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捨離後更有效率~
《#讓思緒清晰工作有條理的大腦整理習慣》
本來我以為自己已經讀過很多思考術的書,對背後的腦科學也有些涉獵,應該沒有什麼書會有驚喜了。想不到這本金炅祿 的書還是有不少亮點,我就先講其中三個。剩下的你自己看吧~
#大腦像環境,是要用斷捨離整理的。
整理後才能看到有不清晰或者受到感受遮蔽的事物。整理後能夠強化後設認知,強化學習與工作的效率。兩個月前為了囤貨,才整理了家裡冰箱,發現有一些早就超過保存期限的調味料...
對我自己來說,整理事做之前不得不、做的時候唉聲嘆氣,做完後神清氣爽的行為。因為懶惰是天性,所以能不整理就不想整理,可是越不整理就內心越有陰影、感覺阿咂。勉強自己整理後,會有清爽跟恍然大悟的感覺。
書中舉的例子是優等生跟一般學生,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水準其實差異不大,但問雙方知不知道自己會多少?優等生準確得驚人,一般生卻是像擲骰子般沒有章法。對學習程度的掌握能力,是精進學習能力的首要條件。
#六大領域,每個人重視的目標不盡相同
我很喜歡寫下你的夢想,這種功課,這本書也建議讀者要這樣做。更進一步的是,他還建議從六大方向來寫,每個方向寫七個,就有四十二個,然後再排序選出十個最重要的,把每個項目的數量話在雷達圖上,就是此刻你在意的事情形狀。
每個人的形狀不盡相同,也因此我認定的成功不等於你的成功。要在自己認定的成功上前進才有意義。
這個概念在很多志向書都有提到,像是《你的未來值多少》,也是用估值搭配主觀價值調教的方式,幫助人找出自己的方向。這本書特別之處在於具體的推薦用雷達圖還有六大領域視覺化每個人的差異。
#用Chrome 跟 Firefox 的客服人員,比較不容易離職?
作者引用《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一書的實驗指出,人們曾經以為能預測客服人員離職的主要因素是過去工作經驗:越常換工作的人越容易離職。
大規模的觀察追蹤卻發現另一個意想不到的變因:工作上使用的瀏覽器。
使用IE跟Safari 等預設瀏覽器的人比起使用 Chrome跟Firefox的人更容易離職、主動性更差、工作品質也比較不好。
為什麼?書中說明了很多檢驗(是不是電腦能力?還是公司政策?)但有點我覺得非常關鍵:
使用預設瀏覽器的人認為自己的工作是給定的、是一成不變的,自己沒有改變的能力,所以一遇到挫折就會想請假、不順利就離職。反之,會自己調整工作環境的人,則更有主動性,更肯定自己的能力。
.
我把思考術的書分兩種,原理類的與案例類。前者重要的有限,後者則多多益善,因為從別人分享的經驗中,總是能夠再看到自己沒注意過的新東西,撿一些來用就很棒了。
希望你也有自己喜歡的作者,一起鍛鍊大腦 😊
......
感謝 采實文化 提供兩本書送給大家
請在本週二(5/5)晚上23:59前完成三個動作
就會在週三晚上抽出兩個人
恭喜2&3號喔
按愛心💗、分享本文、並在下面留言
『我想在(什麼地點),強化大腦』
例:我想在保持社交距離的星巴克,強化大腦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852郵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即贊助《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support-us/ 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
「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的推薦目錄:
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投票投起來
🤔️ 你辦公室的電腦用什麼瀏覽器呢?
#瀏覽器心理學😂 #往下讀之前先選一下
#善用硬體與軟體來整理自己
#公務電腦不能灌軟體的不算啦
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組織心理學教授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在其著作《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Originals: How Non-Conformists Move the World)中,介紹了經濟學家麥可・豪斯曼(Michael Housman)的研究。
豪斯曼為了找出客服人員任職時間差異的原因,而進行了這項研究。他收集了在各種產業中服務三萬多名客服人員的相關資料。豪斯曼在研究前預想,過去經常換工作的員工會比較快離職,但是調查結果卻不是這樣。以過去五年期間曾換過五次工作的員工來說,其離職率比五年期間都待在同一個職場的人還低。
而在他收集的資料中,有一項關於這些員工求職時使用了哪一種瀏覽器的調查。豪斯曼預想的是,彼此間會有喜好上的差異,但不會有其他任何關聯。
想不到,結果卻顯示,網頁瀏覽器使用「Firefox」或「Chrome」的員工,任職時間比使用「Internet Explorer」或「Safari」的員工還要長15%。
豪斯曼認為這個結果是巧合,又調查了員工缺勤資料和瀏覽器的關聯。但結果一樣令人驚訝,使用Firefox或Chrome的員工,其缺勤率比使用Internet Explorer或Safari的員工還要低19%。那工作績效又是如何呢?豪斯曼和研究團隊收集了這些員工的銷售業績、客戶滿意度、平均持續通話時間等超過三百萬項的資料並進行分析,結果也都和瀏覽器有關聯。使用Firefox或Chrome的員工,銷售業績優良、平均通話時間短、客戶滿意度高,他們進公司九十天後達到的工作能力,使用Internet Explorer或Safari的員工要一百二十天後才能達到。
做得更長久、更認真踏實、能力更優異的原因,應該跟網頁瀏覽器無關,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呢?
是因為Firefox或Chrome的使用者比較會操作電腦嗎?豪斯曼對此進行了進一步調查。他對測試者進行電腦使用知識的測驗。測試他們是否熟知電腦鍵盤快捷鍵、是否具有軟體應用程式和硬體的相關知識、打字速度等。但是兩組群體之間並沒有顯露出明顯的差異。
那麼,差異到底是什麼?使這些員工有所差別的關鍵因素是,他們獲取瀏覽器的方法。電腦一買來,Windows作業系統就已經內建Internet Explorer,Mac作業系統則是內建Safari。客服人員中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是使用內建的瀏覽器,他們不曾質疑是否有更好的選擇。但是,Firefox或Chrome的使用者卻親自搜尋及下載自己想要的特定瀏覽器。他們不將就於使用內建的功能,而是發揮主導力量,尋找更好的選項。這種主導力量正是可以預測工作執行能力的線索。
使用內建瀏覽器的群體,也將同樣的處事方式應用在自己的工作上。他們依照公司訂定的方針工作。認為自己的職務是固定不變的,因此,只要對工作產生不滿,就會開始缺勤,最後走向離職。但是主動下載新瀏覽器的群體在處理工作時,會思考有沒有比現狀更好的方法。在不滿意的情況下,不會選擇放棄,而是努力扭轉情況。由於主動改善了自己的處境,因此他們沒有換工作的理由,他們用自己想要的方式重新創造了工作。然而,這樣的人並不是多數,而是「例外」。
--
本文作者:金炅祿(韓國Ericksonian NLP心理研究所研究理事)
出處:《讓思緒清晰、工作有條理的大腦整理習慣:扔掉不必要的思緒,簡化整理每天的工作與生活》
📖閱讀更多:https://tinyurl.com/brain-clean
🏠出版社:采實文化
--
延伸閱讀:《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
https://tinyurl.com/Non-Conformists
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 在 852郵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讀家新聞】香港到達轉捩點,造反有理添勝算!
去片:https://www.post852.com/?p=280346
反送中運動仍在持續,相信港人都強烈感受到時代在變,香港的新一代更是決絕地求劇變。《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這本書,告訴大家要懂得在冒險中避險,盡量避免出現「團體盲思」和克服水平敵意,實在值得香港爭取民主的人士反思。...
See More
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 在 852郵報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立即贊助《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support-us/
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
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 在 61 好書推介《 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丨繁簡字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Lorey 讀好書- 《 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 》如果所有人都循規蹈矩地過活,世界雖然得以順利運作,卻不會帶來進步。社會是由一群反叛者/原創者推進的, ... ... <看更多>
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 在 皇冠文化集團, profile picture 的推薦與評價
不墨守成規的人如何推動世界? 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 現正熱賣中. 博客來:http://goo.gl/xTa1vG 金石堂:http://goo.gl/mQwSjK 讀 ... ... <看更多>
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 在 [心得] 給予-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圖文好讀版:https://henryshu.pixnet.net/blog/post/47423166
最近看完覺得恍然大悟的Ted演講:
Are you a giver or a taker? | Adam Gran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yXRYgjQXX0
Adam Grant 的兩本著作:
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
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
作者把人的性格分成 giver / taker / matcher ,「Giver給予者」總是樂於分享;
「Taker索取者」只在乎自己的利益;「Matcher互利者」則為了可預期的好處,
願意付出相對的代價。
統計出人群中三類族群佔比約 25% / 19% /56% (大部分人都是matcher,以德報德 以怨
報怨)然後分析統計結果,得出在組織中表現及收入 最好 跟 最差 的,都是 giver。
當組織主要由 giver 跟 matcher 組成,形成一種分享的文化,giver 就會在其中表現傑
出:反之若是 taker 數量增加,形成「能混就混、能撈就撈」的公務員文化,giver 就
會在組織中表現不佳。想要持續發展進步,關鍵在於創造互利圈,且讓給予行為公開化,
使之持續給予、將這份精神內化,並且適時的將 taker 踢出組織。
對照自身的工作經驗,真的是非常有感觸。看完後想到那些我覺得很爛、儘量避開的同事
,都是 taker。而且 taker 們之間似乎有共鳴,容易彼此理解,自成一個 taker 圈。
擺爛的人一多,matcher 也受到影響,開始愛做不做;事情全部往 giver 身上堆,
身兼數職的人多作多錯,整個組織也迅速的往下沉淪。
前幾天看「圖解超級身體系統」對於腸內菌種的描述,也可以印證這套人際關係理論。腸
內有「益生菌」「壞菌」「伺機性細菌(中性菌)」三大類,約佔 20% / 10% / 70%
(這比例跟人好像)。益菌佔優勢的話,伺機性感染菌就會乖乖的,腸道也很平靜。
壞菌增加的話,伺機性感染菌也會開始變壞。
一旦 壞菌 / taker 超過一定比例,這個 腸道 / 組織 就會卡住無法運作。
其實經濟學跟生物學也都有類似的研究,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到底該採取什麼策略比較好
?目前所知的電腦模擬結果,多半是以類似 matcher 的 TfT 策略較佳(Tit for Tat,
投桃報李、以牙還牙)。其實光從 matcher 在人類中佔的比例最高這點,應該也能推斷
出其為最佳策略。那麼為何這本《給予》會得到不同的結論呢?
在《人類存在的意義》這本書中,作者提到一個觀點,人類演化面臨兩種層次的擇汰
(選擇與淘汰)過程 - 「個體擇汰」與「群體擇汰」。
「個體擇汰」亦即是一個生物群體中,個體成員和同一群體其它成員相互競爭、合作,
發生的選擇與淘汰現象。「群體擇汰」則是一個群體和其他群體在競爭、合作過程中,
所發生的擇汰現象。
個體擇汰與群體擇汰相互拉扯的過程,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在一個團體內,自私的成
員會佔優勢:但一個由利他主義者所組成的群體,會勝過由自私者所組成的群體。」
我們常因為一個人的自私自利而罵他「沒有人性」。站在「個體澤汰」立場上,自私的人
為了傳續自己的基因並沒有犯錯,但是站在「群體澤汰」的立場上,社群整體往往因為自
私而碰上了存續的挑戰。也就是說,「沒有人性」這句話,暗示被責備的人忘了身為人類
的生物獨特性,放棄了大腦演化至今所發展出的同理感知能力,捨棄了身為「人」這個物
種的尊貴,僅願意當一個自私的生物體。 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 幾希」也是在
講類似的概念。
幾個問題延伸思考:
giver / taker / matcher 是一種後天養成的態度?還是天生基因決定的?如果是天生的
,那排擠 taker 是不是跟排擠同性戀一樣,是種歧視?
中國人是否就是個 taker 的民族?西元1532年馬基維利在《君王論》中,提出一個君
主如果希望鞏固自己的權力,就不要受任何道德準則的束縛,應該不擇手段去實現自己的
目的。在西方世界那是炸了鍋,飽受批評,很難被人接受。但中國人應該都會覺得,這哪
有什麼?我們在西元前三百多年,秦國就用商鞅變法「利出一孔」,後來成功統一中國。
所謂的「中國式管理」,基本假設也是每個人都重視自己的利益大於公司利益,所衍生
出的一整套體系。中國人是否基因或文化上就是比較自私?如果是的話,是否也可以跟
「華人不適合民主」的觀點相互輝印?
「睿智的利他主義者比昏昧的利他主義者自私,卻比昏昧的利他主義者和所有利己主義者
都好。」──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赫伯特西蒙
希望人人都可以藉由努力與修養成為睿智的利他主義者,但願有天能生活在這樣的社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9.171.6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01348786.A.B1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