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本書他叫做「監獄重訓」
剛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還以為跟囚徒健身一樣,是一本徒手訓練書籍。
但這本書開頭就提到說重點是「強壯是一件分秒必爭的事。」
而他的理由是因為生存。
那他是如何讓人變強壯的呢?
這本書第一章就提到了幾個重點,這邊跟大家分享。
「堅持運動」
他說訓練有分好的訓練,更好的訓練、最好的訓練,無論訓練的種類,只要堅持,總會多少有效果。
重點是你必須把訓練擺在你的優先次序前面的位置,如果你一週訓練三次,每個月缺席一次,你就缺席了8%的訓練。如果你一週只練一到兩次,一個月缺席一次那就是缺席了25%或12.5%
的訓練。長期來看差別會非常的大。
這讓我想到了Dan John也提到了成功的三個公式:
「出席」、不放棄、問問題。
「漸進」
如果訓練沒有漸進式超負荷,你的體型、肌力和肌肉就不會進步。
另外也提到了減量很重要這件事,訓練並不是越多越好,在一陣子非常高強度的訓練後,必須讓強度降低一下,稱為減量期,也是動態恢復。
睡眠對恢復來說也非常重要!書中也提到了一些有助於睡眠的建議。
另外最特別的就是這本書的訓練法基礎是使用由Jim Williams發揚光大的「休息-暫停法」,
看到這裡可能會想說監獄哪來的槓鈴跟蹲舉架?我也不知道,反正他不只是一本徒手訓練書就對了。
暫停休息法他會選擇一個肌力訓練的強度區間,大約80%左右開始,
做六組3下(有保留次數),前面五組都做三下,最後一組在不力竭的情況下盡可能做多下,然後休息20秒到30秒,再用相同重量做到接近力竭,再休息一下,再做繼續做。
這種練法的特色是對神經系統的負荷很大,但能夠短期幫助突破停滯期。
但每隔四週都需要進行一週降低強度的減量週。
他的課表安排如下,一個主訓練動作使用休息暫停法,搭配五到六個輔助訓練動作。
這本書大致上就先介紹到這邊,關於訓練法更多的內容,想了解更多請參考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0678?loc=M_0007_005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800的網紅李4bunzlee ,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公路車訓練後恢復:動態恢復,飲食恢復,飲食恢復,秘密武器? 1.冷熱敷 高強度運動後 膝蓋或下背 髖關節 漲漲的 甚至痛痛的就要做冰敷 冷敷 每次10分鐘-20分鐘 隔天舒緩後可以換熱敷促進血液循環 2.動態恢復 55-60% 心率 適當的冒汗促進血液循環 提升肌肉活動度 加速恢復能力 3....
「動態恢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動態恢復 在 Coach Chiang Strength & Condition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動態恢復 在 飛教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動態恢復 在 Jason肌力體能 x 不只是訓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動態恢復 在 李4bunzle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動態恢復 在 李4bunzle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動態恢復 在 [心得] 分享"恢復跑" - 看板Road_Runn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動態恢復 在 山姆伯伯工作坊- 運動後,來進行動態恢復囉 的評價
- 關於動態恢復 在 RECOVERY 動態恢復課程【介紹篇】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動態恢復 在 求救Ig限時動態刪除無法恢復- App板 的評價
- 關於動態恢復 在 在首頁動態中隱藏或取消隱藏Pin 的評價
動態恢復 在 飛教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靜下心讀懂教科書的三種方法
疫情開始的第三個禮拜,我想起了調控力量這本書,翻開後讓我想起將近四年前考完的NSCA CSCS這本書,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喜歡教課或是舉起重量做動作時的那種實戰的感覺,但是要坐下來好好看一本訓練理論的書時,看沒多久就放下了
中文字分開我都看得懂,全部連在一起我就看不懂了😭,裡面一堆論文實證,一堆生理學化學的反應式,什麼AMPk、有氧能量系統的柯氏循環、氫離子在反覆衝刺的能力中所扮演的角色...等
讓我忍住沒把這些書本燒掉,並且有效率地讀完的幾個方法,我想要分享給大家
1.旁邊同時放1~2本自己喜歡或是唸起來相對比較輕鬆的書
我曾經聽一位醫師朋友分享過,同時看兩到三本書的的效率比較高,雖然我覺得還是要看狀況,但至少在讀教科書的時候我覺得很適用,在看教你寫作或是做簡報的書中有提到講述一件事情或是一個章節不要太多頁,不然容易讓人專注力不集中,我想這也適用讀艱深難懂的教科書
運動科學相關教科書就是一堆科學家想告訴你,他們做了多少研究,研究內容是什麼,如何幫助運動員追求更高運動成績的一個過程,可想而知,絕對不會像勵志的運動電影一樣那麼慷慨激昂
裡面充滿了各種週期化訓練的理論、內分泌系統如何影響運動員的身體狀況、透過研究生理學中的化學反應修改訓練課表,讓體能更上一層樓...透過這些研究告訴我們,只要讓運動員這樣衝,課表這樣跑就有機會讓運動員更強,結果讓人很熱血沸騰,但得到結果的過程不一定每個人都喜歡
所以當我看完一個燒腦的章節時,我會拿起一本我比較擅長的領域或是內容我可以一眼掃完好幾頁的書,不管是肌動學、清晰好懂教寫作的書或是複習自己常用的技巧比如說NKT或是CAK的筆記,我也會站起來練一些動物流(Animal Flow)的動作,這種感覺就像是肌力訓練時的動態恢復,但就是不要拿手機(整個擺爛🤦)
2.調整讀書時的心態
每當我看到那些教週期化的章節時,我都會一邊讀一邊心裡murmur,哇靠,這個訓練量能吃得下來嗎?這樣操,難怪運動員會受傷、這樣的恢復夠嗎?心裡的一些雜念,讓我沒辦法好好專心下來
但是我後來思考為什麼我會出現這些疑問,原來我平常接觸比較多的是一般上班族、自己練到受傷的或是醫療端轉介來的學生,想當然這樣高強度的共軛週期、GAS一般適應症候群、SFRA刺激-疲勞-恢復-適應理論,不一定適用,就算要使用,用起來也要特別小心
再者這本書是以為了幫助運動員提升運動表現為前提所出版的,所以我一開始的心態就不對了,書中也有說高強度的訓練方式,需要訓練資歷比較久(可能是兩年才適用)
在調整完心態,改成要幫追求運動表現的運動員提升肌力、速度、敏捷反應...的視角來讀,並且一邊思考我要怎麼把我所學跟教科書中的知識融合在一起,教科書讀起來就格外順暢了
3.從自己目前最想或是最迫切需要的開始
就像前面“當個聰明的讀書人”中提到的,我絕對不是一個喜歡唸書的人,所以要好好的坐著,我一定要清楚我的目標,或是當下需不需要書本中的知識,不然我逼自己讀完只會覺得“哦~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我拿起調控力量、忘形流、寫作吧,這幾本書是因為
a.我想多了解運動科學
b.我很喜歡在網路上寫一些自己的想法,當然更希望大家願意點進來看
C.最後我覺得我想要更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總合以上原因,所以我開始繼續學習,每個人的唸書動機都不太一樣,但至少這些改變,讓我讀起來更順暢,也更容易吸收書本中所帶給我的知識
#喜歡我的文章請分享並Tag我喔
#飛教練
動態恢復 在 Jason肌力體能 x 不只是訓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訓練安排、休息/減量、多樣化】- 單從訓練的角度來看,不管你的目標是什麼,不管你是不是運動員,我們都需要休息、恢復、調整和嘗試多樣化,來面對長期訓練可能會遇到的各種狀況,並平衡之。
⠀⠀⠀⠀⠀⠀⠀⠀⠀⠀⠀⠀⠀⠀⠀⠀⠀⠀⠀⠀⠀⠀⠀⠀
疫情期間有許多教練安排了各式各樣的線上課程來滿足學生或是運動員的訓練需求,針對一般學生來說,如果你原本就只有一週一次的訓練,那這陣子也先從一週一~二次即可。
⠀⠀⠀⠀⠀⠀⠀⠀⠀⠀⠀⠀⠀⠀⠀⠀⠀⠀⠀⠀⠀⠀⠀⠀
如果你依然保持上班,日常生活的活動量沒有減少太多,可以先嘗試一週一次的運動,雖然在家中只能做徒手、彈力帶、TRX... 等等的訓練,但累積起來的訓練量也可以很驚人,而且對有些人來說,自身體重可能還比去健身房的強度還高。
⠀⠀⠀⠀⠀⠀⠀⠀⠀⠀⠀⠀⠀⠀⠀⠀⠀⠀⠀⠀⠀⠀⠀⠀
如果你是在家上班,日常生活的活動量減少非常多,或是你平常本來就常常鍛煉,那才建議至少二~三次以上的居家訓練。
⠀⠀⠀⠀⠀⠀⠀⠀⠀⠀⠀⠀⠀⠀⠀⠀⠀⠀⠀⠀⠀⠀⠀⠀
今天是雙北宣佈疫情警戒的第六天(還是第五天?),你可能連續運動了好幾天,也可能都還沒運動。
⠀⠀⠀⠀⠀⠀⠀⠀⠀⠀⠀⠀⠀⠀⠀⠀⠀⠀⠀⠀⠀⠀⠀⠀
如果你已經連續運動了好幾天,或許可以給自己的身體一點休息恢復的機會,可以直接安排一個休息日耍廢,也可以做一些動態恢復,例如動態伸展、輕度有氧、瑜珈... 之類,或是可以下載一些訓練的APP玩一點不同的訓練,訓練反應和手眼協調。
⠀⠀⠀⠀⠀⠀⠀⠀⠀⠀⠀⠀⠀⠀⠀⠀⠀⠀⠀⠀⠀⠀⠀⠀
這些不同的調整方式是讓我們可以從單一的訓練模式中跳脫出來,讓某些疲勞的肌群有恢復的機會,也在長期的訓練裡加入一些樂趣並開發較少使用到的身體能力。
⠀⠀⠀⠀⠀⠀⠀⠀⠀⠀⠀⠀⠀⠀⠀⠀⠀⠀⠀⠀⠀⠀⠀⠀
如果你覺得線上的訓練太多你跟不上,你可以適當的調整組數或是訓練時間,畢竟線上的課程很難客製化,你要有自我調節的觀念(或是詢問你目前的教練)。
⠀⠀⠀⠀⠀⠀⠀⠀⠀⠀⠀⠀⠀⠀⠀⠀⠀⠀⠀⠀⠀⠀⠀⠀
想要提升活動量的你也可以把學過的東西在一週內都做過一輪,每一天的量都不多,但維持活動的頻率,例如,第一天:髖部伸展/死蟲/單腳橋式/分腿蹲、第二天:肩部伸展/棒式/眼鏡蛇式+下犬式/毛毛蟲(向前+向後)、第三天:••••••••••• (以此類推)。
⠀⠀⠀⠀⠀⠀⠀⠀⠀⠀⠀⠀⠀⠀⠀⠀⠀⠀⠀⠀⠀⠀⠀⠀
對於運動員來說,面對接下來許多賽事的延期和取消,首要目標就是保持健康和維持體能,至少在未來的調整銜接不要有太大的差距。
⠀⠀⠀⠀⠀⠀⠀⠀⠀⠀⠀⠀⠀⠀⠀⠀⠀⠀⠀⠀⠀⠀⠀⠀
如果有器材和場地,可以跟教練討論自主訓練的內容,可能針對個人技術或是肌力體能部分,如果沒有器材和場地,可以針對自己在基礎能力缺乏的部分做加強,例如:活動度、核心或是對於身體各部位的控制能力。
⠀⠀⠀⠀⠀⠀⠀⠀⠀⠀⠀⠀⠀⠀⠀⠀⠀⠀⠀⠀⠀⠀⠀⠀
這場戰「疫」!我們不確定會打多久,但絕對不能還沒被疫情擊垮之前就先被自己打敗,尤其是中老年人一臥床不動,很多身體的機能都會退化的更快。
⠀⠀⠀⠀⠀⠀⠀⠀⠀⠀⠀⠀⠀⠀⠀⠀⠀⠀⠀⠀⠀⠀⠀⠀
大家加油💪🏾平安健康🙏
⠀⠀⠀⠀⠀⠀⠀⠀⠀⠀⠀⠀⠀⠀⠀⠀⠀⠀⠀⠀⠀⠀⠀⠀
⠀⠀⠀⠀⠀⠀⠀⠀⠀⠀⠀⠀⠀⠀⠀⠀⠀⠀⠀⠀⠀⠀⠀⠀
⠀⠀⠀⠀⠀⠀⠀⠀⠀⠀⠀⠀⠀⠀⠀⠀⠀⠀⠀⠀⠀⠀⠀⠀⠀⠀⠀
#Jason肌力與體能訓練
#Jasonperformance
#Jason肌力體能x不只是訓練
#我與訓練的熱戀期
⠀⠀⠀⠀⠀⠀⠀⠀⠀⠀⠀⠀⠀⠀⠀⠀⠀⠀⠀⠀⠀⠀⠀⠀
❇️喜歡這些文字或內容嗎?❇️
☑️追蹤我 @jasonperformance
☑️按愛心給我鼓勵
⠀⠀⠀⠀⠀⠀⠀⠀⠀⠀⠀⠀⠀⠀⠀⠀⠀⠀⠀⠀⠀⠀⠀⠀
⠀⠀⠀⠀⠀⠀⠀⠀⠀⠀⠀⠀⠀⠀⠀⠀⠀⠀⠀⠀⠀⠀⠀⠀
#肌力 #力量 #速度 #爆發力 #健身 #心態 #成長 #田徑 #教練 #訓練 #台灣 #台北 #原住民 #學習 #strengthandconditioning #training #taiwan #taipei #workout #coach #speed #strength #trackandfield #performance #power
動態恢復 在 李4bunzle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公路車訓練後恢復:動態恢復,飲食恢復,飲食恢復,秘密武器?
1.冷熱敷
高強度運動後 膝蓋或下背 髖關節
漲漲的 甚至痛痛的就要做冰敷 冷敷
每次10分鐘-20分鐘
隔天舒緩後可以換熱敷促進血液循環
2.動態恢復
55-60% 心率 適當的冒汗促進血液循環
提升肌肉活動度 加速恢復能力
3.飲食抗發炎
拒糖 精緻澱粉
白肉大於紅肉
原型穀物
食物蔬菜
補充蛋白質(一般人體重x0.8)
高強度運動員x1.6-2
高蛋白粉一匙約20g
雞胸肉30g
豆漿15g
蛋6g
酸櫻桃汁功效
1.抗氧化抗發炎
2.有助肌肉痠痛恢復
3.避免心臟病
4.有助關節炎與痛風患者
5.改善失眠
龜鹿二仙膠功效
1.補腎
2.強筋健骨
3.通血路
切記⚠️
生理期
腎病
外傷病患
感冒發燒
不適用!
FB粉絲團:李4瘋單車
YT:李4bunzlee
歡迎按讚訂閱分享支持一下唷👍
動態恢復 在 李4bunzle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炸一發大的!VO2 max最大攝氧量/間歇訓練/無氧爆發力/李4練肖喂EP5
如果你想參加公路賽
你一定要有無氧間歇能力
做提升VO2max訓練
間歇能力 恢復回血的優勢
認識VO2max
每公斤每分鐘最大耗氧量
一般人大約是30-40ml
業餘選手大約50-60ml
菁英選手大約60ml以上
職業選手70ml以上
提升VO2max的好處?
1.健康
(降低心血管疾病 增肌 提升基礎代謝率)
2.有氧恢復能力
(動態恢復)
3.間歇攻擊能力
(3-8分鐘左右持續輸出FTP105%-120%)
4.衝刺爆發力訓練的基礎
怎麼練?
3分鐘-8分鐘FTP 105-120% or 最大心率85%
30s-1分鐘150% 心率95%
10s -20s 力竭
以上每週做2次左右
看基礎能力慢慢增加次數時間
想看更多有關於公路車的543
歡迎按讚訂閱分享給有需要的車友唷!
YT:李4bunzlee
FB:李4瘋單車
IG:bboybunzlee
動態恢復 在 山姆伯伯工作坊- 運動後,來進行動態恢復囉 的推薦與評價
山姆伯伯工作坊's post · UNCLESAM.CC · [書摘] 動態恢復(Active Recovery)-收操 ·... ... <看更多>
動態恢復 在 RECOVERY 動態恢復課程【介紹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RECOVERY 動態恢復 課程【介紹篇】. 55 views · 3 weeks ago ...more. Les Mills Taiwan 萊美台灣. 687. Subscribe. 687 subscribers. 0. Share. Save. ... <看更多>
動態恢復 在 [心得] 分享"恢復跑" - 看板Road_Runn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剛剛看到關於恢復跑的小知識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是分隔線--------------
疲勞程度最高峰:約在高強度的訓練比賽結束後一小時,
之後就會進入修復程序約24-48小時(因人而異),
修復完成後"通常"會達到比訓練前還要佳的狀態,
也因為這樣,在這時間點進行下一波比賽或訓練的效果會比較好。
而修復,除了睡眠外,部分的跑者會進行"動態恢復跑",
就是利用低強度運動使血液循環來達到更快的恢復效果。
而低強度的運動大約在:最高心跳的55%
(補充:Zone 1在50%~60%定義在恢復區間)
目標心跳公式 = (220-年紀-安靜心跳)*0.55 + 安靜時的心跳
舉例來說:
如果一個30歲的人,安靜心跳值是60,則目標動態恢復運動的心跳就是:
(220-30-60) x 0.55 + 60 = 131.5
類推
32y,安靜心跳58則得到的值=(220-32-58)*0.55+58=129.5
35y,安靜心跳62則得到的值=(220-35-62)*0.55+62=129.65
簡單的說..就是進行30分鐘心跳保持130附近的動態恢復跑
對沒測量心跳裝置的來說,
大概就是保持在熱身跑那種速度的階段30分鐘,
另外結束後記得收操與稍微按摩~
**另外跑完如有身體不適(哪邊痛的那種),不建議恢復跑, 乖乖休養比較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4.215.8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oad_Running/M.1415935094.A.CB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