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資訊~認識東京
出國自助旅行,國人首選的國家地區就是日本,前往日本自助旅行大家首選的大多是關東(東京)或是關西地區(京都、大阪、神戶~)。既然「Tokyo U (悠遊東京)」粉絲頁的定位是以「東京」為主,當然就要好好介紹一下「東京」,讓大家認識一下囉!
「東京」是江戶時代德川幕府結束後,明治天皇與新政府遷移至江戶時,為了表示不放棄原來的京城「京都」,而把德川幕府的居住城「江戶」改名為「東京」。意思是從「京都」地理位置看來,「東京」是位於東方的另一個京城,但實質上在當時已經是日本首都了。
東京還有一個稱呼~「東京大都市圈」,或稱之為「首都圈」,它所指的是以首都「東京」為中心的都會區。也稱為「東京圈」(とうきょうけん)或「東京都市圈」(とうきょうとしけん)。「東京大都市圈」涵蓋範圍包括東京都、神奈川縣、千葉縣、埼玉縣,因此又稱為「一都三縣」。
東京都轄有23區、26市、5町、8村,實務上,東京都可分為3大構成區塊,分別為東京都區部、多摩地域與東京都島嶼部(簡稱島嶼部)。東京都區部包括所有23個特別區,也是一般我們提到的「東京」範圍。多摩地域則是指東京都區部以外的部分,包括26市、3町、1村。島嶼部則包括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太平洋上的島嶼。多摩地方和島嶼部合稱為「東京都下」。
「東京都區部」是指日本東京都的「特別區」(共23個)所構成之地區,一般習慣稱之為「東京23區」,總面積為627.57平方公里,人口約964萬人。(2019年10月統計)
而東京23區是特別行政區,分別有西部(16區)~千代田區、中央區、港區、新宿區、文京區、品川區、目黑區、大田區、世田谷區、涉谷區、中野區、杉並區、豐島區、北區、板橋區、練馬區及東部(7區)~台東區、墨田區、江東區、荒川區、足立區、葛飾區、江戶川區。
而「都心」指的是中心區域的千代田區、中央區、港區。
對應「都心」,東京都境內共有7個副都心~~「新宿副都心」、「池袋副都心」、「涉谷副都心」、「上野淺草副都心」、「錦系町龜戶副都心」、「大崎副都心」、「東京臨海副都心」。
了解上述的地理位置,也可以有效地去做好東京自助旅行的規劃與安排。若是以台灣的地理位置概念來看,「東京都區部」總面積為627.57平方公里,台北市的總面積是271.8平方公里,大約是台北市的2.3倍,也大概是台北市加上新北市圍繞台北市的十個人口精華區(例如:板橋、三重、新莊、新店、中永和~~等)的面積。
東京一個副都心就像是一個精華區,每個副都心就可以讓我們花上一整天的時間悠遊其中(包括景點欣賞、博物館、美食品嚐、購物血拼~~)了解這些會有助於自助旅行的行程規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錄低香港 Doc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思浩大談日本增福火炭路,為人類洗涮罪孽!(大家真風騷初七) 日本國(日語:日本国/にっぽんこく、にほんこく Nippon-koku, Nihon-koku */?),通稱日本,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座島嶼組成[10],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11...
小笠原群島人口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東北亞 #日本 #東京都 #都市發展 #都市地理 🇯🇵
離開首都就給你300萬:「黑洞」東京,正在吞噬日本
日本為地方經濟發展,可謂是操碎了心。
其中,一個大招是,日本從今年開始實行補貼政策,重金“請君離京”,對願意遷出東京的人提供最高3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8.5萬)的“好處費”。
砸重金「趕人」,日本政府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
要知道,在日本連續9年人口負增長的大環境下,東京都市圈卻22年人口正增長,遷入人口連續4年超過10萬。
相比之下,中小城市和鄉村地區人口大幅減少,連傳統比肩東京的名古屋、大阪都市圈已經連續5年人口淨流出。
即便有如此高額的補貼製度,日本高層仍然擔心國民會不買賬。因為,日本人的心和肉體,早已在東京都市圈生根發芽。
東京都市圈,正在像一個黑洞,吞噬著周邊的一切。
1. 很小的日本,很大的東京
與中國比起來,日本國土面積顯然不值一提。但東京都市圈可是當仁不讓的遠東乃至亞洲第一,連紐約、倫敦等都市圈也稍遜一籌。
要想瞭解東京都市圈,還得從東京和東京都講起。
東京,是一個曆史概念,也是實際上日本的首都(但沒有法律規定),由23個區級行政區組成,面積623平方公里。而東京都,則是在東京23區的基礎上加上多摩地方、小笠原群島等地區,是日本的一級行政區,面積2100多平方公里。
至於東京都市圈,則要大多了,由東京都、琦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組成,俗稱「一都三縣」,總面積近1.36萬平方公里。
據保守估計,2016年東京都市圈的總人口就已接近4000萬,日本總人口也就1.2億多,也就是說3個日本人里就有1個生活在東京都市圈。至於GDP,東京都市圈突破2萬億美元,占日本全國的約40%。
東京都市圈的核心區域——東京都,2018年GDP規模預計突破1萬億美元,占到日本經濟總量的1/5;人口約為1400萬,占日本總人口的10%以上,但面積只有日本陸地面積的0.6%。
和中國對比下,可能有更直觀的感受。
深圳是中國最有活力的城市,和東京都面積、人口規模都很相近,但東京都經濟產出是深圳的近2.8倍。
再拿東京都市圈的最核心區——東京來說,數據更加恐怖。2017年,擁有1700餘家公司總部,其中年人均收入超過1000萬日元(約為人民幣60萬)的公司就有52家。
無論是在人口還是經濟總量上,東京都市圈都是日本獨一份的存在。以東京、東京都為核心,向周邊擴展的東京都市圈,已然成為日本區域格局中的巨無霸。
2. 新幹線造就的大都市圈
為此,人們專門發明了一個詞彙:東京一極集中。
產生這種後果的原因很多,但和日本人引以為豪的新幹線密不可分。
日本是世界高鐵的起源。1964年,當不少的歐洲國家還在使用蒸汽火車哢嚓哢嚓地前行時,日本的第一條新幹線(東京—大阪)已正式通車。
東京到大阪,單程513公里,新幹線通車後,車程從7個小時立即縮短為4個小時,如今更減少到2小時25分鍾。
對於日本戰後經濟的複蘇與騰飛,新幹線可謂是功不可沒。
插一下小段。1978年10月26日,鄧公出訪日本,日方安排他體驗了一把「光」號新幹線。
親身感受到日本新幹線的舒適與便捷,加上當時正在極力推行中國改革開放,他有感而發:「就感覺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所以我們現在更合適了,我們現在更合適坐這樣的車」。
以新幹線為代表的日本經濟,在此後的三四十年里,和中國經濟的騰飛一起構成了東亞的奇蹟。
新幹線可以在4小時之內將京濱、中京、阪神工商業地帶及中間城市連接起來,帶來了人口、技術、經貿的高速流通。
據統計,1982年通向仙台、岩手的東北新幹線開通後,沿線城市的人口和企業分別增加了30%和45%,地方財政收入也水漲船高。
但新幹線在推動日本經濟實力節節攀升之際,東京都市圈一家獨大的格局,也悄然生成。
新幹線的設計,初衷是為促進地域的經濟活性,拉動關西地區發展。但由於周邊配套設施沒跟上,地方沒有足夠的稅收去開發偏遠地區,新幹線修通後,關西企業的勞動者反而被東京高度發達的經濟所吸引,大量向東京聚集。
在新幹線修建之前,以大阪為首的關西重鎮一直是日本東西部地區人流、貨運的聚集地。可是,隨著新幹線修建,關西交通樞紐地位大減價扣,很多地方不用經過大阪,就可以直接向東京轉移。
並且,新幹線逐漸連成一個體系之後,東京和周邊地區的「時間距離」和「經濟距離」大大縮短。東京上班,郊區生活變得越來越普遍,最終,東京的實際範圍不斷擴大,形成了如今龐大的東京都市圈。
英國《衛報》曾經評論稱,新幹線出現將全國勞動力吸引到東京,日本越來越多的地區成為「首都的臥室」。
1964—1969年,東京都市圈平均每年流入35萬人,比名古屋圈的17萬和大阪圈的5.5萬加起來還多。1969—1987年,在名古屋圈人口流入停滯、大阪圈人口出現淨流出的情況下,東京都市圈每年的人口流入仍然接近5萬。
從1987年至今,東京都市圈更是一枝獨秀,人口流入再次大幅增加,遠超名古屋圈和大阪圈。
3. 「吸血」的東京
縱觀如今的日本區域格局,東京都市圈毫無疑問是實打實的江湖大哥,大有孤獨求敗之感。
然而,在這位大哥絕代風華的背後,它的小弟們苦不堪言,日本各中小城市的衰落問題日益嚴重。
日本許多村鎮年輕人數量銳減、空房數量猛增,正在逐漸變成鬼城,甚至將會在不久的未來完全消失。
一些地方為了活下去,甚至打出了送房、送錢的活動,借此吸引年輕人的回歸,但收效甚微。
沒有了人,企業自然也就沒有了繼續待下去的勇氣。據有關研究,東海道新幹線開通以後,不少在大阪註冊的企業逐步把自己的部分總部職能遷至東京,成為實際上的“二總部製”。
更有甚者,乾脆把企業整體打包,遷往東京。
1965年大阪企業員工有53.9%工作地點是在大阪,而到了1997年這一比例已經降至23.2%。與此相反,原本總部就在東京的企業員工,工作地點在東京的比例從70%多升至90%以上。
從就業人數來看,2010—2016年,日本全國新增183萬就業人員,其中東京圈就占到了132萬人,比例高達72%。
更嚴重的是,東京圈獨大不僅嚴重影響了其他城市的生存,還產生了一系列的大城市病。
首先就是擁堵,有日媒曾經統計,在東京銀座的一個十字路口,一次紅綠燈的換燈時間,最多有3000多人交互通過路口。
人口密集,也造成了停車位稀缺。東京最便宜的停車位,一個小時也要800日元(約合人民幣50元)。
其次,高房價問題再次凸顯。20世紀九十年代房產大泡沫破裂以後,東京的房價雖然有所收斂,但仍然不是一般人能維持得起的。2018年東京圈市中心住宅平均價格達5926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55萬)。
日本中產階級年收入在21萬左右,這相當於他們不吃不喝17年才能買到一個落腳之處。
東京都市圈不斷擴張,對日本的整體經濟打擊也是巨大的。有些日本學者還曾半擔擾半開玩笑地指出,照這樣下去,日本人都將成為「東京人」,而日本國也可以改稱「東京國」了。
甚至有人認為,如果東京不幸發生一場大地震,那麼整個日本的經濟就毀了一半。
4. 結語
日本新幹線建設,在初期確實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刺激作用,也促進了戰後日本經濟的再啟航。
但是,問題也開始出現,那就是東京都市圈的獨大與寂寞。新幹線不僅沒有將東京的知識技術輸送到各地,反而產生了強大的虹吸效應,不斷掠奪著日本各地的資源,導致了中小城市衰敗。
1972年,日本田中角榮政府就發現了問題苗頭,推出「新25萬人口城市」。1987年,又打造「多極分散型」國土結構……
但最終,東京這頭猛獸養大後,再也關不進籠子裡了。
龐大的東京都市圈,終歸不能代替日本整個國家,反而引發一系列問題,製約經濟長遠健康發展。
這恐怕是政策製定者,始料未及的。
小笠原群島人口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日本科幻動畫《航艦藍天號》原名《宇宙空母ブルーノア》(宇宙航艦 Blue Noah),由西崎義展擔任企畫、原案、製作,飯島敬擔任製作人,棚橋一徳與勝間田具治擔任監督,小泉謙三任擔任總作畫監督,於1979年10月13日至1980年3月29日在日本讀賣電視台首播,共24集,除了第1集是2小時的週六特集外,其餘每集為30分鐘,之後在其他地區播出時,第1集常被分割成4集,而變成全部27集。
華視在1981年播映中文配音版,播出時間為1981年7月23日至8月21日期間的週一到週五與8月26日、9月2日的下午6點到6點半,共播出24集。由於當時中視正在播出人氣動畫《科學小飛俠》的續集《旋風小飛俠》(1981年7月22日至1982年6月4日首播中文配音版),因此對《航艦藍天號》有印象的人並不多。
《航艦藍天號》是西崎義展繼創下高收視率的《宇宙戰艦》(宇宙戦艦ヤマト)之後,再次製作的海洋冒險、戰爭科幻動畫作品,因此受到日本以外許多地區的青睞,包括英國、義大利、希臘、瑞典、西班牙、中東、芬蘭、北美、俄羅斯都有播出,英文片名為《Thundersub》。
值得一提的是,享有「動畫歌之帝王」美譽的知名動畫歌曲歌手水木一郎(唱過無敵鐵金剛、假面騎士的主題曲)在《航艦藍天號》裡首次嘗試為動畫人物配音(聲優),所配音的角色是藍天號第二航空隊長飛鷹翔。
故事敘述1999年7月的時候,從外太空飛來一個高譚(ゴドム Gotham)帝國製造的人造行星,停在地球公轉的軌道上,並且跑出來一群高譚人攻打地球,佔領了地球還造成九成的地球人口喪生!倖存的人類組成了一個名為「火星」(マルス Mars)地球救援組織,在地球上共有九處「反抗」基地。
位於日本小笠原群島的海洋開發研究中心(Point N1)正在祕密建造戰略航空母艦「藍天號」(ブルーノア Blue Noah),由於人類面臨了巨大危機,藍天號被迫在只完成9成的狀態下緊急出動,目標是摧毀葛多姆人在太平洋各地建造的基地,將地球從高譚人手中奪回。
途中行經大西洋,發現位於百慕達的原子物理學研究中心(Point N9)安然無恙,而他們正在建造的反重力引擎裝備,可用來擊退停在地球公轉軌道上的人造行星,於是藍天號立刻往該處前進。
故事主角日下真,在廢墟遇到少女土門慶及其友人和泉洋,一同從遭受高譚人攻擊破壞的首都逃出,並抵達 Point N1。
日下真的父親日下健次郎博士是航艦藍天號的設計者,並參與了藍天號的祕密建造,他不幸地遭到高譚人攻擊,在死前把啟動藍天號的語音控制器交給了日下真,並留下「那裡有地球的未來」與「藍色諾亞」之遺言,後來日下真使用控制器打開了進入藍天號的門,並對著控制器說出「藍色諾亞」而順利啟動了藍天號。
於是,小型潛水艦席拉(シイラ Sheila)的艦長清水忠治(亦為藍天號戰務長)在藍天號艦長土門銳(土門慶之父)的嚴格指導下,帶領多明尼哥(第一航空隊長)、飛鷹翔(第二航空隊長)、迦毗羅(カピラ)等人,駕駛著航艦藍天號,展開了與高譚人一場又一場的戰鬥!
航艦「藍天號」是一艘基準排水量17萬噸、全長360公尺的超大型可潛水戰鬥型航空母艦,原艦名藍色諾亞(Blue Noah)取自聖經裡的「諾亞方舟」,意謂承載著人類的最後希望。藍天號搭載核融合引擎驅動,最高速度為為水上50 浬/時、水中60 浬/時,可潛深度達到2500公尺。
藍天號裝備了各式先進武器,包括魚雷飛彈、加特林機砲、對空雷射砲、超音波鎗、煙囪狀的中性子光線砲⋯等,主力武裝的主砲平時藏身於甲板下方,要進行攻擊時才會伸出甲板,屬於伸縮式的砲身。
此外,艦首還裝備了藍天號的最終兵器「反陽子砲」(台譯:反陽質子砲),其威力非常強大,可以一擊破壞高譚人的要塞,不過在發射之後,全艦機能會停止運作約10分鐘,而令藍天號處於無力反擊的危險狀態,因此不到最後關頭,是不會發射反陽子砲的。
淚滴型的小型潛水艦「席拉」收納在藍天號艦首下方,全長120公尺,最高速度為水上35浬/時、水中70浬/時。
《航艦藍天號》
我們是一群勇敢小英雄
乘風破浪到海洋
為地球安全犧牲奮鬥
團結在一起最堅強
服從命令守紀律
決心打敗外星人
弟兄們 努力啊
挺起我們的胸膛
藍天號 多雄壯
拯救地球保家邦
藍天號多雄壯
拯救地球保家邦
小笠原群島人口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思浩大談日本增福火炭路,為人類洗涮罪孽!(大家真風騷初七)
日本國(日語:日本国/にっぽんこく、にほんこく Nippon-koku, Nihon-koku */?),通稱日本,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座島嶼組成[10],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11]。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東海等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屬遠東,東北接千島群島,西南面臺灣及中國大陸東部。人口達1.26億[6],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人居住於首都東京及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12]。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國家及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管[13]。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建國[14],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革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權體制,文化上則深受中國隋唐兩代之影響。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幕府等數個武士階級政權實際統治,期間包括了政治紛亂的南北朝與戰國時代...
#中國 #新年 #英文 #演唱會 #中國人 #係咪有 #係邊個 #係呢個 #係咁樣 #唔講 #人類 #日本人 #同一時間 #電視城 #郭晉安 #得唔得 #去日本 #我記得 #審死官 #行過去 #敗家仔 #思浩 #講呢啲 #魔術表演
00:00:04 去日本
00:02:26 演唱會
00:05:02 日本人
00:06:10 新年
00:06:27 中國
00:07:07 行過去
00:10:08 英文
00:14:13 電視城
00:15:15 得唔得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iKvICT1agM/hqdefault.jpg)
小笠原群島人口 在 小笠原群島 - 中文百科知識 的相關結果
中文名:小笠原群島; 別名:小笠原諸島、おがさわらしょとう; 所在位置:太平洋西部; 面積:104.41平方公里; 人口:2,361(1990). 所屬地區:日本東京都小笠原村 ... ... <看更多>
小笠原群島人口 在 小笠原群島迎回歸日本50周年安倍親自登島視察 的相關結果
1968年回歸日本後,該群島因環境優美,再加上歐美文化同日本文化的交織碰撞所形成的開放氛圍吸引了年輕人,最近10年的人口增加了約1成,2016年的數據顯示 ... ... <看更多>
小笠原群島人口 在 小笠原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小笠原村(日語:小笠原村/おがさわらむら Ogasawara mura */?),由東京都小笠原支廳管轄。該村位於東京市區以南1,000多公里,由小笠原群島所組成,為東京都內最南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