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採訪日本大分縣二戰時代平民的《被遺忘的人群:神風特攻隊員、助產士、學生、教師,日本平民的二戰歷史記憶》。
(我這幾天還擷取了部分我覺得特別的段落讓大家先睹為外。)
這本書值得提到的地方很多,對我來說,印象深刻的部分有二。
第一,就是日本對二戰的記憶其實很多人是從與美國作戰才開始逐漸清晰。
但大家也都知道(不知道我也真的不能說啥了),早在1941年的太平洋戰爭開打前,中日雙方在1937年就已經爆發了全面戰爭。
事實上,日本在太平洋戰爭初期之所以對美國占上風,一方面是蓄謀已久的出其不意,在珍珠港把美國太平洋艦隊炸了重傷,所以美國初期在兵力上是劣勢作戰。
但另一方面,日本的海軍航空兵可是歷經中日戰爭的戰爭經驗,在見識以及實務操作上,跟承平已久的美軍根本不在同一水平。(兵器上也是,日本在中國戰場總結出許多實戰經驗或是刺激,所以誕生出名聞遐邇的零式戰鬥機,這款戰機在初期徹底完虐了美國戰機,甚至讓戰爭初期的美國人直呼不可思議。)
但在本書中,即便日本陷入未預計的持久作戰,日本打當時的中國卻依舊是輕鬆愉快。(廣告一下,中日抗戰的部分故事,我會在德式中央軍的系列文提到,話說到此處,唉~~~真不知何時才能去中國取材呀。)
因此學校教育依舊正常(相比後來的太平洋戰爭,日本的學校教育可是每天都在呼籲要全民作戰,並且提升軍訓課的時數,更別提在戰爭後期因為人力短缺,甚至小學的高年級生都要進入到軍方單位做不同程度的工作,而國中以上更是直接入伍並在陸海空各方面執行了自殺攻擊)。
而國內對於宋回國的陣亡士兵也特別的慎重其事,當日本軍人的骨灰盒送回故鄉,全村都會特別迎接並且對家屬表達哀傷跟致意(相比太平洋戰爭,海外日軍的陣亡消息已經多到成為見怪不怪的日常,骨灰盒送回來根本是無人聞問;就這麼解釋吧,中日戰爭時期,日軍的陣亡交隊來說頗為稀罕,大家也就鄭重其事,但太平洋戰爭卻讓死亡成為日本人的常態)。
這種逐漸深入戰爭的轉變,不由得叫我唏噓。(但我幾乎無法同情日本人,因為無論是中日戰爭還是太平洋戰爭.......都是日本人自己先挑起來的。)
另一個讓我對本書印象深刻的地方,是本書的描述可不是停在二戰的結束,而是持續記錄了日本平民在戰後(最起碼到韓戰結束,大批美軍撤離日本之前)的生活及心態。
有一個特別讓我感觸的橋段,是日本在戰前以及戰爭時期的學校教育,不斷鼓吹要死命報效天皇以及為國贏得勝仗,但在戰後,教材卻立刻改成了讚揚美國民主政治以及廢除本來習以為常且行之有年的軍訓相關課程。
老師們一時之間無法接受,他們覺得之前那麼信賴國家的宣傳以及徹底實踐國家教材的一切(那時的教師可以因為學生不符合所謂的「讓日本強大起來」行為,任意毆打學生,甚至可以會把學生的鼓頭直接打斷造成學生留下不良於行的嚴重後遺症),如今卻要翻轉及執行與以往相反的理念?那他們究竟先前所信的、所做的又是什麼?
大部分學生雖然也有不小的疑惑以及震撼,但更多的是一種如夢似幻的解脫感。說起來殘酷的一點,會有這樣的解脫,是因為學生已經在戰爭後期持續的飢餓還有為軍隊進行高強度的勞動,而戰爭的結束,雖然沒能讓他們脫離飢餓,但最起碼結束了高強度但對戰局根本沒屁用的勞動。
(談到學生以及幼童的狀況,我是挺難過的,畢竟他們是無辜的,卻要承受戰爭的苦果。但換個念頭來想,即便是這些年幼的學生,在日後的訪談中,他們覺得投入戰爭贏得戰果卻是在正常或是迫切想要完成的榮譽,因此他們早在中日戰爭時期就為著戰果歡呼,並覺得一切對中國的戰爭行為是理所當然。
這樣一想,我起的一些憐憫心幾乎淡化絕大部分。但這些孩子真的是無罪的,畢竟他們只是聽大人的告誡以及投入到當時的社會氛圍中。那麼......又是誰該為那時的悲劇負責呢?)
我相信不同人看這本書會有不同的想法,但無論如何,裡面紀錄的內容非常真實,因為這些平民也就像是你我一般,因此他們所說的,格外貼近人心,同時也觸及人心。
說了這麼多,那麼......來抽獎吧!
想獲得《被遺忘的人群:神風特攻隊員、助產士、學生、教師,日本平民的二戰歷史記憶》的朋友,請完成以下動作:
1.
按讚及公開分享本篇文章
2.
請在底下留言「我想知道被遺忘的人群有何記憶」,然後如果您願意,可以多分享你對二戰的日本有什麼人事物讓你比較印象深刻呢?
(我個人對兩個東西比較有想法。
一個是昭和天皇宣布戰敗的「玉音放送」,我當時第一次聽,感想是......這錄音品質也太爛了吧?根本聽不清楚他說啥?順帶一提,當時日本還有一些底層軍人想要阻止天皇宣布戰敗,因此有謀劃及進行破壞錄音的政變,這個歷史事件還有拍成電影「日本最長的一天」,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一下,不過我先事先警告......這部片很悶呀。
另一個同樣跟電影相關,就是描述二戰時期的日本海軍人才重要培訓第─江田島海軍兵學校,這種昭和時期的老電影有一種共同狀況......就是整個男性精力過剩,好像不大吼、不睜大眼、不激動,你就根本不配當人似的,以至於電影「啊!海軍」還出現了一個梗圖就是:很好!很有精神!)
我們將在一周後公布抽獎結果,預計會有3-5位的幸運兒(出版社大方呀),各位如果心動,趕緊來試試手氣呀。
購書可往此處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9450
#被遺忘的人群
#臺灣商務出版
#我雖然不對日本人同情但我選擇不贈恨他們_只希望人類多少能夠記取那瘋狂時代下的一點點教訓了
大人時代變了梗圖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情期間面對國高中以上的大孩子:在家像丟掉,出去要撿到】
疫情期間,到底是難得尋回一個全家緊密團聚的稀珍時光,還是如每天從手機不斷傳來爸媽痛苦指數暴衝、只得苦中作樂的一幅幅悲情梗圖?
真心的說,幾乎已經非常習慣在空巢世界裡優游自在的我,現在反而要來大幅度自我調適,以重新適應一堆臭漢回巢令人窒息之「高人口密度」、牽一髮動全局之高緊張狀態。
好不容易步上規律健康生活作息、自律神經失調也稍好的我,如今,又被作息步調完全不一致的一隻隻「夜行性動物」攪亂一池春水!
面對青少年,我早練就「出去像丟掉,回來像撿到」的斷捨離新功夫,如今,這一隻隻不知何時會突變成炸藥的「大量失物」一起被撿回來,我不知道要付出的代價會不會就是再度要丟棄現在彌覺珍稀的寶物:自在瀟灑、無事一身輕?
停課至今第四、五天,所幸,除了廚事更加倍繁忙(因為回巢的失物都變高變大了、胃口更猛),居然,西線無戰事!
想想為什麼明明三十多坪的房子擠滿壯漢還能維持一屋子寧靜、各自奔忙、各取所需、各自為政?
原來,那是因為,老木我,似乎已經把「出去像丟掉,回來像撿到」徹底內建到骨子裡、骨髓裡,牢不可破了吧?!
如今我的境界已經是:青少年在家也像丟掉!
因此,過去那個「甜蜜的負擔」即使不再如兒童期般黏踢踢、甜蜜蜜,但也沒啥感到負擔。
事實上,就像最近廣為流傳、安撫父母的至理名言:
「雖然孩子在家很恐怖,但是外面疫情更恐怖!」
孩子能安全健康在家,絕對已經是上天賜予的大恩大德,其他諸如能自律上課、上課還能不動如山專注如一、能不過度玩手機、能作息規律、更能保持平和心情不亂發青少年壞脾氣、不作怪,那都已是福上加福。
這段特殊期間本來就是像世界大戰時期「躲防空洞」,全家人居然在疫情吃緊、兵荒馬亂之際,還能三餐吃飽、起居有時、沒事還能看看梗圖苦中作樂、真的熱昏頭也不管電力吃緊地大開冷氣。
其實,此種避難模式根本是豪華六星級。
想想,我讀齊邦媛在「巨流河」一書時,她曾提到在戰爭期間,她和同學們都是有家歸不得、甚至有同學是連家都全毀了,
一堆青少年跟著深負使命感的老師到處找破廟、尋空地機動性教學、隨時避難,堅苦卓絕,能讀就讀,保命為要。
事實是:真正的大難臨頭時,孩子出去了,根本是撿不到的啊!
就如我在《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開宗明義第一篇就說到:
如果父母能學會從「孩子好好活著」這件事當成一個起點,那麼不論孩子做什麼都值得加分。
前天,我敲了小子房門三聲之後,便走進小子房間拿東西。
沒想到小子上課已跑錯堂,跑到「周公教室」去了,整個人趴在桌上幾乎都要流出口水。
你說為媽的我氣不氣?
居然,我只有說:「你這麼累啊,上到睡著囉?」
小子立即抬頭,揉揉眼睛。我只回:「以後早一點睡,比較有精神喔!」就走出房門。
我壓根沒生氣、沒嘮叨,因為,我想,若是平常在學校上課,他是要睡、要放空、要滑手機、還是看教室外面的鳥兒飛,我是根本看不到也管不著。
在地球上的任何角落上課,青少年硬是要跟老師平行時空,稍許提點之後,我的原則就是:後果就交由他自行負責。
於是,心一橫,就當他在教室吧,就當他還是「出門被丟掉」,眼不見,心為淨,在家,也要當成被丟掉。
所以,我就啟動了我的「加分機制」
早上能自動起床,八點準時在電腦前報到,加分。
每堂課都有乖乖出現被點到名,加分。
隨堂考試都有在線上題題作答,加分。
下課後,不亂發脾氣,加分。
補習班課程有沒有專注也不是我的責任,但準時線上入座,就加分。
他們自己覺得非常重要的課程,就告訴媽媽不會跑到「周公教室」,兩眼真的就圓睜以對。哇!那,大大大加分。
想想,已經懶得跟爸媽多說話的青少年,又不像小小孩、小學生,一下課還會自動黏到爸媽身旁來,和他們覺得超有趣又超重要的爸媽互動玩耍,
青少年從早上八點一直死盯著電腦獨自上課,這真的也是史無前例的一種學習體驗,這難道不需要適應嗎?尤其是調適那獨自一人跟機器奮戰的超級孤寂芳心。
畢竟,平常在教室連打呼都有人作伴吧,上個體育課還可以兼喇賽!
如今,連體育課都是獨自對著螢幕做體操,你說,比起戰爭期間還有一大票實體人類一起在破廟席地而坐、聲息相聞地聽課、真實的眼神相對,你說,哪一種比較折磨?
說實在,傍晚若是太陽正好,我寧願小子們到人煙極少的河堤旁樹蔭下,戴著口罩在綠葉環抱下,邊聽音樂邊慢跑。
一整天從早到晚正襟坐著對著機器螢幕,即使裡面人影晃動、也有小組討論、老師說得口沫橫飛且不會交互傳染,但也絕對非常之「非人性化」。
因此,除了學校已經妥善安排已及本來就有補習的線上課程,我絕不會再要求孩子還要再額外多上什麼「超補超值超人氣」的線上課程,除非我希望疫情結束後孩子眼睛破大洞。
他們需要安插的是更多的「離線時間」,他們需要減少的是不斷的上線時間。
但爸媽說,不管上課下課,青少年都離不開手機好煩人。
我只能說,這段期間大概連爸媽都在不停使用手機的失速列車上了,又怎能嚴苛要求孩子?
那麼就全家一起斷捨離,全家來個離線時間,先問爸媽你自己做得到做不到?
但手機挪開了青少年要做什麼呢?
我覺得「不做什麼」比「一定要做些什麼」沒有更不好、或更沒價值!
畢竟,大人小孩在沒有疫情的承平期間,幾乎都是鎮日奔忙、馬不停蹄,這段時光緩緩悠悠耍耍廢何嘗不好?
或許這個大疫情的一個最大啟示就是,要給人類有機會慢下腳步。
從工業時代發明機器,就想用大量生產的方式讓人類工時變少;資訊革命之後,更希望用AI與機器人讓人類少折磨自己一點,但是,結果呢?
從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到資訊革命,證明了一點 :
人類只會活得愈來愈累,學生學得愈來愈多愈來愈繁及煩,全世界愈來愈不快樂、全地球都走向憂鬱。
所以,不做什麼,很好,非常好,太好了。
或者,胡亂聊天、全家看電影追個小劇......,彈性一點、放緩一點,慢慢悠悠,安於當下,就很好。
爸媽,面對疫情期間在家的大孩子,就只管大方向、大原則吧!
不是只要少根筋,而是只要抽出一根筋,讓他們有吃、有睡、有大致按照規定上課就好。
這段期間,青少年在家就要像丟掉;出去,反而要撿到。
否則,對外,爸媽要面對不能停歇的工作壓力、經濟壓力,以及愈來愈駭人的疫情;
對內,還要繃緊神經緊盯孩子有沒有認真上課、過得充不充實,那麼全家窩一鍋的這段時間,絕對是大人小孩的最大夢靨。
經過這段時間,不是疫情把家庭搞得妻離子散,而是緊繃的情緒讓家庭本身就是噩夢。
我只跟年輕人說:
「該上的課要自己負責,不上,我也不會知道,我也無從幫你負責,因為,段考還是會來,成績還是照打,後果自負,能不能畢業,只能靠你,不能靠我。」
另外,我也並非完全甩鍋,我第一天就言明,家事人人都要分擔做,但爸媽絕對不要期望太高,不要給青少年超過負荷或是會讓他們翻白眼的工作量。
適度、有分擔、有動一動就好!
更重要的一點是,提醒他們作息正常,然後,爸媽請先顧好自己吧。
面對普遍變種為「夜行性動物」的大孩子,我當然比他們早早入睡,睡前,我都是非常溫柔又暖心的以提醒取代斥責:
「同學們,早一點睡喔,這樣明天上課才不會沒精神,自己注意時間喔,媽媽我先睡了,晚安。」
然後,門一關,再度把青少年們全部都丟掉,清清淨淨的進入我美好的周公夜間課程。
我當然期望疫情趕快結束,因為,我早就比較喜歡「空巢」的無憂與自在,
但這不得已的「滿巢」期,我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來應對每天、每個人的小混亂、小荒廢、小停頓、小不可思議吧,試著把每個「驚嘆號」變成「句號」。
這樣換來一個在充滿負面消息、緊繃擔憂中寧靜平和溫暖的一處「六星級防空洞」。
相信,疫情過後,青少年不僅更熟悉、更適應線上學習,更懂得自主學習的眉眉角角,也將更珍惜這小小斗室避難所的日日相挺、種種相依與相偎。
【延伸閱讀】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7768?sloc=main
大人時代變了梗圖 在 大人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身為教育產業的經營者,時時關注市場的動態是不可少的日常。
先不談疫情對這個市場的影響,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簡報課程」(主要是公開班)的熱度似乎降溫了,不像2016或2017到處都是簡報課的招生資訊。
不少簡報講師的收入來源,也逐漸從「公開課程」轉回「企業內訓」。當然,也有部分講師改走其他議題或是回去上班了!
事實上,簡報培訓一直都有需求,只不過這個需求產生了一些變化(講的高大上一點叫做「典範轉移」),而這種變化其實在很多領域都發生過!
就拿「公開演說」這個議題為例。大家是否記得小學時候的演講比賽?參賽的小朋友都被訓練一定要用高八度的嗓音,極誇張的手勢,用「老師~~各位同學~~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作為開場!
在那個階級嚴明的時代,其實很少人真的需要「公開演說」,除非是官員或是主管,否則都是聽命令做事即可。
所以「公開演講」不算是「通用技能」而是一種「才藝表演」,既然是表演,當然要有戲劇效果才行!
再舉一個例子:「專案管理」,在台灣大約也是2003-2004開始暴紅。當時台灣的主力產業還是傳統製造業,把生產流程標準化比較重要,強調創新創意的「專案管理」是酷炫的新玩意兒。
有些擁有「PMP專案管理師證照」的外商主管逐步帶起了風潮。但說真的,當時的專案管理「表演性質」(秀證照給別人看)要遠大於實用價值,當時多數企業連「專案經理」的位子都沒有!
但到了2021年的今天,一切不可同日而語啊!
像是「公開表達」,早不專屬於主管或業務,幾乎成了每一位知識工作者必備的技能,否則要如何順利協作與溝通呢?而「專案管理」也在證照光環黯淡後,逐步反映出「真實價值」。
大約從六年多前,我們的企業客戶就開始強調:「請老師不要講PMP證照的東西,我們想要學習如何把專案『做好』,而不是『考好』!」
當一門專業在大家眼中,從「才藝表演」終於變成「實用技能」,就是我們覺得「時間差不多了,可以進場」的時候了!
因為我們的教學強項是把「實用技能」變成系統化的做法,必須等到市場有這樣的認知我們才有優勢。
這也正是為什麼「簡報課」很夯的時候,我們沒有簡報課,但現在不夯了,我們反倒進場。因為簡報技巧在台灣上班族的眼中,已經逐步從「才藝表演」回歸本質成為「實用技能」了!
前幾年大家瘋狂學習簡報,市面上講師、流派、書籍、聚會一大堆,這都因為這個人:「賈伯斯」!
他真的很屌,不但開啟了音樂串流、智慧手機、APP這三大產業,還引爆了「簡報教學」產業:簡潔富有禪意的版面、圖多字少、大標題、優雅字型、扁平設計、實物展示、懸疑埋梗...都成了「簡報表演」的必備元素。
大家覺得好炫,好想學,市場上的課程自然也就往「簡報表演」的方向走...直到大家發現:
- 簡潔版面根本不能用,因為企業有自己的標準版型,Logo必加還要有版權宣言...
- 圖多字少也帶來麻煩,投影片都是圖印出來沒參考價值,還得另外做文字檔,或是害的聽眾拼命抄筆記,都沒專心聽...
- 大標題會被老闆客戶罵,因為他們需要的數據、圖表、細節資訊投影片都沒有,只有個大標題有何意義?
- 懸疑埋梗更是不切實際,老闆劈頭就想問重點,簡報者把亮點放最後,結束前才來個One more thing...根本討罵!
更別提,想做出賈伯斯流的簡報,光是找圖、修圖、排版就花掉大半時間,但聽眾在乎的根本不是那些,而是要看真正有助於決策的商業資訊啊!
以上班族的經驗來說,「簡報」只是個日常溝通的工具,目標是:「在最短的時間達成設定的溝通目標」,這不是展現個人風格,美學素養,或是舞台魅力的時候,得趕緊達成目標,讓事情順利推進,讓老闆客戶得到他們想要的資訊,才可以早點下班!
所以大人學終於「慢半拍」地推出了簡報公開班,但我們相信這才是上班族真正需要的簡報課!設計核心就如同它的名稱 #上班族的商務簡報術!
簡報只是完成工作的手段,不是花俏的表演,課程主幹會圍繞在如何「快速準備、有效傳達、引領聽眾、促成改變」。
擔綱的 Joy Huang 老師除了給學員各類工具快速定義「受眾需求」、「簡報架構」、「萬用版面」、「時間配置」外,還會分享如何建立「個人簡報資料庫」,做好簡報的知識/素材管理,讓忙碌的上班族能以最順暢的流程與效率,完成一份精準達標的簡報!
【上班族的商務簡報術】
>>https://bit.ly/3x5T4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