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今日,他的爭議仍然不斷。討厭他的人說他的藝術膚淺無趣;欣賞他的人則認為他不但改變了世人看待藝術的方式,還在攝影、電影及消費文化等領域做出了無可比擬的巨大貢獻⋯
#普普藝術教父 #安迪沃荷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02的網紅一大粒人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歡迎訂閱我的 YouTube頻道➨ http://bit.ly/Mrsferrari 別忘了把"🔔"打開接收新片消息 ❤️ Caffè Florian di Venizia - 威尼斯花神咖啡 創立於1720年12月29日近三個世紀的歷史,是歐洲歷史最悠久的咖啡館,也是世界最美的十間咖啡館之一...
安迪沃荷電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你是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和希斯萊傑(Heath Ledger)的粉絲,還真應該看看這部由陶德海恩斯(Todd Haynes)所編劇與導演的《搖滾啟示錄》(I’m Not There, 2007),這是部關於曾於2016年打敗呼聲最高的村上春樹,首次由搖滾音樂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巴布.迪倫(Bob Dylan, 1941- )。
不過,《搖滾啟示錄》不只有上述巨星,還有蝙蝠俠貝爾先生(Christian Bale)、李察吉爾(Richard Gere)、班維蕭(Ben Whishaw)、密雪兒威廉斯(Michelle Williams)、茱利安摩爾(Julianne Moore)等等,堪稱眾星雲集。
#搖滾啟示錄讓解釋為何迪倫得獎
在201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已經七次入圍卻尚未得獎的村上,是最有可能獲獎的作者,當時英國網路博弈公司立博(Ladbrokes),以賠率預估諾貝爾獎得主,應該就是村上了。殊不知,最沒讓人意料到的歌手迪倫,竟是最後贏家。
當時諾貝爾獎給迪倫的評語是 "for having created new poetic expressions within the great American song tradition”。不過,或許對於從小就是看村上小說的你來說,心中多少還是有疑惑,為何都已經七次入圍了,還不給村上機會呢?那麼,《搖滾啟示錄》應該是那部可以當作認識迪倫,以及解惑他為何有資格獲獎的仿傳記電影(不完全是傳記,是種象徵性的傳記故事)。
.
#六個分身與一個本尊
《搖滾啟示錄》是個很詩意的傳記故事,迪倫真正出現的畫面短短數分鐘,其他時間都是由某種迪倫的性格側身作為代表,分別由六種分身,飾演不同時期與不同面向的迪倫,綜合起來,剛好就是就是一個全面性的音樂詩人。
迪倫的六個分身,加上電影最後才出現的本尊,總結七人,剛好呼應電影中迪倫不斷被問及的莎士比亞,以及莎士比亞在《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中以「日月水火金木土星」象徵的「人生舞台上七段生命理論」(Seven Ages Of Man)。
這六位迪倫的分身分別是:詩人、先知、虛偽者、亡命之徒、搖滾殉道者、和電音之星。
.
#布蘭琪是位男神
《搖滾啟示錄》在2007-08獲得多項提名,絕大部分都是因為飾演迪倫分身之一的凱特布蘭琪,她那酷帥到讓人幾乎忘記她是位女神、也幾乎就要讓人愛上的男神模樣,真心讓人佩服。
《搖滾啟示錄》的六個迪倫分身其中,最符合迪倫外在具象的分身,就是布蘭琪所飾演的 Jude Quinn,一個偏執傲慢又才氣縱橫的搖滾音樂家。
.
#叛逆與垮掉
Jude 曾經在羅德島的新港音樂節唱歌,他的另類歌詞與唱法,讓保守派無法接受而對他惡言相向,但是,也使得成群叛逆的少年為之瘋狂、爭相模仿。
銳不可擋的 Jude,也穿梭於60年代的藝術名人之間,從安迪沃荷(Andy Warhol)、名媛 Coco Rivington(威廉斯飾演)、直到代表「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的詩人艾倫金斯保(Allen Ginsburg)。當他留連於紐約與倫敦的藝文界時,不只讓女人傾心、傷心,也留給藝術家靈感。
.
#邪惡的代表
布蘭琪飾演的迪倫,名字叫做Jude,Jude 諧音 Judas,暗示迪倫的性格:反骨、顛覆、故意、睥睨、瘋狂、又敗德。然而,因為如此特質,讓傳承於法國詩人蘭波的當代詩人金斯保,格外心生喜愛與崇拜,當 Jude 待在倫敦時,金斯保還特意騎著機車追趕 Jude 的保母車,堅持前來相見,一定要與他聊聊。
在《搖滾啟示錄》,編導海恩斯透過當代的藝術家與文學家,烘托迪倫與文學的連結,也透過迪倫與當代文學家的互動,產生他與歷代文學藝術家與詩人的一脈相承。
.
#迪倫與文學家的連結
例如,由法國詩人蘭波、英國詩人金斯保,一直到美國吟遊詩人迪倫,他們都是革命、邪惡、與反叛的傳承。
他們無懼於刻畫內心的黑暗與對社會不滿的年輕語言,他們陳述社會現實中的卑鄙齷齪,無畏父執權力的高牆,也張膽對抗宗教道德的諍言。他們的作品在一生產之初,就被冠上「邪惡」的評語,被認為是正常理智社會的「叛徒」,是種敗壞的象徵。
.
#座標性的歷史人物
迪倫這個名字,不屬於一個人,而是個座標性的歷史人物。透過小男孩 Woody 這個分身,迪倫明白他必須「活在自己的時代(Live your own time.)」,寫出自己的關懷,唱著自己的歌。
「活在自己的時代」意味著迪倫必須面對他所處的歷史空間,以自己的時空作為創作的題材。迪倫開始正式歌手的生涯,大約是從 1960,歷經甘迺迪(John F. Kennedy, 1917-63)與詹森(Lyndon B. Johnson, 1908-73)兩任總統,將近十年,這是美國最為不平靜又充滿內憂外患的時代。
迪倫的歌詞,就是關於這個時期的美國,有冷戰、越戰、女性民權運動、黑人民權運動、黑豹黨領袖被刺殺等等。他的歌曲包含美國的歷史,反應美國的社會文化,書寫出生活在這個時空下的人生與反思。
.
#為藝術而藝術
「一直改變」與「不斷顛覆」就成了迪倫的生命主題,這也是為何他不滿足於明明已是大受歡迎的民謠歌手,硬是要挑戰粉絲的極限。從「自由—感到不自由—逃離—踰越—再自由」,就成了他的生命循環,也成了「我不在那兒」的現實。
他是典型「為藝術而藝術」的詩人,於是,詩中沒有所謂的道德規矩與主流價值,因為「道德是大腦的缺陷(Morality is the weakness of the brain.)」。
.
#上帝已死的精神
宗教在他眼裡同樣也是不足一提,他不僅不在乎嚴格的天主教出生背景,還倡言「別再說神了!別再提神了!人就是王,人就是神。(No more gods! no more gods! Man is King, Man is God.)」。唯美又褻瀆的詩就是他不斷實驗與越界,以及實踐無神論與自由主義的果實。
.
#不斷改變才能自由的搖滾精神
在二十世紀末的搖滾時代,並非只有迪倫一位搖滾歌手是以「不在那兒」的叛逆越界大玩地獄創作。許多搖滾歌手同樣也是不斷踰越道德、挑戰界線。或許就是因為成功詮釋「不斷改變才能一直自由」的搖滾精神(rolling stone),《搖滾啟示錄》才會成為 2007 眾多評論家心目中的好電影。
.
.
#每天陪你宅在家看一部好電影Day72
#第45部電影
#2021年7月25日
#搖滾啟示錄
#BobDylan
#ImNotThere
#CateBlanchett
#2007年的冷門好電影
安迪沃荷電影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很多人問我,今年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首推什麼片,我的答案都只有一個,那就是約拿斯.梅卡斯的《追憶立陶宛之旅》。首次與VERSE雜誌合作,關於該片的背景介紹與評析的全文如下。)
.
在美國做前衛創作的前衛電影大師約拿斯.梅卡斯(Jonas Mekas),大概始料未及自己的「私電影」不僅飄洋過海到了東洋,甚至從此改寫了日本電影人對紀錄片的認知。
.
日本影評人、學者那田尚史曾在論述日本紀錄片發展史時提出「前梅卡斯時代」和「後梅卡斯時代」,至於前後的分野,指的並非是他的出生前後,而是其代表作《追憶立陶宛之旅 Reminiscences of a Journey to Lithuania》(1972)在被引介到日本之前與之後。
.
依照那田尚史的論點,日本過去對紀錄片的創作,必然是要記述「反常時空」,例如小川紳介的《三里塚》系列和今村昌平的《人間蒸發》(1967)。但在《追憶立陶宛之旅》進入日本之後,日本電影工作者大為驚嘆所為純粹日常的生活記述所蘊含的力量,對紀錄片的觀點由此改變,催生出的作品包括鈴木志郎康的《日落印象》(1975),對沖繩導演高嶺剛尤其影響至深。在本屆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之中,同置梅卡斯與高嶺剛專題放映,相互參照,亦能發覺作品之中的精神共同處。
.
約拿斯.梅卡斯於1922年出生於立陶宛東北部帕涅韋日斯縣的小村落塞梅尼史基艾。在他18歲那年,立陶宛遭到蘇聯侵佔,立陶宛人對此或許感到麻痺,因為這個小國在20世紀初以來,便屢屢成為列強盤中飧。
.
1795年起,立陶宛便隸屬於沙俄版圖,一戰期間被德國佔領,於1918年取得獨立後,首府維爾紐斯又被波蘭強據。立國人可說永無寧日。而蘇聯大軍在1940年進駐立陶宛的隔年就爆發德蘇戰爭,立陶宛疆土被歸於納粹德國麾下。
.
年輕的梅卡斯對獨裁專制(無論是納粹抑或蘇聯)感到憤恨,經常透過打字機記述自己對時局的不滿,一次打字機意外遭竊,深怕遭到清算,只好帶著阿道法斯.梅卡斯(Adolfas Mekas)逃亡他地。卻在途中被納粹⋯⋯(詳全文請點下列連結)
.
.
本文重點
●約拿斯.梅卡斯遭遇到了什麼樣的納粹迫害?
●梅卡斯與安迪.沃荷等藝術家有何淵源?
●為何立場反共的約拿斯會遭到蘇聯的熱情款待?
●《追憶立陶宛之旅》之中有哪幾個層次可以欣賞?
.
https://www.verse.com.tw/article/tidf-reminiscences-of-a-journey-to-lithuania?fbclid=IwAR2wG45GxPOQgOsocEKpOu9FeiT7-vAGCWEzh9lHf14r9C-Zc24v6NSBoD4
回不去的《追憶立陶宛之旅》:逃亡藝術家以私電影擁抱鄉愁
VERSE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Taiw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 - TIDF
安迪沃荷電影 在 一大粒人妻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歡迎訂閱我的 YouTube頻道➨ http://bit.ly/Mrsferrari
別忘了把"🔔"打開接收新片消息 ❤️
Caffè Florian di Venizia - 威尼斯花神咖啡
創立於1720年12月29日近三個世紀的歷史,是歐洲歷史最悠久的咖啡館,也是世界最美的十間咖啡館之一。
坐落在威尼斯聖馬可廣場(St. Mark’s Square)新行政官邸拱廊下,「Come ! Let’s go to Florian!」是一句在威尼斯三百年來的日常用語,所以這裡又有「威尼斯的客廳」之稱~
Caffè Florian 自開業以來,經常被傑出的客戶光顧。
如伊莉莎白女王、Coco Chanel、海明威、馬克吐溫、安迪沃荷、查理卓別林、浪漫文學泰斗:拜倫等大人物造訪的咖啡館,就連義大利著名「追尋女色的風流才子」Casanova 也在此追尋女性伴侶, 這裡是許多貴族、大使、商人、財主、文學家和藝術家交換情報與八卦的殿堂,從國家大事到當地謠言和最新時尚,流連在Florian桌間討論他們獨立和自由的想法。
創立者佛洛里安Floriano Francesconi 本來將此命名為「威尼斯凱旋勝利咖啡 Alla Venezia Trionfante」,但後來因為威尼斯被奧地利統治,名字不能太誇張,加上威尼斯人習慣叫他Florian的咖啡店,因此更名為「Florian」,因爲當時威尼斯是重要的貿易港口,所以他們能獲取來自東方,馬爾維薩,賽普勒斯和希臘最好香料的咖啡,所以在當時非常出色 ~
在18世紀中葉,花神咖啡擴大到四個房間。
名人廳(Sala degli Uomini Illustri)有十位威尼斯名人的肖像,其中包括馬可波羅。
參議院廳(Sala del Senato)的壁畫描繪藝術和科學世界的場景,主題為「進步與文明引導世界」。
中國廳(Sala Cinese)和東方廳(Sala Orientale)的靈感來自遠東。
四季廳(Sala delle Stagioni)或鏡廳(Sale degli Specchi)裝飾著代表四季的女人。
自由廳(Sala Liberty)則是在20世紀初增加的。
Florian採用歐式傳統的咖啡音樂會現場演奏,當你坐在花神咖啡的戶外舞台時可能會發現自己邊圍繞著電影明星與各個領域的名人
這天踏進Florian,彷彿走入華麗的19世紀威尼斯最璀璨的時代。拜占庭式的垂墜燈飾與美麗的天花板彩繪呈現出的百年歷史,完全看不出任何老舊反而顯得非常氣派 , 牆壁上掛著的人物肖像畫,雕花鏡、雕塑也裝飾的恰如其分,每間房間使用了紅絲絨布料的沙發座,木質小桌上放著銀托盤,整個彌漫著宮廷的華貴雍容氣質。
你可以選擇戶外座或靠近戶外的窗邊座位ㄧ邊享受現場演奏的音樂, 也可以座在室內享用咖啡 ~ 內用用餐會酌收6歐元的座位/音樂費。而Caffe Florian弗洛里安咖啡館不只售有咖啡,也販售香水、配件等物。
由於Florian太有名,每天都吸引大批客人來訪,所以要進入咖啡館可能需要排隊等待。
不過能在威尼斯坐在3百年歷史的咖啡館裡,望著聖馬可廣場上走過人群,享受暄鬧中的愜意時光,是非常美好的體驗~
✔︎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09:00-00:00
✔︎ 地址:Piazza San Marco, 57, 30124 Venezia
✔︎ 官網:https://www.caffeflorian.com/en/
喜歡一大粒人妻的影片嗎? 記得訂閱頻道!
Vlog 影片每3天上新片,讓你從更日常的角度了解義大利喔!
💋 你懂ㄧ大粒人妻的義式嗎?更多關於義大利與人妻的義大利小生活動態
▒⑅ ʟɪғᴇ / ᴛʀᴀᴠᴇʟ / ʙᴇᴀᴜᴛʏ / sʜᴏᴘᴘɪɴɢ ⑅▒
#你懂一大粒人妻的義式嗎 #venice #venizia #caffeflorian #花神咖啡 #威尼斯花神咖啡 #威尼斯 #威尼斯遊記 #義大利旅遊 #威尼斯旅遊 #義大利 #ITALY #異國婚姻
安迪沃荷電影 在 iamSharaLi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導:廖人帥
詞:管啟源/林逸欣 曲:于京延
「我比我自己更倔強!」
2012年,華語藝能界全才新人王 林逸欣!莎拉公主向前走,為自己出征!
小提琴是她最好的朋友,鋼琴是陪伴長大的玩具,古箏是信手攆來的樂趣,木吉他跟電吉他則是祕密武器。畢業自師大音樂系的Shara林逸欣,氣質出眾、外型亮眼,是網路炙手可熱的焦點超正才女,藝能界期待已久的全才新人王,被網友們冠上「莎拉公主」的封號,一舉一動都引發話題。現在,她挾帶近千萬點閱率的人氣與音樂實力,2012年,終於正式在音樂事業跨出第一步,Shara林逸欣即將推出首張個人專輯《作對》。
20歲時在校園被挖掘,一路上林逸欣不斷挑戰自己。出道三年,主演電影「夏天協奏曲」、電視劇「艋舺耀輝」、「粉愛粉愛你」,主持行腳節目「台灣腳逛大陸」,多支廣告代言與MV拍攝,累積了不少演藝上的作品,獨缺音樂上的成績單。2011年,林逸欣以「一人樂坊」左右開弓的影片,同時彈奏三種樂器展現過人的音樂才華,在Youtube創下八百多萬的點閱人次,甚至連國際媒體都慕名前來採訪。2012年,Shara林逸欣沒有忘記最愛的音樂,悄悄啓動出片計畫,要向大家證明自己的音樂實力!
傳統與現代的音樂衝突,莎拉公主引發內心風暴!林逸欣和自己「作對」!?
足足兩年的音樂長征,磨出林逸欣的音樂路
當古典靈魂遇見搖滾音樂,林逸欣大呼「找自己」的過程大不易!
儘管出身學院派教育,擁有深厚的古典音樂底子,剛開始時,林逸欣卻一度在專輯的音樂方向上面迷路。該怎麼把古典音樂的元素,放進流行歌曲裡,林逸欣把練琴要求完美的態度也帶進了專輯製作,怎麼拿捏過去經驗,化成全新的樂風?為了這個課題,老闆陳子鴻,足足磨了林逸欣長達兩年的時間,讓林逸欣好好摸索。她大呼「找自己」的過程實在不容易!坦承花了很多時間「跟自己作對」,光是處理糾結的「內心風暴」就傷透腦筋。專輯《作對》首支曝光的同名單曲《作對》,就是在訴說林逸欣這段「音樂長征」的心路歷程。
大氣磅礡的小提琴拉開歌曲序幕,鋼琴、古箏、大鼓聲響齊下,獨奏的提琴聲為《作對》注入專屬林逸欣的古典氣息,勾著聽眾繼續跟隨歌曲前進。林逸欣的嗓音清甜,卻透露堅毅,唱著童話故事般的歌詞,唱出提琴手的一段冒險情節。
《作對》大膽選用電氣化的音樂基調,背景甫以戲劇感十足的絃樂襯底。中段間奏,除了小提琴的旋律之外,更添入電吉他的伴奏,巧妙並置各項樂器,流行電氣搖滾包覆著古典樂的元素,林逸欣用音樂證明,她克服了難關,找到了傳統與現代的平衡點,製造出專屬自己的音樂可能性!
一如歌詞裡她唱著:「白與黑\無所謂\我和自己作對\不讓夢枯萎,錯或對\不是罪\沒有什麼絕對\我跨越(粉碎)不存在的界限」。不僅僅是訴說音樂上的突破,也唱出林逸欣對未來的決心。個性不服輸的林逸欣,經歷三年的磨鍊與蛻變,現在正像蝴蝶一般,破繭而出。莎拉公主為自己出征,要用音樂拿下更多的演藝版圖。
安迪沃荷曾經這麼說過:「在未來,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名15分鐘」,網路的超人氣,讓林逸欣獲得了寶貴的成名機會,不過,那短暫的一刻鐘已經是過去式,而屬於她的未來才正要開始!林逸欣2012年首張個人大碟《作對》,8/6勇敢發行!
►博客來售票:(奇幻音樂會門票+作對專輯)套票限量發售中!
http://tickets.books.com.tw/progshow/03010101448369
►Shara林逸欣官方Facebook粉絲頁
http://www.facebook.com/iamSharaLin
►喜歡音樂官方網站
http://www.enjoymusicworl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