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旅日作家獲芥川獎
7月14日,日本文學最高榮譽的芥川龍之芥文學獎宣布:最新得獎者有兩人,一是日本仙台市出身、41歲的石澤麻依;另一位是台灣旅日作家、32歲的李琴峰,她以小說《彼岸花盛開之島》獲獎。李琴峰在台灣讀完大學才去日本留學,母語是中文,她以非母語的日文寫文學作品,而取得這個最高文學獎,實在很了不起。此外,她已有兩本日文小說由她自己譯寫成中文在台灣出版,分別是2017年獲日本群像新人文學獎的《獨舞》,和2019年入圍芥川獎的小說《倒數五秒月牙》。中文讀者直接讀她用中文書寫,比由他人翻譯會更好。
日本的文學獎,與香港、台灣的不同。香港較為人知的只有青年文學獎,台灣的文學獎較多,每個獎都分小說、新詩、散文等組別,獲獎之後也不見得可以寫專欄,出書,當作家。日本的文學獎得獎作品的體裁只限小說,一些著名文學獎不是公開徵稿,而是只要寫作者在雜誌或書籍上發表新作品,便會自動列入評選名單,然後評判再從中挑選。通常選出的得獎作品只是一篇,最多兩篇。獲獎作者基本上已獲得雜誌或出版社取用他稿件的機會,可以說已經出道,當以寫作為生的作家了。
日本各文學獎中,以創辦《文藝春秋》雜誌的日本小說家菊池寬在1935年設立的芥川龍之芥獎和直木三十五獎的歷史最悠久和公信力最佳。芥川獎是頒發給「典雅小說(雅文學)」新人作家的一個獎項,直木獎是頒發給通俗小說作家的獎項。
日本許多名作家,都因獲芥川獎而成名,如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大江健三郎。
為什麼日語學得這麼好?
李琴峰不是第一個用非母語的日文寫小說而獲芥川獎的作家,在2008年,出生於哈爾濱到日本留學並已經歸化日籍的楊逸,憑小說《浸著時光的早晨》獲當年的芥川獎,故事講述1980年代一個青年在中國20年轉型期中的經歷。但這本書沒有被翻譯成中文出版。楊逸也未見有其他著作繼續問世。
用日文寫作的台灣人,之前還有作家東山彰良,以小說《流》獲直木賞,他原名王震緒,家族移居日本,自幼在日本長大,並改了日本名,及繼續發表作品。
李琴峰至今未入籍日本。她1989年生於台灣,15歲開始自習日文,並創作中文小說。她大學時雙主修日文系與中文系, 2013年赴日就讀早稻田大學日語科碩士課程。畢業後做了三年上班族,現在是專業作家。
為什麼會想學日語?她說:其實沒什麼契機。15歲的某天,不知為何突然有個念頭,「不然來學個日語吧」,從此開啟了日語學習之路。她說,剛開始只是某種沒來由的念頭,但學了以後,便為日文之美所迷惑,從此欲罷不能。
日語之美在哪裡?她說,首先是文字,日文字夾雜漢字與假名,密度不均看來像是某種斑點花紋,這就有一種美感,彷彿是漢字的花瓣點綴在平假名的樹梢上,風一吹過,櫻瓣紛紛飄落。
接著是音韻,日語的音節基本上是「子音+母音」的組合,極富節奏與韻律感,使人不由得想出聲朗誦。
問李琴峰為何能把日語學得這麼好,她說,「因為我愛上日語了」。
《彼岸花盛開之島》
母語是中文,又愛上日語的李琴峰,在獲獎小說《彼岸花盛開之島》中,把中文、日文、台語,還有某些琉球語混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新的語言。她知道在宜蘭的原住民中,有一種和日語混合而成的語言,於是她就做個語言實驗,把3種語言混合使用,這是個新嘗試。
有評審認為《彼岸花盛開之島》這小說的內容融入多種語言做安排,突顯日語是在變化的,因此得芥川獎對日本文學的意義很大。這可能是評審給李琴峰得獎的原因之一。
「彼岸花盛開之島」描寫一名漂流到彼岸花盛開的島嶼海邊、失去記憶的少女宇實(umi)來到陌生的島嶼,接觸島上人們的生活文化,島民操的語言是相當獨特的「日本(nihon)語」,但另外有一種稱為「女語」的語言,只有上了年紀的女性才能學習,作為歷史傳承之用。
這座島嶼只有女性才能傳承歷史,擔任所謂的島嶼領導人,領導人稱為noro,暫譯為「祝女」(祝福的祝),最高領導人是大noro,大祝女。故事寫到,大祝女下令宇實要與同齡的游娜(yona)一同成為祝女。和宇實、游娜同齡的男孩拓慈(tatsu),不得學習女語,但他偷偷地學習,女語學得比游娜還好。拓慈不懂為何男生不得學女語、無法當祝女。宇實與游娜承諾拓慈,倆人若當上祝女就改變男生不能當祝女的規則,並承諾也會教導拓慈歷史。
為何島上男性無法當領導人、沒有權力?這是作者幻想的烏托邦,它要突破人類自農耕社會以來的男權社會。但烏托邦也不是完美的世界。這座島嶼有光明面,也有陰影的一面。
彼岸花的雙重隱喻
《彼岸花盛開之島》想寫的是對人類歷史的一種反思。
作者李琴峰認為,幾千年來,透過男人的視野、男人的文字書寫的所謂歷史,其實都是經過男性視點解釋的東西,即使是性別較平等的現在,大家習以為常的思維、邏輯、科學乃至政治體制、意識形態都是男人建構出來的。
於是她思考,有沒有可能跳脫歷史脈絡,幻想出完全不同的一個世界,由女性的邏輯、由女性司掌的世界。
烏托邦是西洋的概念,若以中國的概念來講,就是桃花源。因此她構思,有沒有可能在日本幻想出一個桃花源。她讀了琉球的神話,神話中有一個位於海洋彼端的神仙居住的樂園。她將這神話引用到小說中。
烏托邦是人類幻想出來、不可能存在的。對某些人而言,烏托邦可能是理想,但對另外某些人而言,不見得是理想。
書名《彼岸花盛開之島》,彼岸花是植物「石蒜」的別名,它可以作麻醉劑,也可以在加工後變成毒品,因此是雙重隱喻。同樣的道理,這座島嶼有光明面,也有其陰暗的一面,將男性排除在宗教、政治體制這一點就是陰暗面。
她說:「歷史不可能完美、人類所建構出的社會制度也不可能完美,包括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界都不斷地在尋求改善或變革的契機,這座島嶼也走在變革的路上,雖然現在不那麼完美。」
這小說結局是光明的或灰暗的?她說,由讀者自由想像這座島嶼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李琴峰的小說都貫穿著「逃離」的主題。《彼岸花盛開之島》是幻想可以逃往的不太完美的理想之國。
逃離與理想國
李琴峰在2019年的一篇文章中說,在她十幾歲到二十前半段,「在台灣承受過許多不同種類的暴力,度過許多與世界孤絕的黑暗夜晚,忍受毫無道理被強加於身的生之形式,──當二十前半那尚未成熟的我為了逃離而來到日本,終於獲得那一點點自由的空氣時,天曉得我受到了多大的救贖。」但在日本,雖然「窺見過人類的溫暖光輝,也曾承受過令人憤怒甚而落淚的歧視」。
李琴峰談到在日本租房子,儘管有永久居留權,儘管日語流利,但仍然多次被謝絕入住──就因為她仍是外國籍。管理房產的不動產公司規定,日本人的保證公司費用為房租的50%,而外國人則是100%。
在她2017年獲獎的《獨舞》中,主角趙紀惠為了擺脫舊日傷痕,從台灣前來日本,卻仍無法從「自己」逃離,於是便決心從人生舞台逃離,嘗試死亡的跳躍。趙紀惠說:「出生並非出於自身意志,是遭人強加之事實。若人類註定無法對抗生之荒謬,那麼選擇從生命逃避的權利,總該是天賦的。」
在2019年的小說《倒數五秒月牙》裡,在日本工作的台灣女子林妤梅,以及在台灣工作並結婚的日本女子淺羽實櫻,曾是研究所時期的好友,卻有著說不出來的同性情感。研究所畢業後兩人分隔汪洋,彼此的生活都發生了變化。五年之後,兩人終於在東京久別重逢,共度漫長而又短暫的一天。
逃離與留下,都需要勇氣,因為都要面對不同的問題。於是,在《彼岸花盛開之島》,李琴峰就夢想有一個世界,能夠接受人的不同屬性,卻不為其定義,這樣人類才能回歸單純的存在,並獲得些許自由。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3&eid=185633&year=2021&list=1&lang=zh-CN
台灣歸化種植物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女兒涙眼凝大花咸豐草
憶慈父為蜂農家計引恰查某
照片一:李錦洲先生(左)引大花咸豐草在新北蘆洲種植(李秀芬提供)
照片二:從蘆洲河堤往大屯山望去的照片來源:
http://pentaxfans.net/thread-122860-1-1.html
其實,台灣本來就有鬼針草及小花咸豐草,對於【大花咸豐草的前世今生~】歸化外來種,
不能拿這個時空的價值觀
去批判過往時空的事件。
我寫這篇報導的動機,
只是讓我們知道小時戲弄雜草,
大花咸豐草引入台灣來龍去脈,
不是用來批判,宜歷史縱深來看,
如同看待昭和草。
—————-(夸父老鷹🦅)
女兒看見大花咸豐草
想起爸爸生前的動人故事
————
被認為是恰查某(台語)的大花咸豐草,屬於菊科鬼針草屬,常被農村小孩當成惡作劇飛鏢。
這種強勢入侵的外來植物,被當成蜜源植物有一段「美麗的錯誤」故事,讓人又愛又恨。
將路邊未成熟如鬼針的黑色雜草種子,偷偷「射飛鏢」在別人的衣服後面惡作劇,是不少人小時記憶。這是常見俗稱「恰查某」的大花咸豐草。
住新北市蘆洲區的李秀芬今天在公司花圃看見幾株大花咸豐草,想起父親,且就讀大直高中兒子昨天被老師要求採訪家族故事,於是勾起大花咸豐草在台灣的身世記憶。李秀芬說,很少人知道它有別稱叫做「錦洲草」。
故事緣起是,李秀芬高二的兒子選修多元課程「悅讀台北」,王姓老師是新北市蘆洲區一家創立於1920年百年蜂蜜品牌的老主顧,獲悉學生是養蜂場老闆娘的孫子,於是要學生採訪阿嬤記錄家族故事。
李秀芬告訴中央社記者,大花咸豐草強韌的生命力,成為威脅本土花草的外來入侵者,是緣起於他父親李錦洲。
李秀芬說,阿公李炳生在日治時代創立養蜂場,父親李錦洲從小學習技能與管理,民國50年代接管養蜂事業。台灣在70年代逐漸邁向工業化,許多農地變工廠,蜜蜂賴以維生的蜜源植物大量消失。
早期台灣人養蜂採蜜,到了冬天,花都凋謝了, 沒有花蜜可採,蜂農擔心蜜蜂會餓死,就得用蔗糖混水來餵養蜜蜂,但是成本太高,所以就從琉球引入大花咸豐草。
共同創立台灣省養蜂協會的理事李錦洲憂心忡忡,還曾經兩度受邀參加世界養蜂會議,因生長背景關係,於是與日本養蜂業界交流,又去參加日本舉辦的世界養蜂大會。
李秀芬說,過程中,父親得知沖繩有蜜源植物四季開花,可以彌補台灣冬季蜜源不足問題,於是帶回台灣在蘆洲自家農田試種。
她回憶,家中那片田滿滿都是小白花,黑黑細細的種子像針一樣。母親為採收種子,手指被刺得感染溝甲炎。
李錦洲固定搭當時台灣省公路局中興號客運車去台中的協會總部開會。李秀芬說,「我那浪漫雙魚座的老爸,就會開窗沿著高速公路撒種子,希望能增加蜜源,挽救台灣蜂農的經濟來源。」
這也就是台灣現在鄉間到處可見大花咸豐草的緣故,因生命強韌,甚至強過本土種的小花咸豐草。李秀芬說,當時還沒生態浩劫的觀念,父親的初心也是希望挽救台灣產業。
她說,父親過世後,蜂友們感念父親對台灣養蜂事業的貢獻,特地向行政院農委會提議將大花咸豐草稱為「錦洲草」。
新北市蘆洲區鷺江國小曾將李錦洲的家族故事與大花咸豐草引入台灣的淵源,製作田野調查專題。
李秀芬說,新課綱實施後,大直高中的多元選修課程透過閱讀認識生長環境,探訪自己的家族故事,對學生是難得的閱讀人生的經驗。
在古代,相傳咸豐草治好清代咸豐皇帝的病,被賜予這樣的封號。台灣原住民族阿美族會食用較嫩的莖葉部分為野菜,或較老的莖葉燉湯。
新北市府原住民行政局副局長陳碧霞老家在花蓮縣豐濱鄉,她說,小時候受傷時,媽媽也會利用大花咸豐草搗來作為草藥。
不過,曾有媒體報導,大花咸豐草大量繁殖壓縮本土植物生存空間,民眾憂心忡忡,希望農政單位清除。
新北市府農業局表示,大花咸豐草屬外來種,因適應力強、繁殖力旺盛,秋冬季仍正常成長,致各荒野空地可見其大量存在,屬於歸化型的強勢雜草。
因為已在民眾生活環境周圍蔓生叢聚,因過於常見,民眾早已習以為常,已馴化為眾多野草中的一種。為避免蔓延,民眾在野外應留意衣物避免被「鬼針」附身,以免四處傳播。
大花咸豐草俗稱「大花鬼針草」,葉對生,有柄,為三出複葉或五葉,小葉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四季都開花,頭狀花序腋出或頂生,外圍舌狀花白色,管狀黃色花聚生中間。瘦果黑褐色,長橢圓形,具針刺狀冠毛2到3枚。
本土種為咸豐草。(鬼針草)
1928年為小花咸豐草(恐也是日本人傳入)
1970年代大花咸豐草,琉球傳入。
其實,鬼針草、恰查某等,三種皆會混用,故大家會混淆。
2020/12/15 (文:夸父老鷹)
本土種為咸豐草。(鬼針草)
1928年引入為小花咸豐草(恐也是日本人傳入)
1970年代大花咸豐草,琉球傳入。
其實,鬼針草、恰查某等,三種皆會混用,故大家會混淆。
本土種為咸豐草。(鬼針草)
1928年引入為小花咸豐草(恐也是日本人傳入)
1970年代大花咸豐草,琉球傳入。
其實,鬼針草、恰查某等,三種皆會混用,故大家會混淆。
https://sowhc.sow.org.tw/html/note/ruician/ruician07/ruician07.htm
http://bidens-pilosa.bravesites.com/BP
https://sowhc.sow.org.tw/html/note/ruician/ruician07/ruician07.htm
http://bidens-pilosa.bravesites.com/BP
照片:(李秀芬提供)Hsiufen Lee
#歸化外來種
#夜夜笙歌不山不市
#大花咸豐草
#錦洲草
台灣歸化種植物 在 凌宗湧 Alfie Lin 花藝生活美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年多前同事從彰化野地帶上山來試種的薊罌粟,為一年生草本,所以只要秋冬收集好種子,春天播下夏天就可以看到這明亮的黃色花朵。莖直立,高50-90cm,上部常分枝,莖葉多刺如薊,結似罌粟之果實,故名。全株折傷時即流出白色乳汁而漸成黃色。
在網路上找到薊罌粟 的介紹 : 英文名稱: Mexican Poppy,Mexican Prickly Poppy,Flowering Thistle,Cardo or Cardosanto
‧學名: Argemone mexicana L.
‧科別: 罌粟科(Papaveraceae)薊罌粟屬(Argemone)
‧別名: 老鼠竻(ㄌㄜˋ),薊罌粟(海南植物誌),刺罌粟(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辭典),老鼠怕『采藥錄』,黃花雞角刺,假阿片花刺、刺阿片刺
‧原產地: 原產中美洲和熱帶美洲,在大西洋、印度洋、南太平洋沿岸經常逸生(?),在次大陸深入到西喜馬拉雅山區及尼泊爾。臺灣、福建、廣東沿海及雲南有野生,很多省區有栽培。
‧分布: 台灣在 1911 年由日本引進作為園藝觀賞植物,兩年後的 1913 年即有逸脫野生的首次紀錄,正式被發表歸化於台灣則是在 1932 年的台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附屬植物園的年報中。她在台灣主要生長於南部恆春、台東和澎湖沿岸的沙土中,花期為春季左右。
‧用途: 1.插花用花材:造型特殊,可作插花用花材。2.性味:全株:苦、涼,大毒。效用:全株:消腫利膽、袪痰、止瀉、止痛。外用:全草:治白濁、黃疸水腫;根:治慢性皮膚病;種子:發汗利水,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止癢,袪痰。治感冒,黃疸,水腫,疥癩,牙痛。有毒部位:種子。中毒症狀:口服種子油引起嘔吐、腹瀉、下肢水腫、全身皮膚有強烈疼痛感。
#CNFlower #CNGreen #庭園植物 #火山口下的西恩花園
台灣歸化種植物 在 臺灣歸化與入侵植物|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瞭解臺灣野地歸化與外來種植物分布狀況,進而思考引進、栽植臺灣外來種之適地適種。。 ... <看更多>
台灣歸化種植物 在 生態危機-入侵台灣的外來種植物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非洲鳳仙花、天人菊、大波斯菊、小花蔓澤蘭、香澤蘭、番仔藤等,這些為 台灣 增添許多色彩的 植物 都是外來 種植物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給外來種的定義是「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