的不是這個國家的投票機制,而是看這個國家能為人民保障多少自由, 以及能防止多少來自政府的暴力。
這是為什麼川普用軍隊來清場,即使沒有太多人傷亡,都可以造成軒然大波,因為在很多美國人的民主素養裡,這件事已經跨過了紅線,必須要馬上被制止。所以你覺得美國在走上極權國家嗎 ?歡迎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你的想法。
這週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拉法葉清場 #美軍選邊站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川普維護美國傳統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很少將發生在台灣的事件拿來做主新聞,主要是台灣講國際新聞的版面己經夠少了,我們再衝進去講,失去了當初做這個節目的初衷。但這次台大政大有學生發起要抵制台灣一家新聞台,以及NCC對其開罰引發的爭議,我覺得寰宇漫遊應該要討論,因為這是目前很多民主國家都面臨的難題,就是如何面對躲在言論自由這個大招牌後面的假新聞。
這次假新聞討論,我採廣義的假新聞定義,很假的假新聞,把事實灌水後的似是而非新聞,查證品質很差的劣質新聞都在內。假新聞對社會最大的傷害,是造成一個社會對事實有不同的認知,明明是隻貓熊,但有些人說它是貓,有些人說它是熊,結果到後來就是大家不但對貓熊的定義很困惑,連貓跟熊到底應該長怎樣都要爭論不休。因為連簡單的事實都無法達成共識,就很難進一步就複雜的議題來做進一步討論,民主制度最需要的異中求同就沒有機會了。
民主國家打擊假新聞最困難的地方,就是你很難又要打假,又不損害言論自由。
不是只有台灣政府有這個問題,連有長久以來保護言論自由的傳統,但對仇恨言論卻採重罰的歐盟都有這個問題。歐洲人權法庭定義:任何表達形式是用來散播,挑撥,宣揚仇恨,或將仇恨正當化的做法,都應與處罰。德國在2017年通過的社交網路強制法,就規定累犯仇恨語言跟假新聞是可以被罰到五千萬歐元的。但德國這個法律也被批評,比如媒體因為怕被罰就把合法言論也刪了,還有人認為判定言論是否合法應該是法官的事,怎麼可以交給社群媒體的小編來決定?在英國有個YouTuber因為開玩笑教女朋友的小狗做納粹式致敬,加上反猶太言論就被判刑了,很多人也覺得太過火。
在美國,由於社會的極端對立,政府想要用任何形式管制言論幾乎己經不可能了。只能靠民眾自己來。在川普上台後,美國自由派學生也曾發起在校園裡抵制右派人士到校園裡來演講,說這些極右派的言論是種族岐視,散布仇恨語言,極右派人士只要一上台,自由派學生就用各種噪音,讓他不能開口講話,把他轟下台。右派就是用妨礙言論自由來反擊這些自由派學生。效果好極了,不但右派講的振振有辭,連自由派裡也有很多人呼籲,校園應該要鼓勵多元聲音,維護學術自由。美國總統川普上個月才宣布他打算要用行政命令,來要求美國各大學要保障不同言論的學生,都要有言論自由,如果有大學做不到的,就有可能因此失去聯邦政府的經費。表面上說是各種言論,但用肚臍想也知道他想保護誰的言論自由。本來抵制右派,但現在右派在校園聲浪比以前更大。
美國經驗告訴我們,你不喜歡他的言論,就叫他閉嘴的方式,只是讓他轉往地下,在暗地裡越燒越激烈,有一天一找到缺口就像火山爆發,不可收拾。就像我們這些美國的自由派,罵福斯電視台做假新聞,罵了幾十年,但越罵它收視率越好,最後選了個川普出來。
你抵制這個電視台,甚至關掉這個電視台,並不會讓看它的觀眾消失。
老實說,我在進入這個題目之前,我並不是這個結論。我也是採戰鬥立場,要嚴懲,要抵制。但是當我看了Foreign Policy 一篇以:“聯合國恨假新聞超過愛言論自由”這篇文章之後,我嘆了氣,改變了想法,因為我愛言論自由超過我恨假新聞,因為文中說的:和平的社會關係跟開放的言論自由是手牽手並存的。
https://foreignpolicy.com/2019/02/28/the-u-n-hates-hate-speech-more-than-it-loves-free-speech/#
但我懂,你看這些新聞,讓你吃不下飯。那就用具體的行動支持優質媒體。把你的收視率,點閱率,訂閱金給優質媒體,唯有讓優質媒體健康起來,才有能力去跟劣質新聞打仗。
我在打仗,打很久了。有時跟敵人打,有時跟長官打,有時跟同事打,有時跟觀眾打,最痛苦的戰場是跟自己打。
這次的琪斐大放送是我跟收視率大神的對話。我相信我的同業們,每一個人都做過同樣的對話。
我希望你看了之後,也來跟我們對話。
我們的新聞,不會對不起你,更重要的是,我不會對不起我自己。
川普維護美國傳統 在 新加坡支持中國參加CPTPP 成員無共識 的推薦與評價
「我認為如果中國能夠加入CPTPP是一件好事」,李顯龍說,「北京有可能通過談判完全滿足該協議的條件」。但他也指出,中國若想加入CPTPP,所有現有成員必須 ... ... <看更多>
川普維護美國傳統 在 獨立觀察- #川普是美國傳統價值的異端這一篇專論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王博士在專論中說:. 「六十年來美國總統大選,前十五位落選者,未曾中斷,他們都在適當的時間,依照傳統,誠懇祝賀當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