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圖文合作 第6集
隔了半年,我最期待的,和高雄在地插畫家宛昀 在台灣高鐵的跨界合作,終於推出最新一篇啦❤
.
每次都期待她會畫出什麼,這次一看到就笑了,用潛水員滑進碗底採海珠當靈感,湯匙是跳板,連蜜蜂造型氧氣筒也好可愛。
.
看了都讓人想多吃幾碗了
(喂!)
_____
高鐵TLife雜誌9月號 小點心大世界 單元 /
主題:粉圓冰
文|郭銘哲 圖|陳宛昀
前言
遠在珍珠奶茶紅透半邊天前,有如盛滿琥珀珠子般的粉圓冰早已攻佔檯面;嚼入嘴中的滑溜口感以及甜蜜糖水香,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消暑滋味。
.
.
主文
暑熱高漲之際,來上一碗單純樸實的粉圓冰,是不少人最享受的降溫良方。好吃的粉圓冰首看當然是粉圓本身,不僅口感Q彈,還要帶有甜香。早年粉圓以純番薯粉手工製作,台灣人很早就懂得利用番薯再加工製品,但何時開始將番薯曬乾後磨製成粉,再做成粉圓已不可考。而自日治時期,由日本人將清冰吃法帶進台灣後,街頭即出現賣粉圓冰小攤,並隨著製冰技術的發達也愈漸普及,爾後更隨著台灣人飲食習慣演變,延伸出更多元吃法。
.
粉圓好壞還會隨製作季節天氣、粉水比例、篩搖次數等變因影響,因此在製作工序中,人工搓揉和過篩是兩個最考驗製作者技術的步驟。通過篩子孔洞搖晃掉落的大量粉塊會完成第一次塑形,接著用手輕柔掐進大量粉塊間繞圈搓動,粉塊受擠壓滾出球狀,再繼續重覆灑粉、補水、過篩的循環,直到粉圓達到理想大小。
.
生粉圓再入滾水煮,煮完得悶,成品透白無色,過程入點黑糖,即可讓粉圓呈琥珀色澤。煮透的粉圓從鍋中舀進到碗中,再加入碎冰,以及以二砂糖熬煮的糖水,即可上桌。糖水配方因人而異,好以各類涼茶、蜂蜜兌食者也有,甚至只加牛奶。臨冬,老一輩時興在柴燒的桂圓湯中兌進仙草汁,做燒粉圓吃。有些人會拿粉角、粉粿同享,堪稱古早味台式剉冰的粉食三寶。
_____
👉 宛昀作品集 請上她的ig
https://reurl.cc/yg7Ogq
👉 我們的圖文合作 全系列6集
https://reurl.cc/VXL2XN
.
#台灣高鐵TLife雜誌
#小點心大世界
#單元作家
小點心大世界單元作家 在 飽島不藏:美食郭銘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高鐵TLife雜誌3月號 #小點心大世界 單元
▪主題:#米香
吃爆米香最好玩的地方,就是看老闆拿著麻布袋把圓筒罩住,醞釀著氣氛高喊:「要爆了喔」,簡直就像魔術般變出來的國民零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郭銘哲 圖|陳宛昀
主文
米香,並非台灣特有,類似吃法,在東亞、印度、美國都看得到,中國則遠在宋朝的《吳郡志·風俗》中即出現過「釜爆糯谷」的描述,然而傳進台灣的時間已不可考,如今盛行於坊間、用金屬製炮筒型器具來爆米的方式,可追溯到1904年的美國聖路易斯世界博覽會,日本則從大正時代開始流行,台灣則是在日治時期現蹤,被稱作是「磅米芳(pōng-bí-phang)」。
.
爆米香的原理,是將生米放進容器中,透過加熱升溫過程,讓米粒內外的氣壓差越來越大,在掀開瞬間膨脹爆開,用白米、糙米、糯米來爆效果都不同,再和入熱麥芽糖膏和炒花生,塑形,分切。
.
除了熱爆,米香也能用炸的,但改用熟飯來取代生米,熟飯必須完全脫水到乾癟,老一輩稱作「米仔乾」,這樣才不會因為拉長油炸時間而導致米心焦硬;家庭式製作則多用鍋炒,白米洗好後,水分瀝淨,下鍋,不加油,直接手工用慢火細細翻拌,直到發出脆裂炒聲和些微鍋巴香氣,一樣下糖和花生,有些人則還會加進薑汁或香菜提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和宛昀其實早在2013年,在我的書《#雄好呷》裡就首次合作,書後面超美的手繪美食地圖折頁,就是出自宛昀之手,喜歡她每次在繪圖時想要傳遞的概念。這次是拿米香來蓋房子也太可愛❤
.
👉 #宛昀作品集請上ig
https://instagram.com/wanyun_4cats?igshid=1r7b19n5ihxq
👉#我和宛昀這系列的圖文合作已到第5集_全部5集圖文連結在這 https://reurl.cc/8G8pYo
.
#台灣高鐵TLife雜誌
#小點心大世界單元作家
小點心大世界單元作家 在 飽島不藏:美食郭銘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高鐵TLife雜誌 #小點心大世界 單元
▪主題:#米血糕
吃米血糕時,最期待遇到口感「軟糯卻不糊爛、還帶著彈口Q勁」的夢幻逸品,這很看料理者對火候的經驗掌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字|郭銘哲 插畫|陳宛昀
以米和進動物新鮮血液蒸炊的米血糕,是台灣市井極其普遍的傳統米食吃法;據傳早期係中南部養鴨人家,見鴨肉清虛滋補,鴨血也不忍浪費,遂物盡其用將米摻入做成鹹點。
.
之後食用者日多,鴨血量不及供應,加上雞血易碎,比重上因此逐漸被豬血取代,而在少數地方還有以鵝血為原料製作的鵝血糕,可見米血糕的普遍性與多樣化。
.
#米種搭配與動物血篩選後的品質,#都是影響米血糕口感的變因。血液因富含蛋白質,容易腐敗,因此愈新鮮製作過程愈不會產生腥臭怪味。當日現作的溫熱米血糕,經過翻攪與揉拌後,血色的飽滿顆粒還會帶著淡淡米香。
.
北部常見的「#豬血糕」,是蒸炊後、浸泡醬汁,再速速滾上花生粉和香菜葉,因為尺寸常常較大且偏長,即走即食要讓糕體不坍塌的關鍵,是糯米中還會再兌上等比例的在來米;南部則習慣稱作「#米血」,最常出現在火鍋店、關東煮或滷味炸物的小攤,甚至作為茶點,吃法千變萬化,蘸醬食用時,有些店家還會提供自製的古早味番茄醬,沾著吃非常爽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和宛昀其實早在2013年,我的作品《#雄好呷》出版時就已合作,書後面超美的手繪美食地圖折頁,就是出自她之手,喜歡她每次在繪圖時所想要傳遞的概念:
.
這次把米糕變成黑田,拿花生粉灌溉出香菜,虧宛昀想得出來,也太可愛!
.
👉 #宛昀作品集請上ig
https://instagram.com/wanyun_4cats?igshid=1r7b19n5ihxq
.
#台灣高鐵TLife雜誌1月號
#小點心大世界單元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