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崎有機農場 的搬家之路
農(漁)業永續及科技發展,都是台灣需要的,但土地面積有限,因此,在科學園區規劃之初,就得做細緻評估,創造好的生產模式,這是我的立場。
💧供水真能供應無虞?
高雄的先天限制是「高雄沒有水庫」,我們7成用水是從高屏攔河堰跟伏流水,3成是從阿公店、南化水庫及其他再生水調度而來,未來再多一個橋頭科學園區,水真的夠用嗎?除了要求進駐廠商的水回收再利用必須達到一定的回收率,也要留意到多元水資源的保育。
⚡綠電的需求能否滿足?
另外,綠電比例,也是未來高科技產業的重點。以台積電為例,要求廠房製程中的綠電比例在2030年要達到25%,2050年要達到100%;其他廠商即便標準不到如此,但也要在先期就評估綠電的基礎設施需求量,切莫因到時有綠電需求,又要再一次把農業專區變更成光電專區 ...
🌱有機農業的轉型,不是給土地就好
在橋頭中崎農場有機耕作十年的農友,因為橋科開發,被迫要遷移至燕巢的土地。但農業耕作,不是「#以地易地」這麼簡單,轉換一塊耕地,初期整地至少需要1年,有機轉型期至少要3年,真正能夠申請有機標章,都是3年後的事了;況且燕巢土地目前是雜木林,在初期勢必耗費巨大心力整地,產量勢必萎縮,這些都是農友所承擔的風險跟損失,因此科技部南科管理局除了之前承諾的補償,是否也能透過企業媒合的方式,打造科技跟農業雙生的模式?
🍂農業有出路,企業有面子
依據我在玉山國家公園時期,推動玉山銀行收購花蓮南安地區有機轉型期的品牌米「#玉山瓦拉米」為例,我具體建議,南科管理局可以擔任媒合平台,讓未來橋科進駐企業,能夠與中崎有機專區的農友建立合作模式;第一種方式是保證收購,每年收購3公頃、8公頃、15公頃,逐年增加,透過精緻包裝成為企業專屬的伴手禮;股東看到 #高科技 結合 #好食材,理性跟人性都滿足了!
第二是差額補貼,讓企業原本投入廣告行銷的預算,轉而協助農友在農場遷移、有機轉型過程的損失,除了創造科技與農業的結合,在溫室的智慧監控上提供技術協力外,行銷上也能包裝台灣的科技生態形象,對於這幾年在談的企業社會責任:永續發展指標SDGs,也創造實質的雙生模式。
既然,政府能提供的補助有限,又礙於法規不能認養有機農業,那就透過媒合,讓企業去認養,創造一個新的生產模式,未來不只輸出產品,也可以輸出科技、生態、農業共生的技術模組。
今天下午,在南科管理局蘇局長、高雄市農業局王副局長、台灣有機農業促進基金會楊博士、以及市議會同仁 吳益政-理想城市高雄市 高雄市動保議員 黃秋媖 陳善慧【善於服務 • 慧做代誌】 親自出席的討論會中,我所提出的具體建議。
希望未來的高雄,真的能融合高雄市的優良農地及高科技,創造獨樹一格的城市風貌!
台灣農業用水比例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濃情蜜意的巧克力,是許多人當成日常犒賞自己的紓壓甜品,也是送禮表達真摯心意時的代表性選擇。而巧克力的原料就是長在可可樹上果莢裡頭的可可豆,學名為Theobroma cacao,是熱帶錦葵科常綠植物,原產於南美,現則廣泛於非洲、東南亞和拉丁美洲種植,是提供全球需求的重要經濟作物,台灣則引進至南部地區栽種,並成功培育
遠在3000年前的瑪雅人,便有種植與應用可可樹的記載,當時稱其為cacau,收成後把可可豆烘乾再碾碎,用水和辣椒混合成帶苦味的飲品。當中因含有可可鹼和咖啡因,所以飲用後會產生微微興奮感受。爾後輾轉流傳至南美洲和墨西哥的阿茲特克帝國,當時阿茲特克人還將其製作成熱飲,專供皇室飲用,取名Chocolatl意即「熱飲」,被貴為"上帝的食物"。這便是如今「巧克力」這個名詞的由來
可可與巧克力已是日常生活中十分普及的食物,但你知道「可可」與「巧克力」其實是不同的嗎?兩者皆源於可可樹所結出的可可果實,其剖開會看到果莢內一顆顆白白的可可豆。可可豆因帶有強烈的酸味,需經過發酵、曝曬的工序來緩和酸味,並使其提升醇厚香氣
曬後的可可豆,接著經烘焙、去殼、壓榨等程序後,會成為含有可可脂的可可塊。將可可塊與可可脂分離,就可得到精煉的可可脂及「可可粉」。而俗稱的「巧克力」就是將各種不同配方比例的可可塊、可可脂、糖、牛奶、香料等成份加入調製而成。巧克力的%數高低與風味濃淡,也同時是在此階段決定的
在看完說明後就能了解,可可與巧克力的差別就在於最後的加工製程。可可即是由可可塊分離可可脂後,留下的塊狀物研磨而成的粉末;巧克力則是將含有可可脂的可可塊,後續添加其他成份所製成的風味食品
巧可力因滋味濃郁美妙,所以備受喜愛,淺嚐無妨,吃多則可能讓血糖、體脂都上升;但原始的可可就不同了,當中蘊含豐富的保健營養,以下「5個可可的優點」,我們一起來認識吧!
❶心情愉悅緩焦慮
內含「阿南酰胺」物質,其能使人提振心緒,舒緩焦慮,保持心情放鬆
❷補充鐵質防貧血
存在豐富的礦物質,如鎂、銅、鉀、鐵等。為補充鐵質良好來源,以預防貧血發生
❸養護神經護大腦
其中的黃酮類物質,有助提升腦部認知能力。而多酚物質具有良好抗氧化力,亦可活化與保護神經系統機能,還具減緩膽固醇氧化後附著於血管之風險
❹抗菌保胃增健康
含有膳食纖維「木質素」,可促進腸胃蠕動;「遊離脂肪酸可可FFA」則能抑制會引起食物中毒的壞菌,亦對會造成胃潰瘍的幽門螺桿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
❺循環順暢好靈活
當中含黃烷醇與原花青素,能幫助擴張末梢血管、促進血液循環,進而能消除手腳冰冷及水腫等困擾;黃烷醇亦能協同去除讓大腦失智癡呆的有壞蛋白,以降低癡呆和中風之危機
#可可停看聽
⚠️其為鉀、磷含量較高的食物,腎友應謹慎食用,或事先徵詢醫師建議
⚠️當中含有可可鹼,應避免入夜飲用或應淺嚐,以免半夜亢奮睡不著,特別是小朋友更應避免
⚠️巧克力在加工過程中會減少黃烷醇的含量和酚類種類,且添加牛奶、砂糖吉特是添加劑,更是少了營養還多了熱量。選擇無添加的可可粉或研磨的純可可豆,會比吃精緻的巧克力更健康
⚠️根據USDA美國農業部的資料顯示,每100克的純可可粉,咖啡因含量約有230mg。建議成年人每日攝取咖啡因含量不宜超過400mg。成年人建議攝取的純可可粉一天應在200克以內為宜
#凱鈞話重點
#5個可可的優點
台灣農業用水比例 在 黃健豪-北屯漸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世界地球日,來談談水資源。
---
在開始討論水資源問題之前,想問大家幾個問題:
1.各位知道台中盆地每年至少蘊藏6億噸的地下水嗎?
2.各位知道「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真的有一項工程是打造「不缺水」的工程?
3.經濟部這幾年到底做了什麼?聽說上個月才開始挖井!
4.台灣缺水是大自然的問題,還是政府失能的問題?
#不小心又寫太長
---
▪️前瞻基礎建設1,100億花去哪?
今天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的江啟臣、楊瓊瓔、孔文吉和何欣純委員,與經濟部長王美花,來台中的福田水資源中心考察「供五停二」分區供水的因應措施和再生水推動辦理情形。
台中市政府的簡報中,目前有6座水資源回收中心,每天可提供共10萬噸的水供民眾及公務使用,另外在福田、水湳、文山這三處水資源回收中心也提供企業設置取水口,目前有台積電提出申請。
而在經濟部的簡報中,則再次強調是因為超前部屬,所以我們現在才有水可用。包含農業用水停灌、管理灌溉水量、開放水井等等手段,我作為一個台中市民,除了表示感謝之外,還是有許多疑惑。
要談超前部屬,一定要談到著名的前瞻基礎建設,因為其中有一項重點,就是所謂的水環境建設。
在行政院網站上的公開資訊,106年4月5日核定「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水環境建設」,預計8年要投資約2,508億元,其中106至110年要投入約1,100億元特別預算,營造不缺水、喝好水、不淹水及親近水之優質水環境。
具體的目標,是增加常態供水每天100萬噸、備援供水及調度能力每天200萬噸,帳面上看起來是會增加300萬噸。
那這件事的執行率多少?改善了那些設備?目前增加了多少水?行政院用12萬月薪聘用作圖大王丁怡銘,是不是也可以作圖告訴國人這1100億花去哪裡?改善什麼?
此刻剛好就是110年的4月下旬,第二季過了一半,原定目標是110年要增加每日300萬噸的水,就算沒有達到300萬噸,打個折200萬噸,在哪?每日如果能增加200-300萬噸的水,台中就不可能停水了。
▪️水資源被妥善利用了嗎?
面對50年來最大的旱象,甚至讓中部地區提前進入分區供水,我認為除了沒下雨之外,經濟部失能也是主因。
我就談兩個問題就好,台中科學園區設置及伴隨而來大量人口移入是今年才發生的嗎?颱風去年沒有來是今年才知道的嗎?
供應台中地區的水庫德基水庫、石岡壩和鯉魚潭水庫,分別是民國63年、66年、81年啟用,81年的時候台中縣市人口才200萬,30年後的今天,台中市人口是280萬,增加了80萬的設籍人口。
經濟部要管的,除了傳統認知的「經濟」之外,調度全國水資源的水利署和自來水公司,還有最近常跟台中市幹上的台電,甚至有點冷門的地質調查所,都在經濟部管轄。原因就在於經濟發展當然跟用水、用電有關係,經濟部不是只追求經濟發展GDP數字的部門,經濟部更重要的工作是做這些經濟活動的後勤支援。
基礎建設做好,地方政府、民間企業,才有穩定的條件好好發展。
以此刻的旱象來說,到了今年第一季發現水真的不夠了,雙手一攤要大家開始挖井、節約用水,各大廠也自己想辦法叫水車運水,那請問要經濟部幹嘛?
▪️鑿井水|鑿多少?為什麼現在才挖?
再講到挖井,經濟部長自己致詞的時候也提到,台中盆地的地質是卵礫石,有豐厚的地下水層,經濟部簡報中提到的超前部屬裡面,也包含地下水井開鑿等措施。
不過查遍近期的新聞和報告,只有跟你說挖井,但沒說的是,到底台中市有多少地下水可以用?安全量到底多少?以前封井是因為怕地層下陷和汙染,那這些問題現在解決了嗎?
經濟部水利署在104年6月就有一份地下水區可用水量調查分析,12月發布地下水補注地質敏感區劃定計畫書,105年也有一份地下水備援用水評估系統建置,104年台大地質系教授劉聰桂也具體估算過,台中盆地每年至少會注入6億噸的地下水,評估內容也是將臺中盆地規劃為地下水水庫之可能性大致樂觀,那經濟部這幾年做了什麼?
如果台中盆地有這麼多地下水可用,未來這波旱象解除後,希望經濟部能看到這些地下水的價值。
▪️國營事業酬庸陋習|外行領導內行
這邊題外話扯一個人,就是現在的台電董事長楊偉甫。
我在經濟部打雜的時候,他是水利署署長,有參與過幾場與他有關的會議,當時就覺得這位長官思路、決策很清晰又專業,原來他從省府時期就在水利處任職,一直到我從經濟部離職,他的公職生涯都在水利單位。
後來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了,搞水利工程一輩子的人,被派去當台電董事長,我不知道這是什麼人事布局,但從結果來說現在缺水、缺電,大概都是因為用一些非專業的人在專業的位置上。
▪️再生水|經費和法令的問題
前面提到的再生水廠,之所以有再生水,最主要的原因是台中市這幾年在各地做汙水下水道,這些生活廢水藉由汙水下水道再排入再生水廠,而後再提供給工業或植栽澆灌使用。
所以具體來說,前瞻計畫建設編列這麼多錢要處理水資源的問題,應該將經費花在看不到的汙水下水道,而不是把錢拿去補助一堆莫名其妙的親水公園。
而在法令上,此刻中科許多大廠或許會共體時艱使用再生水,但目前也僅止於企業社會責任的層次,但既然有再生水廠,再生水也可用於工業,中央就應該思考,以法令強制工業或其他大量用水,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水。
▪️結論|人禍惹天災
講了這麼多,政府投入1100億宣稱不缺水,又知道台中盆地有大量的地下水可用,那再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台灣缺水是大自然的問題,還是政府失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