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職場霸凌避無可避時也不需要容忍
諮:「要不是對客戶的承諾,我不會到現在還沒離開。」
我:「恩,我大概能夠理解,畢竟產業有產業特性,而公司的文化也會因此不盡相同,那種格格不入的感覺,真的很辛苦。」
諮:「真的,我從沒想過職場中會遇到這麼不尊重人,根本是鄙視女性的環境;辦公室充斥三字經謾罵,我只因年齡較大就被取笑是老女人......」
我:「所以你很厲害,能夠在這樣以男性為主的環境存活下來,甚至讓公司在你之後聘雇更多女性進來。」
諮:「可是我真的好痛苦,還好客戶人都很好,素質也高,才能在工作上有成就感。只是,每次準備離職就有大案子進來,基於對客戶的承諾與責任最後總是沒走開。而現在真的要換,我也是感到很迷惘,怕又遇到類似的職場環境......所以,想說找專業的來分析,看接下來可以怎麼規劃。」
我:「沒問題!今天我們針對兩個重點,一個是轉職方向,一個是如何避免從火坑跳入火坑。」
對一個從美商環境訓練出來的白領來說,會很難理解,有“大企業”會任由性別歧視、職場霸凌的狀況發生,主管帶頭在辦公室內開黃腔、三字經。雖然台灣性別平等程度亞洲第一,但我們還是常聽到職場性騷擾、霸凌事件的發生;單純就經驗來看,較高頻率發生在進入“門檻不高”的業務領域,為避免對號入座就不舉例了。
實際觀察,由於門檻不高所以龍蛇混雜,又是以業績掛帥的業務單位,往往會因為一個人業績好而忽視個人品德操守,長期不改善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形成某種特殊風格的職場文化;然而等到形成文化後,當公司想要改革,也會因顧慮業績而不敢大刀闊斧。
回到諮詢者本身,我們並沒有討論如何自保或申述,畢竟與其留下糾結抗爭,不如討論如何到更適合自己的地方發光。於是,帶著她將有興趣、有能力的產業與領域畫出圈圈後,再從這些圈圈當中找出交錯點,總共整理出幾種職業方向。接著從他談及過往工作經驗中發現,主管的好壞,是影響她對工作認同與投入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接下來的求職,重點將是評估「用人主管」與「工作環境」的適切度,只要在接下來的行動中,有意識的觀察與有技巧的提問,就能降低跳入火坑的風險。
結論,若你遇到職場霸凌,自保最好的方式就是蒐證,因為法律講求的是證據,雖然職場霸凌往往以隱性方式呈現,較難證明,但並非不可能。不過,法律終究非我的專業,若遇到相關問題,可以先向公司登記地址的主管機關「勞動局」申訴,或是撥打勞動局提供的免費法律諮詢。
最後,遇到好老闆、好同事要珍惜;但要是遇到壞老闆或壞同事,也別氣餒;因為不論好壞,都可以帶給我們不同的學習成長。但要是遇到霸凌或騷擾,千萬不要忍;要嘛走,要嘛戰!至於如何判斷該走還是戰,站在勞方的立場,我是認為就算有十足贏面,還是能走就不要戰,因為戰輸了傷身,戰贏了傷神,甚至可能影響未來的求職,怎麼樣都不比趕緊找到更好的工作來得划算。總之,之後有遇到類似狀況再跟大家分享實際案例囉!
#生涯健檢
劣幣驅逐良幣舉例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本週人氣八卦第一名|
『這絕對是一項「明顯瑕疵」的政策,
以下就用最白話的方式,來告訴您為什麼:
1.「健保署:『我是為你好』」
健保署說出發點是「為了民眾權益」、「醫療齊頭式平等」,但傻子才相信。
舉例來說:
我要吃牛排,有「孫東寶」跟「王品」可選,
若要吃王品,我就要加價1000元。
但我花我自己賺的錢吃王品,
不只我開心,
王品也樂意在台灣提供高品質牛排。
但現在「牛肉署」下了一道命令:
強制我吃牛排時,最多只能加價200元。
王品當然跳腳「這不符合成本、老子不幹了!」
弄到最後,我也沒有王品可以吃了。
2.「劣幣驅逐良幣」
上面舉的例子,
王品就代表「高價(高品質)醫材」
此政策一旦施行,他們將全面退出台灣市場。
當市場沒了競爭者,
「低價醫材業者」就會趁機漲價,
但無論如何,民眾的醫療品質都會降低。
3.「誰是輸家?」
當然是「民眾」,因為等我們老了,想自費用更好的醫材時,市場早就沒有供給好醫材了。
再來是「醫院」,因為醫院將沒辦法從「願意自費的民眾」中獲得合理利潤。
4.「誰是贏家?」
其中一個是「低價醫材廠商」,
已經在前面敘述。
但最大的贏家絕對是「保險業者」
因為「醫療保險」採取「實支實付」的關係。
(也就是「實報實銷」)
保險公司只會依照「醫療費用」給付保險金,
醫療費用下降,
保險公司當然笑的合不攏嘴。
5.「讓自費歸自費,健保歸健保」
最好的作法,
是讓不想多花錢的人可以靠健保得到合理的醫材、
想自費獲得更好醫療品質的人,
可以在「自行比價」之後理性選擇。
而不是由健保署統一定價,
讓高品質醫材廠商「入不敷出」
進而退出市場。
6.「以『人工水晶體』為例」
這張圖再明顯不過了
原本有15項醫材可供選擇,
現在健保署大刀一揮,
民眾只剩下3個廉價品可用,實在令人無言。
(圖片來源:健保署)
http://i.imgur.com/iDjXcpx.jpg
7.「醫療器材『資訊不透明』怎麼辦?」
那我們就應該讓「資訊透明公開」
例如推廣「自費醫材比價網」,
就能有效解決此問題。
8.「是誰雙重標準?」
政府一碰到「醫療產業」就說要「政府管制」,
最後導致「醫療共產化」。
但當政府碰到「高房價」又變成尊重「自由市場」
執政黨你搞得我好亂啊!
但我不會憤怒的說為什麼「房價不設上限」,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
政府應該要對自由市場作「最小但有必要的管制」才是正途。
結語:
正確的政策方向,
應該是去努力消除「廠商」與「消費者間」的「資訊不對等」
例如「自費醫材比價網」、「實價登錄2.0」
而非設立「價格天花板」干預自由市場。
【拜託請大家分享出去,讓政府停止推行這項錯誤政策,謝謝大家】』
Re: [問卦] 自費醫材上限誰受惠? https://disp.cc/b/163-cquf |問卦原文 https://disp.cc/b/163-cqq6
『這絕對是一項「明顯瑕疵」的政策,
以下就用最白話的方式,來告訴您為什麼:
1.「健保署:『我是為你好』」
健保署說出發點是「為了民眾權益」、「醫療齊頭式平等」,但傻子才相信。
舉例來說:
我要吃牛排,有「孫東寶」跟「王品」可選,
若要吃王品,我就要加價1000元。
但我花我自己賺的錢吃王品,
不只我開心,
王品也樂意在台灣提供高品質牛排。
但現在「牛肉署」下了一道命令:
強制我吃牛排時,最多只能加價200元。
王品當然跳腳「這不符合成本、老子不幹了!」
弄到最後,我也沒有王品可以吃了。
2.「劣幣驅逐良幣」
上面舉的例子,
王品就代表「高價(高品質)醫材」
此政策一旦施行,他們將全面退出台灣市場。
當市場沒了競爭者,
「低價醫材業者」就會趁機漲價,
但無論如何,民眾的醫療品質都會降低。
3.「誰是輸家?」
當然是「民眾」,因為等我們老了,想自費用更好的醫材時,市場早就沒有供給好醫材了。
再來是「醫院」,因為醫院將沒辦法從「願意自費的民眾」中獲得合理利潤。
4.「誰是贏家?」
其中一個是「低價醫材廠商」,
已經在前面敘述。
但最大的贏家絕對是「保險業者」
因為「醫療保險」採取「實支實付」的關係。
(也就是「實報實銷」)
保險公司只會依照「醫療費用」給付保險金,
醫療費用下降,
保險公司當然笑的合不攏嘴。
5.「讓自費歸自費,健保歸健保」
最好的作法,
是讓不想多花錢的人可以靠健保得到合理的醫材、
想自費獲得更好醫療品質的人,
可以在「自行比價」之後理性選擇。
而不是由健保署統一定價,
讓高品質醫材廠商「入不敷出」
進而退出市場。
6.「以『人工水晶體』為例」
這張圖再明顯不過了
原本有15項醫材可供選擇,
現在健保署大刀一揮,
民眾只剩下3個廉價品可用,實在令人無言。
(圖片來源:健保署)
http://i.imgur.com/iDjXcpx.jpg
7.「醫療器材『資訊不透明』怎麼辦?」
那我們就應該讓「資訊透明公開」
例如推廣「自費醫材比價網」,
就能有效解決此問題。
8.「是誰雙重標準?」
政府一碰到「醫療產業」就說要「政府管制」,
最後導致「醫療共產化」。
但當政府碰到「高房價」又變成尊重「自由市場」
執政黨你搞得我好亂啊!
但我不會憤怒的說為什麼「房價不設上限」,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
政府應該要對自由市場作「最小但有必要的管制」才是正途。
結語:
正確的政策方向,
應該是去努力消除「廠商」與「消費者間」的「資訊不對等」
例如「自費醫材比價網」、「實價登錄2.0」
而非設立「價格天花板」干預自由市場。
【拜託請大家分享出去,讓政府停止推行這項錯誤政策,謝謝大家】』
Re: [問卦] 自費醫材上限誰受惠? https://disp.cc/b/163-cquf |問卦原文 https://disp.cc/b/163-cqq6
劣幣驅逐良幣舉例 在 堡醫師的痠痛堡健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假象的美好實為醫病雙輸 揠苗助長的自付差額特材標準】
這幾天自付差額特材標準引來各界的關注,原本第一時間就想耙梳整理些想法,但看到陳時中部長、蔡英文總統的訊息後,本以為事情還有轉圜,但看到主管機關用閉門黑箱會議、以媒體放話的方式處理爭議,我要站在在野黨監督的角色點出問題。
#張育美 #自付差額特材自費標準 #揠苗助長 #醫病雙輸
過去國家地理頻道曾報導我國的醫療品質是全球第3、亞洲第1;但另根據「2019年瑞士洛桑管理學院世界競爭力年報」我國的總醫療支出在GDP中卻占比極低,在63國中排名第40,遠遜於鄰近已開發國家。也就是說「物美價廉」是我們醫療服務沉痛的特色,健保為民眾提供了基礎的醫療服務,但卻又像緊箍咒般以價格控管箝制各項「超前」的醫療發展,除了「物美」之外,在各種品質更好的醫療服務中,難道還需要強求醫界繼續「價廉」嗎?
近日健保署公告的民眾自付差額特材的自費上限,就不免讓人有「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之感。另外,這也會剝奪民眾自主選擇醫材的權利,因為這項政策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品質好與水準佳的醫材可能因此退出台灣市場,民眾未來極有可能想用也用不到。只怕健保署的政策只是辦公室裡的美好,最後反而造成「醫病雙輸」。
#劣幣逐良幣真實發生
對於醫界已提出自付差額特材自費上限將造成劣幣逐良幣的質疑,健保署固然解釋健保署及食藥署會做上市前後品質把關,但如此說法顯然混淆「品質精良」和「符合標準」兩個層次問題。君不見有多少人認為「原廠藥」效用較「學名藥」更佳,同樣問題也發生在醫療器材,安全性、品質、效能符合標準,但部分醫材在效能上就有更好的表現,例如癒後更佳。如醫界朋友舉例的Biobrane傷口敷料,可說是款嚴重燒燙傷患者的福音,但就曾因為健保收載問題而退出國內市場。
#資訊公開透明即可杜絕弊病 #知情同意達到醫病雙贏
病主法施行已過1年,其中很重要的觀念就是「知情同意」,也就是醫師要將醫療選項及各選項可能成效與風險預後告知病人,在資訊充足的情況下,做出醫療選項的選擇與決定。與其訂定價格天花板,不如思考如何減少醫病資訊落差,讓患者能掌握利弊後,在自己可負擔的範圍內做出合宜選擇,而不是藉由價格天花板限縮病患可選擇的項目。
#醫療生技產業的崩解 #傷害的不是醫界而是醫療供需鏈
價格的制訂不外乎是成本考量,成本涉及到進價與議價能力,大醫院需求量大、議價能力高,反之小型醫院則可能難以壓低進價。今日齊頭式的平等,恐怕無視於社區醫院的現實困境,減少社區醫院採購意願,分級醫療該如何落實?除此之外,醫院不願採購,高品質的醫材商轉而投入國際市場、高階醫藥生技人才出走,國內相關產業陷入困境、品質無力繼續提升,如此惡性循環正是這次公告背後的結構性問題。
#疫情稍緩就倒推醫界一把的衛福部
尤記得前幾個月疫情方興未艾時,醫界傾全力和政府一同防疫,從發燒篩檢、病床建置,到各式的院內感控措施,掙得今日的防疫成果。所幸疫情趨緩,醫療機構才剛稍有喘息空間,就收到主管機關如此「大禮」,我實在為醫界感到痛心。政策的推動絕對是要因勢利導,才能達到多贏局面;如果只是閉門造車,醫界恐怕只剩「真心換絕情」的悲鳴而已。
劣幣驅逐良幣舉例 在 還是劣幣驅逐良幣?支付寶、人民幣、白銀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講座中我借用支付寶、白銀、銅錢等例子,對 劣幣驅逐良幣 理論提出了重大修正,樹仁經濟及財務學系演講,2017年3月9日支付寶為何打敗人民幣? ... <看更多>
劣幣驅逐良幣舉例 在 中國最常見的翻譯是「格雷欣法則」,也就是所謂的劣幣驅逐良 ... 的推薦與評價
與市場機制》中舉了一個二手車市場的例子。 說是在二手車市場,賣車的比買車的擁有更多的信息, 兩 ... ... <看更多>
劣幣驅逐良幣舉例 在 [新聞] 獨/盼洗刷「民眾堂」!柯文哲簽約舉報-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