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則令人傻眼的新聞標題引起同業一片譁然:「台灣人20年來最大改變『拼命』賺錢給醫師用」。因爲一般來說,大家會認為醫師拼命救人,這個標題把焦點放在民眾在拼命賺錢給醫師用,直觀上就產生一種格外聳動的衝突感、卻也形成一種醫病對立。再來就是,其實新聞援引的醫療支出,除了自費醫療、健檢還包含各種保健食品、醫院單人房差額、產後坐月子,這些支出根本不是全進了醫師口袋啊!
媒體的社會責任本該是拉近專業人士和民眾的距離,弭平資訊不對等造成的誤解,如果反而為了流量偏離事實,刻意製造社會對立,根本違反職業道德。不禁讓我覺得這個標題是為了呼應漲健保費而生,打蛇隨棍上。製造健保二十年,民眾花費不減反增,是為了要讓醫師賺更多錢、藉此形塑強化集體仇醫的心態。
憤慨歸憤慨,我還是得就事論事,從我最熟悉的產科來說說這二十年來民眾在生產上多了哪些支出?
一聽到懷孕,大家在門診不免俗的一定會問需要購買什麼營養品。包括葉酸、綜合維他命、魚油、藻油,加上這幾年因母乳推廣而生的各種發奶、通乳產品也越來越多。
即使大部分的營養素可以從原型食物取得,但因現代人普遍外食的狀況來看的確很難達成,也因此一個孕期買下來就是一筆不小花費。
再來就是這二十年,各項產前檢查技術不斷突破。包含超音波的解像力,技術大幅提升,針對染色體異常好比唐氏症,也發展出初期 /二期唐氏症篩檢以及準確度更高的非侵入性唐氏症篩檢,讓害怕破水風險的高齡孕婦不再只有羊穿一個選擇。另外還有其他遺傳性疾病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X脆折症篩檢,這類檢查目前都尚未納入健保,且林林總總加起來也可能到數萬元。
若預算有限,我認為一定要做的是初期唐氏症篩檢及高層次超音波。因為唐氏症發生率相較其他遺傳性疾病高,初唐篩檢能較早知道唐氏症風險,讓媽媽多一個月思考是否該接受羊膜穿刺,還可看到胎兒初期結構發展,如手腳、腹部的完整性。高層次超音波則可從頭到腳檢查胎兒結構器官的異常,比如先天性心臟病、腦部發育不正常。雖說不是百分之百,也有八成以上的檢出率。一旦檢出,父母可提前做心理準備並尋找專科醫師在產後立即做相關處置。這兩種檢查的價格也相對可以接受。
另外由於孕媽媽的生產經驗比過去更受重視,痛過才能當媽的觀念已漸漸被翻轉,不管是減痛分娩或剖腹產術後的自控式止痛,使用率也遠比過去高。當然,也有些孕婦主張生產不該有過多醫療介入,改而選擇水中生產、溫柔生產,並請專業的助產師全程一對一陪伴,這些都是全額自費的開銷。
最後,基於世代觀念落差,考量長輩年紀大、住得遠等因素,現代女性產後照護大多會選擇去月子中心。只不過月子中心因人力、房租、裝潢等因素,價格往往居高不下,再加上近年有種「疼老婆就是要住昂貴月子中心」的風氣, 使得懷孕生產過程中,最大的支出反而是在產後的休養。我認為,坐月子是個緩衝,最大意義是讓媽媽好好休息、讓伴侶一起習得育兒知識。假使經濟上難以負荷,未必需要按傳統觀念住滿一個月甚至45天,因為各種傷口痛、餵奶困擾大致可在三週內改善,若是二寶媽還可能因為思念大寶,更想提早返家。
回過頭來講這則新聞,我想無奈地問一句,誰工作不是為了錢?任何一項檢查背後,都有技術開發、耗材折損,以及人力培育的成本,各行各業不都是一樣嗎?這類偏激的標題不僅無助於溝通,讓人無奈,長期來看,還會讓醫師為了避嫌不想建議任何需要的自費檢查,造成民眾對醫師信任感下降,為了怕被騙錢,反而多重就醫,造成醫病雙輸的局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7萬的網紅蒼藍鴿的醫學天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系列之值班碎碎念] 新系列的第一集 來聊聊值班與醫師工時吧 最近衛福部才剛調降住院醫師工時 從原本的(一週)88工時降為80工時 一般上班族很難想像一個星期如何上班80個小時 但對於肝有如鋼鐵一般的住院醫師來說卻是常態呢! 一起來看看吧~! #新系列 #值班隔天常常是行屍走肉 #別再說什麼醫師...
「醫病雙輸」的推薦目錄:
- 關於醫病雙輸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醫病雙輸 在 搶救急診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醫病雙輸 在 A Nan MOSTA 阿男醫師の磨思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醫病雙輸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醫病雙輸 在 Re: [新聞] 醫療刑法醫病雙輸- 看板medstuden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醫病雙輸 在 醫勞盟- 醫師納《勞基法》 「醫、病雙輸」 ? ? 請問, 這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醫病雙輸 在 #別再說什麼醫師納勞基法的話醫病雙輸-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醫病雙輸 在 Re: [新聞] 醫療刑法醫病雙輸- 看板medstudent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醫病雙輸 在 搶救急診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https://www.taog.org.tw/news_contain_page.php?SN=128
台灣高等法院近日判決婦產科醫師,未能於產後患者發生急性腹痛合併卵巢病變時,於術前診斷出也有急性闌尾炎,執行腹腔鏡手術,不幸併發罕見氣體栓塞,判定醫院及兩位醫生2198萬天價賠償。
此案件在衛福部醫審會及第三方專家鑑定,都認為醫師執行手術及醫療處置,未違反醫療常規,民事一審及刑事偵察也都以無罪認定。無奈二審法官,以術前未能作電腦斷層及會診他科醫師,做出完全正確診斷,及將執行腹腔鏡手術的併發症認為是疏失,判定天價賠償。醫界都知道腹腔鏡對急性腹痛是一項極為有力的診斷工具,尤其是對有卵巢病變或闌尾炎極有幫助;臨床上這兩個疾病原本在術前就不易完全正確診斷,許多患者多在術中才確診,尤其兩者同時發生時更為困難。此案醫生認為有卵巢腫瘤扭轉可能下,發炎現象在抗生素治療無效後,採取腹腔鏡手術以求先確診,為醫療合理處置,醫審會及其他鑑定報告也都認為醫療處置無違反醫療常規。然而承審法官在自由心證下,不尊重專業鑑定意見,做出這樣判決,有違常理。如此未來,任何手術執行前與結果都必須不能有所差異,需百分之百的準確,一旦有併發症而術前臆測與手術發現不同時,醫師都必須承擔賠償責任,將造成醫界恐慌及防衛性醫療,醫病雙輸。
本會為病家遭逢此一不幸事件,深感遺憾。但醫師出手救人,在不幸併發症發生時,
卻得遭此重判,其賠償金額甚至高過絕大部份的殺人犯,實在不符比例原則。因此支持
醫院提出上訴,也期盼法界尊重專業。 理事長 黃閔照 109.11.05
醫病雙輸 在 A Nan MOSTA 阿男醫師の磨思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又成功了! 扭轉台灣公共政策又一例!
衛福部拍板廢止差額自費上限政策了,Why?
6/11-7/24 紀錄一下爆衝啟示錄事件簿:
(社群媒體動態/應變/危機管理術)
違反醫療專業/違反法律經濟分析/圖利保險醫病雙輸/政策分析溝通草率...
某戰犯副署長操縱媒體勾結仇醫搶功爆衝,粉飾決策資訊蒙蔽順時中,欺騙欺壓醫界沒溝通說有溝通有共識,倉促無腦政策,惹怒各界各黨各派,震驚總統,註定失敗結局。
戰犯是誰? 有沒有檢討 ? 有沒有accountability ?
決策幕僚欠缺法律素養與常識,罄竹難書,不是第一例,也不會是最後一件,地雷處處。
阿中部長,敵人就在本能寺,趨吉避凶有道,記取教訓,好好檢討整頓改革,自己好好小心了...
公共政策危機處理也要16字箴言:
A Nan Tsai
全面關懷
爭點整理
溝通善解
共創多贏
醫病雙輸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新系列之值班碎碎念]
新系列的第一集 來聊聊值班與醫師工時吧
最近衛福部才剛調降住院醫師工時
從原本的(一週)88工時降為80工時
一般上班族很難想像一個星期如何上班80個小時
但對於肝有如鋼鐵一般的住院醫師來說卻是常態呢!
一起來看看吧~!
#新系列 #值班隔天常常是行屍走肉
#別再說什麼醫師納勞基法的話醫病雙輸
#因為只有資方會輸
#快訂閱Youtube頻道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luepigeonn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luepigeon0810/
歡迎蒞臨討論,別忘了按讚跟追蹤!影片也歡迎分享!
醫病雙輸 在 醫勞盟- 醫師納《勞基法》 「醫、病雙輸」 ? ? 請問, 這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曾經是台灣重要報紙的中國時報,今天頭版作出「醫師納入勞基法造成醫病雙輸」聳動標題。 此報編輯完全忽略醫師過勞下,會造成危及病人安全以及醫師本身身心健康與勞動 ... ... <看更多>
醫病雙輸 在 #別再說什麼醫師納勞基法的話醫病雙輸-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You're offline. Check your connection. Retry. ... <看更多>
醫病雙輸 在 Re: [新聞] 醫療刑法醫病雙輸- 看板medstuden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yungho (www.cafe-breuer.de)》之銘言:
: 新聞首頁 > 言論新聞 >
: https://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1100300377.html
: 2011-10-03 中國時報 【林萍章】
: 昨日真理大學財經法律系吳景欽教授於貴報投書,
: 認為「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總統也好、升斗
: 小民也罷,只要犯罪,都必須受到刑法的處罰,則醫療人
: 員何德何能,而可免除於刑法的誡命規範之外?其實,吳
: 教授對台灣醫界卑微的要求有所誤解。
: 世界各國針對醫療過失之處理模式有三種:第一種
: 模式是,醫療糾紛幾乎都是以民事損害賠償的方式解決,
: 儘管立法保留了刑事追究的可能性,但是,真正進入刑事
: 訴訟程式的案件微乎其微。這種模式以美國為代表。在美
: 國,一九八一年至二○○○年,大約有二十四案件進入了
: 下級法院的審判程序,醫師被起訴的機率為每年每百萬人
: 口○.○○四件。美國有史以來,僅五位醫師被判有罪。
: 第二種模式是,醫療糾紛主要通過民事途徑解決,
: 但是,亦會有小部分案件進入刑事訴訟程式。以英國與日
: 本為代表。近年來,日本平均每年十五位醫師被刑事起訴
: (○.一二位醫師/百萬人口/年),其中刑案占所有日本
: 醫療訴訟案件百分之一點六。
: 第三種模式是,大量醫療事故案件進入刑事訴訟程
: 式,刑事訴訟氾濫是醫療事故案件的基本特徵。這種模式
: 以臺灣為典型。刑事訴訟只是達致獲取賠償目的的手段。
: 根據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楊秀儀教授之實證研究,民
: 國八十九年一月一日起至九十七年六月三十日止共有三一
: 二名醫師被地方法院刑事庭起訴(三六.七位醫師/年、
: 一.六位醫師/百萬人口/年),其中內外婦兒四大科與急
: 診科占八十六.二%,八十名醫師被判有罪(二五.六%)
: ,也就是說,每二三.二天,有一位醫師被判刑。故而,
: 台灣醫界號稱「天下第一大黑幫」並不為過。
: 台灣可能是全世界醫師犯罪率最高的國家,這絕對
: 是可以讓人引以為傲的「台灣第一」!被告的醫師大多來
: 自內外婦兒四大科與重症科。風險越大的科別之醫師,越
: 易被告。目前,醫學系的優秀畢業生多不選擇「勞心勞力
: 」、又「容易被告」的四大科了。甚至連優秀高中畢業生
: 都不選擇「犯罪率最高」的醫學系!在可見的將來,兒童
: 腸病毒的看診醫師,「台灣之子」的接生醫師、急重症病
: 人的救命醫師都將嚴重缺乏。
關於這個現象 醫界大老們的解讀是
年輕一代的醫師 好逸惡勞 滿腦子只想輕鬆賺錢 缺乏熱忱 毫無奉獻精神
鄉民們的說法是 不爽不要幹 出了事就該負全責 把錢吐出來
醫師們的想法
既然不爽不要幹 那就乾脆不選這些科
因為又要辛苦 又要累 收入只能勉強養家 還要被酸賺很大
回家還要念書 讀論文 做報告
老婆孩子老是抱怨我沒空陪他們
天知道哪天 出了事 官司一打就是三年五年八年沒完沒了
最後落個傾家蕩產 妻離子散 親戚朋友異樣眼光
所以 早點看清前景 扛不起的科 就不要走
所以 五大科缺人很意外嗎?
法界的想法
法律之前 人人平等
病人在你手上出事 你就該負責 該坐牢 該賠償
你傾家蕩產 是活該 是罪有應得
至於五大救命科缺人
那干我X事 我是在伸張正義
味深主管機關的想法--有嗎?
政客的想法
選票之所向 政策之所向
民意不支持醫療去刑化
我就在立院如是反映
至於五大救命科缺人
那干我X事 反正家人傭人助理寵物生病 都是VIP待遇 誰敢怠慢
醫師們 準醫師們 醫學生們 以及立志從醫的高中生們
你們想清楚了嗎?
: 從上述國內外實證研究可知,日本與美國的司法界
: 極少對醫療過失追訴刑事責任。難道日本與美國的病人特
: 別低賤不敢告醫師?或許日本與美國的醫師特別尊貴而可
: 免除於刑法的誡命規範之外?亦或日本與美國的律師、檢
: 察官與法官能力太差而找不到醫師犯罪的證據?其實,根
: 本原因在於極為重視病人權益的日本與美國將醫療過失之
: 刑事構成要件界定在「客觀上注意義務的偏離必須達到明
: 顯重大的程度」。若未達此標準,則不追訴刑事責任。
: 從而,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邀集國內刑法
: 學者討論,得到共識,認為台灣應仿傚日本、美國與德國
: 的司法界,修正醫療過失刑事責任的認定標準,進而推動
: 增修《醫療法》第八十二條第三項:「醫事人員因執行業
: 務致病人死傷者,以故意或嚴重違反注意義務及偏離醫療
: 常規為限,負刑事責任。」
: 臺灣醫師一向「溫馴」,極少可能如二○○六年德
: 國醫師般集體罷工。但因醫療糾紛而經常性的提起刑事訴
: 訟乃台灣所特有,可能造成耗費極高的「防衛性醫療」,
: 對醫療環境極為不利。也就是說,醫療刑事訴訟會造成醫
: 病雙輸,應為智者所不採。希望我國能截取法學先進國家
: 之制度,修正落後的醫療刑法制度,則臺灣人民幸甚!
: (作者為長庚大學醫學系外科臨床教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06.1.6.22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