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瓦拉那西] 佛說四聖諦、八正道,初轉法輪-鹿野苑🦌
今天是佛曆8月15日,也是🇹🇭泰國的重要節日-三寶佛節🙏(วันอาสาฬหบูชา, Asanha Bucha Day),「三寶」指的是佛陀、佛法、僧侶,當佛、法、僧三寶俱全,意味著宗教得以存續傳播。「三寶佛節」是用來紀念佛陀初次說法,並得到第一位信徒皈依為僧的那個時刻。
🙏佛陀於菩提迦耶成等正覺(ตรัสรู้)後,邊開始尋找願意聽他說法的人,一路走到印度聖城瓦拉那西往北9公里處的鹿野苑(現名為Sarnath),遇到了之前一起修行的五位比丘,經過佛陀解說四聖諦、八正道後,五位比丘得到證悟而皈依為僧,從此佛、法、僧俱足,此事件也稱為「初轉法輪👉🏻👌🏻」🦌⚙️🦌
今天這麼特別的日子,一定要帶大家到🇮🇳印度鹿野苑走走,現在🦌鹿野苑名為Sarnath(สารนาถ),是佛教徒心中非常重要的聖地,在公元4-6世紀的笈多王朝這裡是藝術、佛教文化的重鎮,但到了12世紀後期遭到突厥人破壞,只保留下斷垣殘壁🏚與一座阿育王時期的答枚克佛塔(Dhamekh Stupa)。旁邊除了有不同國家風格的寺廟外,還有一座考古博物館與唐卡藝術中心,值得花一些時間停留,也感受一下佛陀說法時的平靜氛圍,也許就悟道了呢!
#來趣THAI北 之 #來去印度🇮🇳
#相片也是我們親自去印度拍的喲♥️
#วันอาสาฬหบูชา #สารนา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芙蓉山「南天竺」門聯:「南海為觀音應化道場,正好看成祗這是;天竺乃釋迦出生國土,隨緣示現豈徒然。」寺內供奉如來佛和觀世音菩薩。首任住持為融衍老和尚。1939年,茂蕊法師繼任為住持,直至1976年圓寂。茂蕊法師原籍廣東開平,俗姓簡,廿歲時依羅浮山華首台寺首座融衍老和尚披薙出家。同年冬,受戒於肇慶鼎湖山...
印度鹿野苑 在 Pazu 薯伯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閱讀催眠
文:薯伯伯
閱書不一定為了吸收書中新知,而是把內容潛移默化。有次跟朋友談起提升動機的書籍,他說坊間太多類似的出版物,內容又好像大同小異,不知如何選擇。我自己也喜歡閱讀所謂的「自救指南」,不過不同作者的觀點,又真的千篇一律,那為甚麼仍然要重複閱讀這類作品呢?因為閱讀的過程就像催眠治療,內容反而次要。
我記得自己讀得最快速的書,就是 Tony Buzan 寫的《The Speed Reading Book》。該書內容教導如何快速閱讀一本書,從分析大綱,到跳行閱讀,眼睛走向等。這本書其實寫得不算好,我也不想推介,但起碼我在閱讀該書時,讀速果然就有極大提升,而且維持了一段時間。
後來又讀了另一本書,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所著的《Flow》(簡體中文版譯名好奇怪,叫《當下的幸福:我們並非不快樂》),所謂 flow,即類似入定,進入無我境界。書裡提到進入 flow 狀態的特徵,例如專注投入,不受打擾,有明確目標,所做之事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難,要有即時的反饋等。這本書寫得有趣,讀者有興趣也不妨找來一讀。我在閱讀此書時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自己不停進入 flow 的體驗,好像被內容催眠一樣。
還有讀到健康飲食的書,例如人類進化過程裡為何喜歡甜食,在工業化後的環境下這種進化得來的習慣如何影響現代人類。裡面理論一大堆,部份屬新知,更多是老生常談,但閱讀期間及其後一段日子,也會被書本所提倡的主張催眠,減少進食垃圾食品,沒有被強迫之感,而是根本就不想吃。
有關改變習慣,尤其延宕心態的書籍,大概是 self-help 書籍裡最為流行。隨便看看這一類別的排行榜頭二十位,總有數本跟拖延心態的治療有關。例如安排及設計早上的常規日程,把早上最佳的時間分配給最重要的工作,避免一早起床就查閱電郵或上社交媒體這類較容易處理的「反應動作」。不同作者有不同辦法,但內容還是不謀而合,更多是人所共知。
每次覺得自己浪費時間,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花點時間去重讀這類題材,並非打算尋找新法門,而是在閱讀過程當中,讓自己再次被正面的題材催眠,效能即時提升,快過打針。
題外話:記得中學時,有次跟 R 同學說起自己近來有些失眠,平時不苟言笑的她,很認真地說:「你如果睡不著,可以看看物理教科書啊。」我以為她叫我不要浪費光陰,好好把握學習時間,她續道:「我平時一拿起物理書,就會馬上睡著,好像催眠一樣。」
推介書目:
以下的書,是我覺得寫得不錯而且內容又大同小異的的自救書籍,讀了之後,就算甚麼也不改變,忽然都覺健康了。
The Power of Habit by Charles Duhigg(查爾斯杜希格《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 )
The Achievement Habit by Bernard Roth (博納德羅斯《把成功變成習慣》)
Habit Stacking by S.J. Scott(史考特《贏在好習慣》)
Procrastination by Jane B. Burka and Lenora M. Yuen(珍博克拖及萊諾拉袁《拖延心理學》)
The 5 Second Rule by Mel Robbins(好似沒有中文版)
———
照片:在印度鹿野苑的日月山法輪寺拍攝。
———
多謝閱讀此文!
如果喜歡我寫的文章,請踴躍按 Share 跟人分享,讓更多人看到故事,把想法分享出去,同時誠邀各位留言分享意見!
更多文章,請看薯伯伯的博客: http://pazu.me/
更多照片,請看薯伯伯的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pazu
印度鹿野苑 在 陶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最好可以素食,切莫學強國人吃海鮮野味,即叫即劏,貪威識食——作孽深重,結果生生世世都做甚麼?你們知道的。
12/7/2013 是佛陀初轉法輪日,藏曆六月四日,乃藏曆四聖日之一,佛陀證悟後七週之中沒有說法,最後應梵天及帝釋天的祈請,在印度鹿野苑初轉法輪,宣說四聖諦的教法。
一切善業及惡業於此日皆增長一千萬倍,敬請大家止惡行善,願六時精進。
印度鹿野苑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芙蓉山「南天竺」門聯:「南海為觀音應化道場,正好看成祗這是;天竺乃釋迦出生國土,隨緣示現豈徒然。」寺內供奉如來佛和觀世音菩薩。首任住持為融衍老和尚。1939年,茂蕊法師繼任為住持,直至1976年圓寂。茂蕊法師原籍廣東開平,俗姓簡,廿歲時依羅浮山華首台寺首座融衍老和尚披薙出家。同年冬,受戒於肇慶鼎湖山慶雲寺佐山和尚。1928年,受法於順德寶林寺禪宗大德翹芬和尚,承傳臨濟宗派系為第四十四世。1929年,法師更為眾所推許住持寶林寺。 曾遊歷各大叢林,如新興報恩寺、廈門南普陀寺、杭州海潮寺等聖地,至1932年南來香港,向政府申請購地,以發展弘法道場。1935年,於荃灣芙蓉山開創佔地七萬餘呎的南天竺寺。茂蕊法師常禮請各大德到寺中講經說法,南天竺寺亦逐漸成為香港名剎之一。茂蕊法師慷慨利人,對香港佛教事業貢獻良多。1946年,法師發起成立香港佛教聯合會。1952年更將芙蓉山土地一萬四千餘呎贈予定西法師,建立東林念佛堂。又撥地數千呎建成太虛大師舍利塔於南天竺寺附近。 1952年聯合眾支持成立世界佛教友誼會港澳地區總會,多屆被選為副董事長,1972年繼筏可大和尚後擔任董事長,至圓寂為止。茂蕊法師曾代表香港佛教界出席在曼谷、金邊、鹿野苑、可倫坡等地舉行之世佛友誼大會。在香港各佛教社團中身兼多職,均全力以赴。茂蕊法師於1976年5月26日在香港圓寂,世壽七十四歲。
• 太虛大師舍利塔及菩提樹:太虛大師為民國肇建以來,倡導佛教革新之高僧之一。,因受時代思潮的激發,故主革除教內積弊,以弘教護國,興國救世為己任。大師青年時閱經、閉關,嘗歷經三次悟境,亟為主張教理、教制、教產三大革命,且致力為實踐佛僧、佛化、佛國之三佛主義。首先創立武昌佛學院、閩南佛學院及漢藏教理院,為培植僧材而提倡僧教育。次辦海潮音、佛化報、佛化新青年等雜誌以弘揚佛法。後更著手組織世界佛學苑,以建立人生佛教,促使佛教世界化。並派遣學僧分赴西藏、印度、斯裡蘭卡等地留學,研究藏文、梵文、巴厘文以通達各該教派之佛法。且主導大乘八宗平等共弘,更主張以禪、律振興佛教。大師與支那內學院歐陽漸、熊十力有法義之諍辯。平素更反對用進化論之歷史考證法研究佛法。為反對日本學者考證大乘起信論、楞嚴經等為偽書,當作評大乘起信論考證、佛法總抉擇談,力主法相必宗唯識,並為起信論辯護。大師並弘化於英、法、德、荷、比、美各國,為中國僧人赴歐美傳播佛教之始,自此聲望日隆,國內有視之為佛教救星者,日人尊之為「民國佛教界之盟主」,時人更將其歸屬為佛教界革新派之代表。大師終其一生,不祇是著作等身,而無時無刻無不為國、為教、為眾生奔波服務,以至積勞成疾,不幸於民國卅六年(一九四七)三月十七日,捨報上生內院,圓寂在上海玉佛寺,四眾無不哀悼,荼毗後得心臟不壞,各色舍利三百餘顆,足徵大師悲願宏深,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至於禮佛、聖人及祖師舍利之旨趣,與禮拜佛成道之菩提樹、金剛寶座、佛經行之足跡等皆同,即欲結下見佛聞法之殊勝因緣而速成菩提之意。大師的舍利,除於雪竇寺建塔安奉外,另由武昌、蓉城、西安、開封、廈門、檳城、泰國、香港等地信眾,分迎請舍利,建塔供奉。香港的建塔基地,由當時南天竺寺住持和尚茂蕊老法師捐獻(茂蕊、覺光、優曇等三位長老簽字)位於下芙蓉山之陽,南天竺寺之右前方,莊嚴藏式的舍利寶塔,於西元一九五七年竣工。
• 東林念佛堂位於荃灣芙蓉山上,叢林茂密,環境清幽,乃專修淨土之十方選賢道場。念佛堂由開山祖師定西法師 (1895~1962) 始建於1952年,當時荃灣南天竺住持茂蕊法師將其東園菜地捐出,由定西法師初建淨室,名東林淨舍。是追法東晉廬山,並得各方善信集資,由南華學佛院多位學僧,胼手胝足、除草挖泥、挑土填溝,蓽路藍縷,修建淨室,初名「東林淨舍」。豈料同年八月初五,山洪暴發,建築沖毀逮半,各方聞訊紛紛施以援手,年底復修完成。翌年 (1953),修建大雄寶殿 (今極樂寶殿),改淨舍為「東林念佛堂」。1962年正式獲政府批准,成立「東林念佛堂有限公司董事會」,董事包括:定西、茂蕊、濟濤、聖懷、了一、永惺、聖照、智開、達成、洗麈、淨真、玅境法師、馬工廣居士等,並向香港佛教聯合會備案,是為佛教團體機構之始,開香港佛教寺院之先河。期間,永惺法師於念佛堂,內擔任監院達十八年之久,並於1970年開創「佛教東林安老院」。進入山門後,正面為安老院,右側拾階而上為新大雄寶殿;殿高兩層,乃仿浙江奉化雪竇寺大殿風格興建,殿宇巍峨,飛簷畫楝,氣派不凡,於1998年12月26日落成開光。樓下一層為「大悲殿」,供奉千手觀音。樓上供奉釋迦牟尼佛、地藏菩薩及觀音菩薩,左右十八羅漢。大悲殿後,過小庭園,花香四溢。極樂寶殿前石階旁立蓮花柱,殿內供奉西方三聖像: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及左右護法伽藍。寶殿右旁為「延壽堂」,樓上為「觀音閣」。左旁為淨土正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紀念堂」,內奉印光大師舍利塔。樓上為「藏經樓」,藏經頗豐,有『清刻大字龍藏經』共七千二百卷,另有『頻伽大藏』等多部佛經。「延壽堂」後尚有「法輪殿」,同為收藏經寶之所。 現時東林念佛堂的僧眾,專修淨土,為十方比丘之選賢道場。常設法會有:彌勒菩薩聖誕、觀音菩薩聖誕、釋迦牟尼佛聖誕、盂蘭法會、大勢至菩薩聖誕、地藏王菩薩聖誕、藥師如來聖誕及阿隬陀佛聖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