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說中,《還珠格格》真格格假格格的混淆要怎麼弄才好】
首先,妳要被五阿哥一箭射中!然後在一種大難不死、氣若游絲的狀態下說出:「皇上~您還記得19年前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X)
最好是這樣!畢竟這件事風險太高,實在沒人能擔保,人會不會嗖的一聲就被幹掉,然後有誰李代桃僵,真的就這樣完成真假混淆!
不過對比小燕子那「紫薇,等我過足了格格的癮,就把這個格格還妳」的天真想像,推理小說中的主角,倒是有很多不一樣的花樣~
就像紫薇金鎖小燕子姊妹情深的閨密,有沒有真正的血緣關係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姐姐妹妹閨密的相似由此達到一種錯亂與混淆。
至於如果是真的擁有血緣關係,那麼夏雨荷與紫薇、烏拉那拉前皇后與後來的如懿,甄嬛與浣碧玉嬈當然就是代表人物的不二人選!
有趣的是,《還珠格格》裡,為了紫薇與小燕子這兩個眼中釘,甚至不惜斷髮絕情的皇后原型,正是《如懿傳》說出蘭因絮果的如懿…
如果讀者讀到這裡就錯亂了請告訴我,因為等你穿越到推理小說的國,很大的機率會立馬領便當,天有不測風雲,我要先幫你投保。
身為唯一受益人的me (!),人很正但不闇黑系的me (?),所謂天下沒白領的意外理賠保險金,我決定要加碼爆料來對得起天地良心(X)。
其實這種真真假假姐姐妹妹閨密母女到底誰是誰是何關係,搞得人好亂的詭計不只如此,還有一種特殊的作法可一箭貫穿讀者的心~
聽過「我是不是我的我」,那有聽過「真凶是真凶的真凶」嗎?關鍵就是先讓所有的證據矛頭指向真凶,然後跳入濁水溪洗白就行!
雖然不太確定真凶自己先跳入濁水溪的下場,會否如同《九品芝麻官》的包龍星,戴面具曬個印而已,結果旁邊的有為曬成非洲雞?
但總之,最有可能的真凶,真的就是真凶,且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確實就是那個身為真凶的自己讓自己的嫌疑成為第一再洗清。
之後真的就可以成功洗白,白帥帥完美出擊,甚至大搖大擺走出去,這也大致等於法律上「一事不再理,一罪不二罰」的概念。
簡單比喻就是類似《真假公主安娜塔西亞》(Anasta)的情節-真的變假的假的變真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不知何者為真何者為假的詐騙~
出來承認自己是誰或矛頭指向誰,一切就證據確鑿嗎?有可能事實並不然,只是有意無意精神錯亂或故佈迷陣引發他人想像再翻轉!
所以開頭所有一切的罪證確鑿,都是在為真凶的洗白鋪路,就像暴風雨密室山莊+命中註定死亡筆記裡頭的詐死一樣,不會有人想到。
兜兜轉轉到最後,讀者也只能臉孔猙獰地,隔空與作者或是作品本人對嗆:「你敢陰我!」;遺憾的是,某種程度來說,作者都已死…
而讀者只能仰賴自己或偵探,可一樁懸案各自表述觀察,看來最像真凶的真凶到底是或不是,很可能也是用詭計來設計詭計的詭計。
只能說推理相關的作品內外,那怪奇偵探(?)腦殼內的灰色腦細胞,非我等凡人可想得到,更別說是這「反其道而行」的邏輯思考了。
想起哲學家尼采有句名言是這麼說的: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正凝視著你,這真真是有道理啊!因為如果我們也代入這樣的邏輯-
那麼當我們思考誰為真凶,真凶也正思考,怎樣看來最不可能是,以偵探之矛,攻偵探之盾,前後抵觸,何嘗又不是最好的辦法呢?
結合以上元素,排列組合完成混搭的作品代表,則有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十三人的晚宴》(Thirteen at Dinner)與羅伯.杜格尼(Robert Dugoni)《妹妹的墳墓》(My Sister’s Grave)。
兩者同以最有可能是真凶的人,先被懷疑或定罪,但因過程違反常理啟人疑竇,或當初為求實現真正正義的證據瑕疵反成翻供關鍵。
最後峰迴路轉,兇刀的出鞘入鞘,眾人這才驚覺,「真凶是真凶的真凶」竟可以透過命運輪轉盤的抽絲剝繭,一轉再轉,再轉回頭。
這還沒有結束,最奇妙的,就像小燕子中箭後的氣若游絲,推理很多時候,「其人看來將死,其言跟手指指向」,更是大有機關呢!
P.S.但大家都知道小燕子後來沒死,還憑著個人魅力(?),格格get,五阿哥也get,好姊妹與金銀財寶都get,開頭的中箭,划算了吧~
警語:本文僅適用推理小說劇情設計,不可作為現實任何犯罪的途徑與目的。
★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池邊的幻影》(The Hollow)、《史岱爾莊謀殺案》(The Mysterious Affair At Styles)與作家秀霖《桃花源之謎》〈第九種結局〉都有用到這樣的洗白技巧。
「峰不二子結局」的推薦目錄:
峰不二子結局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贈書】【好書分享:奇幻成長小說《記憶邊境:河川.火林.烏雲光》】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你想改變哪一段記憶?」
剛看完《記憶邊境:河川.火林.烏雲光》(以下簡稱《記憶邊境》)時,我內心五味雜陳,最先賁湧而出的是烈火般憤怒,再來是酸楚的不甘、委屈和劫後餘生之欣喜,情感投入過深、代入感太重,任紛雜情緒灼燒大腦,我花了一陣子才能冷靜反思劇情。
《記憶邊境》敘述演藝界明日之星宋宥安(好幾次都打成《我們與惡的距離》之宋喬安啊啊啊~)遭遇意外陷入昏迷,當他再次醒來,置身奇特異境,一位戴墨鏡的黑人攤開雙手,問他要吃紅色藥丸或藍色藥丸,並提醒藍色藥丸是威而鋼…不對!!!那是被駭的《駭客任務》!!!
咳咳咳好,總之宋宥安遇到三位守護者,即書名的河川、火林、烏雲光,協助他回溯並經歷生命中三道難關(請放心,沒有任何不明藥丸),若能重新抉擇,彌補當時犯下的過錯,便能重返人間。反之,將昏迷不醒,就算有口臭的白雪公主獻上深情一吻亦藥石罔效(清白受辱,寧願一死了之)(誤)。
面對關卡,男主角需選取「對的選擇」,他起初不懂這點,我也無法理解。
試問,若你有機會回到生命中某個痛苦時段,譬如親友發生意外等憾事,你會怎麼做?第一個念頭想必是設法逃脫,避免重蹈相同結局吧?如果你抱持類似我與男主角的想法,那恭喜你,首道關卡出局了!(拉彩炮)我們可以一起蹲在牆角畫沙,多個伴比較暖和。
本書重點從來不是避開必然發生的錯誤,那些追悔、悲傷、遺恨,早已隨著生命長河流逝,停在原地不願放手的是憤憤不平之執著,一遍遍在舌尖回味椎心之痛,專注於自己的失去,卻忽略身邊重要人士的關心。
由此,作者點出「我們無法改變事情,只能改變態度」之警醒,試圖教導少年讀者「放下失去,把遺憾收進口袋」之重生心境。然而,只有少年讀者需要嗎?我不認為,多少成年人仍癡癡凝視指縫間依稀流淌的細沙,卻不曾留意身邊所有,此即半杯水之相異觀點:我只剩多少/我還有多少。
其中我最震撼的伏筆之一,是作者提到受傷害者的反應,主角迭經挫折後,傷害化為害怕恐懼,覺得寂寞永遠跟隨自己、失敗就在角落等他,即便臻至人生高峰,亦感到身後有片陰影時時窺伺。所以他始終沒長大,心中仍渴慕安全感,像攀生於樹木上的小花蔓澤蘭,盡情吸取他人養分以生存。無怪乎主角已26歲,全書言語仍帶稚拙語氣,他的人生,大概停留在受傷最深的那一刻吧。
《記憶邊境:河川.火林.烏雲光》在樸實文字下蘊含巨大能量,以輕快的插敘、倒敘帶入親切的台灣日常,筆筆勾勒起熟悉青春時光,與讀者相互應和,產生愉悅共鳴。
作者尤其擅長真摯動人的情感描寫,從細微處著墨,無論是兒子對父親的孺慕之情,或好友間堅貞不二之友情,皆絲絲入扣。並以人與人的締結作為敘事基礎,進一步埋下震懾心靈之深刻思考。閱讀期間,我彷彿被森林大火燃盡,感受著宋宥安的愛、恨、痛,重新活了一遍,洗滌淬鍊後的是,對生命的感謝及讚美。
【抽獎辦法】如下:
1、 這裡有『三本』《記憶邊境:河川.火林.烏雲光》,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 請告訴我,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你想改變哪一段記憶?
例如:『《記憶邊境:河川.火林.烏雲光》:我想改變在公共場合烙賽的記憶(隻身走入大雨)…』
3、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19/08/11(日)晚上十一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得獎者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19/08/12(一)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記憶邊境 #河川火林烏雲光 #郭瀞婷 #親子天下 #2018誠品年度最期待作家 #挑戰生死議題 #省思生命核心價值 #生命教育 #情感教育 #家庭關係 #霸凌 #奇幻小說 #成長小說
★博客來:http://bit.ly/2YKdztL
★親子天下:http://bit.ly/33hkKZS
★誠品:http://bit.ly/31loec6
★金石堂:http://bit.ly/2YQONnQ
★讀冊:http://bit.ly/2M1UkG8
峰不二子結局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直很懷念小時候透過家裡那台有拉門(可上鎖)的大同電視看港劇的日子,1982到1984兩年間,從《楚留香》到《天龍八部》八齣港劇,在我的心裡一直有個專屬的空間,他們的主題曲到現在仍令我念念不忘,旋律常不經意縈繞心頭、久久不散。於是,我製作了這段近18分鐘的影片,盼能藉此與大家重溫美好的童年回憶,也希望您在看完影片之後,幫我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可以一同懷舊,謝謝您!
台灣自從中視在1982年4月18日播出了轟動一時的《楚留香》之後,當時三家無線電視台(中視、華視、台視)開始在週六或週日晚間輪流播放港劇,一直到1984年4月1日《天龍八部》播映完畢,為期整整兩年。
在這短短的兩年內,老三台總共播放了8部港劇,依序為《楚留香》、《琥珀青龍》、《楊門女將》、《英雄出少年》、《飛鷹》、《十三妹》、《天蠶變》與《天龍八部》,其中有6部是香港30多年來一直佔有「慣性收視」的無線電視(TVB)出品,只有華視播出的《琥珀青龍》、《天蠶變》兩部是由無線電視的對手「麗的電視」(1982年9月改名為亞洲電視) 出品。
在《天龍八部》播畢後,有鑑於港劇對於同一時段的國內自製節目造成收視率的衝擊,國內演員工會要求新聞局向三家電視台下令禁止播放港劇,於是《天龍八部》便成了這兩年「港劇輝煌時期」的休止符。
1982年,中視因負責製播「金鐘獎」頒獎典禮,為迎合國際化趨勢,特別製作了「金鐘獎外片觀摩展」,而港劇《楚留香》便在此展中以粵語原音播出了首兩集,結果大受好評,於是中視決定正式購入台灣地區播映權,並以國語配音版本播出。
《楚留香》於1982年4月18日星期日晚間在中視播出時,創下70%的超高收視率,從此台灣便捲起了一股港劇旋風!當時只要一到週末晚間八點,計程車司機不載客、夜市小販不擺攤,全都待在家裡看戲,主題曲旋律傳遍大街小巷,以「萬人空巷」形容之並不為過,連犯罪率都因而驟降。
王天林監製的電視劇《楚留香》於1979年在香港無線電視台首播,共65集,主要演員包括:鄭少秋(楚留香)、趙雅芝(蘇蓉蓉)、高妙思(李紅袖)、廖安麗(宋甜兒)、吳孟達(胡鐵花)、夏雨(姬冰雁)、關聰(無花)、汪明荃(沈慧珊)、黃樹棠(中原一點紅)、程可為(高亞男)。
鄭少秋在劇中飾演主角楚留香,其風流倜儻、英勇機智的形象深植人心,至今仍是許多觀眾心目中不二的楚香帥。
港劇《楚留香》改編自古龍原著《鐵血傳奇》(後來改名為《楚留香傳奇》),劇情和原著有多處不同,其一是汪明荃飾演的角色沈珊姑,名字改為沈慧珊,戲份也大增;另外,香帥多了一項絕技「彈指神功」;後期劇情變動幅度極大,包括蘇蓉蓉被改成是殺手組織派來臥底的殺手,同時也是楚留香最心愛的女人,但蘇蓉蓉卻因為救香帥而死,讓楚留香痛不欲生。故事最後,楚留香為了拯救武林,終於振作起來,與眾人合力消滅了罪魁禍首高太君。
中視在1982年4月18日至8月8日的每週日晚間8點至10點播出《楚留香》的國語配音版本(每集2小時,共17集),然後由華視接檔,於1982年8月21日至10月9日的每週六晚間9點30分至11點30分播出(每集2小時,共8集),也就是說,當年中視與華視兩家電視台以將近半年的時間(共25集),接力將整齣《楚留香》播完。
華視在《楚留香》下檔之後,將麗的電視的《琥珀青龍》重新剪輯為每集兩小時的國語配音版本,於1982年10月16日至11月27日的每週六晚間播出,共7集。
當時華視欲利用《楚留香》的高人氣來拉抬接檔戲《琥珀青龍》之收視率,便在《楚留香》最後一集播完後,緊接著播出《琥珀青龍》第一集,但由於時間非常晚,《琥珀青龍》第一集播完已是半夜一點多,結果不少觀眾跟華視反應沒辦法看完,於是華視只好在隔週重播《琥珀青龍》第一集,而不是接著播第二集。
根據衆多古龍迷的討論,《琥珀青龍》應是改編自古龍所著的武俠小説《白玉老虎》,因各處橋段都極爲神似,只是形象不同而已。主要演員有姜大衛、伍衛國、陳秀雯、蔡瓊輝、葉玉萍、姜寧與徐少強等人。主題曲「知你難呼救」是由當年報名第一屆亞洲電視藝員訓練班的何家勁所演唱的。
《楊門女將》是TVB製作的古裝電視劇,由王天林監製、杜琪峰編導、王晶編審,汪明荃、馮寶寶、楊盼盼、曾慶瑜、關聰、石修等人主演,於1981年7月27日至1981年8月28日在無線電視翡翠台首播,共30集,台視在1982年12月11日至1983年2月26日播出國語配音版本。粵語版主題曲由汪明荃主唱,國語版主題曲則是由李佩菁主唱。
台視在1983年2月26日晚上8點到9點播出《楊門女將》大結局後,緊接在當晚9點到10點播出同樣由TVB製作的古裝武俠劇《英雄出少年》第一集,然後一直到4月2日期間的每週六晚間8點到10點播出此劇。
港劇《英雄出少年》由邱家雄監製,石修、董瑋、苗僑偉、黃杏秀、歐陽佩珊、黃日華等人主演,全部共20集,該劇於1981年10月19日至11月13日在無線翡翠台首播。
《英雄出少年》描述少年洪熙官(石修飾演)、方世玉(董瑋飾演)與胡惠乾(苗僑偉飾演)三人的英雄事蹟。值得一提的是,後來在香港演藝圈大放異彩的的無線五虎將,在本劇中出現了四虎;苗僑偉飾胡惠乾,黃日華飾少年乾隆,兩人對手戲不多,而當時仍未成氣候的劉德華和梁朝偉則是飾演少林弟子,在劇中只有驚鴻一瞥。
然後,中視在1983年4月9日至6月4日期間的每週六晚上8點到10點,播出香港電視劇《飛鷹》的國語配音版本,這部古裝武俠劇集於1981年8月31日在無線電視台首播,李鼎倫監製,全部20集,由鄭少秋、趙雅芝、陳玉蓮、黃曼凝、苗僑偉、董瑋、關海山等人主演。
《飛鷹》講述丁嵐與倪天兒兩人如何在正邪不兩立的局勢當中,完成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任務。趙雅芝在劇中那款「雲想衣裳花想容」的扮相,著實驚為天人,而當時尚未演出小龍女的陳玉蓮也參演了此劇,稚氣未脫並帶點嬰兒肥的她,看起來靈動慧黠,其俏皮可愛的模樣與後來在1983年《神雕俠侶》裡所詮釋的冰山美人小龍女,完全給人截然不同的感覺啊!從1978年的《倚天屠龍記》到1979年的《楚留香》,再到1981年的《飛鷹》,鄭少秋與趙雅芝這對螢幕情侶總算能在戲劇裡擁有一個圓滿的快樂結局。
1983年的香港TVB電視劇《十三妹》由蕭笙監製、趙志堅與張志華編劇,黃杏秀、翁美玲、湯鎮業、任達華等人主演,全劇共20集,1983年1月24日至2月18日在無線翡翠台首播。主題曲「巾幗英雄」由顧家煇作曲、黃霑填詞、葉麗儀主唱(國語版主題曲「十三妹」由林靈主唱)。當年中視在播畢《飛鷹》之後,便緊接著以《十三妹》接檔,於1983年6月11日至7月30日期間的每週六晚間8點到10點播出,一集播出兩小時,共8集。
難得又是一齣以俠女為主題的戲劇,而且還改編自古典小說《兒女英雄傳》,理應創下高收視,然而華視卻在同時段推出由衛子雲、周雅芳主演的自製武俠劇《七巧遊龍》,結果兩者幾乎打成平手,因此許多台灣觀眾對於《十三妹》的印象是模糊的,而港劇的收視率自此落至34%左右的水準。
《十三妹》的女角們包括了黃杏秀、李琳琳、楊盼盼等,台灣觀眾對她們還算熟悉,飾演男主角的湯鎮業則是是第一次透過戲劇在台亮相(不過他後來在《天龍八部》裡演出的段譽給大家的印象比較深刻),任達華在那時候仍名不見經傳,而當年尚是新人的翁美玲,在劇中十分可愛討喜,難怪隨後即以《射鵰英雄傳》的黃蓉一角在香港演藝圈大放光芒!
接著,華視在1983年8月6日至11月26日的每週六晚上8點至10點,播出由麗的電視製作之電視劇《天蠶變》的國語配音版本,港星徐少強及顧冠忠因為飾演主角雲飛揚而聲名大噪,由關正傑演唱的同名主題曲也因此在台灣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廣東歌。
古裝武俠電視劇《天蠶變》由蕭笙與麥當雄擔任監製,徐少強、伍衛國、苗可秀、馬敏兒、余安安、顧冠忠等人主演,全劇共60集,1979年7月9日至9月28日在麗的電視首播;值得一提的是,電視劇《天蠶變》在播出之後,劇本被改寫為武俠小說,乃香港電視史上第一部被改編為武俠小說的電視劇,《天蠶變》小說的作者為黃鷹。
當年《天蠶變》在拍攝期間,由於飾演雲飛揚的徐少強受到所屬電影公司的慫恿而突然神隱,製作單位亦無法在拍攝上遷就徐少強,最後決定由邵氏出身的顧冠忠接拍,飾演破繭而出的雲飛揚,才讓《天蠶變》得以繼續拍攝下去,而劇情亦安排「練成天蠶功會令人容貌大變」來將主角換人一事合理化。
最後,台視在1983年12月4日至1984年4月1日的每週日晚間8點至10點播出TVB電視劇《天龍八部》的國語配音版本,而這也是台灣老三台在1982至1984年的港劇熱潮裡所播出的最後一部港劇,當時台視播出《天龍八部》的收視率甚至超越了同時段的華視常勝軍《綜藝100》。這齣由TVB在1982年攝製的古裝武俠電視劇改編自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由蕭笙擔任監製,此劇分為兩部,第一部《天龍八部之六脈神劍》有30集(1982年3月22日至4月30日首播),第二部《天龍八部之虛竹傳奇》有20集(1982年7月5日至7月30日首播),兩部合計50集。
《楚留香》主題曲(楚留香)
曲:顧嘉煇 / 詞:黃霑 / 唱:鄭少秋(國語版:王強)
《琥珀青龍》主題曲(知你難呼救)
曲:奧金寶 / 詞:盧國沾 / 唱:何家勁(國語版:孫豪)
《楊門女將》主題曲(楊門女將)
曲:顧嘉煇 / 詞:黃霑 / 唱:汪明荃(國語版:李佩菁)
《英雄出少年》主題曲(英雄出少年)
曲:顧嘉煇 / 詞:鄧偉雄 / 唱:關正傑(國語版:余天)
《飛鷹》主題曲(飛鷹)
曲:顧嘉煇 / 詞:鄧偉雄 / 唱:鄭少秋(國語版:王強)
《十三妹》主題曲(巾幗英雄)
曲:顧嘉煇 / 詞:黃霑 / 唱:葉麗儀(國語版:林靈)
《天蠶變》主題曲(天蠶變)
曲:黎小田 / 詞:盧國沾 / 唱:關正傑(國語版:劉文正)
《天龍八部之六脈神劍》主題曲(倆忘煙水裡)
曲:顧嘉煇 / 詞:黃霑 唱:關正傑、關菊英(國語版:青山、張鴻)
《天龍八部之虛竹傳奇》主題曲(萬水千山縱橫)
曲:顧嘉煇 / 詞:黃霑 / 唱:關正傑(國語版:關正傑)
伴隨著戲劇的高收視率,這些港劇的主題曲亦被傳唱於台灣的大街小巷,至今仍讓當年看過這些港劇的人們記憶深刻。雖然當年台灣播映這些港劇時,都會另請台灣的歌手將主題曲翻唱為國語版本,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原汁原味的粵語版本,現在,就讓我們一同來欣賞這些令人回味無窮的「原聲原影」港劇主題曲吧!
同場加映:國語版港劇主題曲串燒
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600318986663114/
峰不二子結局 在 [18冬] 魯邦三世(2018) 24 這結局確實夠豪華XD - 看板C_Chat 的推薦與評價
Ami 問起不二子和魯邦分手的原因,但不二子也答不出答案她自己說,她也不知道自己當初為什麼答應。 但是朝夕相處,日夜相伴, 沒有激情、沒有刺激,你 ... ... <看更多>
峰不二子結局 在 名为峰不二子的女人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不愧是鲁邦看上的女人,有点手腕!次元大介和大姐大的悲剧结局#名为峰 ... ... <看更多>
峰不二子結局 在 Re: [閒聊] 峰不二子已失去了魅力- 看板C_Chat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