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台灣電影也出過台版007?】
#臺中國家歌劇院 #台灣有個好萊塢 #台語電影的黃金時代
夏天到了,當然就是跑去電影院看個電影啦~
但大家知道,台語電影曾有過一個黃金時代嗎?
.
原來在1960年代,「看電影」幾乎已經變成台灣的全民運動
而且那時的台語電影真的什麼題材都有,像致敬好萊塢默劇的《王哥柳哥遊台灣》啦、
還有「天然景禽獸裝台語童話故事片」(??)的《大俠梅花鹿》啦。
.
但最受歡迎的類型之一,就是緊張的諜戰片了!
但大家知道嗎?諜戰片之所以走紅
其實是跟冷戰時一場真實事件有關係的----
.
雖說在二戰前就已經出現了,但在冷戰時期
諜戰片才真正開始走紅。事情要從二戰結束一個月左右開始說起,
那時,西方與蘇聯還算是盟友,但就在此時
一名26歲的神秘人士,突然衝進加拿大渥太華警隊,宣稱:
.
「我是從蘇聯大使館逃出來的情報人員!你們已經被俄羅斯情報機關滲透了!」
.
加拿大警察一整個半信半疑,不料這名神祕年輕人竟掏出一大疊文件,
警察一看:這真的是從大使館偷出來的文件,而且上面還有史達林的親筆簽名!
.
這名投靠西方的蘇聯間諜叫做伊格爾・古琴科(Igor Gouzenko)
在受訪時,媒體還特別讓他戴上個頭罩、隱瞞他的真實長相
而之後,他隨即透露出一個更驚人的事實:
.
原來,蘇聯長年在西方投放一種叫做「沈睡者」(Sleeper)的新型情報員,
這種人長期潛伏在西方、看起來跟一般人完全沒有兩樣,等時機到來時才會向蘇聯投遞情報。
更讓西方不安的地方是,古琴科證實他們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偷取美國原子彈的機密!
.
西方世界轟動了。古琴科事件是戰後第一起重大間諜醜聞,
它不但助長了1950年代近乎歇斯底里的麥卡錫主義,裡面複雜的陰謀與計畫
更催生了之後無數的諜報小說和電影的發展。隨著美蘇冷戰越來越緊張,諜戰片熱潮也越來越興盛
終於在1962年,影史上最知名的情報員誕生了---
.
1962年,由史恩・康納萊主演的《第七號情報員》
立刻驚豔了全世界,也捧紅了詹姆士龐德這個帥氣冷靜的情報員角色,
之後更是陸陸續續的連拍了24部。不過很有趣的是
只要看電影的反派老大是誰,大概就可以知道當時西方看誰不爽了~
.
這種熱潮很快就傳到台灣。兩年後
台灣也推出了第一部台語間諜片《天字第一號》
這部片果然刷新了台語電影的新境界,雖然間諜片熱潮只有短短四年
但各種致敬款接連出現:《天字第一號》續集、《第六號情報員》、《第七號女間諜》、《第三號反間諜》
一直到《88號情報員》
.
而這一切都發生在1960年代,這個台語電影的黃金年代。
2020 NTT夏日放/FUN時光—音樂劇在臺中《台灣有個好萊塢》寫的,就是那個年代的故事。
.
在當時,北投幾乎已經成為台灣的好萊塢,無數的劇組演員劇作家
在這裡拍出一部又一部的諜報片、音樂電影片、動物童話片
也無意間,譜寫著屬於自己的故事。
但隨著政府大力推廣國語電影運動,台語電影無可避免的走向沒落
裡面的這群人在這旋渦之中,究竟該何去何從呢?
.
臺中國家歌劇院 購票資訊:
https://www.npac-ntt.org/program/events/c-og7xA8uRKQa
Search
台語電影的黃金時代 在 [新聞] 港、日相助搶救台語電影陳跡-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www.new7.com.tw/NewsView.aspx?t=07&i=TXT20160615171726REF
【文化事】港、日相助 搶救台語電影陳跡
2016-06-23 12:30
曾經風華絕代,在政治壓制下消失近四十年
有愛情偶像劇、有搞笑喜劇片、有兒童舞台劇,甚至有女版○○七諜報片,六十年前
台語電影欣欣向榮,但在政治的摧殘下,至今仍無法恢復元氣。而當年影片的膠捲,
也隨著時間流動,逐漸化為烏有。
陶曉嫚
一九五六年一月初,第一部三十五釐米規格、標榜「正宗台語」的《薛平貴與王寶釧
》上映,在北部主要戲院聯映時大獲好評,票房淨利超過成本三倍,造成極大轟動。
中、南部觀眾對台語電影需求若渴,也讓眾多私人電影公司投入台語片製作,開啟了
台語電影的黃金時代。台語電影的題材多元,從愛情、時裝、諜報、兒童舞台劇無所
不包,其中符合市場需求的搞笑喜劇占比很高。
今年正逢台語電影滿一甲子,回顧這些老電影,除了深入當年的生活軌跡,也驚覺今
昔之間,台灣小市民的內心渴望是如此雷同。
從愛情到搞笑,拍攝景點遍及台灣
例如時裝愛情片《危險的青春》,由資深演員石英領銜主演,以「給年輕男女的戀愛
寶鑑」為招徠,在真情假意與曖昧之間,詮釋對愛情與麵包的追求。《大俠梅花鹿》
則類似現在的兒童節目,劇情改編自童話故事,演員們穿著道具服扮演動物,其中的
狐狸造型還被台語電音歌后謝金燕復刻,在二○一五台中市跨年晚會上演出。
一九五八年上映的《王哥柳哥遊台灣》,敘述胖子擦鞋匠王哥中了愛國獎券,與矮小
的三輪車夫柳哥一起以詼諧的步調玩遍台灣;在交通不便的年代,讓觀眾用一張電影
票就能神遊各地名勝。
在這部電影中,北從新店碧潭、總統府、現為凱達格蘭大道的介壽路,到中部西螺大
橋、日月潭、台中車站、省議會,以及台南孔廟、高雄愛河等,留下將近六十年前著
名地標的歷史風華,今昔相較,別有一番風情與感慨。
除了本土面向,台語電影為了與國語片、港片以及好萊塢競爭,跟風作品也出得又快
又急。例如一九六二年,《第七號情報員》(Dr. No)席捲全球票房,史恩.康納萊
(Sean Connery)飾演的「○○七」造成大轟動,不只確立冷戰時期諜報片的模式,
也開啟了台語諜報電影的濫觴。
兩年之後,以八年抗戰為背景的台語電影《天字第一號》,描寫從中國東北流亡上海
的年輕女舞者,受國民政府聘僱為間諜,對抗日本扶植的汪精衛政權及情報頭子。《
天》的賣座程度,讓系列電影在往後四年連拍五集,飾演「天字第一號」的女演員白
虹,更獲得「千面女郎」的封號,榮登台語電影的當家花旦。
台語電影也有○○七
有趣的是,台語諜報片的主角都是女性,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執行長林文淇分析,
這可能是對龐德女郎的本土化詮釋,也可能是當時的片商相信,台語電影要與舶來品
一拚,必須有年輕貌美的女演員來吸引觀眾目光。
在《天字第一號》之後,又有包括《第七號女間諜》(一九六四)、《特務女間諜王
》(一九六五)、《間諜紅玫瑰》(一九六六)等在內的近三十部間諜片問世。
六十年來,全台估計發行了一千兩百部台語電影,甚至有電影從業者認為有一千八百
部之譜,但現在影像有保留下來的僅有兩百多部。目前國片已經沒有「台語電影」的
出品,為何台語電影「失語」了?這必須要從一九五八年台灣省政府開始推行「說國
語運動」談起。
政府公權力主導的滅絕行動
在政策漸趨嚴格之下,戲院不能再公開播映台語電影,校園內雷厲風行的說國語運動
,也讓台語電影的觀眾基礎流失。
台語電影除了因政策而「失語」,製作環境也始終不及黨國支持的中影公司國語電影
,國語電影的製作費用較高、彩色影像也更顯新潮,加上台語片商只要發掘到賣座的
題材,往往一窩蜂搶搭順風車,公式化與粗製濫造的結果,票房與口碑也就不堪聞問
了。
到了一九八一年,知名歌仔戲女演員楊麗花主演的《陳三五娘》,影評叫好卻不叫座
,成為純台語電影的封筆之作。直到一九九○年代起台灣省長、直轄市長、總統直選
,以及政黨輪替後,壓制台語電影的公權力才逐漸解除,大家也開始好奇,這些老電
影膠捲都到哪裡去了?
台語電影散佚的原因,除了大眾沒有預料「台語電影會變成重要的歷史文物」,在疏
於保存之下,加上物資缺乏的年代,當放映片巡迴過全台灣大小戲院後,上面布滿刮
痕、影像品質不堪再播,就會送去成衣廠裁剪成一條一條,做成讓襯衫硬挺起來的支
架,紡織業的「資源回收」意外造成老電影保存的浩劫。
來自香港的台灣記憶
人稱「阿姑」的資深電視製作人周遊,年輕時曾領銜主演台語電影《鐵樹開花》,生
平演出過六十幾部台語電影,《鐵》片是周遊最自豪的代表作。
每次談起這部電影,周遊總是津津樂道自己演技如何精湛、電影如何擄獲粉絲的心,
無奈現在市面上已經找不到任何《鐵》的母片或放映片,即使周遊出價一百萬元協尋
,依舊難以尋獲,眾人只能在劇照與文字間想像昔日風采了。
有鑑於台灣電影保存的困境,國家電影中心前身──電影圖書館第二任館長井迎瑞為
了搶救老電影,曾全台跑透透蒐集各種膠捲、文物與機材,上窮碧落下黃泉。井迎瑞
除了從導演、製片的私人收藏著手,還有台北北投的中央製片廠、新北鶯歌的玉峰製
片廠、台中霧峰的台影製片廠等庫藏,以及軍中做巡迴宣教使用的十六釐米拷貝片,
甚至從香港電影沖印廠,一步一步找回台灣失散的電影記憶。
二〇一三年,香港最後一間沖印廠也宣告熄燈,香港電影圈尊稱「宙哥」的廠主高天
宙,技術能量在亞洲僅次於日本,全盛時期每個月沖印兩千部電影,是台灣電影界沖
印的首選。當電影從膠捲時代進入數位時代,也不敵時代潮流關廠。停業之際高天宙
盤點了庫藏,將超過二四○部台灣電影的膠捲轉贈給國家電影中心,在這一批餽贈中
,意外找到大導演郭南宏的早期作品《鹽女》。
老電影保存不易,即使找到了母片或拷貝片,許多膠捲都已變質、產生色差與壞點,
或是霉斑造成的雪花狀影像,聲片損壞令原音無法重現,必須進行修復。
要修復一部老膠捲電影,必須先要將影像數位化,一台專業的掃瞄機要價三千萬到四
千萬元,設備投資就十分驚人。如果底片狀況良好的話,直接掃描為HD影片,要價
五十到六十萬元。隨著科技進步、顯示器畫質提升,二K解析度要價一五○萬元,四
K解析度則是二百到三百萬元。
修復成本也與片長成正比,影響李安《臥虎藏龍》竹林輕功畫面、導演胡金銓所執導
的《俠女》,因為片長與各種因素,修復金額高達五一○萬元。撇開金錢不談,平均
一部電影需要四百到五百小時修復,老電影存活的最大考驗,是與時間拔河。
在修復之前的保存也是一大難題。一般片庫須維持攝氏十二度的低溫,列為典藏保存
的影片,則需要零到五度的冷藏環境,並且每小時抽出膠捲釋放的酸氣,否則感染酸
化症的膠捲,影像會漸漸變紅、變黑,然後就沉默地死亡了。
台日合作,再見台北
然而,除了典藏片庫外,國家電影中心樹林片庫通常定溫為攝氏十八度,為什麼不調
整到最適溫度?林文淇無奈地表示,如果將冷氣調到十二度,牆壁兩面的溫差太劇烈
,隔壁房舍牆面會凝結水滴直往下流,曾有鄰居抗議:「片庫害我家長壁癌!」而不
計入人事成本,光是片庫廠房租金和冷氣電費,每個月就要價一千多萬元。
專營紅酒、樂器、骨董蒐藏的日本寺田倉庫株式會社,負責人中野善壽在台灣工作了
十七年,有相當深厚的在地感情,參觀過樹林片庫後,感慨台灣老電影保存的環境堪
慮,寫信向時任文化部長的洪孟啟請命。中野除了提議「免費為台灣典藏五十部老電
影」之外,也發願「連續五年每年為台灣修復一部老電影」,因此促成《再見台北》
的台日合作佳話。
重現台語老片,富邦文教率先響應
新修復的《再見台北》,是寶島歌王文夏主演的十部「文夏流浪記」之一,從一九六
二年的《台北之夜》開始,到一九六九年的《再見台北》畫下句點,系列電影橫跨整
個六〇年代,呈現當年台灣的都會生活、經濟發展脈絡。但除了《再見台北》,另外
九部都已不復存。
今年適逢台語電影六十周年,國家電影中心挑選出十二部具有時代代表性的台語電影
,將在八月份進行電影文物展覽、十月份進行影展。林文淇直言,靠政府預算不足,
更需要企業踴躍認養修復工程,目前富邦文教基金會的執行董事陳藹玲表示願意響應
,來重現台語電影蘊含的「最台味的鄉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1.140.19.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67174895.A.49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