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家人恨之入骨....(#01J)
● 《ETtoday新聞雲》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20的網紅舒翠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舒翠玲議會質詢-107.08.03-警察局質詢[毒品查緝與校園毒品](第一屆第八次定期會單位質詢) 吸毒問題與校園毒品氾濫一直是民眾家長們關心、也是警察局查緝的重點項目之一。 「數字」可以反映事實,但卻不一定是全然真實,必須透過交叉驗證比對才能獲得實際的狀況....... 📌以毒品取締數字為例...
刑法164 在 讀享周易刑事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關於準強盜罪既遂的認定標準,實務、學說見解眾多,以下略為介紹幾種看法。如果之後司律二試考出這個爭點,同學可以臚列幾種說法後,挑選你看得最順眼的說法當作個人意見。
一、實務見解:以竊盜、搶奪(前行為)既遂為標準
【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607號刑事判決】
按刑法第329條之準強盜罪,其既遂或未遂,應以竊盜或搶奪之既、未遂,作為區分之標準;亦即,如該基礎作為之竊盜或搶奪犯罪既遂,即應論以準強盜既遂罪。而竊盜罪之既、未遂,則以所竊取之物已否入於行為人實力支配下為斷,如行為人已將竊取之物移入其實力支配下,即應認係既遂;至其是否已將竊取之物攜離現場,並非所問。
實務可能的問題:由於部分學說認為,準強盜罪的規範目的在於維護竊取得來的贓物,因此前行為必須要「取得贓物」,連帶影響行為人當場實行強暴、脅迫行為時,主觀上一定要搭配「防護贓物意圖」。在此說的概念下,自不可能以前行為既遂當成準強盜既遂的認定標準,因為竊盜、搶奪未遂而未取得贓物的情形,根本不會成立準強盜罪,遑論成立準強盜罪之未遂犯(註1)。
二、學說見解舉例
(一)「穩固持有」之見解(註2)
此說從準強盜罪主要保護「財產法益」的角度來看,最終損害的認定,仍是看財物的持有利益是否終局被行為人侵奪,但並不是像實務見解一樣,直接以前行為既遂為認定標準,必須考量前行為產生的不穩固持有,以及後行為接續實現穩固持有的目的,以穩固前行為所取得財物的持有效果為既遂的標準,較為合理。
(二)「強制既遂」之見解(註3)
此說將準強盜罪定位為「截斷的結果犯」,原本客觀上實行的強制行為所發生穩固持有的狀態,已被截斷,且移至主觀構成要件「意圖」加以規範,亦即,「穩固持有」是所有意圖的對象,而不是既遂的認定標準。在此看法下,既遂時點就會以後行為(強制行為既遂)為標準。唯有將準強盜既遂的標準緊扣後行為,才能合理解釋準強盜罪與強盜罪不法內涵相當的原因。
--------------------------------------------------
註1:參許澤天,刑法分則(下),2021年2月三版,頁261-262。
註2:參許恒達,準強盜罪的犯行結構與既遂標準,臺灣法學雜誌第204期,2012年7月,頁163-164。
註3:參古承宗,刑法分則:財產犯罪篇,2020年9月二版,頁174、176-177。
刑法164 在 讀享周易刑事法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4250號刑事判決】
刑法第342條第1項之背信罪以為他人處理事務之受任人,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本人之利益,而為違背其任務之行為,致生損害於本人之財產或其他利益者為要件。受任人本應誠實信用處理事務,倘 #違背委任關係而未善盡照料本人財產之義務,或 #濫用受託事務之處分權限,#均係本條所定「#違背其任務」#之行為。
又本罪為結果犯,並以本人之財產或其他利益已否受有損害,為區別既、未遂之標準。如本人之財產或其他利益客觀上尚未因受任人違背其任務之行為而致生損害,而僅生損害之危險者,尚不得論以該罪之既遂犯。所謂「財產或其他利益之損害」範圍,包含本人現存財產之減少(即 #積極的損害),及新財產取得之妨害(即 #消極的損害)。本人是否受有損害,應從 #經濟上之觀點 就其財產狀況予以評價,積極損害固無庸論,惟消極損害,則係指依通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計劃、設備或其他一切情事,原本預期可以取得之利益而未取得之損害(民法第216條第2項參照)。#但僅有取得利益之希望或可能,而欠缺客觀之確定性者,#則無消極損害可言。所生損害固不以能明確計算或有確定之數額為必要,但 #仍須事實上確已生有損害。#公司之商業信譽、#經濟評等或營業信用等無形財產之損害,#縱未能證明其具體金額,#仍屬對於公司之損害;但是否確實對於理性投資者、消費者或往來客戶因而產生對公司不信任、負面之影響,造成未來業務量之減損,而有可預期利益之損害,仍應由檢察官負客觀舉證責任。
-----------------------------------------------
【補充說明】
關於背信罪「背信行為」的本質,究竟是「違背忠實」還是「濫用權限」?學說認為,濫用權限是違背忠實的特殊型態,刑法第342條係規定「違背其任務」,解釋上均可包含此二者。
而背信罪財產損害之認定,學說認為,只要行為人違背任務後,導致本人的整體財產少於原先其擁有之整體財產,即屬之。不過,所謂的損害(損失),亦包含「倘若履行任務可能帶給本人財產利益」的部分,也就是「應增加而未增加」之財產利益,亦屬之。
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434號刑事判決曾指出:「背信罪所謂財產或其他利益之損害,需從整體財產法益觀察,一般係指減少現存財產上價值之意,凡妨害財產上增加以及喪失日後可得期待之利益均包括在內。所謂其他利益,固亦指財產利益而言,但財產權益則涵義甚廣,有係財產上現存權利,亦有係權利以外之利益,其可能受害情形更不一致,如使現存財產減少(積極損害),妨害財產之增加,以及未來可期待利益之喪失等(消極損害),皆不失為財產或利益之損害。」關於消極損害的認定,似乎僅空泛陳稱「期待利益」,但學說認為,應是極有可能發生或在法律上獲得一定擔保的預期利益才算。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4250號刑事判決則是直接援引民法第216條第2項所失利益的概念,作為消極損害範圍的限制,供同學參考。
最後,「商譽損害」能否作為背信罪保護的對象?惲純良老師曾為文詳細分析,可另參考惲純良,商譽損失作為背信罪之財產損害?,收錄於:經濟刑法問題學思筆記(一),2020年5月初版,頁395-418。
* 以上內容主要整理自:許澤天,刑法分則(上),2020年7月二版,頁203-204、216-217。
刑法164 在 舒翠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舒翠玲議會質詢-107.08.03-警察局質詢[毒品查緝與校園毒品](第一屆第八次定期會單位質詢)
吸毒問題與校園毒品氾濫一直是民眾家長們關心、也是警察局查緝的重點項目之一。
「數字」可以反映事實,但卻不一定是全然真實,必須透過交叉驗證比對才能獲得實際的狀況.......
📌以毒品取締數字為例~
單看警察局查緝3、4級毒品的罰鍰金額以102年最高(1億4千3百萬),而若以查獲毒品的數量來看又以103年的603公斤為最多(表示抓到藥頭或工廠),因此不能單以裁罰金額來論斷。
但是,從裁罰金額實際繳付罰鍰的比例平均不到20%,表示針對3、4級毒品的查緝用行政罰是完全不具功效的。
📌校園毒品氾濫
12~17歲的少年第一次吸毒的場所,學校佔23%,15.4%在家裡和娛樂場所;毒品的取得對象來自同儕(同學)佔38.5%,23%的管道來自陌生管道。
毒品販售是否有集團化的趨勢?持有3、4級毒品20公克以下的行政罰缺乏遏阻效力,所以,是將3、4級毒品改為2級毒品即可改善?抑或是將3、4級毒品20公克以下納入刑法有效?而通訊監察法對監聽搜索的限制會否造成打撃犯罪的困難?
期許警察局長未來能透過實際基層服務經驗找出問題所在,讓檢、警、調能有效打擊毒品,並針對校園毒品防制提供有力的幫助。
🎈歷年毒品發鍰(收繳入庫金額)、緝毒數量~
101年 ~ 罰鍰總額7千1百萬(實際收到27%)–查緝104公斤毒品
102年 ~ 罰鍰總額1億4千3百萬(實際收到22%)–查緝256公斤毒品
103年 ~ 罰鍰總額7千8百萬(實際收到 17%)–查緝603公斤毒品
104年 ~ 罰鍰總額 8千8百萬(實際收到16%)–查緝164公斤毒品
105年 ~ 罰鍰總額 6千6百萬(實際收到15%)–查緝433公斤毒品
106年 ~ 罰鍰總額4千7百萬(實際收到14%)–查緝298公斤毒品
刑法164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刑法164 在 【公職考試】楊律師獨創!刑法分則速成_藏匿人犯或頂替罪 的推薦與評價
刑法 分則速成課程購買完整課程_ http://bit.ly/2tjrbKI楊律師獨創教法0:03 § 164 藏匿人犯罪1:05 教唆罪#司法特考#司律#公職考試#楊律師#法碩法律# 刑法 ... ... <看更多>
刑法164 在 包括藏匿犯罪嫌疑人(D)甲意圖藏匿嫌疑犯乙而頂替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108年四等司法特考刑法概要測驗題-9] 17、關於藏匿人犯及湮滅證據罪,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湮滅關於自己刑事被告案件之證據,應論以刑法第165條的湮滅刑事證據 ... ... <看更多>